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1.理解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4.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B b X X b XB 基因频率= B b,X 基因频率= B X +X X +Xb 不涉及 Y 染色体,XB+Xb=1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该定律指出:在一个有性生殖的群体中,在种群足够大, 种群内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新个体迁入,没有自然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思考探讨]
1.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吗?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 了进化? 提示: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染色体变异 等都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不是,所有鱼不是同一物种。 3.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判断的依据是种 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件2

(四)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定义 2.物种区分的主要依据是: 物种区分的主要依据是: 有无生殖隔离 3.物种形成的原因: 物种形成的原因: 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隔离综合作用 的结果
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 普遍存在 • 随机发生 • 突变频率很低 • 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 有害的 • 不定向的 不定向的
结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结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
1.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特点: 种群中基因突变的特点: 突变数很大、 突变数很大、不定向 2.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 种群基因重组的结果: 产生更多变异、 产生更多变异、不定向 结论: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结论: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 基因频率 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4.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 的改变。 的改变。
3、据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 、据调查, XB XB(42.32%) XB Xb (7.36%) XbXb ) ) ),则 (0.32%) XBY (46%) Xb Y(4%),则 ) ) ( ),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该地区 XB和 X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 ) A.6%、8% 、 B.8%、92% 、 D.92%、8% 、 C.78%、92% 、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原因是: 原因是: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 有利变异基因 • 结果是: 结果是: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题组冲关]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物种的灭绝一定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是基因多样性
解析: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种群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因而
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基本单位
C.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 率的改变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 的基因库
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 及隔离,则X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Y表示自然选择,Z表示 隔离;种群是一个地区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是生物繁殖 和进化的基本单位;蜥蜴原种中不同性状个体比例变化的本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某种群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 群的基因库。 答案:C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
(2)爆发式
爆发式物种形成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主要起源 于个体的染色体变异或远缘杂交以及染色体加倍等,如六倍 体普通小麦的形成。
3.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内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志
变化后生物与 原生物关系
生殖隔离出现 属于不同物种
基因频率改变 可能属于一个物种
核心要点(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
(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 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
(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 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

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2)湖南师大

生物: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2)湖南师大

例: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解释狼的进化 过程。 过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 (1)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有跑得快 狼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个体 变异 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 ______的 的,有跑得慢的。它说明生物具有______的 特性, 特性,而这种特性是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 (2)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稀少,跑得快、凶 随着环境的改变 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 猛的狼才能获得食物生存下去。这样,食物、 选择 环境对狼起了______作用, ______作用 环境对狼起了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定向 方向 ______的 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______。 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
在一个种群中, 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个体数占 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基因频率的计算 4.基因频率的计算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因为a 调查发现AA Aa、 AA、 褐色翅的基因为a,调查发现AA、Aa、aa 的个体分别占30% 60%、10%、那么A 30%、 的个体分别占30%、60%、10%、那么A、a 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的基因频率各是多少? 该基因的总数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 纯合体基因型频率+ 纯合体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20世纪,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 世纪 色基因(S)频率为95%, (S)频率为95%,浅 色基因(S)频率为95%,浅 灰色基因(s)频率为5% (s)频率为 灰色基因(s)频率为5%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2课件:7-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定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习目标:1.运用联系和对比等方法解释种群、基因 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和相关计 算。 3.通过教材的实例分析得出生物进化的实质。 4.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为例,理解物 种的概念,以及新物种形成的环节。
5.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生殖隔离与地理隔离、物种形 成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6.运用举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 关系。 重点与难点: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2.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常见类型 ①生殖隔离:________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的,即 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的现象。 ②地理隔离:________生物由于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 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_______的现象。
3.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 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 ________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 ________,而且不同种群之间不发生________。 (2)外因:不同岛屿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互不相同, 自然选择对种群________发生的变化起的作用不同。 (3)结果:________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 ________。
(4)
亲代基因 型的频率 AA(30%) Aa(60%) A(30%) a(30%) aa(10%) a(10%) aa(16%)
配子的比率 A(30%) 子代基因 型频率 子代基因 频率 A(60%) AA(36%)
Aa(48%)
a(40%)
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 2. 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 这五个条件不可能同时都成立。 例如,翅色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被天敌发现的机会就少些。 3.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 因 A2 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的 还是有害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课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课件

