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

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

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

(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

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

(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

(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

(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

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

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

(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下面是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要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三组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养儿育女子子孙孙繁衍后代瞻仰祟敬纪念2.给每组词语归类,教给学生识记词语的办法。

第一组:描写樟树。

第二组:描写石榴。

第三组:人们对宋庆龄的感情。

3.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

二、设疑导读1.出示课文的第一至三段和最后一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2)感情朗读。

(3)质疑: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看图: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2.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通过朗读,说说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相机理解词语。

)3.文中的哪一个词语能够把樟树的特点全部包括在内?4.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美这两棵樟树?5.试着背诵第三段。

(树干——树叶——无论——总是)(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樟树的勃勃生机让宋庆龄舍不得,让宋庆龄更难舍的是什么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3.交流。

(香气——永久保持)感受表达的.层层递进。

4.感情朗读,感受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5.为了让樟树更可贵,作者还写了别的树容易招虫的缺点来衬托。

感情朗读。

(读出对别的树的不屑。

)四、引领提升1.说说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的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2.说说人们总爱在宋庆龄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的原因。

3.看宋庆龄的资料和图片。

五、实践活动1.故事会:我心中的宋奶奶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舍不得蓬蓬勃勃故居的樟树香气永久保持人们也总爱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进行描绘,要求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注意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日记。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收集关于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资料,了解她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3.课后阅读一篇关于樟树的科普文章,了解樟树的生长习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樟树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课文,并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樟树的象征意义、作者的情感表达、文章的语言特点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补充发言。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课后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a.根据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樟树的特点。
b.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尝试对身边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c.谈谈你对樟树象征意义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想: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通过描写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美和品质美,表达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深切怀念之情。

下面给大家分享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欢迎借鉴!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请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同学们可真会读书,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就把六个自然段读成了一句话。

老师相信,这节课的三个目标,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呈现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想人们为什么爱在樟树前合影留念?二、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之美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A 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B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C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D 大家的读书热情,积极性感染了老师,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大家也来读一读。

E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领导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学习樟树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国家领导人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将其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历史背景。

(2)准备PPT、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宋庆龄故居的基本情况。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PPT,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

(2)引导学生关注樟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将樟树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学习樟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课后作业2. 思考如何将樟树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樟树精神的认识,汇总并分析。

4. 下一节课分享作业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热情。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堂教案
5.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待丰富。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成果展示和口头表扬的方式,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审美情趣:通过对比手法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3)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社会责任感: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参观名人故居时,有没有注意过那里的树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樟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5.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将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社会责任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背景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宋庆龄故居是一个反映宋庆龄人生和思想的历史文化纪念馆。

这座建筑坐落在树木繁盛的香樟园内,这里有着近千棵不同年龄阶段的香樟树。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一株高达 15 米的樟树,其年龄已经有 500 多年。

如何让学生了解这颗樟树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重要性,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1.在了解宋庆龄故居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了解香樟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认识到樟树对于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生态和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了解樟树生长和生态的基本原理,以及关注到保护樟树的重要性和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1.介绍宋庆龄故居的背景,介绍香樟园内的樟树文化。

2.讲解樟树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环境、生态和文化价值等。

3.分组讨论保护樟树的方法和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

4.学生有机会亲自去樟树下观察,感受樟树给人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PPT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樟树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樟树的生态和文化。

2.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讨论保护樟树的方法和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能力。

3.实地观察:通过校外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去樟树下观察,感受樟树给人的历史感和文化气息,从而感受、了解樟树的生长和文化价值。

评价方法1.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思考,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对学生的实地观察和讨论成果进行记录和反馈,集思广益,发表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发布会或报告等,促进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评价,增强综合能力。

教学资源1.对樟树的文献资料,如相关书籍和论文等。

2.樟树保护专业组织,这些组织有关樟树的保护和研究,如上海樟树研究会等。

3.宋庆龄故居的资料馆,提供参观和研究馆内记叙的樟树文化。

总结樟树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上海市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描写性散文,通过讲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展现了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照顾、温和、瞻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伟人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照顾、温和、瞻仰”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中的“樟树”,询问学生对樟树的了解。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樟树的特点。

2. 初步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 深入学习(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樟树的事情。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感情。

4. 体会感情(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樟树的喜爱和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

(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关于宋庆龄的哪些事迹?(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6.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樟树的特点以及宋庆龄与樟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我们要学习宋庆龄热爱祖国、尊敬伟人的精神,也要爱护环境,保护树木。

7. 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2)写一篇关于樟树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照顾、温和、瞻仰”等词语造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重要性和地位;2.了解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3.培养学生对樟树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图片、PPT、贴纸、笔记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介绍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和妇女运动的先行者,樟树是她宅邸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简要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

重点突出樟树的巨大性和长寿的特点。

3.讨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樟树为什么在宋庆龄故居中具有重要地位?b.樟树的外貌特征有哪些?c.樟树为何被称为"百年之树"?4.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向全班进行总结,总结樟树的特点和重要性。

5.巩固(15分钟)老师发给每位学生记有樟树标签的贴纸,并要求他们在贴纸上写下自己对樟树的保护承诺。

然后,学生将贴纸粘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互相展示自己的承诺。

6.拓展(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小册子,详细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保护方法。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重要性和地位,掌握了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并培养了对樟树的保护意识。

