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乘加、乘减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在此,我将以第一人称,以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为例,详细阐述这些方面。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36页至第38页的连乘、乘加、乘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商品的总价。

2. 例题讲解: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针对所讲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连乘:A × B × C = (A × B) × C乘加:A × (B + C) = (A × B) + (A × C)乘减:A × (B C) = (A × B) (A × C)七、作业设计(1)2 × 3 × 4 = ?(2)5 × (6 + 7) = ?(3)8 × (9 7) =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连乘: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2. 乘加:a × b + c = a × b + a × c3. 乘减:a × b c = a × b a × c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 操练: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举例,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2. 板书内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意义、应用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连乘、乘加、乘减题目,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 提高题: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连乘、乘加、乘减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结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四章第四节“连乘、乘加、乘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6页至第77页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买了3本,还买了2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的价格是5元。

请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6页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过程和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强调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典型例题,如“一件衣服的原价是120元,商家进行了两次促销活动,第一次打八折,第二次打九折。

请计算最终的价格。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6.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2. 乘加: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加上第三个数。

3. 乘减: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减去第三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应用。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连乘、乘加、乘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课件:连乘、乘加、乘减的例子及实际应用场景。

2. 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 教学道具:实物、图片等。

4.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用课件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例子,讲解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小组内讨论解题过程,互相交流心得。

5. 拓展与应用: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必做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选做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拓展练习题。

3. 小组竞赛:小组内进行连乘、乘加、乘减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维水平。

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中的第二十六课,主要内容是关于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中,将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展开:1.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方法;2.能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的乘法、多个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运用运算法则计算正整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运算顺序,减少犯错;•能够通过思考和推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方法;•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连乘、乘加、乘减的顺序和方法。

1. 导入通过研究乘法应用问题,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和乘法分配律,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

2. 学习(1)连乘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符号:$\\prod$(大写希腊字母“pi”)•定义:多个数的积,如:$\\prod\\limits_{i=1}^{n}a_{i}=a_{1}\\cdot a_{2}\\cdot ...\\cdot a_{n}$•计算方法:将多个数相乘即可。

(2)乘加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符号:$\\sum$(大写的 Sigma)•定义:多个数相加,如:$\\sum\\limits_{i=1}^{n}a_{i}=a_{1}+a_{2}+...\\ +a_{n}$•计算方法:将多个数相加即可。

(3)乘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符号:$\\prod-\\sum$(即连乘减乘加)•定义:多个数先乘后减或先乘后加,如:$\\prod\\limits_{i=1}^{n}a_{i}-\\sum\\limits_{i=1}^{n}b_{i}=a_{1}\\cdot a_{2}\\cdot ...\\cdot a_{n}-b_{1}-b_{2}-...\\ -b_{n}$•计算方法:先将多个数相乘或相加,再相减即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掌握其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能够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较为复杂的运算,还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掌握乘法的运算方法,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妈妈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克的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能够正确计算连乘、乘加、乘减的算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运用赋值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例如:2 ×3 ×4 = 242. 乘加: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

例如:2 ×3 + 4 = 103. 乘减: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

例如:2 ×3 4 = 2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连乘、乘加、乘减的问题。

2. 讲解示范: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连乘、乘加、乘减的例子和计算过程。

2. 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供学生课堂练习使用。

3. 实物: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情境导入和实际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情况,比如做蛋糕时,需要2个鸡蛋和3勺糖,问需要几个鸡蛋和几勺糖?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 新课讲解: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解答一些简单的连乘、乘加、乘减的题目。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连乘、乘加、乘减的问题。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连乘、乘加、乘减的知识。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连乘、乘加、乘减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对连乘、乘加、乘减的掌握程度。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一.复习旧知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1)_ 5 60(2)30 7+85(3)250 4-200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订正:(1)3600 (2)295 (3)800教师说明: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1.初步尝试.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_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0.45 0._ 300=0._1 300=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2.进行类推.计算下列各题.(1)72 0.81+10.4 (2)7._ 2.4-5.7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_.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复习.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教师贴出:a b=b a(a b) c=a (b c)(a+b) c=a c+b c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2.观察讨论.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0.7 1.2○1.2 0.7(0.8 0.5) 0.4○0.8 (0.5 0.4)(2.4+3.6) 0.5○2.4 0.5+3.6 0.5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四.巩固练习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4.2 1.69=□ □2.5 (0.77 0.4)=(□ □) □6.1 3.6+3.9 3.6=(□+□) □2.计算下面各题.(1)_.4 6.1 2.3(2)3.25 4.76-7.8(3)_.1 0.92+3.93(4)5.67 0._-0.62(5)7.2 0._ 28.5(6)0._3 0.24+0.875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3.判断对错.(1)50.4 1.95-1.9 (2)3.76 0.25+25.8=50.4 0._ =0.9776+25.8= 25.2 =26.7776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4.应用题.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2.(1)272._2 (2)7.67 (3)20.582 (4)0.57_ (5)36.936 (6)0.88532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50.4 1.95-1.9 3.76 0.25+25.8=98.28-1.9 =0.94+25.8=96.38 =26.744.1.30 6 285=_23(元)教学意图: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二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 (P._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激发:1.口算.1._ 0.2 0.45 0.6 0.8 0._5 0.759 0 0.25 0.4 0._7 0.1 0.1 0._ 0.85 0.4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_ 5 60 30 7+85 250 4-200⑴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⑵ 得出: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⑶ 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二.尝试: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板书:0.9 0.9 100=81(平方米) (100块不够)4.那_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1)0.9 0.9 _0 (2) 0.81 10+_0=0.81 _0 =8.1+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7.尝试后练习:P._页的〝做一做〞.⑴ 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⑵ 独立计算出结果.⑶ 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⑷ 做乘加题注意什么?三.运用:1.P._页7题⑴ 出示: 50.4 1.95-1.8 3.76 0.25+25.8 =50.4 0.1 =0._4+25.8=5._ =25.894⑵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⑶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⑷ 集体订正.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_.4 6.1 2.3 3.25 4.76-7.8 _.1 0.92+3.933.P._页9题四.体验:今天都学了什么?五.作业:P._页5题P._页6.8题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教学教案模板三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_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 2 7 25 4 8 9 10 62.说出运算顺序:_ (5+60) 30+7 85250 4 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_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抽生板演:0.9 0.9 100=0.81 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 0.9,再乘100.)②0.9 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 0.9呢?不可以就用0.9 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_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 0.9 _0 第二种:0.9 0.9 10+81=0.81 _0=0.81 10+81=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三.练习1.完成第_页〝做一做〞.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2.课堂作业:第_页练习二5-10题.3.拓展练习:计算(2.4+3.6) 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教学后记: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连乘、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用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黑板3.学生练习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乘法知识,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乘法,谁能告诉我乘法的作用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连乘(1)教学例1: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5(3)讲解连乘的计算方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计算3×4,再将结果乘以5。

