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二总结知识点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推或拉的作用,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力的单位:牛顿(N)。

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支持作用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时的等效力。

- 分力: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内容:任何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 公式:F=ma(F为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 意义: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内容: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功、能和功率1. 功- 定义:力在物体上作用时,使物体沿着力的方向移动所做的工作。

- 公式:W=Fscosθ(W为功,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2. 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公式:P=W/t(P为功率,W为功,t为时间)。

四、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描述- 线速度: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速度。

- 角速度:物体绕圆心旋转的速度。

- 向心加速度: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指向圆心的加速度。

2. 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关系- 公式:v=ωr(v为线速度,ω为角速度,r为半径)。

- 向心力:维持物体圆周运动的力,公式:Fc=mv^2/r。

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在高一的学习中,必修一和必修二物理是学生们接触到的首批物理知识。

这些的物理知识点不仅为学生们打下了物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对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二、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

2. 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三、非匀速直线运动1. 非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图象。

2. 加速度、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

3.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力的概念1. 力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

2. 力的三要素:作用点、方向、大小。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五、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六、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的规律。

3.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功、能量与机械能守恒定律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功与能量的关系。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八、机械波与声波1. 机械波的概念和分类。

2. 声波的特点和传播规律。

3. 声音的频率和声强对人体的影响。

九、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 光的折射规律和全反射现象。

3.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

十、光的成像1. 光的成像规律和焦距的计算方法。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3. 快门和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二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在后续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点,探索更广阔的物理世界。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1一二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考点归纳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质点条件(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关键一点]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 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02=-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一、x-t图象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2处的某点;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3、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物理高一上下册知识点

物理高一上下册知识点

物理高一上下册知识点高一物理上下册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 力的定义及单位- 物体的质量与重量2. 力的分解和合成- 力的平衡与合力-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3.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与惯性参照系-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4.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 力的计算与分析5.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冲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二、力的运动学应用1. 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图像的绘制与分析2. 自由落体运动- 重力加速度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系 - 落体运动的公式和图像3. 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分解- 抛体运动的公式和图像三、功与机械能1.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功的定义与单位- 功与力的关系2. 功率与机械效率-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3. 势能和动能- 势能的类型和计算-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4. 机械能守恒定律- 定义和理解- 机械能转化和转移的示例四、简单的机械系统1. 斜面运动- 斜面运动的分解与分析- 斜面上的摩擦力2. 弹簧振动- 弹簧的弹性系数和胡克定律 - 弹簧振动的特点和公式3.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 摩擦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 滑动摩擦因数的定义与测量五、电学基础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的性质与单位- 电场的概念与电场线2. 静电场- 库仑定律与电场强度 - 静电力与电场的关系3.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的概念和计算- 电势差与电场的关系4. 电容与电容器- 电容的定义和计算- 并联与串联电容的效果六、电流与电阻1. 电流的概念-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电流与电荷的关系2. 电阻与电阻器- 电阻的性质和计算- 雷诺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3. 简单电路- 并联电路与串联电路- 电阻的组合与等效电阻七、磁学基础1. 磁场与磁感线- 磁场的概念和表示- 磁感线的性质和方向2. 磁力- 洛伦兹力与电流的关系- 磁力对电荷和导线的影响3. 磁感应强度与磁通量- 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和计算- 磁通量与磁场的关系4. 安培力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安培力的计算和影响因素-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以上是高一上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一必修二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均速度=(Vt+Vo)/24.末速度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平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 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 =Vot-gt2/2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 =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力被定义为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通常用矢量来表示力,其方向与大小都很重要。

2. 力的分类(1)重力重力是地球吸引其他物体的力,在地球表面上大多数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弹力弹力是一个物体由于形变而内部产生的恢复力。

(3)摩擦力当一个物体沿着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就称为摩擦力。

(4)张力当绳子或者弹簧等弹性介质受到外力拉伸的时候,介质内部产生的一个拉力。

3. 力的合成对于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可以通过合成力的方法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力,这个力具有相同的效果。

4. 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只要没有力作用在它上面,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那么它也将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相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5. 力的效果(1)动能和功一个物体的动能是它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功是用来度量一种力量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6. 动量动量是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一个矢量。

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系统内,总动量的大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是不变的。

7. 实验安排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验证力和运动的关系,比如斜面上的运动、弹簧的弹力等。

二、物体的机械振动和波动1.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是物体围绕某一平衡位置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2. 波动波动是一种传播能量和动量的方式。

可以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分为横波和纵波。

3.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由声源振动产生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属性有关。

4.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由电磁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波动现象。

5. 实验通过一些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振动和波动的一些规律,比如波的干涉、波的衍射等。

物理必修二一、电荷、电场和电势1. 电荷电荷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可以分为正负两种。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1.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1 运动形式:平动(物体上各点运动形式相同)、转动、振动(围绕某点往复运动)。

2.参考系与坐标系2.1参考系: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2注意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因参考系的选取的不同而不同。

