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中课例研究与课例分析
课例研究教研活动_点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实践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近期,我校组织了一次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环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点评。
二、活动过程1. 观摩环节本次活动以“一堂优质课例展示”为载体,由我校优秀教师承担展示任务。
展示课上,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功底、灵活的教学方法,展示了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2. 研讨环节观摩课后,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首先,由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
接着,其他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展示课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反思环节在研讨的基础上,教研组要求教师针对本次课例研究活动进行反思。
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方向等。
三、活动点评1. 活动目标明确,组织有序本次课例研究活动紧紧围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这一目标展开,活动组织有序,流程清晰。
从观摩、研讨到反思,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确保了活动效果。
2. 教师参与度高,研讨氛围浓厚活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观摩、认真研讨、认真反思。
在研讨环节,教师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
3. 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4. 互动交流,共同进步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
在活动中,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不足及改进措施1. 不足之处(1)部分教师对课例研究活动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
语文课例研究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语文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组织了一次语文课例研究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课例研究,探讨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观摩优秀课例、交流教学心得、研讨教学策略。
三、活动过程1. 观摩优秀课例活动开始,教研组长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然后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观摩了一节优秀课例。
这节课由我校优秀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荷塘月色》。
张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交流教学心得观摩完优秀课例后,张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心得。
她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研讨教学策略接下来,全体语文教师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讨:(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评价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多写、多练。
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初中语文教研组课例成果(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近期取得的课例成果。
二、课例成果展示1. 《荷塘月色》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荷塘美景;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审美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生活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3篇)
语文课例研究报告(3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通用3篇)语文课例研究报告篇1【教材分析】《风景优美的地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最想去的地方,体现其吸引人之处。
能力目标:尝试完成一篇写景作文。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有条理的介绍。
【教学难点】描写有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出景物之美。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图片或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景物美在哪?2.课件出示好词、好句。
刚刚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这里有很多描写景物的好词送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引导归纳:1.回忆课文的写作方法:(1)师:这节课,我们要要向同学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那大家想想,怎样写能让人读着像看到了一样美呢?我们先回忆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想一想那些句子写的好吗?用了什么方法?(课件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段落)(2)师小结:写特点(板书):颜色: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形状: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
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用方法(板书):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写一处景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观察、讨论、修改、学以致用。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幅图片。
(1)出示图片(桂林漓江象鼻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你想到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样的美景?(2)师:有一位同学也去过桂林漓江象鼻山,他写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句子)我们来看看,你觉得这段话写得美不美?能不能让它更美,吸引其他游客呢?运用什么方法,你觉得怎么加句子会更生动?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讨论后指名答。
(3)老师请同学们帮他改一改。
(课件出示段落)(4)师指导和讲解。
(5)挑选一篇改得好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立传统的教研活动多是“就课论课”,研讨的主题往往并不明确,甚至极为泛化。
与之不同,课例研究作为一种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过研究化解教学难题,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通常要经过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过程。
“疑问”表现的是大家在教学活动中共同面对的困惑或难题。
所以,明确研究的主题就成为课例研究的起点。
实践说明,围绕某个主题所展开的课例研究不但有利于提升研究的效果和品质,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意愿更有利于课例研究小组结成研究共同体。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 源于现实。
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教学问题所展开的合作性研究,它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其研究的主题不是来自某种现成的理论,而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
也就是说,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由此,诸如“个体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关系如何”、“脑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从理论出发的问题是不适合作为课例研究的主题的。
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言行举止、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切身体会、教师与同伴对教学疑难问题的真诚讨论等就成为课例研究中问题的主要来源。
如师生、生生的互动问题、教师的提问艺术、如何组织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或探究学习,等等。
实际上,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思考,进而通过研究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和实践智慧。
2. 始于反思。
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水平,是否擅长捕捉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
课例研究的问题能够是编者按:当前,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挑战,而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一味靠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奏效了,需要借助于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
课例研究是一种教师所擅长的、基于实践情境的反思性研究。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方式将方法与实践联盟,对教学活动实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教学的改进和精神的成长。
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课例与课例研究)
什么是优秀的教学课例(课例与课例研究)一、教学课例及其特点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看法也不一致。
