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临床宣讲

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临床宣讲

指导临床用药(个体化治疗)
各细胞遗传学亚组MM患者生存期(n=351)
24.7
42.3
50.5
Fonseca R. Blood 2003;101:4569-4575.
各细胞遗传学亚组MM患者生存期(n=159)
Fonseca R. Leukemia 2006;20,2034-2040.
(二)白血病FISH产品
样本DNA变性
FISH技术的特点
操作简便,探针标记后稳定,利于回顾性分析; 方法敏感,能迅速得到结果,24小时就可以完成检测; 标本来源丰富,间期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分化或未分
化细胞及死亡或存活的细胞皆可以被检测。
FISH探针标记类型
telomere subtelomere
着色探针 着丝粒探针
111 32 79
114
133
Dö hner H, Engl J Med. 2000;43:1910-1916.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检测BCR/ABL融合基因、ASS基因。
推荐样本:骨髓
适用人群: CML初诊及治疗监测的患者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
•探针:GLP BCR/GLP ABL
评估预后
CBFB基因断裂重组的AML患者对化疗敏感、预后较好。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 ALL主要是儿童疾病,75%发生在6岁以下的儿童。 • 我国l5岁以下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73/10万,ALL是儿 童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DF探针 只可检测是否有BCR/ABL融合基因,不能区分主、次 断裂点,可用于治疗效果监测及用药指导。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意义

FISH检测:助力精准医疗发展

FISH检测:助力精准医疗发展

FISH检测:助力精准医疗发展FISH检测,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它通过使用特定的荧光探针,检测基因、染色体异常以及基因表达水平。

在精准医疗领域,FISH检测为医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肿瘤精准医疗中,FISH检测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ALK基因重排是一种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

通过FISH检测,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ALK基因是否存在重排,从而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治疗。

一项研究表明,使用FISH检测筛选出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

另一个例子是乳腺癌患者中的HER2基因扩增。

FISH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HER2基因是否扩增,从而选择是否使用HER2靶向药物治疗。

研究显示,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HER2靶向药物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显著改善。

除了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应用,FISH检测还在遗传性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FTR基因突变有关。

通过FISH检测,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CFTR基因是否存在突变,从而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FISH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检测成本较高、操作复杂,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FISH检测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FISH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FISH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精准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案例可以看出,FISH检测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信息,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面对挑战,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以推动FISH检测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FISH检测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FISH检测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提供关于基因、染色体异常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的精确信息。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目的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细胞或组织的原位上检测特定的DNA序列。

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FISH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染色体分析和肿瘤研究等领域。

FISH检测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因诊断:通过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的异常表达、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等,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罕见病和癌症等疾病。

例如,针对乳腺癌的HER-2基因扩增检测,有助于指导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

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对于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染色体异常,可以预测胎儿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肿瘤研究:FISH技术在肿瘤学研究中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变异、基因扩增和染色体异常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病因、发展机制和耐药性等方面,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靶向治疗:在靶向治疗中,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变异,从而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例如,肺癌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选择靶向EGFR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FISH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FISH检测,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染色体和肿瘤等方面的信息,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我接触“FISH”也是刚刚两年多的时间,作为⼀个“初学者”刚开始接触“FISH”可能跟⼤多数⼈⼀样满脑⼦的疑惑:“FISH”是做什么的?有什么临床作⽤呢?那些红红绿绿的点都是些什么意思?……今天让我们慢慢的去揭开FISH的不太神秘的⾯纱。

1.FISH的前世今⽣在FISH技术问世之前,基于20世纪60年代,放射性核素探针的原位杂交⽅法,检测间期染⾊体和分裂期染⾊体上特定DNA和RNA序列的⽅法,该⽅法存在操做⽐较⿇烦、分辨率有限、探针不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的危害较⾼等问题,故⽬前弃之不⽤。

20世纪80年代⽤⾮放射性半抗原如⽣物素进⾏核酸标记的技术逐渐开展后,探针也开始使⽤这种⾮放射性标记⽅法。

随后FISH技术逐渐开展起来,1986年以后该技术被应⽤于分析细胞分裂期染⾊体铺⽚的DNA序列。

相对于放射性来说,FISH具有稳定性好、操作安全、结果迅速、空间定位准确、⼲扰信号少、⼀张玻⽚可以标记多种颜⾊探针等优点。

这些优点逐渐使FISH成为⼀种研究分⼦细胞遗传学很好的⽅法。

FISH即染⾊体荧光原位杂交(Flou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通过荧光素标记的DNA探针与样本细胞核内的DNA靶序列杂交,从⽽获得细胞核内染⾊体或基因状态的信息。

