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案例解析共29页
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
![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afd855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a.png)
15件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更是对我们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选取15个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
一、保护长城的案例长城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长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河北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明确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长城的巡逻和监管,严厉打击破坏长城的行为。
二、保护故宫的案例故宫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故宫,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条例》,明确了故宫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故宫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故宫的行为。
三、保护大足石刻的案例大足石刻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大足石刻,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明确了大足石刻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大足石刻的巡逻和监管,严厉打击破坏大足石刻的行为。
四、保护敦煌莫高窟的案例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敦煌莫高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甘肃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明确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敦煌莫高窟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敦煌莫高窟的行为。
五、保护秦始皇兵马俑的案例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陕西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保护条例》,明确了秦始皇兵马俑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破坏秦始皇兵马俑的行为。
六、保护敦煌文献的案例敦煌文献是我国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习题与答案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37ca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a.png)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创造物和自然景观,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艺术品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
2. 世界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凡被认为对全人类具有杰出普世价值的自然或文化遗址,均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遗产保护修复原则: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时,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保持遗产原有状态和特征)、完整性原则(保护遗产所有组成部分及其环境)、可逆性原则(采用可逆性的保护措施)以及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原遗产的改动)。
4. 文物本体保护:指对文化遗产实体本身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性、保养性和修复性的保护措施,以维持其结构稳定、形态完整和材质安全,确保其历史文化信息得以真实、完整地保存和传承。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掌握并承载着某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传承的人群或个体。
二、填空题1. 我国于____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成为缔约国。
答案:1985年2. 中国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于____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1987年3.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小干预”原则强调在____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遗产本身的干预。
答案:保证遗产安全4. 国家文物局提出的“四有”文物保护工作要求,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____。
答案: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其____的传承与传播。
答案:活态流变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 敦煌莫高窟B.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C. 长城D. 布达拉宫答案:D.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此题无正确答案)2.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应尊重当地社区和群体的文化权益B. 只需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需特别关注C. 文化遗产保护应当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D.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其保护答案:B. 只需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需特别关注3.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原则,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恢复到最初的状态B. 应尽量保持遗产的完整性,保护好各个组成部分C. 在可能的情况下,实施的保护修复措施应该是可逆的D. 对遗产的干预应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答案:A. 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应为“保持遗产原有状态和特征”而非强制恢复到最初状态)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文化遗产中,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是()A. 泰山B. 黄山C. 峨眉山-乐山大佛D. 武夷山E. 敦煌莫高窟答案:ABCD2. 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以下哪些措施体现了“最小干预”原则?()A. 使用可逆性材料和技术进行修复B. 对文物本体进行大规模复原重建C. 尽量维持现状,避免过度修复D. 注重对遗产环境的整体保护E. 强调预防性保护,定期维护保养答案:ACDE3.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 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B. 制定并实施地方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C. 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和传播D. 推动非遗进校园,让青少年了解和接触非遗E. 鼓励非遗项目商业化开发以实现自我保护答案:ABCD4.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洛阳龙门石窟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保护B. 北京故宫博物院采用科技手段监测古建筑微环境变化C. 广东开平碉楼群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实现了整体性保护D. 西安城墙采取了原址保护与展示相结合的方式E. 云冈石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制洞窟,减少游客对原址的影响答案:ABCDE5. 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在()A. 科学价值B. 历史价值C. 艺术价值D. 文化价值E. 经济价值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文化遗产保护应注重其真实性、完整性及可持续性的统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语文上册《身边的文化遗产》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b9467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d.png)
