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
唐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征
唐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之一,尤其在文化领域,其成就更是让人们感叹不已。
其中,唐代文学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唐代文学不仅在当时具有举世瞩目的影响力,同时,它的风格也是独具特色的。
那么,唐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风格特征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时代背景1、政治繁荣唐朝的开创,为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政治改革。
唐太宗时期,朝廷政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格局。
全国各地的州县官员,都是从中央选拔出来的才能优秀的人才。
这样规范的人才选拔制度,保证了唐朝政治精英层的稳定。
同时,唐朝实行科举制度,这也保证了唐代文学中良好的学术氛围。
而朝廷制度逐渐稳定,也为文学家们能够专心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社会背景。
2、经济繁荣唐代经济发达,社会百业兴旺。
进行了对外的友好贸易,国内的交通运输逐渐得到改善,促进了商品交流与流通。
同时商业、手工业、农业都有长足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样的经济背景,也为文学家们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及创作环境。
3、人口稠密唐朝时期,中国的人口逐渐上升至8000万左右,人口的大规模增长,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交际背景。
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及理念,拉近了文化间的距离,并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
二、风格特征1、注重节奏感唐代文学中,有许多诗歌等作品都注重节奏感。
唐代文学家们不仅在语言方面进行了精细的把握,而且在声音和节奏方面也进行了很好的表现,凸显了旋律感和节奏感,这种特点也被称为“唐韵”。
2、倾向于写现实唐代文学家们很好地把握了社会风貌和生活气息,在文学中反映了社会当时的实际状况。
他们以民众为创作对象,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和生活感受来描绘人物和场景。
同时,他们在文学中,也常常表现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批判,体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及态度。
3、开放性唐代文学家们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异邦文明的接受和融合,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中国文学推向了更加开放的阶段。
唐代文艺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趋势
唐代文艺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趋势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
在这个时代里,诗、歌、赋、曲等文艺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了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朝时期的文艺,不仅有创作者精湛的才华,更是蕴含着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趋势,这些因素共同成就了唐代文艺的伟大魅力。
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化因素体现着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唐代文艺的时代背景对文艺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政治稳定唐朝在政治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这使得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发展。
唐朝统一的政治制度使得民间文化活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诗、歌等作品也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2.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文艺的飞速发展。
在这样一个繁荣的经济时期,构思和创意的提高和丰富是很显然的。
3.文化交流与开放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频繁和广泛的时期,不仅学术交流与艺术交流繁荣,甚至包括了商贸、交通等领域。
美国学者Robert Bauer认为,文艺家在这样开放的社会氛围中所得到的灵感,使得文艺作品表现出了广泛的命题和多元的特色。
二、历史趋势的影响唐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艺创作的显著时期。
除了时代背景的影响,历史趋势也直接关系了唐代文艺的发展。
正是历史趋势的影响和推动,使唐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引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新时代。
1. 观念转变唐代是一个“和文化”取而代之“儒家文化”的时期。
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儒家文化的内核。
唐代诗歌的气象,如“志士仁人”的文化虚真主张,以及以“未来丰收之年”最为准确的气象状况的描绘,体现了人们处于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新思维与新精神。
2. 经济变革唐代是一个大量开发和移民的时期,商业繁荣、农业发展、经济繁荣所有这些影响文艺,导致唐代文艺的发展日益多元化与复杂化。
唐代的文艺作品也反映了“腐蚀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注,以及人民阶级的观念转变。
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唐代古文运动起源于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运动,它使古诗文化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使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那么,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1、宫廷文化的繁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一个朝代,也是经济、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
它的宫廷文化繁荣昌盛,贵族们的文化素养非常高,他们常常以古文解读、诗文歌咏作为兴趣爱好,引发了一场精神浪潮。
2、宫廷文学流行
唐朝宫廷文学的流行也是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的文学脉搏强烈,文学思想充满活力,借助于宫廷文学的传播,古文和古文文学的发展被大力推崇,古文文学的影响也就更加深远、更加广泛。
3、宗教文化的融合
唐朝还有另一种重要的原因是宗教文化的融合。
由于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大量传入,使得古文文化既汲取了当时新的宗教文化,又继承了古代文学精髓,从而推动了古文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4、诗人大家的参与