参考系的选择具有任意性,参考系的选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为原则为了叙述,做题简便,一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2.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常见坐标系:直线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维坐标系等。

3.质点3.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高中第一个)。

3.2原则: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3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三种主要情形:(1)物体只做平动时(2)物体运动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转动效果时。

4.时间与时刻4.1时刻指某一瞬时,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点。

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无长短意义。

4.2时间指两时刻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两点间线段对应值。

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

4.3 注意几种时间和时刻的说法:4.3.1第1s内,第2s内,第3s内,……。

第n秒内指的是时间,在数值上都等于1s。

新教材上将这一说法也称为第几秒钟。

4.3.2最初2s内,最后2s内,……,最初ns内都是指时间,在数值上对应所述值。

4.3.3第1s末(或第2s初),第2s末(或第3s初),……,都是指时刻。

如图所示。

5. 位置、轨迹、位移、路程5.1质点的位置可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在一维、二维、三维坐标系中可分别表示为S(x)、S(x、y)、S(x、y、z)5.2轨迹:物体的实际运动路径,我们可由轨迹来判断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做曲线运动。

应该注意在位移——时间(v-t)图象上,图象表示的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完整版)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力 物体的平衡一、 物体的受力分析:场力 弹力 摩擦力1场力:重力 电场力 磁场力 2弹力:(1)产生条件:A 接触;B(2)方向的判断:垂直接触面。

例例2:(3)大小:Kx F = (有关弹簧弹力的计算)3摩擦力:(1)产生条件:A 接触不光滑B 正压力不为零C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分类: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M s f f ≤≤0滑动摩擦力:N f μ=M f f ≤例1:(94)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和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2μ有可能是A 01=μ;02=μB 01=μ;02≠μC 01≠μ;02=μ C 01≠μ;02≠μ例2:如图所示,ABC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外力F 作用于B 。

ABC 保持静止,则ABC 所受摩擦力的情况?若水平面光滑有怎样? 二、 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0=∑F0=∑X F0=∑Y F三、 力的合成:判断三力是否平衡?21321F F F F F +≤≤-直线运动总结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这种运动叫平动。

转动:物体上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2.位移与路程位移:物体运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所走的真实轨迹。

(标量)3.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时间位移速度=(矢量) 速率: 时间路程速率=(标量)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路程 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0→∆t 时 位移≈路程 即时速率是即时速度的大小。

4.加速度:(1)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tV a ∆= (定义式)(矢量) 思考:a 与V 是否有必然联系?(a 与V 无关,a 与V ∆呢?)a 与合F 有关 mF a = (决定式)——本质 (2)矢量 方向取决于合外力。

高一物理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一二章知识点总结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视为质点。

2. 参考系。

- 定义: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 性质: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考系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3. 坐标系。

-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建立直线坐标系;在平面内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空间中运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4. 时间和时刻。

- 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如第2s末、第3s初。

- 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如前3s、第2s内(指1s的时间间隔,从第1s末到第2s末)。

5. 位移和路程。

-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例如一个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路程为圆的周长,位移为零。

6. 速度。

- 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v = (Δ x)/(Δ t),单位是m/s。

-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 平均速度: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v=(x)/(t)。

它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快慢。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当Δ t非常小时,平均速度可近似看作瞬时速度。

7. 加速度。

-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 公式:a=(Δ v)/(Δ t),单位是m/s^2。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力与运动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

2.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6.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7.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8.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9. 弹簧力: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二、能量与功率1. 什么是能量:能够使物体发生运动、变形或产生热的物质或物理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对物体所做的功。

4.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

5.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6. 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7. 功率的单位:瓦特(W)。

8.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三、压力与浮力1. 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 压力的计算公式:P=F/A。

3.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4. 浮力:物体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6.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四、波动与光学1. 机械波与电磁波: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波的特性:波长、频率、振幅、波速。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遵循折射定律。

5.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6. 成像规律:实际成像与透镜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

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

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一. 物理一知识点1. 运动与力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称为运动,例如物体的平移、旋转等。

弹力:物体由于受到弹簧或弹性介质的作用而发生形变,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且大小与形变成正比。

受力分析:根据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学量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变化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用箭头表示,大小等于起点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为直线的方向。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大小,可分为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合力作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其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 物理二知识点1. 动能与功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包括机械动能和热能等。

功:力沿着物体的运动方向做的功,公式为功 = 力 ×位移 ×cosθ。

2. 动量与冲量动量: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是矢量量。

冲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时间上的积分,公式为冲量 = 力×时间。

3. 万有引力与力矩万有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力矩:力对物体的旋转效果,公式为力矩 = 力 ×力臂。

三. 物理三知识点1. 静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由电荷引起的力场,具有正负两种性质。

电势:表示电场中一点的能量状态,电势的单位为伏特(V)。

2. 电流与电阻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数,公式为电流 = 电荷 / 时间。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3. 电路与电功率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回路。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转化的速率,公式为电功率 = 电流 ×电压。