有学者认为,“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故事。
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教学案例”。
也有学者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
”(余文森,2003)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教学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研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成果表达方式,也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实践形式。
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缺乏独立价值,但由于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他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完全有必要把这种“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载体,使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提出对某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反思,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高。
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其中,其中,“教学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问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描述了“教学预期”的实现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教学的评价。
教学课例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
为了给教师在课例研究中的讨论与反思搭建平台,能否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也是课例撰写成功的关键。
教学课例的各部分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地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最常用的几种形式——“集体备课”与“说课”(共同拟定教学设计方案、说明教学意图和教学策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对课的讨论与评价)。
新课例研究范文(推荐九篇)
课例研究范文(推荐九篇)5课例研究范文(篇一)本次课题研讨我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教学剩余时间,认真听课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作业。
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课必有一个气氛和谐的课堂。
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
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现将我这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收获很大,学习了专家们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典型课例,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学习,让我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
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
通过观看培训的课例,,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
这次学习我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大家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培训。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给我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将认真领会到让自己学有所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课例研究范文(篇二)20**年度我校科研工作依据区研究中心工作目标,紧扣学校工作思路,结合*期课改的推行,立足教育教学,边研究边学习,边学习边研究,努力构建学校科研交流平台,加强过程管理,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课例研究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小学会议室三、活动主题: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为主题开展课例研究四、活动参与人员:全体语文教师五、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活动开始,主持人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强调了课例研究的重要性,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 课例展示首先,由我校优秀语文教师李老师展示了一节精彩的阅读课《小蝌蚪找妈妈》。
李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兴趣。
3. 课例分析课后,全体教师对李老师的课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课例具有以下优点:(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李老师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李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紧凑,师生互动良好。
李老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
4. 讨论与交流针对李老师的课例,全体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1)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教师提出,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开展阅读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教师认为,可以通过阅读指导、阅读笔记、阅读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教师建议,可以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她指出,本次教研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方法。
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活动效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研活动课例研究的收获(3篇)
第1篇一、引言教研活动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们能够深入分析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在参与教研活动课例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二、理论提升1. 教学理念的更新通过参与课例研究,我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例研究中,我学会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课例研究让我认识到,教学评价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学会了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践应用1. 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在课例研究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我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
2. 教学实施能力的提高课例研究让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学会了如何把握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3. 教学反思能力的增强在课例研究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能够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团队协作1. 增强团队凝聚力课例研究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2. 促进资源共享课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心得的平台。
通过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团队成员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例研究中,团队成员需要共同面对教学中的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园教研活动案例分析报告 幼儿园教研
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进行的系统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共同研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幼儿园教研活动案例,探讨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意义、实施过程和效果。
1. 案例背景在某市一所知名幼儿园,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有些幼儿甚至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为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发育,幼儿园决定开展一次针对语言发育的教研活动。
2. 教研目标通过教研活动,提高幼儿园教师对语言发育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 活动实施步骤为了达到教研目标,幼儿园教师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了教研活动:3.1明确目标:教研小组成员商讨确定教研目标,明确针对语言发育这一主题,确定教研的具体方向。
3.2资料搜集:教研小组成员对语言发育方面的教学资料进行搜集,包括学术论文、教材、案例分析等。
3.3实地调研:教研小组成员实地观察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了解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实际情况。
3.4研讨交流:教研小组成员开展多次研讨会,就语言发育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共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5编写总结:教研小组成员根据研讨的结果,撰写教研总结报告,并提出针对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的改进建议。
