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人教高中美术鉴赏2.5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提问.举例.分析.比较.课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风格,进一步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
2学情分析涉及艺术流派比较多,对这些艺术流派形成的社会条件,要作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3重点难点了解并掌握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对一些经典作品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活动2【讲授】巴洛克风格1.圣彼得大教堂广场贝尔尼尼(意大利)2.《阿波罗与达芙妮》贝尔尼尼(意大利)3.《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鲁本斯(佛兰德斯)4.《宫女》维拉斯开兹(西班牙)5.思考与探究:讨论古典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有何不同的特点?活动3【讲授】荷兰市民绘画1.《夜巡》伦勃朗2.《吉普赛女郎》哈尔斯3.《静物》霍达4.《画家的工作室》维米尔5.课堂小结: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的诞生而结束。
17世纪的荷兰,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艺等方面,成为当时欧洲思想最先进最自由的国家。
美术的服务对象由过去的教会和宫廷贵族,转向市民阶层。
绘画作品成为商品,为适应需要,荷兰绘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活动4【讲授】法国的古典主义1.卢浮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克·波洛等2.凡尔赛宫全景小孟莎等3.凡尔赛宫镜厅小孟莎勒勃亨活动5【活动】思考与探究学生尝试小结“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风格特点?活动6【讲授】法国的新古典主义1.《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2.《马拉之死》达维特3. 课堂小结: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间的区别大致是:一是时间上的差异,即新古典主义流行的时间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
它的中心是法国。
古典主义在此之前,中心是意大利。
二是日益高涨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响亮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及18世纪中期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考古发现,给新古典主义美术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说课稿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选修课外国美术鉴赏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刚才的课程环节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时间关系,所以接下来我将根据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文艺复兴美术》,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课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分别加以介绍。
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
根据教材分析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A.知识目标:①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②了解并掌握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
B.能力目标:通过美术史知识学习和读图分析,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美术鉴赏的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对一些经典作品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难点:本课涉及艺术流派比较多,通过对这些艺术流派形成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以突破难点。
因为本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很大,所以我将本课设计为2个课时,今天讲的是第一个课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作品赏析、背景介绍,引导学生在流派、作品、作者之间做初步比较,辨别异同,了解和识别风格上的差异。
第二个课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的赏析加深各流派风格特点的理解以及让学生达到能够运用专业术语分析、解释、评价艺术作品。
音乐和美术统称为艺术,一个是听觉艺术、一个是视觉艺术,所以一开始我将巴赫的曲子作为导入目的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艺术来熏陶感染学生,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第五课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2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的① 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② 了解并掌握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
③ 进一步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
2.内容结构本课选择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即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欧洲美术中具有世界影响的主要艺术流派: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分别加以介绍。
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
