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师素质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之我见
3 .以趣导行 。农牧 区小学的教育资源匮乏 ,特别 是对 学生的养成教育更 只有普通 的说教 。而在养成教育 的实际中,只有注意学生情感 的激发 ,才能晓 之 以理 、动之 以情 ,并能导之 以行。 在教 育过程 中,我们 力争 以趣导行 ,采用 灵活多变的形 式来培养学生 的 良好 习惯 。通过 学生座谈会 、手 拉手结对 子、主题班 队会 、参 观、征 文比赛 、 文 艺表演等形式 ,激发学生的荣誉感、 自豪感,激励学生人人争做好儿童 。 4 . 重在坚持 。 小学生 自我意识尚未成熟 , 可塑性大, 可持久性也弱 , 所以“ 习 惯成 自然”是需要时问的,要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 打鱼,两 天晒网。比如学 生的卫生习惯 ,刚入学时要每天提醒学生检 查 自己周围的卫生情况,值 日同学 进行 监督,每周进行评比。通 过~个学期的反复强调以后 ,多数学生能够在 教 师的提 醒、引导下 ,逐渐地 由被迫遵守过渡到一种习惯 。 5 . 激励评 价到位。要想让这些孩子养 成真 正的好习惯,必须经历 一个反 反复复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在 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 。每 发现 一点进 步要 及时给予鼓励,对孩子充满爱心,耐心和恒 心,让他们 慢慢养 成好习惯。在 学 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 秀学生作为典范在班上、全校 宣传 ,这样 的典型生动 具体、实在 ,更 富有激励性和教育性。 总之,加强农牧 区小学生行为规 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 教育过程 中一件 非 常重要的大事,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育者的宗 旨。 “ 什 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 地揭示 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 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用 自己高 尚的品德去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用洁身 自 好的高尚品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小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一定能获 得好的效果。
新 课 改 下 教 师 备 课 之 我 见
新课改下教师备课之我见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旧模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改革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应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观这一特点。
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彻底打破步骤要完整、内容要齐全、知识点要突出、备课要提前传统的清规戒律。
而应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备好用、实用、有新意的课。
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新课改下教师备课的几点看法。
一、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备课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必须体现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
要求教师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备课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做到备“人”、备“神”、备“过程”。
备课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应关注学困生,从而达到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去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任务型”的教学新理念。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知识的备课,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学设计应体现出教师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领导者、组织者。
备课时,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进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
同时,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活动应积极促进学科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三、新理念下的教师备课应具有实用性。
传统的备课,学校对备课做出了统一的格式要求,是统一格式的教案,面面俱到的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大案……达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限制字数,规定页数。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
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提升途径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向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
与历次课程改革不同,新课改不仅仅围绕教材进行改革,而且在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一、新课改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1、新课改要求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学历水平,以胜任教师职务,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大学以上的文化学历应当成为基本的学历要求。
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的充实提供了条件。
师范教育的发展直接加强了我国的教师队伍。
教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行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当今社会,教师的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目标完全可以达到。
2、新课改要求教师向综合化发展。
即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角色定位,变过去单一的角色为多重角色。