最后因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大家们,如杜甫、李白、陆游等一大批
诗人的出现,他们以古文大家的行为参与古文运动,提出了许多关于古文教育的观点,推动了古文文学的发展,使古文文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以上,就是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可以看出,在唐朝时期,由于宫廷文化、宫廷文学流行、宗教文化的融合以及诗人大家的大力推动下,古文运动得以兴起,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唐时期诗人的文化背景与创作风格评析》
《中唐时期诗人的文化背景与创作风格评析》引言古代中国文学中,唐朝是一段灿烂辉煌的时期,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其中,中唐时期(约公元8世纪)是唐朝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诗人们以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创作风格而闻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唐时期诗人的文化背景和创作风格,分析其在诗歌创作中的影响力和历史地位。
一、文化背景1. 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中唐时期是唐朝的中期,社会经历了许多变革。
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带来了社会上层阶级的涌现,文化活动也随之蓬勃发展。
由于社会安定,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中。
2.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唐时期的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它对古代诗人的创作理念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许多诗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呈现出崇高的伦理情操和对社会和自然秩序的崇敬。
3. 佛教文化的兴盛中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兴盛,佛教文化对诗人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很多诗人对佛教的教义有所了解,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佛教的哲学思想、禅修意识和禅宗诗歌的创作手法。
4. 乐府诗的传承与变革乐府诗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诗歌形式,中唐时期仍然保留并发展了乐府诗的传统。
许多中唐时期的诗人借鉴了乐府诗的表达方式和音韵格律,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作,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个性。
二、创作风格1. 律诗的流行中唐时期,律诗成为主流的诗歌形式。
律诗以其严格的音韵规律和流畅的韵律表达,成为中唐诗人创作的重要风格。
中唐时期的律诗大都遵循七言或五言绝句的形式,通过平仄的运用和韵脚的安排,表达出思想和情感的优美之处。
2. 唯美主义与意象独特中唐时期的诗歌追求唯美的艺术表现,强调典雅、纤细和精致。
诗人们善于运用富有想象力的意象,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和意境构建,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感受。
笔墨之间,境界之美,让人陶醉其中。
3. 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在中唐时期,唐宋古文运动兴起,受到了大量诗人的追捧。
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
一、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
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
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
二、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
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的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因为他是以先秦汉代的古代散文为号召的,故称“古文”。
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三、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
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四、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
元结等
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文章的教化作用,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中唐古文运动是指唐代(618年-907年)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古文运动”。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后世的文学风格、文学思想和文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唐代是一个开放、多元、繁荣的时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然而,随着唐代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到来,这种繁荣也走向了衰落。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学之士开始反思传统的文学形式和价值观,倡导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强调文学的实用性: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实用性,即文学作品应该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2. 推崇自然之美:中唐古文运动强调自然之美,主张文学作品应该以自然为素材,表现出自然的清新、自然的美好。
3. 推崇古文传统:中唐古文运动推崇古文传统,即推崇唐代之前的传统文学,反对明清小说等新兴的文学形式。
4. 强调文学的个性化: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个性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表现出作者的个性和情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5. 推崇思想性:中唐古文运动强调文学的思想性,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中唐古文运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文学风格,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思想
和文学流派。
中唐古文运动所提倡的文学实用性、自然之美、古文传统、个性化和思想性等特征,也成为了后世文学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白居易古文运动(3篇)
