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1d83e7e02768e9951e738e7.png)
课例研究的方法中国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监周卫研究员一、课例研究的内涵1.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典型问题和关键教学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
“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改进。
课例是学科教师经常面临和值得思考的一种教育案例,是教师学习和反思的主要方式,正如美国教育案例研究所所长居迪·舒尔曼所说:“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它们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释问题。
”[1]课例研修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是:教师知识是情境的知识,教学智慧是群体的实践智慧,因此,它只能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伙伴互助、实践反思、专业引领、行为跟进才能得到整体的提升。
课例研究是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相长的必经阶梯。
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克服了以往通识培训、技能培训学科缺失的不足。
它为教师与同事伙伴、与研究人员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2.课例研究的由来与进展课例研究上个世纪起源于日本,目前已推广到25国,传播到37个国家。
2011年11月25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七届世界课例研究协会国际研讨会。
16国400多位代表参加。
会议主题是“促进教师学习的专业共同体。
”会议发起单位之一上海教科院教师发展与研究中心派胡庆芳博士与会。
[2]日本专家认为,课例研究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引起广泛重视,是因为它可以解决有关教学改进的三个难题:⑴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知识的迁移,即把教师从各种渠道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
⑵ 课例研究形成了教师的学习型组织。
即本来是教师个人化的课堂教学,经由课例研究变成了大家共同关注和协同改进的专业实践。
⑶ 课例研究擦亮了教师观察学生的眼睛,并由此培养了教师基于学生反馈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情怀。
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
![如何有效开展课例研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50558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8.png)
• 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 习方式、专业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目的是要让教师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以往教学研究的几种途径
●理论学习: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接受 ——知行割裂
●案例讨论:从案例中获取关于行动的知识 ——“教案不能复制效果”
●微格教学:分解训练教学中的技能 ——忽略学科本质
●教育叙事:通过反思教学经验而超越经验 ——忽略行为跟进
●同伴学习:分享经验与技能 ——容易同质重复
• 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
• 它把研究的阵地搬到课堂中来,以课例为 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行为跟进为 特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同时作为教师 进修的内容与提高的途径。
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 研究主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文明史 观教学”
• (案例来源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振兴中学)
• 研究课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文明的冲撞与 交流》
• 课例研究的背景:老师们对于涉及文明史与文明 史观的内容感到很困难,很想集中梳理一下,正 好振兴中学邓老师要参加全市教学大赛,于是选 择了这个研究主题与课题。
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发现:教师的 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 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 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
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 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理、 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f691e85680203d8ce2f249f.png)
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与实施步骤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王松摘要: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是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
其主要特征包括研究性、合作性、情境性和间接性。
课例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和反思、分享成果等至少五个步骤。
关键词: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概念;课例研究特征;课例研究步骤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jugyokenkyn或じゅぎょけんきゅう),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1],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Jugyokenkyn由两个词组成:一个是jugyo,意思是“课”;另一个是kenkyn,意思是“研究”。
“授业研究”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始于1995年和1999年的TIMSS(第三次数学与科学课程国际研究)[2],斯蒂格勒和黑波特(Stigler& Hiebert)对比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课堂教学录像之后,认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相关,即课例研究(Lesson Study)。
[3]随后,斯蒂格勒和黑波特对课例研究进一步展开了研究,并于1999年出版了二人的著作《教学的差距》。
至此,课例研究才引起人们对的普遍兴趣。
[4]图1“课例研究”检索论文的时间分布笔者以“课例研究”为主题词对中国期刊网上的论文进行了统计。
截止到2010年5月共搜集到149篇标题中包括“课例研究”的论文,其中146篇为期刊论文和3篇为硕士学位论文。
如图1所示,国内自2002年起,标题中包含“课例研究”一词的论文数量逐年呈稳步递增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课例研究正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在文献阅读和整理中笔者发现国内外对课例研究的概念、特征以及步骤等缺乏统一的定义,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导致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难以与其他概念相区别,难以实践操作等问题。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2cc830bb84ae45c3a358c3a.png)
什么是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含义“课例研究” 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 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
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A 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B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C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D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您对课例研究有哪些理解和思考?
