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 穿 住 行 用 学 中国农民生活六大变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农民,能像城里人那样看病报销,以前想都不敢想。” 【 数字与点评 】改革开放 30 周年之际我国农民生活的最新变迁,是他们开始享受文
化娱乐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现在,我国已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全国1.5亿中小学生及家庭受益。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也 进入了新阶段。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有2679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8亿农民 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他们可以像城市职工一样,享受看病报销的待遇。
和镇纳家户村81岁的回族老人纳志邦说,那时候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都缺,买粮要粮票,衣服自己做,买 布还要布票。
【 数字与点评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许多农民对以前生活的记 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我国农民衣着消费在发生变化。以宁夏为例, 2007年宁夏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2528.8元,其中人均衣着消费184.3 元,比1983年的28.8元增加了155.5元,增长了5.4倍。
变化三: 从干打垒、砖瓦房到别墅楼 【 今昔对比 】“我10多岁时,村里住的都是干打垒的房子,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能 住上楼房”。江西省武宁县清江乡上湾自然村54岁的邱吉利如此表示。近年来,上湾村3 1户人家,在政府支持下全部拆旧建新,盖起了2到4层不等的小楼,各家楼内自来水、水 冲厕一应俱全,楼外则是数百亩绿毯似的吊瓜,整个村庄俨然是城市郊区的别墅群。 【 数字与点评 】70年代“干打垒”,80年代砖瓦房,90年代混凝土,进入新世纪 建设新农村,农民开始住别墅。江西省统计局数字显示,2007年,江西农民人均住房面 积由1980年的11.8平方米增加到36.8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住房面积人均达34.26平方米,占住房面积的93%。江西省统计局农业处处长叶德祥 说,全省81%的农户住房拥有卫生设备,其中14%为水冲厕所。 变化四: 从赶集到旅游 【 今昔对比 】“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处都是黄泥路,有皮鞋也不敢穿。” 说起村道的变迁,江西省安义县47岁的村民刘上家滔滔不绝。现在村里组与组、户与户之 间都是水泥路相通。而在偏远的赣南山区,原来农民外出多是赶集,很多人一辈子都难得去 一次县城。可近几年,寻乌县几位种脐橙的果农却自发组织前往美国旅游,顺带考察美国新 奇士脐橙的产销情况。 【 数字与点评 】2007年底,江西省乡镇基本通了柏油路或者水泥路,行政村通油 (水泥)路率和通公路率分别达到71%和93%,近1/4的自然村通了油路水泥路。路 好了,随着自行车、摩托车的普及,小轿车开始走入农家,农民走得越来越远了。 变化五: 从“老四件”到“新N件” 【 今昔对比 】在政府的补贴下,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农民刘国平前不久安装了一台太 阳能热水器。他说:“有了太阳能热水器,既不用烧柴,也不耗电,经济实惠又方便。”山东 一些农民有记日记的习惯。记者看到,邹平县农民刘宗水的日记里记录了家里电视机的多次 更新过程;在平原县农民杨春岭的日记中,邻居买“家庭影院”、电脑都被他记录下来了。 【 数字与点评 】30年来,我国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从自行车、手表、缝 纫机、收音机“老四件”,到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影碟机“新六件”, 再到抽油烟机、热水器、空调、电脑等商品,档次越来越高。在山东省,2007年底全省 已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冰箱39台、彩电104台、影碟机 61台、洗衣机57台、热水器23台。 变化六: 从因贫辍学到免费上学 【 今昔对比 】在北京打工的河南省邓州市高集乡19岁姑娘周学现说起还在读中学的 弟弟就非常羡慕。她说:“由于家境不好,我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弟弟赶上了好时候,上学 不用交学杂费。”51岁的河北省高碑店市乔刘凡村的李学芳,2007年因患严重心脏病 到北京手术治疗花了4万多元,回家后从“新农合”管理中心领到了1.2万元补助。他感叹:
吃 穿 住 行 用 学 中国农民生活六大变迁
2008 年 10 月 13 日 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 推荐:
2006 年 4 月 30 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神山镇东南村农民方贵钦夫妇和乡亲们自费赴北京 旅游。
尹召功摄 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 来,中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 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回忆和统计数字见证了他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巨变。 变化一: 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 【 今昔对比 】“大包干以前,我家5口人,每季生产队分粮食,用褂子就能兜回家, 经常挨饿。”安徽省明光市潘村镇钱西村的钱永言上世纪80年代在村里担任干部,80年 代后期开始从事水产养殖,现在已经是一名农民企业家。他说:“以前天天种田都吃不饱, 现在不但吃饱,而且吃得好。” 【 数字与点评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反映的是农民生活“跨越贫困进入温饱,跨 越温饱进入小康”的两大变迁。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农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恩格尔 系数高达70%。80年代开始,随着包产到户广泛开展,我国农民一举跨越了温饱线,恩 格尔系数降到60%。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随着包括农业税取消等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 农民生活继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至50%,达到了小康线。 变化二: 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 今昔对比 】“以前,孩子们的衣服能穿就可以,一件衣服要好几个孩子穿,哥哥穿 小了传给弟弟。可不像现在,一个孩子漂亮的衣服可能就有一大箱。”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