23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以图导题,理解题意①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②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③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④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以疑促读,理解诗意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②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③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①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③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①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渔歌子★创设意境,理解课题①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②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③简介词的相关内容。
(略)④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①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③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④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⑤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
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⑦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
,而稻田里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 叫。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 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
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写人,突 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 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
1、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并能 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其意思。
2、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一篇 短文。
夏日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唐代词人,原 名龟龄,字子同,自号 玄真子,婺州(今浙江 金华)人。他自幼聪明 好学,年纪不大就明经 及第。唐肃宗即位后, 因向肃宗献策,被授予 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 名“志和”。后因事遭 贬,不再复出,到处漂 泊,四海为家。 他的 词仅存《渔歌子》五首。
23 古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字续古,一 字灵舒,永嘉(今 浙江省温州)人。 南宋诗人,一生没 有做官。与赵师秀、 徐照、徐玑合称 “永嘉四灵”。他 的诗大多讲求技巧, 诗风清苦。
乡村四月 山陵和原野 绿遍山原白满川, 杜鹃鸟 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 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 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字致能, 号石湖居士,吴郡 (今江苏苏州)人。 他与杨万里、陆游、 尤袤合称南宋“中 兴四大诗人”。晚 年所作《四时田园 杂兴》六十首是其 代表作。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由两首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及一首词《渔歌子》构成。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词语盘点《乡村四月》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句子赏析《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sāi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上课课件-四年级(下)-23课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
表现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板 书 上一句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③ ① ②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返回 解释1 解释2
④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紧张繁 忙的劳 动景象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解释
③
④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③ 子规 声里雨如烟。
①
②
意思是:山陵和原野一片绿色,稻 田里的水色迎着天空的光辉。只听 见杜鹃鸟不停地在蒙蒙细雨中叫着。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板 书
返回
下一句
乡村四月闲人少, ④ 才了 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 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 的事又要插秧了。
返回
翁 卷 [ju什么?
写景的时间和地点
2.说说诗题的意思。
写乡村四月的景色和人们的忙碌景象。
返回
三部曲:明诗意
乡 村 四 月
[ 宋] 翁 卷
① ②
写 景 写 人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并背 诵 这首诗歌。
谢
谢!
四年级 语文(下)
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乡 村 四 月
[宋] 翁 卷
绿遍 / /山原 / / 白/满川, 子规/ /声里/ /雨如烟。 乡村 / /四月 / / 闲人少, 才了/ /蚕桑 / /又/插田。
学习古诗四部曲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 悟诗情
23古诗词三首
23 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以图导题,理解题意①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②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③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④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以疑促读,理解诗意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②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③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①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③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①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渔歌子★创设意境,理解课题①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②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③简介词的相关内容。
(略)④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①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③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④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⑤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
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⑦教师小结: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四下23.古诗词三首(完美版)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 赞美之情
乡村四月
写景(江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
南农村初
夏美景)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写人(紧 乡村四月闲人少,
张繁忙的 劳动景象)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宋] 翁 卷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 景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 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 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蹄叫,天 空中烟雨蒙蒙。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好一幅江南水乡初夏美景图
2.哪两个字可以看出农民繁忙?
