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教案 (华东师大版)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合集下载

数学分析讲义 - CH07(实数的完备性)

数学分析讲义 - CH07(实数的完备性)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1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前面我们学习了:戴德金切割原理、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定理、致密性定理、柯西收敛准则,这些命题都是从不同方式反映实数集的一种特性,通常称为实数的完备性或实数的连续性公理。

本节再学习见个实数的完备性公理,即区间套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最后我们要证明这些命题都是等价的。

一、区间套定理]}定义1 设闭区间列具有如下性质: [{n n b a ,(i) []n n b a ,[]11,++⊃n n b a , ,2,1=n ; (ii) 0)(lim =-∞→n n n a b ,则称为闭区间套,或简称区间套。

[{n n b a ,]} 这里性质(¡)表明,构成区间套的闭区间列是前一个套着后一个,即各闭区间的端点满足如下不等式:.1221b b b a a a n n ≤≤≤≤≤≤≤≤ (1) 左端点{}n a 是单调递增的点列,右端点{}n b 是单调递减的点列。

定理1 (区间套定理) 若是一个区间套,则在实数系中存在唯一的一点[{n n b a ,]}ξ,使得ξ∈[]n n b a ,,,即,2,1=n ξ≤n a n b ≤, .,2,1 =n (2) 证 (由柯西收敛准则证明)设是一区间套.下面证明[{n n b a ,]}{}n a 是基本点列。

设,由区间套的条件(i)得m n >()()()()m n m n m m n n m m a a b a b a b a b a -=---≤---再由区间套的条件(ii ),易知{}n a 是基本点列。

按Cauchy 收敛准则,{}n a 有极限,记为ξ。

于是()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n b b a a a ξ→∞→∞→∞=-+==由{}n a 单调递增,{}n b 单调递减,易知ξ≤n a n b ≤,.,2,1 =n下面再证明满足(2)的ξ是唯一的。

《数学分析》第七章 实数基本定理

《数学分析》第七章 实数基本定理

第七章 实数基本定理 ( 1 8 时)§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4 时 )一. 确界存在定理:回顾确界概念.Th 1 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二. 单调有界原理: 回顾单调和有界概念 .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三. Cantor 闭区间套定理:1. 区间套: 设} ] , [ {n n b a 是一闭区间序列. 若满足条件ⅰ> 对n ∀, 有 ] , [11++n n b a ⊂] , [n n b a , 即 n n n n b b a a ≤<≤++11, 亦即 后一个闭区间包含在前一个闭区间中;ⅱ> ,0→-n n a b )(∞→n . 即当∞→n 时区间长度趋于零.则称该闭区间序列为一个递缩闭区间套, 简称为区间套 .简而言之, 所谓区间套是指一个 “闭、缩、套” 区间列.区间套还可表达为:, 1221b b b a a a n n ≤≤≤≤<≤≤≤≤ ,0→-n n a b )(∞→n . 注:这里涉及两个数列} {n a 和 } {n b , 其中} {n a 递增,} {n b 递减.例如 } ] 1 , 1 [ {n n -和} ] 1 , 0 [ {n 都是区间套.但} ] 21 , ) 1 (1 [ {nn n +-+、} ] 1 , 0 ( {n 和 } ] 11 , 1 [ {nn +-都不是. 2. Cantor 区间套定理:Th 3设} ] , [ {n n b a 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ξ,使对n ∀有∈ξ] , [n n b a .简言之, 区间套必有唯一公共点.四. Cauchy 收敛准则 —— 数列收敛的充要条件:1. 基本列:回顾基本列概念.基本列的直观意义.基本列亦称为Cauchy 列. Cauchy 列的否定:2. Cauchy 收敛原理:Th 4 数列} {n a 收敛 ⇔ } {n a 是Cauchy 列.五. 致密性定理:数集的聚点(亦称为接触点):定义 设E 是无穷点集. 若在点ξ(未必属于E )的任何邻域内有E 的无穷多个点, 则称点ξ为E 的一个聚点.数集E =} 1{n有唯一聚点0, 但E ∉0; 开区间 ) 1 , 0 (的全体聚点之集是闭区间 ] 1 , 0 [; 设Q 是] 1 , 0 [中全体有理数所成之集, 易见Q 的聚点集是闭区间] 1 , 0 [.1. 列紧性: 亦称为Weierstrass 收敛子列定理.Th 5 ( Weierstrass )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2. 聚点原理 : Weierstrass 聚点原理.Th 6 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六. 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复盖: 先介绍区间族} , {Λ∈=λλI G .定义 (复盖 )设E 是一个数集,G 是区间族.若对∍Λ∈∃∈∀ , , λE x λI x ∈,则称区间族G 复盖了E , 或称区间族G 是数集E 的一个复盖. 记为. ,Λ∈⊂λλλI E 若每个λI 都是开区间,则称区间族G 是开区间族.开区间族常记为}, , ) , ( { Λ∈<=λβαβαλλλλM . 定义 (开复盖 )数集E 的一个开区间族复盖称为E 的一个开复盖,简称为E 的一个复盖.子复盖、有限复盖、有限子复盖.例1 } ) 1 , 0 ( ), 23 , 2 ( {∈=x x x M 复盖了区间) 1 , 0 (, 但不能复盖] 1 , 0 [; } ) , ( , ) 2 , 2 ( {b a x x b x x b x H ∈-+--=复盖) , [b a , 但不能复盖] , [b a . 1. 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Th 7 闭区间的任一开复盖必有有限子复盖.七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行:Ⅰ: 确界原理 ⇒ 单调有界原理 ⇒ 区间套定理 ⇒ Cauchy 收敛准则 ⇒ 确界原理 ;Ⅱ: 区间套定理 ⇒ 致密性定理 ⇒ Cauchy 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 ⇒ 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 区间套定理 .一. “Ⅰ” 的证明: (“确界原理 ⇒ 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 ).1. 用“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证2. 用“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Th 3 设} ] , [ {n n b a 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ξ,使对n ∀有∈ξ] , [n n b a . 证推论1 若∈ξ] , [n n b a 是区间套} ] , [ {n n b a 确定的公共点, 则对0>∀ε,,N ∃当N n >时, 总有] , [n n b a ) , (εξ ⊂.推论 2 若∈ξ] , [n n b a 是区间套} ] , [ {n n b a 确定的公共点,则有n a ↗ξ, n b ↘ξ, ) (∞→n .3.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Th 4 数列} {n a 收敛 ⇔ } {n a 是Cauchy 列.引理 Cauchy 列是有界列. ( 证 )Th 4 的证明: ( 只证充分性 ) 教科书P 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现采用[3]P 70—71例2的证明, 即三等分的方法, 该证法比较直观.4. 用“Cauchy 收敛准则” 证明“确界原理” :Th 1 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 ;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证 (只证“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E 为非空有上界数集 . 当E 为有 限集时 , 显然有上确界 .下设E 为无限集, 取1a 不是E 的上界, 1b 为E 的上界. 对 分区间] , [11b a , 取] , [22b a , 使2a 不是E 的上界, 2b 为E 的上界. 依此得闭区间列} ] , [ {n n b a . 验证} {n b 为Cauchy 列, 由Cauchy 收敛准则,} {n b 收敛; 同理} {n a 收敛. 易见n b ↘. 设n b ↘β.有 n a ↗β.下证β=E sup .用反证法验证β的上界性和最小性.二. “Ⅱ” 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Th 5 ( Weierstrass )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证 ( 突出子列抽取技巧 )Th 6 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证 ( 用对分法 )2.用“致密性定理” 证明“Cauch y 收敛准则” :Th 4 数列} {n a 收敛 ⇔ } {n a 是Cauchy 列.证 (只证充分性)证明思路 :Cauchy 列有界→ 有收敛子列→验证收敛子列的极限即为} {n a 的极限.Ex [1]P 223—224 1—7,11.三. “Ⅲ” 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证2. 用“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证明“区间套定理”:证 采用[3]P 72例4的证明.Ex [1]P 224 8—12 选做,其中 1 0 必做.§3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 4 时 )一. 有界性:命题1 ] , [)(b a C x f ∈, ⇒ 在] , [b a 上)(x f =) 1 (O .证法 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反证法.证法 二 ( 用列紧性 ). 反证法.证法 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二. 最值性:命题2 ] , [)(b a C x f ∈⇒)(x f 在] , [b a 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只证取得最大值) 证( 用确界原理) 参阅[1]P 170.三. 介值性: 证明与其等价的“零点定理 ”.命题3 (零点定理)证法一(用区间套定理).证法二(用确界原理).不妨设,0)(>a f 0)(<b f .令} ] , [ , 0)( | {b a x x f x E ∈>=, 则E 非空有界, ⇒ E 有上确界. 设E sup =ξ,有∈ξ] , [b a . 现证 0)(=ξf , ( 为此证明)(ξf 0≥且)(ξf 0≤ ).取n x >ξ且n x ) ( ,∞→→n ξ.由)(x f 在点ξ连续和0)(≤n x f ,⇒,0)(lim )(≤=∞→n n x f f ξ,⇒ξE ∉.于是) ( , ∞→→∍∈∃n t E t n n ξ. 由)(x f 在点ξ连续和0)(>n t f ,⇒0)(lim )(≥=∞→n n t f f ξ.因此只能有0)(=ξf . 证法三 (用有限复盖定理).Ex [1]P 232 1,2,5.四. 一致连续性:命题4 ( Cantor 定理 )证法一 (用区间套定理).参阅[1]P 171[ 证法一 ]证法二 (用列紧性).参阅[1]P 171[ 证法二 ]Ex [1]P 232 3,4, 6*;P 236 1,2,4.。

实数完备性

实数完备性

课题:实数完备性问题与确界原理(一)引入主题数学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为此,先来讨论实数.我们在中学数学中已经知道实数由有理数与无理数两部分组成,并知道实数有如下一些主要性质:1.实数集R 对加、减、乘、除 ( 除数不为0 ) 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 ( 除数不为0 ) 仍然是实数.2.实数集是有序的,即任意两实数 必满足下述三个关系之一:b a ,b a b a b a >=<,,.3. 实数的大小关系具有传递性,即若 ,则有 .4.实数具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性,即对任何 c b b a >>,c a >R ∈b a ,,若 ,则存在正整数 ,使得 .5.实数集0>>a b n b na >R 具有稠密性,即任何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必有另一个实数, 且既有有理数,也有无理数.6.如果在一直线(通常画成水平直线)上确定一点 O 作为原点,指定一个方向为正向( 通常把向右的方向规定为正向 ),并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则称此直线为数轴.任一实数都对应数轴上唯一的一点;反之,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唯一地代表一个实数.于是,实数集R 与数轴上的点有着1-1对应关系.提问: 在出现了无理数的情形下,你们对以上性质有什么疑问? ( 要善于提出疑问!请作简短讨论 )总结: 至少有三处存疑——1) 对于无理数(无限十进不循环小数),如何进行性质1中所说的四则运算?2)在性质2、3、4中出现了比较大小关系的不等式,然而如何对无理数进行大小比较呢?3)在性质6中所说的:“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唯一地代表一个实数”,为什么一定是这样? 为什么在数轴上除实数点外不再有别的空隙?( 这就是实数的完备性,是实数与有理数的根本区别.)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数学专业的学人必须正视的、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 也就是这一单元教学的主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这里不去说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细心阅读课本第299-302页上的七、八两段. )(二) 比较实数大小的一种方法先把有限小数( 包括整数 )也表示为无限小数,使得实数有统一的表示形式. 为此作如下规定:对于正有限小数n ( 其中 ,a a a a x L 210.=90≤≤i a ,,,2,1n i L =0,0a a n ≠为非负整数 ),记L L 9999)1(.210−=n a a a a x ;而当为正整数时,则记0a x =L 9999.)1(0−=a x .例如把 2 记为1.999 9 …,把2.001 记为2.000 999 9 ….对于负有限小数,则先将正数 -表示为无限小数,再在所得无限小数之前加负号.例如把 –8.06 记为 -8.059 999 ….y y 规定整数0表示为 0.000 0 ….于是,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 ,并可用来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定义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L L L L n n b b b b y a a a a x 210210.,.==,其中为非负整数,.若有,00,b a 90,90,),2,1(,≤≤≤≤=k k k k b a k b a 为整数L L ,2,1,0,==k b a k k 则称 x 与 相等,记为 y y x = ; 若 或存在非负整数 ,使得00b a >l 11),,2,1,0(,++>==l l k k b a l k b a 而L ,则称 x 大于或小于x ,分别记为 x > 或 < x .对于负实数 x 、 ,若按上述规定分别有 , 则分别称y y y y y y x y x −>−−=−与y x = 与 .另外,自然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为了进一步能用有限小数来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需要引入实数的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x y y x ><或 定义2 设为非负实数.我们把有限小数L L n a a a a x 210.=n n a a a a x L 210.=, n = 0, 1, 2,L 称为实数x 的n 位不足近似 ;而把有限小数n n n x x −+=10, n = 0, 1, 2,L称为x 的 n 位过剩近似 。