师:“文化遗产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是我们的历史记忆,是我们的文化根脉。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保护我们的民族特色。”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认为身边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b.这些文化遗产对我们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c.你知道哪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
3.实践性与探究性相结合,培养综合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的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小组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文化遗产。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4.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化民族自豪感
本案例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5.作业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小组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和提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讲授新知
1.文化遗产的定义与分类
师:“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为两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2.课文内容解析
结合课文《身边的文化遗产》,详细讲解文化遗产的内涵、价值以及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4f83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a.png)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与保护意识教案一、引言1.1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1.1.1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等。
1.1.2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和保护的,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遗产。
1.1.3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1 阐述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2.1.1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精华。
2.1.2 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1.3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增强人类的文化认同感。
3.1 引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3.1.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3.1.2 通过学习和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3.1.3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点讲解1.1 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1.1.1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具有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遗址、城市、景观等。
1.1.2 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分为文化景观、文化遗址、自然景观、历史城镇等不同类型。
1.1.3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包括原真性、完整性、普遍价值等。
2.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2.1.1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1.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加强立法、提高公众意识等。
2.1.3 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需要专业机构和专家的参与,确保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3.1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案例3.1.1 介绍一些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埃及金字塔等。
3.1.2 分析这些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
3.1.3 探讨这些遗产面临的保护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1.1 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1.1.1 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案例解析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9a7b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e.png)
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案例解析【导语】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作为古城西安一张亮丽的名片,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创新发展模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对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进行案例解析,探讨其成功之道。
一、项目背景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处古城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街区以易俗社为中心,包括周边的碑林、关中书院等历史文化景点,是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特色1.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之一,被誉为“中国话剧的摇篮”。
街区内的碑林、关中书院等景点,也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创新发展模式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如引入现代演艺、文创产业、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3.旅游产品多样化街区围绕易俗社这一核心,开发了多种旅游产品,如话剧表演、碑林书法体验、关中书院讲座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三、成功之道1.政府支持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街区进行规划、改造和提升,为街区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街区在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注重创新,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3.业态丰富,满足游客需求街区内的业态丰富多样,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充分感受西安的历史文化魅力。
4.品牌营销,提升知名度街区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参加旅游推介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四、总结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成功,为我国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红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湘潭市为例
![红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湘潭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3e113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8.png)
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的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
把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文化遗产所代表和体现的“红色精神”不单纯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追求独立、自由解放的超越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国际性和时代性,应该向世界展示它的魅力[2]。
