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穿刺术
脑部引流手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脑部引流手术的操作步骤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024e006cfc789eb172dc854.png)
文章导读所谓的脑部引流术,医学上称为脑室穿刺和引流术,这其实是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相信绝大部分人对这种手术都是很陌生的,其实这种手术作用很强大,比如有的人出现颅内高压,就可以通过脑部引流术进行治疗,另外针对脑内出血的情况,做这种手术也很有必要,那么脑部引流手术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脑部引流手术步骤:1.颅骨钻孔穿刺法(1)用龙胆紫或亚甲蓝液在头皮上划出正中矢状线,再以选定的穿刺点为中点划出头皮切口线,切口长度一般为3cm。
皮肤以3%碘酊及75%乙醇或皮肤消毒液两次消毒,覆以无菌手术巾,并用切口膜或缝线固定于头皮上。
(2)用0.5%普鲁卡因做局麻。
全层切开头皮及骨膜,用骨膜剥离器向两侧分离后,以乳突牵开器牵开。
做颅骨钻孔。
电灼硬脑膜后“十”字形切开。
(3)以脑室穿刺针或带芯引流管经电凝过的皮质按预定方向穿刺入侧脑室。
针头或引流管穿过脑室壁时可感到阻力突然减小,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如需保留导管引流,则用镊子固定引流管,以中号丝线将引流管结扎固定于头皮上。
(4)间断缝合帽状腱膜和皮肤切口。
引流管接消毒过的脑室引流瓶。
切口及引流管各连接处以消毒纱布妥善包扎,防止污染。
2.颅锥穿刺法为减少手术创伤,近年来有人倡用细孔锥颅穿刺。
锥颅工具有普通手摇钻或专门设计的颅锥,现以上海长征医院设计的套式颅锥为例介绍其操作方法。
套式颅锥由带有T形手柄和刻度的三刃颅锥及3/4开槽的套管和固定螺旋三部分组成。
(1)在头皮上标出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麻醉。
以尖刀在头皮上刺一小孔。
根据X线片测出的颅骨厚度,将套管用固定螺旋固定在颅锥的相应部位,用颅锥连同套管锥透颅骨和硬脑膜。
(2)拔出颅锥,保留套管。
将带芯脑室引流管按穿刺方向经套管插入脑室,待有脑脊液流出后,拔出套管。
引流管固定于头皮上,接脑室引流瓶。
此法不需切开头皮钻颅,简便快速,损伤小。
锥颅后拔出颅锥保留套管在骨孔内,可防止头皮软组织与骨孔错位,穿刺针或引流管可沿套管顺利穿入脑室,避免了一般细孔锥颅的缺点。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https://img.taocdn.com/s3/m/9df4c13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e.png)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脑室穿刺术是经颅骨专控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
目的1.对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黏连或中脑水管梗阻等导致的侧脑室扩大、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征象或脑疝形成征象进行脑室减压,以抢救生命。
2.监测颅内压,可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颅内压变化的情况。
3.引流血性或炎性脑脊液,以促进病人康复。
4.经引流管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适应证1.肿瘤和其他颅内病变引起的脑积水。
2.自发性或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或脑内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3.后颅凹手术前为防止在切开后颅凹硬脑膜后小脑急性膨出,造成脑组织裂伤和继发性脑干损伤及在术后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以避免脑室系统梗阻和调整颅内压力。
4.开颅术中和术后颅内压监测。
禁忌症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2.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3.脑室狭小者。
4.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病人。
方法:脑室穿刺引流的方法有额入法(穿刺侧脑室前角)、枕入法(穿刺侧脑室三角区)、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和经眶穿刺法(穿刺侧脑室前角底部),小儿采用经前囟侧角脑室穿刺,一般不置管。
下面介绍通常使用的床旁经额侧脑室穿刺法(额入法)。
1.剃光头发。
2.仰卧位,选定穿刺点(前额部,发际上 2cm,矢状线旁开 2cm),头皮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
3.颅骨钻孔,用脑室穿刺针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线平行,针尖对准两侧外耳道连线,一般进针 3~5cm 可进入侧脑室前角,见脑脊液流出时,表明穿刺成功,则置管作脑脊液持续引流或颅内压监测。
【护理】1.术前护理(1)病人准备:评估病人的文化水平、合作程度以及是否进行过脑室穿刺,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脑室穿刺引流的目的、方法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消除思想顾虑,征得家属同意并签字确认;躁动病人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2)用物准备:消毒剂、麻醉药、颅骨钻、脑室穿刺引流包、无菌引流袋、硅胶导管及抢救药品等,按需要备颅内压监测装置。
