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六编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第二章

元代文学第二章

3、第三折讲解
+ a、呼号抗议:对人世、天地的控诉。
反抗
+ b、诀别:与蔡婆婆诀别。
孝顺、善良
+ c、三桩意义
+ a、窦娥性格:善良(为救蔡婆婆而屈
打成招);孝顺(为了父亲抵债,和蔡 婆婆相依为命);刚烈、反抗(拒绝张 驴儿,控诉天地);封建伦理意识浓厚 (宿命观、贞节观)。
b、正统观突出。以儒家传统历史观观照历
史,如《单刀会》、《西蜀梦》中以蜀汉为正
统,魏、吴则为篡权,因为刘备姓刘,为汉的
正宗继承者。 c、历史沧桑感。英雄终将随着历史而消逝, 表现出浓重的历史沧桑感。如关羽面对长江的
一段唱词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
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
六、关汉卿杂剧的剧场艺术
关汉卿熟悉剧场,自己也亲自演出,是典型的 “场上之曲”。(相对于“案头化”而言) 1、人物形象鲜明,人物设置合理。
关汉卿杂剧塑造的中心人物形象性格突出,形 象鲜明。如窦娥、赵盼儿、关羽等。人物设置适宜 演出,一般主要人物有对立的两面,如关羽与鲁肃、 赵盼儿与周舍、窦娥与张驴儿,再设置一、二位重 要人物穿插其间,如宋引章、赛驴医与桃杌。其作 品中心人物与主要人物加在一起,一般以四人左右 为标准,这样的人物设置既突出主要人物,又不至 于旁枝太多,也保证了杂剧演出的实际长度 。
c、“蕴藉风流”之人。 关汉卿为多才多艺之人,在当时颇富盛名,影响很大。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 时之冠。”(熊自得《析津志》) 2、创作 杂剧作品:多达67种,现存18种。代表作品:《窦娥
冤》、《单刀会》、《西蜀梦》、《救风尘》、《鲁斋
郎》等。(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王季思 《全元戏曲》) 散曲作品:《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双调·沉 醉东风》等。(随树森《全元散曲》)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代文学-PPT精品文档

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 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 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 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 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 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 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元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 曲,是在大曲、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 基础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 少数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盛誉两宋 的词,本来就是歌曲。曲,则突破了 词的某些限制,并形成了自己的格律。 作为一种戏曲声腔,为与流行于南方 的南曲相区别,故称北曲。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 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 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 带白、背白等; 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3、金圣叹《第六才子书》批语:有人来说 《西厢记》是淫书,此人日后定堕拔舌地狱。 何也?《西厢记》不同小可,乃天地妙文。 4、王季思、黄秉泽《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 传•王实甫》: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 记》 耀中国古代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 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可同屈原、 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施耐庵、汤 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西厢”故事的演变(1)
唐· 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 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北师大考研资料-元代文学 整理版

北师大考研资料-元代文学   整理版

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一章 元杂剧的崛起和兴盛第一节 戏曲的形成和宋金时期的民间戏曲1、上古时期,巫风盛行,歌舞的内容主要是对于祖先或神灵的祝颂。

2、春秋战国,产生了专门供人娱乐的俳优,有利于戏曲艺术中喜剧因素的积累。

3、汉代,西汉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开始盛行,汇集民间的表演艺术,并接受西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东海黄公》一类的戏剧性故事的演出。

汉乐府吸收“燕赵之讴,秦楚之风”,以及汉魏以来在民间流行的平调、清调、杂舞、杂曲。

4、南北朝,出现了“拨头”、“代面”、“踏摇娘”、“参军”等表演艺术形式,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在唐代继续流行并有所发展,体现了表演艺术的逐步成熟。

5、从唐代到宋金时期,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期。

“燕乐”集中了隋唐时期民间和外来乐曲的成就,完成了中国音乐声律的大转变,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

唐代舞蹈有“软舞”、“健舞”之分,产生了《樊哙排君难》一类故事性相当强的演出;参军戏更为盛行,而且已有歌唱和音乐伴奏。

6、唐代中叶以后,城市中开始出现集中的游艺场所,变文、市人小说、以及文人传奇小说的产生和流行,为后来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7、北宋,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

杂剧分艳段(类似话本的“入话”)、正杂剧(共有两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杂扮(多为调笑性质的段子)三部分演出。