(4)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2.乘加(1)教学例2:小猫有4条腿,小狗有4条腿,小猫和小狗一共有多少条腿?(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4×2(3)讲解乘加的计算方法:先分别计算乘法,再将结果相加。

(4)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乘减(1)教学例3:小兔子有4条腿,小鸟有2条腿,小兔子比小鸟多几条腿?(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2×2(3)讲解乘减的计算方法:先分别计算乘法,再将结果相减。

(4)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其他学生互相评价。

3.教师针对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拓展提高1.出示拓展题:小猴有5个桃子,小熊有3个桃子,小猴和小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如果小猴再摘2个桃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桃子?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连乘、乘加、乘减问题,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连乘难点补充:学生可能会混淆连乘与分别乘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强化连乘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第一章:连乘1. 教学内容:理解连乘的概念,掌握连乘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连乘的实际应用。

第二章:乘加1. 教学内容:理解乘加的概念,掌握乘加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乘加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难点:乘加的实际应用。

第三章:乘减1. 教学内容:理解乘减的概念,掌握乘减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3. 教学难点:乘减的实际应用。

第四章:实际应用1. 教学内容: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连乘、乘加、乘减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际应用题,评价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第六章:多样练习1. 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巩固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学难点: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第七章:拓展训练1. 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对于乘加、乘减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混淆,对运算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进行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能够运用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进行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能够运用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培养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规律的应用。

小学数学精编连乘、乘加、乘减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精编连乘、乘加、乘减教材分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连乘、乘加、乘减
教材分析
编排意图:
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教材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

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由于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当提出“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以后,应为学生提供独立列式解答、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问题;3.掌握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问题;3.掌握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难点1.多步计算过程中的运算符优先级问题;2.实际问题与数学计算的转化。

三、教学内容1. 连乘1.定义:将多个数相乘的运算,写作n1×n2×n3×……×nk,读作“n1乘以n2乘以n3乘以……乘以nk”。

2.计算时应注意计算顺序,即从左至右进行计算。

3.连乘的求解问题。

4.练习题:P14-15,《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 乘加、乘减1.定义:将多个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后再乘以一个数。

2.计算时应注意先计算加(减)法,然后再进行乘法运算。

3.乘加、乘减的求解问题。

4.练习题:P16-17,《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3. 计算器的使用1.计算器的介绍和使用方法。

2.合理运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的方法。

3.计算器的误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练习题:P18-19,《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讨论法;3.诱导法;4.反示法。

五、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录音笔、计算器、板书;2.学生: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与学生交流本课将讲解的三个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引入本章的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环节1.连乘、乘加、乘减概念及运算方法;2.实例演示与分析;3.计算器的介绍及使用方法;4.学生练习时间。

3. 讨论环节1.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连乘和乘加、乘减的概念,并将学生的例子呈现在黑板上加以解释;2.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班内展示。

4. 拓展环节1.学生就相关主题展开研究和探讨;2.合理运用计算器,解决计算难题;3.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第九册数学---小数乘法第四框题《连乘乘加乘减》。

一、教材分析:小数乘法第四框题《连乘乘加乘减》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更复杂计算做准备。

为此,要求学生必须扎扎实实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我教学本节课的主导思想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等实际状况,重视过程教学和整体性教学。

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出发,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加深理解新知识。