脑室穿刺
![脑室穿刺](https://img.taocdn.com/s3/m/7ddb8777eefdc8d377ee3244.png)
Anatomy ventricular puncture
Anatomy ventricular puncture
Ventricular puncture-适应症
治疗性穿刺
诊断性穿刺
①用于脑室穿刺,对急性梗阻脑 积水、颅内占位性病变 (特别是中 线部位、后颅凹肿瘤)及出现 脑疝 (特别对枕大孔疝)危象患者, 暂做引流,缓解颅 内压; ②开颅手术时或手术后用以降低 颅内压;
③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 染等疾病;
④室出血穿刺引流,用以急救及 血肿清除者;
⑤颅内粘连、导水管梗阻等,以 致侧脑室扩大,患者进脊液分 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
⑥脑室造影; ⑦采集脑脊液标本作化验; ⑧鉴别脑积水的类型
Ventricular puncture-禁忌症
禁忌症
①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②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 ③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作脑室穿刺 ④ 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
穿刺点:在外耳道上、后 方各3-4cm处 穿刺方向:穿刺针垂直刺 入 穿刺深度:<5-6cm
Ventricular puncture-穿刺方法
①摆体位,划线定位,
②碘酒酒精 消毒及铺巾,
③穿刺:切开头皮、电 钻钻孔,脑室穿刺针
④ 穿刺皮下潜行(软通道); 缝合包扎固定外引流,
Ventricular puncture-术后注意事项
Ventricular puncture-穿刺方法
额角穿刺
脑室穿刺
颞角穿刺 枕角穿刺
Ventricular puncture——额角穿刺
穿刺点: ①发际上、中线旁开2- 2.5cm ②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2.5cm ③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cm,中线旁开3cm。 ④眉弓上8~10cm,中线旁开2.5cm(秃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f27a38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9.png)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脊液积聚
或测量脑脊液压力。
以下是脑室穿刺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
-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在手术前6小时内停止进食和饮水。
- 患者应该在手术前进行全身检查,并提供血液检查和影像学
检查结果。
2. 麻醉:
- 通常使用局部麻醉,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全身麻醉。
- 当使用局部麻醉时,医生会在头部表面注射麻醉药物,以确
保患者不会感到痛苦。
3. 确定穿刺点:
- 医生会使用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扫描,来确定最佳的
穿刺点。
- 穿刺点通常选择在头骨的特定位置,以便能够准确进入脑室。
4. 穿刺过程:
- 医生会用消毒剂清洁穿刺点的皮肤,并注射局麻药以减少疼痛。
-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尖锐的穿刺针穿过头皮、颅骨和硬膜,最终进入脑室。
- 一旦进入脑室,医生会取出穿刺针的内芯,以便进行样本采集或脑脊液引流。
- 在操作完成后,医生会在穿刺点处覆盖创口以避免感染,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后期护理:
- 穿刺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直到麻醉效果消退。
- 医生会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 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任何并发症的迹象,如头痛、发热、出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室穿刺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时需要非常谨慎。
在进行手术之前,患者应该与医生详细讨论手术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步骤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实际情况进行。
脑室穿刺术护理常规
![脑室穿刺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476fc0cc1c708a1284a44e9.png)
脑室穿刺术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对脑室穿刺术的认识和心理转被。
2、评估穿刺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查看所需用物是否完备。
【护理配合措施】
1、穿刺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心理紧张,取得配合。