![您对课例研究有哪些理解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18290f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4.png)
您对课例研究有哪些理解和思考?学完本课程后,请问您对如何做课例研究有何自己的方法?要紧内容:一、什么是课例研究(本体论)二、当前什么缘故要广泛推行课例研究三、如何样进行课例研究(方法论)一、什么是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lesson study),上世纪80年代,被作为日本的特色做法介绍到西方。
其特点是一群教师观看鲜活的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和合作分析,收集信息。
在课例研究中,被观看的课称为“课例(resenrch lesson)”.课例由一位教师负责教学,其他人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记录,并在课后讨论所收集的材料,认真考察教学过程以及其中的原理。
通过讨论,课的设计者将重塑自己的教学。
那个过程,能够带来教学观念整体的变化。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开展的合作研究。
其差不多步骤:选取主题、设计教案、教学观课、集体反思、总结分享。
课例研究作为在职教师专业进展机制,相伴斯迪格勒(James W.Stigl er)和希伯特(James Hiebert)《教学差距(The tenching gap)》一书的出版,受到许多国家教育研究者的关注。
课例研究经历了规范性课例研究到阐释性的课例研究:教师悬置以往获得的有关教学的各种理论,深入课堂,对自己或同伴的教学活动进行“深描”(thick descriptions),并在与环境脉络的互动中明白得与诠释教学活动的意义。
[1]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启动的“照管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变易’为基础”的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说明,课例研究是照管学生个别差异的有效方法。
香港的课例研究以“课堂学习研究”(learning study)为核心,以变易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聚焦学生的学习来改进教学,在学生有效学习、教师专业进展、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学习文化重塑等方面都显现出杰出的成效。
[1] 安桂清.课例研究的意蕴和价值[J].全球教育展望,2009(7):15—1 92.课例研究的特点(1)课例研究是真实的●研究把自然的教学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截了当源泉研究问题(课题)产生于起源于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需要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展开研究要紧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式观看方法对问题或情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614e0990c69ec3d5bb75ec.png)
课堂的本质是教学,而不是展示。教学重过程,展示重果。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索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如果说教学要展示的话,展示的也应是这个过程本身。
“课例研究”是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方式。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每次活动要有明显的主题,不能贪大就全,要小专题、多角度、分层次研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实现有效教学。
“课例研究”是在新课改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十分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手段。
敢于展示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始终,它有时发生在学生方面,有时发生在教师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有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尴尬。但我认为,流畅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顺利成功,表面的达成并不表明学生的有效发展。即使是公开课也应该是常态课中的经典,经典不回避曲折,曲折才显美丽。在教学中,我们不该放过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典型错误,而应发挥教学机智,将这种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转换成教学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将错误转化成美丽,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学生超越自我。例如:学生在口算20×3=?时,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想法(1)、因为3个10的和是30,再加上3个10就是60,所以20×3=60;(2)、因为3个20相加是60,所以20×3=60;(3)、也可以把20×3看成是3个20,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这些动态生成的多种想法,虽然没有突出本节课的口算重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思考,具有普遍性,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些动态资源,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思路。前两种方法都是从加法意义的层次思考,是低层次的思考方法,但是对的,应给予肯定;而第三种方法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思考,思考层次较高,但怎样口算简便?需要教师引导、提升。特别是学生口算2×4= 20×4= 200×4= 200×4=这几道题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方法时,有的学生说,先乘一位数;有的学生说,把乘的结果加上几个0;有的学生说,我根据2×4=8后补0等等,多好的动态资源呀,学生的思考过程已在提升,教师可抓住这有利时机正面引导,激励评价,提升知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种生生、师生之间互动的实现和颇具创意的新知形成,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有意暴露学生的错误,使之成为生成新知的有效资源,诱发了学生针对错误展开争辩、探究、交流,于精彩之处挑起矛盾.困惑之时给学生留足探究空间,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发现了规律,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不断张扬学生的鲜活个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77b8d7195f312b3169a569.png)
什么是课例研究?1、课例呈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实践,它是教师自己在做中学习提高的过程。
但正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科学家的研究是有层次的一样,教师做课例研究也是分层次的,可以是个人反思的载体,可以是理论研究的素材,也可以是他人学习的范例。
由此出发,教师所做的课例研究其呈现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实录式的,全程描述一堂课,从中反映教师设计和实施的脉络;也可以是一事一议式的,是对一堂课的某些关键点的描述,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的讨论。
2、课例研究应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
课例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
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
这才是课例研究所真正追求的。
3、教师的课例研究是需要准备的课例是开展教研的有效载体,课例研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教师的课例研究是需要准备的,这种准备既是来源于专业上的(理论的和经验的),也是来自于行为的。
“如果一个水手不知道自己正驶向哪个港湾,那么就没有什么风会对他有利”(塞尼卡)。
教育理论的首要功能可能不在于直接为教师的课例研究提供技术、增加教育知识,它的重要用处在于让教师在研究时有一种教育思考和专业自觉,获得一种研究的方向感。
教学是种实践,要向经验学习。
用心的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由成功的、失败的种种体验而积累的教学经验,对改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对其他教师具有启发和引领作用。
“相观而善谓之摩,教师同伴之间先进经验和行为的相互引领,也是教师课例研究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例研究的研究
![课例研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7c51b8e2bd960591c67720.png)
课例研究的研究作者:贺晓霞,谭伟来源:《师资建设》 2010年第6期口文\贺晓霞谭伟课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