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专业和学科,从事某一种课程的教学,而对其他的学科和专业不闻不问。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角色不同。
高等教育的教师强调专业性,基础教育则强调综合性、全面性。
因为二者面对的教育对象不同,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
新课改对教师的综合性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
教师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数学教师应当知道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语文教师要了解历史、地理、政治方面的知识。
3、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知识更新和知识扩展的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知识生产能力很强。
因此,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扩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能够获得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能够发现和运用科学原理,能够提出探索性问题,并能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演绎,构造新知识和新观念。
新课改实施后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3)
新课改实施后老师学习的心得体会
实施新课改后,作为一名老师,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并且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老师,我之前很喜欢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现在我更加关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
我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探索新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
作为老师,我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会引导学生参与一些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让他们能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
最后,新课改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作为老师,我会与学生保持良好的
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我会经常与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或个别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总结起来,新课改实施后,作为老师,我学习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且能够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学生建立更好的互
动和反馈机制。
这些经验和体会让我在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也让我更加热
爱我的教育事业。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心 ,简单粗暴解决问题 ,就很难促进学 生的转变 。还有在教学 中教 师要坚持不懈 的指 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 每个学生 的认识发
现实 生活 的 ,它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是作者在一定 的社会 生活环境 里 ,根据 自身的生活体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这里无
不 渗 透 着 作 者 的 主 观 意识 。这 就 要 求 语 文 教 师 一 定 要 满 腔 热 情
地对待生 活 ,重视生活 、深人生活 ,积 累丰 富的生 活经验 、感
二 、 扎 实 的 专 业 知 识 素 质
质化流于形式 。这样 的教学才能既符合 时代 的要求 ,又最大 限
度 地 激发 学生 学 习语 文 的积 极 性 。 四 、 丰 富 的生 活 经验 就 语 文 教 材 来 说 ,总 是 以 社会 生 活 经 验 为 基 础 ,反 映 社 会
覃 娟
8 5 0 0 0 0 ) ( 西 藏 自治 区拉 萨 市 第二 高级 中 学 西 藏 拉 萨
摘
要 :新 课 程 对 语 文 教 师 提 出 了较 高 的要 求 。 高尚 的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 扎 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恰 当的教 学方法 ,丰富
的生活经验 ,爱心 、耐 心、责任 心,是其 必备 素质 。
性 知识 只有 这 样 ,才 能 深 入 地 对 教 材 内容 进 行 理 解 、处 理 ,教 得 生 动 ,才 能 真正 揭 示 教材 所 反 映 的社 会 生 活 的价 值 。 五 、 具备 三颗 心
语 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 语文学科教育具体是培养
人 的 听说 读 写 能 力 ,是 在 学 生 听 说 读 写 能 力 提 高 的基 础 上 ,陶
语 文 老 师 在 新 课 改 下 应 具 备 哪 些 素质 呢 ? 我认为应有 以下几个 方 面 的素 质 和能 力 :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研究
的实 际应 用 关 系 。 教 师 应 逐 步使 教 学 内 创 造性 的使 用 教 材 , 这是 老师 上 好 课 的
改 过 去教 学 的单 调模 式 , 把 学生 的兴
容更富有生活情 境, 把发展 眼光放在学 必要保证 , 也是教师专业化能力的一项 趣落实 到实处 , 激发学生对本学科学 习 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的提高之上 , 从而 考核内容 。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标 的积极性和 自主性 , 培养学生 实践 和创 赋予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 习的技能。 所 准 、教学 内容与学生实 际相联 系的途 新的能力, 改善教 与学 的效果。 同时 , 学 以, 教 师原先 的单一的知识结构 已经不 径 , 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 的有效融 生还可以利用 网络等信息技术渠道 , 搜 再能适应新课程 改革 的需要 , 作为一名 合 。教学实践证明 : 教师不能被手 中的 集到各种 与所学 课程有关 的文字和 图 合格的时代 型人 民教师 , 应该形成跨学 教 材 、 教 参的条条 框框所约束 , 对教 材 片资料 ,这极大地丰富了所学 内容 , 也 科的知识 结构 ,具有 多学科 的知识 素 的把握 只停 留在学科 水平 上, 而是要根 使 学生对现代 信息技术有 了全新的认
新 课 改 背 景 下教 师 应 具 备 的 素 质 的 基 者 。 础上 , 提 出了新 课 改 背 景 下提 高教 师 的 二、 新 课 改 背 景 下教 师 应 具 备 的 素 在不断地学 习中实践 、 反思和创新 。
质
基本 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