2、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
额入法患者仰卧位;枕入法患者取侧卧位;前囱穿刺患儿取仰卧位。
3、应用无菌技术配合穿刺操作者。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变化,并协助采集脑脊液标本送检。
4、术后患者取头高足低位,宜保持穿刺部位于高处。
5、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保持穿刺处清洁和干燥,发现异常即刻通知医师。
【健康指导】
1、叮嘱患者穿刺后取头高足低位。
2、嘱咐患者保持穿刺处清洁和干燥。
侧脑室穿刺术全解
![侧脑室穿刺术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9176dd65b307e87101f6967d.png)
隔日消毒或更换;
Page 9
4、注意引流是否通畅,如引流管阻塞,应找出原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因和及时处理,否则可迅速出现高颅内压意外, 如引流管被血块或脑组织堵塞,可试用少量生理 盐水轻轻冲洗,不能解除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 5、引流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不超过15天。 故应抓紧时机及早进一步进行检查和处理; 6、拔除引流管前应先试行夹管1~2天,观察病人能
Page 12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谢 谢!
Page 13
否适应,拔管后应防止脑脊液漏以避免感染的发
生。
Page 疗原则:
1、及时引流脑室内积血、积液,降低颅内压; 2、尽快以较频繁的冲洗、粉碎、液化血肿的方法 清除脑室积聚的血凝块,使脑脊液循环恢复通畅
;
3、治疗过程中,注意防止出现双侧脑室压力不均 衡现象,对门氏孔不通畅者应行双侧脑室引流;
分流术和后颅窝手术及手术后作持续脑脊液引
流; (2)方法:侧卧位 穿刺点: 枕外粗隆上方4~7cm中线旁开3cm 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眉嵴 深度:<5~6cm
Page 7
优点: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侧脑室三角区最大,易刺中,发生移位机会不
多或不 严重,且该处皮质血管少。但可能伤及脉
络丛而引起出血。作脑室持续外引流时,头易将 引流管压瘪致不通畅,伤口易受压。 侧入法(穿刺侧脑室下角或三角区) 经眶穿刺法(侧脑室额角底部) 经前囟法:适用于前囟未闭的婴幼儿
Page 3
二、禁忌征:
中南大学 湘雅医院
(1) 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2) 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时
(3) 脑室穿刺必须十分慎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由 于出血来源不明,为了避免穿刺损伤引起出血和 致病菌组织,除了急救外,一般不作脑室穿刺 (4)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作脑室穿刺 (5) 广泛性脑水肿,脑室狭小者;
脑室穿刺术手术记录
![脑室穿刺术手术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7e434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4.png)
脑室穿刺术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 姓名:[患者姓名]
- 年龄:[患者年龄]
- 性别:[患者性别]
- 住院号:[患者住院号]
- 诊断:[患者诊断]
手术信息
- 手术日期:[手术日期]
- 手术医生:[手术医生姓名]
- 助手:[助手姓名]
- 麻醉师:[麻醉师姓名]
手术细节
- 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 手术位置:[手术位置]
- 穿刺点:[穿刺点位置]
- 穿刺方向:[穿刺方向]
- 穿刺深度:[穿刺深度]
手术过程
1. 患者在手术室内,接受麻醉后,处于卧位。
2. 手术医生和助手准备手术工具和设备。
3. 术前准备完毕后,手术医生进行局部消毒,着无菌手套。
4. 手术医生根据预定的穿刺点和方向,使用穿刺针进行脑室穿刺。
5. 在穿刺过程中,手术医生和助手密切配合,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6. 成功穿刺脑室后,手术医生固定穿刺针,接通抽液管道,获取所需的脑脊液样本。
7. 完成脑脊液采集后,手术医生拔出穿刺针,进行局部止血和清洁。
8. 手术完毕,患者转至恢复室观察。
手术并发症和处理
- 在本次手术中,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 在术后观察期间,患者稳定,无特殊处理。
术后记录
- 患者意识清醒,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
- 患者病情稳定,无特殊病症。
- 患者已转至普通病房,继续观察。
以上记录为脑室穿刺术手术记录,供参考。
(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术
![(完整版)脑室穿刺引流术](https://img.taocdn.com/s3/m/a8b78bf2c5da50e2534d7fcb.png)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7应用解剖脑室系统包含位于双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边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双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图,)。