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它关注行为反思和行为跟进,追求更新理念的飞跃,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课例研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践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一、课例研究的特征(一)“课例研究”具有教学性。
课例研究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具有动态化。
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具有静态化。
(二)“课例研究”具有研究性。
课例研究意味着课堂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教研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的领域。
以研讨“学生的学”为中心,实现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的学习,让课堂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解决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
(三)“课例研究”具有实践性。
课例研究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是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持续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课例研究的类型(一)新教师培养—反思式观课学校每年都有一批新教师分配到学校来,新教师是学校的新鲜血液,是学校的明天。
新教师的培养历来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让教师成为观察自己课堂的主人,特别是新教师。
学校可以用课例研究为载体对新教师进行课前培训。
1.提供课例,让新教师独立备课:优秀教师的案例融合着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教研组内的骨干教师及同伴讲自己比较成熟的案例或是收集专家的优秀案例提供给新教师,供他们参考、借鉴、模仿、创新,并要求新教师在此基础上独立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学情,自己备课,写出详案。
2.方案纠正,模拟上课:有了教案以后,就需要给新教师创设一个上课情景:让指导教师和同伴做学生,新教师模拟上课,并对课堂进行录像,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程序与方法、作业设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对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做出科学分析,纠正并改进方案。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精品教研培训)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精品教研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6608a15fad02de80d4d84054.png)
(四)赞扬支老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多种心理品质的启导。并赞叹“支 老师的课程设计线条虽粗大,而他的心思却慎密如发,课堂反应之快,难 以企及”。
研习:
《只有一个地球》确是一堂成功的课。 而成功的要诀,在我们看来,在于教师把 握住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具体说是两个方 面:
1、引导学生体验被课文唤起的情感, 2、指导学生将所体验到的情感表现为“抒 情的句子”。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的活动”
根据对优秀课例的分析,我们初步认定,教
学环节以2-3个为宜,组织学生较充分的学习活
动。
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夫,要花在起点的辨认, 终点的确定,2-3个环节的把握。
解决途径: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
学生需要学什么
学生怎样学才好
课例评析之《落花生》
以质疑牵动的教学 一、针对题目与作者 笔名的质疑 二、针对第一段词语、 标点的质疑 三、针对文章内容的 质疑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与方法
一、什么是课例研究
英文:Lesson study——课的研究 源起:案例——课例 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 一节课‛,聚焦于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 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 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 程。
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课例研究
反思自己的课
观摩别人的课
‚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 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 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 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 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 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能里比较困难, 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 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 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佐 藤学,2003)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71bd3887c24028915fc3f2.png)
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不是课例。
课例是一节节具体的课,课例研究是要对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进行研究,是要弄清一节课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
课例研究也不是教案。
教案是具体一堂课的教学方案,是由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的教师制定的、面对特定的学生、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
教案的意义是发生在一定范畴里的,包括具体的时间、范围,特定的区域、人群等。
课例研究活动还要研究支持性的材料,结果具有普适性。
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分析与积累的过程,是教师完成某一课堂任务的支撑性材料。
如在《项链》一课的课例研究中,材料的主题可以是"反映当时法国虚荣腐朽和没落颓废的社会生活",也可以是“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变幻无常”等,这适用于各种课堂情况。
(1)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一般包括三部分:一是对教学设计的背景、思路与意图进行说明;二是如实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三是对授课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讨论。
(2)课例研究的材料应由课堂呈现材料、支持性材料、结果评价性材料、反思性材料四部分组成:1、课堂呈现材料。
课堂呈现材料指向课堂教学的实现,可以是教案、课例、课堂实录、课堂片段、说课稿、教学案例等。
2、支持性材料。
包括学生学习层面的知识情况分析、课堂呈现的学习知识来源、课堂教学内容建设的支撑性教育理论资料,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等。
3、结果评价性材料。
结果评价性材料是某一课堂实践情况的评价性记录,可以是简单的效果等次,可以是翔实的课堂实践得失记录,还可以是学生作业,如成功的或失败的学生作文。
4、反思性材料。
教学反思是课堂实践的心得体会.要注重成败得失的原因分析、改进设想等。
这些材料难分轻重,课堂呈现材料是重要的,可更多时候研究的重点会指向支持性材料、课堂评价及反思性材料,因为研究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为抄一个方案以应付某一堂课。
课例研究名词解释
![课例研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29bf12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6.png)
课例研究名词解释课例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用于探究特定课程或教学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
在课例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究,以更好地理解课程的本质和意义。
以下是课例研究的几个名词解释:1. 课例研究:指对某一具体课程或教学环境的探究和研究。
2. 教学案例:指在教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和事件,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具体行为和表现。
3. 教学目标: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
4. 教学内容: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要教授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
5.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包括讲授、讨论、实践、游戏等。