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是一项重大的文化遗产工程,对红色文化遗产的功能价值进行评判及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有利于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理论的丰富和实践研究的深化。
红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承载的不仅是一个党的革命精神,也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
按照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一般理论,在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科学考量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问题,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理论的丰富及实践研究的深化。
第三,有利于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同时,红色文化遗产也是开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具有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的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3],旅游开发(发展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合理的利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解决红色文化遗产管理中最大的难题,即资金短缺问题。
这一难题的解决反过来又将促进红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法律保护长城的案例分析(3篇)
![法律保护长城的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5df7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6.png)
第1篇一、引言长城,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古代防御工程,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城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侵蚀问题。
为了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以一起长城保护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法律在保护长城中的作用。
二、案例背景某市某区的一处长城段落,由于长期遭受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部分墙体已经倒塌,砖石散落。
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决定对其进行修复。
然而,在修复过程中,施工单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擅自改变修复方案,导致长城风貌受损。
当地居民和文物保护专家纷纷提出抗议,要求依法查处。
三、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1)宪法: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保护文物,禁止破坏文物。
(2)文物保护法:该法第3条规定,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国家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
(3)长城保护条例:该条例对长城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 违法事实(1)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修复方案进行施工,擅自改变修复方案。
(2)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长城,导致长城风貌受损。
(3)施工单位未取得文物保护相关资质,违规施工。
3. 法律责任(1)根据文物保护法第66条规定,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修复方案进行施工,擅自改变修复方案,违反了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根据长城保护条例第29条规定,施工单位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长城,导致长城风貌受损,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根据长城保护条例第31条规定,施工单位未取得文物保护相关资质,违规施工,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处理结果(1)当地政府依法对施工单位进行了查处,责令其停止施工,恢复长城原状。
(2)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
(3)对施工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吊销其文物保护相关资质。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史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校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2f42d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9.png)
一些学校对校史资料保护重视不够,导致珍贵资料流失或损坏, 影响了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校史文化传承断层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一些老校友和教师逐渐离世,导致校史 文化传承出现断层,难以完整地传递给年轻一代。
校史文化认同感缺失
由于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和多元化,一些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缺 乏了解和认同感,对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校史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校史文化
通过各种形式,如文艺作品、校园景观等,将学校的校史文化传承下去,让 后人了解和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对校史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 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03
校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 中的作用
塑造学校形象
建立学校品牌
建立专门的校史文化保护机构,制定校史文化保护制度,确保校 史文化的安全与完整。
校史文化的开发利用
校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
通过研究校史资料,挖掘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 ,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史文化产品和服务。
校史文化的展示与宣传
通过建立校史馆、校史墙、校史路标等方式,展示和宣传校史文 化,增强校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校史文化的重要性
传承学校历史和文 化
校史文化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载 体,通过传承和弘扬校史文化, 可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和 荣誉感。
塑造学校形象
校史文化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特色和价值观,对于外界对学 校的认知和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
培养优秀品质和精 神风貌
校史文化中蕴含着优秀师生的故 事和事迹,通过学习和宣传这些 事迹,可以激发师生向优秀看齐 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精神 风貌。
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鸟瞰
![国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鸟瞰](https://img.taocdn.com/s3/m/63ed8a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2.png)
三、成功案例
1、法国巴黎:巴黎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法国政府通过制定《历史建筑法案》等法律,并设立专门的巴黎城市规划机构, 对巴黎的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在技术手段方面,巴黎采用 了数字化技术对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和信息存储,为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 支持。
2、持续发展:保护规划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 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3、科学规划: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提高保护工作 的科技含量。
4、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参与到保 护规划的实施中来。
四、编制内容
1、资源调查: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了 解其类型、分布、价值等信息。