脑室穿刺仅指穿刺双侧侧脑室而言。
侧脑室在双侧大脑半球内(图),成狭小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
内下部有室间孔( Monro 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
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
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反面、终纹和尾状核。
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长,系一纵行裂隙。
形态变异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
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
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直下、前及向内曲折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尾端连有杏仁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
体部和后角、下角相移行处为三角部。
体部和下角内有侧脑室脉络丛,与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在室间孔处相续。
脉络丛球在侧脑室三角部。
[ 返回 ]8穿刺部位临床中常用的和有时采纳的有以下几种:1.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瞄准两外耳道设想连线,深度不超出 5cm。
2.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 5~ 6cm,中线旁 3cm,穿刺方向瞄准同侧眉弓外端,深度不超出 5~6cm。
3.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 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 4cm 处。
均垂直进针,深度约 4~5cm。
4.经眶穿刺在眶上缘中点下后 0.5cm 处,向上 45°、向内 15°进针,深度约 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图)。
[ 返回 ]9适应症脑室穿刺和引流术合用于:1.因脑积水惹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情重危甚至发生脑疝或昏倒时,先采纳脑室穿刺和引流,作为紧迫减压急救举措,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建条件。
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
![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f8ebf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c.png)
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
简介
脑室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一些与脑室相关的疾病。
为了评估手术的效果和风险,制定了脑室穿刺术的评分标准。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常用的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并提供相应的说明。
评分标准
步骤 1:手术可行性
- 0 分:手术不可行,存在严重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其他潜在的手术风险。
- 1 分:手术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存在一些解剖结构异常或其他潜在的手术风险。
- 2 分:手术完全可行,无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其他潜在的手术风险。
步骤 2:手术操作技巧
- 0 分:手术操作技巧极差,存在明显的操作失误或风险。
- 1 分:手术操作技巧一般,存在一些操作失误或风险。
- 2 分:手术操作技巧良好,无明显的操作失误或风险。
步骤 3:手术并发症
- 0 分:手术并发症严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患者死亡。
- 1 分:手术并发症一般,导致一些轻度或中度的并发症。
- 2 分:手术并发症较少,几乎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并发症。
步骤 4:手术后效果
- 0 分:手术后效果差,没有明显的改善或导致恶化。
- 1 分:手术后效果一般,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不明显。
- 2 分:手术后效果良好,明显改善或病情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以上是一种常用的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用于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操作技巧、并发症和手术后效果。
通过评分标准的使用,可以
更好地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8b9a71202768e9950e73813.png)