(数学分析教案)第七章

(数学分析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9学时)§1 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内容,知道其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难点是定理的证明,特别是柯西收敛准则和充分性的证明.. 学时安排: 4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如下: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定义1 设闭区间列{[,]}n n a b 具有如下性质: (1)11[,][,],1,2,;n n n n a b a b n ++⊃= (2)lim ()0n n n b a →∞-=则称{[,]}n n a b 为闭区间套,或简称区间套.定理7.1(区间套定理) 若{[,]}n n a b 是一个区间套,则在实数系中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即 ,1,2,.n n a b n ξ≤≤=证: 先证存在性{[,]}nn ab 是一个区间套, 所以 1221,n n a a a b b b ≤≤≤≤≤≤≤≤∴可设lim n n a ξ→∞=且由条件2有lim lim ()lim n n n n n n n n b b a b a ξ→∞→∞→∞=-+==由单调有界定理的证明过程有,1,2,.n n a b n ξ≤≤= 再证唯一性设ξ'也满足,1,2,.n n a b n ξ'≤≤= 那么,,1,2,.n n b a n ξξ'-≤-= 由区间套的条件2得lim ()0n n n b a ξξ→∞'-≤-=故有ξξ'=推论 若[,](1,2,)n n a b n ξ∈= 是区间套{[,]}n n a b 所确定的点,则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b U ξε⊂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 ||m n a a ε-<.证 [必要性] 略.[充分性] 已知条件可改为: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m n a a ε-≤.取m N =,有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n N ≥有||m n a a ε-≤,即 在区间[,]N N a a εε-+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指的是{}n a 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令12ε=则存在1N ,在区间1111[,]22N N a a -+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αβ. 再令212ε=则存在21()N N >,在区间112211[,]22N N a a -+内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记该区间为1122112211[,][,][,]22N N a a αβαβ=-+也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1122[,][,]αβαβ⊃及221.2βα-≤依次继续令311,,,,22nε=得一区间列{[,]}n n αβ,其中每个区间中都含有{}n a 中几乎所有的项,且满足11[,][,],1,2,;n n n n n αβαβ++⊃=110(),2n n n n βα--≤→→∞即时{[,]}n n αβ是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存在唯一的一个数[,],1,2,n n n ξαβ∈= . 再证lim n n a ξ→∞=.由定理7.1的推论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U αβξε⊂即在(,)U ξε内含{}n a 中除有限项的所有项,由定义1'lim n n a ξ→∞=. 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定义 2 设S 为数轴上产的点集,ξ为定点,若ξ的任何邻域内都有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则称ξ为点集S 的一个聚点.例如:1{(1)}nn -+有两聚点1,1ξξ==-.1{}n 有一个聚点0ξ=.(,)a b 内的点都是它的聚点,所以开区间集(,)a b 有无穷多个聚点. 聚点的等价定义;定义2'对于点集S ,若点ξ的任何ε邻域内都含有S 中异于ξ的点,即(;)U S ξε≠∅ ,则称ξ为S 的一个聚点.定义2''若存在各项互异的数列{}n x S ⊂,则其极限lim n n x ξ→∞=称为S 的一个聚点.三个定义等价性的证明: 证明思路为:2222'''⇒⇒⇒.定义22'''⇒的证明:由定义2'设ξ为S 的一个聚点,则对任给的0ε>,存在0(,)x U S ξε∈ .令11ε=,则存在01(,)x U S ξε∈ ;令211m in(,||)2x εξ=-,则存在022(;)x U S ξε∈ ,且显然21x x ≠;令11m in(,||)2n n x εξ-=-,则存在0(;)n n x U S ξε∈ ,且显然n x 与11,,n x x - 互异;得S 中各项互异的数列{}n x ,且由1||n n n x n ξε-<≤,知lim n n x ξ→∞=.由闭区间套定理可证聚点定理.定理7.2 (Weierstrass 聚点定理) 实数轴上的任一有界无限点集S 致少有一个聚点. 证 S 有界, ∴存在0M >,使得[,]S M M ⊂-,记11[,][,]a b M M =-,将11[,]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因S 为无限点集,故意两个子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记此子区间为22[,]a b ,则1122[,][,]a b a b ⊃且122112()b a b a M -=-=.再将22[,]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取出这样一个子区间记为33[,]a b ,则2233[,][,]a b a b ⊃,且133222()2M b a b a -=-=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n n a b ,它满足:11[,][,],1,2,;n n n n a b a b n ++⊃= 20(),2n n n M b a n --=→→∞即{[,]}n n a b 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由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由定理1的推论,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当n N >时有[,](,)n n a b U ξε⊂.从而(;)U ξε含有S 中无穷多个点按定义2ξ为S 的一个聚点.推论(致密性定理) 有界数列必含有收敛子列.证: 设{}n x 为有界数列.若{}n x 中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显然成立.若数列{}n x 中不含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则{}n x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集必为有界无限点集,故由聚点定理,点集{}n x 至少有一个聚点,记为ξ.由定义2'',存在{}n x 的一个收敛子列(以ξ为极限).由致密性定理证柯西收敛准则的充分性.柯西收敛准则 数列{}n a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0ε>,存在0N >,使得对,m n N >有 ||m n a a ε-<.证: [充分性] 先证{}n a 有界,由忆知条件取1ε=,则存在正整数N, 则1m N =+及n N >时有1||1n N a a +-<由此得111||||1||n n N N N a a a a a +++=-+<+.取121m ax{||,||,,||,1||}N N M a a a a +=+ 则对一切的正整数n 均有||n a M ≤. 再证{}n a 收敛,由致密性定理,数列{}n a 有收敛子列{}k n a ,设lim k n k a A→∞=由条件及数列极限的定义, 对任给的0ε>,存在0K >,使得对,,m n k N >有||m n a a ε-<,||k n a A ε-<取()k m n k K =≥>时得到 ||||||2kkn n n n a A a a a A ε-≤-+-<所以lim k n k a A→∞=定义3 设S 为数思轴上的点集,H 为开区间集合(即H 的每一个元素都是形如(,)αβ的开区间).若S 中的任何一个点都有含在H 中至少一个开区间内,则称H 为S 的一个开覆盖,( H 覆盖S ).若H 中开区间的个数是无限的(有限)的,则称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人限开覆盖).如(,),S a b ={(,)|(,)},x x H x x x a b δδ=-+∈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定理7.3(海涅---博雷尔(Heine-Borel)有限覆盖定理) 设H 为闭区间[,]a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则从H 中可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 b .证 用反证法 设定理的结论不成立,即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a b . 将[,]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11[,]a b ,则11[,][,]a b a b ⊂,且111()2b a b a -=-.再将11[,]a b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同样,其中至少有一个不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22[,]a b ,则2211[,][,]a b a b ⊂,且2221()2b a b a -=-.依次继续得一区间列{[,]}n n a b ,它满足:11[,][,],1,2,;n n n n a b a b n ++⊃= 1()0(),2n n nb a b a n -=-→→∞即{[,]}n n a b 为闭区间套,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不能用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由闭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使得[,],1,2,n n a b n ξ∈= ,由于H 为闭区间[,]a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故存在(,),H αβ∈使得(,)ξαβ∈.于是,由定理7.1的推论,当n 充分大时有[,](,)n n a b αβ⊂.即用H 中一个开区间就能覆盖[,]n n a b 矛盾.课后记:这一节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困难较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学生共同学习这一节.1 如何理解记忆定理内容.2 如何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3 怎样应用定理及定理的证明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应用闭区间套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闭区间套,构造的方法一般是二等分法,在应用有限覆盖定理时,应先构造一个开覆盖构造的方法一般与函数的连续性定义结合.应用聚点定理时,应先构造一数列等.教材中P 16322[,]αβ中包含{}n a 的几乎所有项,是因为它中包含{}n a 的第2N 项以后的所有项,这里应强掉,容易被忽略.在下节的教学中就让学一注意到在什么时候用实数的完备性定理,这是一个难点,重点.三、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未讲)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行: Ⅰ: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确界原理 ; Ⅱ: 区间套定理 致密性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区间套定理 .一. “Ⅰ” 的证明: (“确界原理 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 ).1. 用“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 定理7.4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2. 用“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定理 7.5 设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有.推论1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对,当时, 总有.推论2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有↗,↘,. 3.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定理 7.6数列收敛是Cauchy列.引理Cauchy列是有界列. ( 证 )定理 7.6 的证明: ( 只证充分性 ) 教科书P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 . 现采用三等分的方法证明,该证法比较直观.4.用“Cauchy收敛准则”证明“确界原理”:定理7.7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证(只证“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为非空有上界数集 . 当为有限集时 , 显然有上确界 .下设为无限集, 取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对分区间, 取, 使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依此得闭区间列. 验证为Cauchy列, 由Cauchy收敛准则,收敛; 同理收敛. 易见↘. 设↘.有↗.下证.用反证法验证的上界性和最小性.二. “Ⅱ”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定理7.8 (Weierstrass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证(突出子列抽取技巧)定理7.9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2.用“致密性定理”证明“Cauchy收敛准则”:定理7.10数列收敛是Cauchy列.证(只证充分性)证明思路:Cauchy列有界有收敛子列验证收敛子列的极限即为的极限.三.“Ⅲ”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2. 用“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定理的证明方法,难点是什么情况下用哪一个定理.学时安排: 2学时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学过程:一. 有界性:命题1 , 在上.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反证法.证法二 ( 用列紧性 ). 反证法.证法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二.最值性:命题2 , 在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 只证取得最大值 )证 ( 用确界原理 ) 参阅[1]P226[ 证法二 ] 后半段.三.介值性:证明与其等价的“零点定理”.命题3 ( 零点定理 )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确界原理 ). 不妨设.令, 则非空有界, 有上确界. 设有. 现证, ( 为此证明且). 取>且.由在点连续和, ,. 于是. 由在点连续和,. 因此只能有.证法三 ( 用有限复盖定理 ).四.一致连续性:命题4 ( Cantor定理 )证法一 (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列紧性 ).五.实数基本定理应用举例:例1 设是闭区间上的递增函数, 但不必连续 . 如果,, 则, 使. ( 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 )证法一 ( 用确界技术 . 参阅[3] P76例10 证法1 )设集合. 则, 不空 ; ,有界 .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下证.ⅰ)若, 有; 又, 得.由递增和, 有, 可见. 由,. 于是 , 只能有.ⅱ)若, 则存在内的数列, 使↗, ; 也存在数列, ↘,. 由递增, 以及, 就有式对任何成立 . 令, 得于是有.证法二 ( 用区间套技术, 参阅[3] P77例10 证法2 ) 当或时,或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 . 以下总设. 对分区间, 设分点为. 倘有, 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为行文简练计, 以下总设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 . 若, 取; 若, 取, 如此得一级区间. 依此构造区间套, 对,有. 由区间套定理, , 使对任何,有.现证.事实上, 注意到时↗和↘以及递增,就有.令, 得于是有.例2 设在闭区间上函数连续, 递增 , 且有,. 试证明: 方程在区间内有实根 .证构造区间套,使.由区间套定理,, 使对,有. 现证. 事实上, 由在上的递增性和的构造以及↗和↘,, 有.注意到在点连续,由Heine归并原则, 有,, . 为方程在区间内的实根.例3 试证明: 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 .证 ( 用区间套技术, 具体用反证法 ) 反设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可列的,即可排成一列: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一级区间. 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记该区间为二级区间. …… .依此得区间套, 其中区间不含. 由区间套定理,, 使对, 有. 当然有. 但对有而, . 矛盾.习题课( 3学时)一.实数基本定理互证举例:例4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证设数列递增有上界. 取闭区间, 使不是的上界, 是的上界. 易见在闭区间内含有数列的无穷多项, 而在外仅含有的有限项. 对分, 取使有的性质.…….于是得区间套,有公共点. 易见在点的任何邻域内有数列的无穷多项而在其外仅含有的有限项, .例5 用“确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证为区间套. 先证每个为数列的下界, 而每个为数列的上界. 由确界原理 , 数列有上确界, 数列有下确界 .设, .易见有和.由,.例6 用“有限复盖定理”证明“聚点原理”.证 ( 用反证法 ) 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 反设的每一点都不是的聚点, 则对, 存在开区间, 使在内仅有的有限个点. …… .例7 用“确界原理”证明“聚点原理”.证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构造数集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易见数集非空有上界,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对,由不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 由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仅有有限个. 于是, 在内有的无穷多个点,即是的一个聚点 .课后记强掉应先构造闭区间套、构造开覆盖、构造数列等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同学们体会在什么时候用哪一个定理.。

数学分析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数学分析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设 S 为数轴上的点集, H 为开区间的集合,(即 H 的每一个 元素都是形如 (, )的开区间).若 S 中任何一点都含在至少一个 开区间内,则称 H为 S的一个开覆盖,或简称H 覆盖 S .
若 H 中开区间的个数是无限(有限)的, 则称 H 为 S 的一个
无限(有限)开覆盖.
例 开区间集
H = {(x - b - x , x + b - x) | x (a,b)}
五 作业
P168: 1, 3, 5, 6.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一 有界性定理
若函数 f 在闭区间 [a,b]上连续,则 f 在 [a,b] 上有界.
证明: (应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
由连续函数的局部有界性, x' [a,b],U(x';x' ),Mx' 0使得
f (x) M x' x U (x'; x' ) [a,b]. 考虑开区间集 H = {U (x'; x' ) x' [a,b]}, 显然H是[a,b]的一个无限开覆 但不能覆盖[a, b].
•2 定理7.3 (Heine-Borele 有限覆盖定理)
设H 为闭区间 [a,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则从 H 中可 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a,b] .
•定理的证明
用反证法 假设定理的结论不成立, 即不能用H中有限个
开区间来覆盖 [a,b]. 将[a,b]等分为两个子区间 , 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子区 间不能用H
说明:区间套中要求各个区间都是闭区间,才能保证定理结论的成立.
如{(0, 1 )},虽然其中各个开区间也是前一个包含后一个, n
且 lim ( 1 - 0) = 0,但不存在属于所有开区间的公共点. n n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上册全集1-10章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上册全集1-10章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导言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2 学时 )一、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简介:1.背景: 从切线、面积、计算sin、实数定义等问题引入.322.极限 ( limit ) ——变量数学的基本运算:3.数学分析的基本内容:数学分析以极限为基本思想和基本运算研究变实值函数.主要研究微分(differential)和积分(integration)两种特殊的极限运算,利用这两种运算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研究函数, 并依据这些运算引进并研究一些非初等函数. 数学分析基本上是连续函数的微积分理论.微积运算是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数学分析与微积分(calculus)的区别.二、数学分析的形成过程:1.孕育于古希腊时期:在我国,很早就有极限思想. 纪元前三世纪, Archimedes就有了积分思想.2.十七世纪以前是一个漫长的酝酿时期,是微积分思想的发展、成果的积累时期.3.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微积分的创建时期.4.十九世纪上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分析学理论的完善和重建时期:三、数学分析课的特点:逻辑性很强, 很细致, 很深刻; 先难后易, 是说开头四章有一定的难度, 倘能努力学懂前四章(或前四章的), 后面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 只要在课堂上专心听讲, 一般是可以听得懂的, 但即便能听懂, 习题还是难以顺利完成. 这是因为数学分析技巧性很强, 只了解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不辅以相应的技巧, 是很难顺利应用理论和方法的. 论证训练是数学分析课基本的,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 一般懂得了证明后, 能把证明准确、严密、简练地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书写出来,似乎是更难的一件事. 因此, 理解证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基本的证明方法, 掌握叙述和书写证明的一般语言和格式, 是数学分析教学贯穿始终的一项任务.有鉴于此, 建议的学习方法是: 预习, 课堂上认真听讲, 必须记笔记, 但要注意以听为主, 力争在课堂上能听懂七、八成. 课后不要急于完成作业, 先认真整理笔记, 补充课堂讲授中太简或跳过的推导, 阅读教科书, 学习证明或推导的叙述和书写. 基本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后, 再去做作业. 在学习中, 要养成多想问题的习惯.四、课堂讲授方法:1.关于教材及参考书:这是大学与中学教学不同的地方, 本课程主要从以下教科书中取材:[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刘玉琏傅沛仁编,数学分析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谢惠民,恽自求等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马振民,数学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选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5]林源渠,方企勤数学分析解题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本课程按[1]的逻辑顺序并在其中取材.本课程为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只介绍数学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并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数的完备性、列紧性与紧性

实数的完备性、列紧性与紧性

ba ba ,易知 lim ln lim bn a n lim n =0。 n n n n 2 2

那么由区间套定理知,存在实数 c ,满足
k 1
I k c 。
下面构造一个 X 中的序列 cn ,该序列收敛于 c 。
cn 定 义 如 下 : 对 每 个
n n n
a b c。