A
B.1/22 D.3/8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突变
产生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多种多样 的基因型
种群出现大量 的可遗传变异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可以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突变
思考: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且大多数 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它为何还能作为生 物进化的原材料呢? 例: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 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 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 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例6、已知人眼中的褐色(A)对蓝色(a)
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 眼人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 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 A和a基因频率分布为
A.0.64和0.36
C.0.50和0.50
A
B.0.36和0.64
D.0.82和0.18
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如果一个种群符合下列条件: ⒈种群是极大的; ⒉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 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 会是相等的; ⒊没有突变产生 ⒋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 ⒌没有自然选择; 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 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遗传 平衡的种群是理想的种群)。那么
A.0.36、0.48 C.0.16、0.48
A
B.0.36、0.24 D.0.48、0.36
例2、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 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 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 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 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 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 概率是( ) A.1/88 C.7/2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共35张PPT)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共35张PPT)
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是多少呢?
2× 104 × 10-5 × 108 =2 ×107
个体
种群
例: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 虫特别多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
物的生存环境
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
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 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
突变

基因突 变

染色 体变 异
重 组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 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 桦尺蠖形成了不同的体色。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 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 频率呢?
例: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 10-5,若有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
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
4、某校共有学生1600人,红绿色盲遗传病 调查研究后发现,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 频率是6.8%,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 带者52人,男生中色盲的人数约为( )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若亲代昆虫中的种群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①昆虫种群非常大,②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 并能产生后代,③没有迁入与迁出,④自然选择对翅色 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⑤基因A和a都不产生突变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基因频率的计算
⑴通过基因型个体数量计算基因频率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PPT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件PPT
..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一)
1. 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 2. 运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以 “后世科学家完善进化论 ,成功解答自然界难题 ”为背景材料,
设计问题,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单独个体不能完成进化,从而引出 种群的概念,再提出种群中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进入基因频率和基因 型频率知识点的学习;结合例题,并结合分析归纳,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 使内容呈现更为清晰明了;接着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提出哈迪 —温伯格定律并练习巩固;最后通过课堂总结及课堂检测,完善内化课堂知 识。
根据 哈迪-温伯格定律 (p+q)2=P2+2pq+q2=1
因为
q2=640/(640+369)=0.64
所以
q=0.8
又因为
P+q=1
所以
p=1—q=1—0.8=0.2
根据定律,杂合子在群体的频率应为
2pq=2*0.8*0.2=0.32
1.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 ,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为15人,女性患者1人,男性患
A=24% +1/2 X 72% = 60%
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2×AA+Aa
A%=
×100
2(AA+Aa+aa) %
2×aa+Aa
a%=
×100
2(AA+Aa+aa) %
3.在某一地区的遗传学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男性色盲占 该地区男性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男性中,XB和Xb的基 因频率分别为_9_3_%___和___7_%___,该地区的女性色盲占 该地区女性总人口的比例为__0_._4_9_%__。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课时)

现代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区别
生物进化 是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任 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引起性状 变化程度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物种形成 是指一个物种发展为另一个物种的过程。必 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界限形成生殖隔离 时,方可成立。这其中不仅包括漫长的时间,较 明显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变化,还应包括生殖隔离 的存在。因此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自然状态 下不能进 行基因交 流!
不同的物种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为什么马 驴之间不 能进行基 因交流?
是什么阻 止了马驴 之间的基 因交流呢?
生殖隔离的标志: 1、不能杂交 2、杂交不育:骡子 3、杂交不活:山羊和绵 羊杂交后代在胚胎时期死 亡
原来是 生殖隔离
不同物种之间 一般是不能交配 的,即使交配成 功也不能产生可 育后代,这种现 象叫做生殖隔离。
有时无需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在自然界里 AABBCC(普通小麦) × DD(黑麦) 还存在另一种物种 形成方式,它往往 配子 ABC D 配子 只需要几代甚至一 代就完成了,而且 ABCD (不育) 不需经过地理隔离。 例如,多倍体植物 秋水仙素处理 的形成就是如此。 自然界里几平将近 AABBCCDD(八倍体小黑麦) (可育) 一半的被子植物和 某些栽培作物就是 例: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这样形成的。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
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 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 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 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 一物种的慨念: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