第1篇自唐以来,文风多变,各派争鸣,其中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古文运动,更是唐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白居易的古文运动,以诗歌为基础,倡导文学变革,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白居易古文运动的背景1.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有所发展。
然而,在唐代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文学创作逐渐脱离现实,形式主义、华丽辞藻之风盛行,导致文学作品质量下降,难以反映社会现实。
2. 文学背景在唐代文学领域,诗歌尤为繁荣,尤其是李白、杜甫、王之涣等人的诗作,影响深远。
然而,随着诗歌创作的日益成熟,诗歌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风格,使得诗歌创作陷入僵化,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3.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文学作品应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反对形式主义和华丽辞藻。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以“诗言志”为宗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白居易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1. 反对形式主义和华丽辞藻白居易认为,唐代文学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华丽辞藻,使得文学作品失去了生命力,难以反映社会现实。
因此,他主张文学作品应以真实、朴素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白居易的古文运动,强调文学作品应关注现实,关注民生。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3. 提倡“诗言志”白居易提倡“诗言志”,认为诗歌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他主张诗歌创作应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反对虚假的华丽辞藻。
4. 创作手法上的变革白居易在创作手法上,主张运用白话文,使文学作品更加通俗易懂。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广大民众都能理解。
三、白居易古文运动的影响1. 诗歌创作的繁荣白居易的古文运动,推动了唐代诗歌创作的繁荣。
论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
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唐代的政治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唐代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思想活跃,这为文学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土壤。
同时,科举制度的兴起也为古文运动提供了动力,因为科举考试注重文采和表达,而非一味地追求华丽辞藻。
其次,经济的发展也为古文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文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古文运动的出现,正是满足了人们对清新自然、富有哲理的文风的追求。
此外,前代文学的影响也是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对唐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唐代文人开始意识到骈文的局限性,开始追求更加自由、自然的表达方式。
最后,唐代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与中亚、印度等地的文化交流使得唐代文化得以吸收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它既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唐代文人追求文学创新和自然表达的必然产物。
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
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而在唐朝中期的中唐时期,文学更是诞生了不少新的流派和风格,使唐代文学更加博大精深。
本文将介绍中唐时期的文学繁荣和变革,探讨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背景中唐时期,是唐朝盛衰之际,玄宗朝后期至宣宗初年(约公元760年至810年),这是唐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都比一开始的唐朝更加稳定,因此这段时期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唐朝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诸如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人,他们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文学形式变革1. 新乐府乐府诗是唐代的一种民歌诗体,它源于汉代的乐府,表现出中国古代民众的生活和情感。
在中唐时期,诗歌形式发生了变革。
新乐府是中唐时期一种新的乐府体,它有别于传统的乐府,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和设计。
新乐府是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其形式上极为灵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温庭筠的《杨柳枝》、元稹的《离思》等。
新乐府代表了唐代文学从山水诗向现实主义诗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
2.骈文骈文有别于前朝的文学,是指对称式文体创作的文学形式。
其特点是对语言讲究并强调对文辞的修辞训练,同时注重词藻,继承了古文风骨。
在中唐时期,骈文的创作历史上有两位文化名士卓尔不群:韩愈和柳宗元。
他们创作的骈文征服了一代人,成了他们文学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如韩愈的《师说》、《原道》和柳宗元的《赤壁怀古》都展示了骈文技巧的精湛和辞藻的优美。
三、文学思想变革1.“以史为鉴”“以史为鉴”是中唐时期的重要文化思想。
史书是中唐时期人们对过去的认识与回顾,是他们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反省,也是中唐人民十分关注制度、政治规范的反映。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制度和规范的思考越来越深入,譬如历史学家司马扩的《资治通鉴》便成为继史记、汉书之后,史学传统的又一个里程碑。
2.禅宗文化的兴起中唐时期,禅宗文化开始兴起,禅宗思想对唐代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唐文学的特点与文化影响评析
中唐文学的特点与文化影响评析一、背景介绍中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唐朝中期的一个重要时段,公元780年至860年间,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及其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二、中唐文学的特点1.诗歌成就:中唐时期出现了杜牧、韩愈、柳宗元等许多重要的诗人。
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注重表达情感和个人体验。
2.散文兴盛:中唐散文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
韩愈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之一,他倡导在文章中加入作者的思考与评论,并追求文章的逻辑性与言辞的精确性。
