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稻束

合集下载

《金黄的稻束》赏析

《金黄的稻束》赏析

•••••••••••••••••《金黄的稻束》赏析《金黄的稻束》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金黄的稻束》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是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郑敏《金黄的稻束》每一次阅读女诗人郑敏这篇佳作,我的心就会受到一次震撼,也许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缘故,我对于稻谷、对于乡村朴实的各色庄稼都非常地关注和怀恋。

其实,我18岁之前,根本没有见过稻子,在沂山北麓我们那偏僻瘠薄的山岭上,稻子是无法生长的,我们那山卯上除了地瓜地就是零零星星的高粱和谷子了,村里那极少的洼地则是小麦田和各家的菜园,所以我在乡村生活的那段时间基本上没有吃过大米饭。

八岁那年冬天,我跟好朋友二壮到他爷爷家玩,一进门,我就被满屋子里飘着的陌生而好闻的香味儿深深吸引住了,我搞不清那是什么的香味,二壮说:“那是大米香。

我爷爷生病了,城里的大姑送来一小袋子大米,奶奶用它熬的大米饭。

”“大米饭?你吃过吗?是不是很大的小米粒做的饭?”因为我们岭上出产小米,至于大米有多大,我真想看看。

二壮说:“大米是大米,小米是小米。

我也只吃过一小碗,奶奶说,爷爷生病了只想吃大米饭,而大姑家也没有大米,还是大姑夫用粮票托人才买来的。

”我很想知道大米是什么样子,于是央求二壮让我看看。

二壮小声说:“我奶奶放在柜子里的。

要不,你先到外面去,过一会我偷几粒让你看看。

”我在门口等了很久,听到二壮奶奶吵声的那刹,就看见二壮跑出来,他的手里紧紧地攥着四五粒洁白晶莹的小沙砾般的东西——那就是我神往的大米,抚摩着那亮晶晶的圆润剔透的颗粒,我的心激动的嘭嘭直跳,我反复闻了多遍,那淡淡的清香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将“稻束”的形象特征集 中在一起塑造,而是采取了边塑造边联想抒情的结 构方式。刚摄下“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 田里”的长镜头,诗人就“想起”了为此而付出辛 勤劳碌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对如雕像一样 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静默”的“稻束”, 诗人也就想得更深、更远,他觉得“历史也不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伫立的“稻束”, 却“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 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 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 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 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 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 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 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 沉思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郑敏) “肩荷着那伟大的 疲倦”这句诗中, 是谁“肩荷着”? 为何说这“疲倦” 是“伟大的”?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金黄的稻束意象

金黄的稻束意象

金黄的稻束意象
金黄色的稻穗闪耀着迷人的笑容,犹如如此美丽的夏日,纵情地伸臂昂首闪耀着,充满汗水、汗渍与艰辛,犹如一条历经一番洗礼的金黄的稻束,内心深处灌溉着满满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将祝福带入千家万户,让每位农民走进这片金色梦境,收获粮食、收获希望,在这季节里,稻田里又是一片繁荣。

金黄的稻束也记载着贫困农民的艰苦拼搏,他们在田野里劳作,舍小家为大家,舍智力为劳动力,奋斗着,无私奉献着,以一份汗水换取一份希望、一份精神安慰和美好的回报,他们的打拼比旷野杏花,令人敬仰;他们的汗水,注入了每一只穗子里,让这里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金黄的稻束也勾起了我们对幸福日子的不尽追忆,滋润着祖国的大地,孕育着不尽的希望与喜悦,在稻田里,穠红的天空迎着红日的太阳,银灰的夕阳下唤来秋雨,金黄的稻束,将国土宁静而美丽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叫人陶醉,心里满满的怀旧与记忆。

我们都希望祖国这片神奇的土地,能永远妆饰着金黄色的稻束,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母亲滚烫的拥抱,每个家庭都有喜悦和欢乐,每一只穗子,都在安静地记载着我们辛勤劳作的笑容,真正达到天下太平,共享百姓的喜乐!。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金黄的稻束》课件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金黄的稻束》课件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目标二赏析语言, 把握诗歌艺术特色 1 .《金黄的稻束》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提示:这首诗由于独特的对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使语言带有一种 雕塑般的质感和光辉。 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 也是出于一种对内在精神的把握 ,“金黄”是高贵的色调。 而三个“静默”预示 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有“声”有“色” 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2 .《地之子》这首诗的第一、二两节分别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提示: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有 “声 ”有 “色 ”的语言 ——浅析《金黄的稻束》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 感和光辉。 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 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 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 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 而三个“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 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 诗歌的厚重感。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3金黄的稻束