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

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种群是理想的种 群,在自然条件下,这样的种群是不存在的.这 也从反面说明了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 率迟早要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种群的进化是 必然的.
与基因突变的普遍性相违背。
(6)、如果该种群出现新的突变型,也就 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A2),种群的基 因频率会变化吗?基因A2的频率可能会 怎样变化?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 遗 传 变 异 的 来 源
基因突变 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进 化 的 原 材 料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率很低,但种群中每一代的基 因突变数很大。 ◇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但突变的有害 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往往取决于生物的 生存环境。
基因突变 产生 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p+q)2=1
p2 + 2pq + q2 =1
2 p AA基因型频率= 2 q aa基因型频率=
Aa基因型频率= 2pq
(5 )上述计算结果是在满足五个假设条件的基 础上计算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五个条件 都能成立吗?特别是如果第⑤点假设(⑤基因A和 a都不产生突变,即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成立 这与前面我们所学的基因突变的哪个特性相违背?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变化。 基因A2的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要看这 一突变对生物体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这 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学并思考以下问题:
1.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有哪些?
2. 基因突变率很低,并且突变是不定向的,
为什么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呢? 3. 突变和重组能否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 什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16 人教课标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16 人教课标版

可见,不同物种间都存在着生殖隔离,物种的形 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⑷、生殖隔离形成的根本是 物种间遗传的差异(或基因库的差异)
1、物种的概念 2、地理隔离的概念, 3、生殖隔离的概念。 4、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马(2N=64)和驴(2N=62)杂交能产生 后代称骡子,能够正常发育,但不能生育,这 种情况称之为 ( D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 C、基因重组 D、生殖隔离 2.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 D) A、染色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B、马和驴的遗传物质有本质区别 C、发生突变 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
东北虎和华南虎之 间存在什么隔离?
马和驴之间存在什 么隔离?
(三)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
讨论:
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 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岛屿上形成两个初 始种群。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 它们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 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 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 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 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 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 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 变异1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种、隔离、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的概念。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一)物种的概念: 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人教版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教学课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自然选择的原理
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即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更 好地繁殖后代,传递自己获得的优良遗传。
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变异是指物种内部基因的不同表达和不同组合, 从而影响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进化的证据和支持理论
1
生物地理学证据
2
研究物种的分布、演化和迁移规律,从而揭
示不同地区间的生物进化历史。
3
遗传学证据
题。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生态系统 和遗传多样性形成的生命系统。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生态安全 的重要基础,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可持续发 展的必要条件。
总结: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性
通过该教学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理论分为三个层面:基本概念,进化的 证据和可能的机制,以及现代进化理论和生物多样性和保育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演化的科学原理和模 式。
4
通过观察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从而揭示 种群、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化机制。
古生物学证据
通过研究化石记录,揭示生命在不同时期内 的形态、大小、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支 持进化的事实。
分子生物学证据
通过比较生命体系和基因组之间的相似性和 差异性,揭示生命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 程。
进化的机制
突变和遗传漂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 内容
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这份教学课件,我们将深入了 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进化的定义
生物进化是指在物种内部遗传基因的变异和外在环 境的适应性变化下,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发生 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即使交配成 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该现象称 之为生殖隔离。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 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称之为地理隔离。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
现象。
①同一个地域里不同种生物
②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地域
生物进化的实质
理想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
得出结论:环境的 选择作用是s基因 频率越来越低。
生物进化的实质
讨论: Q1:自然选择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自然选择的本 质是对什么进行选择?
表现型; 自然选择的本质是对基因进行选择。 Q2:如果自然选择是针对种群基因进行,会导致种群发生什么变化?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互利共生
互利共生
捕食
不同物种之间可通过互利 共生、捕食、竞争和寄生完 成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思考】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 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 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不能