3.史传资源丰富:大量优秀的史书和传记在此时问世,并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如《旧唐书》、《新唐书》等编纂完善了历代文学家及作品的资料,《五代史》通过详细记载五代文学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中唐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启发诗歌创作: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在创作中注重真实和情感表达,开创了后来的"写实主义"风格,并影响到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
2.深化散文写作:韩愈所倡导的新散文思潮,对后来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文章逻辑清晰、语言精确,并成为十一世纪以来散文发展的重要基石。
3.宝贵历史资料:中唐时期出版的大量史书和传记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素材,对于后来时期的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小说等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语中唐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较高地位,其特点体现了社会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
该时期形成的诗歌和散文风格对于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书和传记等历史著作也丰富了后世的研究资料。
中唐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欣赏。
中唐时代背景及诗歌总体特征小结
中唐时代背景及诗歌总体特征小结中唐时代背景:中唐的时间跨度大约是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起到唐敬宗宝历年间约70余年的时间。
期间一直战乱不断(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吐蕃入侵)。
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的繁荣、稳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从肃宗开始就出现了影响唐朝始末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虽然后期也出现过宪宗短期的中兴,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宪宗朝又出现了牛李党争,加快了唐朝的灭亡。
由于盛唐到中唐国家局势的突变,此间的诗歌发展也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
其特征表现在:诗歌主题要从描写理想境界转向反映社会现实;诗歌手法要从幻想、虚构和夸饰转向严格的写实,写作方式要从随意挥洒转向刻苦锻炼,艺术风格要从高华飘逸转向朴实深沉。
因此中唐诗坛的主要倾向就是回避现实、吟咏山水、称道隐逸。
艺术上追求冲淡平和,追求韵味,趋于工整精练。
中唐诗歌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安史之乱爆发—德宗贞元前期约四十年)此时处于开元盛世向元和中兴的过渡的阶段。
士人的心态萧瑟衰飒,大量诗歌作品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心情,诗风清雅高逸。
即所说的“大历诗风”,诗人有以钱起、卢纶等为代表的“大历十才子”此外还有以写山水诗歌见长的韦应物、刘长卿(王维、孟浩然的余绪);有注重反映现实民生的新乐府先驱诗人元结、顾况(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也有善写边塞诗的李益(高适、岑参的余绪)。
二、(德宗贞元后期—宪宗元和年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相对稳定,唐王朝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一大批士人积极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表达了强烈的现实关怀,诗歌也因此而呈现出旺盛的创造力,产生丰富的新变,出现“诗到元和体变新”①的局面。
如有以元稹、白居易②为代表,张籍、王建、李绅等人参加的新乐府运动,有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追求奇崛险怪的韩孟诗派,还有风格奇谲怪诞的诗人李贺③。
此外,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也都独具一格。
总的来说中唐后期的两大主要诗派是“新乐府诗派”和“韩孟诗派”。
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
唐宋古文运动的背景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儒学复古为号召,用质朴刚健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的目的。
它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酝酿准备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凝聚着文坛反对骈文桎梏发展散文的努力和探索。
从西晋到隋朝,是古文运动的萌芽期,这时已有人追求易骈为散。
西晋武帝时名士夏侯湛的《昆弟诰》,是易骈为散的尝试。
北朝西魏的宇文泰,指令苏绰作《大诰》,以反对骈文,这时扫荡绮靡文风已成为社会要求。
到隋代,文帝有“公私文翰,评议实录” (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的诏书,李谔有要求革除华伪文风的上书。
但因骈文根深蒂固,写作骈文以成积习,虽有多人努力,而社会文风变化不大。
初、盛唐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期。
隋唐之际的王通提出文章应该“贯乎道” 、“济乎义” (《中说.天地》篇),初具文以载道的观念,改变了过去单純易骈为散的形式追求。
这是古文运动“文以贯道”的理论先声。
唐初文风,沿南朝骈俪之习,王勃、杨炯等虽对当时文坛有所不满,但他们还是以骈文名重一时。
陈子昂出来,有大张复古的旗帜。
他的功绩,虽然是在诗的革新方面,但对文风的转变也起了一些促进的作用。
他的《谏用邢书》指事理论明确干净,旁征博引气势十足。
在盛唐,特别是天宝以后,古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大大的推进。
萧颖士、李华、元结、梁萧、柳冕等人继起,复古思潮进一步高涨。
他们研习经典,以儒家思想为依归,真正成为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他们关于文章必须宗经载道取法三代两汉的思想,基本精神是和韩柳一致的。
只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都还未能彻底摆脱骈文家的积习,改革一代文风,但其主张,或创作中的努力,是为韩、柳“古文运动”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的。
“古文运动” 所以在中唐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发生和发展,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客观的现实社会条件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去不返,代之而起的,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于一种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
唐代古文运动的背景
三 古文运动的思想主张
(一)文以明道,文道统一 (二)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三)在主张文以载道的同时,也十分强调文章应表 现真实的思想感情。 (四)认为创造新型文体的途径在于广泛的学汇和语言两方面进行文学语言的 改革。
谢谢大家!