3金黄的稻束
郑 敏
作者作品
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九叶 诗派(源于诗集《九叶集》 )女诗人。1955年留美
回国,后任北师大外语系教授。
诗集有《寻觅集》、《心象》。 本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曾是2000年 全国高考文学欣赏题。
体验思考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跟读、自读,注意节奏、重音。 二、赏析诗歌,思考讨论(书后思考题)。 1.“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理由如何? 2.诗歌是如何将“诗”与“思”结合起来的? 3.为什么说诗的语言质感而光辉? 作业:课堂研讨三(建议用笔记回答),练习A。
2.“诗”“思”融合(结构)
前半部分,通过稻束抒写了母亲的疲惫、衰老,赞颂了母
亲的美丽、无私。这些都运用了诗歌的形象与手法。
后半部分,由形象转入思考,衰老的稻束、疲倦的母亲低
首沉思,引发人们思考:母爱跨越历史,付出才有收获……
3.质感而光辉(语言)
诗歌运用了有“声”有“色”的语言,质感而光辉。 “金黄”修饰“稻束”,既有外在质感,又有内在高贵。
1.金黄稻束的象征(内容)
金黄的稻束有收获的象征,更是母亲的象征。 稻束与母亲的相似点: 2.衰老但很满足(满月),因此崇高、美丽。 3.他们付出、奉献,成果离去(远山),他们无怨无 悔选择静默。
1.二者都带来了收获,在收获中辛勤劳动疲惫、衰老。
4.形象平凡而伟大,这样的形象贯穿古今,引人思考。
……
“静默”预示着母亲的崇高与坚忍已源自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样的语言,既有主观抽象的现代手法,又有古典诗歌 的意境美,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

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

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郑敏诗歌《金黄的稻束》原文及赏析【导语】: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金黄的稻束》课件4

《金黄的稻束》课件4
金黄的稻束 整体感知:
郑敏
(1)研读标题:点明文章关键意象, 暗示了文章的深层意蕴。
(2)了解诗意:诗人以“金黄的稻束” 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劳动者 的代表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 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由衷赞美,一种对 生命和历史的深刻的哲思。
精细研读: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 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 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 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 “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 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课后思考题:
(1) “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
(2)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 “思”(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 的?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 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 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 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 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 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 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 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 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 思的"稻束".
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和语言)与“思”(对 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 和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
• 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作 “母亲”或是“雕像”,而是据此展开联想和沉 思。它们在诗中同时存在,相映成辉。“金黄的 稻束”、“静默”的“雕像”、母亲的疲倦、母 亲无言的坚忍和美丽,都激起我们对历史和生命 无尽的沉思。

金黄的稻束(宋亚群)

金黄的稻束(宋亚群)

1、这首诗的核心意 象是什么? 2、围绕核心意象又 写了哪些意象? 3、“金黄的稻束” 象征着什么?
朗读、品味、探讨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站”与 “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
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意味着收获,同 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 的修辞效果,给稻束赋予人的形态,更能触动人的 情思。
朗读、品味、探讨
写作特色
1、象征手法 2、联想丰富,稻束和 母亲二者来回闪动, 融入了深深的沉思。 3、语言优美
朗读、品味、探讨
“皱了”和“美丽”并列有什么含义? 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 生命的艰辛与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 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 称其为“美丽”。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朗读、品味、探讨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静默” 有什么意味? 稻束静静立在田里,有如雕像,本身是静默 的;另外,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 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
朗读、品味、探讨
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末句“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 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这个肩负着伟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形象, 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了历史的进 程而具有了永恒性。正是在静默中,诗人回溯了 历史,发现了雕像是人类思想的一个结晶。可以 说,最后这一句,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 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著有《寻觅集》、《早 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 集《九叶集》,郑敏与陈敬 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 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 等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 人”。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站在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的美丽的脸,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收获日的满月在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高耸的树巅上 而你们,站在那儿 暮色里,远山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围着我们的心边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4.2 金黄的稻束

