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附文体详解及范文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指导:“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北京小伙子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经常被称为“标配人生”,令许多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

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噶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孩子内向自卑,整个校园死气沉沉。顾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山里的孩子们走向更远的世界。顾亚拿出自己的积蓄,买来乐器,成立校园乐队。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

润德中学高三(1)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润德中学高三(1)班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润德中学高三(1)班计划举行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是题目提供的真实情境,这是考生联想思考的基点。命题人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引导是:结合材料内容,也就是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作为未来栋梁的青年学子对于目标很清晰追求所谓“标配人生”以及甘于奉献他人的“非标配人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的身份是润德中学高三(1)班学生;任务是参加本班举行的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限定写作对象是本班学生,写作主题是关于人生价值方面的;“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限定文体为议论文。文章体式是发言稿,考生要有交流意识和对象意识。

3.价值判断的限制。“《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很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及“在顾亚的带领下,孩子们变得阳光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两句话是材料的重点,也明确了题目的价值取向。材料的内容要求考生去关注、去认识、去思考“人生价值”,意识到关注个人“小我”与甘于奉献的“大我”之间的关系,意识到当代青年学子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围绕“人生价值”的班级讨论,考生可以针对不同侧重点展开思考,可以批评追求“标配人生”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可以歌颂甘于奉献的“非标配人生”的选择者,还可以综合立意。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究竟什么样的人生值得尊重、要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是当代青年学子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考生可以回顾民族危亡之际、新中国初建之际无数先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感人事迹;可以展望秦玥飞等各行各业精英“非标配人生”对家国的重要意义;可以由驻村干部

倾尽心血带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的事例入手;也可以回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时白衣天使和武警官兵不计生死、英勇奋战,如期完成目标的事迹;更可以谈青年学子面对人生选择时,如何处理关注个人小我与甘于奉献大我之间的关系,对自己肩上的责任以及未来的发展要有认识和思考。

解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必须于2020年达成的奋斗目标”的时代背景下,本题旨在引发青年学子对“人生价值”“标配人生”,关注个人小我与甘于奉献大我关系的讨论以及对自身责任与担当进行思考。考生要扣住关键语句中的关键字词来思考,要认真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明确立意方向。考生一定要树立文本意识,认识到联想和思考都必须在材料基础上展开,不能脱离材料随意发挥。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价值观,也引导考生关注热点,思考责任与担当。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心系家国勇奉献,何须标配限人生?

2.标配人生诚可贵,奉献爱心价更高。

3.何必拘泥标配,心怀天下可贵。

4.勇担时代责任,奉献胜过标配。

5.少年当有家国志,纵不“标配”又何妨?

……

偏题立意:

1.青年应当有个性。(未准确抓取核心信息)

2.只讲青年拼搏奋斗。(脱离材料提供的写作情境)

3.标配人生。(泛泛而谈,没有具体指向,不扣写作任务)

……

下水文

少年当有家国志,纵不“标配”又何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少年当有家国志,纵不‘标配’又何妨”。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目标清晰的“标配人生”,并认为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但凭借自己的力量给山里孩子带去音乐与信心的大学毕业生顾亚,虽然没有选择“标配人生”,难道就不值得尊重吗?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过上美好生活无可厚非,但人生的价值不能单单去用标配去衡量。

新时代的青年不要被“标配人生”局限,我们除了追求个人的发展,还应该具有奉献精神、家国情怀。

忆往昔,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断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投身祖国建设;看今朝疫情之下,钟南山院士等医疗工作者逆行驰援武汉,为拯救他人生命而不计个人生死。他们用行动诠释着鲁迅先生之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耶鲁村官秦玥飞,放弃高薪待遇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他用自己的“非标配人生”昭示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为当地发展默默奉献,改善灌溉系统,修建现代化敬老院,助力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并与耶鲁的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

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当第二个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时,秦玥飞再次婉拒了组织上的提拔。他说:“这六年我过得很开心,我的价值在农村,这条路才刚刚开始走,还要继续。”

选择“非标配人生”出于秦玥飞内心对家国深切的爱,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尊重吗?这样的人生不是更有价值吗?

乡村医生李春燕在年复一年的付出中交出了自己对人生价值思考的答卷。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白芳礼老人本来也可以有个“标配人生”,但他蹬车56年,支教19年,从74岁开始共向大中小学和贫困学生捐款35万元,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车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劳累。默默无言的老人在日积月累的劳碌奉献中选择“非标配人生”,书写大爱无声。

可能他们无房无车,可能他们无名无利,他们的人生可能算不上“标配人生”,但谁能说他们的人生没有价值呢?

对“标配人生”的努力追求,固然可以促进个人发展,客观上也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然而,如果仅仅把个人幸福作为奋斗目标则不足以撑起更有意义的人生。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应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放在心上,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勇担当,为家国,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少年当有家国志,纵不“标配”又何妨?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