4. 教研成果通过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们取得了一些成果:4.1认识提升:教师们深入研究了幼儿语言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对语言发育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4.2方法探讨:教师们就幼儿语言发育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4.3教学改进:教师们根据教研成果,调整了语言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 结语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们不仅在提高了对语言发育的认识,探讨出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还通过改进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教研组课例研究(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初中化学教研组开展了课例研究活动。
本文以一堂初中化学课为例,探讨课例研究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课例概述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物质的溶解”。
授课教师为我校化学教研组的一位年轻教师,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以下是该课的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什么是溶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物质的溶解原理,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3.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溶解现象,总结溶解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解规律,强调溶解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例研究过程1. 观摩教学:教研组全体成员观摩了该节课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2. 反思教学:课后,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分组讨论:教研组成员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师点评:教研组长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教研组的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6. 再次教学:授课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7. 总结经验:教研组对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提炼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四、课例研究成效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对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技能得到提升。
2. 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课例研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优化了教学设计: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4. 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课例研究,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分析教育案例观察
知识文章: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园本教研中,案例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案例分析方法。
通过案例观察,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学习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出发,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观察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二、案例观察的深度分析1. 观察对象的选择在进行案例观察时,教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价值的观察对象。
这可以包括个别幼儿、小组活动或整个班级的情况。
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对象,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情况,促进个性化教育。
2. 观察方法和工具案例观察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记录和分析。
可以采用视频录像、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进行观察,并结合发展评估量表对观察对象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客观的观察结果。
3. 观察内容的深入分析在进行案例观察后,教师需要对观察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幼儿的学习动机、行为表现、情感反应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三、案例观察的广度分析1. 教研团队的参与在幼儿园园本教研中,教师需要与教研团队共同参与案例观察。
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观察和分析角度,提升教研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2. 教学实践的延伸案例观察并不仅仅局限于观察分析的阶段,更重要的是将观察结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家园共育的推动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观察也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观察结果,共同制定促进幼儿发展的计划,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观察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案例分析方法。
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
我认为教研团队的合作和家园共育的推动是促进案例观察成果应用的重要途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案例观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案例分析方法,通过深度和广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学习。
中综合实践教研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中学教师,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案例主题本案例主题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教研教学活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案例目标1.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3. 构建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体系,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四、案例实施过程(一)教研准备阶段1. 成立教研小组: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活动。
2. 收集资料:收集国内外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案例、教学资源,为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3. 确定教研主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确定本次教研主题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教学策略研究”。
(二)教研实施阶段1.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等。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学习其教学方法和经验。
3. 教学研讨: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研讨,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研讨结果,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方案。
5. 课例研究:教师开展课例研究,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施阶段1. 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2. 教师根据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定期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课例研究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我校于2021年10月开展了以“课例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课后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策略的探索,以及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把握。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2. 促进教师对教学策略的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4.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前,各学科组针对所选课例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2. 课堂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各学科组的一节优秀课例进行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思考教学效果。
3. 课后研讨观摩课后,各学科组组织教师进行课后研讨。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1)各学科组针对所选课例,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各学科组负责人对备课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2. 课堂教学观摩(1)教师们认真观摩优秀课例,记录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2)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思考教学效果。