-1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金黄的稻束》这首诗有着意象的跳跃,意象的重叠,但不给人 凌乱、费解的感觉。试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诗的前两行写大自然的“稻束”,一个跳跃,却又写有着“皱了 的美丽的脸”的“疲倦的母亲”。从稻束到母亲,是两个意象的重叠, 但其中用“我想起……我看见”做了暗过渡,所以虽然跳跃,却不感突 兀。在省略中我们能感到诗人在这里做了一个重要的暗示:全诗把 “稻束”与“疲倦的母亲”联系了起来。线索就是由诗人对那个一切 都被颠倒了的社会中的一个社会问题的认识所引起的,即为什么劳 动者是贫穷者,对社会贡献得越多,自己却丧失得越多。诗人把这 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 的贯串表现了出来。
牛汉
-5-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洛夫,1928年生,原名莫洛夫,湖南衡阳人。中国台湾著名诗人。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 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著有诗集《灵 河》《因为风的缘故》《漂木》等,诗论集《诗人之镜》等,另有 散文、译著多种。
李广田
-4-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一曲不败的颂歌——《金黄的稻束》赏析

一曲不败的颂歌——《金黄的稻束》赏析

一曲不败的颂歌——《金黄的稻束》赏析《金黄的稻束》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篇写于1845年,当时正是普希金发表《自由颂》的第二年。

全诗节奏明快,寓意深刻,流传至今已成为俄罗斯民歌中最经典的代表作之一,并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始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流露出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剥削者统治下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也体现了诗人内心涌动着的对光明理想的热烈憧憬。

稻束献给收割者的赞歌“人们不再笑了,我看见稻束在他们眼里闪耀。

田野,村庄到处都响着镰刀的声音。

有一条大路伸向远方,直通那金色的大门。

不久前还在那儿运走一个冬天的积雪。

一片片雪花落在稻束上,稻束变得更神气,也更美丽了。

人们不再笑了,而稻束仍旧站立在田野,人们心灵变得舒畅,因为他们获得了新生命,这生命使他们摆脱了精神上的枷锁。

尽管,他们吃掉的粮食不多。

从现在起他们将成为欢快的青年,再没有人叫他们傻瓜、懦夫、囚徒、穷汉。

人们感谢他们,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们很善良,甚至有些腼腆;他们干活很卖力,几乎没有偷懒的时候;他们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地工作着;他们会打猎,捕鱼,他们还能修造房屋;他们把稻束送给一切需要的人,稻束把一切东西变得神圣。

他们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人们听到这里,会不会心有戚戚?“我是农家的孩子,在小山沟里长大。

我看见你们的面貌多么好看,你们的笑语多么轻松!”诗人满怀激情地唱道。

稻束即金黄的稻子,“金色”的意思是金黄的。

它是那样的金黄耀眼,那样的晶莹透亮,犹如天边的朝霞,辉映着广阔的土地和辽远的田野,与“丰收”“喜悦”联系在一起,传达出了人们辛勤劳动后丰收的喜悦。

稻束原本默默无闻,毫不引人注目,却在收获季节让人们欣喜若狂。

这种天生的沉静和质朴的美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它们不仅点缀了秋天的画卷,更塑造了诗人童年时代的梦想。

稻束,就像人类不屈不挠,纯洁无私,奉献他人的美好品格,既然我们在尘世的奋斗中吃苦受累,受伤流血,那么就用这束稻子把我们打扮起来吧!“不久前还在那儿运走一个冬天的积雪。

第8课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第8课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半棵树 边界望乡
这首诗有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语言带有一种雕塑 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是基于稻束本 身的质感,而“金黄”是高贵的色调,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 握。在技巧上,它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 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以及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 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超出了一切言说,“此时无声 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
8.怎样理解《边界望乡》中“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 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这句诗?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写的是调整望远镜的焦 距后,内地的远山如此清晰,阔别30年的故土山河就在眼前, 如何不令人激动。“心跳”形象贴切地表现了诗人“近乡情 更怯”中的“更怯”。“一座远山迎面飞来”中“飞”字生 动地写出了调整焦距,远山由远到近,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更是奇思妙想,把乡愁写成有重 量的东西,能把人撞成内伤,这一句深刻细致地写出了当诗人 看清故土山河那一瞬时内心的沉重乡愁。
10.谈谈《地之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语言非常朴实,口语式的叙述直接,随意,自然,词汇意象都 稳熟平凡,自由舒展的语言态度与自然质朴的生命协调得天衣无缝 。但诗歌流露出来的对土地的依恋之情却真挚、深沉得令人感动 。它诚然是“大地之子”的心声,散发的是泥土的气息。我们一读 它,就会被一种隐藏其间的深沉的情感力量所打动。它有如表面平 稳,不溅水花的汹涌潜流,有如起伏平缓的大山,也似在地底下运行 的地热„„“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生长 又死亡。”只有真爱土地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母亲”“ 襁褓”“怀抱”这些比喻,显示了诗人与大地的母子情深,而“大 地”与“天国”对比,强化了对大地的感情。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