4 . 要有课 堂教 学与信 息技 术整合 1 . 要有 强烈的责任感 对 于教 师来说 , 其职业 的本质特征
养, 综 合 性 的 知识 结构 是 这 个 时 代 对 教 据 自身 的实际情况创造性 的使用教材 , 识 和体 验 。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提高素质之我见
了解社会 ,从而了解学生的所 思所 想, 历史 与现实 结合 ,论从 史 出,试论 结 合 ,改变传统 教学模式 ,调动 学生的 积极性 ,在 师生互动 ,在民主和谐 的 气氛 中让学 生 “ 自主 学习 ,合作 学 习 探究学习” ,使学生的能力在课堂教学
中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 ,教无 定法 ,学海 无涯 ,教
温 家宝总理 在五 四青年 节时像 当 代大 学生提 出五 点希望—— 有理 想 , 善学 习 ,讲 道德 ,要 自立 ,永奋 斗。 这其 实是对 全国青 少年提 出的希 望 , 也是 新课改 的初衷 。就是 要通过教 与 学 ,提 高学 生的历 史文化 素质和人 文 素养 ,培养 学生健全 的人 格 ,促进 学 生个性 发展 ,最终达 到全 面发展 的 目 标 。培 养学 生关心 自身发 展和关 心人 类命 运的情 感态度 价值观 ,帮助 学生 树立 终身学 习 ,终 生发展 的意识 。这 对历史教师提 出了更高要求 。
式 ,注重经 验总结 ,理论 提升 ,写好 课后反思 ,关注现实 ,师 生协调合作 ,
最 大限 度调 动学生的积极 性。 第 三 :必 须重构 “ 专题 加模 块” 的教材 ,构建符合 课标 要求 ,又适应 学 生实 际的历 史教 学 内容体 系。历史 浩 如烟海 ,要教会 学生 “ 前连 后引 , 古今对 照 ,中外 对比。 ”这个过程 中教 师必 须取舍 整合 教材 。比如 : 1 、以问题为核心 的系统化整合 。 2 、世界史与 中国 史的整合 ,让学
生树立全球化 史观意识。 3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性特征的整 合 。适 当补 充 旧教 材 中的通 史知 识 , 力 求知识 的系统化 ,以利于学生 的知 识储 备 。比如将 中国 民族 资本主 义的 发展 与 中国的屈辱 史抗争 史探索 史相 联 系 ,让学 生得 出结论 :资产阶 级的
新课改条件下中老年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之我见
促 进 。 教 学 过 程 应 根 据 教 学 目标 组 织 教 学 , 后 根 据 教 学 目标 进 行 评 有 效 评 价 手 段 促 进 学 生 有 效 学 习 。《 通 高 中 英 语 课 程 标 准 》 各 个 级 而 普 对 价 。 在 教 学 中采 取 策 略 如 下 : 别 均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具 体 内 容 和 标 准 , 提 出了 实 施 建 议 。 只 有 根 据 课 程 并 2 1 进 行 前 测 与 调 查 分 析 。L_ 尔 曼 ( h l n 9 7 认 为 , 标 准 设 计 教 学 评 价 , 教 学 中 才 能 做 到 有 的 放 矢 。 以 写 作 评 价 标 准 为 . 舒 S uma ,I .1 8 ) 在 为 获 得 较 高 的教 学绩 效 , 个 合 格 的 教 师 应 具 备 以 下 专 业 知 识 : 学 科 例 :标 准 》 六 级 写 作 的 要 求 是 ; 一 ① 《 对 知 识 ; 一 般 教学 知 识 ; 课 程 知 识 ; 学 科 教 学 知 识 ; 学 习 者 及 其 特 ② ③ ④ ⑤ ( ) 用 恰 当 的 格 式 写 便 条 和 简 单 的 信 函 ;( ) 简 单 地 描 述 人 物 1能 2能
浅谈新课改下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要求
学质量起着重要 的作用。有 的学者将 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分为 两类 : 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思想 品德教师也不例外。
1 理 论 性知 识 。专 业 的 理 论性 知 识 是 教 师 知识 结 构 的核 心 . 部分 , 也是教师教学 的核心 内容。它包 括思想 品德学科内容、 思
想 品德学科教学法 、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 教育学 、 心理学 和教 育管理方面 的知识等。 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具有多元 的知识结构。 方面 , 现代 的社会 是多元文化 的社会 ; 另一 方面 , 思想 品德 学 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 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 系、 是 相互渗透
准实 施 的 主体 , 师 素质 的高 低 将 直接 影 响 到新 课 改 的成 败 。 教 这 就决定 了教师的素质在新课 程实施 中的特殊意义和巨大作用。
一
力 学习、 奋发上进的精神动力 。 再次 , 教师要具有社 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课程 的追求是“ 帮
助学生做负责任 的公 民, 过积极健康 的生活” 。教师不仅要关心 自己的学生和教学 , 还应该关心他人 、 国家 、 社会 , 以至全人类所
首先 , 教师必须热爱 自己的职业 。对 于一名教 师来说 , 热爱 教育事业 , 是他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点 。教书育人 , 尤其对学生进 行思想品德教育 , 是一种特殊的教育 劳动 , 更需要 教师热爱 自己 的职业。第一 , 它是一种深人学生内心深处的 、 界难 以直接监 外 督 的自觉 劳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不仅要 “ 耳” 而且 入 , 要“ 人脑” 因而其 内容 、 , 形式 、 方法 、 手段 、 途径和时机 , 都是 复杂 多样的 , 教师能否从学生的具体思想认识 的特点出发 , 结合教学 内容进行生动活泼而富有成效的教育 ,完全要依靠其高度 的工 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 第二 , 它是一种极 为细致复杂和反复进行 的 劳动 。 学生在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的形成过程 中, 到家庭 、 受 社会 、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是不断改革,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
“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
下面我简单地谈一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语文教学。
一、教法学法同步,实现三个转变1.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求学生死听、死记、死背,学习机械化,结果导致了大批“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巧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而原有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实现由气氛沉闷、思维呆板的“闷课式”教育向气氛活跃、充满情趣的“活课式”教育的转变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选择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防止死搬硬套致使学生主体作用不明显的现象发生,以掌握教学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旧式教学中的“一闷、一呆”向新式教学的“一活、一情”转变。