演员也由参军戏的两个角色扩充到四人或五人为一场。

演员有属于官方的“教坊钧容直”、“诸军缴队”和民间的“露台子弟”。

8、宋金说唱文学主要有鼓子词、词话和诸宫调等,《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

诸宫调内容比唐变文更丰富,乐曲组织更多样,且初步注意了说白和歌曲的分工,直接导致以曲白结合表演故事的元杂剧的产生。

9、北宋的傀儡戏有杖头傀儡、悬线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等;影戏也有乔影戏和大影戏之分。

表演完整的故事,艺人以解说者的身分演唱,或间用代言体,以增强人物故事的生动性,且已有演唱底本。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第六编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古期第三段,元代文学:1234~1368。

划时代意义: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主导;作家与下层人民联系密切,文学赢得更多观众、读者,影响广泛。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一.民族压迫与融合二.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独尊局面发生变化;信仰多元化。

三.程朱理学影响下降,礼教松驰,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伦理教多。

四.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地位下降,很多人不再依附政权,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

一些“书会才人”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转向平民化,知识分子,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促成杂剧发展。

第二节叙事文学的兴盛一.元代叙事文学成为主流;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创作给诗坛带来新气象,但诗词成就远比不上唐宋两代。

二.话本小说的兴盛。

(一)唐以来叙事性文体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已呈活跃趋势→宋出现勾栏瓦肆,提供演出场所→元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得到进一步繁荣;戏剧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更受欢迎。

(二)宋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1.“说经”讲演佛禅道理;2.“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3.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3.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5.后两者均属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话本作者已能运用虚构、提拣等技巧。

(三)元“说话”盛行,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注意情节安排及心理描写;元文言小说,如《娇红记》。

三.戏剧艺术成熟,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水平:杂剧和南戏。

(一)戏剧形成过程: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院本→金末元初,在唐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启示下,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要素结合,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出现杂剧和南戏两种。

(二)元杂剧概况。

1.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2.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Microsoft PowerPoint 幻灯片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第一节:元代文学:
自公元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大蒙古国 , 称大汉,后人尊为成吉思汗。到1368年为朱元璋 所取代,共162年。 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还有 从南宋就兴起的南戏。
一、元杂剧

元杂剧: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曲文学。它吸收 了自唐宋以来的各种戏曲艺术因素,逐 渐发展成为音乐、歌舞、道白、做工等 结合起来编演故事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 艺术。它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 的成熟。


有繁本与简本两个系统。 百回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7回:写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 8-12回:写如来说法、魏征斩龙、唐僧 出世、交代取经缘起。 13-100回:写孙悟空师徒四人往西天取 经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
《西游记》思想内容

1、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 行途中的人间国度的描写,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象地影 射了现实中皇权统治的黑暗和腐败。
四、神魔小说《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 西域记》,玄奘口述的西行见闻,弟子 辩机记录整理,介绍了西域诸国佛教遗 迹和风俗物产。 宋代,成为说话人的重要题材。 到元代,西游故事渐趋定型。 明代中叶,一位天才小说家吴承恩(有 质疑),创作了首部神魔小说《西游记》
《西游记》的版本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生发、合理演化。 2、细心穿插,巧于构思。 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4、纯属想象,全系虚构。
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水浒传》的版本非常复杂,从文字详 略不同、描写细密与否来分,有繁本、 简本之别。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圣叹 将120回简化为70回。 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 《水浒志传平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 行社1956年影印本。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案

26诗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几首诗词。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诗词朗读录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饮酒(其五)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代表作品。

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其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隐退。

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仕,任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之后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诗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闲适情趣。

2.划出节奏,朗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明确: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确: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确: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的景色。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明确:傍晚山间云气秀丽,飞鸟相伴而还。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

3、元代经济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朝无担石之 储,暮获千金之利。‛——张之翰《议盗》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 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 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 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 任何城市可比。‛ —《马可•波罗行记》
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克服‚四折 一楔子‛的形式,采取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形式, 来表现完整的故事,使人物丰满。 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 体。采用双线复合结构,戏剧冲突由两部分组成, 主要矛盾是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和以莺莺、 张生为代表的反封建叛逆者组成。次要矛盾是莺莺、 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交错发展,一波 三折、曲折跌宕,扣人心弦。
萌 芽 期
形 成 期
繁 荣 期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元代社会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艺术
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进戏剧成熟和兴盛的必 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嗜好也促进了元杂剧的繁
荣与兴盛
蒙古贵族对歌舞伎乐特别嗜好,南宋孟珙的 《蒙鞑备录》记载:国王出师,亦要女乐随行。
(3)元代思想文化政策的宽松、开放, 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大加强,对元杂 剧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编 元代文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元代文学概况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元代南戏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况 (1234—1368)
一、社会概况
1、元代的疆域 《元史·地理志》
阴山 流沙 海表 辽左
2、元代等级制度