以上为高一物理一二三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描述方法:时间-位移图、时间-速度图、时间-加速度图2.直线运动的规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3.曲线运动的规律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与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4.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互相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万有引力与运动万有引力的概念与公式现实生活中的万有引力:地球重力、地球与月球的引力、行星运动、人造卫星的轨道运动1.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的概念和合力的计算方法分解力的概念和分解力的计算方法重力合成与分解2.压力与浮力压力的概念与计算浮力的概念与计算浮力对物体的影响:浮力比物体的重力大,物体浸没与浮出水面的条件3.力的矩与平衡力的矩的概念与计算平衡条件下的力的矩相等杠杆原理4.机械能动能的概念与计算动能定理:物体速度改变时动能改变的大小势能的概念与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5.功与功率功的概念与计算功与机械能的关系功率的概念与计算6.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概念与计算游泳机械的应用机械效率的概念与计算7.功与能的转化功与热能的转化机械功与电能的转化机械功与化学能的转化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必修1、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1、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二章运动得描述与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得点。

2.实际物体瞧作质点得条件:当物体得大小与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得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瞧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得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得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得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得物理量,就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得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就是标量,它就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得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得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就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得位移与时间得比值,方向与位移得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得速度。

瞬时速度得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得测量(实验)①原理:。

当所取得时间间隔越短,物体得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得瞬时速度v。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得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纸带受到得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得交流电,打点得时间间隔为0、02s。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得物理量,就是矢量。

(2)定义:,其方向与Δv得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得合力方向相同。

(3)当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得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得时间内速度得变化量相等得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就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得规律(1)基本规律①速度时间关系: ②位移时间关系:(2)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 ②平均速度: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物体在连续相等得时间间隔得位移之差:Δx=x n+1-x n=aT2。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两本教材的知识点总结。

一、必修一(一)运动的描述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同一物体的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4、速度和速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速度公式:v = v₀+ at3、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4、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5、平均速度公式:v =(v₀+ v)/2(三)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特点:初速度为 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3、速度公式:v = gt4、位移公式:h = 1/2gt²(四)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4、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5、摩擦力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和动摩擦因数有关。

(五)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二章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的介绍:⑴位移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发生的位置变化,它是一个矢量量。

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并且有特定的方向。

⑵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是一个矢量量。

速度的大小即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速度的方向则指向物体的运动方向。

⑶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同样是一个矢量量。

加速度的大小为速度的增量,方向则指向速度的变化方向。

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⑴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相等,而速度保持不变。

⑵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呈现为相应的线性关系。

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⑴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和速度均不相等,且其变化不是匀速的。

⑵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速度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图像呈现为非线性关系。

4. 运动的规律:⑴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若无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⑶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⑴牛顿第一定律:物体若无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⑵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⑶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量的概念与定律:⑴动量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它是一个矢量量,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速度与质量的乘积。

⑵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改变系统的总动量。

3. 质点系的运动:⑴质点系是由多个质点组成的一个集合,质点系的运动状态由各个质点的运动状态共同决定。

⑵质点系的运动可以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即每一个质点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个质点也受到其他质点的相互作用力。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位移随时间成等差数列;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位移随时间成二次函数。

2.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受力为零,则速度恒定。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则可以用合力代替这些力的作用。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的力,分解后的力合成原力。

4.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的大小。

5. 动量和动量定理。

动量,物体运动时具有的动力。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6. 功和功率。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电荷和库仑定律。

电荷,物体所带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之间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

2. 电场和电势。

电场,周围空间中存在着电荷时,其周围就会形成电场。

电势,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3. 电流和电阻。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电阻,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欧姆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电阻和时间成正比。

5.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功率。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功率。

6. 磁场和安培定律。

磁场,磁铁周围存在的磁力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总结知识点《高中物理会考考点知识解读》(理科)一、相互作用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x/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x=vt.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 0+at 位移公式:x=v 0t+21at 2速度位移公式:v t 2-v 02=2ax 平均速度V=20tv 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X=X i+l -X i =aT 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X-t 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 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202/1t v v v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 合 =ma,F 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4)牛顿第二定律F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与F 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F 合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ma也可以进行合成与分解.4.★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了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种性质的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叠加.5.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的物体6.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 N (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mg,即F N =mg+ma.(2)失重: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 N =0,物体处于完全失重.(3)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的问题①不管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不等于物体本身的重力.②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都是失重.③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曲线运动(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3.★★★平抛运动(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 0 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4.圆周运动(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 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③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①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v临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得v临gr五.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公式:(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①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 F引=F向得: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析或计算.②天体质量M、密度ρ的估算:(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 1 =7.9km/s,它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 =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 =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4)地球同步卫星所谓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这种卫星位于赤道上方某一高度的稳定轨道上,且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即T=24h=86400s,离地面高度一定,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并且只有一条.所有同步卫星都在这条轨道上,以大小相同的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运行着.(5)卫星的超重和失重“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六、机械能1.功(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2.功率(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 m=P/f 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