脑室穿刺术脑室穿刺术(brain cell puncture )是经颅骨穿孔,或婴幼儿患者经颅外侧角穿刺侧脑室。
此手术危险性大,必须在有经验医师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掌握穿刺指征。
一、适应证(一)用于诊断1.需要测脑室压力,行颅内压监测和检查脑脊液成分者。
2.了解脑室系统有无梗阻。
3.行脑室造影术。
4.脑室内注射酚酞或靛胭脂, 根据腰椎穿刺脑脊液中色素出现时间,或尿排出酚酞量,判断脑积水的性质。
5.颅后窝手术中脑室内注入靛胭脂,了解中脑导水管的情况。
(二)用于治疗1. 阻塞性脑积水,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等险情时,应迅速行脑室穿刺,放液降低颅内压。
2.颅手术揭开骨瓣后或颅后窝手术时虽应用脱水药物,但颅内压仍很高,切开硬脑膜有困难者应行脑室穿刺减压。
3.化脓性脑室炎,脑脊液呈脓性,药物控制有困难时,应行脑室穿刺,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注入抗生素。
4.行脑室引流或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
5.脑室内有血液需清除时。
二、禁忌证(一)穿刺部位皮肤感染。
(二)因脑水肿导致脑室变得极小。
(三)有明显出血倾向者三、术前准备参阅小脑延髓池穿刺术。
器械准备颅骨锥、颅骨钻、脑室引流管。
(金属导条)四、操作方法(一)操作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剃发备皮,选用2%碘酒,然后用70%乙醇消毒皮肤。
患者头下铺消毒巾,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消毒后在操作部位铺上无菌洞巾。
麻醉用0.5%的利多卡因1-2ml局部浸润麻醉。
常选择侧脑室前角和后角进行穿刺下角较少穿刺。
(二)前角穿刺在冠状缝前或前发际内2cm和距矢状线2.5cm的交点作标记,局麻后用颅骨锥或颅骨钻钻孔达硬脑膜,以穿刺针经钻孔刺入,与矢状面平行,针尖向后下,对准两侧外耳道连线,刺入5-6cm即可进入侧脑室前角(婴幼儿可经前囟外侧角刺入)。
紧急情况下,也可经前额或眶顶穿刺前角。
可在两眉中间向上3cm,旁开2cm(本法无需剃头,可在床旁进行),用甲紫标记定位。
(三)后角穿刺在枕外粗隆上6cm和距矢状线上3cm的交点用颅骨锥或颅骨钻钻孔。
脑室穿刺术操作规程
![脑室穿刺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320153189eb172dec63b704.png)
脑室穿刺术操作规程
1适应症:
1)主要应用于作脑室造影。
2)测量脑室内压力和脑脊液成分的变化。
3)用于抢救由后颅凹或中线结构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疝。
2方法
1)手术前剃头,当日晨禁食。
2)依照病人情况给予镇静剂。
3)一般应用于侧脑室前角穿刺,小儿可用前囟穿刺,紧急情况下可用经眶穿刺。
3侧脑室前角穿刺:
1)仰卧位,划线,一般取右侧。
位置在矢状缝外2-5cm与冠状缝(眉间上13cm)前2-5cm交点处,消毒、铺巾、局麻。
2)纵切口直达骨膜,牵开,钻孔,电凝硬脑膜并“十”字切口。
3)电凝蛛网膜后,脑针垂直刺向双外耳孔连线的方向,进针4—6cm,获清楚的突破感即为进入脑室,记录进针深度。
4)拔出脑针后,放入“8”号尿管或硅胶管(注意不要快速放出脑脊液)进入脑室部分不超过3—4cm,脑脊液引流通畅后,自切口旁另切一小口自皮肤引出、固定,缝合原切口。
5)也可用颅锥穿刺法。
6)导管连接脑室引流瓶,置于脑室上方10cm,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脑室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脑室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542a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e.png)
脑室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
1. 背景
脑室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一些脑部疾病。
为了评估医生在进行脑室穿刺术时的技术水平,需要制定一套
科学、客观的考核评分标准。
2. 考核评分标准
脑室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手术准备
评分标准应考虑医生在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病人的评估、手术器械和材料的准备情况等。
2.2. 操作技术
评分标准应包括医生在进行脑室穿刺手术时的操作技术,例如:穿刺的准确性、操作的顺利程度等。
2.3. 风险评估与处理
评分标准应考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潜在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力,例如: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手术风险。
2.4. 术后护理
评分标准应考虑医生在手术后对病人的护理水平,例如:伤口
处理的及时性、并发症的预防等。
3. 评分体系
为了确保评分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分标准应采用一套科
学的评分体系,例如使用分数、等级或指标等形式进行评分。
4. 参考标准
评分标准应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成果,参考相关专业组织的评分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订和调整。
5. 结论