FISH是将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同DNA技术相结合,开创了⼀门新的学科——分⼦细胞遗传学。

(如下图所⽰)2.FISH信号解读-红红绿绿是什么⽬前临床上⽤于FISH检测的探针的荧光素⼤都是绿⾊的和橙红⾊标记,可⼤致分为:染⾊体计数(着丝粒)探针(centromere-enumerationprobes,CEP),位点特异性识别探针(locus-specific identifier probes,LSI),染⾊体涂染(paint,WCP)探针。

其中CEP和LSI探针中的计数探针、融合探针及分离重排探针,在⾎液病诊断与预后分型中最为常⽤。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

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新时代肿瘤诊疗的重要手段组织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FISH)是一种现代肿瘤检测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等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技术原理FISH技术首先需要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并进行脱水、固定和切片等预处理。

随后,通过特定的探针标记DNA部位,FISH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重排等基因结构异常。

同时,FISH技术能够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直接定位到细胞核内某个部位,提高了细胞水平的检测精度。

临床应用FISH技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癌症检测和治疗决策。

例如,FISH技术可以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预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对赫赛汀治疗的敏感性和疗效。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检测多种癌症患者的病理类型、亚型和分级等信息,有助于个体化治疗的制定和预后评估的精准性提高。

FISH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遗传学疾病的诊断和预测等方面。

未来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FISH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例如,利用荧光标记的超高分辨率探针,可以实现单基因级别的检测。

此外,结合缺损补偿系统、多肽分子探针等新技术,FISH技术将更加高效、快速、精确地检测细胞内的基因变化和功能异常。

同时,在分子分型、免疫分析、仿生工程等多领域的应用下,FISH技术的潜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前的肿瘤诊疗范畴。

总之,FISH技术作为一种现代肿瘤检测手段,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癌症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范围的扩展,FISH技术的发展将为肿瘤诊疗带来新的突破和希望。

(注:本文700字)。

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FISH的基本原理及应用1. 引言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方法,用于检测染色体或细胞核酸序列的存在和位置。

本文将介绍FISH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应用。

2. FISH的基本原理FISH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系列标记有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的DNA或RNA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互补序列发生靶向杂交反应,从而实现对目标序列的检测和定位。

3. FISH的步骤FISH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取样:从样品中获取细胞或组织。

•固定: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细胞或组织,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裂解:通过使用酶解等方法,将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释放出来。

•杂交:将标记有荧光染料的DNA或RNA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互补序列进行杂交,形成稳定的杂交复合体。

•洗涤:通过洗涤的步骤,去除未发生杂交的探针。

•显微镜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杂交信号,并记录图像。

4. FISH的应用领域FISH在多个领域中广泛应用,下面将重点介绍其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4.1 生命科学研究FISH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揭示基因组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通过对细胞核酸序列的定位,FISH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索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机制。

4.2 临床诊断FISH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肿瘤细胞进行FISH检测,可以鉴定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帮助确定诊断和预后评估。

例如,FISH可以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4.3 遗传学研究FISH在遗传学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FISH技术,可以对染色体进行直接观察,从而帮助研究者了解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对个体遗传特征的影响。

此外,FISH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染色体定位测序,从而进一步揭示基因组的组织和结构。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一、简介- 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即原位荧光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 FISH检测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提供重要的染色体遗传学信息,用于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

二、FISH检测的原理- FISH技术基于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标本中的特定DNA序列发生互补杂交,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以检测特定基因组或染色体的异常。

- FISH检测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定量和定位信息,特别适用于检测具有微小或亚显性突变的染色体异常。

三、临床应用领域1、适用于癌症诊断和分型- FISH检测可以检测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重排,从而辅助癌症的诊断、分型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 例如,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BCR-ABL融合基因以确认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

2、适用于先天性遗传病的筛选和诊断- FISH检测可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智商障碍相关的染色体异常,用于婴儿和先天性遗传病的筛选和诊断。

3、适用于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 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如BRCA1和BRCA2基因异常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风险相关。