3.实现由“强制硬塞、只讲教法不讲学法”向“学法、教法同步并进”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法和学法同步,具体体现在备课与预习、讲解与听课、提问与回答、作业与讲评、总结与复习指导等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程序合理,注重情感引导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管是在备课上,还是在上课中,都要精心、合理地安排好每一节课。
1.要分配好时间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保证课时高效率、高质量。
只有教学程序安排合理,才能胸有成竹,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课。
2.要在课堂中营造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氛围,注重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把课堂教育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其投入极大的情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情感活动十分丰富、敏感。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之我见
新课程下的教师素养之我见新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课本改变,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变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把“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所以在新课程下教育肩负着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教师,在新的时代召唤下教师应具有以下素养:一、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应认识到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教育也已不是传统的把知识机械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眼高手低,毫无能动性的“机器”。
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一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不应再有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已不再是“蜡烛”“春蚕”或“工程师”,而是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劳动的教师,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以全新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二、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职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体悟知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己自觉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在轻松快乐的场景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应是传统的“教学者”而是一个“导学者”。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回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这就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应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理,走近他们的情感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自己在教学中能够融入学生之中,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构建一种学友式的新型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使课堂从“输血课堂”变为“造血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自己学到知识。
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对我们教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需要提高。
(一)教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把教书当事业,视课堂为舞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修养,认真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端正态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终身学习,有为实施新教材甘于奉献、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严格要求,“要做就做最好”是我们工作的标准。
所以,面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和渴望求知的学生们,我们都应怀着一颗精益求精的心把本职工作做好。
虽然有时很辛苦,但因为热爱,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教师一行我们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因为热爱,我们还会收获很多快乐,我们还会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质和人生价值。
(二)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角色的调整在新课改中转变师生角色,新教材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经验储备,从学生兴趣和生活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此要进行师生各自角色的转换。
很多老师有这样的顾虑,认为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学不会,事实证明知识的学习只有自己学来的、掌握的记忆才是最深刻的。
所以作为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要大胆的放开手,教学中有些知识可以学生自己掌握的,我们老师就不用多讲,比如在上课时一般给学生7、8分钟自学看课本的时间,要求学生把课本中不理解的知识作标记,再用5分钟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的疑难知识,我们可以将学生普遍不理解的知识集中解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做到教学民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尊重学生体现教学民主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
作为一名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我们唯一要...