人教选修《中国诗歌散文欣赏》金黄的稻束课件
略读
-1-
金黄的稻束 地之子
-2-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金黄的稻束》 这首诗写于 20 世纪 40 年代,作者在海德格尔的书里读到“诗歌是哲学 的近邻”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而使其心有所属,作者自己说:“一个昆明常 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 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边闪进我视野的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 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 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 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 稻束们的沉思宁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 永久的一个思想,回忆大学时的哲学课和文学课,它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不是 具体的知识,而是哲学和文学,特别是诗,它酿成酒,香气四溢。”遂成此诗,抒 发对收获与母亲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又表现了对历史与生命的无尽深思。
-15-
首页
X 新知导学 INZHI DAOXUE
Z 重难探究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我想念那土地
那 土 地并不起眼,我却深深地热爱着它。 小 路 旁的田地是淡淡的灰褐色,小溪边的黏土是纯灰色的,老旧的小学 旁 边 的山坡是橙黄色的…… 曾 几 何时,我们聚在那灰褐色的土地上,用一块又一块灰褐色的土块,搭 建 起 一座又一座灰褐色的塔。我们塞进柴火,在一片轻烟过后,红色的火苗 陡 然 窜起,把我们的脸蛋烤得通红温热。我们拼命地添加柴火,直到那灰褐 的塔的内侧被烤得通红,像红宝石一般。我们小心翼翼地将我们手中的红薯、 芋头塞进去 ,然后兴奋地将一座又一座的塔撂倒,盖上灰褐色的泥土,踩啊踩, 跳 啊 跳。许久,当我们兴奋地刨开那灰褐的泥土的时候,香味扑鼻而来,连泥 土 都 是香的,空气中弥漫着原始的淳朴气息…… 曾 几 何时,我们带上像破烂的钢盔一般的铁锅,带着米,碗里装着盐和酱 油 ,出 发去干活,在路上顺手挖点葱蒜和青菜。当中午降临时,火辣的太阳莅 临我们的头顶。我们在那灰褐的土地上,用石块和土块垒成一个小小的灶台。 在 清 澈的山泉里,淘洗着锅里的白米,偶尔还会有些许小青蛙游过……炊烟 慢慢升起。当葱蒜青菜及盐油全部下锅后,别致的香味慢慢溢出。我们就在 那 阴 凉的树下,享受独具一格的原始风味……

《金黄的稻束》的赏析

《金黄的稻束》的赏析

•••••••••••••••••《金黄的稻束》的赏析《金黄的稻束》的赏析《金黄的稻束》是现代诗人郑敏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黄的稻束》的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香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赏析]2000年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中,考查新诗鉴赏能力,选用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郑敏的一首短诗《金黄的稻束》。

与1999年试题选用的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相比,这首诗的形象、主题、意境和表达技巧都更难把握一些,理解和赏析的难度自然也就有所增加,得分率很低。

不省考生事后都说,读不懂这首诗。

细想一下,这首诗还是不难读懂的。

诗题“金黄的稻束”就点明了诗里所塑造的中心形象。

开头一句“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来了一个长镜头;接着便拉开镜头,展现伫立的稻束的背景:满月的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最后给“稻束”的'低徒工拍了一个瓞人化的特写:“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可见“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的主语,显然不会是“美丽的母亲”,而应该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的“稻束”。

这首诗的形象很直露,很鲜明。

问题是诗人并没有将“稻束”的形名胜集中在一起塑造,而是采取了边塑造边联想抒情的结构方式。

刚摄下“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的长镜头,诗人就“想起”了为此而付出辛勤劳碌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而对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静侯”的“稻束”,诗人也就想得更深、更远,他觉得“历史也不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伫立的“稻束”,却“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诗歌赏析-郑敏《金黄的稻束》课件PPT(41页)

诗歌赏析-郑敏《金黄的稻束》课件PPT(41页)


赞美的对象。





04
写作特点
XIEZUO TEDIAN
-《金黄的稻束》
写作特点
XIEZUOTEDIAN
一、运用联想和象征手法。
诗人由低垂的稻束联想到疲倦的母亲;由稻束剪影般的形象,联想到静 默的雕像;由稻束静默的形象,联想到人低首沉思的形象。低首的稻束,引 发了我们对流动的历史的沉思,对孕育和守望生命的默默无闻的母性的讴歌。
作为“九叶派”的重要诗人,郑敏女士的作品对中 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金黄的稻束》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代 表人物有辛笛、陈敬容、唐祈、穆旦等。其于1940年代 末创办《中国新诗》,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 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
-《金黄的稻束》
“疲倦”写出了母亲的辛勤。
我割金 想过黄 起的的 无秋稻 数天束 个的站 疲田在 倦里 的, 母 亲
-《金黄的稻束》
内容探究
“皱”和“美丽”两个词语的意味
“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美 丽”,是对母性伟大、无私、坚忍精神的动情赞扬。 秋日的收获与老去的母亲,映射出令人心酸的美丽。
黄我 昏想 的起 路无 上数 我个 看疲 见倦 那的 皱母 了亲 的, 美 丽 的 脸
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作者自己如是说:“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 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从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 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 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 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举目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 远又似近地围绕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流过,它的消逝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凝静形 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