元代文学2

元代文学2

蒙古( 蒙古(回)族萨都剌(1272—?) 族萨都剌(1272 ?) 足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题材广泛。 足迹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题材广泛。如《鬻女 谣》:“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 人夸颜色重金璧, 宇……人夸颜色重金璧,今日饥饿啼长途。悲 人夸颜色重金璧 今日饥饿啼长途。 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尔何颜! 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尔何颜!……” 过居庸关》 男耕女织天下平 男耕女织天下平, 《过居庸关》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 批评元蒙统治者穷兵黩武。 争”,批评元蒙统治者穷兵黩武。 上京即事》对塞外风光信笔勾勒,粗犷有致, 《上京即事》对塞外风光信笔勾勒,粗犷有致, 体现其他诗人鲜有的创作个性。 体现其他诗人鲜有的创作个性。
王冕(1287~1359) 王冕(1287~1359)
墨梅图题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各各花开淡墨痕。 吾家洗砚池头树, 各各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 “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 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 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宋濂 王冕传》 《王冕传》) 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 “吾乡杨铁崖、王山农二公,诗文甲于元 代。”(郭毓《竹斋诗集序》) 郭毓《竹斋诗集序》
刘因(1249-1293) 刘因(1249-1293) 理学家,道德、文章彪炳一时。教授生徒。 1.理学家,道德、文章彪炳一时。教授生徒。 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 不是南宋遗民, 元世祖称为“不召之臣”。不是南宋遗民, 但诗中对南宋的灭亡表示哀悼,真挚沉痛。 但诗中对南宋的灭亡表示哀悼,真挚沉痛。 其咏史诗富有深意。著有《静修集》 其咏史诗富有深意。著有《静修集》。 元初北方诗人中最有成就的作家。 2.元初北方诗人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七律颇有 元好问之遗风,沉郁雄浑;七古深受韩愈、 元好问之遗风,沉郁雄浑;七古深受韩愈、 李贺的影响,豪宕苍劲,首开元诗宗唐之风; 李贺的影响,豪宕苍劲,首开元诗宗唐之风; 晚年创作大量“和陶诗”,清新淡雅。 晚年创作大量“和陶诗” 清新淡雅。

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上 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教学课件

统编版中学语文八年级上 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教学课件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 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 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 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 然的情趣。
这句是妙手偶得之笔,是不经意之间道出的“绝妙好 辞”。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 描写?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 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 类比出人应“返璞归真”。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 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 互为表里。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 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时期著名 诗人,散文家,辞赋家。出身没 落的官宦家庭。青壮年时做过祭 酒、参军一类的小官。因不满官 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势,弃官 归田。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 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 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背景资料
东晋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 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 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 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久之,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 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 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 影响很大。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稀少 简直
“搔”字鲜明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的动 作形态,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 思家的心理状况。“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 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

元明清文学(诗歌散文卷)

元明清文学(诗歌散文卷)

• 散曲的特点: (1)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最基本的 体式是小令与套数。 (2)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各自曲 牌在字数 、句数 、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P348(诗歌卷) (3)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添加的字), 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 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这就造成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 句式和语言的生动性、口语化、散文化,使曲意诙谐活 泼、穷形尽相。 (4)平仄可以通押,可以重韵。 P355-356(诗歌卷) (5)用韵较密,一韵到底,更显得流畅,顺口动听。 P353、356(诗歌卷) (6)明快直露、自然酣畅、以俗为美的审美取向。
晚明小品文
• 小品是散文的一体,是现代文体概念。 • 林语堂在《论小品文笔调》一文中说:“现代小品文, 与古人小摆设式之茶经酒谱之所谓‘小品’,自复不同 ……亦与古时笔记小说不同。古人或有嫉廊庙文学而退 以‘小’自居者,所记类皆笔谈漫录、野老谈天之属, 避经世文章而言也。……今之所谓小品文者,恶朝贵气 与古人笔记相同,而小品文之范围,却已放大许多。用 途体裁,亦已随之而变,非复拾前人笔记形式,便可自 足。”(《人间世》第6期)
• “台阁体”诗歌产生的原因: • 一、是结合官方意识形态即程朱理学的产物,故情感 “雅正平和”,有浓厚的道学气; • 二、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内容,故应制、唱和之作数量 非常之多; • 三、是与当时政治平静、人事结构稳定的状况相对应, 表现出悠然的满足心态。
• 明中期诗文:
针对台阁体,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P184 (散文卷)P163 (诗歌卷)前后七子(前七子以李 梦阳、何景明为首,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主 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
清代诗文词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填空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134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剧两种类型。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与每以简直含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二、填空1、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神话传说,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