3. 课后研讨(1)各学科组组织教师进行课后研讨,分享观摩感受。
(2)针对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交流,提出改进建议。
(3)学科组负责人对研讨情况进行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
五、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
2. 教师们在教学策略上有了新的探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师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教学课例研究课题研修人任教学科三年级语文教学课例名称: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1课《春天的小雨嘀嘀嘀》一、教材分析这是根据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的散文改编的一篇精读课文。
全文由9个自然段构成,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充分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i二、教学目标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四、教学过程二、探讨交流理解感悟师: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春雨中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课文,说说春雨美吗?美在哪里?可以边读边想边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自读自悟,在讨论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提出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书边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交流)。
汇报交流:(一)春雨的声音美。
提问: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1.屋前听雨(第2自然段)(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哗啦哗啦”。
(3)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4)抓住“推、挤”这两个用得好的词,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让学生找出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的不同声音,知道因为这些物体本身的质地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通过找象声词,,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2.林中听雨(3-5自然段)(1)课件出示句子: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a.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体会使用打比方句子的好处)b.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c.练习朗读,体会“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这些词的读法,欣赏春雨的声音美。
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能够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明确课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培养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活动、反思教学过程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每周五下午2:00-4:00。
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五、活动对象全校教师六、活动内容1. 课例研究理论学习(1)邀请专家进行课例研究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理解课例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2)组织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提高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
2. 课例设计与实践(1)分组进行课例设计,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教学设计。
(2)各小组展示教学设计,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和讨论。
(3)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3. 课例实施与反思(1)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2)课后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3)邀请专家对教师的课例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 课例成果展示与交流(1)各小组展示课例研究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2)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5. 课例研究总结与表彰(1)对本次课例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2)对在课例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
七、活动组织1. 成立课例研究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设立课例研究教研活动小组,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和协调。
3. 邀请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4.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八、活动评价1. 教师对课例研究的认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式观课使教师看到了一个真实的 自我,促使教师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 直面自我、反思自我,修正和完善自我。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例研究 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学性。课堂的本质是教学,而 不是展示。教学重过程,展示重结果。教 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生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 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 同成长、共同探索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 完整的生活过程。
第二、研究性。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 场所,更是进行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的实 验室,每一间教室都是独特的 “研究室”, 都是教师把教学方案加以落实、试验、验 证和修正的地方,因此,每一间教室都是 教师教学理论和方案的实验室。研究性意 味着课堂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 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 领域。
(二) “课例”的性质
是叙事研究的一种 ,但不同于教育叙事。 课例则像电影作品,是写给所有学科的教 师看的一个接近真实的“过程”或“故 事”。 课堂研究是理论研究,重在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课例研究则是实践研究,重在 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三) 课例研究的相关概念
1.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 2.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 3.说课、听课、评课
2.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与教学 课例
从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来说,三者的关 系可简单概括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 学实录+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 规划和设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学设计犹如建筑之前的图纸,是教学活 动的直接依据。教学设计内含着 创新和研 究 因素,按照老传统或照搬他人经验,也 就无所谓设计了。
(3)评课:是继说课、听课之后教师之间业务的 进一步交流和研讨。 评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 统,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作为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评课要致力于提出 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课例研究的 问题主要包括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 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高水平、针对性强 的问题是评课的关键,是搭建教师讨论与反思的平 台。
怎么科学听课
①听 ②看 ③记 ④思 所以不少专家建议把听课改为“观课。
听课重点包括:
①看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热情高不高)、交往
状态(学生彼此的交往、互动如何)、思维状态 (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怎样)、生成状态(学生 的学习收获和成效大不大)等。 ②看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否?情境创设恰当否? 气氛调节如何?问题处理合适否?教师的观念先进 否?文化素养高否?等。 实际上,听课是一种很专业化的脑力劳动,不 仅需要听、看,还需要记、思。听课者应根据听课 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 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3.说课、听课、评课
说课、听课、评课是课例研究的三
种基本活动形式。