脑室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于评估医生在脑室穿刺术方面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科学、客观的标准进行评分,有助于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确保手术质量和病人的安全。
神经外科脑室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脑室穿刺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cac430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7.png)
神经外科脑室穿刺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1)神经系统X线检查,向脑室内注入对比剂或气体做脑室造影。
⑵抽取脑脊液标本行生化和细胞学检查等。
(3)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常须做脑室及腰椎的双重穿刺测试脑室与蛛网膜下隙是否通杨。
做脑室酚红(PSP)或∣⅛胭脂试验等。
2.治疗性穿刺(1)因脑积水引起严重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特别是抢救急性枕骨大孔疝导致呼吸功能障碍者,行脑室引流暂时缓解颅内压是一种急救性措施,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创造条件。
(2)脑室内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3)开颅术中为降低颅内压,以改善手术区的暴露,常穿刺侧脑室,引流脑脊液。
术后,尤其是在颅后窝术后,为解除反应性颅内高压,也常用侧脑室外引流。
(4)引流炎性脑脊液,或向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
(5)做脑脊液分流手术时、将分流管脑室端置入侧脑室。
【禁忌证】1.穿刺部位有明显感染者。
如头皮感染、硬脑膜下积脓或脑脓肿病人,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脑内扩散,且有脓肿破人脑室的危险。
2.有大脑半球血管畸形或血供丰富的肿瘤位于脑室附近时,做脑室穿刺可引起病变出血,必须十分慎重。
3.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禁做脑室穿刺。
4.严重颅高压,视力低于0.1者,穿刺须谨慎,因突然减压有失明危险。
5.弥散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缩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亦无价值。
【操作方法及程序】1.依据病情及影像学检查选择穿刺部位,并测量进针深度。
(1)额角穿刺(穿刺侧脑室前角):常用于脑室造影及抢救性引流,亦可用于脑脊液分流术。
颅骨钻孔部位位于发际内或冠状缝前2~2.5cm,中线旁开2~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依据影像学资料测量而定。
(2)枕角穿刺(穿刺侧脑室三角医):常用于脑室造影、侧脑室■小脑延髓池分流术和颅后窝手术中及手术后的持续性脑脊液引流。
颅骨穿刺点位于枕外隆凸上方6-7cm,中线旁开3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同侧眉弓中点。
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
![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https://img.taocdn.com/s3/m/b555fa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c.png)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操作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等症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等,以指导抗生素选择。同时应加强术后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污染。
脑脊液漏
总结词
脑脊液漏是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颅内感染、低颅内压等严重后果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 液引流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02 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优化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 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
02 未来,侧脑室穿刺术及脑脊液引流有望在治疗其 他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 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生活质量。
THANKS
总结词
降低并发症风险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患者,侧脑室穿刺术可以迅速降低颅内压, 避免出现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
总结词
促进血肿吸收、减少并发症
详细描述