新课改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作为一名在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要诚心接受,热情投入,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中心主题就是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培养健康和谐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新的教育改革形式势必对教学实践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的教改要求,谈一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
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二、转变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浅谈新课改下的教师素质
有着特殊的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五爱的道德风貌, 自己 就要有这方面强烈的感情 , 并且体现在行动上; 要培养学生 正确的学习 目的和学习态度, 教师 自己就要有学而不厌、 诲
人 不 倦 的精 神 和事 业 的 高度 责任 感 : 培 养 学生 对集 体 , 要 对 他 人 的 正确 态度 , 师 自己就应 该 以平 等 、 教 团结 、 爱 、 助 友 互 的精 神 处 理 人 与人 之 间 的关 系 : 养 成 学 生文 明 的行 为 习 要
之材 , 能把我 国建设成为世界强 国。下面就着重对教师 才
的素 质 进 行探 讨 。
一
、
要 有 比较 渊 博 的知 识 , 泛 的爱 好 和 才 能 广
首 先 , 师 要有 进 行 教 育 工作 所 必 需 的 扎 实而 宽厚 的 教 基 础 知 识和 专 业 知 识 , 透 彻地 懂 得 所 教 的 学科 。仅 仅 熟 要 悉 教 学 大纲 和 本 学科 的 内容 是 不够 的 , 常 说 :教 师 要 给 通 “
学 生 一杯 水 , 自己必 须有 一 桶水 。 教师 知 识 宽厚 , ” 对教 材 的
立起平等、 民主 的师生关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
依 法 执 教 , 微 不 至 地关 心 学 生 的 健康 成 长 : 会 爱 岗敬 无 才
业 , 于 奉 献 , 尽全 力地 去 教 育 学 生 ; 会 自觉 自愿 地 约 乐 竭 才
决 。 师 强 调发 现 学 习 、 究 性 学 习 。 过 研 究 性 、 究 学 教 研 通 探 习, 让学 生 在 自主 学 习 中探 究 , 质 疑 问难 中探 究 , 观 察 在 在 比较 中探 究 , 矛盾 冲 突 中探 究 , 问题 解 决 中探 究 , 实 在 在 在 践 活动 中探 究 。 由于 教 师是 带 着 教 育教 学 中 的实 际 问题 去 学 习 , 就 使 得 他 的学 习更 有针 对 性 、 效 性 , 理 论与 实 这 实 使 践 紧密 结 合起 来 。教 师通 过 反 思 , 自觉 地 探 索 教 育 教学 过 程 , 学 中教 , 教 中学 。 在 在 作 为教 师 , 教 书育 人 活动 中与 学 生交 往 , 但 需要 有 在 不 广博 的 知识 , 要 具有 良好 的思 想 品质 , 其 在人 类 迈入 二 还 尤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进新课 程的最佳途径 ,更是 老教师在新课程 中进行 创 新 的关键和基础所在。 三、 教师要不断提高 自身的业务素质
、
教师 自身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好的教育风格
作 为初 中的学生而言 ,由于其心理 和生理 的不 成
熟 ,其兴趣爱好 一般是 由其 主观意识决定 的 ,具体 地 说, 就是不管所学 的科 目重要不 重要 , 的学生 只要 喜 有 欢你这个 老师他就爱学这一科 ,正 如古语所云 :亲 其 “
【 师观点 】 教
新课改下 的思想 品德教学 之我 见
李淑英 河北省迁安市 闫家店初级 中学 河北
迁安市
0 4 1 640
摘 要: 面对新课 改下的新教材 , 因为教材 中的图片、 故事 、 多, 材料 小问题也不少 , 这与往 日 的教材相比 , 有很大
差别 , 为此许 多思品教师感到很迷 茫, 不知道每 节课让学生掌握哪 些东西。 作为一名老教 师的我 , 不论是老教材 , 还 是新课 改下的人教版 , 陕教版教材 , 已躬身领教过 了, 都 而且深有感触 : 要想上好新课改 下的思品课 , 学生最终 学有 所获 , 并非 易事 , 但是如若掌握好教学的尺度和 方法 , 获还是大大的。 收
提高教师适应 和实践新课程 的能力 ,要 努力为教 师创造 良好 的工作环境与系统学习的条件 。
总而言之 , 教师要想上好 新课改下 的思 品课 , 就必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浅议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摘要: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新课改中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是全面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主体的新课改是近几年来提出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继续,转变新理念,打造新课堂已成为新课改的主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呼唤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
那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师素质?怎样才能具备这样的素质呢?一、语文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语文的主人”。
由此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师生互学互动、合作平等交流。
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精神的关键。
教师应是一名“导演”,应竭力把教学活动“导演”得丰富多彩,根据中学生表现欲强的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课堂活动“扮演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体现师生“导”与“演”的关系,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应该在“大语文”的环境中进行。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紧紧把握语文生活化的特点,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地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语文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重构新的知识与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的教师必备素质之我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拥有渊博 的知识
教师 是人类灵魂 的工 程师 ,从事着 阳光底下最 光
