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史论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

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起伏和变迁。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和口头文学,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传统。

本文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结束的时期,简要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1. 新石器时代 - 商周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以图纹、符号等形式进行了简单的文字表达。

商代的甲骨文堪称中国最早的书面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文献。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记录着周代的政治、社会和风俗习惯等内容。

同时,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孟子》、《论语》等经典著作。

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赋的传统,赋以其华美的辞藻和雄浑的气势成为当时文壇的重要流派。

同时,汉朝的乐府诗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

3.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众多诗人如王之涣、白居易、杜牧等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其中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描绘了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唐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韩愈、柳宗元等作家的文笔纯熟,思想深刻,影响深远。

4. 宋元明清时期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以词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宋词以豪放派李清照和婉约派杨万里等为代表,表现了对爱情、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同时,宋代的历史文学如《宋史》也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代以戏剧作品为主要文学形式,著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郑光祖等创造了大量的戏曲作品,其中以《窦娥冤》最具有代表性。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古文史(一)简答论述总结

古文史(一)简答论述总结

古文史(一)简答论述总结1、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2、神话的精神特征/主要特征1)主题:中国古代神话都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

2)英雄气概:神话中的英雄都充满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3)浓烈情感:神话中熔铸浓烈的情感,塑造鲜明形象、有丰富想象力。

4)集体创作:神话是集体创作,在流传中不断丰富变化并成型。

3、神话的影响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①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成为后世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②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4、《诗经》的抒情与写实的统一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关雎》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感情。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5、《诗经》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赋:运用最多,直接叙事或直抒胸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2)比: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硕人》3)兴:用于篇首或章首,起兴、发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6、《诗经》的四言诗的典范1)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2)四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天然的音乐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7、《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1)章法结构: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完整word版)文章《中国古代文论简述》

(完整word版)文章《中国古代文论简述》

中国古代文论简述谈起中国古代文学,你首先肯定会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先秦诸子散文。

是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古代文学给后人以史诗般气魄,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在文学繁荣的背后当然缺少不了文学理论发展的支撑。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始终交织着两条线: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

一明一暗,互相影响,共同推动着中国文学攀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和文学创作史一样,文论发展也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先秦文学理论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对文学本身还没有自觉的认识。

但这时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思想自然包括了对文学的观点。

儒家以政教为中心,探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孔子从文学的社会作用出发,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孟子提出自己的文学批评观:知言养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荀子提出了创作的原则:明道、征圣、宗经。

道家以审美为中心,着重探讨文学自身规律。

儒、道两家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基础。

此外,墨子主张文学要“尚质”、“尚用”,提出了“言有三表”的写作原则;法家则反对文学,韩非子说:“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两汉是古代文论发展的演进期。

上总结先秦,开始认识到“文学”与“学术”的区别。

古代文学书目的最早文献,刘歆《七略》第一次把文学和学术著作区别开来。

批评方面,集中对《诗经》、屈原、汉赋研究,《毛诗序》在中国文论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汉末,王充打破经学的禁锢,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理论。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论的自觉期。

人们对文学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学逐渐从儒学中独立出来。

文学观念的自觉、“玄学”的兴起、文学创作的繁荣为文论的进步奠定了客观的基础。

因此产生了《典论》、《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响当当的专著。

唐宋是古代文论的发展期。

唐代文论表现为诗论和文论共同发展。

唐初,陈子昂首倡复古革新,标举“汉魏风骨”。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上古歌谣、《周易》、神话、《山海经》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5、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6、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第二章《诗经》1、《诗三百》、风雅颂、四家诗、毛传郑笺、赋比兴论述题1、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今古文《尚书》、春秋三传论述题1、谈谈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及特点。

2、简述《春秋》的写作特点。

3、简述《左传》的进步思想倾向。

4、举例说明《左传》的文学成就。

5、简述《战国策》的思想内容。

6、简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名词解释诸子百家、孔孟、老庄、《韩非子》论述题1、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2、简述《论语》的文学价值。

3、谈谈《孟子》的文学价值。

4、《庄子》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什么地方?5、简述《荀子》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楚辞、《九歌》、《天问》、屈宋论述题1、简述“楚辞”的特点。

2、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

3、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六章建安文学三曹、建安七子、建安风骨、《悲愤诗》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第七章正始文学1、正始文学、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论述题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第八章两晋文学太康体、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风力、玄言诗、游仙诗论述题1、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2、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3、列举两晋诗歌有代表性的重要现象?第九章陶渊明田园诗论述题1、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2、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3、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章南朝诗歌陶谢、元嘉三大家、永明体、宫体诗论述题1、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2、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3、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4、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5、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第十一章北朝诗歌北地三才、哀江南赋论述题1、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2、为什么说鲍照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第十二章南北朝乐府民歌吴歌、西曲、《敇勒歌》论述题1、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2、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3、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4、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5、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第十三章南北朝散文《洛阳伽蓝记》、《水经注》论述题1、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散文著作,作者是谁?2、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散文和辞赋的代表作家和重要作品?3、试说说《北山移文》艺术特点?4、简述《哀江南赋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论述题1、简述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并举出魏晋南北朝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2、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何影响?3、《搜神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4、《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赋》、《昭明文选》论述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2、简述曹丕《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3、说说《文心雕龙》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4、钟嵘《诗品》所反映的文学理论有哪几方面内容?第十六章隋及初唐诗歌上官体、文章四友、初唐四杰、吴中四士、沈、宋论述题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2、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是什么?第十七章盛唐诗歌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七绝圣手论述题1、如何理解“盛唐气象”?2、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第三十五章三国演义一、名词解释1、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分章叙事。