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 解患者症状,同时可以引流出血性脑脊液,减少 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控制出血。
详细描述: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实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 况,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通过侧脑室穿刺术获取的脑脊液样本可以用 于各种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 案。
在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改善脑积水症状、恢复脑功能
详细描述
侧脑室穿刺术可以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症状, 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并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8428b3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d.png)
脑室穿刺术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患者评估:包括详细询问病史、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患者定位:以便确定最佳的穿刺点,通常选择在侧脑室角或额角区域。
-术前麻醉: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或局麻(局部麻醉也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2.皮肤消毒和铺盖:在术前对患者的头部进行消毒,使用无菌铺盖覆盖患者的头部。
3.骨窗制备:-术前相的定位:使用透视设备或图像引导找到最佳穿刺点,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标记。
-皮肤切口:用手术刀在被标记的穿刺点处切开皮肤。
-穿刺针进入:使用专用的穿刺针(如穿刺针导航装置)在切口处穿透头骨。
-骨窗制备:使用骨窗刀和钝器,将骨窗扩大到足够的尺寸以供穿刺进入脑室。
4.穿刺进入脑室:-穿刺引导器插入:将穿刺引导器插入骨窗,以确保穿刺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引导器定位:使用透视设备或图像引导确保引导器位于正确的位置。
- 转子刺入:将旋转式刺入器(如Rotex Stepper)插入引导器,以确保穿刺目标的精确性。
-穿刺进入:通过转子刺入器推动,将穿刺器引入脑室。
5.操作和处理:-定向检测:使用透视设备或图像引导确定穿刺器的位置和方向。
-脑脊液采集:一旦在脑室内确认了穿刺器的位置,可以通过穿刺器从脑室内采集脑脊液样本。
-减压:如果需要进行减压,可以使用针或导管将一部分脑脊液排出体外。
-检查和治疗: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脑室造影)或治疗(如给药或脑室引流)。
6.穿刺器的拔除:-拔除引导器:在完成操作后,小心地拔出穿刺引导器。
-验证止血:在引导器拔出后,使用药物或电凝止血以避免出血。
7.伤口处理:-伤口处理:根据需要进行伤口缝合或贴合处理。
-敷料:在伤口处覆盖干燥无菌敷料。
8.完善术后护理:-监护:将患者转入监护室,密切监测术后情况。
-术后护理:根据需要提供恰当的护理和照顾,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和活动限制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室穿刺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操作,并在术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准备。
脑室穿刺术
![脑室穿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08f52c933d4b14e85246827.png)
操作遇到问题 • 带探针的脑室导管垂直插入脑表面达6cm;拔去 探针以利于脑脊液流出;若达到6cm深度之前已 有脑脊液流出,也应拔除探针让导管单独前进至 预定深度,以减少探针造成的损伤 • 如果到达6cm深度脑脊液仍未引流出来,不可轻 易继续插入: (1)拔除导管并用盐水冲洗 (2)重新定位 (3)再次插入带探针的导管 (4)均匀轻柔的插入导管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操作遇到问题 • 对于“额入法”来说导管必须对准眉间的矢状面, 高于同侧耳屏约2cm;这样可确保导管末端在侧 脑室前角内,导管头靠近Monro孔
• 将引流管与导管远端连接,握住导管,将引流管 从离切口至少5cm远的硬膜下导出;当导管导出 头颅,要确定引流通畅
固定牢固,防止脱出
检验脑脊液通畅
检验脑脊液通畅
应用解剖
• 充满脑脊液 • 内衬室管膜细胞
• 脑室之间相互延续
• 与脊髓的中央管相延续
应用解剖
侧脑室通常分为以下各部: 第一部为前角,位于尾状核头 前方转向下外侧部分。 第二部分为前角其余部分。 第三部分为中央部的最高部。 第四部为侧副三角,也称房区。 第五部分为后角。 第六部为下角。
应用解剖
11.将钻头扳手或腰穿针置入骨孔,确定硬膜开 口足以通过导管
直视下定位
注意无菌操作
手 摇 钻 垂 直 于 颅 骨 钻 孔
定位
穿刺
皮 下 隧 道
避免脑脊液流出过多、快
操作遇到问题
注: • 如果硬膜未破而插入导管或金属探针,会导致硬 膜剥离而形成硬膜外血肿
• 而且,如果硬膜开口太小,导管会被硬膜拽住, 金属探针会戳破导管头而突入脑实质