4、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追踪- 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菌、和寄生虫等感染性病原体的核酸序列,辅助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追踪。

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1、样本处理- 对于固定的细胞或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脂、脱水等预处理步骤。

- 不同类型的标本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骨髓涂片、组织切片等。

- 样本处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核酸完整性和避免污染。

2、探针设计与标记- 根据要检测的目标基因或染色体序列设计特异性的核酸探针。

- 核酸探针需要选择适当的荧光染料进行标记,以便在荧光显微镜中观察到。

- 标记的探针需要存储在适当的条件下,以保持标记稳定性和活性。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有 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展望
01
技术改进与创新
未来需要不断改进FISH技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假阳性
或假阴性的发生率,以满足临床对精准诊断的需求。
02 03
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加强FISH技术与病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深 入探讨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子诊断标准,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深 入的诊疗方案。
荧光标记
图像分析系统
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和图像分析系统, 可以捕捉并分析荧光信号,从而对染 色体结构和数目进行精确评估。
探针通常被荧光物质标记,以便在显 微镜下观察和计数。通过不同的荧光 颜色,可以区分不同的染色体或基因。
Fish技术的分类
染色体FISH(Chromosome FISH, CGH-FISH):用于检测 染色体数目异常,如染色体拷贝
04
Fish技术在血液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

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总结词
FISH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液肿瘤基因变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FISH技术通过标记特异性探针,能够检测血液肿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 以及基因扩增、缺失等变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 瘤中,FISH技术可用于检测基因变异,如BCR-ABL融合基因、MYC扩增等,从而协助
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系统的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FISH技术可以检测淋巴瘤患者 淋巴结或骨髓样本中特定基因异常,如MYC、BCL2、 BCL6等基因的重排或扩增。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

2024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全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对待测标本DNA序列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是遗传学异常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

相较于核型分析,FISH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的优势,是血液肿瘤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手段。

为进一步规范FISH技术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中国抗癌协会血液病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病理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组织国内血液学、病理学和检验学专家,制定了FISH 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规范。

1 FISH在血液肿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1.1 诊断分型遗传学改变是血液肿瘤诊断分型的主要依据。

急性白血病(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酪氨酸激酶基因融合的髓系/淋系肿瘤(MLN-TK)、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大B 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FL)、套细胞淋巴瘤(MCL)、伯基特淋巴瘤(BL)、边缘区淋巴瘤(MZ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T幼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等均需要借助FISH检测关键的遗传学异常才能精准分型。

1.2 预后分层目前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血液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已提出了基于遗传学异常的预后分层/评分体系。

FISH检测在血液肿瘤的预后评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3 指导治疗CML患者中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或BCR::ABL1融合基因的发现开启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治疗的新时代。

此外,针对PML::RARA融合基因或其他RARA重排的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ABL信号通路(ABL1、ABL2、PDGFRA、PDGFRB重排)的TKI药物、JAK-STAT信号通路(CRLF2、JAK1/2/3重排)的JAK抑制剂、FLT3重排的FLT3抑制剂、ALK重排的ALK抑制剂等均已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FISH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FISH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探针设计
检测遗传物质的得与失
在单个细胞核内针对某个特定靶分子检测到多于或少 于2个探针信号被认为异常
正常 异常 异常
<
<
染色体、基因重排检测
—已知断点的平衡易位 探针设计 - 双色单融探针(DC /SF) 9 22
正常
异常
探针设计 - 双色单融探针(DC /SF)
• 使用指导
存在假阳性 如一个细胞中信号叠加。
探针设计 - 双色额外信号探针(ES)
很好地克服了双色单融出现的假阳性
探针设计 - 双色双融探针(DC/DF)

使用指导
• 最敏感的探针(假阳性<1 %)
• 可用来检测微小残留性疾病
• 不足是对融合信号不能区分
二、如何正确使用探针
CE认证 在欧洲,用于临床诊断的医疗器械是需要的CE(CONFORMITE EUROPEENNE)认证 的。 近年来,在欧洲经济区(欧洲联盟、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成员国,瑞士除外)销售
FISH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如何正确选择探针
二、如何正确使用探针 三、临床应用 —胃癌
一、如何正确选择探针
FISH探针种类
染色体结构
端粒(TTAGGG)n
染色体计数探针(CEP)
位点特异性标识分子(LSI) 端粒探针
特定区域或基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短臂
着丝粒
长臂
端粒(TTAGGG)n
Fallon et al. 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2004; 63:314 322. Horbinski et al. Brain Pathology 2011; 21:57–73 Nikiforova & Hamilton. Arch Pathol Lab Med. 2011;135:558–568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和应用_理论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和应用_理论说明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简称FISH)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