首尾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2、“七实三虚”:这是关于《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种说法。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外编・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具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构思特点。

正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能较好的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3、“三绝”:《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了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即最具智慧的诸葛亮、忠义之士关羽以及奸诈的曹操。

二、论述题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倾向?应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史学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存在着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二是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中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的愿望;三是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要求举出具体的材料事例加以论析) 2、《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有什么特色?《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

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第三十六章水浒传一、名词解释1、繁本和简本:指的是《水浒传》的版本可分为两大系统。

繁本文繁事简,均无平王庆、田虎情节。

简本文简事繁,有平王庆、田虎事。

2、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评改,砍掉七十二回以后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七十回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诗三百》:即《诗经》。

《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论述题

1 简述北宋初期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的特点及异同答:相同点:二者都是北宋初期诗坛的重要人物,合称“苏梅”,二人文学主张﹑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地位都很相似,就文学主张而言,与欧阳修一样,激烈批判晚唐诗风,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就诗歌内容而言,都写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反映重大现实社会题材及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作品,就艺术表现手法而言,都追求混警新奇的意境,立意上求新,修辞求新,有议论文﹑散文化倾向;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艺术风格上,梅诗构思精致,追求深韵阅读﹑韵致,苏诗举力豪迈以粗旷横放见长,在反映现实,揭示统治者罪恶方面,梅诗含蓄委婉,苏直接痛快,猛烈直露,在意境创造上,梅诗清新,富于情趣,苏诗感情奔放,直率自然;特点:梅诗构思精巧而取材平平,用意深远而出之淡然,感情深厚而语句平淡,寓奇峭于朴素,外枯中膏,淡而有味;苏诗充满激情,感激顿挫而发其郁积,语言明快豪迈;2简述苏轼散文的风貌答:1“辞达”“通脱”,有圆话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3有史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3 欧阳修与王安石的散文特点答:“文从字顺”﹑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是欧文的风格,其文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多用语助词,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文字没,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切近自然;王安石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但形象性不够﹑艺术感染力较弱;4 黄庭坚“山谷体”的突出特点答1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故为新,变俗为雅,点铁成金,夺胎换骨3好奇尚硬,选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瘦硬峭峻,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5 简述周邦彦“清真词”的题材内容及“集大成”就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从词调的搜求﹑审定和考证方面说,他有集成和创造的功劳2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物言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炼字安帖工稳3从创作风格方面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6 简述南宋前后期词的特点及区别答:1在内容上,南宋前期经历了“靖康之难”,在词的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反映遭受侵略欺凌的愤怒,表现杀敌立功,渴望与现实的矛盾谴责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政策,抒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人民不幸的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南宋后期,北方经历了多次战争消耗,政权内部矛盾,无力南侵,南宋主和派当权,也无意北伐,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局面,于是吟风弄月,饮酒赏花的作品大量出现,形成了附庸风雅的词派,其代表作家有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等;2在风格上,前期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国破家亡之悲愤,所以其风格以豪放﹑雄壮为主,常常围绕表达的需要,冲破音韵格律的限制,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从而形成了南宋豪放派,南宋后期,则大多重视审音协律之工﹑精究平仄音韵,讲究用物用典,精心锤炼字句,从而形成风雅诗派;7 简述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在处理历史题材上的异同答:相同点:都是以爱情主题创作的历史剧;不同点:白的梧剧基本立显历史真实,以李﹑杨爱情悲剧,真实反映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至衰的转折,以此抒写作者的人世沧桑之感,第四折是全剧的高潮和重心所在,写战乱平息后,历尽磨难,失去权位的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的孤独生活,着重表现他走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昔的心理感受;马的汉剧也源于历史,但与历史事实出入较大,是马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情感进行创造性改编而成,对汉元帝的昏庸贪色虽如实描写,但却受“君主圣明,臣罪当诛”的传统思想影响,把悲剧的根源推到了奸臣毛延寿和满朝文武的身上,对汉元帝有较多的美化,对汉元帝失去王昭君之痛苦情感描写,亦多用文人骚客推度君子之腹,极尽渲染夸张之笔法,与历史兴亡之感;8 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答:西厢记在形式上的创新有:1剧本和演示方式的改变2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9 