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之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文言语法现象
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一样 )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 专一 )
16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
《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
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一般动词 3.形容词使动用法 4.形容词意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副 词意、动形用容法词、名词;数词24
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2)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
2.名词作状语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赤壁赋》)
(2)有泉侧出
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 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不能不省察。
8
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 今意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 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 即词义转移了。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 “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 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 泛指,指一切江、河。
10
注意其他一些变化
1.古代是两个单音词构成的词组,现代是一个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 词:无,不要;论,说。“无论”在现代汉语中 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 词。例: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又如:妻子。 2.两个不相关的单音节词碰巧连在一起,但不是 词组,只是形式与现代汉语相同。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高考文言文翻译
一、“以今律古”不可取
文化背景的古今差异是文言文翻译的一道藩篱,文言文翻译
忌讳用现代思维看待古代文化,而应力图还原其本真的文化,避
免失真,这对考生的文化修养提出了要求。
[例 1] (谭澄)至则葬暴骸,修焚.室.,赈饥贫,集逋亡,民心 稍安。
[考生翻译]
(《元史·谭澄传》)
[失分评析] “焚尸炉”是一个具有浓厚现代色彩的词汇, 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德国的惨无人道,这一现代化的设施在元 代还未出现,况且原文是“修焚室”,何来“炉”之说?
[参考答案] (谭澄)赴任后,掩埋抛弃在外的将士遗骸,修 缮好被烧毁的房屋,赈济饥寒贫穷的百姓,召集逃亡的民众,百 姓才渐渐安定下来。
[例 2]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袁)逢则敛.衽.下
堂,执其手,延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
[考生翻译]
(《后汉书·赵壹传》)
[失分评析] 上述译文在两个地方以现代眼光解析了原文: 一是将“敛衽”解释为现代的“收紧衣服”,古人“敛衽”是 “将衣襟夹于带间”,以示敬意,也可译为“整理衣襟”;二是 “西方”也不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西方”,前文有交代,“赵 壹……汉阳西县人也”,句中所说的“西方”即指“西县”。
[参考答案] 袁逢就将衣襟夹于带间走下堂来,拉着赵壹的 手,请他坐在上位,于是问他西县的事,非常高兴。
二、“表达失据”乱语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直译应尽量尊重原文,“原 声重现”,但并非抛弃变通,否则极易造成表达失据。
情形(一):一味抱定字面意思“硬译”
[例 3] (吴遵路)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考生翻译]
[失分评析] “以待凶岁”的“待”字面意思确实是“等 待”,但将“以待凶岁”译成“用来等待灾年”显然是不妥的, 因为“等待灾年”的潜台词是“希望灾年到来”,这样于情于理 都是说不通的。这里的“待”应酌情译为“防备”。
7.3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附答案)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徐以杓酌油沥之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固颠以上都作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夫君子之行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中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文言文阅读重点考试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其基本用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关键的语句和重要的语段。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考点题型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类型:四类题型:(1)词语理解辨析(2)翻译句子(3)文意分析(4)开放题型解题技巧考点一:实词的用法文言实词包含的面相当广,尤其要重视掌握课文中关键实词的含义,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字等。
(一)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二)古今异义是指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一些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三)词类活用指的是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了别的词性。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形容词的活用。
3.动词活用为名词。
4.名词作状语。
(四)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替代的办法写成的别字。
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掌握本字,所通假的字,还要有正确的释义。
如“属”通“嘱”,嘱托,嘱咐。
(《岳阳楼记》)考点二:虚词的用法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①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②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③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④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文言虚词虽然没有实在意义,但能帮助实词组成句子表示各种结构关系或语气,其类别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少,但是用法比实词灵活,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古今变化也比实词大。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考点三:句子(一)断句停顿(二)翻译句子1.特殊句式(1)判断句。
课外文言文翻译技巧
课外文言文翻译技巧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文言文翻译须做到“信”、“达”、“雅”。
“信”即准确,不可会错文义;“达”即通顺,不可生涩拗口;“雅”即用语规范,不可滥用俚语土话。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这样在翻译文言文时才能得心应手。
下面我们就结合实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
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另外,文言文里有不少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如气象万千一般人都能理解,不需再翻译,反而显得不通顺。
二、换替换词语。
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
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句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还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常用,但表示的内容有区别,翻译时不能用今义去推求古义,而要用现代汉语中与文言文词语的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以免造成误解。
三、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主谓倒装)——你太不聪明了。
何以战?(《曹刿论战》)(宾语前置)——您凭借什么应战呢?还自扬州。
(《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四、引引申词义。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义,这些意义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文言文阅读 实词之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1 一词多义 2 通假字 3 词类活用 4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如“兵”的本意是“兵器”。一个词在 不同的语句中意义不同,而这几个意义往往是有关联的。 举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举起,抬头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发动 译文:现在逃跑是死,发动叛变也是死。 (3)举世无双。全 译文: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4)举一反三。提出,举出
或:表示以戈卫国。 本义:国家。 成语:多言或中duō yán huò zhōng, 释义为:多言或中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一词多义
向人认错,道歉 • 长跪而谢。——《战国策》
• 译文:久久跪着,认错请罪。
有用言辞委婉地推辞,拒绝。
• 杜门谢客。 • 译文:关着门拒绝见客。
感谢,酬谢。 •谢客数千,又重馈部吏。——《潜夫论》 •译文:酬谢很多客人,又给官吏送贵重的礼物。
缘:本义是指古时衣服的边缘。 成语:缘木求鱼,汉语成语,拼音是yuán mù qiú yú,字面 解读为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 目的。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一词多义
有人,有的人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
• 译文: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
菜汤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 译文:新娘进门的第三天就下厨 房,洗了手便开始烧菜做汤。
成语: 金城汤池:如钢铁铸造的城墙,像沸水流淌的护城河。比喻城池坚固, 难于攻破。 固若金汤:形容防守非常坚固。金:金城,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 指防守严密的护城河。
一词多义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阅读难?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晦涩难啃的文言文一样可以顺利被拿下。