金黄的稻束主旨

金黄的稻束主旨

金黄的稻束主旨金黄的稻束,这一简单而又充满诗意的景象,自古以来便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赞美。

从古至今,金黄稻束一直是丰收的象征,寓意着辛勤劳作后的果实。

同时,它还代表着勤劳与付出,传达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象征之下,我们更能体会到生命传承的深远意义。

首先,金黄稻束是丰收的象征。

在我国农业文化中,稻谷丰收意味着家庭幸福、国家繁荣。

每当金黄稻束满载而来,农民们脸上总会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一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慷慨与人类智慧的结晶,令人感叹不已。

其次,金黄稻束象征着勤劳与付出。

一根根金黄的稻束,背后蕴藏着无数个日夜辛勤劳作的时光。

正是这份艰辛与坚持,才换来了今天的丰收。

因此,金黄稻束成为了一种表彰,表彰那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人。

此外,金黄稻束还象征着生命传承。

每一代人都如同稻谷一般,从发芽、成长到结果,不断延续着生命的火种。

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金黄稻束让我们想起祖先的智慧和勤劳,激发着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和担当。

在诗歌、艺术作品中,金黄稻束同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无数诗人在赞美大自然的同時,也表达了对劳动者们的敬意。

如著名诗人艾青所言:“金黄的稻束,凝聚着农人的汗水,映照着太阳的光辉。

”这句诗语言简意赅,道出了金黄稻束背后的辛勤与付出。

金黄稻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丰收,感恩大自然的馈赠。

同时,它也激励着我们,要以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传承优秀的文化。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金黄稻束所传递的道理。

总之,金黄的稻束是一种寓意丰富的象征。

它既是丰收的象征,也是勤劳与付出的象征,更是生命传承的象征。

金黄的稻束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金黄的稻束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比较分析法
对比不同作品
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分析,揭示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 处,深入理解作品的个性和共性。
跨时代比较
通过对不同时代作品的分析比较,揭示时代对作品的影响和变化 ,深入理解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分析相似主题
通过对不同作品中相似主题的分析比较,揭示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 的不同处理方式和观念,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表达。
父爱
描写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和担当,表现父爱的深沉和厚重。
家庭关系
通过描写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表现家庭伦理和亲情的重 要性。
友情主题
同窗之情
描写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同窗之情,表现青春岁月的 纯真和美好。
战友情
描绘战友之间的生死之交和深厚感情,表现战友情 谊的珍贵和难忘。
朋友背叛
反映朋友之间的背叛和信任危机,表现友情的复杂 和多面性。
03
文学赏析方法
文本细读法
关注文本细节
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结构、意象等细节进行深 入分析,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艺术价值。
发掘主题和象征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主题、象征等元素,揭示文本 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解读意象和修辞
通过对文本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 行分析,揭示文本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VS
意境
通过使用意象和情感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 氛围或情境。意境通常是通过文学作品中 的描写和叙述来完成的,它可以让读者感 受到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叙事与描写
叙事
通过叙述事件、情节或故事来传达某种意 义或情感。叙事通常包括故事的情节、人 物和背景等元素。
描写
通过详细描述事物或人物的特征、细节和 形象来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情感。描写 通常包括对事物或人物的外观、声音、气 味、触觉等方面的描述。

《金黄的稻束》

《金黄的稻束》

二、融合传统与现代经验的意象 诗中的意象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以强烈 的主观态度对实存的生活形态作具体描述如 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 月”“高耸的山巅”;第二通过诗人的感官 转化把抽象的事物变形为具体感知的形象如 “历史”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无 论哪种方法所形成的意象都具有独创性而且 它们也是通过诗人心理的印证或想象才得以 实现的诗人对意象的理解与创造吸收了中国 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经验并且有所融合、创造
诗人把这些对社会的认识通过稻束──母亲 ──思想这样一根艺术线索贯穿起艺术形象 表现了出来
语言品味
• 一、有声有“色”的语言
•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达而使 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人用“金黄” 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 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 它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 叠加所产生的特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 的要求体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 “静默”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 言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 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二、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 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 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 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 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它们在诗中同时 存在相映成辉
•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诗人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形象的意象 教学方法 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学法设 计 研究讨论—分析归纳
• 导入新课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金黄的稻束的出现带 来了一种语言的突破一种雕塑的质感一种 将思与“诗”融为一体的可喜的努力今天 我们学习《金黄的稻束》了解诗人郑敏是 怎样将“诗”诗的意向和语言的美与“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现代诗歌《金黄的稻束》阅读训练及答案