下面证明 c 是所有区间的唯一公共点,即
k 1
I k c 。
k 1
由单调收敛定理知 sup an c inf bn ,所以 an c bn ,即 c
I k 。对于
任意正实数 ,存在正整数 N,使得 c aN c bN c ,所以任意不等于 c
n n
a A 和非负数 ,使得 a c 。存在正整数 N,使得 c xN c a ,由于 xN
是 A 的一个上界且 A 无最大值, xN a 不可能成立。所以, c 是 A 的上界。对 于任意正数 ,存在存在正整数 N,使得 c aN c ,所以任意小于 c 的实数不 是 A 的上界。综上, c 是集合 A 的上确界。 3.单调收敛定理: R 中的单调有界序列必收敛。 证明:用确界原理证明。 仅对单调递增的序列证明,单调递减序列的证明是类似的。 设 an 是单调递增的序列且上有界。由确界原理知 an 由上确界,设
I n an , bn , 任 取 cn I n X 。 因 为 c I n ,
cn c bn an 。因为 lim bn an 0 ,所以对于任意正数 ,存在正整数 N,使
n
得 n>N 时, cn c bn an 。那么根据极限的定义, cn 收敛于 c 。 (或:用致密性定理:元素个数无限时,选出元素互不相同的序列,再选出收 敛子列,显然该子列就是集合的收敛的序列) (或:用聚点定理证明。元素个数无限时,用聚点定理得到聚点的存在性, 再构造一个收敛于聚点的序列) (或:用单调收敛定理证明。 选出单调子列, 马里兰大学 Fitzpatrick 所 著《高等微积分》的证法) 2.聚点定理(波尔查诺-魏尔斯特拉斯): R 的有界无限子集存在聚点(极限点)。 证明:用列紧定理证明。 从集合中选出一个元素互不相同的序列(因为是无限集,所以可以做到),由 列紧定理得到一个收敛的子序列,显然此序列的极限是集合的聚点。 (或: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假设不存在聚点,那么每个点都是孤立点,那 么集合是闭集, 有限覆盖定理成立。每个孤立点都存在一个不包含任何其他点的 邻域,这些邻域的集合是一个开覆盖,而这个开覆盖显然不存在有限覆盖,因为 点和邻域是一对一的。那么这与有限覆盖定理矛盾,所以聚点必然存在。 ) 3.致密性定理(波尔查诺-魏尔斯特拉斯): R 的有界序列存在收敛的子序列。 证明:用聚点定理。 设 xn 是 R 的有界序列。设 xn 的象集是 X。 (1) X 是有限集。 显然此时存在一个数 a 对应了无穷个下标, 取出这些下标便得到一个收敛到 a 的常序列。 (2) X 是无限集。 因为 xn 是 R 的有界序列,集 X 显然是有界的。所以由聚点定理知,集 X 存 在聚点,设集 X 的一个聚点为 x 。根据聚点的定义,存在正整数 N1 ,使得

7-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件PPT

7-1——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件PPT

一、区间套定理 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
定理 三、实数完备性基本定 理
的等价性
*点击以上标题可直接前往对应内容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区间套定理
区间套定理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定义1
设闭区间列 {[an, bn]} 满足如下条件 : 1. [an , bn ] [an1, bn1] , n 1, 2, ,
x
证 由定义1 的条件1 可知, 数列{an}递增, 有上界
b1. 所以由单调有界定理, 可知 {an} 的极限存在.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区间套定理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实数完备性基本 定理的等价性

lim
n
an
=
,
从而由定义1 的条件2 可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区间套定理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实数完备性基本 定理的等价性
推论
设 {[an ,bn]} 是一个区间套, [an , bn ], n 1, 2, . 则任给 > 0, 存在 N, 当 n N 时,
[an ,bn ] U ( ; ).
证 由区间套定理的证明可得: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实数完备性基本 定理的等价性
取 [a2, b2] [a1,b1]
aN2
1 22
,
aN2
1 22
.
显然有
1
[a1 ,
b1] [a2 ,
b2 ],
b2 a2
, 2
并且当 n N2 时, an [a2 ,b2 ]. ......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

数学分析课程简介课程编码:21090031-21090033课程名称:数学分析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简介:数学分析俗称:“微积分”,创建于17世纪,直到19 世纪末及20世纪初才发展为一门理论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应用十分广泛的数学学科。

数学分析课是各类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分析与泛函分析等后继课程的阶梯,是数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必考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基本的内容有: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理论、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用现代数学工具——极限的思想与方法研究函数的分析特性——连续性、可微性、可积性。

极限方法是贯穿于全课程的主线。

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三个学期学习和系统的数学训练,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修养,特别是分析的修养,积累从事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名称:数学分析教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主编(第四版)出版日期:2010 年6 月第四版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1》课程教学大纲(2010 级执行)课程代号:21090031总学时:80学时(讲授58学时,习题22学时)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先修课程:本课程不需要先修课程,以高中数学为基础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重点: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分学及贯穿整个课程内容的无穷小分析的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极限、函数连续性、可微等基本概念;掌握数列极限、函数极限;闭区间连续函数性质;熟练掌握函数导数、微分的计算及应用;掌握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数学分析教案