何谓“骈文”? 所谓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 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 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二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改革的需要
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盛唐时代强 大繁荣,昂扬阔大的气象一却不复返, 取而代之是藩镇割据,佛老蕃滋,宦官 专权,民贫政乱以及吏治日坏,士风浮 薄等一系列问题,整个社会已处在一种 表面稳定实则动荡不安的危险状态。
重振儒学的需要
当时中原地区佛教思想盛行,作为儒 学思想的对立面,佛教的广泛传播使得 人心不古,同时寺庙广占良田,僧徒不 纳赋税,不服兵役,严重影响了国家的 财政收入。
文体改革的需要
骈文作为一种美文学,十分重视对偶, 声律,用典和辞采,但由于过分追求对 偶的工整,用典所谓繁盛,限制了文章 内容的充分表达,不少篇章晦涩难懂, 内容空虚浮泛,华美的形式成为了表达 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唐代古文运动的 背景及思想主张
126班 谢傲平 02号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
一· 注释 唐代古文运动: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 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复 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何谓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 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唐中叶的文化转型社会历史背景
唐中叶的文化转型社会历史背景
中唐的起始时间是“安史之乱”以后,肃宗开始,经过“安史之乱”,唐朝的繁荣、稳定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从肃宗开始就出现了影响唐朝一直到灭亡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虽然后期也出现过宪宗短期的中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宪宗朝又出现了牛李党争,加快了唐朝的灭亡。
中唐以后的皇帝大多无能昏庸之辈,偶有明主也因多方掣肘、国家积重难返,所做努力很快就会化为泡影,宪宗的中兴就是一例.唐朝的灭亡纯属人为。
中唐时期中唐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
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
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中唐古文运动社会文化背景
中唐古文运动社会文化背景八世紀中葉開始興起的唐代古文邉樱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都佔有重要的轉折地位。
就文學史而言,這個風潮掀動了散體文的復甦與創新,最終導致駢儷文在北宋的衰落;在創作思想上,古文家力倡文章當為政教服務的儒家功利主義,強烈打擊了流行於魏晉以下的藝術本位心態。
就思想史而言,古文邉邮侵刑迫寮覐团d的中堅力量,對於中古思想局面的結束、宋學的形成,起了開端的推動作用。
由於古文邉釉诙喾矫娴闹匾性,學者的研究可以說是成篇累牘,難計其數。
不過,這些研究大多是處理文學與思想的內部問題,關於此潮流之可能社會背景,則罕見探討。
本文的目的,是在就古文邉俞绕鸬沫h境條件,提出一個看法,希望能對中唐思想與文學變遷的問題,增添新的理解。
在進入主題之前,想對「古文邉印沟母拍钌宰鳈z討。
本文所說的中唐古文邉樱是指從安史之亂前後到九世紀初憲宗朝,一個持續性的批判近代華麗文風、主張文章復古的潮流。
古文邉幼钤绲某珜д哂惺挿f士、李華、賈至等,九世紀初的領袖則以韓愈、柳宗元為最著名。
這和一般通論性文史書籍的用法是一致的,但因本文考察的範圍止於韓、柳的世代,不及晚唐,題目特別在「古文邉印骨凹由稀钢刑啤梗以明時限。
宋古文是傳統文學批評關心的一個重點,有關的討論極多,但「唐代古文邉印挂辉~,則到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才出現,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概念的適當性,最近十幾年受到了挑戰,由於本文使用這個詞語,似應對新近的挑戰有所反應。
學者對「唐代古文邉印垢拍畹呐評,大約包含了兩個要點。
首先,所謂古文邉拥膮⑴c者,在觀念上有很多歧異,並不能構成一個邉诱體,把韓愈以前──甚至初唐──的某些文士視為古文家,可能不妥當。
有人認為,韓愈關於「古文」觀念的考慮,具有重大廣泛的道德意義,在性質上迥異於李華諸人的文學思想。
1還有學者指出,具有文體意涵的「古文」一詞是韓愈提出的,以前並無人使用。
2其次,在唐代,古文仅仅個人提倡,少數人附和,不足以當「邉印怪名?FONTcolor=#0000ff>3日本學者小野四平特別強調,「古文」文體的確在韓愈、柳宗元等人手中完成,但在他們之前的先驅,並沒有一致而明確的文學理念,只能算是零星的源頭。
简述古文运动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简述古文运动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俩都是唐代人,而且两人都是中唐文坛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的文学革新,其实就是散文复兴运动,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名词,历史上也称称“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之所以由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并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可,是由于唐代文学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