6. 教学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工具,包括分数、考试、作业、项目等。
通过课例研究,研究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程的本质和意义,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从而更好地改进和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
因此,课例研究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研究背景和目的: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说明为什么对某一具体课程或教学环境进行探究和研究。
2. 课程设计和教学背景:介绍课程设计和教学的背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制定和实现情况。
3. 研究问题和方法:介绍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即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的,以及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手段。
4. 课程分析和评估:介绍对课程的分析评估,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解读和评估。
5. 研究结果:介绍研究的最终成果,包括对课程的分析和评估结果,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启示和建议。
6. 研究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的结论和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价值。
拓展部分,可以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说明其影响和意义。
此外,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说明课例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教学体会-校本研修如何进行课例研究
![教学体会-校本研修如何进行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9d2976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1.png)
校本研修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一、什么是教学课例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课例主要涉及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学课例包括的问题主要有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教学情境问题等。
二、什么是课例研究课例研究将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
课例研究是以反思为前提、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的教学研究,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三、课例研究的特点课例研究是基于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成长的研究;是基于问题解决、实实在在的研究。
需要体现以下主要特点:◆具有清晰明确的带有学科特点的研究主题(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变传统的研究没有聚焦内容的空洞性。
◆具有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改变传统的纸笔加经验判断的听课方式。
◆具有相对科学的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克服传统评课中凭感觉的随意性。
◆着眼于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引领◆需要有经常性的反思与总结◆需要有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四、课例研究的三种形式课例研究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多人同课”、“一课多轮”、“同课异构”等等。
五、我们的想法、定位和做法(一)想法在探索课堂教学优质化的道路上,如何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使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愉快、最终考的满意,如何把我们的教师从看似周而复始的繁重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
我们的想法是发挥校本研修的巨大推动力,引领教师“走进课堂做研究”。
(二)定位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在于关注知识传授、关注学生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的校本研修主题是开展课例研究,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落脚点定位在------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三)做法研究原则: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研究目标:寻找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策略,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内容: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形式: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开展课例研究研究单位:基层学科组团队研究流程:课前会议:第一次★学科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共同商议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5578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2.png)
什么是课例研究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什么是课例研究一、课例研究的含义“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
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A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B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C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7546a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0.png)
课例研究:内涵价值及操作方法1. 引言1.1 课例研究的定义课例研究是指教学实践中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某一具体教学实例的过程。
通过对课例的深入研究,可以挖掘教学中的问题和规律,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和关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例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通过对各种课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的普遍规律和规律性,为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课例研究在教育教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2 内涵价值意义内涵价值意义是指课例研究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意义,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课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课例研究还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
内涵价值意义不仅在于教师个人成长,还在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推动,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深刻理解和把握课例研究的内涵价值意义,对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3 操作方法的重要性在课例研究中,操作方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操作方法是指在进行课例研究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关键。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操作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研究者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通过明确的操作方法,研究者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工作,保证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操作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的课例研究中,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能够帮助研究者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研究的实施效果。