它通过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定位和检测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分布情况,可以提供关于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表达的有价值信息。

该技术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被开发出来,并且经过不断改进与扩展,如今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DNA探针的选择与设计、杂交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检测与可视化方法。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植物遗传研究领域和动物进化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

接下来,我们将评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包括其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等优势以及对样本处理要求高、无法确定基因功能等局限性。

最后,我们将给出结论并展望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技术。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该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有所了解。

此外,本文也将探讨该技术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展望与思考。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基本原理:2.1 DNA探针的选择与设计: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利用DNA或RNA分子作为探针,通过特异性互补配对识别和定位目标序列的方法。

在进行FISH实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DNA探针。

DNA探针通常由由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oligonucleotide)或从天然来源提取得到的全长DNA片段构建而成。

选择DNA探针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目标序列的特异性,即该序列在待检测样品中是否具有较高的丰度,并且只存在于感兴趣的目标区域中。

其次是探针长度和两个主要互补区域之间核苷酸序列的碱基组成比例。

FISH技术临床应用

FISH技术临床应用

引言概述: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的分子杂交原理,通过标记荧光染料的探针与目标序列结合,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基因或染色体的存在与位置。

本文将深入探讨FISH技术在临床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正文内容:一、FISH技术在遗传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1.1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检测1.2基因突变的检测1.3染色体重排的检测1.4多基因疾病的诊断1.5基因定位和突变机制的研究二、FISH技术在肿瘤学的应用2.1癌症的诊断和分级2.2癌症的预后评估2.3癌症的治疗监测2.4癌症相关基因的研究2.5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三、FISH技术在遗传咨询中的应用3.1亲子关系鉴定3.2微缺失或微重复的检测3.3性染色体异常的检测3.4多胎妊娠的胚胎筛查3.5遗传病风险评估四、FISH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4.1病毒序列的检测和鉴定4.2病毒感染的诊断和监测4.3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4.4病毒相关基因的研究4.5病毒感染的治疗和疫苗开发五、FISH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5.1干细胞标记和追踪5.2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5.3组织和器官再生的研究5.4基因治疗的监测和评估5.5组织和器官移植的评估和监测总结:FISH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在临床应用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它不仅可以用于遗传疾病的诊断和研究,肿瘤学的研究和治疗,遗传咨询,病毒检测等方面,还可以应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相信FISH技术将在临床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fish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fish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fish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病理诊断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及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特征。

近年来,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fish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逐渐应用于病理诊断中,为病理医师提供了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断手段。

fish技术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的分子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序列的互补配对而发生的荧光信号的检测技术。

fish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基因扩增、基因融合等分子水平的变化,从而帮助病理医师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fish技术在肿瘤病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肺癌中,fish 技术可以检测EGFR基因突变、ALK基因融合等特定基因的异常,从而为选择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fish技术还可用于乳腺癌、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分子诊断,提高了对肿瘤类型和预后的判断准确性。

fish技术在遗传病的诊断中也有重要作用。

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fish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医师确定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进而诊断遗传病。

例如,在唐氏综合征的诊断中,fish技术可以检测21号染色体上的三体,确认疾病的存在。

此外,fish技术还可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肾病等遗传病的诊断。

fish技术还在微生物学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传统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耗时且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果。

而fish技术可以直接检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核酸序列,提高了微生物学诊断的准确性和迅速性。

例如,在结核病的诊断中,fish技术可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核酸序列,快速确定病原体,缩短了诊断时间。

fish技术还可用于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功能。

通过fish技术,可以观察和分析染色体的形态和变异,探究染色体异常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fish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帮助病理医师准确定位和诊断疾病的分子变化,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FISH技术临床应用