(2)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S,如何保留? 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3)即使Ss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黑色个体吗? 不是。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什么叫做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是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否
(4)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否
Ex: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小结
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 )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逐渐( 积累 ),从而使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向一定方 向进化。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自然选择 )决定的。 种群产生的变异是( 不定向 ); 自然选择方向是( 定向 )。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突变理论 交替出现理论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 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 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演变的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该基因的总数
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的总数
× 100%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例1】某桦尺蠖种群中,黑色翅的基因为S,浅色翅的基因为s, 抽样调查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SS、Ss、ss的个体分别为30、 60、10个,问每种基因型频率是多少?S、s基因频率是多少?
SS基因型频率=30/100=30% Ss基因型频率=60/100=60% ss基因型频率= 10/100=10% S基因频率=(30×2+60)/(100×2)=60% s基因频率=(10×2+60)/(100×2)=40%
隔离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二(P120):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二(P120):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 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有差别,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多样性的形成
多样性的形成
自地球诞生至今, 约有46亿年历史
35~31亿年前,原 核细胞首次出现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 生物大约200万种
自地球产生生命以来,生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历程。
研究生物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多样性的形成
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基因频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有没 有形成新的物种?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马和驴能交配,但骡是不可育的,所以马 和驴是两个物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
基因 SS 10% 11.5% 13.1% 14.6% 型频 Ss 20% 22.9% 26% 29.3% 率 ss 70% 65.6% 60.9% 56.1%
基因 S 20% 23% 26.1% 29.3% 升高 频率 s 80% 77% 73.9% 70.7% 降低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
变异1
种群1
变异类型1
自然选择1
新物种1
原 地理隔离 种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生殖 隔离
种群2
变异2 变异类型2 自然选择2
新物种2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新物种出现的标志: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是否一定 要经过地理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进化
3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研究生物的进化必须研究种群的基因 组成和变化。如何分析种群的基因组成和变化?由此人们提出基 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 基因库。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叫做基因频率。
某种基因的基因频率 =
2× 104 × 10-5 × 108 = 2 ×107 个体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作为 进化的原材料呢?
Ex:突变的有害还是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作为 进化的原材料呢?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进化的单位? 如何实现?
获得性遗传 正确吗?
达尔文的自 然选择学说
孟德尔提出“遗 传因子”假设
费尔舍、赫丹建 立群体遗传学
魏斯曼将染色体
……
作为遗传基础
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思考】桦尺蠖的翅色是浅色(基因型为ss),偶然出现一黑色的 变异个体(基因型为Ss),且S对s是显性,若黑色翅比浅色翅更适 应环境: (1)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 远生存下去吗?
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Q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 Q4:除了选择,还有哪些因素可以改变基因频率?
①种群大小;②非自由交配;③迁入和迁出;④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统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的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生物进化的实质
1850年:浅色多,深色少
1950年:深色多,浅色少
问题: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决定浅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越来越低?
作出假设:?黑?褐色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
环境的选择作用是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生物进化的实质
验证假设:数学建模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 10% ; Ss 20%; ss 70%, 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 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以后的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 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是多少呢?
基因重组
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种群中出现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变异是不定向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 基因频率呢?
Ex:一个果蝇约有104对基因,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若有一 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有108个个体),那么每一代出现基因突变数 是多少呢?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二(P120):
4.如果这片海域只有一个小岛,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 不会。因为个体间有基因的交流。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地理隔离 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在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 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进一步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种类:①生殖隔离 ②地理隔离 共同点: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一(P119):
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吗?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二(P120):
1.设想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先在两个 岛屿上形成两个初始种群。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多。它们 的基因频率一样吗? 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