才,又
抓字眼,明诗意
园
唯有蜻蜓蛱蝶飞。
风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光 荞天麦长花了一,片农雪民白忙,着油在菜地花里倒干显活得,稀中稀午落也落不。的
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 诗
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描
过故人庄
写
孟浩然 田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园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用竹片和 竹叶编制 的帽子, 用来挡雨
鳜鱼:( ɡuì yú)
即民间所说 桂鱼,细鳞, 淡黄带褐色 斑纹,味道 鲜美。
蓑衣:
用茅草和棕麻编制 的防雨衣服。
请同学们看课文插图,描绘这 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 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 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 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鳜鱼:( ɡuìyú)
即民间所说 桂鱼,细鳞, 淡黄带褐色 斑纹,味道 鲜美。
淡黄色的
鳜鱼
箬:斗笠。
用竹片和 竹叶编制 的帽子, 用来挡雨
蓑衣:
用茅草和棕麻编制 的防雨衣服。
1、归:回去,回家。 2、不须:不想。 3、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4、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译文】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渔歌子
张志和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 称长短句。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 所以作词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 叫“词牌”。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 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作者简介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 ● ●
桃花流水鳜鱼肥。
● ●
青箬笠,绿蓑衣,
● ● ● ●
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拼音朗读作者简介 Nhomakorabea译文
退出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句子分析
课后练习
拼音
朗读
作者简介
译文
退出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思考:诗歌中“斜风 细雨不须归”的原因。
诗人完全融于大 自然,沉醉于无限的 诗情画意中,悠然自 得,自由自在,因此 “斜风细雨不须归”。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居秋瞑
王安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鹿 柴 王安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第23课《古诗词三首》
绿蓑衣 ,
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课文感知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西塞山 前白鹭展翅 飞翔,桃花 红,流水碧 绿,鳜鱼正 肥美。
课文感知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头顶青箬 笠,身披绿蓑 衣,斜风细雨 迎面吹来,钓 鱼的人不想回 家。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出去除去田里的杂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村庄的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拿 手的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不懂从事耕田织布的事。 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 着种瓜。
除去田里的杂草。 杂兴: 各种兴致。 耘田: 绩麻: 把麻搓成线。 未解:不懂。 供: 从事。 傍:靠近。
课文分析
思考:诗歌中 “斜风细雨不须归” 的原因。 诗人完全融于大 自然,沉醉于无限的 诗情画意中,悠然自 得,自由自在,因此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ຫໍສະໝຸດ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高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青箬笠,绿蓑衣,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不想回家。
课文总结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 散的生活,所看到的无比美妙的春 光。
朗读古词,并背诵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 村初夏 美景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 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 清淡的韵味,“贵精不 求多,得意不恋事”正 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
译文: 一条小河流淌在碧
绿的山间, 细雨微风中杜鹃在
欢快地歌唱。 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
么忙碌, 才侍弄完蚕桑又开
始了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
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 白川、子规、烟雨,寥寥 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 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 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 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 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 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 明的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 卷。分为春夏秋冬四个诗卷,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 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 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 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诗意
白天锄草在田里,夜 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 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插秧 收割 犁田等。
范成大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
诗与陆游、杨万里等齐名,为南宋四家之一。最能代 表范成大诗歌创作成就的是他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 的田园诗,他晚年创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 田园诗的代表作,60首七言绝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 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将农家的生活环境、季节气候、 风土民俗、耕织、收获以及痛苦与欢乐,真实生动地 展示出来,超越了以往同类题材的诗作,对南宋以后 的田园诗产生很大影响。
?
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
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 鱼也很肥美。江面小舟中, 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箬笠, 披着绿色蓑衣,冒着斜风 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 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 久久不愿离去。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 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 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 种瓜。
从诗的最后两句中 可以感受到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 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 情趣,诗人用清新的 笔调,对农村初夏时 的紧张劳动气氛,作 了较为细腻的描写, 读来意趣横生。
词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读诗句,看看诗中写了哪些 人,他们在干什么?
村庄儿女 耘田织布 童孙 学 种瓜
2、从第一二句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什么?
农民们劳动的繁忙景象。
3、他们除了耘田绩麻可能还要 干那 Nhomakorabea活?时 季节,四时,四季。 田园 田地和园圃,泛指农村。 杂兴 各种兴趣。 昼 白天。 耘田 耕地、除草。 夜 晚上。 绩麻 把麻搓成线。 供 从事。 傍 靠近。
自由读,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 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 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 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 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 (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 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 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 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 风格清新自然。
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 而忘归。“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 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 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
“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 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
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 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
学习古诗应做到些什么?
解诗题
知作者
抓字眼
明诗意
多诵读
悟诗情
1、交流家乡四月的景色。
乡村四月 (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遍 到处都是。 川 河。 闲 空闲。 了 结束。
翁卷毕生擅长诗歌,
多尖新刻画之作。与徐 照、徐玑、赵师秀形成 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 “永嘉四灵”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