简述西游记浪漫主义手法的具体体现答:西游记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是在奇幻思想基础上的幽默和诙谐风格,这就决定小说的基本笔法是奇笔和戏笔的圆熟运用和水乳交融;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2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一身的人物形象3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10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答: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特点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现;它在人物典型的发展过程中,起过排除怪诞﹑杂乱因素,明确﹑集中地表现生活本质的作用;艺术特点是单一性﹑稳定性﹑和谐性;11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塑造人物的异同答:1二者人物性格都具有类型化特征,水与三相比,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开拓了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过渡,一方面作品中绿林豪侠继承了古代英雄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较突出的个性特征,具有个性化典型倾向;2人物性格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主要特征是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如武松打虎c 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如鲁智深﹑林冲d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12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主要特点答:水浒转在人物塑造从类型化向个性化的重要特征:1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2惊奇与逼真的结合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4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13 金瓶梅的网状结构特点答:金瓶梅继承了三国演义的网状结构形式,使之更加完美,采取了全方位的结网方式,把它所反映的生活面扩展到当时的整个社会;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的阶段;14 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征答:1艺术特征:可叙述性,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叙事角度基本上是第三人称2形式特征:散韵结合,散文是主体,韵文的过渡﹑装饰,韵文有以下几种情况:a全书开场和收尾,以诗或词做和做结b每回开场,大都无诗或词,但结尾一般是两句七言诗c正文中也适当插入诗词3叙事特征:注意听说关系a章回小说前有一个人话,叫“契子”b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c采用“卖关子”﹑“吊胃口”手法在情节关键处嘎然而止;15 明杂剧与元杂剧的区别答:1从数量上看,明代比元代相对减少2从质量上看,明比元相对蜕化,艺术水准与社会意义不及元3从形式上看,明比元有一定的演进,结构上打破一本四折一契子的程式,结构比较自由,曲调上,元全用北曲,明兼用南曲,演唱方式上,打破了一个角度到底的模式,有对唱﹑轮唱﹑全唱,比较自由,题目安排上,元题目正名一般在一剧之后,明将其提到第一折前;16 牡丹亭在浪漫主义上的艺术成就答:作为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实绩表现;牡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这既是作品理想化题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汤显祖本人抒情诗人气质的流露;1作者为作品所规定的勾画一个“理之必无”而“情之必有”的理想世界的题材,决定了它必然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进行富于细想的艺术构思,在情节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 ﹑“冥刺” ﹑“魂游”﹑“回生”等情节;2作者本人的抒情诗人般的气质,也为本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增色不少,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色彩,充满诗的意境,他以抒情诗的手法,揭示人物内心感情,剧中许多曲词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文采斐然,美不胜收,达到了传神的境界;17 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答:鲁迅曾对红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总结道:“自有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在充分吸收借鉴前人艺术经验的基础上,集大成而化之,翻新再造,在小说艺术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小说史上巅峰的状态;1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到金瓶梅为止,中国小说完成了从传奇,神怪题材向写实题材的过渡,红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就在于认真总结了金和后来猥亵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的失误教训,提出了超越男女肉欲描写的“意淫”说和超越才子佳人公式化描写的“情理”说,使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2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金瓶梅完成了小说人物从类型化逐渐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但金的产物只是注意到避免人物性格的单一化,红则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的典型高度;3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论是情节场面的进展,还是人物性格交待,红最大可能地使用了限知叙事地方式,将这一任务交给书中人物去完成,借用人物地眼和口来描述环境,交待背景和介绍人物;4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红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的封建家族为圆心,从纵横两方面展开其网状结构,纵的方面,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历史为轴线,与之相关的社会的上下左右联系,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的经线;横的方面,以宝黛的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它诸多女子的爱情婚姻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构成一条条纬线,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相互关联,每一事件和人物如同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相互关联,每一事件和人物如同经线和纬线的交叉点,联系着各种矛盾和人物;从以上诸多方面可以看出红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18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答:桃花扇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有三个方面:1以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作为铺演情节的基点2以典型道具作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作者以侯方域赠给李香君的诗扇作为全剧的贯穿线索3以中介人物作为联结正邪双方的纽带;1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结构特点答: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从而取得了与西方十七世纪瓜里尼等人的悲剧理论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悲喜混合的艺术实践异曲同工的艺术成就,以范进为例;儒林外史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其他一些人物作陪衬,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2 