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数学分析教案

数学分析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1 实数(一) 教学目的: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最常见的不等式,以备以后各章应用. (二) 教学内容:实数的基本性质和绝对值的不等式. (1) 基本要求:实数的有序性,稠密性,阿基米德性. (2) 较高要求:实数的四则运算. (三) 教学建议:(1) 本节主要复习中学的有关实数的知识.(2) 讲清用无限小数统一表示实数的意义以及引入不足近似值与过剩近似值的作用.§2 数集.确界原理(一) 教学目的:掌握实数的区间与邻域概念,掌握集合的有界性和确界概念. (二) 教学内容:实数的区间与邻域;集合的上下界,上确界和下确界;确界原理.(1) 基本要求:掌握实数的区间与邻域概念;分清最大值与上确界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具体集合,能指出其确界;能用一种方式,证明集合 A 的上确界为 λ.即: ,,λ≤∈∀x A x 且 ,λ<∀a ∃0x 0,x A ∈a >;或 ,,λ≤∈∀x A x 且 ,,00A x ∈∃>∀ε ελ->0x .(2) 较高要求:掌握确界原理的证明,并用确界原理认识实数的完备性. (三) 教学建议:(1) 此节重点是确界概念和确界原理.不可强行要求一步到位,对多数学生可只布置证明具体集合的确界的习题.(2) 此节难点亦是确界概念和确界原理.对较好学生可布置证明抽象集合的确界的习题.§3 函数概念(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概念和不同的表示方法.(二)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法;复合函数与反函数;初等函数. (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法;理解复合函数与反函数;懂得初等函数的定义,认识狄利克莱函数和黎曼函数.(2) 较高要求:函数是一种关系或映射的进一步的认识. (三) 教学建议:通过狄利克莱函数和黎曼函数,使学生对函数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4 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二) 教学内容: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函数,偶函数和周期函数. (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对函数的有界性的分析,培养学生了解研究抽象函数性质的方法.(2) 本节的难点是要求用分析的方法定义函数的无界性.对较好学生可初步教会他们用分析语言表述否命题的方法.第二章 第二章 数列极限§1 数列极限概念(一) 教学目的:掌握数列极限概念,学会证明数列极限的基本方法. (二) 教学内容:数列极限.(1) 基本要求:理解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学会证明数列极限的基本方法,懂得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中 ε与 N 的关系.(2) 较高要求:学会若干种用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证明极限的特殊技巧. (三)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要强调这一定义在分析中的重要性.具体教学中先教会他们证明 ∞→n lim 01=k n ; ∞→n lim n a 0=;( )1||<a ,然后教会他们用这些无穷小量来控制有关的变量(适当放大但仍小于这些无穷小量). (2) 本节的难点仍是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对较好学生可要求他们用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证明较复杂的数列极限,还可要求他们深入理解数列极限的分析定义.§2 数列极限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掌握数列极限的主要性质,学会利用数列极限的性质求数列的极限. (二) 教学内容:数列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四则运算法则和数列的子列及有关子列的定理.(1) 基本要求:理解数列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四则运算法则,并会用其中某些性质计算具体的数列的极限.(2) 较高要求:掌握这些性质的较难的证明方法,以及证明抽象形式的数列极限的方法. (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数列极限的性质的证明与运用.可对多数学生重点讲解其中几个性质的证明,多布置利用这些性质求具体数列极限的习题. (2) 本节的难点是数列极限性质的分析证明.对较好的学生,要求能够掌握这些性质的证明方法,并且会用这些性质计算较复杂的数列极限,例如: ∞→n limnn =1,等.§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一) 教学目的:掌握单调有界定理,理解柯西收敛准则. (二) 教学内容: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1) 基本要求:掌握单调有界定理的证明,会用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数列极限的存在性,其中包括 1lim(1)n n n →∞+存在的证明.理解柯西收敛准则的直观意义.(2) 较高要求:会用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数列极限的存在性,会用柯西收敛准则判别抽象数列(极限)的敛散性.(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数列单调有界定理.对多数学生要求会用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数列极限的存在性.(2) 本节的难点是柯西收敛准则.要求较好学生能够用柯西收敛准则判别数列的敛散性.第三章 函数极限 1 函数极限概念(一) 教学目的:掌握各种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能够用分析定义证明和计算函数的极限. (二) 教学内容:各种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基本要求:掌握当 0x x →; ∞→x ; ∞+→x ; ∞-→x ; +→0x x ;-→0x x 时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并且会用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证明和计算较简单的函数极限.(三) 教学建议:本节的重点是各种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对多数学生要求主要掌握当 0x x →时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并用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求函数的极限.§2 函数极限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函数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四则运算法则.(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保不等式性,迫敛性,四则运算法则,并会用这些性质计算函数的极限.(2) 较高要求:理解函数极限的局部性质,并对这些局部性质作进一步的理论性的认识. (三) 教学建议:(1) (1) 本节的重点是函数极限的各种性质.由于这些性质类似于数列极限中相应的性质,可着重强调其中某些性质与数列极限的相应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2) 本节的难点是函数极限的局部性质.对较好学生,要求懂得这些局部的 δ(的大小)不仅与 ε有关,而且与点 0x 有关,为以后讲解函数的一致连续性作准备.§3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极限的归结原理和函数极限的单调有界定理,理解函数极限的柯西准则.(二) 教学内容:函数极限的归结;函数极限的单调有界定理;函数极限的柯西准则. (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极限的归结,理解函数极限的柯西准则. (2) 较高要求:能够写出各种函数极限的归结原理和柯西准则. (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函数极限的归结原理.要着重强调归结原理中数列的任意性. (2) 本节的难点是函数极限的柯西准则.要求较好学生能够熟练地写出和运用各种函数极限的归结原理和柯西准则.§4两个重要的极限(一) 教学目的:掌握两个重要极限: 0lim →x 1sin =x x ; ∞→x lim xx ⎪⎭⎫⎝⎛+11e =.(二) 教学内容:两个重要极限: 0lim →x 1sin =x x; ∞→x limxx ⎪⎭⎫⎝⎛+11e =.(1) 基本要求:掌握 0lim→x 1sin =xx的证明方法,利用两个重要极限计算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2) 较高要求:掌握 ∞→x lim xx ⎪⎭⎫⎝⎛+11e =证明方法.(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与两个重要的函数极限有关的计算与证明.可用方法:1)()(sin lim 0)(=→x x x ϕϕϕ; e x x x =⎪⎪⎭⎫⎝⎛+∞→)()()(11lim ψψψ,其中 )(x ϕ、 )(x ψ分别为任一趋于0或趋于∞的函数.(2) 本节的难点是利用迫敛性证明 ∞→x lim xx ⎪⎭⎫⎝⎛+11e =.§5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一) 教学目的:掌握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以及它们的阶数的概念.(二) 教学内容: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阶无穷小,无穷大. (1) 基本要求:掌握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以及它们的阶数的概念. (2) 较高要求:能够写出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分析定义,并用分析定义证明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在计算及证明中,熟练使用“ o ”与“ O ”. (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以及它们的阶数的概念. (2) (2) 本节的难点是熟练使用“ o ”与“ O ”进行运算.第四章 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1 连续性概念(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连续性概念.(二) 教学内容:函数在一点和在区间上连续的定义,间断点的分类.(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连续性概念,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第二类间断点,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定义.(2) 较高要求:讨论黎曼函数的连续性. (三) 教学建议:(1) (1) 函数连续性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要求懂得函数在一点和在区间上连续的定义,间断点的 分类.(2) 本节的难点是用较高的分析方法、技巧证明函数的连续性,可在此节中对较好学生布置有关习题.§2 连续函数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掌握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整体性质.(二) 教学内容:连续函数的局部保号性,局部有界性,四则运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定理,有界性定理,介值性定理,反函数的连续性,一致连续性.(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局部性质概念,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第二类间断点;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2) 较高要求:对一致连续性的深入理解.(三)教学建议:(1)函数连续性概念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在一点和在区间上连续的定义,间断点的分类,了解连续函数的整体性质.对一致连续性作出几何上的解释.(2)(2)本节的难点是连续函数的整体性质,尤其是一致连续性和非一致连续性的特征.可在此节中对较好学生布置判别函数一致连续性的习题.§3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一) 教学目的: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二) 教学内容:指数函数的定义;初等函数的连续性.(1) 基本要求: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2) 较高要求:掌握指数函数的严格定义.(三)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初等函数的连续性.要求学生会用初等函数的连续性计算极限.(2) 本节的难点是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第五章导数和微分§1 导数的概念(一) 教学目的:掌握导数的概念,了解费马定理、达布定理.(二) 教学内容:函数的导数,函数的左导数,右导数,有限增量公式,导函数.(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是差商的极限.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费马定理.(2) 较高要求:理解达布定理.(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用定义计算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2) 本节的难点是达布定理.对较好学生可布置运用达布定理的习题.§2 求导法则(一)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求导法则和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二) 教学内容:导数的四则运算,反函数求导,复合函数的求导,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基本要求:熟练掌握求导法则和熟记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三) 教学建议:求导法则的掌握和运用对以后的学习至关重要,要安排专门时间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3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一) 教学目的:掌握参变量函数的导数的求导法则.(二) 教学内容:参变量函数的导数的求导法则.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参变量函数的导数的求导法则.(三) 教学建议:通过足量习题使学生掌握参变量函数的导数的求导法则.§4高阶导数(一) 教学目的:掌握高阶导数的概念,了解求高阶导数的莱布尼茨公式.(二) 教学内容:高阶导数;求高阶导数的莱布尼茨公式.(1)基本要求:掌握高阶导数的定义,能够计算给定函数的高阶导数.(2) 较高要求:掌握并理解参变量函数的二阶导数的求导公式.(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高阶导数的概念和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 本节的难点是高阶导数的莱布尼茨公式,特别是参变量函数的二阶导数.要强调对参变量求导与对自变量求导的区别.可要求较好学生掌握求参变量函数的二阶导数.§5 微分(一) 教学目的:掌握微分的概念和微分的运算方法,了解高阶微分和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二) 教学内容:微分的概念,微分的运算法则,高阶微分,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1) 基本要求:掌握微分的概念,微分的运算法则,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2) 较高要求:掌握高阶微分的概念.(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微分的概念,要讲清微分是全增量的线性主部.(2) 本节的难点是高阶微分,可要求较好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第六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1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一) 教学目的:掌握罗尔中值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会用导数判别函数的单调性.(二) 教学内容: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1) 基本要求:掌握罗尔中值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会用导数判别函数的单调性.(2) 较高要求:掌握导数极限定理.(三) 教学建议:(1)(1)本节的重点是掌握罗尔中值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要求牢记定理的条件与结论,知道证明的方法.(2)(2)本节的难点是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证明有关定理与解答有关习题.可要求较好学生掌握通过设辅助函数来运用微分中值定理.§2 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式极限(一) 教学目的:了解柯西中值定理,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 (二) 教学内容:柯西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的使用.(1) 基本要求:了解柯西中值定理,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各种不定式极限.(2) 较高要求:掌握洛必达法则 0型定理的证明.(三) 教学建议:(1) (1) 本节的重点是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各种不定式极限.可强调洛必达法则的重要性,并总结求各 种不定式极限的方法. (2) 本节的难点是掌握洛必达法则定理的证明,特别是 ∞∞型的证明.§3 泰勒公式(一) 教学目的:理解带佩亚诺余项和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二) 教学内容:带佩亚诺余项和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及其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1) 基本要求:了解带佩亚诺余项和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熟记六个常见函数的麦克劳林公式. (2) 较高要求:用泰勒公式计算某些 0型极限.(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带佩亚诺余项和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 (2) 本节的难点是掌握带佩亚诺余项和带拉格朗日余项的泰勒公式、麦克劳林公式的证明.对较好学生可要求掌握证明的方法. §4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的概念. (二) 教学内容:函数的极值与最值.(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的极值的第一、二充分条件;学会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值及其应用.(2) 较高要求:掌握函数的极值的第三充分条件. (三) 教学建议:教会学生以函数的不可导点和导函数(以及二阶导数)的零点(稳定点)分割函数定义域,作自变量、导函数(以及二阶导数)、函数的性态表,这个表给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凸区间,极值.这对后面的函数作图也有帮助.§5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的凸性与拐点的概念,应用函数的凸性证明不等式. (二) 教学内容:函数的凸性与拐点.(1) 基本要求:掌握函数的凸性与拐点的概念,应用函数的凸性证明不等式.(2) 较高要求:运用詹森不等式证明或构造不等式,左、右导数的存在与连续的关系. (三) 教学建议:(1) 教给学生判断凸性的充分条件即可,例如导函数单调. (2) 本节的难点是运用詹森不等式证明不等式.§6 函数图象的讨论(一)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图象的大致描绘.(二) 教学内容:作函数图象.(1) 基本要求:掌握直角坐标系下显式函数图象的大致描绘.(2) 较高要求:能描绘参数形式的函数图象.(三)教学建议:教会学生根据函数的性态表,以及函数的单调区间,凸区间,大致描绘函数图象.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1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一)教学目的:掌握区间套定理和柯西判别准则的证明,了解有限覆盖定理和聚点定理(较熟练运用致密性定理).(二)教学内容:区间套定理、柯西判别准则的证明;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1) 基本要求:掌握和运用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2)较高要求:掌握聚点定理和有限覆盖定理的证明与运用.(三) 教学建议:(1)(1)本节的重点是区间套定理和致密性定理.教会学生在什么样情况下应用区间套定理和致密性定理以及如何应用区间套定理和致密性定理.(2) 本节的难点是掌握聚点定理和有限覆盖定理.教会较好学生如何应用聚点定理和有限覆盖定理.§2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一) 教学目的: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性质.(二) 教学内容: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有界性的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大(小)值定理的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介值定理的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致连续性的证明.(1)(1)基本要求:掌握用有限覆盖定理或用致密性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有界性;用确界原理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大(小)值定理;用区间套定理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介值定理.(2) 较高要求:掌握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有界性和一致连续性.(三) 教学建议:(1) 本节的重点是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2) 本节的难点是掌握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一致连续性以及实数完备性的六大定理的等价性证明,对较好学生可布置这方面的习题.第八章不定积分§1不定积分的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一) 教学目的:掌握原函数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二) 教学内容:原函数的概念;基本积分公式;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原函数的概念和基本积分公式.(三) 教学建议:(1) 不定积分是以后各种积分计算的基础,要求熟记基本积分公式表.(2) 适当扩充基本积分公式表.§2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一) 教学目的:掌握第一、二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二) 教学内容:第一、二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第一、二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三) 教学建议:(1) 布置足量的有关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的计算题.(2) 总结分部积分法的几种形式:升幂法,降幂法和循环法.§3 有理函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一) 教学目的:会计算有理函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二) 教学内容: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1) 基本要求: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2) 较高要求:利用欧拉代换求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三) 教学建议:(1) 适当布置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的习题.(2) 本节的难点是利用欧拉代换求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可要求较好学生掌握.第九章定积分§1 定积分的概念(一) 教学目的:引进定积分的概念.(二) 教学内容:定积分的定义.基本要求:掌握定积分的定义,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三) 教学建议:要求掌握定积分的定义,并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一) 教学目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二) 教学内容:牛顿-莱布尼茨公式.(1)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和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2) 较高要求:利用定积分的定义来处理一些特殊的极限.(三) 教学建议:(1) 要求能证明并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2) 利用定积分的定义来处理一些特殊的极限是一个难点,对学习较好的学生可布置这种类型的题目.§3 可积条件(一) 教学目的:理解定积分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二) 教学内容:定积分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可积函数类(1) 基本要求:掌握定积分的第一、二充要条件.(2) 较高要求:掌握定积分的第三充要条件.(三) 教学建议:(1) 理解定积分的第一、二充要条件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2) 证明定积分的第一、二、三充要条件是本节的难点.对较好学生可要求掌握这些定理的证明以及证明某些函数的不可积性.§4定积分的性质(一) 教学目的:掌握定积分的性质.(二) 教学内容:定积分的基本性质;积分第一中值定理.(1) 基本要求:掌握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积分第一中值定理.(2) 较高要求:较难的积分不等式的证明.(三) 教学建议:(1)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和积分第一中值定理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灵活应用.(2) 较难的积分不等式的证明是本节的难点.对较好学生可布置这方面的习题.§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一) 教学目的:掌握微积分学基本定理.(二) 教学内容:变上限的定积分;变下限的定积分;微积分学基本定理;积分第二中值定理,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1) 基本要求:掌握变限的定积分的概念;掌握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和换元积分法及分部积分法.(2) 较高要求:掌握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三)教学建议:(1)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是本节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完整的条件与结论.(2) 积分第二中值定理和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是本节的难点.对较好学生要求他们了解这些内容.第十章定积分的应用§1平面图形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包括参量方程及极坐标方程所定义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 较高要求:提出微元法的要领.(三) 教学建议:(1)本节的重点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要求学生必须熟记并在应用中熟练掌握.(二) 教学内容:无穷积分;瑕积分.基本要求:掌握无穷积分与瑕积分的定义与计算方法.(三) 教学建议:讲清反常积分是变限积分的极限.(2) 领会微元法的要领.§2 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一) 教学目的:掌握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的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的计算公式.基本要求:掌握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的计算公式.(三) 教学建议:(1) 要求学生必须熟记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在应用中熟练掌握.(2) 进一步领会微元法的要领.§3 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一) 教学目的:掌握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二) 教学内容: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的计算公式.(1) 基本要求:掌握平面曲线的弧长计算公式.(2) 较高要求:掌握平面曲线的曲率计算公式.(三) 教学建议:(1) 要求学生必须熟记平面曲线的弧长计算公式.(2) 对较好学生可要求他们掌握平面曲线的曲率计算公式.§4 旋转曲面的面积(一) 教学目的:掌握旋转曲面的面积计算公式.(二) 教学内容:旋转曲面的面积计算公式.基本要求:掌握求旋转曲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包括求由参数方程定义的旋转曲面的面积;掌握平面曲线的曲率的计算公式.(三) 教学建议:要求学生必须熟记旋转曲面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由参数方程定义的旋转曲面的面积.§5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某些应用(一) 教学目的:掌握定积分在物理中的应用的基本方法.(二) 教学内容: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1)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求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2) 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微元法导出求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三) 教学建议:要求学生必须理解和会用求液体静压力、引力、功与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十一章反常积分§1反常积分的概念(一) 教学目的:掌握反常积分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4版)(上册)(课后习题 实数的完备性)【圣才出品】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4版)(上册)(课后习题  实数的完备性)【圣才出品】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证明数集有且只有两个聚点和解:令数集数列则数列都是各项互异的数列,根据定义2,1和-1是S的两个聚点.对任意且令由得取,则当n>N时,或者有或者有总之由定义2知x0不是S的聚点,故数集有且只有1和-1两个聚点.2.证明:任何有限数集都没有聚点.证明:用反证法.设S是一个有限数集.假设ζ是S的一个聚点,按照定义2,在ζ的任何邻域内都含有S中无穷多个点,这个条件是不可能满足的,因为S是一个有限集.故任何有限集都没有聚点.3.设是一个严格开区间套,即满足且证明:存在惟一的一点ξ,使得证明:由题设知,是一个闭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知,存在惟一的点ξ,使n以…,即4.试举例说明:在有理数集内,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定理、聚点定理和柯西收敛准则一般都不能成立.解:(1)设则S是有界集,并且但故有理数集S在Q内无上、下确界,即确界原理在有理数集内不成立.(2)由的不足近似值形成数列这个数列是单调有上界的,2是它的一个上界.它的上确界为于是它在有理数集内没有上确界.因此,单调有界原理在有理数集内不成立.(3)设M是由的所有不足近似值组成的集合.则1.4是M的一个下界,2是M 的一个上界.即M是一个有界无限集,但它只有一个聚点故在有理数集内不存在聚点.因此,聚点定理在有理数集内不成立.(4)的不足近似值形成的数列满足柯西条件(因为当m,n>N时,但其极限是而不是有理数,于是这个满足柯西条件的数列在有理数集内没有极限.因此,柯西收敛准则在有理数集内不成立.5.设问(1)H能否覆盖(0,1)?(2)能否从H中选出有限个开区间覆盖(i)解:(1)有有所以即故H 能覆盖(0,1).(2)设从H 中选出m 个开区间,它们是令则并集的下确界为于是的子集,实际上故不能从H 中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从H 中选出98个开区间因为所以这些开区间覆盖了故可以从H 中选出有限个开区间覆盖6.证明:闭区间的全体聚点的集合是本身.证明:设的全体聚点的集合是M .设不妨设则由实数集的稠密性知,集合中有无穷多个实数,故a 是的一个聚点.同理,b也是的一个聚点.设不妨设则故x 0的任意邻域内都含有中的无穷多个点,故x 0为的一个聚点.总之设令则即不是的聚点,即故M.综上所述,M=,即闭区间的全体聚点的集合是本身.7.设为单调数列.证明:若存在聚点,则必是惟一的,且为的确界.证明:设是一个单调递增数列.假设ξ,η是它的两个不相等的聚点,不妨设ξ<η.令δ=η-ξ,则δ>0,按聚点的定义,中含有无穷多个中的点,设则当n>n1时,x n 于是中只能含有{x n }中有穷多个点,这与ξ是聚点矛盾.因此,若存在聚点,则必是惟一的.假设无界,则即任给M>0,存在正整数N,当n>N时,x n>M,于是小于M 的只有有限项,因此不可能存在聚点,这与已知题设矛盾,故有界.对任给的ε>0,由聚点定义,必存在x N,使按上确界定义知综上,若有聚点,必惟一,恰为的确界.8.试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聚点定理.证明:设S 是实轴上的一个有界无限点集,并且假设S没有聚点,则任意都不是S 的聚点,于是存在正数使得中只含有S中有穷多个点.而开区间集是的一个开覆盖.由有限覆盖定理知,存在的一个有限覆盖,设为它们也是S的一个覆盖.因为每一个中只含有S 中有穷多个点,故S 是一个有限点集.这与题设矛盾.故实轴上的任一有界无限点集S至少有一个聚点.9.试用聚点定理证明柯西收敛准则.证明:设收敛,令于是,对任给的ε>0,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n,m >N时,有于是设数列满足柯西收敛准则的条件.如果集合只含有有限多个不同的实数,则从某一项起这个数列的项为常数,否则柯西条件不会成立.此时,这个常数就是数列的极限.如果集合含有无限多个不同的实数,则由柯西条件容易得知它是有界的.于是由聚点定理,集合至少有一个聚点假如有两个不等的聚点ξ,η,不妨设η>ξ,令δ=η-ξ,则与都含有集合中无限多个点.这与取,存在正整数N ,当n ,m >N 时,有矛盾.故的聚点是惟一的,记之为ξ.对于任意ε>0,存在N ,使得当n ,m >N 时,又因为ξ是的聚点,所以存在n0>N ,使得因而,当n >N 时,故数列收敛于ξ.10.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根的存在性定理.证明:根的存在定理:若函数f 在闭区间上连续,且f (a )与f (b )异号,则至少存在一点,使得f (x 0)=0.假设方程f (x )=0在(a ,b )内无实根,则对每一点有由连续函数的局部保号性知,对每一点存在x 的一个邻域,使得f (x )在内保持与f (x )相同的符号.于是,所有的形成的一个开覆盖.根据有限覆盖定理,从中可以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把这些开区间的集合记为S ,则点a 属于S 的某个开区间,设为它的右端点x 1+δ1又属于S的另一个开区间,设为以此类推,经过有限次地向右移动,得到开区间,使得δn )这n 个开区间显然就是的一个开覆盖.f (x )在每一个内保持同一个符号.在内f (x )与f (a )具有相同的符号.因为所以f (x )在内也具有f (a )的符号.以此类推,f (b )与f (a )具有相同的符号.这与f (a )与f (b )异号矛盾.故至少存在一点,使得f (x 0)=0.11.用有限覆盖定理证明连续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定理.证明:一致连续性定理:若函数f 在闭区间上连续,则f 在上一致连续.因为f 在上连续,所以任绐任意ε>0,存在对任意有取.则H 是的无限开覆盖.由有限覆盖定理,从中可以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不妨设选出的这有限个开区间为取对任意不妨设,即当时,由于因此由一致连续定义,f 在上一致连续.§2 上极限和下极限1.求以下数列的上、下极限。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相互证明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相互证明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相互证明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课程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它刻画了实数的重要性质。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介绍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证明,即从实数的有序性和上确界性质出发进行证明,相互补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定理。

一、从实数的有序性进行证明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可以通过比较序列与实数性质的关系来证明。

首先引入柯西序列的概念。

柯西序列是指一列实数序列,其满足对于任意正实数ε,存在正整数N,当n,m≥N时,|an-am|<ε。

柯西序列的定义即表明了序列中的元素越来越接近,它与实数的有序性相对应。

接下来,我们需要证明实数集合所有的柯西序列都是收敛的。

假设{an}是一个柯西序列,为了证明该序列的收敛性,我们需要构造出一个实数α,使得该序列收敛于α。

为此,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新的序列{bn},其中bn=sup{am: m≥n}。

首先,根据实数的上确界性质,该集合非空且有上界,因此sup存在。

其次,易知bn递增且有界(因为其满足an≤bn),所以该序列收敛于某一个实数α。

接下来,我们证明an收敛于α。

根据柯西序列的定义,对于任意给定的ε>0,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m,n≥N时,有|am-an|<ε。

那么对于给定的ε>0,根据序列{bn}的收敛性,存在正整数M,使得当n≥M时,有|bn-α|<ε/2,同时根据序列{bn}的递增性质,有bn≥an。

于是可以得到:|an-α|=|an-bn+bn-α|≤|an-bn|+|bn-α|<ε/2+ε/2=ε这表明对于任意给定的ε>0,总存在正整数N=M,使得当n≥N 时,有|an-α|<ε。

因此,an收敛于α,柯西序列收敛于实数α。

这样,我们就证明了任意柯西序列都是收敛的,即实数集合中的柯西序列都有收敛性。

由此可得实数集合是完备的。

二、从实数的上确界性质进行证明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也可以通过实数的上确界性质进行证明。