现代诗歌《金黄的稻束》阅读训练及答案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的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应如何理解“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4.“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金黄的稻束站在……”“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D(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2.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

)3.①“金黄的稻束”,不仅是指自然意义上的稻束,而且是诗人的心灵与田野里伫立的稻束神秘的契合交感后,超越了物象的实体而产生的一个象征。

3《金黄的稻束》

3《金黄的稻束》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 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 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D(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 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 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 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 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 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 为“稻束”沉思的内容。)
诗意: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 后的疲倦和静默、劳动者的代表母亲和人类历 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由 衷赞美,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的哲思,以及对 母爱的讴歌。
诗人是如何将“诗”(意象)与“思” (对人类存在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 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
——郑敏
郑敏
郑敏(1920---),福建闽侯人,1943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60年后在 北京师范大学任外语系讲授英美文学至 今。1949年出版《诗集:1942--1947》, 成为“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女诗人。
郑敏是在冯至的引领下与里尔克的诗结下 一生的情缘。她嗜读里尔克的诗,特别是对里尔 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独钟。她与里尔克一样, 总是从日常事物引发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并将 其凝定于静态而又灵动的意境里。每一个画面都 仿佛是一幅静物写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结 着诗人澄明的智慧与静默的哲思,建国前写的 《金黄的稻束》就是这样的作品。
金黄的稻束
郑敏
仔细品读
这首诗是写在20世纪40年代,当时诗人
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在一个金
色的黄昏中,诗人看见了一片开阔的稻田,
一束束
,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

金黄的稻束_课件

金黄的稻束_课件

答案:
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 人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 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 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 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 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 融合在一起的?
解析:
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 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母亲和人类 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 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在具体写法上, 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 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 “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 动,展开联想和沉思。
你们的根里,不是说风的催打 雨的痕迹,却因为它从创造者的 手里承受了更多的生,这严肃的负担。
——《荷花(观张大千氏画)》
谢谢欣赏!
名家名篇欣赏
这一朵,用它仿佛永不会凋零 的杯,盛满了开花的快乐才立 在那里像耸直的山峰 载着人们忘言的永恒
那一卷,不急于舒展的稚叶 在纯净的心里保藏了期望 才穿过水上的朦胧,望着世界 拒绝也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
名家名篇欣赏
但,什么才是那真正的主题 在这一场痛苦的演奏里?这弯着的 一枝荷梗,把花朵深深垂向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歌的语 言特色。
解析:
从用词风格和色调进行理解。
答案:
这首诗由于独特的色彩与声音的把握和表 达,而使语言带有一种雕塑的质感和光辉。诗 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 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金黄” 是高贵的色调。在技巧上,它一方面体现了现 代主义具体意象和抽象观念的叠加所产生的特 殊效果,也沟通了古典诗歌对意境的要求,体 现了对传统的情境关系的重视。而三个“静默” 预示着母亲的美丽与坚忍已超出了一切言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有“声”有“色”的语言 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黄的稻束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思考劳动和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2.体会诗歌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特点。

3.体会诗歌有“声”有“色”,明净、饱满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抽象哲理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的特点。

学习时应首先找出体现诗歌发展脉络的关键词语,理解各部分表达的内容,分析“稻束”与“母亲”在本质上的相同点,体会诗歌由具体的意象到深邃的哲理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劳动和收获、生命和价值的意义。

学习时应结合作品写作的起因,理解“疲倦”“皱”“美丽”“伟大”“静默”等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体会作品传达的深层含意。

一、导入《金黄的稻束》是“九叶派”诗人郑敏写于上世纪40年代初的一首诗歌,是诗人看到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后,触发的一种诗情和沉思。

这首诗把鲜明的形象、深邃的哲理、隐秘的诗意交融在一起,给人带来情感的冲击力和哲理的沉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家作品郑敏,1920年生,福建闽侯人。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转哲学系。