隋《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能剧谈”而得杨器重,杨子玄感曾对侯说:“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

”这是目前所知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2、宋代“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特点。

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四家。

3、小说话本突出的题材内容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

4、“讲史”只是一种概称,“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貌。

5、今存的说经话本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6、《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关汉卿,已斋叟号,大都人。

至元、年间,活跃于创作圈中,是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

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不过他较能调适自己的。

他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

一方面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对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

他一方面写出感天动地的《窦娥冤》,另一方面又编写了充满富贵气息的《陈母教子》。

其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是俗不脱、雅不离。

其创作态度,既贴切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旨趣。

他是一位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这多层面的矛盾,是社会文化来回激荡的产物。

02第二章 元代散曲与诗文

02第二章  元代散曲与诗文
» 南北合套:兼用南、北曲曲牌,按照一定规律 南北合套:兼用南、北曲曲牌, 交错联缀成套。如沈和[仙吕 赏花时]《 仙吕·赏花时 交错联缀成套。如沈和 仙吕 赏花时 《潇湘八 赏花时( 排歌( 景》:赏花时(北)--排歌(南)--那吒令 排歌 那吒令 排歌( 鹊踏枝( (北)--排歌(南)--鹊踏枝(北)--桂枝香 排歌 鹊踏枝 桂枝香 寄生草( 安乐神( (南)--寄生草(北)--安乐神(南)--六么序 寄生草 安乐神 六么序 尾声( (北)--尾声(南) 尾声 » 《录鬼簿》卷下:以南北词调和腔,自和甫始, 录鬼簿》卷下:以南北词调和腔,自和甫始, 潇湘八景》 欢喜冤家》 极为工巧。 如《潇湘八景》、《欢喜冤家》等,极为工巧。
•带过曲:由二支或三支曲牌构成的 带过曲: 带过曲 一种小型组曲用韵亦必须一韵到底, 一种小型组曲用韵亦必须一韵到底, 曲牌组合与套曲一样, 曲牌组合与套曲一样,已成为固定 程式。 程式。
– 元人所用带过曲有 种格式化,最常 元人所用带过曲有26种格式化 种格式化, 用的有[雁儿落 雁儿落]过 得胜令 得胜令], 骂玉郎 骂玉郎] 用的有 雁儿落 过[得胜令 ,[骂玉郎 感皇恩][采茶歌 快活三]过 朝天 过[感皇恩 采茶歌 ,[快活三 过[朝天 感皇恩 采茶歌], 快活三 齐天乐]过 红衫儿 红衫儿], 水仙子 水仙子]过 子],[齐天乐 过[红衫儿 ,[水仙子 过 , 齐天乐 [折桂令 ,[十二月 过[尧民歌 。 折桂令], 十二月 十二月]过 尧民歌 尧民歌] 折桂令
•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 散曲与词相比,其特点是:
–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 –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 可以增加衬字( 可以增加衬字 ),既保持曲调的腔格 既保持曲调的腔格, 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 更为酣畅淋漓; 性,更为酣畅淋漓; –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 用韵较密, 用韵较密 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 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 诗词力避字句重复, 诗词力避字句重复 尤忌重韵, 此见长; 此见长; –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散曲直露明快, 散曲直露明快 更具民间色彩。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