实数的上确界性质是指,非空有上界的实数集合必有上确界。

数学分析上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上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上册(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内容包括实数集和函数,数列极限,函数极限,连续性,导数和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实数完备性,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反常积分等,附录为微积分学简史,实数理论,积分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类型学校数学专业的教材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数学分析.上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ISBN7-04-009137-2 Ⅰ.数… Ⅱ.华… Ⅲ.数学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Ⅳ.01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75486号数学分析 上册 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编出版发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社 址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邮政编码 100009电 话 010-********传 真 010-********网 址 http: http:经 销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印 刷 开 本 787×960 116版 次 1981年4月第1版印 张 22 年 月第 版字 数 400000印 次 年 月第 次印刷定 价 18.70元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责任编辑 高尚华封面设计 张 楠责任绘图 郝 林版式设计 马静如责任校对 马桂兰责任印制 第三版前言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写的《数学分析》上、下册经过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列入“九五”教委级重点教材;并承高等学校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基础数学教学指导组对教材修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我系数学分析编写组对本书在第二版使用基础上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前我们广泛征求了各使用院校的意见,召开了使用教材情况的座谈会,许多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本教材修改提供了许多积极、中肯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现行数学分析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对一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增删;同时考虑到近代数学分析教材发展潮流,适度地反映这方面的进展情况,以适应对21世纪新教材的需求.关于实数理论,不少同类教材由小数出发叙述实数理论,这种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并且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得比较紧密.我们在第一章中采用由小数引进实数的方法,并由此证明确界原理,希望这样处理有利于读者掌握这一实数基本原理.在单变量微分学中,除按传统方式由速度和曲线的切线引入导数概念外,同时也由极值问题引入稳定点概念,并使微分中值定理与其应用结合得更为紧密.积分理论方面,在引入定积分基本概念后,提前出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这样能较早接触定积分计算.对于可积分条件先作直观描述,并用来证明某些函数类的可积性,难度较大的可积性三个充要条件放到该章最后一节,可根据需要选用.根据使用院校意见,反常积分和含参量积分各自独立成章.二重积分的变量变换公式在较强的条件下,利用格林公式进行证明;一般条件下的重积分变换公式采用连续模一致逼近的方法导出,对希望了解一般条件下严格证明的读者可能有益,这个证明放在重积分最后一节.在欧美、俄罗斯数学分析教材中对向量值函数微分学和外微分形式相当重视,在应用数学中也日见其重要性.在前二版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使用迭代法证明反函数定理,并由此证明隐函数定理及求导法,使得相应内容比较容易接受;外积运用了浅近的解释,使其与重积分变量变换公式相联系.上述两部分内容以“流形上微积分学初阶”为题构成第二十三章内容,供选学用.对于加“*”的章节,教学中可灵活选用,也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内容或作为选修课的内容,以使本书适合多种层次的需求.2第三版前言附录Ⅰ 微积分学简史.由张奠宙教授作了修订,读者可从此附录了解微积分学发展的线索.附录Ⅱ 实数理论.采用戴德金分划由有理数集的分划叙述实数完备性比较直观、优美,仍是附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用小数讲述实数理论与实用更靠近,在附录最后添加“无限小数四则运算的定义”与正文相呼应.附录Ⅲ 积分表.在这次修订中,我们审查了全部习题,适当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希望能更好符合教学的需要.这次修订由吴良森任主编.上册第一、二、三、四、七章由宋国栋编写;第五、六章由庞学诚编写;第八、九、十、十一章由毛羽辉编写,上册由毛羽辉负责编写组织及修改.下册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由胡善文编写;第十六、十七、十八、二十三章由吴良森编写;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章由魏国强编写,下册由魏国强负责编写组织.最后由吴良森统一整理.庞学诚、魏国强分别审阅了上、下册的稿件.程其襄教授、陈昌平教授、张奠宙教授阅读了第二十三章主要内容的初稿,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对他们的鼓励和支持深表感谢.郑英元教授对修订提了许多积极的建议.高等学校数学和力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吉林大学孙善利教授对本书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数学系对教材修改也都提出过仔细的意见,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华东理工大学谢国瑞教授和交通大学孙薇荣教授仔细审阅了本书上册的稿件,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尚华编审审阅了下册的稿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第三版中还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编者1999年9月再版的话本书自1980年出版发行以来,由于它在取材、体系、可读性诸方面较为切合我国教学实际,而被许多兄弟院校所采用,并于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国优秀教材评选中获全国优秀奖.近几年,许多学校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更新了一些课程,对数学分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在这次再版中,除订正初版中的某些疏漏外,在不影响本书原有体系、格局的前提下,对某些内容作了适当的增删和调整,使全书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合理,且有更大的选择性,以期适应各类学校师生的需要.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在第一章精简某些与中学数学相重复的函数概念,增加实数集有关的一些内容,如有界集,确界和确界原理等.在极限理论方面,把出发点改为“确界原理”(原来是“单调有界原理”),并在第二章用它证明单调有界定理,第四章用它证明实指数幂的性质,最后在第八章完成对实数完备性的几个等价命题的证明,相应地,在附录Ⅱ实数理论中,也改用戴德金分划说定义实数,并证明了确界原理(原来采用柯西列定义实数,虽有不少优点,但不够直观,不易理解).此外,子列概念提前到第二章,第八章“极限与连续性(续)”(原为第七章)在内容和次序上也稍作调整.对于微分学,在单元部分,把原来的第六章中值定理与导数应用分为两章.在新的第六章“微分学基本定理与不定式极限”增加了导数极限定理与达布定理(小字排印),用以揭示导函数的性质;在新的第七章“运用导数研究函数性态”加强了日益显得重要的凸函数概念.在多元部分,除对原有内容作不同程度精简外,主要增加了第十九章“向量函数微分学”,以便在更一般形式上讨论多元函数理论,使读者对经典导数概念的认识得以深化.这一章目前暂作选学材料,期望今后能逐步用向量函数的方式取代传统内容成为多元函数微分学的主体.在积分学方面,于定积分中补充了第二积分中值定理(小字排印).压缩了反常积分与含参量积分的内容,并把它分别并入定积分与重积分各章中.为便于重积分部分的教学,在内容与结构上也稍作调整,其中第二十章主要讲述二、三重积分的概念、计算与应用,在第二十一章除对二重积分中某些问题作进一步讨论外,还介绍了n重积分(小字排印)和含参量非正常积分.此外,我们删去了“反常重积分”与“外微分与一般斯托克斯公式”两节.2再版的话关于级数部分,在新版中删去了对傅里叶级数一致收敛性的进一步讨论.张奠宙教授为本书写了“微积分学简史”(附录Ⅰ).我们认为,知道一点微积分的来龙去脉,对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必要和有益的.在这次修订中,我们重新审查了本书的全部习题,并进行了调整与补充,以便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各节横线以上的习题仍然是必做题,每册书末都附有计算题答案.在新版中,用记号表示命题证明或例题求解的结束.上册增加了附录Ⅲ“积分表”,每册末尾增设了名词和人名索引,以供读者检索.这次修订工作由程其襄、郑英元、毛羽辉和宋国栋等四人完成,程其襄教授任主编,郑英元负责全书的统一整理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郑洪深同志为本书的初版和再版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我系数学分析教学组成员对本书的修订工作提出过许多积极的建议.本书自出版以来深得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并希望读者对本书给予批评与指正.编 者上册:1987年12月完成初稿,1990年2月完成修改稿.下册:1988年6月完成初稿,1990年6月完成修改稿.编者的话(初版)本书是根据1977年高等学校理科数学教材大纲讨论会所制定的《数学分析》大纲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册,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系教学用书,以及其他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关于本书的使用兹作以下一些说明:在极限问题的处理上,虽一开始就采用ε-δ定义,但若干较难的理论证明则放到微分学之后.实数理论作为附录放在上册的末尾.有关集合的基本概念,目前尚未在中学里全面普及,仍在附录Ⅰ中作了简要的介绍.本书有部分内容用小号字排印,在实际教学中可视情况选用.本书各节都附有适量的习题,并把它们分为基本题与选作题两类,中间用一道横线分开,横线之后的习题和各章的总练习题,读者可在教师指导下挑选一部分进行练习.书末并附有计算题的答案.本书由程其襄教授主编,编写组写出初稿后,经程其襄、周彭年、郑英元修改定稿(郑英元执笔整理).先后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陈昌平、陈美廉、徐钧涛、曹伟杰、杨庆中、黄丽萍、张奠宙、宋国栋等同志.此外,林克伦、华煜铣、顾鹤荣等同志也参加过一些工作.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担任本书主审,先后参加审稿的单位有:上海师范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学院、西藏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贵阳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以及四川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学院、昆明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甘肃师范大学的同志也对本书上册提出过仔细的修改意见.在审查过程中,大家对原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曾根据这些意见作过许多重大的修改,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恳切希望读者对本书的缺点错误给予批评指正.编者1979.11又及,本书最后定稿时,曾照一九八年五月在上海举行的高等学校理科数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订的《数学分析》大纲作了修订.编者1980.9目 录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1 实数1…………………………………………………………………………………………………………………………………………………… 一 实数及其性质1………………………………………………………………… 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3§2 数集·确界原理4………………………………………………………………………………………………………………………………………… 一 区间与邻域5………………………………………………………………… 二 有界集·确界原理5§3 函数概念10………………………………………………………………………………………………………………………………………………… 一 函数的定义10 二 函数的表示法11……………………………………………………………………………………………………………………………………… 三 函数的四则运算11………………………………………………………………………… 四 复合函数12…………………………………………………………………………… 五 反函数13………………………………………………………………………… 六 初等函数14§4 具有某些特性的函数16…………………………………………………………………………………………………………………………………… 一 有界函数16………………………………………………………………………… 二 单调函数17………………………………………………………………… 三 奇函数和偶函数19………………………………………………………………………… 四 周期函数19第二章 数列极限§1 数列极限概念23…………………………………………………………………§2 收敛数列的性质28………………………………………………………………§3 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35…………………………………………………………第三章 函数极限§1 函数极限概念42………………………………………………………………… 一 x趋于∞时函数的极限42………………………………………………………… 二 x趋于x0时函数的极限43………………………………………………………§2 函数极限的性质48………………………………………………………………§3 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52…………………………………………………………§4 两个重要的极限56……………………………………………………………… 一 证明limx→0sin xx=156……………………………………………………………… 二 证明limx→∞1+1xx=e56…………………………………………………………§5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59………………………………………………………… 一 无穷小量59………………………………………………………………………… 二 无穷小量阶的比较60……………………………………………………………… 三 无穷大量62………………………………………………………………………… 四 曲线的渐近线64……………………………………………………………………第四章 函数的连续性§1 连续性概念69…………………………………………………………………… 一 函数在一点的连续性69…………………………………………………………… 二 间断点及其分类71………………………………………………………………… 三 区间上的连续函数72………………………………………………………………§2 连续函数的性质74……………………………………………………………… 一 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74…………………………………………………………… 二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75………………………………………………… 三 反函数的连续性78………………………………………………………………… 四 一致连续性79………………………………………………………………………§3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82…………………………………………………………… 一 指数函数的连续性82……………………………………………………………… 二 初等函数的连续性83………………………………………………………………第五章 导数和微分§1 导数的概念87…………………………………………………………………… 一 导数的定义87……………………………………………………………………… 二 导函数90…………………………………………………………………………… 三 导数的几何意义91…………………………………………………………………§2 求导法则95………………………………………………………………………… 一 导数的四则运算95…………………………………………………………………2目 录 二 反函数的导数97…………………………………………………………………… 三 复合函数的导数98………………………………………………………………… 四 基本求导法则与公式101…………………………………………………………§3 参变量函数的导数103…………………………………………………………§4 高阶导数106………………………………………………………………………§5 微分110…………………………………………………………………………… 一 微分的概念110…………………………………………………………………… 二 微分的运算法则112……………………………………………………………… 三 高阶微分113……………………………………………………………………… 四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114……………………………………………………第六章 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1 拉格朗日定理和函数的单调性119…………………………………………… 一 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119…………………………………………………… 二 单调函数123………………………………………………………………………§2 柯西中值定理和不定式极限125……………………………………………… 一 柯西中值定理125………………………………………………………………… 二 不定式极限127……………………………………………………………………§3 泰勒公式134……………………………………………………………………… 一 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134……………………………………………… 二 带有拉格朗日型余项的泰勒公式138…………………………………………… 三 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140…………………………………………………………§4 函数的极值与最大(小)值142………………………………………………… 一 极值判别142……………………………………………………………………… 二 最大值与最小值144………………………………………………………………§5 函数的凸性与拐点148…………………………………………………………§6 函数图象的讨论154……………………………………………………………… *§7 方程的近似解155…………………………………………………………………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61…………………………………………… 一 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161………………………………………………… 二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163…………………………………………………… *三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等价性166……………………………………………§2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168……………………………………………3目 录 *§3 上极限和下极限172………………………………………………………………第八章 不定积分§1 不定积分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176…………………………………………… 一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176…………………………………………………………… 二 基本积分表179……………………………………………………………………§2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182………………………………………………… 一 换元积分法182…………………………………………………………………… 二 分部积分法187……………………………………………………………………§3 有理函数和可化为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190……………………………… 一 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190………………………………………………………… 二 三角函数有理式的不定积分194………………………………………………… 三 某些无理根式的不定积分195……………………………………………………第九章 定 积 分§1 定积分概念200…………………………………………………………………… 一 问题提出200……………………………………………………………………… 二 定积分的定义201…………………………………………………………………§2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204………………………………………………………§3 可积条件207……………………………………………………………………… 一 可积的必要条件207……………………………………………………………… 二 可积的充要条件208……………………………………………………………… 三 可积函数类209……………………………………………………………………§4 定积分的性质213………………………………………………………………… 一 定积分的基本性质213…………………………………………………………… 二 积分中值定理217…………………………………………………………………§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定积分计算(续)220…………………………………… 一 变限积分与原函数的存在性220………………………………………………… 二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224…………………………………………………… 三 泰勒公式的积分型余项227……………………………………………………… *§6 可积性理论补叙231……………………………………………………………… 一 上和与下和的性质231…………………………………………………………… 二 可积的充要条件233………………………………………………………………4目 录第十章 定积分的应用§1 平面图形的面积239………………………………………………………………§2 由平行截面面积求体积243……………………………………………………§3 平面曲线的弧长与曲率247…………………………………………………… 一 平面曲线的弧长247……………………………………………………………… 二 曲率250……………………………………………………………………………§4 旋转曲面的面积253……………………………………………………………… 一 微元法253………………………………………………………………………… 二 旋转曲面的面积254………………………………………………………………§5 定积分在物理中的某些应用255……………………………………………… 一 液体静压力255…………………………………………………………………… 二 引力256…………………………………………………………………………… 三 功与平均功率257………………………………………………………………… *§6 定积分的近似计算259………………………………………………………… 一 梯形法260………………………………………………………………………… 二 抛物线法260………………………………………………………………………第十一章 反常积分§1 反常积分概念264………………………………………………………………… 一 问题提出264……………………………………………………………………… 二 两类反常积分的定义265…………………………………………………………§2 无穷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270……………………………………………… 一 无穷积分的性质270……………………………………………………………… 二 比较判别法271…………………………………………………………………… 三 狄利克雷判别法与阿贝尔判别法273……………………………………………§3 瑕积分的性质与收敛判别276…………………………………………………附录Ⅰ 微积分学简史281……………………………………………………………附录Ⅱ 实数理论289………………………………………………………………… 一 建立实数的原则289……………………………………………………………… 二 分析290…………………………………………………………………………… 三 分划全体所成的有序集292……………………………………………………… 四 R中的加法294…………………………………………………………………… 五 R中的乘法295…………………………………………………………………… 六 R作为Q的扩充297………………………………………………………………5目 录6目 录 七 实数的无限小数表示299………………………………………………………… 八 无限小数四则运算的定义300……………………………………………………附录Ⅲ 积分表303……………………………………………………………………………………………………………………………………… 一 含有x n的形式303…………………………………………………………… 二 含有a+bx的形式303 三 含有a2±x2,a>0的形式304…………………………………………………… 四 含有a+bx+cx2,b2≠4ac的形式304………………………………………… 五 含有a+bx的形式304………………………………………………………… 六 含有x2±a2,a>0的形式305………………………………………………… 七 含有a2-x2,a>0的形式306………………………………………………… 八 含有sin x或cos x的形式306…………………………………………………… 九 含有tan x,cot x,sec x,csc x的形式307……………………………………… 十 含有反三角函数的形式308……………………………………………………………………………………………………………………… 十一 含有e x的形式308 十二 含有ln x的形式309……………………………………………………………习题答案310………………………………………………………………………………索引330……………………………………………………………………………………人名索引334……………………………………………………………………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1 实 数数学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为此,我们先简要叙述实数的有关概念.一 实数及其性质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我们知道实数由有理数与无理数两部分组成.有理数可用分数形式pq(p、q为整数,q≠0)表示,也可用有限十进小数或无限十进循环小数来表示;而无限十进不循环小数则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为了以下讨论的需要,我们把有限小数(包括整数)也表示为无限小数.对此我们作如下规定:对于正有限小数(包括正整数)x,当x=a0.a1a2…a n时,其中0≤a i≤9,i=1,2,…,n,a n≠0,a0为非负整数,记x=a0.a1a2…(a n-1)9999…,而当x=a0为正整数时,则记x=(a0-1).9999…,例如2.001记为2.0009999…;对于负有限小数(包括负整数)y,则先将-y表示为无限小数,再在所得无限小数之前加负号,例如-8记为-7.9999…;又规定数0表示为0.0000….于是,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我们已经熟知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现定义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定义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x=a0.a1a2…a n…, y=b0.b1b2…b n…,其中a0,b0为非负整数,a k,b k(k=1,2,…)为整数,0≤a k≤9,0≤b k≤9.若有a k=b k,k=0,1,2,…,则称x与y相等,记为x=y;若a0>b0或存在非负整数l,使得a k=b k(k=0,1,2,…,l)而a l+1>b l+1,则称x大于y或y小于x,分别记为x>y或y<x.对于负实数x,y,若按上述规定分别有-x=-y与-x>-y,则分别称x =y与x<y(或y>x).另外,自然规定任何非负实数大于任何负实数.以下给出通过有限小数来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等价条件.为此,先给出如下定义.定义2 设x=a0.a1a2…a n…为非负实数.称有理数x n=a0.a1a2…a n为实数x的n位不足近似,而有理数x n=x n+1 10n称为x的n位过剩近似,n=0,1,2,….对于负实数x=-a0.a1a2…a n…,其n位不足近似与过剩近似分别规定为x n=-a0.a1a2…a n-110n与x n=-a0.a1a2…a n. 注 不难看出,实数x的不足近似x n当n增大时不减,即有x0≤x1≤x2≤…,而过剩近似x n当n增大时不增,即有x0≥x1≥x2≥….我们有以下的命题 设x=a0.a1a2…与y=b0.b1b2…为两个实数,则x>y的等价条件是:存在非负整数n,使得x n>y n,其中x n表示x的n位不足近似,y n表示y的n位过剩近似.关于这个命题的证明,以及关于实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的定义,可参阅本书附录Ⅱ第八节.例1 设x、y为实数,x<y.证明:存在有理数r满足x<r<y. 证 由于x<y,故存在非负整数n,使得x n<y n.令r=12(x n+y n),则r为有理数,且有x≤x n<r<y n≤y,即得x<r<y.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全体实数构成的集合记为R,即R={x x为实数}. 实数有如下一些主要性质:1.实数集R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四则运算是封闭的,即任意两个2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0)仍然是实数.2.实数集是有序的,即任意两实数a、b必满足下述三个关系之一:a<b, a=b,a>b.3.实数的大小关系具有传递性,即若a>b,b>c,则有a>c.4.实数具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性,即对任何a、b∈R,若b>a>0,则存在正整数n,使得na>b.5.实数集R具有稠密性,即任何两个不相等的实数之间必有另一个实数,且既有有理数(见例1),也有无理数.6.如果在一直线(通常画成水平直线)上确定一点O作为原点,指定一个方向为正向(通常把指向右方的方向规定为正向),并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则称此直线为数轴.任一实数都对应数轴上唯一的一点;反之,数轴上的每一点也都唯一地代表一个实数.于是,实数集R与数轴上的点有着一一对应关系.在本书以后的叙述中,常把“实数a”与“数轴上的点a”这两种说法看作具有相同的含义.例2 设a、b∈R.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b+ε,则a≤b.证 用反证法.倘若结论不成立,则根据实数集的有序性,有a>b.令ε=a -b,则ε为正数且a=b+ε,但这与假设a<b+ε相矛盾.从而必有a≤b.关于实数的定义与性质的详细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本书附录Ⅱ.二 绝对值与不等式实数a的绝对值定义为a=a,a≥0,-a,a<0.从数轴上看,数a的绝对值|a|就是点a到原点的距离.实数的绝对值有如下一些性质:1.|a|=|-a|≥0;当且仅当a=0时有|a|=0.2.-|a|≤a≤|a|.3.|a|<h-h<a<h;|a|≤h-h≤a≤h(h>0).4.对于任何a、b∈R有如下的三角形不等式:a-b≤a±b≤a+b. 5.|ab|=|a||b|.6.ab=|a||b|(b≠0).下面只证明性质4,其余性质由读者自行证明.由性质2有3§1 实 数-a≤a≤a,-b≤b≤b.两式相加后得到-(a+b)≤a+b≤a+b.根据性质3,上式等价于a+b≤a+b.(1)将(1)式中b换成-b,(1)式右边不变,即得|a-b|≤|a|+|b|,这就证明了性质4不等式的右半部分.又由|a|=|a-b+b|,据(1)式有a≤a-b+b.从而得a-b≤a-b.(2)将(2)式中b换成-b,即得|a|-|b|≤|a+b|.性质4得证.习 题1.设a为有理数,x为无理数.证明: (1)a+x是无理数; (2)当a≠0时,ax是无理数.2.试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 (1)x(x2-1)>0; (2)|x-1|<|x-3|; (3)x-1-2x-1≥3x-2.3.设a、b∈R.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b|<ε,则a=b.4.设x≠0,证明x+1x≥2,并说明其中等号何时成立.5.证明:对任何x∈R有 (1)|x-1|+|x-2|≥1; (2)|x-1|+|x-2|+|x-3|≥2.6.设a、b、c∈R+(R+表示全体正实数的集合).证明a2+b2-a2+c2≤b-c.你能说明此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吗?7.设x>0,b>0,a≠b.证明a+xb+x介于1与ab之间.8.设p为正整数.证明:若p不是完全平方数,则p是无理数.9.设a、b为给定实数.试用不等式符号(不用绝对值符号)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 (1)|x-a|<|x-b|; (2)|x-a|<x-b; (3)|x2-a|<b.§2 数集·确界原理本节中我们先定义R中两类重要的数集———区间与邻域,然后讨论有界集4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并给出确界定义和确界原理.一 区间与邻域设a 、b ∈R ,且a <b .我们称数集{x |a <x <b}为开区间,记作(a ,b);数集{x |a ≤x ≤b}称为闭区间,记作[a ,b];数集{x |a ≤x <b}和{x |a <x ≤b}都称为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作[a ,b)和(a ,b].以上这几类区间统称为有限区间.从数轴上来看,开区间(a ,b)表示a 、b 两点间所有点的集合,闭区间[a,b]比开区间(a ,b)多两个端点,半开半闭区间[a,b)比开区间(a,b)多一个端点a 等.满足关系式x ≥a 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记作[a ,+∞),这里符号∞读作“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类似地,我们记(-∞,a]={x x ≤a},(a ,+∞)={x x >a},(-∞,a)={x x <a},(-∞,+∞)={x-∞<x <+∞}=R ,其中-∞读作“负无穷大”.以上这几类数集都称为无限区间.有限区间和无限区间统称为区间.设a ∈R ,δ>0.满足绝对值不等式|x -a |<δ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作U (a;δ),或简单地写作U(a ),即有U(a;δ)={xx -a <δ}=(a -δ,a +δ).点a 的空心δ邻域定义为U °(a;δ)={x 0<x -a <δ},它也可简单地记作U °(a).注意,U °(a;δ)与U(a;δ)的差别在于:U °(a;δ)不包含点a .此外,我们还常用到以下几种邻域:点a 的δ右邻域U +(a;δ)=[a ,a +δ),简记为U +(a);点a 的δ左邻域U -(a;δ)=(a -δ,a],简记为U -(a);(U -(a )与U +(a )去除点a 后,分别为点a 的空心δ左、右邻域,简记为U °-(a)与U °+(a).)∞邻域U(∞)={x |x |>M},其中M 为充分大的正数(下同);+∞邻域U(+∞)={x |x >M};-∞邻域U(-∞)={x |x <-M}.二 有界集·确界原理定义1 设S 为R 中的一个数集.若存在数M (L ),使得对一切x ∈S ,都有x ≤M (x ≥L ),则称S 为有上界(下界)的数集,数M (L )称为S 的一个上界(下界).5§2 数集·确界原理6第一章 实数集与函数若数集S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S为有界集.若S不是有界集,则称S 为无界集.例1 证明数集N+={n|n为正整数}有下界而无上界.证 显然,任何一个不大于1的实数都是N+的下界,故N+为有下界的数集.为证N+无上界,按照定义只须证明:对于无论多么大的数M,总存在某个正整数n0(∈N+),使得n0>M.事实上,对任何正数M(无论多么大),取n0= [M]+1①,则n0∈N+,且n0>M.这就证明了N+无上界.读者还可自行证明:任何有限区间都是有界集,无限区间都是无界集;由有限个数组成的数集是有界集.若数集S有上界,则显然它有无穷多个上界,而其中最小的一个上界常常具有重要的作用,称它为数集S的上确界.同样,有下界数集的最大下界,称为该数集的下确界.下面给出数集的上确界和下确界的精确定义.定义2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η满足:(i)对一切x∈S,有x≤η,即η是S的上界;(ii)对任何α<η,存在x0∈S,使得x0>α,即η又是S的最小上界,则称数η为数集S的上确界,记作η=sup S②. 定义3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ξ满足:(i)对一切x∈S,有x≥ξ,即ξ是S的下界;(ii)对任何β>ξ,存在x0∈S,使得x0<β,即ξ又是S的最大下界,则称数ξ为数集S的下确界,记作ξ=inf S. 上确界与下确界统称为确界.例2 设S={x|x为区间(0,1)中的有理数}.试按上、下确界的定义验证: sup S=1,inf S=0.解 先验证sup S=1:(i)对一切x∈S,显然有x≤1,即1是S的上界.(ii)对任何α<1,若α≤0,则任取x0∈S都有x0>α;若α>0,则由有理数集在实数集中的稠密性,在(α,1)中必有有理数x0,即存在x0∈S,使得x0>α.类似地可验证inf S=0.读者还可自行验证:闭区间[0,1]的上、下确界分别为1和0;对于数集[x]表示不超过数x的最大整数,例如[2.9]=2,[-4.1]=-5.①②sup是拉丁文supremum(上确界)一词的简写;下面的inf是拉丁文infimum(下确界)一词的简写.。

