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爱之深,恨之切。

B. 之乎者也,古之学者。

C.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 之江之滨,有女如云。

答案:C(C项中的“之”字用作代词,其余选项中的“之”字用作助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位作者?A. 李白B. 苏轼C. 杜甫D. 王安石答案:B(苏轼《赤壁赋》)3. 以下哪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D(王维《相思》)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吸引了人们。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花朵吸引了人们。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美丽吸引了人们。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它们的果实和花朵吸引了人们。

答案:A(比喻有德行的人,即使不自夸,也能受到人们的敬仰)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哪部古代经典?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易经》答案:A(《诗经·周南·关雎》)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

答案:生当作人杰2.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海内存知己3. “________,对影成三人。

”出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答案:举杯邀明月4. “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5. “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 之二虫又何知答案:D2. “吾日三省吾身”中“三省”的意思是:A. 每天反省三次B. 每天反省三件事C. 每天反省三次D. 每天反省三遍答案:C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应解释为:A. 说话B. 喜悦C. 说服D. 说服答案:B4.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分别表示:A. 愤怒,郁闷B. 愤怒,启发C. 郁闷,启发D. 郁闷,郁闷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焉”字的用法是:A. 语气词,无实义B. 代词,指代“他们”C. 语气词,表示肯定D. 语气词,表示疑问答案:A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是”字应解释为:A. 这B. 正确C. 就是D. 表示判断答案:C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勿”字的意思是:A. 不要B. 忘记C. 忽视D. 忽略答案:A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分别表示:A. 迷惑,危险B. 危险,迷惑C. 迷惑,迷惑D. 危险,危险答案:A10.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A. 心胸宽广,心胸狭窄B. 心情愉快,心情忧郁C. 心胸宽广,心情忧郁D. 心情愉快,心胸狭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经典著作。

答案:孔子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______》。

答案:孟子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______》。

答案:易经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的“知”和“仁”分别指:答案:智慧,仁德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______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题(满分150分,限时120分)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3.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图:(1)唯君图之(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4)不图子自归( )5.以:(1)以其无礼于晋 (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9)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________( )2.与郑人盟.________( )3.夜.缒而出____( )4.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 )6.越国以鄙.远________( )7.既东封.郑________(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 )9.若不阙.秦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 )11.越国以鄙远.____( )1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 )14.因人之力而敝.之__ _( )15.且贰.于楚也__ 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高一文言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言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1. 求高一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30道带答案只作参考"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把答案都写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第I 卷选择45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遒劲(qiújìn)舟舸(gě)幽燕(yàn)青荇(xìng)B.浮藻(zǎo)追溯(shuò)记载(zǎi)亚洲(yǎ)C.束缚(shùfù)彳亍(chìchù)纸屑(xiè)颤栗(zhànlì)D.脊梁(jǐ)熨帖(yùntiē)隽永(juàn)壁龛(k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宁谧霎时狼籍声明狼藉B.坍圮竟相艰韧坚忍不拔C.签暑踟躇肤浅浅尝辄止D.端倪报负发愤愤发有为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其作品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而已集》等。

B.罗曼。

2.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三题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

《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

在现存的文献中,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高级中学高一(1)文言文居家复习效果检测

高级中学高一(1)文言文居家复习效果检测

高级中学高一(1)文言文居家复习效果检测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矩阵文本题] *一、《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内基础选择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侍,侍奉,侍坐,陪坐B.居则曰居:平日、平时C.如或知尔知:了解D.以吾一日长乎尔长:成长(正确答案)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君子生非异也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正确答案)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以吾一日长乎尔乎:语气词,吗(正确答案)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连词,或者C.子路率尔而对曰而:连词,表修饰D.为国以礼以:用4.下列句子中,“尔”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正确答案)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5.下列各句中,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 A.居则曰:“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正确答案)D.尔何如6.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居则曰居:平时,平日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正确答案)D.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7.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长乎尔B.风乎舞雩C.因之以饥馑D.不吾知也(正确答案)8.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单选题] *A.以吾一日长乎尔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正确答案)C.宗庙之事,如会同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9.下列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单选题] * A.《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兼及部分弟子言行的典籍。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训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重要知识点练习题篇目:《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必修上册文言文中常见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识记并理解必修上册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能够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识记并理解必修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乘)8.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酒属.客。

(属:同“嘱”,劝人饮酒。

)(二)古今异义词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把……做成;今:认为。

2.金.就砺则利古:金属器具;今: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广泛地学习;今:知识、学问渊博。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古:爪子和牙齿;今:党羽、帮凶。

5.用心..一也古:因为,心思;今: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藏身;今:托付。

7.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8.吾从而..师之古:从,“跟从”;“而”,连词;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9.今之众人..古:一般人;今:大家,很多人。

10.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12. 白露..横江。

古:白茫茫的水汽。

今:二十四节气之一。

13. 凌万顷之茫然..古:浩荡渺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4.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一种竞技方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 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 是寡人之过也C. 邻之厚,君之薄也D. 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焉.用亡郑以陪邻B. 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 夜缒而.出D. 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愉快)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这)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君子不器(名词作动词)B. 学而不厌(形容词作动词)C.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作动词)D.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动词)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温故而知新(温:使动用法)B. 君子不器(器:名词作动词)C. 学而时习之(习:使动用法)D. 吾日三省吾身(省:使动用法)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习:名词作动词)B.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动词作名词)D. 吾日三省吾身(省:名词作动词)答案:D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温故而知新(温:复习)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道)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学而不厌,_________。