首先,由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发展到唐代的必然结果。
其次,这场“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唐德宗李适(kuò)贞元年间和唐宪宗时期的社会现实的文学反映。
最后,就是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的优秀散文家,他们以自身深厚的古文理论和作品对“古文运动”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古文运动简答题
古文运动简答题一、古文运动的背景和原因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开始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1.政治和经济背景:唐代中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苦。
为了挽救这种局面,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倡导改革,提出“返璞归真”的主张,希望通过文学革新来振兴文化,振奋人心。
2.文化背景:唐初文学以骈体文为主,这种文体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但易于流于浮华空洞。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开始对这种文体产生反感,于是开始倡导古文运动,旨在回归古代散文的朴素本色。
3.儒学复兴:唐代中期,儒学逐渐复兴。
一些文人开始倡导“文以载道”,认为文章应该传达思想、教化人心。
这种思潮也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
二、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朴素自然,不事雕琢,以明道、载道为宗旨。
韩愈的《师说》、《祭十二郎文》等作品,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作品,都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三、古文运动的主要思想和主张古文运动的主要思想和主张包括以下几点:1.提倡朴素自然的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骈体文。
2.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主张文章应该传达思想、教化人心。
3.提倡“文以载道”,认为文章应该体现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4.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主义,主张创新和变革。
四、古文运动的影响和贡献古文运动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1.推动了唐代散文的发展:古文运动使散文从骈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向自由发展的道路。
这为唐代散文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儒学的复兴:古文运动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和传播。
这对于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进步也有一定的贡献。
3.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出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如韩愈、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
4.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古文运动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声。
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唐朝建立后,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社会背景。
在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商业繁荣。
大量的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使得各地文化融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和风格。
同时,由于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文人得到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这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激励。
唐代还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时期,佛教思想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兴起为文人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创作素材,诗人们常以佛教禅理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禅意诗歌。