适应征 2、治疗性穿刺: • 引流炎性脑脊液,或以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 洗,然后注入抗生素。 • 脑室内注入药物以治疗颅内感染(或恶性肿 瘤蛛网膜下腔转移,特别是白血病)。 • 脑室内有出血的病人,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 可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系统阻塞。 • 作脑脊液分流手术,放置各种分流导管。
规培技能考核-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
![规培技能考核-脑室穿刺术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19393926fff705cd170a26.png)
备皮
2
体位(2)
一般采用仰卧位
2
定位(8)
头皮划线:正中矢状线、穿刺点向外耳道假开2.5cm;
冠状缝前1-2cm中线旁开2.5cm
眉弓上8-10cm中线旁开2.5cm
6
消毒铺巾(7)
洗手,戴口罩、帽子
1
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
1
安尔碘消毒3遍
1
消毒勿留空隙,安尔碘纱布不返回已消毒区域
是否扣分
□是
□否
签名
脑室穿刺术(以侧脑室前角穿刺为例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分)
得分(分)
备注
准备( 15)
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
2
核对手术同意书,向患者(或家属)告知
2
核对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查
2
测量基本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等
2
对躁动及不配合者予以镇静或麻醉
2
物品准备:脑室穿刺管、锥颅钻、手术刀片、缝合针、缝合线、安尔碘、局麻药、无菌手套、注射器、无菌纱布、胶布等
5
看到脑脊液流出,拔出金属导芯,暂时夹闭引流管
3
固定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2
引流管接引流袋以及颅内压监护等
2
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脑脊液性状、颅内压情况
2
项目(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分)
得分(分)
备注
标本收集(5)
脑脊液病原体检查、生化
1
脑脊液常规
1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1
顺序正确(病原学、生化、常规、细胞学)
2
术后处理(10)
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弥漫性脑肿胀或脑水肿,脑室受压变形明 显或脑室狭小者,穿刺困难,引流也难以奏 效。
脑室穿刺术并发症
1.穿刺道、脑室内出血 2.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 3.视力突然减退甚至失明 4.局部或颅内感染
2.作为治疗性穿刺
(1)梗阻性脑积水行穿刺外引流以暂时改善 症状,或在出现枕骨大孔疝时所采用的急救 措施。
(2)脑室内出血时穿刺抽出部分血液并置管 引流作为治疗措施。
(3)颅后窝手术时先进行脑室外引流以便于 手术操作。
脑室穿刺方法
前角穿刺术 患者取仰卧位,一般取右侧前角穿刺,以 中线旁2.5cm,发际内2cm为穿刺点,局部 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时针尖方向 指向双侧外耳道连线,一般进入5cm即进入 脑室。用细丝线缝合固定引流管。
后角穿刺术
一般选右侧,多采用侧卧位,在枕外隆突上 5-6cm,中线旁3cm为穿刺点,穿刺方向为与 矢状面平行指向眶嵴平面,进针深度为5-6cm。
侧脑室三角部穿刺
一般选右侧,左侧卧位,穿刺点在外耳道 后方和上方各4cm处,穿刺方向于脑皮质垂 直,或略向前上方,进针4cm即可进入脑室 下角。
术中注意要点
(1)正确选择穿刺部位
(2)穿刺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穿刺点和穿刺 方向不对,应严格确定穿刺点,掌握穿刺方 向。
(3)需要改变穿刺方向时,应将脑穿针拔出 后重新穿刺,不可在脑内转换方向。
(4)穿刺不应过急过深,以防损伤脑干或脉 络从而引起出血。
(5)进入脑室后释放脑脊液要慢,以防减压 太快引起硬脑膜下、硬脑膜外或脑室内出血。
脑室穿刺术的应用原则 和操作要点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神经外科 施宏志
应用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 侧脑室,位于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两 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 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脑桥延髓之间的第四脑 室。
脑室穿刺仅指两侧侧脑室而言。
脑室穿刺术适应证
1.作为诊断性穿刺 (1)用于脑室造影术,诊断脑室系统梗阻性 病变。 (2)进行脑脊液动力学测定并取脑脊液进行 细胞、生化和常规检查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 血压、体温和颅内压等情况,持续引流者,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装置应保证无 菌,定时更换,记录引流量和性质,术后常 规应用抗生素,防止颅内感染。严重颅内高 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者应注意观察视力改变。
脑室穿刺术禁忌症
1.穿刺部位局部感染,脑室穿刺可使感染向 脑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