FISH技术临床应用
个性化治疗
基于FISH技术的精准诊断,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遗传咨询
FISH技术可用于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为遗传咨询 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家庭了解生育风险和遗传病预防。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
多学科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FISH技术将继续创 新和完善,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降低成 本,使其更加普及和可及。
FISH技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样本制备与处理
样本类型
FISH技术可用于分析各种样本,包括组织切片、细胞涂片、染色体 悬液等。
样本固定
为确保FISH实验的成功,需要对样本进行适当固定,通常使用甲醇 /乙酸或甲醛等固定剂。
样本处理
根据实验需求,对样本进行脱水、酶消化、变性等处理,以便于探针 的渗透和杂交。
多重FISH技术研究进展
多色FISH技术
利用不同荧光颜色的探针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序列,实现高通量的基因或染色体变异分析 。
多靶点FISH技术
针对同一基因或染色体的不同区域设计多个探针,提高检测的覆盖度和准确性。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结合FISH技术
MLPA技术能够扩增特定序列并产生可检测的信号,与FISH技术结合可实现低丰度变异 的灵敏检测。
FISH技术与其他分子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前景
FISH技术与下一代测序(NGS)联合应用
NGS技术能够高通量、高灵敏度地检测基因组变异,与FISH技术结合可实现变异位点 的精确定位和验证。
FISH技术与数字PCR(dPCR)联合应用
dPCR技术能够实现DNA分子的绝对定量,与FISH技术结合可实现特定基因或染色体变 异的精确定量和分析。
定的DNA序列。

探索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探索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探索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FISH检测在癌症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癌症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FISH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异常,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癌症类型和恶性程度。

例如,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乳腺癌细胞中的HER2基因扩增情况。

HER2基因扩增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通过FISH检测,医生可以及时发现HER2基因扩增,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FISH检测在肿瘤治疗监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肿瘤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监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以调整治疗方案。

FISH检测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例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医生可以通过FISH检测评估肿瘤细胞中的EGFR 基因突变情况,以判断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EGFR基因突变,说明患者对化疗较为敏感,医生可以继续使用化疗方案;反之,则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FISH检测在遗传性疾病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性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FISH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患者基因中的突变。

例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P)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携带APC基因突变。

通过FISH检测,医生可以准确地发现APC基因的突变,为患者及家族提供遗传咨询和早期干预措施。

然而,FISH检测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FISH检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检测成本较高。

FISH检测过程中,探针的选择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操作经验都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FISH检测的优势和局限性,合理选择检测项目。

FISH检测作为一种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FISH检测在癌症诊断、治疗监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FISH检测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准确性。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

CONTENCT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概述 • FISH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流程 • FISH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 FISH检测的优势与局限性 • FISH检测的实际案例分析
01
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基于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目标DNA 结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检测细胞内特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的 技术。
FISH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样本类型,如细胞、 组织切片、石蜡包埋组织等。
直接观察
FISH技术可以直接在细胞或组织的显微镜下观 察杂交信号,无需进行额外的染色或标记。
灵敏度高
FISH技术能够检测单个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灵 敏度较高。
局限性
成本高
FISH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探针和 荧光染料,因此成本较高。
80%
基因突变
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突变,如 抑癌基因突变、致癌基因突变等 。
基因表达分析
基因表达水平
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表达水 平,了解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 情况。
基因定位
FISH技术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 体上的位置,了解基因的染色 体定位。
基因互作
FISH技术可以检测基因间的相 互作用,了解基因间的关系。
细胞或组织的通透性处理
使用适当的试剂使细胞或组织的膜通透性增加,以便探针能 够进入。
杂交反应
探针与靶DNA的杂交
将制备好的探针与固定在样本上的靶 DNA进行杂交,形成探针-靶DNA复 合物。
去除未结合的探针
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游离探针,提 高杂交信号的特异性。
信号检测与图像分析

软组织肿瘤中FISH检测的临床意义

软组织肿瘤中FISH检测的临床意义

软组织肿瘤-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逐渐生长的无痛性包块 • 病程可从数月到数年
肿瘤压迫神经或血管 • 可出现疼痛、麻木、肢体水肿等症状
可发生远处转移 • 最常见转移至肺
恶性程度高的患者病程短 • 较早出现转移和治疗后复发
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 • 容易误诊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 2019
• 发病率随年龄上升,80岁为30岁的8倍
• 全球每年新增约20万 • 美国年发病率为3.4/10万 • 欧洲年发病率为4~5/10万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软组织肉瘤诊疗指南 2019 NCCN Guidelines Version 2.2019 Soft Tissue Sarcoma
The Epidemiology of Sarcoma. Clin Sarcoma Res 2, 14 (2012) Targetable Altera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Soft-Tissue Sarcomas: Insights for Personalized Therapy. JAMA Oncol. 2018
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nd 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n updated review. Semin Diagn Pathol. 2019 Subtype specific prognostic nomogram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liposarcoma of the retroperitoneum, extremity, or trunk. Ann Surg. 2006
软组织肿瘤-中国流行情况

fish技术在临床上应用

fish技术在临床上应用

fish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医疗领域也开始尝试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诊疗水平。