元代文学史教案(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概述1.1 元代文学背景介绍元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调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1.2 元代文学形式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如诗词、散文、戏曲等分析每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1.3 元代文学作家介绍元代著名的文学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分析每位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影响第二章:元代诗词2.1 元代诗词的特点介绍元代诗词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强调元代诗词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2.2 元代诗词代表作品分析元代诗词的代表作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2.3 元代诗词的创作技巧介绍元代诗词的创作技巧,如平仄、对仗、韵律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元代诗词第三章:元代散文3.1 元代散文的特点介绍元代散文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强调元代散文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3.2 元代散文代表作品分析元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如郑光祖的《与朱载堉书》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3.3 元代散文的创作技巧介绍元代散文的创作技巧,如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元代散文第四章:元代戏曲4.1 元代戏曲的特点介绍元代戏曲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强调元代戏曲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影响4.2 元代戏曲代表作品分析元代戏曲的代表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4.3 元代戏曲的创作技巧介绍元代戏曲的创作技巧,如剧情结构、角色塑造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元代戏曲第五章: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5.1 元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分析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和贡献强调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2 元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介绍元代文学在后世传承和发展的情况强调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5.3 拓展阅读与研究推荐相关的元代文学著作和学术研究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第六章:元代小说与文言文小说6.1 元代小说的兴起与发展介绍元代小说的背景和起源分析元代小说的艺术特色和社会影响6.2 元代小说代表作品分析元代小说的代表作品,如《水浒传》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6.3 文言文小说的创作技巧介绍文言文小说的创作技巧,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引导学生如何欣赏和评价文言文小说第七章:元代文学流派与文学团体7.1 元代文学流派介绍元代主要的文学流派,如江西诗派、苏辛派等分析各个流派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7.2 元代文学团体介绍元代文学团体的背景和影响强调文学团体在元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7.3 文学团体代表作品分析文学团体的代表作品,如《元诗选》等解读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第八章:元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8.1 元代文学批评的特点介绍元代文学批评的形式和特点强调元代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8.2 元代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介绍元代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分析元代文学理论对后世的影响8.3 拓展阅读与研究推荐相关的元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第九章:元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9.1 元代文学与书画的关系介绍元代文学与书画的交融和影响强调文学与书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互促进9.2 元代文学与音乐的交融介绍元代文学与音乐的交融和影响强调文学与音乐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互促进9.3 元代文学与戏曲的交融介绍元代文学与戏曲的交融和影响强调文学与戏曲在艺术表现上的相互促进第十章:元代文学教育与传承10.1 元代文学教育的发展介绍元代文学教育的背景和形式强调元代文学教育对文学传承的重要性10.2 元代文学传承的途径与方法介绍元代文学传承的途径,如学校教育、师徒传承等强调元代文学传承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10.3 当代文学教育中的元代文学传承分析当代文学教育中元代文学传承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元代文学传承的建议和策略第十一章:元代文学的区域性与多样性11.1 北方文学的特点分析元代北方文学的风格和主题强调北方文学在元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1.2 南方文学的特点分析元代南方文学的风格和主题强调南方文学在元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11.3 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介绍元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风格和主题强调少数民族文学在元代文学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十二章: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12.1 元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元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12.2 元代文学与宗教信仰分析元代文学中宗教信仰的体现和影响强调宗教信仰对元代文学风格和主题的影响12.3 元代文学与民俗文化分析元代文学中民俗文化的体现和影响强调民俗文化对元代文学的丰富和多样性第十三章: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3.1 元代文学研究的历程与成果回顾元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重要成就强调元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13.2 元代文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介绍元代文学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强调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研究态度13.3 元代文学研究的展望分析元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提出对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和建议第十四章:元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与鉴赏14.1 元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分析元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特点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享受14.2 元代文学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元代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14.3 元代文学鉴赏的实践与体验鼓励学生进行元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强调文学鉴赏对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第十五章:元代文学的综合研究与应用15.1 元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介绍元代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强调跨学科研究的创新和启示15.2 元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分析元代文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强调文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15.3 拓展阅读与研究推荐相关的元代文学著作和学术研究作品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深入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元代诗词、散文、戏曲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元代文学作家如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元代诗词、散文、戏曲的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元代文学的影响和传承,以及对后世文学发展的贡献元代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影响元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融,如书画、音乐、戏曲等元代文学的区域性、多样性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元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元代文学的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以及对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元代文学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6第六编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26第六编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 另一方面,他毕竟有故国情怀,亡国之痛无法忘记,且看其 传世名作《岳鄂王墓》: ▪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 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 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第二节
元代中后期诗坛
一、袁桷与“唐人风调”
▪ 袁桷的诗作有“唐人风调”,这也反映着戴表元、赵孟頫等提倡 “学唐”的成效。 《赠张玉田》: ▪ 将军金甲明如日,勒马桥边清警跸。淮扬彻卫羽书沈,置酒行宫 功第一。蝉冠熊轼填髙门,英英玉照称闻孙。百年文物意未尽, 玉田公子尤超羣。紫箫吹残江水立,野雉惊尘暗原隰。夜攀雪栁 踏河冰,竟上燕台论得失。丈夫未遇空远游,秋风淅沥销征裘。 翩然骑鹤归海上,一笑相问夸绸缪。两曜奔飞互朝夕,璇府森芒 蠡莫测。要须画纸为君听,落笔雌黄期破的。壶中白日常髙悬, 道逢落魄呼醉眠。清歌停云意惨淡,倚声更度飞龙篇。
二、刘因散文
▪ 刘因的散文,有的写得质朴而诚挚,行文温婉,力避浮泛。在议 事论人方面每每有理学家的“底气”,不无峻厉之辞。 ▪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 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 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 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 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 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 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 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辋川图记》节选)
四、马祖常与乐府体诗歌
▪ 马祖常的诗作以乐府体诗歌较有特色,他继承了白居易开创 的新乐府传统,关注民间、关怀民生,诗句质朴而富有深情。 ▪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父老踏车足生茧,日 中无饭倚车哭。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富家 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 门为小胥。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识字农夫 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 悽恻。