1942年开始发表诗作。

1943年毕业后赴美国布朗大学留学。

1951年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

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1960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著有《寻觅集》《早晨,我在雨里采花》及诗合集《九叶集》,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译作《美国当代诗选》等。

郑敏与陈敬容、唐湜、杜运燮、杭约赫、唐祈、袁可嘉、穆旦、辛笛等九位诗人合称为“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末期产生的诗歌流派。

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流派名称,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这九位诗人合出了影响深远的诗集《九叶集》,后来被称作“九叶诗人”。

九叶诗派产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折时代,这种艺术与政治的近缘性比他们的上代诗人来得更加深刻而浑然。

他们努力在社会与自我、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智的交错中寻求某种平衡,形成了一个思想与艺术上都极具张力的诗群。

他们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的灾难。

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坚持文学的本身价值和独立传统,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平衡;他们还追求个人与时代的融合,主张必须以血肉的感情书写思想的探索,思考与社会历史生活相关联的一切。

“九叶派”诗人郑敏:不老的“最后一叶”如今,九叶诗派的八片叶子已随风凋零,留下的这一叶也许并不感到寂寞。

诗人的书柜上,贴满了写着诗句的纸条,其中一条这样写道:“良心是白天的星星,灵魂石黑夜的太阳,同样是那看不见的永恒。

”诗人不老。

现在,90多岁的老人还带着博士生,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外文著作。

究竟是什么让她充满活力?答案就是她多年前写下的诗句里:“鸟儿的翅膀为什么不沉重?它的身躯为什么不知疲劳”它没有浸在快乐里,它的眼睛永远在寻找。

三、解题诗的题目用“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来描写秋天丰收的景况,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既是基于稻束本身的质感,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把握。

四、朗读梳理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写作背景《金黄的稻束》和它的诞生(节选)(郑敏)2000年高考后,作者在回答记者关于这首诗歌创作的契机时说:这首诗是写在40年代。

一个昆明常有的金色黄昏,我从郊外往小西门里小街旁的女生宿舍走去,在沿着一条流水和树丛走着时,忽然右手闪进我的视野是一片开阔的稻田,一束束收割下的稻束,散开,站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在夕阳中如同镀金似的金黄,但它们都微垂着稻穗,显得有些儿疲倦,有些儿宁静,又有些儿寂寞,让我想起安于奉献的疲倦的母亲们。

举目看远处,只见微蓝色的远山,似远又似近地围绕着,那流水有声无声地汩汩流过,它的消逝感和金黄的稻束们的沉思凝静形成对比,显得不那么伟大,而稻束们的沉思却更是我们永久的一个思想,回忆40年代大学时的哲学课和文学课,它留在我心灵深处的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哲学和文学,特别是诗,酿成的酒,它香气四溢,每当一个情景触动我的灵魂时,我就为这种酒香所陶醉,身不由己地写起诗来,也许这就是诗神对我的召唤吧,日后阅历多了,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我的诗神也由一个青春的女神变成一位沉思的智者,他递给我的不再是葡萄美酒,而是一种更浓烈的极香醇的白酒,我的诗有时有些不胜任,但生命是不会倒退的,正如江河,我只能向大海流去,永不返回。

六、简析全诗【启导】这首诗因为一个随处可见的农村生活景象,触发一种不同寻常的诗情,深刻的哲思蕴涵在诗的形象之中。

我们要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思考诗歌的内蕴。

1、诗人笔下的金黄的稻束是怎样的形象?从哪些关键性的诗句中看出?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金黄的稻束是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这些诗句中看出。

诗人用金黄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

2、开篇第一句,写“金黄的稻束站在 /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金黄”修饰“稻束”,有什么意味?“站”与“立”相比,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明确】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

金黄的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

“立”只是客观的描述,而“站”就有了拟人的效果,给稻束赋予了人的形态,写出了稻束挺立秋天田野的身姿,是收获的见证和象征。

更能触动人的情思。

3、“金黄的稻束”与“母亲”之间如何联系起来了?完整全面地表达,“金黄的稻束”象征着什么?【明确】把“稻束”与“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

“稻束”在夕阳照耀下如黄金一般闪亮,而“疲倦的母亲”则相反,年轻时“美丽”的脸,现在却“皱了”,疲倦中更显得苍老。

诗人看见“金黄的稻束”并没有引起收获的快慰和满足,而是想到甘于奉献却日渐衰老的“疲倦的母亲”,交织着对母亲的崇敬、对劳动者的礼赞和对时间流失的无奈。

这里,“无数个疲倦的母亲”不是指具体的母亲,而是哲学层面上抽象的人类母亲,是一种“疲倦而静默”的母爱。

它首先是收获的象征,进而诗人把它与创造这一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成为诗人表达敬意的对象。