(1)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 行或专家领导口头阐述自己课堂教学方案,并 与听者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教学研 究过程。如果说,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 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那么说课则是教师 集体共同开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活动,从 这个角度上说,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 式。对于备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教学改进和优 化活动;对于上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更为缜密 的科学准备活动。
说课的程序一般包括:
①说课标、说教材(说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 教学目标的定位和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等) ②说教法、说学法(说自己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 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如 何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 ③说程序、说结构(说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1.课堂研究、课例研究与案例研 究
三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课堂研究:是一种学科(领域)研究, 主体主要是专业研究工作者。
(2)课例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行动研 究),主体是中小学教师,是以一节具体的 课为对象的研究,目的却不是指向新理论的 生成和新规律的发现,而是立足于解决课堂
①参与状态分析: ②交往状态分析: ③认识状态分析: ④情绪状态分析:
评课一方要以平等、友好的姿态与被评 价者沟通、交流,积极肯定被评教师的优点 和长处,认真地指出缺点和不足,并帮助他 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被评教师 要主动参与到评课活动中来,以开放的心态 与评价者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 听取大家意见,使评课成为自身专业成长和 教学水平提升的专业活动。
2.多人同课循环
备课组或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 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 问题的跟进。第一个教师上完课, 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课堂存 在的问题上第二次课,第三个教师 针对第二个教师课堂存在的问题上 第三次课……,每次上课方案都是 同伴集体共同参与研制的。
3.同课异构
同一课,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 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共同提高。 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 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 由二个以上的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 师集体听课、评课。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
第一、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确有不同的 思路和观点; 第二、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 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 创造性。多元性是新课程、新课堂的基本特 征,教师要善于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 学习和借鉴他人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 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评教师的“教”应突出六个维度
①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②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③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看教学思路设计 看课堂结构安排
④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⑤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看板书: 看教态: 看语言: 看操作: ⑥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评学生的“学”应强调四个状态
教科活动中
课例研究与课例分析
我国众多优秀教师成长历程无一例 外地显示: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在 研究状态下教学——教师研究状态。 ①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还须注 重纵向的理念引领。 ②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还 须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一、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 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 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溶入教学 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 节之中,活动方式多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 讨论为主要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 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有研究含金量的 教案、教学设计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是教学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十分行 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
(2)听课:是教师同行或专家领导对课堂 教学活动的观摩、观察、调研。听课,对上 课教师而言,是展现自己教学观念、教学个 性、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教学智慧的平台; 对听课教师而言,是学习、借鉴同行教师经 验和教训的机会。
为什么需要听课
①取长补短: ②资源共享: ③教学研讨: ④专业成长:
4.互助式观课
“互助式观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 导”活动,既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 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而是教 师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观课,其目的主 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 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 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很多困 惑:什么样的自主是真正的自主?什么样的合作是 有效的合作?什么样的探究是有价值的探究?…… 自己吃不准,想请别人来指点,又不敢在专家面前 “献丑”,同时也害怕学校领导的“评价”。那么 互助式观课便是最安全的选择了。 这种观课由于不涉及褒贬奖罚和评价,授课者 在课堂中无需刻意展示自己的长处而隐藏自己的短 处,完全可以真实地表现自我,使课堂保持自然性, 而观课者由于能观察到真实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 地帮助授课教师进行反思,寻找问题答案。
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课例显然是课
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如果说,课堂研究是 理论研究,重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那 么课例研究则是实践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 “怎么做”。
(3)教学案例:是教学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 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 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课例是案 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 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 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 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 改进和提高,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和开 发,是一个典型课例。 从课堂到课例到案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 节。
互助式观课的步骤一般是:
第一、双方在课前共同商定好观课的主题 和 重点。 第二、观课者做好课堂观察和记录。记录 下课堂里发生的真实情况以及自己的思考。 第三、开展课后讨论。讨论要针对主题和 要点,问题一定要具体。 第四、后续行动。上课教师要把改进措施 实施到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
5.邀请式观课
以前听、评课,教师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安排的。 邀请式观课则是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 课。 如果说,互助式观课例重于问题——诊断,那 么邀请式观课则侧重于成果——鉴定。 教师就课改的某一专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 索后,取得成果,课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为 了从理论并从多角度上对自己的改革探索成果进 行评价,教师主动邀请有关专家、教研员和同事 前来观课。
(一)“课例”是什么
简而言之,是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解剖分 析,从教学规律上得出一些有教者个性色彩的结 论。 具体而言,是写给教师同行看的自己是如何上这 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 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 面平实地加以描绘和反思,让观者一起体验教者 的成功和不足,达到产生借鉴和启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