元明清文学(19)

元明清文学(19)
• 明代诗歌“尊唐〞; • 清代诗歌“宗宋〞。
明清文艺思潮与小说、戏曲创作:
• 1、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 • 2、李卓吾的“童心说〞与对程朱理学的批
判; • 3、肯定人情人性与思想解放; • 4、市民文学。
前七子、后七子的拟古运动:
•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 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以李、何为 首,活动在弘治、正德年间。
THANKS!
• 恰在这时,辽、金、元入主中原,兄弟民 族的乐曲风行中原地域,刚健清新、“壮 伟狠戾〞的风格,使中原人耳目为之一新, 将之与固有的民间小调融汇在一起,于是 一种新声新词的新诗体——散曲,作为 “活泼的民间之物〞,应运而生,先是与 词分道扬镳,终于后来居上,代之而起。
3、语言的开展变化,也是使曲代词的 重要原因
婉约词派:
• 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词风,多写男女 艳情、离愁别绪、个人遭际;形式上讲求 音律、遣词造句宛转曲折,含蓄蕴藉。宋 代词人多属此派,而风格各异:或清疏峻 洁,或和婉明丽,或清新凄怨,或典丽精 工,或密实险涩,未可一概而论。此派影 响极大,前人论词,多奉婉约为正宗。
豪放词派:
• 豪放派以苏轼为鼻祖。北宋中期,苏轼突破“词 为艳科〞的藩蓠,凡怀古、感旧、抒志、咏史、 写景、记游、说理、赠别等内容,皆可以入词, 又不拘束于声律,意境清新高远,风格豪迈奔放, 遂开创豪放一派。宋室南渡之后,民族危亡,词 人多宗奉苏轼,以豪放词抒写悲愤激昂之情。至 辛弃疾卓然特起,继承发扬苏词传统,风格沉郁 悲凉。此派历来“苏辛〞并称,其他重要作家有 叶梦得、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 刘克庄、刘辰翁等。
元曲、剧曲、散曲、小令、套曲的关系: • 相互关系图:
曲与词的区别:
• 〔2〕词韵大致参照诗韵,曲韵那么另立韵 部。曲与白话关系最为密切,必须完全依 照当时北方口语的语音系统。它的特点是 没有入声,分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和 去声。元代周德清著?中原音韵?,对曲韵 作了系统的整理,成为后来作曲的准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白朴的词,除了表达忱挚刚毅、悲慨彻骨的情感外,还有阅 尽沧桑之后的旷达之作,如《水调歌头》(北风下庭绿): ▪ 北风下庭绿,客鬓入霜华。回首北望乡国,双泪落清笳。 天地悠悠逆旅,岁月匆匆过客,吾也岂匏瓜。四海有知己, 何地不为家? 五溪鱼,千里菜,九江茶。从他造物留住, 办作老生涯。不愿酒中有圣,但愿心头无事,高枕卧烟霞。 晚节忆吹帽,篱菊渐开花。
▪ 他张扬个性,不拘一格,诗无定体;拒斥律诗,不受束缚; 喜用古乐府体,不讲究“整饬”,而随意发为歌诗,杂言句 式每每常用,有参差错落之美。 ▪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 练脱轴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 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 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第三节
元 代 词 作
一、白朴与《天籁集》
▪ 白朴是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自谓“生平留意于长短句, 散失之馀,仅二百篇。” ▪ 白朴入元之后,拒绝出仕,他的词作忱挚刚毅而有风骨。 ▪ 自古贤能,壮岁飞腾,老来退闲。念一身九患,天教寂寞; 百年孤愤,日就衰残。麋鹿难驯,金镳纵好,志在长林丰草 间。唐虞世,也曾闻巢许,遁迹箕山。 越人无用殷冠, 怕机事、缠头不耐烦。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 亲旧相欢。况属清时,得延残喘,鱼鸟溪山任往还。还知否, 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沁园春》)
▪ 作者趁着任职江南的便利,登山观水,访古探幽,多有感触,发 为吟咏,故有若干首怀古的词作,像《念奴娇》(登石头城)、 《酹江月》(过淮阴)、《木兰花慢》(彭城怀古)以及《满江 红》(金陵怀古)等,均写得沉郁顿挫、意境悲凉。 ▪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 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 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怀寒蛩泣。到如今、惟有蒋 山青,秦淮碧。(《满江红》)