数学分析PPT课件第四版华东师大研制 第7章 实数的完备性

数学分析PPT课件第四版华东师大研制  第7章 实数的完备性
a1 a2 an bn b2 b1.
前页 后页 返回
定理7.1(区间套定理) 若 {[an , bn ]} 是一个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 , 使
或者
[an , bn ], n 1, 2, ,
{ } [an , bn ].
a1a2 anan1
n1
( 注意 : 这并不能说明
lim
n
an
aN .)
x
aN aN aN

1, 2
存在N1,
n
N1
时,an
(aN1
1, 2
aN1
1 ), 2
取 [a1,
b1] [
aN1
1, 2
aN1
1 2
]. 令
1 22
,
存在
前页 后页 返回
N2( N1 ), n N 2 时,
1
1
an [aN2 22 , aN2 22 ],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在第一章与第二章中, 我们已经证明了实 数集中的确界定理、单调有界定理并给出了 柯西收敛准则. 这三个定理反映了实数的一种 特性,这种特性称之为完备性. 而有理数集是 不具备这种性质的. 在本章中, 将着重介绍与 上述三个定理的等价性定理及其应用.这些定 理是数学分析理论的基石.
| an A | | an anK | | anK A | 2 ,
所以
lim
n
an
A.
前页 后页 返回
定义3 设 S 为数轴上的一个点集,H为一些开区间
的集合(即 H 中的元素均为形如 ( , ) 的开区间 ).
若对于任意 x S, 都存在 ( , ) H , 使 x ( , ),

《实数》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华师大版 (2)

《实数》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华师大版 (2)

11.2 实数与数轴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2、能对实数进行大小比较和四则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1、有理数中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与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成立,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知识的迁移.2、体会用取近似值、平方法进行实数大小的比较和运算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数的扩充、无理数与实数概念的引入、知识的迁移是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点:实数的性质、实数的大小比较及运算教学难点:实数的大小比较课堂导入1、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实数分类的方法?2、我们以前学过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大小比较的方法等在有理数的范围适用,那么在实数的范围内适用吗?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用字母来表示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2)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4)有理数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的倒数是什么?有理数的绝对值等于什么?二、探究归纳1、填空32与____互为相反数,5与_____互为倒数,33-=_____2、概括在实数范围内,有关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大小比较、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仍然适用.三、举例应用例1试估计3+2与π的大小关系.解用计算器求得3+2≈3.14626437,而π≈3.141592654,因此3+2>π.例2 计算:(1)(2+1)(2-1); (2)3312-.解 (1)()()1212-⨯+=()122-=2-1=1; (2)3312-=()()233312⨯-=336-=1.四、课堂练习1、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332与 (2)53533++π与2、计算:(1)()()2323+-; (2)218-.3、借助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1)211-; (2)22111 1-; (3)222111 111-; (4)222 2111 111 11- .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及其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一规律吗?与同学交流一下想法.并用所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的结果:答案:1、332> 53533+<+π2、()()2323+-=1,218-=2-22 3、1001个3 五、课堂小结1、 比较两实数大小的方法?2、 在实数范围内,有关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大小比较、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仍然适用. 课堂作业1、请你试着计算下列各题(1)2121-+=______(2)-222+=______(3))3(333-+=______(4)a +______=0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实数的大小: (1) 23和32;(2) -7/2和-5/2.3、试解答下列问题:(1)指出7在数轴上位于哪两个整数之间;(2)写出绝对值小于11的所有整数。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大版)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数学分析教案(华东师⼤版)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教学⽬的:1. 使学⽣掌握六个基本定理,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并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2. 明确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并能应⽤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和⼀些有关命题,从⽽掌握应⽤基本定理进⾏分析论证的能⼒。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证明;难点是基本定理的应⽤。

教学时数:14 学时§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4 学时)教学⽬的:1. 使学⽣掌握六个基本定理,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并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2. 明确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证明。