”(《论语·雍也》)答案:诲人不倦2. 子曰:“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温故而知新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

”(《论语·为政》)答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子曰:“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答案:知之为知之5.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中的“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局限于一种用途的工具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2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知识与文言文阅读基础训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是乃仁术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以其无礼于晋树之以桑C.大王来何操臣未之闻也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都是判断句。

标志分别是“是……也”“……者,……也”,意思分别为:这是仁术/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B.状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以其于晋无礼,译文:因为他对晋国无礼。

状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以桑树之,译文:种上桑树。

C.宾语前置句。

正确语序: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宾语前置句。

正确语序:臣未闻之也,译文: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D.被动句,标志是“为所”,译文: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定语后置句。

正确语序:村中好事少年者驯养一虫,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故选D。

2.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

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逆推。

例,由“壬戌”可推知其之后的第三年为“丁丑”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

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D.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实际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

A.“其之后的第三年为‘丁丑’年”错误,壬戌年之后的第三年为乙丑年。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虽一毫而莫取B.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凌万顷之茫然;客亦知夫水与月乎D.杯盘狼籍;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二、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三、一词多义1.微:(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2.若:(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3.鄙:(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图:(1)唯君图之(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4)不图子自归( )5.以:(1)以其无礼于晋 ( )(2)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9)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晋军.函陵________( )2.与郑人盟.________( )3.夜.缒而出____( )4.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_____( )6.越国以鄙.远________( )7.既东封.郑________(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________( )9.若不阙.秦________( )10.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 )11.越国以鄙远.____( )1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____( )14.因人之力而敝.之__ _( )15.且贰.于楚也__ __(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陈谏议[注]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2)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3)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4)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踢(2)责问(3)通“值”,钱(4)称赞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诘仆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①是移祸于.人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而.偿其直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①戒仆养之.终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C 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表凭借。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

C项,二者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项,①代词,代指马;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文:(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译文:参考答案:(1)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注意:“何以”为宾语前置;“为”表判断,可译为“是”)(2)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注意:“为”表判断,可译为“是”,“制”后省略“之”)参考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

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

高一语文必修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

烛之武退秦师一、正字音氾( )南佚()之狐夜缒()而出若不阙()秦逢( )孙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2.秦伯说“”通“”,。

3.失其所与,不知“”通“”,。

4.共其乏困“”通“”,。

三、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今义:。

“东道主”,古义:,今义:。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今义:。

3.共其乏困。

“乏困”古义:,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今义:。

5.亦去之。

“去”古义:,今义:。

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1.晋军函陵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许君焦、瑕4.夜缒而出。

5.敢以烦执事。

1.夫晋,何厌之有?2、焉用亡郑以陪邻?1.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五、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项伯乃夜迟之沛公军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七、词类活用解释下列活用的词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既东封..郑。

3. 若不阙.秦。

4.越国以鄙.远.。

5.且贰.于楚也。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烛之武退.秦师。

8.共其乏困..。

9.与郑人盟.。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朝济而夕设版焉。

八、翻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

2.日以尽矣“”通“”,。

3.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5.故振慑“”通“”,。

6.图穷而匕首见“”通“”,。

7.卒起不意“”通“”,。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卷Ⅰ(18分)一、文言文基础检测(共6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B.毋内诸侯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竖子不足与之谋2.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B.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邻之厚,君之薄也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失其所与,不知3.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太子丹恐惧D.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身翼蔽沛公②群臣怪之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6.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

项羽没做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实际上有着和天子等同的地位和作用,故将其列入本纪。

B.古代的很多地名和现在是不同的,如关中,它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

D.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东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试题
一、生字、字音。

(10分)
数罟(gǔ)镂(lòu)除yōu(櫌)句读(dōu )逡巡(qūn )
槁暴(pù)衣褐(yì)纺缴(zhuó)逾侈(chǐ)帷幄( wò)
二、通假字。

(10分)
1.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颁通斑)
2.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3.合从缔交。

(从通纵)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5.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
6.因泣下霑衿。

(霑通沾)(衿通襟)
7.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8.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
三、词类活用。

(10分)(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养生丧死。

(名词活用作动词,为……办丧事)
2.积善成德。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行)
3.以弱天下之民。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消弱)
4.耻学于师。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5.怒发上冲冠。

(名词作状语,向上)
6.诚甘乐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擅长)
8.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9.何久自苦如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10. 客之美我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四、一词多义。

(7分)
1.加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增加
2.绝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3.而
①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并列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连词,表递进
4.以
①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连词,来
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介词,把
5.于
①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词,在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词,比
6.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7.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名词,逃亡的人、
逃兵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灭亡
五、古今异义。

(6分)(每小题1分)
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者能够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矣。

古义:广泛的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以致天下之士。

古义:来招纳今义连词,表结果
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5.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季和秋季
六、文言句式。

(50分)(句式判断2分,翻译3分)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
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4.师不必贤于弟子。

(状语后置)
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
想找一个能够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6.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句)
等到被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7.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
用事实来检验它
8.传以视美人及左右。

(省略句)
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身边的大臣观看。

9.不拘于时。

(被动句)
不受世俗的限制。

10.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状语后置)
他懂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

七、名句填空。

(7分)(每空一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