2、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意 大利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威尼斯进行了有效的保 护。同时,威尼斯还采用了数字化技术对水城进行测绘和信息存储,为保护和 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措施,威尼斯成功地保持了其独特的水城 风貌和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策略的成功实践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然 而,在引进和借鉴这些经验的我们也需对其进行反思。首先,要加强对历史文 化名城名镇价值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其次,需要完善相关的 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保护和管理。最后,应充分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规划目标:根据资源调查结果,明确保护对象,设定具体的保护目标,包 括短期和长期目标。
3、空间布局:对保护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 貌协调区等不同区域的范围。
4、保护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包括维护、 修缮、复原等。
博物馆 文物保护 非遗 案例
![博物馆 文物保护 非遗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61d6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b.png)
主题:中华文化传承与保护一、博物馆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 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文物藏品,展示和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2. 博物馆通过展览、教育等活动,向公众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促进文化传承。
二、文物保护的重要性1.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对其保护至关重要。
2.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和启迪。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1. 非遗项目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京剧、昆曲、传统手工艺等。
2. 通过保护与传承非遗项目,可以让这些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不至于因时代变迁被遗忘。
四、博物馆对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案例分析1. 展览展示以非遗项目为主题的展览,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和传承传统文化。
2. 教育推广通过故事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与参与非遗项目,提升其传承的力度。
3. 研究保护博物馆可以开展对非遗项目的研究工作,探索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并推出相应的政策。
五、结语通过博物馆展示、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从而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美好传统。
希望博物馆能够在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与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当今社会,博物馆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传承文化的场所,更是承载历史、传达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评台。
在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博物馆对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案例分析。
在非遗项目的保护方面,博物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博物馆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对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进行评估和鉴定,确保其得到妥善保护。
博物馆还加强与相关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动向,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不至中断。
博物馆也注重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延长非遗项目的寿命,确保其能够传承下去。
探究历史文化瑰宝:《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
![探究历史文化瑰宝:《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80673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5.png)
探究历史文化瑰宝:《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展示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引言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1.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瑰宝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特点,认识一些古代文化遗产。
2.2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展示一些古代文化遗产的图片和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信息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第三章:中世纪的艺术瑰宝让学生了解中世纪艺术的特点和成就,认识一些中世纪的艺术瑰宝。
3.2 教学内容介绍中世纪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展示一些中世纪艺术瑰宝的图片和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信息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中世纪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中世纪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第四章:近代科技的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科技的重要性和影响,认识一些近代科技的发展。
4.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科技的定义和发展,展示一些近代科技成果的图片和信息,引导学生了解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信息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近代科技的理解和认识。
4.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近代科技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第五章:当代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一些当代文化现象。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
![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6db033bed5b9f3f90f1caf.png)
五大道的形成
1929 年之后,随着市政管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的逐步完善,五大道 优越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中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在此置地建宅。据统 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 业或居住。由于这些达官显贵社会地位显赫或经济实力雄厚,其所建住宅大多 追求新异和奢华。至 19世纪 40 年代,五大道地区成为区域面积最大、花园洋 房最集中、名人宅邸最多的高档居住区。 1949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 地,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 都有所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五大道居住环境逐 渐恶化,致使原来环境幽静、树木茂密的花园洋房逐渐沦为拥挤、混乱和破旧 的大杂院。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这个时期建筑及院落空间损毁严重,但历史形 成的街区空间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街区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2.世界当代建筑思潮的影响。五大道中的历史建筑大多在 1910-1930 年所建,而 该时期的欧洲建筑思潮正处在新古典、折中、早期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和装饰 艺术派等多种建筑风格交融、转换的时期。颇有名气的外国建筑师加盟设计不仅 提高和带动了五大道整体建筑设计水平,也将世界当代的建筑思潮引入天津,追 随世界建筑潮流的住宅形式在五大道中随处可见。