辛弃疾对苏轼豪放词的继承和发展答:1辛弃疾是继苏之后极大开拓和解放词的“体”和“境”的豪放词人,在宋代词坛上风格独特的“稼轩体”,以文为词,继承苏以诗为词的词的创新精神;2他们之间有显着的区别,苏是典型的文人词,而“稼轩词”是英雄之词,如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辛词多以豪放格调为主,又不失温婉的本色,其晚年作品气大声宏,狂傲之情溢于言表,在辛的性格中,有作为英雄词激昂排宕,也有作为一个文人情感丰富细腻的一面,如贺新郎的悲放,祝英台令·晚春的婉约3语言方面,辛词把散乱平淡的语言组织得极为生动﹑朗言,俱善于用典,且多精当;而苏词用典相对较少4以文为词,广泛吸收民间语言,有通俗化﹑口语化得优点;3 苏轼词的突出特征及开拓贡献答:特征:苏词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苏词不仅“豪放杰出”也多清空幽秀作品,风格是多样化,苏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排斥,多刚柔相济,“刚健含婀娜”,表现自我,“以诗为词”,“引议论入词,打破法度成规,豪迈狂放者有之,婉约温蕴者有之,清秀淡逸者有之,古雅峭峻者有之,清丽圆转者有之,奇艳艳丽者有之,开拓了词的历史新阶段,举例如:江城子﹑蝶恋花;贡献:苏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境,他的以诗为词,促进了词体的变革,题材上以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反映的生活内容扩大,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进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样式,对词体全面革新,提高了词体的地位,使宋词与唐诗并列,苏被视为宋词为宋一代文学代表,这是苏轼对宋代文学发展的重大贡献;4 关汉卿杂剧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答:关汉卿的这些作品,可按所写题材分为历史剧﹑爱情风月剧﹑社会公案剧三大类;单刀会此剧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写三国时东吴的鲁肃借庆贺“近退曹兵,玄德称主汉中”为名,邀蜀国的荆州守将关羽过江赴宴,预谋索取荆州;关羽单刀赴会,及时平息了一起纷争,扞卫了“汉家”基业;此剧的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第一折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唱,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西蜀梦全名关张双赴西蜀梦,故又名双赴梦,写刘备当了“大蜀皇帝”后,为“刘汉”基业出生入死,战功赫赫的关羽和张飞相继被害;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均属于爱情风月剧;谢天香中谢天香是位会吟诗﹑能吹弹的官妓,是编入乐籍而在行院里承应官府的“上厅行首”;金线池里杜蕊娘的性格则颇为刚烈果决,她是个能识文断字的而能歌善舞的官妓;谢天香﹑金线池﹑救风尘三出正面描写妓女生活的剧作中,关汉卿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在与不幸命运抗争时的无知沉沦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或心高气傲,塑造出赵盼儿﹑宋引章﹑谢天香﹑杜蕊娘等性格各异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着名的悲剧作品;剧中的主人公窦娥,是封建社会里“孝女”和“节妇”的典型,该剧批判以元代贪官污吏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这是元代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形象反映;5 论述金瓶梅对中国小说发展的贡献答:金摆脱了说唱艺术的影响,向近代小说的方向转变,为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里程碑;1题材的转变及其意义,金开创世情小说的先河,写家庭故事﹑市人锁事,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俗”事,标志着中国小说走向普通人的生活走向市人,体现出文学向“人”自身的靠拢和向文学本位的复归2审美取向的趣味变异;金把自己的审美触角伸向了人世间丑恶的一面,以生活的丑作为作品题材,描绘了丑,却造了“美”,其失误处也在于此,在作品中表现出作者庸俗的一面3从类型化人物到性格化人物,金改变了人物的单一色调,实现了从类型化向性格化的转变,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色调立体的“圆形人物”,如:潘金莲﹑李瓶儿,既冷酷﹑恶毒,又有温顺多情的一面,真实可信;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金继承了三国演义的网状结构形式,并使之更加完美,金采取了全方位的结网结构,以家庭为圆心,西门庆家的兴衰为主轴,这个家庭与社会上下的联系构成了经线,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好比是横的轴线,其他人物的命运构成了一条条纬线,这种圆形网状结构,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艺术已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金继承了说书艺人的口语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其语言与市井人物的身份﹑地位﹑环境﹑性格相契合,显示出粗俗﹑琐细﹑活泼﹑丰富的语言特征,人物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6 论述桃花扇与长生殿的异同答:相同之处:a二者都是历史剧,长写李﹑杨爱情,安史之乱,桃写侯﹑李爱情,南明灭亡b都以男女爱情为线索c都用双线结构的形式,从爱情写政治4音律极为和谐;不同之处:a思想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长写政治与爱情的矛盾,但最终超越矛盾,以佛学思想“情缘总归虚幻”作总结,桃也是写政治﹑爱情,但并非停留在这个基础上,他反对魏阉余孽,顿悟出全是一场空,反对政治的“冷心”b创作方法不同,长表现在对创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炼,桃在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结构上长以爱情为主,金钗贯穿全剧,桃工整典雅c结局不同,长把爱情政治作为一场虚幻,桃中二人循入空门,反映作者对政治的冷漠,失去信心;7 论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或突破答:以前在诗文里也有悲剧意识,但红对传统的悲剧有很大的突破,它向世昭示一个人物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曹雪芹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1社会悲剧,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红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的中心事件,写出了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作者从中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贾府会走向衰亡为什么宝玉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毁于一旦首先作者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其次作者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再次作者从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其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但这种转移仍然无法躲避家族对其生活行为的限制和选择2道德文化悲剧,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西方那样超越政体的宗教力量,然而儒家思想却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西方宗教的社会作用,而儒家思想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在于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可以从贾赦﹑贾珍﹑贾琏这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3人生悲剧,人生悲剧是从哲学上去思考生命的本质,受儒家乐天思想的影响,中国悲剧的悲中有喜的传统,尽管可以给人以乐观的鼓舞,而红楼梦从佛家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综上所述,曹雪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还以宝玉出家的方式提出了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宝玉的解脱是自然的﹑人类的,也是悲感的﹑壮美的﹑文学的;。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