⼀.确界存在定理:回顾确界概念.Th 1 ⾮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 . 单调有界原理 : 回顾单调和有界概念 .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三 . Cantor 闭区间套定理 :1. 区间套 : 设是⼀闭区间序列 . 若满⾜条件ⅰ> 对 , 有 , 即 , 亦即后⼀个闭区间包含在前⼀个闭区间中 ;ⅱ > . 即当时区间长度趋于零 .则称该闭区间序列为⼀个递缩闭区间套 , 简称为区间套 .简⽽⾔之 , 所谓区间套是指⼀个“闭、缩、套” 区间列 . 区间套还可表达为 :.我们要提请⼤家注意的是 , 这⾥涉及两个数列和 , 其中递增 , 递减 .例如和都是区间套 . 但、和都不是 .2. Cantor 区间套定理 :Th 3 设是⼀闭区间套 . 则存在唯⼀的点 , 使对有简⾔之 , 区间套必有唯⼀公共点四. Cauchy 收敛准则数列收敛的充要条件1.基本列 : 回顾基本列概念 . 基本列的直观意义 . 基本列亦称为Cauchy列.例 1 验证以下两数列为 Cauchy 列 :⑴ .解⑴对,为使,易见只要于是取当为偶数时 , 注意到上式绝对值符号内有偶数项和下式每个括号均为正号有⼜当为奇数时综上 , 对任何⾃然数 , 有Cauchy 列的否定 :例2 验证数列不是 Cauchy 列.证对 , 取 , 有因此 , 取,??2. Cauchy 收敛原理 :Th 4 数列收敛是 Cauchy列 .(要求学⽣复习函数极限、函数连续的 Cauchy 准则,并以 Cauchy 收敛原理为依据,利⽤ Heine 归并原则给出证明)五 . 致密性定理 :数集的聚点定义设是⽆穷点集 . 若在点(未必属于)的任何邻域内有的⽆穷多个点 , 则称点为的⼀个聚点 .数集 = 有唯⼀聚点 , 但 ; 开区间的全体聚点之集是闭区间 ; 设是中全体有理数所成之集 , 易见的聚点集是闭区间 .1. 列紧性 : 亦称为 Weierstrass 收敛⼦列定理 .Th 5 ( Weierstrass )任⼀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列2.聚点原理 : Weierstrass 聚点原理 .Th 6 每⼀个有界⽆穷点集必有聚点 .六 . 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1. 复盖 : 先介绍区间族 .定义(复盖)设是⼀个数集 , 是区间族 . 若对, 则称区间族复盖了 , 或称区间族是数集的⼀个复盖 .记为若每个都是开区间 , 则称区间族是开区间族 . 开区间族常记为.定义(开复盖)数集的⼀个开区间族复盖称为的⼀个开复盖 , 简称为的⼀个复盖 .⼦复盖、有限复盖、有限⼦复盖 .例 3 复盖了区间 , 但不能复盖; 复盖 , 但不能复盖.2. 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Th 7 闭区间的任⼀开复盖必有有限⼦复盖 .§ 2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 4 学时)证明若⼲个命题等价的⼀般⽅法 . 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 : Ⅰ: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Cauchy 收敛准则确界原理Ⅱ: 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 Cauchy 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区间套定理⼀.“Ⅰ” 的证明 :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1. ⽤“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 :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证2. ⽤“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Th 3 设是⼀闭区间套 . 则存在唯⼀的点 , 使对有证系 1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 则对 ,当时 , 总有 .系 2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 则有↗ , ↘ , .3.⽤“区间套定理”证明“ Cauchy 收敛准则” :Th 4 数列收敛是 Cauchy列 .引理 Cauchy 列是有界列 . (证)Th 4 的证明: (只证充分性)教科书 P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现采⽤[3]P70 — 71例2的证明, 即三等分的⽅法 , 该证法⽐较直观 .4.⽤“ Cauchy收敛准则” 证明“确界原理” :Th 1 ⾮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证(只证“⾮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为⾮空有上界数集 . 当为有限集时 , 显然有上确界 . 下设为⽆限集 , 取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 对分区间 , 取 , 使不是的上界 ,为的上界 . 依此得闭区间列 . 验证为 Cauchy 列, 由Cauchy收敛准则 , 收敛; 同理收敛. 易见↘. 设↘ . 有↗ . 下证. ⽤反证法验证的上界性和最⼩性 .⼆.“Ⅱ” 的证明 :1. ⽤“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 :Th 5 ( Weierstrass )任⼀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列 .证(突出⼦列抽取技巧)Th 6 每⼀个有界⽆穷点集必有聚点 .证(⽤对分法)2.⽤“致密性定理” 证明“ Cauchy收敛准则” :Th 4 数列收敛是 Cauchy 列 .证(只证充分性)证明思路: Cauchy列有界有收敛⼦列验证收敛⼦列的极限即为的极限 .三.“Ⅲ” 的证明 :1. ⽤“区间套定理”证明“ 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证2. ⽤“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证明“区间套定理” 证采⽤[3]P72 例 4 的证明.§ 3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 4 学时)教学⽬的:能应⽤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和⼀些有关命题,从⽽掌握应⽤基本定理进⾏分析论证的能⼒。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实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实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实数》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实数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

这一章节是学生继初中一年级学习有理数之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实数知识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认识实数的分类,以及熟练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实数的概念和分类相对于有理数来说更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

2.熟练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

3.能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实数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引出实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数的概念:通过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讲解实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实数的存在和意义。

3.讲解实数的分类:讲解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分类,让学生理解实数的分类。

4.实数的运算:讲解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能够熟练进行实数的运算。

6.应用拓展: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进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实数的概念和分类,以及实数的运算方法。

例如: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分数、整数•无理数:π、√2实数的分类:•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小数:正小数、负小数实数的运算:•加法:a + b•减法:a - b•乘法:a × b•除法:a ÷ b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数学分析(华东师大)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在第一、二章中,我们证明了关于实数集的确界原理和数列的单调有界定理,给出了数列的柯西收敛准则.这三个命题以不同方式反映了实数集R的一种特性,通常称为实数的完备性或实数的连续性.可以举例说明,有理数集就不具有这种特性(本节习题4).有关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除上述三个外,还有区间套定理、聚点定理和有限覆盖定理,在本节中将阐述这三个基本定理,并指出所有这六个基本定理的等价性.下一节中将应用这些基本定理证明第四章中已给出的关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从而使极限理论乃至整个数学分析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定义1 设闭区间列{[ a n,b n ]}具有如下性质: ( i)[ a n , b n ] É [ a n + 1 , b n + 1 ] , n = 1 ,2, ;(i i)) lim ( b n - a n ) = 0,n →∞则称{[ a n , b n ] } 为闭区间套, 或简称区间套.这里性质(i)表明,构成区间套的闭区间列是前一个套着后一个,即各闭区间的端点满足如下不等式:a1 ≤a2 ≤≤a n ≤≤b n ≤≤ b2 ≤b1 . (1) 定理7.1 ( 区间套定理)若{ [ a n , b n ]}是一个区间套, 则在实数系中存在唯一的一点ξ, 使得ξ∈[ a n , b n ] , n = 1 , 2 ,, 即a n ≤ ξ≤b n , n = 1 ,2, . (2) 证由(1 ) 式, { a n } 为递增有界数列, 依单调有界定理, { a n } 有极限ξ, 且有a n ≤ ξ, n = 1 ,2, . (3) 同理, 递减有界数列{b n } 也有极限, 并按区间套的条件( ii) 有limn →∞且b n = lim a n =ξ, (4)n →∞162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b n ≥ ξ, n = 1 ,2, . (5)联合(3)、(5)即得(2)式.最后证明满足(2)的ξ是唯一的.设数ξ′也满足a n ≤ξ′≤b n , n = 1,2,,则由 (2 ) 式有 由区间套的条件(ii )得故有ξ′=ξ.|ξ- ξ′|≤b n -a n , n = 1,2,.|ξ- ξ′|≤lim (b n -a n ) = 0,n →∞由(4 ) 式容易推得如下很有用的区间套性质:推论 若 ξ∈ [ a n , b n ] ( n = 1 ,2, )是区间套{[a n ,b n ]}所确定的点,则对 任给的 ε>0 , 存在 N > 0 , 使得当 n >N 时有[ a n , b n ] Ì U (ξ;ε) .注 区间套定理中要求各个区间都是闭区间 , 才能保证定理的结论成立.对于开区间列, 如{ ( 0 , 1) } , 虽然其中各个开区间也是前一个包含后一个, 且nlim ( 1- 0) = 0 , 但不存在属于所有开区间的公共点. n →∞ n作为区间套定理的应用,我们来证明第二章中叙述而未证明的“数列的柯西 收敛准则”(定理2 .10),即数列{ a n }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 对任给的ε>0 , 存在 N > 0 , 使得对 m , n >N 有 | a m - a n | <ε.证 [ 必要性] 设lim n →∞a n = A.由数列极限定义, 对任给的 ε>0 , 存在N > 0 , 当 m , n >N 时有| a m - A |<ε ε2 , | a n - A|< 2, 因而 | a m - a n | ≤ | a m - A | + | a n - A | <ε ε2 + 2= ε. [ 充分性] 按假设, 对任给的ε>0 , 存在 N > 0 , 使得对一切n ≥ N 有|a n -a N |≤ε,即在区间[a N -ε,a N +ε]内含有{a n }中几乎所有的项(这里及以 下,为叙述简单起见,我们用“{a n }中几乎所有的项”表示“{a n }中除有限项外的 所有项”) .据此, 令ε= 1 , 则存在 N 1 , 在区间[ a N 21 所有的项.记这个区间为[α1 ,β1].- 12 , a N 1+ 1] 内含有{ a n } 中几乎 2§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63再令ε= 1 , 则存在 N 2 ( >N 1 ) , 在区间[ a N 22 2 几乎所有的项 .记- 1 , a N 222 + 1] 内含有{ a n } 中22[α2 ,β2]= [a N2 - 1 , a N 222 + 1 ]∩[α1 ,β1] , 22 它也含有{ a n } 中几乎所有的项, 且满足[α1 ,β1]É[α2 ,β2 ]及 β2 - α2 ≤1.2继续依次令 ε= 123,, 1 ,,照以上方法得一闭区间列{[αn ,βn ]},其中每2n个区间都含有{ a n } 中几乎所有的项, 且满足[αn ,βn ]É[αn+1 ,βn+1], n = 1,2, ,1βn - αn ≤ 2n - 1 → 0 ( n → ∞) ,即{[αn ,βn ]}是区间套.由区间套定理,存在唯一的一个数ξ∈[αn ,βn ]( n =1, 2,).现在证明数ξ就是数列{ a n } 的极限 .事实上, 由定理 7 .1的推论, 对任给的 ε>0 , 存在 N > 0 , 使得当 n >N 时有[αn ,βn ]ÌU(ξ;ε) .因此在 U(ξ;ε) 内含有{ a n } 中除有限项外的所有项, 这就证得lim n →∞a n = ξ.二 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定义2 设 S 为数轴上的点集, ξ为定点( 它可以属于S , 也可以不属于 S).若ξ的任何邻域内都含有 S 中无穷多个点, 则称ξ为点集 S 的一个聚点 .例如, 点集 S = { (- 1 ) n + 1 } 有两个聚点ξ = - 1 和ξ = 1 ; 点集 S = { 1}n 1 2n只有一个聚点ξ= 0; 又若 S 为开区间( a , b) , 则( a , b) 内每一点以及端点 a 、b都是 S 的聚点; 而正整数集N + 没有聚点, 任何有限数集也没有聚点 .聚点概念的另两个等价定义如下:定义2′ 对于点集 S , 若点ξ的任何ε邻域内都含有 S 中异于ξ的点, 即 U °(ξ;ε)∩S ≠¹?,则称ξ为S 的一个聚点.定义2″ 若存在各项互异的收敛数列{ x n } ÌS , 则其极限lim n →∞x n = ξ称为 S的一个聚点 .关于以上三个定义等价性的证明, 我们简述如下 .定义2ª定义2′是显然的,定义2″ª定义2也不难得到;现证定义2′ª定义164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2″:设ξ为S(按定义2′)的聚点,则对任给的ε>0,存在x ∈U °(ξ;ε)∩S .令ε1 =1,则存在x 1∈U °(ξ;ε1 )∩S;令ε2 =min (1,|ξ- x 1 |),则存在x 2 ∈U °(ξ;ε2)∩S,且显然x 2 ≠x 1 ;2令 εn =min (1, |ξ- x n - 1 |),则存在x n ∈U °(ξ;εn )∩S,且x n 与x 1 ,,nx n - 1 互异 .无限地重复以上步骤,得到S 中各项互异的数列{x n },且由|ξ- x n |<εn ≤ 1, 易见lim n →∞x n = ξ.下面我们应用区间套定理来证明聚点定理 .定理7 .2 ( 魏尔斯特拉斯( Weierstrass) 聚点定理) 实轴上的任一有界无 限点集S 至少有一个聚点 . 证 因 S 为有界点 集 , 故存 在 M > 0 , 使 得 S Ì [ - M , M ] , 记[ a 1 , b 1 ] =[ - M , M] .现将[ a 1 , b 1 ]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 .因 S 为无限点集, 故两个子区间中至少有 一个含有 S 中无穷多个点, 记此子区间为[ a 2 , b 2 ] , 则[ a 1 , b 1 ] É[ a 2 , b 2 ] , 且 b 2 - a 2 = 12(b 1 - a 1 ) = M.再将[ a 2 , b 2 ]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 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子区间含有 S 中无穷 多个点, 取出这样的一个子区间, 记为[ a 3 , b 3 ] , 则[ a 2 , b 2 ]É[ a 3 , b 3 ] , 且b 3 - a 3 = 1 (b 2 - a 2 ) = M.2 2将此等分子区间的手续无限地进行下去, 得到一个区间列{ [ a n , b n ]} , 它满 足[ a n , b n ] É [ a n + 1 , b n + 1 ] , n = 1 ,2,,b n - a n = M→ 0 ( n → ∞ ),2n - 1即{[ a n , b n ] } 是区间套, 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含有 S 中无穷多个点 .由区间套定理, 存在唯一的一点ξ∈[ a n , b n ] ,n = 1 , 2 ,.于是由定理 7 .1 的推论, 对任给的ε> 0 , 存在 N > 0 , 当 n >N 时有[ a n ,b n ] Ì U ( ξ; ε) .从而 U(ξ;ε) 内含有 S 中无穷多个点, 按定义2 , ξ为 S 的一个聚点 .推论( 致密性定理) 有界数列必含有收敛子列 .n§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65证 设{ x n } 为有界数列 .若{x n } 中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 则由这些项组成 的子列是一个常数列, 而常数列总是收敛的 .若数列{ x n } 不含有无限多个相等的项, 则{ x n }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集必为有 界无限点集,故由聚点定理,点集{x n }至少有一个聚点,记为ξ.于是按定义2″, 存在{ x n } 的一个收敛子列( 以ξ为其极限) .作为致密性定理的应用, 我们用它重证数列的柯西收敛准则中的充分性 . 证 设数列{ a n } 满足柯西条件 .先证明{ a n } 是有界的 .为此, 取ε= 1 , 则存 在正整数 N, 当 m = N + 1 及 n >N 时有| a n -a N + 1 | <1.由此得 | a n | = | a n - a N + 1 + a N + 1 | ≤ | a n - a N + 1 | + | a N + 1 | < | a N + 1 | + 1 .令M = max { | a 1 | , | a 2 |,, | a N | , | a N + 1 | + 1},则对一切正整数 n 均有 | a n | ≤ M .于是, 由致密性定理, 有界数列{ a n } 必有收敛子列{ a n k 给的ε>0 , 存在 K > 0 , 当 m , n ,k >K 时, 同时有ε } , 设limk →∞ a n = A.对任k | a n - a m |<2( 由柯西条件) , | a n - A |< ε( 由lim a n = A ) .k 2因而当取 m = n k ( ≥k >K)时, 得到k →∞ k ε ε | a n - A | ≤ |a n - a n k | + | a n k - A |<2 + 2 = ε. 这就证明了lim n →∞a n = A .定义3设S 为数轴上的点集,H 为开区间的集合(即H 的每一个元素都 是形如(α,β)的开区间).若S 中任何一点都含在H 中至少一个开区间内,则称 H 为S 的一个开覆盖,或称H 覆盖S.若H 中开区间的个数是无限(有限)的, 则称H 为S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有限开覆盖).在具体问题中,一个点集的开覆盖常由该问题的某些条件所确定.例如,若 函数f 在(a,b)内连续,则给定ε>0,对每一点x ∈(a, b),都可确定正数δx (它 依赖于ε与x),使得当x ′∈U ( x ;δx )时有|f( x ′) - f( x)|<ε.这样就得到一 个开区间集H = {( x - δx , x +δx )x ∈(a,b)},它是区间( a , b) 的一个无限开覆盖 .定理7 .3(海涅—博雷尔(H eine 6B .orel)有限覆盖定理) 设H 为闭区间 [ a , b] 的一个( 无限) 开覆盖, 则从 H 中可选出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a , b].166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证 用反证法 假设定理的结论不成立 , 即不能用 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 覆 盖 [ a , b] .将[a,b]等分为两个子区间,则其中至少有一个子区间不能用H 中有限个 开区间来覆盖.记这个子区间为[a 1,b 1],则[a 1,b 1]Ì[a,b] ,且b 1 - a 1 =12( b - a) . 再将[ a 1 , b 1 ] 等分为两个子区间, 同样, 其中至少有一个子区间不能用 H 中 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 .记这个子区间为[ a 2 , b 2 ] , 则[ a 2 , b 2 ]Ì[ a 1 , b 1 ] , 且 b 2 - a 2 = 1( b - a) .22重复上述步骤并不断地进行下去, 则得到一个闭区间列{ [ a n , b n ]} , 它满足[ a n , b n ] É [ a n + 1 , b n + 1 ] , n = 1 ,2, ,b n - a n = 1(b- a) → 0 ( n → ∞) ,2n即{[ a n , b n ] } 是区间套, 且其中每一个闭区间都不能用 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 盖 .由区间套定理 , 存在唯一的一点 ξ∈ [ a n , b n ] , n = 1 , 2 , .由于 H 是 [ a , b] 的一个开覆盖, 故存在开区间(α, β) ∈H , 使ξ∈( α, β) .于是, 由定理 7 .1 推论, 当 n 充分大时有[ a n , b n ] Ì (α, β) .这表明[ a n , b n ] 只须用 H 中的一个开区间(α, β) 就能覆盖, 与挑选[ a n , b n ] 时的 假设“不能用 H 中有限个开区间来覆盖”相矛盾 .从而证得必存在属于 H 的有 限个开区间能覆盖[ a , b] .注 定理7 .3 的结论只对闭区间[ a , b]成立, 而对开区间则不一定成立 .例如,开区间集合( 1,1) (n =1,2, )构成了开区间(0,1)的一个开覆盖,但n + 1不能从中选出有限个开区间盖住(0 , 1 ) .*三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等价性至此, 我们已经介绍了有关实数完备性的六个基本定理, 即 1 . 确界原理( 定理1 .1 ) ;2 . 单调有界定理( 定理2 .9 ) ;3 . 区间套定理( 定理7 .1 ) ;4 . 有限覆盖定理( 定理7 .3 ) ;5 . 聚点定理( 定理7 .2 )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1676 . 柯西收敛准则 ( 定理2 .10) .在本书中,我们首先证明了确界原理,由它证明单调有界定理,再用单调有 界定理导出区间套定理,最后用区间套定理分别证明余下的三个定理.事实上, 在实数系中这六个命题是相互等价的,即从其中任何一个命题都可推出其余的 五个命题.对此,我们可按下列顺序给予证明:1ª2 ª3ª4 ª5ª6 ª1 .其中 1ª2 , 2ª 3 与 3ª4 分别见定理 2 .9 , 7 .1 与 7 .3; 4 ª5 和 5 ª 6 请读 者作 为 练习自证( 见本节习题8 和9 ) ; 而6 ª1 见下例 .例 1 用数列的柯西收敛准则证明确界原理.证设S 为非空有上界数集.由实数的阿基米德性,对任何正数α,存在整 数K α,使得λα= k αα为S 的上界,而λα- α= (k α- 1)α不是S 的上界,即存在 α′∈S,使得α′>( k α-1)α.分别取 α= 1, n = 1 ,2,,则对每一个正整数n,存在相应的λ,使得λn nn为S 的上界,而λn - 1不是S 的上界,故存在a ′∈S,使得na ′>λn - 1 n.(6)又对正整数m ,λm 是S 的上界,故有λm ≥a ′.结合(6)式得 λn -λm <1;同理有nλm -λn < 1m .从而得 | λm - λn | <max1 1m , n. 于是, 对任给的ε>0 , 存在 N > 0 , 使得当 m , n >N 时有|λm - λn | <ε.由柯西收敛准则,数列{λn }收敛.记lim λn = λ.(7)n →∞现在证明λ就是S 的上确界.首先,对任何a ∈S 和正整数n 有a ≤λn ,由(7 ) 式得 a ≤λ, 即λ是 S 的一个上界 .其次, 对任何δ> 0 , 由1→0 ( n →∞) 及n(7 ) 式, 对充分大的 n 同时有1 n < δ δ2 , λn >λ- 2. 又因λn - 1不是S 的上界,故存在a ′∈S,使得a ′>λn - 1.结合上式得n n168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这说明λ为S的上确界. a′>λ-δ2-δ= λ- δ.2同理可证: 若S 为非空有下界数集, 则必存在下确界.习题1 . 验证数集{ ( - 1) n + 1}有且只有两个聚点ξ= - 1 和ξ= 1 . n 1 22 . 证明: 任何有限数集都没有聚点.3 . 设{ ( a n , b n ) }是一个严格开区间套, 即满足a1<a2 < <a n <b n < <b2 <b1,且lim ( b n - a n ) = 0 .证明:存在唯一的一点ξ, 使得n →∞a n <ξ<b n , n = 1 ,2, .4 . 试举例说明:在有理数集内,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定理、聚点定理和柯西收敛准则一般都不能成立.5 . 设H = {( 1,1) | n = 1 ,2, } .问n+2 n( 1) H 能否覆盖( 0 , 1 ) ?( 2) 能否从H 中选出有限个开区间覆盖( i) (0 , 1) , ( ii) (1, 1) ?2 1006 . 证明: 闭区间[ a , b] 的全体聚点的集合是[ a , b]本身.7. 设{ x n }为单调数列.证明:若{ x n } 存在聚点, 则必是唯一的, 且为{ x n }的确界。