五大道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整体性与和谐性
虽然五大道内的建筑形式风格异彩纷呈,但街区风貌整体和谐。这不仅与街区 有着严格的规划指导与建设控制密切相关,同时,建筑尺度、色彩和材料的和谐 是保持街区风貌特色整体性的重要因素。 1.建筑尺度与高度。五大道内的建筑尺度整体感觉精致小巧,与院落和建筑的空 间组合有关,对建筑高度与体量的整体控制是建筑尺度和谐的基础。由于多为独 立式住宅,建设规模的限定使住宅建筑体量相对较小,高度一般在三层以内,且 建筑高宽比多为1:2左右,属于适宜尺度范围。 2.建筑材料与色彩。虽然五大道的建筑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既有西式建筑常用 的石材、仿石材等,也有中国传统的砖、瓦、木等材料。但为突出住宅建筑的质 朴、自然,建筑结构及装饰材料基本取自天然材料,如砖、瓦、木、石等。兼墙 体结构和墙体装饰于一体的古褐色清水砖是天津独具特色建筑材料,也是五大道 墙体最常用的材料,特别是一种俗称“疙瘩砖”的褐色墙体砌筑材料的使用,不 仅丰富了墙体的质感和变化,也增添了五大道的整体和谐感。作为居住区,五大 道的建筑色彩非常独到,稳重不失温馨,大气不失古朴。主要通过运用材料天然 质感和色彩进行搭配,给街区建筑增添了天然的和谐统一的自然韵味。
【语文】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d9ec81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a.png)
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全社会共识,成为各地政府必要的政务工作。
但是,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形势是“空前重视,空前破坏”,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局面。
从专业方面讲,应该加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原真性,不仅是指历史文化遗产原有的外形,还包括它内在的历史氛围及其周边的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并不是盲目地用现代的材料修补已经残缺的历史建筑,或者是在城市中建造仿古建筑来重新塑造古城风貌,而是在保护历史遗产的灵魂。
比如上海新天地城市更新项目。
它“保留建筑外皮,改造内部结构和功能,引进新的生活内容”,改变原有的居住功能,重新赋予里弄旅游、商业、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实现街区功能置换性改造。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历史的信息,延续地方特色,而新天地引入大量的外来元素,使它从传统的里弄转变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商业中心,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真性的角度来说不算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许多发达国家的保护方法和制度比中国要完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改造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1961年,为了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地区,波士顿再开发局将昆西市场列入城市的改造计划。
昆西市场的改造并没有废除旧有的市场,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造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使昆西市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相吻合。
这种改造既保护了市场的建筑本身,又保留了昆西市场所要传承的历史信息,很好地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使昆西市场成为美国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和旅游胜地。
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性上说,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保护制度,包括加强立法,完善行政管理体系。
博物馆设计案例解析
![博物馆设计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a3318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c.png)
博物馆设计案例解析一、内容描述为了让观众能够轻松欣赏艺术品,设计师们首先把整个博物馆空间划分得非常合理。
无论是大型展品还是小型艺术品,都能得到合适的展示空间。
而且整个博物馆的布局设计十分人性化,即使在馆内迷失方向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慌,很快就能找到指示牌或求助的工作人员。
而且馆内的陈列布局也很有艺术感,让您仿佛置身于艺术的世界里,每次参观都有新的发现。
这就说明设计师们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观众的需求和体验感受。
不仅如此博物馆的外观设计也非常吸引人眼球,建筑师们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建筑手法和材料,让整个博物馆外观既有艺术气息又不失现代感。
而且这里的设计理念是倡导环保与可持续的,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
整个博物馆的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
这样的博物馆设计案例,不仅让参观者享受到艺术的盛宴,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文关怀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这样美好的体验过程使得人们在游览之余还能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1. 介绍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当我们走进一个个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碰撞。
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珍贵文物的地方,更是展现人类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窗口。
那么如何设计这样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空间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解析几个博物馆设计案例。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不仅能让参观者沉浸其中,还能让文物“活”起来与观众产生深刻的互动。
博物馆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美学,更关乎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它要让每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
再者博物馆设计对社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面貌的集中展示,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一个好的博物馆设计能够提升公众对历史的认知,增强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甚至能够影响一代人的价值观。
那么怎样的博物馆设计才算得上优秀呢?我们接下来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解析,但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博物馆设计的魅力,以及它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法律保护长城的案例(3篇)
![法律保护长城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d1463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f.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法律和文物保护规定,非法占用长城遗址进行房地产开发。
本案涉及河北省秦皇岛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违法占用长城遗址案,以下是具体案情:2012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计划在长城遗址附近开发房地产项目。
该公司在未取得国家文物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占用长城遗址,擅自拆除长城遗址周边的防护设施,对长城遗址造成了严重破坏。
二、案件调查与处理1. 调查过程2013年,国家文物局接到群众举报,立即组织调查组对该公司占用长城遗址的行为进行调查。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查明了该公司占用长城遗址的事实。
2. 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文物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以下处理:(1)责令该公司立即停止占用长城遗址的行为,恢复长城遗址原状;(2)对该公司拆除长城遗址周边防护设施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3)对该公司非法占用长城遗址造成长城遗址损害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件影响1. 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本案的查处,有力地震慑了非法占用、破坏长城遗址的行为,提高了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人们开始关注长城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国家文化遗产。
