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物流园区布局与规范发展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物流园区布局与规范发展报告
根据全省现代物流工作会议精神和《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的要求,省发改委、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研等形式,对全省物流园区布局与规范发展开展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物流园区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全省物流园区的数量大幅增加
近年来,全省物流园区快速发展,数量大幅增加。据调查,2012年全省共有物流园区(含以基地、中心、港、城、市场等命名的物流园区,下同)141个。截止2014年5月底,全省共有物流园区218个(其中规划占地面积在200亩以上的有112个),比2012年增长了77个,增长54.6%。其中,已运营的有88个,占40%;在建的共计103个,占47%;规划中的有27个,占13%。近两年全省物流园区数量相较于2012年均有大幅提升。
(二)物流园区的货运能力稳步增长
根据对全省规划占地面积200亩以上的112家物流园区的调研数据,2011年、2012年、2013年我省已运营物流园区平均货运吞吐量分别为 344.7万吨/年、364.6万吨/年、420.5万吨/年,2012比2011年,2013比2012年分别同比增长5.8%和15.3%。全省物流园区的货运吞吐能力稳步增长。
(三)物流园区的投资以民营资本为主
全省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呈多元化发展。112家物流园区中,投资建设主体为民营企业的占65%,国有企业投资占30%,合资或外商投资占比为5%。民营资本已经成为全省物流园区投资建设的主要力量。从物流园区投资建设规模来看,1-10亿元占61%;10-50亿元占24%;1亿元以下的占8%;50 亿元以上的占7%。
(四)物流节点城市园区布局日趋合理
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武汉和二级布局城市宜昌、襄阳等市依托产业特点及交通区位优势,依托长江和汉江沿线布局建设物流园区或保税区(物流中心),不断优化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推动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武汉市围绕建设中的四环线和大型交通枢纽,依托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正在形成了“一港六园八中心”的物流园区(中心)空间布局;襄阳市形成了襄阳北、襄阳西、襄阳东及南部的余家湖等重点物流园区为核心架构的网络布局。宜昌市依托长江水
道、铁路枢纽及三峡机场等交通枢纽,立足江南和江北两个翻坝物流运行系统,重点建设10大物流产业园,建设三峡物流中心。
(五)涌现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物流园区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省出现了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宜昌三峡物流园、襄阳北国际物流园等受业界普遍认可或初具规模的物流园区。他们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园中注册经营的物流企业已达1600多家,从业人员近3
万人。稻花香集团投资的宜昌三峡物流园是“三峡现代物流中心”的首个核心重大项目,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项目,其农贸城承担本地区70%以上的农副产品
消费需求的集散,成为鄂西渝东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综合性生活品种物流基地。百盟投资集团投资的襄阳北国际物流园是省现代物流重点规划项目,襄阳市十一五重要支持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于20000多家制造业和商贸企业,吸纳就业5000多人。
二、全省物流园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全省物流园区布局不尽合理,总体数量过多
一是布局不尽合理。据调查,全省规划占地面积在200亩以上的112个物流园区中,依托重要交通枢纽设施,且具有两条及以上专用线路的物流园区有
19 家,仅占17%。全省218家物流园区中,部分园区与现有相关规划衔接不畅,甚至存在冲突。部分园区与城市总体交通运输规划缺乏有效衔接,导致交通线路衔接不畅、运输效率低下、中转联运难以实现。二是总体数量过多。一方面,全省目前共有218个物流园区,其中规划占地面积在2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有112 家,而能达到国家标准中对物流园区占地面积不低于0.5平方公里要求的物流园区仅有32家,仅占14.7%。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城市盲目建设物流园区,
缺乏科学规划论证,导致物流园区功能布局和设计缺乏产业支撑,与区域经济发展缺乏有效匹配。三是存在圈地占地现象。当前,我省大部分物流园区存在规划投资和占地面积偏大的现象,部分物流园区实际开发面积往往只有数百亩,与上千亩的规划面积相差甚远,部分地方有圈占土地、改变用地性质的倾向。部分物流园区建设滞后。调查显示,当前物流园区建设周期以中短期(3-5年)
为主,但近30%的物流园区未能按期完成建设。
(二)全省物流园区发展不够规范,统计基础薄弱
一是缺乏物流园区规范发展的政策文件。当前用于指导我省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政府文件包括《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促进现代物流大发展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等。这些政策文件并没有专门针对全省物流园区的规范发展提出意见。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等标准,《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尚在征求意见与讨论中,我省迫切
需要结合本省物流园区发展实际和国家相关标准,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规范性指导意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示范物流园区创建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全省物流园区的统计基础薄弱。全省尚未建立规范的物流园区信息统计体系,因此,对于全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等情况并无较为准确的信息掌握。三是物流园区名称繁杂,没有统一名录。现实中物流园区界定不清,统计口径不一致。调查显示,全省 218个物流园区中,除了“物流基地”外,以“园区、园或区”命名的有“物流园(区)”、“物流产业园”、“工业(物流)园”、“科技园、保税区”等;以“中心”命名的有“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货运中心”等,甚至有部分园区直接以所属投资或经营管理公司命名,全省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物流园区名册。
(三)全省物流园区转型升级缓慢,服务能力有限
当前,我省大部分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单一,业务需求不足,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亟待转型升级。一是经营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物流园区管理单位包括政府管委会、企业自主管理、其他形式等,我省受调查的112家物流园区中企业自主管理占66.1%,设立园区管委会的仅占23%。二是运营管理的专业性与服务创新能力不强。部分物流园区过度依赖于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一些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中,缺乏商品质量的监督、认定、检查等关键性服务。调查显示,所有园区中提供信息及相关增值服务的占比为38%,园区的信息及其他相关增值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三是运营网络化程度不够,协作机制不健全。当前为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开支,货物流动网络化、物流园区经营呈现网络化趋势。我省多数物流园区的运营规模较小,大部分物流园区网络化基础较弱,因此运营效率偏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据调查的112家物流园区中,近57%的园区独自运营,未实现网络化运作。仅27%的物流园区之间实现设备共享,24%的物流园区之间存在人才交流,实现技术研发合作的物流园区不到20%,各物流园区之间缺少深层次的业务联动与合作,容易形成运作孤岛;实现信息共享的物流园区不到一半,园区间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有待提高。
(四)物流园区信息化管理薄弱,公共信息平台发展滞后
物流园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及公共信息平台服务能力是现代物流园区的核心功能和主要支撑,也是当前《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等国家标准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国家标准规定,物流园区应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或接入社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至少两项信息服务,信息平台每日发布有效信息数量不低于200条等。比照标准要求,我省大部分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较低,也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公共信息平台接入程度和服务水平较为落后。调查数据显示,我省 70%的物流园区信息化投资额度在500万元以下,仅有3家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投资预算在5000万元以上,低于全国物流园区信息化投入的平均水平。此外,我省65%的物流园区未接入国家或省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仅25%的物流园区接入了省市级公共信息平台。仅有7%的物流园区接入了国家级公共信息平台,另有3%的园区接入了电子口岸与通关平台。
(五)物流园区政策与环境有待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