▪ 杨维桢留意民间文艺,从民间诗歌中吸收营养 ▪ 《的卢马》: ▪ 大耳主,呼阿卢,阿卢努力托我千金躯。檀溪水深不见底,阿卢 一跃三丈馀。君不见当阳桥,沔水渡,一双羽翼真都护。岂知阿 卢论功不在关张下。
▪ 杨维桢的“铁崖诗”,因与过去正统的诗学不尽一样,不属“正
脉”,引发争议,甚至被视为“文妖”,诗论家也评价不一。
▪ 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 万驰霜蹄。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六丁何事夸神威, 天台罗浮移到此。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古来天险 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
二、方回与“江西诗派”
▪ 方回(1227—1307),字万里,号虚谷。徽州歙县人。宋理 宗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曾任严州知州(其辖境相当 于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元军南下,开城迎降。入元 后,曾任建德路总管。 ▪ 推崇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祖”,以
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选编唐宋以来律诗为
《瀛奎律髓》一书。
▪ 雇载钱轻载不轻,阿郎拽牵阿奴撑。五千斤蜡三千漆,宁 馨时年欲夜行。
▪ 万事心空口亦箝,如何感事气犹炎。落花满砚慵磨墨,乳 燕归梁急卷帘。诗句妄希敲月贾,郡符深愧钓滩严。千愁万 恨都消处,笑指邻楼一酒帘。
三、戴表元与元诗的转变
中书令;死后追封广宁王,谥文
正。
▪ 他作为少数民族作家,又曾经扈从元太祖西征,对边塞山川、西 域风情等均有长期的体验与深情,发为歌诗,笔触独异,其眼界 和视角有不同于汉族文人之处
▪ 八月阴山雪满沙,清光凝目眩生花。插天绝壁喷晴月,擎海层 峦吸翠霞。松桧丛中疏畎亩,藤萝深处有人家。横空千里雄西域, 江左名山不足夸。
第四节
元 代 散 文
一、姚燧散文
▪ 姚燧为文,数量颇多,每每不失其雍容之风。也有一些作品, 下笔奇谲,间有小说笔法,生动传神,有一股英迈之气。 ▪ (赵复)以九族殚残不欲北,因与公诀,蕲死。公止,共 宿,实羁戒之。既觉,月色烂然,惟寝衣留故所。公遽鞍马, 周号积尸间,无有也。行及水裔,见已被发脱履,仰天而祝, 盖少须臾蹈水未入也。公曰:“果天不生君,与众已同祸矣。 其全之,则上承千百年之祀,下垂千百世之绪者,将不在是 身耶?徒死无义,可保吾而北,无他也。”至燕,名益大著。 北方经学,实赖明之。游其门者将百人,多达材其间。
▪ 张翥是一位入世颇深的人,他对现实的领悟力使他的词作别 有见地。 ▪ 队队氈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 看取娥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 ▪ 题下自注:“昔人赋昭君词,多写其红悲绿怨,作此解之。”
▪ 张翥风流倜傥,感情细腻,其词作也有不少流丽婉约的作品。 ▪ 《点绛唇·舟行书见》:
▪ 虞集的诗歌颇有盛誉,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 家”,且居首位,在元代诗坛备受推崇。其诗庄严浑厚,忱挚老 练,试看其《挽文丞相》:
▪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 安知汉祚移。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何须更上新亭 饮,大不如前洒泪时。
▪ 晚年写的《听雨》: ▪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 春雨忆江南。
二、张翥与《蜕岩词》
▪ 元代世路多变,不少知识分子在名利场上屡屡挫败,在心灰 意冷之馀每每感叹功名利禄之虚幻、向往超凡脱俗之自在。 而就张翥的《蜕岩词》来看,类似的人生体验却以词的形式 抒发出来。试看其《洞仙歌》: ▪ 功名利达,任纷纷奔竞。纵使得来也侥幸。老眼看多时, 钟鼎山林,须信道、造物安排有命。 人生行乐耳,对月 临风,一咏一觞且乘兴。五十五年春,南北东西,自笑萍踪 久无定。好学取、渊明赋归来,但种柳栽花,便成三径。
二、刘因散文
▪ 刘因的散文,有的写得质朴而诚挚,行文温婉,力避浮泛。在议 事论人方面每每有理学家的“底气”,不无峻厉之辞。 ▪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 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 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 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 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 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 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 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辋川图记》节选)