2. 强化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本案的查处,进一步强化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各级文物部门依法查处了一批非法占用、破坏长城遗址的案件,维护了国家文物保护秩序。
3. 推动长城保护工作的发展本案的查处,有力地推动了长城保护工作的发展。
各地政府、文物部门加大了对长城遗址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长城遗址周边环境的治理,提高了长城遗址的保护水平。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该公司非法占用长城遗址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以下是本案的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擅自占用长城遗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文物保护单位的土地。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101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3.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物的定义、价值以及保护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物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文物保护,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物保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物的定义与价值:理解文物的内涵,认识到文物在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文物及其价值。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强调文物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文物保护的方法与措施:掌握国内外文物保护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了解我国文物保护的政策措施,如法规制定、管理体制改革等。
1.针对法律法规这一难点,寻找更多贴近生活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2.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在小组讨论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提高自己的引导与启发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物价值和文物保护的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案例解析
![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41f91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8.png)
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案例解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已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非遗项目的重要传承主体,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模式十分关键。
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引发的启示。
一、传统工艺技能的家族传承模式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家族传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模式。
以布衣作坊为例,该传统手工艺坊通过代际相传的方式,将独特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
家族传承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整个传承过程中的秘密和核心技术,确保了技艺的稳定性。
家族传承模式中,年长的家族成员将技艺传授给后代,通过实践操作与口述教学相结合,确保了非遗项目的延续性。
同时,家族传承模式还能够将非遗技艺与家族价值观、文化传统相结合,为传承人树立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二、行业大师的现场教学模式行业大师的现场教学模式在非遗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木版年画传承为例,年轻学徒通过跟随行业大师实地操作和学习,将年画制作过程中的细节技巧逐渐掌握。
行业大师作为传承人的权威形象,能够为学徒们提供直接的指导和支持。
与传统的口传心授相比,现场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技艺要领,加速学习者的培训过程。
同时,学徒在与行业大师的亲近接触中,能够更好地理解非遗技艺背后的文化、历史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得到非遗传统的认同和承诺。
三、高校与非遗传承的合作模式高校在非遗传承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与非遗项目的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非遗培训。
以工艺设计专业为例,学生们能够通过课程、实践和实习等方式,接触和参与到非遗项目中,了解技艺的背后故事,并进行相关的创新和设计。
高校与非遗传承的合作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并促使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宣传。
四、社区合作与公众参与的模式非遗传承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参与。
通过社区合作和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进行。
社区合作模式可以将学校、社区组织和非遗传承机构等力量联结在一起,共同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
![第12课《保护文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9d83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b.png)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操作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尽量增加这类活动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介绍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如“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激发学生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5)青少年在文物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文物保护中的责任,学会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举例:讨论青少年如何在生活中关注文物保护,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2.教学难点
(1)文物的价值判断:学生在理解文物价值时,可能难以把握不同类型文物的价值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关注文物保护。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如模拟文物修复过程,演示文物保护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物的概念、价值以及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物保护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最、教学反思
在本次《保护文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学生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对文物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阿伯丁花园案例解析
![阿伯丁花园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6d8f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2.png)
阿伯丁花园案例解析阿伯丁花园是一个位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市的城市公园,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过去的几年中,阿伯丁市政府为了保护和维护这个重要的公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升级工程。
本文将对阿伯丁花园的案例进行解析,探讨其中的成功因素和经验教训。
首先,阿伯丁市政府为了实现对阿伯丁花园的保护和维护,制定了详细和周全的规划方案,包括了改善公园的建筑和设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规划方案为公园的改造提供了总体框架和指导思路,也为后续的施工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
其次,阿伯丁市政府在改造阿伯丁花园的过程中,注重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
他们通过举办公众参与活动,邀请居民和游客参与规划和设计阿伯丁花园的改造。