辉 的事业 。俗话说得好 “ 要给学生一碗水 , 教师 自己要 有 一桶水” 。教师作 为“ 道授业者 ” 只有 自己具 备 了 传 , 多方 面的广博的学识 , 才能满 足学生 的求知欲 。在新型 教 育形势下 , 师不再是 单纯 的信息 传递者 、 授者 , 教 讲
【 素质提升】
新课改下 的教 师必 备素质之我见
杨爱 兰 山西省夏县泗交初 中 山西
关键词 : 渊博 的知识 驾驭课堂 教 学理念 师生平等
夏县
0 4 0 440
摘要 : 随着素质教 育的实施 ,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 当今严峻 的教育形势对我们教 师的素质提 出了新的挑 战。
世纪之交 , 界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 , 世 国力竞争 日趋 激烈。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 教育大计 , 教师为根本 。如
电, 我们 才会有源源不 断的“ 泉水 ” 可挖 , 也才能满足学 生对知识 的渴求 。学生 的求 知欲望正是 日益 高涨 的时 候 ,上课 时随时都可能提 出一 些我们教 师事先没备上
的问题 , 只要我们拥有 了渊博的知识 , 我们 就不愁学生 的“ 百般难 题” 了。所 以 , 拥有 渊博 的知识 , 是新 课改下 每一位教 师必须具备 的第 一个 要求 。拥有 了渊博 的知 识,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才能运用 自如 。
教 师也不再 是知识 的权威 , 师应该 从“ 水者 ” 成 教 倒 变
“ 泉者” 挖 ,为具有不 同个性 的学生 的终生 发挥 出一 镐 之力 。作 为教师 , 在这个 知识 信息爆炸 的时代 , 我们 只 有 不断提高 自己 , 过各 种方式 , 通 比如进行 专业 培训 、 参加 继续 教育考试 、 假期 函授等等方式 , 不断给 自己充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努力消除“唯我中心”的话语霸权心态,切实改变教学观念,让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相互碰撞、交流,让教学过程成为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和谐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双赢和谐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一、让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认知是情感态度的前提,而价值规则是知识被内化上升为信念而形成的。
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很难想象,一个学生不能熟练地认识、书写常用的汉字,掌握朗读、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基本知识,他又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又怎能在阅读时“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无论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分析,还是从当代中国普及科学知识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教学这种有效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有关自然、社会以及自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
二、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形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能力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
我以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为学生搭建一个通向今后学习的阶梯,真正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服务。
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对学生进行开放的教学。
我们必须努力消除“唯我中心”的话语霸权心态,让不同的观点和思想相互碰撞、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让学生有充分表演的机会,以足够的宽容和理性去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
要把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贯穿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展性的阅读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浅析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浅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音乐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将成为关乎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两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浅析。
一、专业素质1.音乐素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自身的音乐素养至关重要。
音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功,包括唱、读、弹、写的基本能力,同时还应有广泛的音乐素养和高质量的音乐审美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带领学生走向美的境界。
2.教育理论知识3.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灵活。
音乐教师需要熟悉各种音乐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专业能力1.课程设计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学校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需要体现循序渐进、循环渗透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观念。
2.教学能力优秀的音乐教师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音乐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科研究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科研究能力。
他们应该定期关注音乐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深化自己的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教师素质之我见小尖中学杨中仕【摘要】眼下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可是作为新课改的当事者、负责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素质,却不那么令人满意,旧思想、旧观念、旧知识、旧方法、旧师德仍然束缚着我们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与时俱进,积极顺应新课改潮流,用崭新的一套教育方法来面对新时代、新课改。