老师们精心整理了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诀,还不快快拿去!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一、文言实词、虚词考点解析(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点是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如“反”通“返”,“知”通“智”(通用)。
如“蚤”通“早”,“直”通“值”(假借)。
如:“莫”通“暮”,“益”通“谥”(古今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五种情况:?1?词义扩大。
其特点为: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江”、“河”、“睡”(“打瞌睡”)。
?2?词义缩小。
其特点为: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又包含在古义之中,如“金”、“让”(“责备”)。
?3?词义转移。
其特点为: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如“交通”、“去”(“离开”)。
?4?感情色彩变化。
其特点为:褒贬意义相互转化,如“爪牙”、“谤”。
?5?名称说法变化。
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
?6?双音节词?偏义复词?。
双音节词,如“亲戚”、“中国”;偏义复词,如“父兄”、“浅深”。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形成。
词的本义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基本意义,如“兵”是兵器,是兵士;“走”是跑。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深山”、“深耕”等。
引申义为“道理深”、“友谊深”、“夜深人静”等。
词的比喻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手足之情”、“乱扣帽子”。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处,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二)文言虚词虚词的考点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常见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等。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九)
文言文答题技巧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
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
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
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高考文言实词,翻译,断句,词类活用
调
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文中恰 好是双音词。对此,需拆成两个单音 翻 词来进行翻译。
译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的 ②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具 体 ③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 方 法
拆
把古代的单音词以及古今异义词换成与之 对应的现代词语。
翻 译 的 具 体 方 法
可译作:(1)(隋炀帝)也知道称赞尧和虞舜, 指斥夏桀和商纣,可是他做事多么相反啊(或 译为“可是他做事为什么那样相反呢”)! (2)以前的事情离我们不远,是我们的借鉴 (或老师)啊!
把握句意的考查重点
翻译标准—“信、达、雅”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 意增加原文的意思;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要求
1.能够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准 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 义、通假现象、常用虚词、特殊句式 等。 2.能够前后联系,整体理解,推敲判 定。
上(指唐太宗)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 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 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 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 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 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 师也!” 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2)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达”:译文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 没有语病;
“雅”:译文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 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文采和表现力。
文言翻译二原则
1、 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 则 即翻译时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符合作者的
文言文阅读技巧归纳
文言文阅读复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知识点一、文言文复习关注重点1.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常见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者••也”,“••者也”“乃”“悉”“为”“则”“即”“非”“是”。
被动句:“为••所”“于”3.要求:熟悉理解每一篇课文,尤其是近几年没有考过的篇目,重点抓住难点字词句理解,尤其关注课后注释。
注意归纳难点。
二、句子翻译1.对: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组词法。
2.换:把古语换成现代汉语。
3.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
4.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5.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6.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三、断句1.原则:(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2.弄通文意断句3.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标志后//)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省略主语。
4.句首发语词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5.句尾语气词后//:“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6.//疑问语气词前或后//:“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开。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完整版)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
”( 《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
( 1 )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2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 (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子猷问左右” (人琴俱亡)) 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 (《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实词精讲: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WORD格式文言实词精讲一、文言实词主要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有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讲不通时,可考虑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
文言文翻译的背诵口诀
一、识句意,明词义,先读全文再翻译。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逐字逐句细推敲。
三、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熟记古汉语用法。
四、多义词辨,古今异义,仔细分辨莫混淆。
五、句式变换,被动语态,掌握文法勿遗漏。
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巧妙运用增色彩。
七、文言虚词,虚词实用,熟记用法记心间。
八、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巧翻译。
九、校对检查,字词句篇,反复校对无差错。
十、背诵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能应对。
具体内容如下:一、识句意,明词义,先读全文再翻译。
翻译文言文,先要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逐字逐句翻译,不可断章取义。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逐字逐句细推敲。
翻译时,要关注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理解句子结构,逐字逐句细推敲。
三、实词活用,词类活用,熟记古汉语用法。
文言文中的实词,有时会有活用现象,如名词动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要熟记古汉语的词类活用规律。
四、多义词辨,古今异义,仔细分辨莫混淆。
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要仔细分辨其具体含义,避免混淆。
同时,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如“道”古义为道路,今义为道理。
五、句式变换,被动语态,掌握文法勿遗漏。
文言文中的句式多样,如判断句、疑问句、否定句等。
要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特点,避免遗漏。
六、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巧妙运用增色彩。
文言文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要理解其含义,巧妙运用,使翻译增色。
七、文言虚词,虚词实用,熟记用法记心间。
文言文中的虚词,如“之”、“乎”、“者”等,要熟记其用法,正确运用。
八、翻译技巧,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巧翻译。
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遇到特殊情况,可灵活运用意译。
九、校对检查,字词句篇,反复校对无差错。
翻译完成后,要仔细校对,确保字词句篇无误。
十、背诵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能应对。
背诵此口诀,熟读成诵,牢记于心,翻译文言文将游刃有余。
通过以上口诀,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答题技巧一、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
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
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4、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壮语;(3)动词作名词;(4)使动用法;(5)意动用法;(6)形容词作名词;(7)形容词作动词。
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
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