中国文化史论述题

1.何谓文化,其本质内涵是什么?文化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省称。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

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的本质内蕴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包括外在文化产品的创制和内在心智、德性的塑造。

2.中国文化的特质一、人文传统敬鬼神而远之重人性,人生,人世二、伦理中心产生于氏族社会,在文明社会中得到发展的宗法传统高度重视伦常规范、道德教化三、尊君重民农业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四、中庸协和崇尚中庸,是安居一处、以稳定平和为旨趣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培育的人群心态五、延绵坚韧农业宗法社会提供一种坚韧的传统力量,伦理性范式造成顽强的习惯定势而先秦已经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使中国文化的认同力和适应力双强3.试述夏商周三代天命观(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异同)“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尊神重鬼的风尚在甲骨卜辞中得到明确的反映祭祀范围广(祖先神、自然崇拜、鬼),祭祀频繁周人祭祖佑民,敬天保民周人以德为本,德配天命周人以“蕞尔小邦”一举灭掉“大邑商”,政权的转变,带来文化的变革。

德是周人得到天命,得到人民拥护的理由,是周人政权合法性的重要理据朝代更替中意识到命运无常,对鬼神世界保持一种审慎、疏离的态度,认识到人民是决定政权存亡的重要因素4.宗法制度及其实质所谓宗法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族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完整)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简答与论述题)

简答题:1。

简述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

(1)张炎创作了词学理论著作《词源》,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继承了姜夔的清空、骚雅乃至疏宕的词风;(2)在创作上注重形式技巧和音律,同时将词的创作引向了兴寄一面;(3)张炎上承白石的清空疏宕,近与梦窗的密丽质相区别,表现了明确的风格意识;(4)《词源》总结了南宋骚雅派词人的艺术追求,也曲折的反映了他们所处的亡国背景.2。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丧乱诗,写于金亡后十余年间,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社会变动的状况,是金元之际的诗史性作品;二是他后期返回故乡之后,诗歌内容转向山水风景和一般酬唱。

此外晚年所写咏物诗、题画诗等也有相当高的成就。

(2)在艺术上,元好问诸体兼擅,尤其擅长七律、七绝和七古;(3)风格上,丧乱诗沉滞悲凉,骨力遒劲,山水诗、咏物诗等清通流畅,诗思隽永。

3. 简述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点。

(1)最擅小令,长调亦有优秀之作;(2)情真意切。

其爱情词尤其是悼亡词格调低徊悠渺,婉丽清凄,写给友人的词也深情贯注,恳切动人;(3)造语自然,少见雕琢;(4)边塞词寥廓苍远,绘景如画。

4.简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

(1)内容以宣传变法、议论时政以及介绍西方思想文化为主;(2)带有强烈的实用性、时效性和鼓动性;(3)运笔自由,语言平易畅达,杂以俚语、韵语,及通俗易懂,又加强了艺术特性。

(4)综合了士大夫与市民的阅读趣味,雅俗共赏。

5. 简述稼轩体的艺术风格特色。

答:辛弃疾,号稼轩。

其艺术风格有二:第一,“稼轩体”的主导风格是豪放悲壮。

第二,“稼轩体”多以豪放格调出之,但又不失温婉本色。

6。

简述宇文虚中和吴激、蔡松年诗歌的特点。

答:(1)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他们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

(2)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

7. 简述《封神演义》的内容与艺术.答:内容(1)《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历史观;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常见名词1.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2. 大索貌阅隋代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

隋政府为加强对人民的搜括,对户籍加强管理,防止隐瞒年龄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585年)命州县大索貌阅,即按人查对户口,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如有不实,正党长流配远方;并规定大功(堂兄弟)之下皆令分居。

有告发者受赏。

大业五年(609年)再度貌阅,规定有户口中一人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为输赋役。

计搜得壮丁23000,人口641500。

3. 输籍定样亦称输籍法,隋代划分户等的办法,是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接受高颎的建议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即把各级民户向政府所输租税,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由中央将划分户等的标准(定样)颁发各地,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民户各随近便,五党或三党(百户为党)为一团,依定样定户等上下。

既防止地方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方面营私舞弊,又可把依附豪强的农民吸引过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经济发展。

4 《开皇律》: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情况,即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5.瓦岗军:隋末农民起义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队伍,由翟让、李密领导。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答: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古文论述

古文论述

2.试论曹植诗歌的风格及其成因。

曹植诗歌的风格,《诗品》评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前期创作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

(结合作品进行论述)3.“大小谢”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什么差异?大谢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小谢通过山水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小谢在语言上避免了大谢的晦涩、平板之弊,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8.[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⑴汉乐府民歌道出了被压迫者的苦难痛苦,揭露了统治者的荒淫贪暴,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风格。

⑵叙事成分占很大比重。

乐府民歌或写生活中小小的片刻;或写有头有尾的故事。

在汉乐府民歌中,叙事诗篇幅最多,是精华之所在,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叙事诗歌的一大发展。