此外,唐代还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如王勃、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文人以才情横溢、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为特点,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体。
综上所述,唐代文学发展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佛教思想的传入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使得唐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
唐代文学与时代背景
唐代文学与时代背景唐代文学是中华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此时期的文学在国内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赞扬,也逐渐走向了国际舞台。
唐代文学与时代的背景密不可分,处于不同时期的唐朝文学也因此成为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一、唐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唐朝自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
其间,唐朝朝廷逐渐变得庞大,版图也不断扩大。
唐朝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商贸业、手工业和农业等产业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唐代中后期,唐朝政府也逐渐本化,出现了不少广为流传的政治上的佳话,如《贞观政要》、《大唐剑法》等。
在唐朝文化方面,宫廷文化非常兴盛。
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和画等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诗歌也成为了繁荣的跨界文学形式。
唐朝时期经历了一系列与政治、社会及文化因素有关的事件,建立了许多基础结构和文化传承,为其时代背景奠定了基础。
二、唐诗的发展与特色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珍宝之一。
唐诗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体现了唐朝时期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唐代文化倡导诗歌和乐舞,“民间流行乐府”成为时代特征。
唐诗的时代特色一是对万物的描绘、写实和古今对比的刻画,使诗成为生动。
二是唐诗的自由浪漫,反映出唐代人文情的执着与倔强的一面,写出了人们对短暂而美好的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三是唐诗的情感表达,感性和理性交融。
唐诗的作品体量及产生的影响功不可没,其中李白的创作则让唐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加地尊崇。
他的诗对于现代诗歌及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
三、唐诗的流派1. 唐代田园诗派唐代田园诗派流派创始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描写了在自然环境中人类情感的表达,富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元素,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
此外,王之涣、陶渊明等人也都是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
2. 唐代山水诗派唐代山水诗派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王维,他注重描写山水、人和自然之间发生的感性交流。
王维也更喜欢运用自然意象和描绘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唐古文运动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
在進入主題之,想對「古文運動」概念稍作檢討。
本文所的中唐古文運動,是指從史之亂前後到九世紀初憲朝,一個持續性的批判近代華麗文、主張文章復古的潮流。
文運動最早的倡導者蕭穎士、李華、賈至等九世紀初的領袖則以韓愈、柳元為最著名。
這和一般論性文史書籍的用法是致的,但因本文考察的範止於韓、柳的世代,及晚唐,題目特別在「古文運」前加上「中唐」,以時限。
宋古文傳統文學批評關心的一個重點,關的討論極多,但「代古文運動」一詞,則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才出現,一直用至今。
這個概念的適當性最近十幾年受到了挑戰,由於本使用這個詞語,似應對新近的戰有所反應。
學者對唐代古文運動」概的批評,大約包含了兩要點。
首先,所謂文運動的參與者,在觀念上很多歧異,並不能成一個運動整體,把韓愈以前──至初唐──的某些文士視為古文家可能不妥當。
有人認為,韓愈關「古文」觀念的考慮,有重大廣泛的道德意義,在性上迥異於李華諸人的文學思想。
[1]還有學者指出具有文體意涵的「古文一詞是韓愈提出的,以前無人使用。
[2]其次,唐代,古文只是個人提,少數人附和,不足當「運動」之名。
[3]日本者小野四平特別強,「古文」文體的確韓愈、柳宗元等人手中完成,但在們之前的先驅,並沒有一致而明確文學理念,只能算是零星的頭。
何況唐代古文在韓柳後很快就衰落了,若「古文運動」之名,怕只有歐陽修以後的北宋古運動足以當之。
[4]
以上引述的對「唐代古文動」一詞的質疑,有助於學更深入考慮中唐
思想與文學的一基本問題,但依個人之見,乎還不足以動搖這個概念的在基礎。
這個概念還是有使價值的。
對於「古文動」之說最根本的質似乎是,明確的古文思想──別是有關文、「道」關的看法,以及成熟的古文文體,是韓愈、柳宗元這一輩人立的。