【关键词】师德理念反思合作【正文】:一、目前教师群体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的教师全体存在五大问题,它与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与新课改要求背道而驰。
五大问题分别是: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裹足不前。
2、教师的知识结构面临危机3、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
4、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有些地区和有些学校已经走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
5、教师较为普遍地缺少深层次的合作发展意识。
而这五大问题的解决正是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的体现,那么该背景下对我们老师素质的要求的到底是怎样的呢?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素质要求。
(一)师德是教师职业的根本。
师德的真谛是师爱,师爱的本质内涵是责任。
师德就是师爱加责任有人说过: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这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的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的大门。
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仁爱之心,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师德的最启码的标准。
学生和我们每个成人一样,都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盼望得到赏识与信任,希望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对话,每一个学生都像一座休眠的火山,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只有以仁爱之心才能将其唤醒,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深刻的教育,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归宿,是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教育的技巧和策略。
师爱的本质内涵是责任:不以师爱为出发点的责任就将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包袱、一种心理压力。
但不以责任为本质内涵的师爱又是肤浅的,毫无意义的爱。
只有师爱和责任完美的结合,才能构成师德的最高境界。
这里所说的责任是指:对学生思想进步负责;对学生学业提高负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潜能开发负责;对学生终身成长与发展负责;对学生未来一生的幸福负责。
只有将对学生的爱转化成这些具体的责任,贯穿于我们每一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这种爱才是真实的、深沉的、有价值的。
可是,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师,他们把师德肤浅地理解为只要自己衣服穿整洁,不说脏话,不打骂挖苦体罚学生,就很不错了,可是在他们内心深处缺乏对学生的激情和爱心,缺乏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责任感,他不太关注自己的工作是否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起了责任。
更有严重的,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以牺牲学生的学业为代价来渲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缺乏师德的做法,就犹如医生自己不高兴时就在你身上随便动刀子一样。
这样的教师,你将会从此失去学生及家长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因为你已经失去了一个教师最启码的职业道德。
这样的教师,不管你专业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你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二)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理念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没有正确领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纯经验型的,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面对新时期新的学生,甚至是盲目的。
教师就很难看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就很难听得进别人的建议和忠告。
更不能适时进行深刻地自我反思和校正。
就容易形成我们经常看到的:观念落后、思想僵化、固执保守、又处处固步自封的教师。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做到观念更新,必须在以下几个问题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1、对“教育”二字的真正理解。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究竟是一味地管教、苛求、束缚?是培养出一批批只会应考的机器?是按成人的标准“克隆”出一个个整齐划一的产品?还是以仁爱、信任、引导把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出来,提升他们的修养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丰富多彩的人?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的问题。
事实证明:严厉的管教,只会束缚受教育者的心灵的自由,屏蔽思想空间的开放,严重的会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对立与隔阂。
我们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我们是否真正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在看待,而不是一个机器或产品。