⑶形式自由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

其中后两者在形式上显然以比四言为主的《诗经》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⑷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9.[简述汉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在《诗经》以后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⑴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的影响。

建安时代的三曹七子以乐府旧题写时事,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的现实主义精神,唐代天宝时期杜甫又进一步因事立题,创作了《三吏》、《三别》等一大批现实主义诗篇。

中唐时期,白居易又提出了“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题乐府诗。

所有这些,都是对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

⑵在形式上,汉乐府民歌为后代诗歌创作确立了五言、杂言这两种主要诗体。

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出现了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兴起,此后建安文人又掀起了创作五言诗的高潮。

鲍照的五言与杂言,又是在继承汉乐府民歌基础上的进一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

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第三十三章杂剧一、名词解释1、旦本、末本:元杂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2、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的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3、曲状元:马致远所作杂剧在当时的名气极大,有“曲状元”之称。

二、论述题1、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参考答案: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用北曲演唱,一般一本四折,有的还有楔子,用作交代人物、剧情或串联两折。

每折限用同一宫调,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末外,还有副末、冲末、外末、贴旦、老旦、外旦、净、丑等配角。

杂剧主要由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

歌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2、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参考答案: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3、关汉卿的杂剧从内容来分,可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代表作是什么?参考答案:关汉卿的杂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公案剧。

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

二、婚姻爱情剧。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常见名词1. 大运河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

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

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

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2. 大索貌阅隋代搜括逃避赋役户口的措施。

隋政府为加强对人民的搜括,对户籍加强管理,防止隐瞒年龄逃避赋役,于开皇五年(585年)命州县大索貌阅,即按人查对户口,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如有不实,正党长流配远方;并规定大功(堂兄弟)之下皆令分居。

有告发者受赏。

大业五年(609年)再度貌阅,规定有户口中一人不实者,官司解职;凡检举得一壮丁者,令被纠之家代为输赋役。

计搜得壮丁23000,人口641500。

3. 输籍定样亦称输籍法,隋代划分户等的办法,是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接受高颎的建议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

即把各级民户向政府所输租税,从轻定额,写成定簿,由中央将划分户等的标准(定样)颁发各地,每年正月五日县令派人出查,令民户各随近便,五党或三党(百户为党)为一团,依定样定户等上下。

既防止地方官吏、豪强在户籍、户等、赋役方面营私舞弊,又可把依附豪强的农民吸引过来,加强中央集权,有利经济发展。

4 《开皇律》:隋文帝于开皇元年(581年)夺位后,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情况,即命高颎、郑译、杨素、裴政等人,于北魏、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又以“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每年断狱,犹至万数”,特敕命苏威、牛弘等人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修改《新律》,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开皇律》5.瓦岗军:隋末农民起义中战斗力最强大的队伍,由翟让、李密领导。

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

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

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以逻辑严谨、语言精炼为特点。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并展示其独特魅力。

一、引言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首先注重开篇,通过引入背景、提出观点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一段示例引言:自古以来,文化传承便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论述方法更是博采众长,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逻辑推理、修辞手法和实例论证等方面,探讨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希望能为读者们揭示其精彩之处。

二、逻辑推理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注重逻辑推理,通过整齐有序的思路展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以下是一段示例内容:在古代文言文的论述中,逻辑推理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常常运用“因果关系”来阐明观点,通过引用文献、历史事件等进行佐证。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用“道德为先,功利为后”的理念,来推导出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

这种因果关系的推理方式使得论述更加严谨合理,给读者以有力的论证。

三、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段示例内容: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在修辞手法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

比喻是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使得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夸张则是夸大事物的程度,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排比则是通过并列的方式列举事物,以加强表达的力度。

对仗则是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使得文句更加优美动听。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四、实例论证古代文言文的论述方法常常通过实例论证来支持观点,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以下是一段示例内容:实例论证在古代文言文的论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实例,可以使得作者的观点更加具体明确,读者更容易接受。

例如,在《孟子》中,作者通过引述古代名人的言行,展示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论证了这些道理的正确性。

古代文学史读写说

古代文学史读写说

古代文学史读写说古代文学史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从古代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历程。

其时代跨度一般是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其中包括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别从文学创作、文学思想、文学形式等方面来介绍古代文学史。

一、文学创作古代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有散文和戏曲,而小说是相对晚出现的。

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主要表现寓情达意,概括简洁的特征。

其中《离骚》是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其中蕴含着不少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汉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是《楚辞》,以婉约、豪放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离骚》、《九辩》、《天问》等。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诗歌创作格调婉约多情,以李白、杜甫为代表,创造了许多不朽之作。

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等脍炙人口,杜甫的《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更是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宋代文学则以宋词和宋元戏曲为代表,程朱理学的兴起则影响了儒家文学的创作和人生观。

元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笔记小说”,以《聊斋志异》、《金瓶梅》、《红楼梦》为代表,体裁多种多样,情节曲折离奇,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这些小说在描写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文学思想古代文学思想具有浓重的人文主义色彩,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显著。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社会、国家的和谐,自身修养得到体现,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中体现在品格塑造、人格培养等方面。