7-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件PPT

7-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析课件PPT

注 点集的聚点与数列的聚点之间的区别在于:
前者要求 “含有无限多个点”, 后者要求 “含有无
限多个项”.现举例如下:
常数列 (an a)只有一个聚点: a .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后退 前进 目录 退出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 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 (1)n } 作为点集来说它仅有两个点, 故没有聚点;
A.
对于任意正数 ,
在 U( A; )
之外 { xn } 只有有限项. 这样, 对任意的 B A, 若

0
|B 2
A|
0,
那么在 U (B; 0 ) 内( 此时必
在 U ( A; 0 ) 之外 ) { xn }只有有限项. 这就是说, B
不是 { xn } 的聚点, 故 { xn }仅有一个聚点 A, 从而
(i) 存在 N, 当 n > N 时, xn A ;
(ii) 存在 { xnk }, xnk A , k 1, 2, .
lim
n
xn
lim
n
xn .
反之, 若上式成立, 则 { xn } 的聚点唯一 (设为 A) ,
数学分析 第七章 实数的完备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上极限和下极限
上(下)极限的基本 概念
上(下)极限的基本性质
此时易证
lim
n
xn
A.
倘若不然,则存在 0 0,
使得在 U ( A; 0 ) 之外含有
n
n1
n
n1
从中可大致看出数列的极限和数列的上、下极限
之间存在着的内在. 详细讨论请见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六个基本定理,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并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2.明确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和一些有关命题,从而掌握应用基本定理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证明;难点是基本定理的应用。

教学时数:14学时§ 1 关于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4学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六个基本定理,能准确地加以表述,并深刻理解其实质意义;2.明确基本定理是数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的证明。

一.确界存在定理:回顾确界概念.Th 1 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二.单调有界原理: 回顾单调和有界概念 .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三.Cantor闭区间套定理 :区间套: 设是一闭区间序列. 若满足条件1.ⅰ>对一个闭区间包含在前一个闭区间中 ;. 即当时区间长度趋于零.ⅱ>则称该闭区间序列为一个递缩闭区间套,简称为区间套 .简而言之, 所谓区间套是指一个“闭、缩、套”区间列.区间套还可表达为:.我们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 这里涉及两个数列递增, 递减.例如和都是区间套. 但、和都不是.2.Cantor区间套定理: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有Th 3 设简言之, 区间套必有唯一公共点.四. Cauchy收敛准则——数列收敛的充要条件 :1.基本列 : 回顾基本列概念 . 基本列的直观意义 . 基本列亦称为Cauchy列.例1验证以下两数列为Cauchy列 :⑴ .⑵ .解⑴;,为使,易见只要 .对于是取⑵.当为偶数时 , 注意到上式绝对值符号内有偶数项和下式每个括号均为正号 ,有,又.当为奇数时 ,,.综上 , 对任何自然数, 有. ……Cauchy列的否定:例2. 验证数列不是Cauchy列.证对, 取, 有.因此, 取,……2.Cauchy收敛原理:Th 4 数列收敛是Cauchy列.( 要求学生复习函数极限、函数连续的Cauchy准则,并以Cauchy收敛原理为依据,利用Heine归并原则给出证明 )五. 致密性定理:数集的聚点定义设是无穷点集. 若在点(未必属于)的任何邻域内有的无穷多个点, 则称点=有唯一聚点, 但; 开区间的全体聚点之数集集是闭区间; 设是闭区间.1.列紧性: 亦称为Weierstrass收敛子列定理.Th 5 ( Weierstrass )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2. 聚点原理 : Weierstrass聚点原理.Th 6 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六.Heine–Borel有限复盖定理:1.复盖: 先介绍区间族.定义( 复盖 ) 设是一个数集 , 是区间族 . 若对复盖了, 或称区间族是数集的一个复盖. 记为若每个都是开区间, 则称区间族是开区间族 . 开区间族常记为的一个开区间族复盖称为的一个开复盖,定义( 开复盖 ) 数集简称为的一个复盖.例3复盖了区间, 但不能复盖;复盖2.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Th 7 闭区间的任一开复盖必有有限子复盖.§ 2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证明(4学时)证明若干个命题等价的一般方法.本节证明七个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下三条路线进行: Ⅰ: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区间套定理Cauchy收敛准则确界原理 ;Ⅱ: 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 Cauchy收敛准则 ;Ⅲ: 区间套定理Heine–Borel 有限复盖定理区间套定理 .一. “Ⅰ”的证明: (“确界原理单调有界原理”已证明过 ).1.用“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Th 2 单调有界数列必收敛 .证2. 用“单调有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Th 3 设是一闭区间套. 则存在唯一的点,使对有证系1 若是区间套确定的公共点, 则对,当系2 若↗3.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收敛准则”:收敛是Cauchy列.Th 4 数列Th 4 的证明: ( 只证充分性 ) 教科书P217—218上的证明留作阅读 . 现采用[3]P70—71例2的证明, 即三等分的方法, 该证法比较直观.4.用“Cauchy收敛准则”证明“确界原理”:Th 1 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非空有下界数集必有下确界 .证 (只证“非空有上界数集必有上确界”)设为非空有上界数集 .当为有限集时 , 显然有上确界 .下设 为无限集, 取不是的上界,为的上界. 对分区间, 取, 使 不是的上界,为的上界. 依此得闭区间列. 验证为Cauchy 列, 由Cauchy 收敛准则,收敛; 同理收敛. 易见↘. 设↘.有↗.下证.用反证法验证的上界性和最小性.二.“Ⅱ” 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致密性定理”:Th 5 ( Weierstrass ) 任一有界数列必有收敛子列.证 ( 突出子列抽取技巧 ) Th 6 每一个有界无穷点集必有聚点. 证 ( 用对分法 )2.用“致密性定理” 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 : Th 4 数列收敛是Cauchy 列.证 ( 只证充分性 )证明思路 :Cauchy 列有界 有收敛子列验证收敛子列的极限即为的极限.三. “Ⅲ” 的证明:1. 用“区间套定理”证明“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证2. 用“Heine –Borel 有限复盖定理” 证明“区间套定理”: 证 采用[3]P72例4的证明.§ 3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4学时)教学目的:能应用基本定理证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和一些有关命题,从而掌握应用基本定理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基本定理的应用。

一. 有界性:上.命题1 , 在证法二( 用列紧性 ). 反证法.证法三( 用有限复盖定理 ).二.最值性:在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命题2 ,( 只证取得最大值 )证( 用确界原理 ) 参阅[1]P226[ 证法二 ]后半段.三.介值性: 证明与其等价的“零点定理”.命题3 ( 零点定理 )证法一( 用区间套定理 ) ..证法二 ( 用确界原理 ). 不妨设令,有). 取,.于是.由在点连续和,.. 因此只能有四.一致连续性:命题4 ( Cantor定理 )证法一( 用区间套定理 ) . 参阅[1]P229—230 [ 证法一 ]证法二( 用列紧性 ). 参阅[1]P229—230 [ 证法二 ]习题课(2学时)一.实数基本定理互证举例:例1用“区间套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原理”.递增有上界. 取闭区间, 使不是的上证设数列界, 是而在,有公共点. 易见在点的任何邻域内有数列例2用“确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为区间套. 先证每个为数列的下界, 而每个证为数列的上界. 由确下确界 . 设, .易见有和. 由,.例3 用“有限复盖定理”证明“聚点原理”. 证 ( 用反证法 ) 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 反设的每一点都不是的聚点, 则对 , 存在开区间, 使在内仅有 的有限个点. …… .例4 用“确界原理”证明“聚点原理”. 证 设为有界无限点集. 构造数集中大于 的点有无穷多个. 易见数集 非空有上界, 由确界原理,有上确界. 设.则对,由不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有无穷多个;由是的上界,中大于的点仅有有限个. 于是, 在 内有的无穷多个点,即是的一个聚点 .二. 实数基本定理应用举例: 例5设是闭区间上的递增函数, 但不必连续 . 如果,,则,使.(山东大学研究生入学试题)证法 一 ( 用确界技术 . 参阅[3] P76例10 证法1 ) 设集合 . 则,不空 ;,有界 .由确界原理 ,有上确界. 设, 则.下证.ⅰ> 若, 有; 又, 得. 由递增和由ⅱ> 若也存在数列,↘,. 由递增, 以及, 就有式对任何于是有证法二 ( 用区间套技术, 参阅[3] P77例10 证法2 ) 当或就是方程在上的实根 . 以下总设. 对分区间方程况 ) . 若此得一级区间. 依此构造区间套. 由区间套定理, , 使对任何有以及递增, 就有, 得于是有.令例6设在闭区间上函数连续, 递增 , 且有根.(西北师大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证构造区间套,使.由区间套定理, , 使对在.在点连续,由Heine归并原则, 有注意到. 为方程在区间,试证明: 区间上的全体实数是不可列的 .例7是可列的,即可排成一列:,记该把区间三等分,所得三个区间中至少有一个区间不含区间为一级区间区间不含不含. 由区间套定理, , 使对,. 当然有.但对有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