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食品行业的现状出发,以金融危机对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为背景,从省内一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近五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着眼点,对我国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的毕业生就业现状做了梳理,分析了产生这样现状的原因,并对如何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
生物工程食品工业作为人类的生命产业,其现代化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食品工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第一大产业,肩负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经济大国转变的历史使命。而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1[1]。2010年全国将有630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万1[2],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持续存在,这就导致了在目前的情况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食品行业的现状对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遭受到严重打击,而我国食品类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1、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增加了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
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2009年在22家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或多或少都有含三聚氰胺,国内乳制品行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随后的“佳之选”鸡蛋检出三聚氰胺,吉百利巧克力检出沙门氏菌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即将毕业的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2、食品类企业自身条件参差不齐,带给食品专业毕业生的是挑战大于机遇。一是
国际大型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分量。这些单位在人才需求上趋于饱和,即使有一些人才需求,也是更多的倾向于有工作经历的专门型食品类人才,这样应届食品专业毕业生在这类企业中的需求很少。二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大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不断投入到食品行业中来,而这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薄弱,管理相对落后,对于食品专业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
3、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难以适应食品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在这里暂不讨论由于人
才培养的原因导致的先天性不适应,仅从企业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类型上来考察。食品类企业需要研发型人员、检验人员、工程技术型人员、生产人员、管理型人员相对较多。从学历构成和科研能力上看,食品类或者生物类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更适合做研发型人员,从实际动手能力和心理期望值上看,大专毕业生,甚至是高中毕业生更适合做生产人员和工程技术型人员,从管理能力上看,管理类的毕业生更加适合做管理型人员,只有质量检验人员或者品质控制人员的需求条件是和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是一致的,这样留给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空间就比较小,其就业竞争压力就比较大。
二、近五年来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化状况与分析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近200所。在这些高校中,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江南大学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组建于1995年,拥有食品科学与
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十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近千名合格的食品类专门人才,为我国食品工业强劲、快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长期以来,合肥工业大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市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以“保证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以“对内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对外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为工作内容,积极推进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建设,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连续多年被安徽省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5年来,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累计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门人才324人,平均就业率为91.67%。基
本情况如下(见表1),通过对表1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一)本科生的7月份就业率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一致,同时也受到局部因素的影响。按照国家教育部的定义,7月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到
7月份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X100%。其中到7月份未就业毕业生人数包括到当年7月份仍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和已申请不参加本年度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我国的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年产值已突破10000亿元大关,如此强劲的发展势头必然导致对食品类专门人才的需求,所以进入“十一五”以来,我院毕业生的7月份就业率一直稳居在90%以上(见图1)。图1是2005-2009年我院本科毕业生7
月份就业率统计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近几年就业率情况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趋势良好。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毕业生7月份就业率为95.12%,2009年毕业生7月份就业率为92.22%。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方
面的。2005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明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必须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直接提升了食品行业对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反映在就业率上就是2005年为82.05%,到了2006年上升到95.65%,提升了
十多个百分点。二是经济走势的影响。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经济走势,必
然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率,食品行业也不能幸免于外,所以我院的7月份就业率从2008年的95.12%下降到2009年的92.22%,但是总体走势仍然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致,维持在90%以上,高于2005年的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