3.重点和难点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并掌握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对一些经典作品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本课的难点,是涉及艺术流派比较多,对这些艺术流派形成的社会条件,要作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资料1.关键词语解释艺术流派反映中外艺术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这些艺术流派的形成,有时是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组合在一起。
文艺思潮或称艺术思潮,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文艺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倾向。
2.美术作品(意)贝尔尼尼设计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1655年—1667年)贝尔尼尼(1598年—1680年)是17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师和戏剧家、画家,17世纪欧洲流行的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刻,如《阿波罗与达芙妮》、《圣德列萨的幻觉》、《大卫》、《普罗赛比娜的掠夺》等,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在建筑艺术上,也有出色的创造,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便是他在建筑艺术方面的杰作。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大教堂,它集中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伟大的纪念碑。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教案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教案本课程涵盖了巴洛克艺术、17世纪荷兰绘画、法国古典主义美术、新古典主义美术和浪漫主义美术等五个部分,这些领域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和园林艺术等,是欧洲文艺复兴后至19世纪上半叶世界影响最大的艺术流派和成就。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17和18世纪欧洲美术的发展,并培养他们的鉴赏和分析能力,了解各个艺术风格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此外,本课程还旨在通过研究历史批评和社会学批评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修养。
本课程的重点是了解17和18世纪欧洲美术发展中的各种艺术风格特点以及相关作品的鉴赏。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艺术风格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采用对比法,包括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
在导入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17世纪欧洲为什么会出现巴洛克艺术?在新授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17世纪欧洲的社会现状,包括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等等。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鉴赏一些代表性作品,例如___的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以及___的绘画《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通过分析这些作品的共同艺术特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巴洛克风格的特点。
在巴洛克艺术中,雕刻和绘画都充满了戏剧性的气氛。
建筑中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来展现多样的结构,而绘画则强调光线的运用。
这种艺术流派的主要特征是戏剧性、豪华、充满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___的裸体描绘,无论男女,都表现出肌肉强健、体力充沛、动作粗犷、充满肉感等特点。
这一特色贯穿在___的所有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生命力的肯定和赞美。
画作中开阔有力的笔触和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面充满生机。
热烈明快的色彩则抒发了画家的浪漫情怀。
所有这些元素共同展现了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宏的一面。
委拉斯凯兹的《宫女》作品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描绘和注重细节的表现。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第一篇: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案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教学目的:①了解和感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②了解并掌握外国美术中重要的艺术流派的主要特点。
③进一步学习美术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了解并掌握各流派的主要特点,对一些经典作品能够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作品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作品与作品,作者与作者,流派与流派之间做比较。
在比较中,辨别异同,识别风格上的差异。
难点是涉及艺术流派比较多,对这些艺术流派形成的社会条件,要作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问:17世纪欧洲为什么会出现巴洛克艺术?二、新授:1、通过课件了解文艺复兴后的社会现状。
17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17世纪的欧洲美术,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代表。
它服务于教会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不惜重金建造豪华宫殿、住宅,使其显得壮观和华丽。
2、引导学生鉴赏:贝尔尼尼的建筑《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和雕塑《阿波罗与达芙妮》和鲁本斯的绘画《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各有什么共同的艺术特征?在雕刻和绘画中都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气氛。
建筑大量使用曲线和椭圆形体现出丰富多变的构造,在绘画中强调光线。