其中,fish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传学技术,正在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本文将对fish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探讨。

fish技术全称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是一种能够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检测和鉴定染色体的技术手段。

通过与含有荧光标记的特定DNA或RNA序列杂交,可以使得这些序列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信号,从而达到检测目的。

在临床上,fish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染色体异常的检测fish技术在染色体异常的检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对染色体进行特定序列的染色体间的“配对”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发现遗传病变,包括染色体缺失、易位、重复等问题。

这对于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肿瘤诊断fish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分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或基因突变,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并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而且,fish技术对于微小残存病灶的检测也非常敏感,能够在临床上提供更精准的诊断信息。

三、遗传病的筛查fish技术在遗传病的筛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胎儿细胞或新生儿细胞进行fish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患有遗传病风险的个体,从而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减少患病的可能性,保障健康。

四、肿瘤治疗监测除了用于诊断外,fish技术还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监测。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可以及时了解肿瘤细胞的发展演化情况,判断治疗效果及肿瘤的耐药机制,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fish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更快速地进行疾病诊断,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还可以为个体化医疗、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fish技术虽然在临床上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着检测范围有限、操作流程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SH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FISH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1、检测项目:HER-2/neu基因、17号染色体数目
临床意义:1)指导赫赛汀的使用;2)指导临床常规药物的应用:研究表明HER-2/neu基因扩增的病人用高剂量的蒽环类和紫杉醇类药物更有效;3)预后判断:HER-2/neu基因扩增的病人预后差,存在高复发率的危险。

2、与常规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相比的优势:1)免疫组化结果评判存在主观性,对于1+、2+结果存在不明确的可能;IHC存在10%-20%的假阳性;5%-10%的假阴性;2)免疫组化无法判断是因为HER-2/neu基因扩增还是由于1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性造成的蛋白表达,而17号染色体的非整倍性扩增的患者对于赫赛汀治疗效果不明显;FISH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3)CISH的优点是在普通光镜下即可检查,但对低倍扩增及染色体非整倍扩增检测灵敏度下降
3、乳腺癌患者TOP2A基因的检测
临床意义:1)指导用药:TOP2A基因异常的乳腺癌患者对于含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更为敏感。

TOP2A扩增的病人使用CEF方案进行治疗可以降低61%的复发风险和51%的死亡风险,而没有TOP2A扩增的患者使用CEF方案只能降低6%的复发风险和10%的死亡风险;2)判断预后:TOP2A基因异常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且TOP2A缺失的病人预后更差。

4、与常规的免疫组化检测项目相比的优势:1)敏感性和特异性高;2)免疫组化法不能检测TOP2A基因的缺失,而FISH技术可以精确的判断基因的扩增或缺失。

FISH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1、检测项目:TERC基因
临床意义:1.)辅助病理分级:如果有TERC基因的扩增,则有90%的可能病理分级在CIN2以上;若无TERC基因的扩增,则有90%的可能病理分级在CIN1以下。

风险预测:伴有hTERC基因扩增的癌前病变的病人有52%-96%的恶变可能。

运用FISH技术进行hTERC基因扩增的检测极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2、与传统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优势:1)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敏感性一般在55%-80%左右,存在主观因素及病理分级难以明确的问题;而FISH技术能准确区分宫颈细胞高度癌前病变与低度癌前发育异常,即区分CIN2 和CIN3 与正常、ASCUS及CIN1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超过90%;2)HPV检测虽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许多HPV阳性的病人在一年之内
可转阴,并不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FISH在膀胱癌检测中的应用
1、检测项目:p16基因、3、7、17号染色体数目
临床意义:1)可以排除恶性血尿(确诊肿瘤);2)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监测;3)鉴别诊断(可以区分长在肾区的肾癌和肾于癌)
2、FISH检测的优势:1)无创性早期诊断;2)检测与膀胱癌进展与分级相关的染色体异常;3)不受BCG免疫治疗影响;4)在分子水平最先发现复发
FISH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
1、检测项目:13、18、21、X、Y染色体数目
临床意义:准确、快速的检测13,18,21,X,Y染色体的数目异常。