这种公众参与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居民和游客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也使得改造后的阿伯丁花园更贴近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第三,阿伯丁市政府在改造阿伯丁花园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
他们采用了多种环保和节能的技术和设施,如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灯具、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等等。
这些环保措施不仅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也为公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
最后,阿伯丁市政府在改造阿伯丁花园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则。
他们雇用了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严格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施工和管理。
在整个改造过程中,他们也重视监督和检查工作,确保公园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阿伯丁花园的改造案例,展现了一个城市公园保护和维护的成功模式。
通过制定周全的规划方案、注重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坚持质量和安全第一的原则等多种措施,阿伯丁市政府为公园的发展和改造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这个案例为其他城市公园的改造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状调研:建筑年代、
建筑质量、建筑风貌、 建筑层数,建筑结构、 建筑用途、用地现状等, 调研最为重要的是调研 判断真实性、准确性与 适宜性;如建筑年代的 判定。
调研方法
青岩,始建于明朝洪武11年(公元1378年),为贵州省四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600 多年前就成为军事要塞而闻名,西南边陲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以“攻不破的青岩”著称。
调研方法
文献与踏勘结合:以历史上的城镇特色为指引,在
现状特色环境中寻找特色遗存,尤其是独特性与代表性方 面。
特有的镇、丘、谷、山风貌:青岩及周边地区至今仍保留
着群山环抱,山、城、堡、丘完美结合的形态,是中国高原山水城 市的典范。
保护目标
保存文化遗存,保护文化基因,向后代传递历史信息,造福于当代和后代。 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保护工作的社会效应、环境效应和综合经济效应。
保护目标:保护城镇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使其成为城市
发展历史的见证,体现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保存(preservation):封存之意,强调对遗存变化的限制; 保护(conservation):意为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便需对其控制; 保护区(conservation zone):更大泛围,更多元内容整体性
的保护地区,意味着要承担更广泛的责任与义务;
利用(revitalization):意为复兴,赋予失去生命力的事物新的
环境与功能目标:在有效保护城镇历史遗存的基础上,改
善地区人居环境,提供一个适宜居住、游赏和停留的自然和人 文环境。功能立足于为地区带来发展活力,如入文化产业、旅 游业和商业等,把保护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实施目标:将上述两类目标具体化,提出可行的措施与项目,
可利用性:历史文化遗存要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部分的
关键在于如何去利用,发现它在现代社会和生活的意义和由此带 来的利用价值。
概念
保护
保护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种关于城市持续发展的观念,目的在于寻找 对城市发展而言具有可利用价值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如关于对“遗存” 寻找是否有价值、多少可利用价值与如何利用的技术方法。
一个城市,看其如何对待过去,就知道它的未来将如何。
规划框架
界定
规
划
保护
任
务
提
出
利用
复兴
发展策略
调
查
有效保护
实
·
施
比
与
较
管
·
系统调适
理
策
略
项目引导
现状研究
保护策略
系统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规划设计调研方法研究调查:物质环境、历史文献、公众意向、政府意向、单位意向
现状调研:收集项目规划区内的现状信息; 文献查证:从二手资料中获得规划决策的支撑; 调查访问:访问老人与专家; 公共参与:获取公众对项目看法;过程中的协作与鉴定价值; 调研座谈:与部门、利益群体协调。
基本概念
保护不是城市局部的问题,而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
概念
保护内容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大尺度的文化景观,城市历史留下来的物质 与非物质遗存,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判断历史遗存的重要原则是:
不可替代性:本身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艺术价值;其次是
城市系统与特征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最后是城市发展起到重 要平衡作用。
其次要保护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性,注重保护相关联的历史文化信息。
多样性:对具有不同历史文化价值和风格的历史遗存和景观,采用同样的重视态度与相
应适宜的保护措施,根椐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不同的完好性、空间不同的 环境特征,分类制定保护措施的方法,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存的多样性。
复兴:阻止地区结构性与功能性衰退,改善与充实地区环境与功能设施,推动地区功能复
活力,保护的关键所在。
概念
保护内容
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2019)
物质要素:
历史文化名城或地区的格局和风貌 与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自然地貌、水系、风景名胜、古树名木 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镇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要素:
民俗精华、传统工艺、传统文化等
概念
城市保护
受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观的影响,现代城市保护强调保护内容的多样性;名 城与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保护的部分,以与其它保护相交融。
针,根据《文物保护法》、《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文化遗产资源,在保护的前 提下,合理、规范、有序地进行利用。
原真性:保存历史原真性,保护历史发展、文化变迁过程中所获得的有意义的科学、历
史、文化和情感信息的真实性,杜绝任何不以历史信息为依据的更改和恢复。
完整性:保护物质形态上的整体性,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所依存的环境;
城市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人中环境、人文环境 城市生态保护: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 城市景观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文活动 城市特色保护:场所精神、地方特征、街区风貌 城市历史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城镇
概念
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总方
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
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
保护规划研究的主要功能目的之一是挖掘、考证、分析城镇历史文化遗存的 价值与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与街区的等级越高,其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特色越突出, 价值越大。以南通保护规划为例:
近代“模范”之城:在近代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上堪称“中国近
建筑断代:以建筑形式、风格、装饰、
材料,建筑技术、文化、习俗影响等。
楚汉文化看徐州,明清文化看窑湾:先期保护规划断定的明清古建筑有800间,依
据充分;规划调查后清代建筑只有13幢(46间),清民建筑145幢(311间)。
调研方法 历史文化特色:保护
遗存,不是简单的选择, 而是由物质遗存现状的完 好程度、特色、价值来决 定。采用什么方法调查,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划 的技术路线与成败。
兴,提升地区功能发展活力。
可持续:追求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对地区传统功能进行合理置换,使传统功能的
延续与新功能的发展相协同。以地方居民能接受、地区发展有需求、功能增长显效益为准则, 营造地区居民现代生活系统的同时,充分延续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统,保持地区社会经济与环 境发展的特色与可持续性。
规划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