同学们在小组活动和拓展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樟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进一步了解樟树的重要性在导入部分,我们已经讲到了樟树在宋庆龄故居中的重要地位。

进一步延伸,我们可以提到樟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樟树有“百年之树”的美誉,被人们视为长寿、纯洁、高尚的象征。

樟树的树叶、花朵和树皮都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

同时,樟树的香气也有助于驱虫和提神。

2. 探索樟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樟树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可以让他们在课后进行实地考察。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形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生长环境。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宋庆龄,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樟树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樟树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老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老师总结并讲解樟树在课文中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樟树的小作文,描述樟树的外形特点和象征意义。

五、课后反思: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等。

3. 改进措施: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樟树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丹凤县西街小学田丹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故居、樟树、崇敬、稠密。

(3)会用“崇敬”、“稠密”、“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2、情感与态度: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那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具、学具准备:搜集宋庆龄的图片、资料,制作PPT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故居图介绍“故居”并板书:宋庆龄故居(1)强调“龄”的写法(2)理解“故居”(3)引入句子并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导入课题补充板书“樟树”2、齐读课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1、出示自渎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找出具体描写樟树的段落并做上标记。

2、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樟树搬家稠密繁衍崇敬瞻仰蓬蓬勃勃(2)指导书写:繁、瞻(3)指名说找到的具体描写樟树的段落。

三、深入探究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两颗樟树,让宋奶奶如此舍不得。

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

(一)读一读,感悟樟树的外形美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词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冰河你旁边的同学分享)2、讨论交流:(1)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你看到的樟树吗?师板书:蓬蓬勃勃(2)哪些地方反映了樟树的蓬蓬勃勃?①指名说,出示图文:“枝干粗壮……绿得发亮。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质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激发学生对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和她在中国的历史贡献。

引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并激发学生对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她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宋庆龄故居樟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樟树的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樟树的特点和特性。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樟树的特点,包括其生长习性、树叶形状和香味等。

引导学生思考樟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樟树的特点和特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保护意识。

第三章: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3.1 教学目标:了解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和其背后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并分析其背后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宋庆龄对樟树的特殊情感和其对她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故事讲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宋庆龄与樟树的故事。

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樟树的观察与研究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樟树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外貌、树叶和树干等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有关樟树的信息。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樟树,并进行调查研究。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

第五章:樟树的保护与利用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樟树的保护意识和利用价值。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樟树的保护方法和利用价值。

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保护樟树的计划和措施。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使学生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感受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2. 欣赏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感受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宋庆龄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1. PPT: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视频:播放有关宋庆龄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樟树。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4.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樟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4.4 分析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6 总结发言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思考樟树的象征意义与宋庆龄的品质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樟树象征意义的感悟。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

4. 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6.2 评价方法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其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教案: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通过图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在故居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宋庆龄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她心中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故居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宋庆龄的生平照片等。

2. 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宋庆龄故居实地考察活动。

3. 资料查阅:让学生提前查阅有关宋庆龄故居的资料,了解樟树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樟树特点(1)让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资料,了解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

(2)讨论樟树在故居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3. 感受宋庆龄对樟树的深情(1)展示宋庆龄关于樟树的言论,让学生体会她对樟树的深情。

(2)引导学生从樟树的角度,感受宋庆龄的高尚品质。

4. 实地考察(1)安排学生前往宋庆龄故居,实地了解樟树的生长状况。

(2)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樟树的特点,增强对故居樟树的认识。

5. 保护故居意识(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提出建议。

(2)培养学生的爱护文物、保护故居意识。

6.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特点及其重要性。

(2)鼓励学生继续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如何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保护措施应用到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中。

2024年《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

2024年《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宋庆龄故居樟树》教学设计1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

当活动的前三天,我从网上获悉我执教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立即打开语文书,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研读起来。

审视一下课题,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宋庆龄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平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的含义。

__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

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

这不失为一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__,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也不单纯是思想品德课。

在语文课堂上,要能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技能,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真正体现。

那么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组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那么三维目标自在其中,每个语言符号都表现出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

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

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切入点、立足点;同时也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

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力求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

《宋庆龄故居樟树》(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外形特点。

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了解对比手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2500字精选7篇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2500字精选7篇

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2500字精选7篇宋庆龄故居樟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设计理念]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庭院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长青,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贵之处——能永保香气,显示出樟树的品质。

由此让人想到樟树的主人,表达出了人们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

因此文章在写法上有借物喻人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通过激发、引领阅读期待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品味、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初步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2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情感目标:课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复习生字词。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理解含义。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
4.指导用“无论……总是……”说话
5、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6指导用“只要……就……”说话
7.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他树木比较)
三、展示资料,品味人物。

1.、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2、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课件)
4.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你读出了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5.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国内外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

6.现在小组讨论探究一下,人们来到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四、拓展延伸,悟写法。

1.课文仅仅在写樟树吗?
2.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

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3.出示《卜算子咏梅》《青松》,这是写什么的呢?
4.总结写法,运用于以后的习作。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借物喻人的作品如于谦的《石灰吟》、陈毅的《秋菊》等。

2、课外查阅有关宋庆龄奶奶的小故事,举行一次“我心中的宋奶奶”故事会,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樟树借物喻人宋庆龄
枝干粗壮树叶稠密美丽端庄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一生奋斗
香气持久拒虫护物一身正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