唐诗秉承着“以文化为本”的文化宗旨,追求精美、含蓄的意象和清新、鲜活的情感表达。

宋元时期,词作为一种全新的文体形式崛起,词的创作着力于表达人的情感和情致,坚持“文以载道”的宗旨,并在形式上逐步达到极致。

三、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包括戏曲、诗、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各具特色。

戏曲以唱词、舞蹈等形式表现,充分体现了古代的艺术风貌。

散文是一种散发性文字组合体,有着多种形式,如史记、过去体、游记等。

中国古文历史

中国古文历史

中国古文历史
古文不是相对“今文”而言的,而是相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和汉朝的文章,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用这种形式写出来的文章真实而富有情感。

但南北朝以后,文坛上盛行骈文。

骈文讲究对偶、声律、典故、辞藻等,一开始的时候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久而久之就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但是,骈文能够体现出一个文人的技巧和功底,越是辞藻华丽、对仗奇巧,越容易赢得别人的称赞。

所以就算这种文体不适用,仍有很多文人喜欢用,就连唐太宗都喜欢写骈文。

中唐前期,一批文人先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写文章,这就是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以身作则,写出了很多优秀古文作品,引起了追随者的热烈响应,于是,古文终于在文坛上替代了浮华的骈文,成为文坛的主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代诗歌发展分期及盛唐、中唐时期诗歌特点唐诗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盛唐诗坛繁荣发展,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形成了雄健刚劲的风骨,高远浑成的意境,清水芙蓉的自然美。

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和以孟郊、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位诗坛巨星。

中唐是继盛唐之后又一诗歌繁荣时期。

中唐前期有大历十才子;中唐中期唐诗再度繁兴,有新乐府运动,促进现实主义诗风增强;又有韩孟诗派,以奇崛怪险为美。

中唐后期,诗坛虽盛极而衰,但仍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人,才高而志俊。

2.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及发展情况P168是一场反对骈文,提倡古文的文学运动,它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新时代,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最早由韩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意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辙、苏轼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古文运动发轫于陈子昂,至安史之乱前后进入较为自觉地酝酿时期,出现了一批古文运动先驱;在贞元、元和间形成高潮。

3.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和贡献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都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在理论上都强调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他们的文学思想,是唐代诗文革新理论的先声,纵观四杰诗歌,较之前人题材已经拓宽。

成就贡献:他们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到对宇宙哲理的思索都丰富和加深了他们诗歌的意蕴;转变初唐的诗风,四人不尽相同又有相同之处:即绮丽华艳之处,犹有六朝胎记,雄健高亢,则得盛唐风气之先;完善律绝,发展歌行,王、杨擅长律体,能寓散于偶,运用虚词,化滞重为流走,为律绝的定型作出贡献,卢、骆工于歌行,对六朝宫体从题材到形式都作了改造。

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间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4.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及影响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标志。

一、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文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唐诗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5.王之涣诗的特点王之涣诗歌大多亡佚,而今存六首,即足以使其传诸不朽。

最有名的数《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前一首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现出了盛唐的气势,又把眼前和意想的景观,升华为哲理的感受,激人奋发,催人向上,全诗自然流畅,雄浑壮阔。

后诗前两句写边塞雄阔,关隘荒凉,后两句以宽慰语句写幽怨情,极蕴藉婉曲,风格慷慨悲凉。

6.孟浩然诗歌特点孟浩然一生以漫游隐逸为主,诗歌内容较为单薄,很少反应社会人生,而多描写田园山水。

田园诗描绘农村宁静秀美的田园景色,讴歌淳朴的人际关系;隐逸诗表达了他栖幽隐逸的志趣;山水诗表现一种幽远凄清的意境。

他的诗歌语淡味浓,由平淡无奇的语言道出,愈见其浓烈,也有颇多盛世不遇的牢骚;他的诗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即景会心,不事雕饰,富于自得之趣。

孟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对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很大,在创作意境、开掘自然美、丰富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有所贡献。

7.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和成就特点: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

一、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变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成就:在盛唐诗坛,李杜之外,无与匹比,他的山水田园诗既得益于陶渊明的平淡自然,又继承了谢灵运的精工秀丽,而且有所发展。

他与孟浩然并称王孟,而就诗歌题材的广泛、内容的深刻、体裁的兼长看,王均胜一筹。

8.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奇异绚丽;浪漫有诗意;歌颂大唐军威,赞扬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反应胡汉文化交流,名族融合;新奇、俏丽。

9.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可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0. 李白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李白豪放不羁,从小接受的就不是正统严格的儒家教育,又有习剑任侠、学道求仙的经历,所以他的思想极其驳杂矛盾。

儒家思想经李白变形走样已带有他明显的个性特色,他对自己的才能自负自信,对不世之功的渴求以及他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游说方式,都留有纵横家的印记;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性倜傥,好纵横术;浪漫主义。

11.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1)抒发自己的抱负,希望为国立功,关心国事以及怀才不遇,不满黑暗现实的诗篇。