把韓愈以前張文章復古的文士當作古文家,一種時代倒錯的說法,這種觀忽略了韓愈的世代與先文士之間的斷裂性因此,在「唐代古文運動概念的課題上,關鍵點是韓柳等人的主張和寫作與前十年的某些文人有有緊密的歷史關聯?如果有,些關聯是否能說構成了某種潮流這兩個重大的問題,當然不是此處短的導言所能充分討論這也不是本文的目的。
個人是想提出一個看法:如果們對古文思想的內涵採取較寬鬆的認定,以上問題的答案應是肯定的。
從宗天寶末年到憲宗朝的七十年左期間,所謂古文家的思想確有不小的變化,即使同時代的文倡導者,也常有觀念關懷重點上的差異。
不過,這人之間也有明顯的相之處。
譬如:他們大都重要的作家,在文寫作上成就尤高,並少對文體的創新有所嘗;他們對六朝以下講究駢儷律的文風都很不滿;他們大都張在創作意旨和文字格上,文學應該以六經為歸依這些相似性應該能顯示學者一般所說的古文運動,是一有整體性的思潮,在觀念紛歧的底,有一些根本的、持續的特性此外,中唐古文運動的參與之間也常有親密的關係,例如,穎士和李華是密友,穎士、蕭存為父子,獨孤及和梁肅師生,韓會與韓愈為兄。
這也可視為古文潮流具有續性的一個徵候。
[5]相對而,在初期古文家如蕭穎士、李崛起之前,文章(歌除外)復古的思想與創作實,就顯得
遠為零散
至於「運動」詞是不是古文潮流的恰當指稱的確值得考慮,但這個名稱也許不能說一定是錯的。
古文思出現於菁人的社群,不可能像宗運動或近代運動般具有廣泛的影響。
但我們也不能太估這個潮流的衝擊。
早期文家多是文壇的重要領袖,他們的想可能有相當程度的傳布只是沒有在現存文獻得到充分的反。
至於九世紀初的韓愈和柳宗元,們受到青年士子廣泛崇敬與追隨,則是很明顯的。
以上簡略的討是在主張,「唐代古文動」涵蓋的是一個有連續、整體性的歷史現象。
「古文運」作為這個現象的標誌,似乎有陷,但也有其正當性。
在學者沒找到更適切的稱號之前,個詞語還是具有讓人快速指認特定史現象的功用。
本文的主旨在討中唐古文潮流的一個形成礎,特為「古文運動」之名作辯護如上。
一、古文運動領導者的家背景
唐代古運動的特性,主要存在於參者的文學主張、寫作格與思想取向。
不過,古文家出身背景也有相近之處,這一點或和這個運動的起因有關值得注意。
以下先整中唐古文運動主要導者與支持者的家族背景,以為討的基礎。
一、蕭士(717-760)。
郡望陵,為南朝梁宗室之,梁武帝之弟鄱陽王蕭恢的裔孫家族在公元五五四年西魏陷江前後入關中,成為關隴團的成員。
五世祖蕭隋時曾任馮翊太守,入唐後官刑部尚書。
蕭穎士自己家在今河南昌一帶(隋時為穎郡,唐時為許州)。
很明地,穎士家為
北遷的方士族。
[6]
二、華(715-774)。
系出趙郡李氏東祖房,屬山高門。
[7]
三、賈至(718-772)。
南洛陽人,郡望長樂。
今本元和姓纂》卷七有賈至家的資料,知道他們的遠祖有龔和賈詡,從賈詡到賈至的祖父間,記錄相當簡略根據《三國志》、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可知賈龔家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其子賈詡是董卓的部將,隨州軍入洛陽,後來投效曹操,得重用。
北朝史上頗有原籍武威的賈姓東士人,祖先大概都是賈詡移入中原的。
賈詡有一子賈遷居長樂,這就是賈郡望的來源。
在中古時代,名叫長的地方有好幾處,從賈至曾受信都縣伯一事看來,[8]賈遷往的長樂應在今河北縣。
此地十六國時期以為長樂郡,隋代為信都郡長樂縣,代則改稱信都縣(冀州)。
〈宰相世系表〉所載長樂賈氏一支,東時遷往南方,但依《元和纂》,此支與賈至家別為一。
《元和姓纂》記載,賈至的六祖賈琚在北魏任穎川守,看來賈家是山東士族的能性很大。
[9]
四獨孤及(725-777)。
出匈奴屠各種,代北虜姓,此劉姓者亦多。
中古氏諸書與獨孤及家譜牒都說,獨孤先祖係後漢宗室,攻擊匈奴遭,因入匈奴。
此說不可信,者考辨已詳。
[10]案,胡入華,聲稱上代原為漢人者,數不少。
茲舉一例。
唐名相房琯(697-763)屬的河南房氏原出車屋引氏,自稱先房乾本貫清河(今河北清河)晉初出使北虜,被未返。
[11]據獨孤及家史,他十世祖羅辰從魏孝文帝遷洛陽,子任官於北魏、北齊、隋、唐,可其家久居華北,於中土士文化浸潤應極深。
[12]
五、元結(719-772)。
鮮卑拓氏後裔,代北虜姓。
[13]
六、翰(約去世於770年代)。
趙郡氏,李華族人,山東士族[14]
七、祐甫(721-780)。
身博陵崔氏第二房,東高門。
[15]
八、梁肅(753-793)。
關中舊族,先為關隴集團成員。
[16]
九、蕭存(739-800)。
蘭陵氏,蕭穎士子,北遷南方士族。
十、李舟740?-787?)。
身隴西李氏姑臧大房,東士族。
隴西李氏的始祖是西涼國者李暠,北魏控制州地區後,李暠的孫子李於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入朝京(平城,今山西大同)子孫後隨孝文帝遷洛陽,轉居華北平原姑臧大房為李寶長子李承的後。
[17]
一、崔元翰(729-795)。
系出博陵氏第三房,山東高門。
[18]
十、李觀(766-794。
隴西李氏,山東士族[19]
三、韓愈(768-824)。
韓愈同時人或稱韓家郡望昌黎,或稱南陽。
查核傳世的古韓姓系譜,兩說均。
依《元和姓纂》韓家的地望則為陳留案,韓愈的七世祖韓耆是安定安武今寧夏鎮原)人,北魏明元帝永興間(409-413),從赫勃勃的陣營投效北魏。
韓耆與子孫三代都是武將。
韓耆據說徙居山郡(今河北正定),至韓愈之時,其家世居河陽(今河南孟縣)。
韓愈先雖然起於軍旅,至中唐時,已久受文教之薰習,或可是較低層之北方(山東?)士族[20]
十、李翱(774?-836)。
出身隴西李氏姑房李沖支,山東士族。
[21] 十五、皇甫湜777?-835?)。
方人。
原籍睦州新安(唐稱安,今浙江淳化),寄家揚,以安定為郡望。
族歷史不詳。
皇甫是著名文士、憲宗文宗兩朝宰相涯(763?-835)的外甥,此關係密切。
王涯於太原
王氏之烏丸王氏房,然是山東士族,父親王晃曾任溫州史,皇甫家能與王家聯,大約也不是貧寒之家。
[22]
十六、呂溫(772-811)。
出身河東(今西永濟)呂氏,亦以東平為郡望家居洛陽,但族人仍有塋在河東。
柳宗元〈呂侍恭墓誌〉曰:「呂氏世居河,至延之始大」。
呂恭是呂溫弟弟,延之為其祖父,曾任越州刺、浙東節度使。
依此,呂家雖北方土著,政治社地位是新近才上升,可算是新興家族。
[23]
十七、柳宗元773-819)出身河東柳氏西眷房,河東郡,西魏至唐初在政治上屬於隴集團。
先祖曾於十六國後時(396年)南遷,留居淮河域,南齊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