2、在产前诊断领域里的优势:对被测细胞并无特殊的要求,分裂期或间期细胞均可进行检测;无需细胞培养,可以做到即取即测;24小时即可出诊断报告,可及时为医生、受检者提供参考数据;分辨率高:传统的核型分析核型分析仅能诊断染色体数目和大片断的异常,对小片断的缺失,如少于5Mb的区段缺失无法分辨;不能检测单基因病。

FISH可以检测10kb的基因异常。

检测项目:DiGeroge/VCFS综合症
临床意义:检测胎儿TUPLE1基因状态,诊断胎儿是否患有DiGeroge/VCFS综合症,TUPLE1基因存在于Digeorge关键区,22号染色体微缺失核心部位,该基因缺失可判定有先天性心脏发育不全。

ARSA缺失为22号末端缺失综合症,常表现为智力低下;判断父母再次怀有DiGeroge/VCFS综合症胎儿的风险。

FISH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
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淋)
检测项目:RB1、P53、A TM、D13S25、CSP12
临床意义:辅助判断患者预后状态,判断生存期;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
预后差:P53缺失(32个月)
预后较差:ATM缺失(79个月)
预后中等:CSP12三体(114个月)
预后较好:RB1缺失、D13S25缺失(133个月)
2、多发性骨髓瘤
检测项目:RB1、P53、1q21、D13S319、IGH
临床意义:辅助判断患者预后状态,判断生存期;指导临床个性化治疗
预后较差:P53缺失(24.7个月);1q21扩增;IGH发生(4:14)t(14:16)易位
预后中等:RB1缺失(42.3个月);D13S319缺失(42.3个月)
预后较好:IGH发生t(11;14)易位或无其他遗传改变
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检测项目:BCR/ABL融合基因、ASS基因缺失
临床意义: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辅助诊断CML;指导临床使用靶向治疗药物格列卫;评估用药效果;监测移植后复发
鉴别诊断:伴有ASS基因缺失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生存期显著缩短,预后差。

4、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检测项目:CBFB-MYH11融合基因、PML/RARA融合基因、AML1/ETO融合基因
临床意义:
1)判断预后:有CBFB-MYH11基因融合的患者预后较好,采用HDAC方案可获得高DFS 和低复发率;AML1/ETO基因融合阳性是预后好的标志,CR率可达90%,5年长期无病生存期可达50%-70%。

2)确诊分型:PML/RARA融合基因主要见于M3型白血病中;CBFB-MYH11融合基因主要见于M4型血病中;AML1/ETO融合基因主要见于M2b型白血病中。

3)评估用药疗效:有PML/RARA融合基因的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可以实现病情缓解率为90%。

5、性染色体错配骨髓移植
检测项目:X、Y染色体
临床意义:用于性染色体错配的骨髓移植的效果监测
6、在淋巴瘤当中的应用
检测项目:IGH/BCL2融合基因、IGH/CCND1融合基因、BCL6基因断裂重组。

临床意义:辅助诊断
FISH在这一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优势:
1)分辨率高:可以检测100kb左右的异常,远远高于核型分析的分辩率。

2)可以直接体现异常细胞百分比,对于临床后期治疗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耗时短(24小时出结果),操作简单。

在非小细胞肺癌当中的应用
检测项目:EGFR基因扩增
临床意义:
指导用药:有EGFR基因扩增的患者,用Iressa和Tarceva治疗的有效率为35% , 疾病控制率高达70%;而拷贝数不增加的患者用药的有效率仅为9.8%。

在前列腺癌的应用
检测项目:ERG基因断裂重组
临床意义:
1)辅助临床早期诊断:从基因水平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早于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2)较之PSA筛查以及Gleason分级,FISH在诊断早期PCa方面更加客观,不易受检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3)判断预后:没有ERG基因改变的前列腺癌患者8年生存率可达90%,有ERG基因融合的患者预后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