三、萨都剌与“雁门诗”
▪ 在萨都剌的诗作中,北方的风情与南方的风物兼而有之,显示了他“行 万里路”的年深日久的功力。 ▪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 岭南春早不见雪,腊月街头听卖花。海国人家除夕近,满城微雨湿山茶。
▪ 行人一去无消息,冰蚕叶丝成五色。柔肠九曲细于丝,万缕春愁正如织。 ▪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二、虞集与“元诗四大家”
▪ 虞集(1272—1348),字伯生, 号道园,抚州崇仁(今属江西) 人。他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五世 孙。早年曾师从元代著名理学家 吴澄。元成宗期间,被荐任大都 路儒学教授,迁国子博士;元仁 宗期间,迁集贤修撰;元文宗期
间,官至奎章阁侍书学士,是一
位名位很高的文臣与诗文家。著 有《道园学古录》等。
四、马祖常与乐府体诗歌
▪ 马祖常的诗作以乐府体诗歌较有特色,他继承了白居易开创 的新乐府传统,关注民间、关怀民生,诗句质朴而富有深情。 ▪ 松槽长长栎木轴,龙骨翻翻声陆续。父老踏车足生茧,日 中无饭倚车哭。乾田荦确稚禾槁,高天有雨不肯下。富家 操金射民田,但喜市头添米价。人生莫作耕田夫,好去公 门为小胥。日日得钱歌饮酒,朝朝买绢与豪奴。识字农夫 年四十,脚欲踏车脚失力。宛转长谣卧陇间,谁能听此无 悽恻。
第二章
元代诗词散文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元代前期诗坛 ▪ 第二节 元代中后期诗坛
▪ 第三节 元 代 词 作
▪ 第四节 元 代 散 文
第一节
元代前期诗坛
一、耶律楚材与边塞风情诗
▪ 耶律楚材(1190—1244),字 晋卿,号湛然居士。契丹族。其 父耶律履曾在金世宗时任尚书右 丞。楚材幼孤,长大后勤奋研读, 具备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蒙古军 占领燕京(今北京)后,先后得 到元太祖、元太宗的器重,官至
五、吴莱与歌行体
▪ 吴莱深受其师宋遗民方凤的影响;是一位着眼于“世道之盛衰,时政之 治乱”的诗人。他的诗作多用歌行体,意蕴深沉,才情充沛。 ▪ 大江西来自巴蜀,直下万里浇吴楚。我从扬子指蒜山,旧读水经今始睹。
平生壮志此最奇,一叶轻舟傲烟雨。怒风鼓浪屹于城,沧海输潮开水府。
凄迷滟滪恍如见,漭滉扶桑杳何所?须臾草树皆动摇,稍稍鼋鼍欲掀舞。 黑云鲸涨颇心掉,明月贝宫终色侮。吟倚金山有莫钟,望穷采石无朝橹。 谁欤敲齿咒能神?或有伛身言莫吐。向来天堑如有限,日夜军书费传羽。 三楚畸民类鱼鳖,两淮大将犹熊虎。锦帆十里徒映空,铁锁千寻竟然炬。 桑麻夹岸收战尘,芦苇林出渔户。宁知造物总儿戏,且揽长川入尊俎。 悲哉险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几黄土!独思万载疏凿功,吾欲持觞酹神禹。
四、赵孟頫的感怀诗
▪ 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是 赵宋宗室,入元之后,出任
兵部郎中,官至翰林学士承
旨。仕元举动于气节有亏, 备受争议。他又是著名的书 画家和诗人,造诣颇高,影 响较大。著有《松雪斋诗文 集》。
▪ 他知道自己在元朝任职的人生选择不被世人接受,也没有忘记自 己宋朝皇室后人的身份,在人生的“夹缝”里倍感无奈与不安。 ▪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徃 愿,丘壑寄懐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 受纒绕。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 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逺去万里道。骨肉生别 离,丘陇缺拜扫。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 诉穹昊。
▪ 戴表元(1244—1310),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先生。 庆元奉化(今属浙江)人。他于南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曾 除授建康教授等职。入元之后,主要以授徒、卖文为生;因 被推荐,曾短时出任信州教授等职,不久托病辞职,默默以 终。著有《剡源集》。 ▪ 搜山马退馀春草,避世人归起夏蚕。破屋烟沙飞飒飒,遗 民须鬓雪毵毵。青山几处杨梅坞,白酒谁家榉柳潭。休学丁 仙返辽左,聊同庾老赋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