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记:创新的社会作用;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从几个角度分析的,如何分析的。

2、能力目标:学会用创新的知识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创新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有差距。哲学是抽象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术语、今本概念、原理、方法论学生理解不透,容易混肴。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并不丰富,只是单一的学习生活,对于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哲学术语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解、记忆,待学生有一定的哲学知识基础后,需要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变化并借助哲学思维,才能有直观的认识。总之,哲学不是靠几个哲学术语、几个哲学原理就能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的。更重要的靠他自己的社会生活。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把握创新的社会作用的内容、意义。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分若干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1)不破不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破和立辩证关系如何?

(2)你能举出历史上创新的例子吗?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创新的社会作用。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技术创新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什么关系? (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虚框内的内容。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教学目的。重点讲解创新的社会作用原理,强调创新作用的分析,注重分析思路。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探究二: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制度创新的意义。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虚框内的内容。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一度是困绕我们的理论和实践的难题。那么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有何认识?(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不能搞这一套。)我们党是如何突破这一理论束缚的?(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都是调节经济运行的手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传统理论的突破,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先导。)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个圈是什么?(深圳经济特区。)假如没有市场经济理论,深圳经济特区能发展起来吗?(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率先在沿海地区开辟了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经济特区。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等其他创新。理论创新是指导,制度创新是保障,科技创新是动力,文化创新是智力支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给了学生一个感性认识,通过阅读,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拓展了学生哲学知识,提高了学习对哲学的兴趣。

探究三:想一想,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是什么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为什么?(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即模糊直观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得人类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与之有关的虚框内容思考。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来掌握。教师可以用教材专家点评加以总结。

探究四:你还能举出哪些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创新事例?(纵观中外历史不难发现,人类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劳动创新的结果。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的徽班。徽班与其他剧种交流渗透,吸收了其他杂曲的优点而形成。)

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与之有关的虚框内容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哲学原理,提高生物学的哲学素养,通过学习,具备基本的哲学观点。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第78-80页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思考:创新的哲学依据有哪些?(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

唯物论:创新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辩证法:创新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以,我们要反对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要用于支持新事物,要在量的基础上实现突破,促进是物质变。

认识论:认识有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的过程,创新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加深的哲学道理。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