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看、找、想、算的过程中学习本课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的目标,具体体现以下几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切入;2、主动探究,在活动中感悟;3、合作交流,在练习中升华。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意义,理解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使学生认识小数连乘与整数连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迁移类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意义,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材难点是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尝试法,操作法,发现法,讨论法等。

学法指导: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法。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评课稿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连乘、乘加、乘减》评课稿1. 引言本篇评课稿针对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连乘、乘加、乘减》进行分析和评价。

该教材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材,重点介绍了连乘、乘加、乘减等概念和应用。

评课稿旨在对该教材进行细致评估,评价其教学设计、知识点覆盖、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教材概述《连乘、乘加、乘减》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

该部分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连乘、乘加、乘减和综合运用,涵盖了五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例题、练习和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教学设计评价3.1 教学目标《连乘、乘加、乘减》教材设定了清晰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该能够: - 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等基本概念; - 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 能够应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连乘、乘加、乘减三个概念,并给出了相关的例题和练习。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3 教学方法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结合、示例演示、小组合作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学习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学评价本章教材的难度适中,循序渐进。

教学评价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和探究活动来进行,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评分标准,方便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

4. 知识点分析《连乘、乘加、乘减》教材涵盖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 连乘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乘加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运用连乘、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5. 学习评价5.1 学习兴趣教材设计了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1人教新课标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五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的连乘、乘加、乘减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出现在人教新课标教材的第四单元中。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然后,我会给大家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并举例进行讲解。

比如,连乘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比如2×3×4=24。

乘加就是将两个数相乘再加上一个数,比如3×4+2=14。

乘减就是将两个数相乘再减去一个数,比如5×63=27。

讲解完后,我会给大家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巩固所学的内容。

练习题目可以是类似的问题,比如大家去超市买水果,橙子每斤4元,葡萄每斤6元,大家买了2斤橙子和3斤葡萄,一共花了多少钱。

是作业设计。

给大家布置一道连乘、乘加、乘减的综合题目,让大家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是:大家去超市买了2斤苹果,每斤3元,又买了3斤香蕉,每斤2元,还买了1斤橙子,每斤4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对连乘、乘加、乘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同时,大家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类似的题目,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乘、乘加、乘减这部分内容。

谢谢大家!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刚才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实践情景的引入,我将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融入到大家去超市买水果的情境中,让大家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运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这个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这节课的关键,也是大家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第二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我在讲解时,通过例题向大家展示了这些运算方法的步骤和规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

四年级数学教案连乘、乘加、乘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能够正确计算简单的连乘、乘加、乘减算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2)学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连乘、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连乘、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连乘、乘加、乘减的图片或实物。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连乘、乘加、乘减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并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实践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表扬和指导。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举例说明连乘、乘加、乘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题。

(2)寻找生活中的连乘、乘加、乘减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题和寻找生活实例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连乘、乘加、乘减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精品备课教案: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精品备课教案: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连乘乘加乘减》精品备课教案:全面提升学生计算能力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提升数学思维,培养逻辑推理能力;4.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处理计算中的坑点和难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三个小学生之间的比拼,使学生们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一起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入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新课讲解1.连乘计算方法先带领学生们分析和理解连乘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连乘的特点是:一串数一直相乘,注意乘法顺序的重要性。

例如:2×3×4×5=2×(3×4×5)=2×60=1202.乘加计算方法再带领学生们分析和理解乘加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乘加的特点是:一串数一直相乘,但每两个数之间相加。

例如:2×3+4×5=6+20=263.乘减计算方法然后带领学生们分析和理解乘减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乘减的特点是:一串数一直相乘,但每两个数之间相减。

例如:2×3-4×5=6-20=-14第三步:例题演练练习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在学生逐步掌握运算方法的同时,注重练习解题方法。

例题一:3×5×7=()解题分析:先运算3×5=15,再运算15×7=105。

答案为105。

例题二:3×(7+8)=()解题分析:括号内的先运算7+8=15,再运算3×15=45。

答案为45。

例题三:5×10-6×11=()解题分析:先运算5×10=50,再运算6×11=66,最后运算50-66=-16。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计算各种乘法算式。

2.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乘法知识。

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对连乘、乘加、乘减的理解和运用,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连乘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乘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3.乘法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连乘•对连乘的概念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学会连乘的运算规则。

•给予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连乘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 乘加•通过乘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加法解决问题。

3. 乘减•介绍乘法与减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乘减的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乘减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为学生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连乘•定义连乘的概念,示范连乘的运算方法,让学生跟随实际操作。

•练习连乘算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学习乘加•介绍乘加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乘加练习。

•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乘加法解决问题。

4. 学习乘减•讲解乘法与减法的联系,示范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乘减运算规则。

•组织学生进行乘减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五、教学要点1.灵活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方法。

2.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准确计算各种乘法算式。

3.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计算能力。

六、教学反馈•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帮助学生解决习题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留下的练习题目。

2.自主进行相关乘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记录相应的例子。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连乘、乘加、乘减这些乘法运算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连乘、乘加、乘减
教材分析
例7
编排意图:
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教材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

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由于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当提出“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以后,应为学生提供独立列式解答、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