什么是课例研究
![什么是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5555bdbceb19e8b8f6baba.png)
课例研究的进行过程如下:
1、研究小组制定课例研究实施计划:邀请专家、教研员参加,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制定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目的、时间节点、试点教师、具体措施等。课例计划是课例研究的主干,课例计划支撑着课例研究的过程。它为课例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剧本;它向其他教师传递着主讲教师课堂构想的信息;它为教师观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为观察者记录和分享提供场所。
3、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关系的统一,如何依据新的教学论、新的学生观达到教学的优化?
4、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
5、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
2、首轮研究课:原行为阶段观摩课,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即试点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小组成员听课、观察,全程录音、录像。
3、小组研讨:教师团体聚集在一起针对研究课讨论听课情形。对这位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4、再开研究课:新设计阶段观摩课,可由实验教师(或另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可先由实验教师围绕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设计思路,然后是全体教师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上第二次研究课。小组全体成员听课、观察。全程录音、录像。
8、课例研究总结。小组进行小结,对课例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经验,反思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下一轮开展课例研究的初步方案。存档,暂告一个段落。
备注: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时间一般为10~15小时(3周内)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4391d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d.png)
如何进行课例研究(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如何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概述(1)课例研究的概念课例是一个实际的、典型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
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
课例研究,简单理解,就是以典型的课堂教学作为例证所进行的研究。
它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分析和提炼等过程,对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
课例研究从本质上说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一种方式。
课例研究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方式,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课例研究追求的是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
(2)课例研究的特点①课例研究的性质状态:课例研究是一种改善教学行为的实践性研究。
课例研究是一种自然状态的研究。
②研究内容:课例研究以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③研究过程:课例研究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提高的研究过程。
④研究的主体:教师是课例研究的主体。
(3)课例研究的意义①课例研究是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②课例研究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③课例研究是提升常规教研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课例研究有研究的主题教学研究(公开课)主题不明确;或泛化严格意义上的选课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着眼于研究的探讨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强调行为跟进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写教案着眼于评课的讨论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④课例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4)课例研究兴起的背景①国外课例研究的兴起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
②我国课例研究的来胧去脉8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编过《优秀师课堂教学实录》, 优秀教师教学实录开始流行。
后来出现了一系列其它课堂教学实录集。
学习优秀教师的一些上课方法,吸取他们的经验。
80年代前期教案集,由有经验的教师将上得比较成功的课的教案拿出来,供大家模仿、学习。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12e5b4f121dd36a32d8244.png)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一、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1、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这是根本的不同。
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它的确是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的文本,但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
2、课例与案例的区别
课例和案例的混用最为常见,也反映了从案例到课例的认识的清晰化经历了一个过程。
案例在教育以外领域(如法律、医学、工程等)的运用由来已久,应用到教育领域,则是源于职业培训的困惑——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
教育案例不过是案例中的一类,案例的范围最大、在各个领域都有;而课例又包含于教育案例当中,只有那些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具有一个研究主题的教育案例才专称为课例。
3、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
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好比教案与教案设计的区别。
前者指最后产生的成果形式是一个“课例”,后者把形成这个成果的过程称为“课例研究”;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
所以通常我们说“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说到“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表达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的含义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
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
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
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
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
A设计。
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B实践。
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
C反思。
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
D总结。
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2、常用操作模式
上述是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
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
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点教学,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
3、研究与通常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的区别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1.具体操作
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2作用
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完成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