这个意象不仅真,而且美,启示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4、“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一句中的“我想起”“我看见”有什么作用?【明确】诗人由稻束产生了联想,“我想起”(“我看见”实际上同义)把“稻束”和“母亲”的形象联系了起来,也就连通了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我们可以把金黄的稻束看成母亲的象征。

5、此处所写的是“疲倦的母亲”,它们与“皱了的美丽的脸”有何关系?【明确】母亲赋予生命,母亲是劳动者,母亲肩负生命的艰辛和希望,母亲因此而疲倦;“皱”是因为疲倦,也是因为时光的流逝,诗人因此称其为“美丽”。

这是一种动情的赞颂。

“疲倦”“皱”写出了母亲的辛勤和衰老。

“美丽”写出了母亲精神伟大,意志的坚韧。

6、“满月”除了作为背景,还有何深层含义?“满月”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欣喜,烘托了母亲的无私胸怀。

“暮色”“远山”“满月挂在树巅”等勾勒了苍茫辽远的背景。

7、在用“满月”“远山”为“稻束”添加了美丽的背景之后,诗人又说:“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这”指什么?“静默”有什么意味?【明确】“这”就指“金黄的稻束”。

稻束静静立在田里,有如雕像,本身是静默的;另外,它们静默,是因为这种母亲的疲倦、美丽和坚韧已经超出了一切言说。

小结:第一部分:(金黄的稻束-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作者由稻束联想到收获联想到生产的母亲(劳动者),歌颂了劳动者的美丽坚韧和无私。

8、接下来又有“伟大的疲倦”,这如何理解?【明确】解决了上面两个问题之后,“伟大的疲倦”就容易理解了,诗人赋予母性的疲倦和坚韧以超越一切的伟大的品质,这是一种肯定和赞颂。

紧承上文。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如何理解:秋天割倒的稻束就像历经沧桑的母亲,稻子几个月的生长就像是母亲一辈子的劳动,而历经沧桑的见证就是皱纹,母亲背上压的是儿女们的衣食住行,压的是儿女们的未来,为了儿女们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劳作着的母亲,也如垂下来的稻子一般,在时光逝去中弯了腰,她们慢慢的变老,慢慢的疲倦,她们肩负着最伟大的疲倦。

运用“肩荷”这个颇含男性意味的词语,来描写看似柔弱的稻束与瘦弱的母亲,使读者在感觉反差时更能体会母亲的艰辛与伟大。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又再一次将母亲的伟大体现出来。

9、“低首沉思”指稻束沉思,稻束在秋天的田里沉思,也就是母亲在沉思,她在沉思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却可以窥略一二。

母亲在秋天里看见丰收后她的心已经满足了,她可以毫无怨言了。

她用母爱换来了丰收。

自然过渡。

“那儿”代历史小河边。

“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母亲)的精神超越了历史。

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种永恒的思想结晶。

9、如何理解“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明确】最后几句,着实又了一定的哲理深度,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更进一步提升对母亲的赞美。

“不过”“而”的语气表明:稻束(母亲)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种永恒的思想结晶。

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

诗歌连用两个“静默”,让我们仿佛看到“稻束”雕塑般的形象和“低首沉思”的形态。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像“母亲”那样的创造者,有多少像“金黄的稻束”的沉思者。

他们无声无息地付出着,支撑着,经历着苦难,但在收获之日,他们没有狂欢,有的只是静默后的低首沉思。

“稻束”虽然“静默”不语,但其本身所蕴涵的丰富性、厚重感使饱经沧桑、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也失了颜色,成了“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种无声无息的消逝感与稻束的低首沉思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金黄的稻束“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凭靠,是支撑民族、生命的根基,成了人类的一个追求和永恒不变的真理,表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深沉的感情。

小结:第二部分:(肩荷着---人类的一个思想)母亲无言的坚韧和美丽激起我们对生命和历史作深刻的思考,深刻阐释了金黄的稻束的象征意义。

诗意: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和静默、劳动者的代表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劳动者的由衷赞美,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的哲思,以及对母爱的讴歌。

9、诗人是如何将“诗”(诗的意象和语言的美)与“思”(对人类存在的思索)融合在一起的?【明确】诗人以“金黄的稻束”为起点,将收割后的疲倦、静默、母亲和人类历史活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种更为感人的力量。

在具体写法上,诗人并没有在字面上将“金黄的稻束”直接比为“母亲”,或是直接比为“雕像”,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来回闪动,展开联想和沉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