如果是人,就应当有他的自尊、自信,有人作为个体的鲜明的个性与差异、有人的喜怒哀乐,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否做到了能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喜怒哀乐。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一个平时非常顽皮的学生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他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文章,道出了他喜欢动物,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的愿望,教师看后,找到这名学生,告诉他:你的理想太不切合实际,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你只要好好的学习,将来能初中毕业已经不错了。
教师的话听起来似乎语重心长,教师也可能认为这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可学生眼中原本闪烁的希望之光渐渐暗淡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卑、冷漠和敌意。
果然不出教师所料,这名学生没有读到初三就辍学了,当然,这名学生最后的结局也不一定全因教师这句话而起,但我们想一下,如果当初这位教师能用另一种观念来看待这名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结果又会如何呢?2、对教育的肤浅与深刻的认识。
在回忆学生时代的校园往事时,人们对有些课程觉得如过眼烟云,已经淡忘,而对有些课程,甚至课堂上的有些细节(如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却往往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何以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如果不考虑学的因素而只从教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是由于教育的肤浅与深刻之差别所致。
在一节美术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画太阳。
一个羞怯内向的小男孩把太阳涂成了绿色,并给太阳戴上了帽子,围上了围巾。
他的作品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哄堂大笑:“多可笑的太阳啊,怎么会有绿色的太阳呢?居然还戴着帽子和围巾!”小男孩在同伴的嘲笑声中慢慢地低下了头。
这时教师闻声走来,拿起他的画,目光在画上停留了几秒钟后,深深地注视了他片刻,然后猛地大说到:“同学们,这幅画是我所见到的最有创意的作品!你们能猜出作者的意图吗?”教师的一番话使孩子们陷入了沉思:“他画的也许是一个冬天里的太阳,冬天很冷,所以给太阳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他也许希望地球上多一点绿色,所以就把太阳涂成了绿色。
”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小男孩又自信地昂起了头。
多少年以后,小男孩儿长大成人,学校中的许多往事都已忘记,惟有这节课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这是因为,是这节课帮他找回了自信,使他体验到了爱,懂得了欣赏与宽容;这是一节让他终身受益的课。
一堂平平常常珠美术课,一个偶然出现的小插曲,经过教师的巧妙处理,成为沟通心灵、学会关爱、完善人格、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契机。
能从孩子忽闪的大眼中看到他们的渴求,能从他们“古怪”的行为中读懂他们的天真,能从点滴小事中发掘他们的潜能。
这是什么?这就是教育的深刻。
肤浅的教育只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它仅仅有教育的形式,而无教育的本质;仅有教育的躯壳,而无教育的灵魂。
它不触及人的心灵,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交流与体验,不能带给学生愉悦、期待和追求。
因此,这样的教育是沉寂的,交往是被动的,气氛是凝固的。
当有学生讨厌学校、厌恶学习时,我们是否想到这可能是因我们教育的肤浅所致?深刻的教育是无条件地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并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去挖掘和彰显学生鲜活的生命价值。
深刻的教育是对沉睡潜能的唤醒,是对封存记忆的激活,是对禁锢情愫的释放。
它能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期待。
所以有句话说: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三流的教师教学生应试。
3、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意义,全面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评价观。
(1)本次课改的主要任务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这是本次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次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知识观,具有开发构建课程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能体现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具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主动地自我发展;具有面向每个学生的能力,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和技巧,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和发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2)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A: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
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的事,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规定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于是才有“教书”和“读书”这种说法。
在新课改下的课程就不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个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和解读,从而对其不断变革和创新并不断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过程。
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只是教书)。
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观,B、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构建,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在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C、教学结论与教学过程、方法并重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