这方面的诗相当多,可以说贯穿李白一生所作的大部分诗歌里。

《古风》59首是其代表作品。

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诗经》“风雅”的传统自任,明显的显示了关心现实的创作精神。

《行路难》等都是此类作品。

(2)描绘自然风景,歌颂祖国壮丽山川的诗篇。

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3)描绘劳动人民生活并寄予关怀和同情。

如《丁都护歌》、《秋浦歌》。

(4)歌咏爱情和友谊的诗篇。

如《长干行》里,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那种热烈纯正的爱情,成语青梅竹马就是出自这首歌。

歌颂友谊的就更多了,如《赠汪伦》等。

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

1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成就艺术特色:一、李白诗歌创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写,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色彩。

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

这些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

13.杜甫的思想特点P250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追求“仁政”“民本”,具有扶弱救危的忧患意识;忠君;晚年杜甫又有道家任自然、求达观、忘荣辱的思想。

14.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杜诗内容博大精深,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数十年间的各种社会矛盾,重大事件及现实生活,在他的诗中均有广泛而深刻的反应。

(1)忧念时局,关心祖国命运,是杜甫爱国思想的突出表现,也是杜诗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兵车行》描写统治者穷兵黩武。

(2)揭示封建时代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一基本矛盾,揭露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反映水深火热之中百姓们的苦难,并寄予深切的同情,是杜诗的另一重要内容。

如“三吏”“三别”等。

(3)杜甫一生道路十分坎坷,他的诗歌详尽的记叙了自己在这“万方多难”时代的种种人生经历和感受。

(4)描绘山水,题画咏物,也是杜诗的内容之一。

如《登高》等。

15.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16.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不同一、侧重点不同:李白写诗在于揭露批判,杜甫在于反映和同情二、创作方法不同:李白虚,杜甫实三、艺术风格不同:李白雄奇奔放,抒情基调壮大明朗,表达情感方式是爆发式,境界动荡不安;杜甫沉郁顿挫,抒情基调深沉幽苦,表达情感方式是千回百转,境界是凝重。

四、章法结构不同:李白跳跃,一句一联表达一个形象;杜甫一字一句较紧密。

17.《箧中集》诗人的创作特点1.沈千运等人都因为正直而没有官位,因为忠信而长期穷困,因此他们都用诗歌抒发沉沦不遇的愤懑和贫寒困顿的悲苦2.对社会黑暗和百姓疾苦有所体味和反应3.擅长五古,词苦调悲,风格高古,绝去雕饰,在当时诗坛上,独弹别调18.刘长卿和韦应物诗歌的成就和特点刘长卿一生历经战乱,忧世伤时之作虽不多但极沉痛惨切,他谴责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和城乡荒芜,可是哀叹之情多于激昂慷慨的报国之志。

其五律沉郁苍老有似杜甫,而雄浑刚健不如之,清雅幽远有似王维,而委婉精研则自称特色,成就最高;五绝风韵情调近似王、孟一派,同样诗中画和画外意,造诣也很高;其诗体物精细,字句研炼,名联佳句播在人口者不少;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韦应物是盛唐、中唐之际承上启下的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特别是山水田园之作,上承陶渊明、大小谢和王、孟,下启大历十才子、柳宗元,对白居易甚至李贺都有影响。

韦诗工细密致,清丽俊秀;同时他以冲和淡泊的诗风,宁静悠远的意境,锤炼精工的语言,首创大历诗风,且对中唐诗歌的影响十分广泛。

19.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倾向及艺术特点创作倾向:边塞诗,表现战地生活和报国之志,但直接反映时局国事的不多;羁旅、赠别和山水景物诗,善于在思乡怀亲、赠友惜别中融入他们对世乱时变的感慨,抒发他们天涯漂泊的感受;艺术特色:着力深细工巧,精于选料,善于言情;含蓄委婉,淡韵远致,耐人寻味;风格淡远、意境清幽,受王、孟的影响十分影响;律体尤其是七律,音节更平整圆熟,对仗更精巧工稳;工巧有余,浑厚不足,重于研字炼句,疏于炼意谋篇。

20.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1.揭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造宗旨2.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3.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21.白居易讽刺诗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点思想倾向:揭示中唐社会生活的各种重大问题,深刻的反映了现实的黑暗和民生的疾苦;同时也对终年辛勤却被搜刮尽净、无衣无食的劳苦百姓寄予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反映出他们饥寒交迫的悲惨境况。

艺术特点:首先,大多数讽刺诗一吟咏一事,主题集中,人物事件高度典型化,如《卖炭翁》等,诗人直赋其事,叙述完整,情节曲折;其次,在叙事议论的结合上也很有特色,一是诗人直接议论,宣泄感情,二是将自己的优裕生活与百姓的贫苦相对比,表达诗人自责内疚的心情,并深化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哀悯,三是将百姓的饥寒与豪贵的穷奢进行对比;再次,除了直赋其事外,还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较有蕴藉婉曲之致22.元稹诗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思想倾向:总结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造经验,反对“沿袭古题”,主张“美刺见事”,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颇多愤世嫉俗之情;悼亡诗易见情深意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