戏剧性、豪华、饱含激情和强烈的运动感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特征。
鲁本斯笔下的裸体,不论是男是女,都具有肌肉强健、体力充沛、动作粗犷、富于肉感等特点。
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鲁本斯的一系列作品中。
这是对人的生命力的积极肯定和歌颂。
这一作品中的开阔有力的笔触与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面洋溢着勃勃生机。
热烈明快的色彩,抒发了画家的浪漫情怀。
所有这些都集中地显示了巴洛克艺术华丽恢宏的一面。
指名说说委拉斯凯兹《宫女》的特色。
3、“荷兰小画派”:著名的“荷兰小画派”:肖像画家哈尔斯、伦勃朗,风俗画家维米尔,静物画家霍达。
人性的解放--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教学目标:1、了解和接受外国美术发展中艺术流派、艺术风格与时代的关系。
2、学会了解与区分不同的艺术流派。
教学重点: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伦勃朗《夜巡》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教学难点:艺术流派与时代的关系教学过程:1、回顾复习文艺复兴艺术三杰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2、引导进入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从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艺术家们的创作也从为宗教服务、宣扬神学转变为关注中下层人民,主张创作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3、开展新课。
a、预览课文3分钟(板书本节内容)b、看下面一组图片看我们能认识它们么?(多媒体)c、对比本节几种绘画风格特点家对人性的观察深度。
委拉斯凯兹和十八世纪的西班牙宫廷画家哥雅在生平经历方面相似,艺术声望也相当,而且都为王室、贵族画过许多肖像画。
但是哥雅毫不这个真实显然来自画掩饰他对宫廷贵族的鄙视,他着力于揭示贵族们的庄严华丽外表与头脑的呆滞,内心的空虚之间的惊人对比,他的画笔锋利如刃。
委拉斯凯兹则对各种身份的人一概平等对待,无论贩夫走卒,还是王公贵族,他都能“画如其人”。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幅画中,他只是把对象当作一个“人”来表现,画出他的身份和他的性格。
从这样的作品上,看不到作者的好恶,因为他并不“介入”,他“观察”。
正因为如此,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肖像在那个没有发明摄影术的年代几乎可以说是“客观的”写实绘画。
画面上没有任何夸张,一切只忠实表现画家的视觉所见。
创作此画时,画家刚过五十岁,正值创作的盛年。
如果说他早年的《卖水人》这样的作品还有卡拉瓦乔风格的影子,那么这时候的委拉斯凯兹早已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王国。
他对解剖、造型、色彩的把握在此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致于人们在这样的作品前很难意识到这只是一张“画”。
《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学案稿

传统与革新
——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学案稿)一般定义:艺术流派,是一定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审美趣味、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大致或的某些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而成的统一体,或称艺术集团或派别。
它在严格意义上指有共同的倾向、观点,并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结社名称的艺术家或画家群体。
形成原因:它是在社会的各种矛盾斗争中,在艺术论争和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
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不同艺术流派的出现及相互之间的借鉴和颠覆。
一、阅读书中95页前两段进行连线
构图强调理性的宁静与和谐构图极力的打破和谐与宁静
二、学生们阅读书中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巴洛
克艺术
荷兰市
民绘画
古典
主义
法国新
古典主义
浪漫主
义风
格
特
点
三、运用绘画语言“线条”表现艺术流派特点。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夘巡》(De Nachtwacht)是17丐纨荷兮画家伢勃朗癿同画。现藏乸荷兮阿姆斯特丹美术 馆。此画所描绘癿关实是白夛队长不副队长(画面中间两位亰物)癿景象,因光线昏暗而被误 为是描绘夘间,画中亰物确有关亰,有乾亰讣为此画暗藏某乾敀乶另有深意。伢勃朗最著同也 最弇起乵议癿画就是这帱《夘巡》。当时画坛上有个丌成文癿觃定,忈愿军亰癿群像必须挄照 身分呾军阶分配到画面癿相对应癿位置上。但伢勃朗一反陈觃,此画癿巷尿另辟蹊徂,为忈愿 民兲群像癿极思闯出另一条出路,赸赹订画亰癿要求,绘出活泼、富有生气癿劢亰场面。画面 采叏癿是近舞台剧癿形弅,队伍纷纷涊上街夠,画中两位身着丌吋服装癿亰走在队伍癿前刊, 极成乳画面癿中心。他仧一个身穹黑军服,夠戴黑礼帰,披着红披巴,一个穹着黄色军服,戴 着黄色癿帰子。乷亰正在沉着镇静地商议问题,准备对整个队伍癿行劢作出冠议。关他队员跟 在他仧身名,有癿手持长枪,有癿挥舞斷帜,有癿在乺相议讳,队伍出収时癿紧弊气氛跃然纸 上。在亰群中还有一个形象鲜明癿尋女孩,夹杂在亰群中惊慌够措癿样子,是整个画面癿意外 揑曲,关实有亰讣为她是光明呾真理癿化身,是唤起亰仧反抗异斶统治癿光荣记忆。丌迆整个 画面除乳两个队长呾遲个尋女孩外,关他亰物都被安排在乳暗色调癿中、名景中,光线明暗对 比强烈,亰物主次分明,画家着意留出乳多量黑色癿穸白,给亰留下想象癿余地。可是到乳19 丐纨,由乸油画够色,表面癿光油呈现黑褐色,有亰误讣为画家描绘癿是晚上癿场景,因此叏 同《夘巡》。名绊与家鉴定,画家采用癿是白夛癿自然光线,描绘癿也是白夛癿场景。此画是 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癿一帱群像。射手仧殏亰出一百弈罗仑(荷巵),各自讣为自己理所当 然地不别亰单在吋等癿位置。然而,伢勃朗卜没有挄照这乾亰癿要求呾趣味,把射手仧安排在豪华 癿宴会戒欢快癿娱乐中,去表现殏个亰物癿夗尌帞有乾做作癿豪情呾风姿,如哈對期帯做癿遲样更 没有把众夗癿亰物幵刊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画家为乳丌便众夗癿亰物捆塞在画面,对极图迚 行乳精心讴计,尽量使殏个亰都能看见又安排呾错落有致,吋时还使中心亰物斑宁。柯兊中尉及副 手枀为空出。此画癿光呾色彩癿表现也是令亰惊叹癿。原画表现癿是白夛,因长期烟薰,颜色发黑 亰仧误称为"夘巡"。这帱杰出癿艴术佳作卜满足丌乳枪手仧癿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丌并乀 中!它弇収乳17丐纨荷兮癿艴术赞劣亰癿价值观不画家个亰追求乀间微妙癿兰系。在这帱画中, 画家通迆独特癿极图呾色彩及明暗癿处理,塑造出乳一种紧弊、神秘、劢感癿队伍出行氛围。 打破乳巳洛兊艴术中遲种激劢丌安呾讱究排场癿法则,而是更夗地兰注亰物癿典心活劢。正如 画家本亰说癿遲样:“艴术家癿夛职是创造美癿形象,而丌是计算有夗尌个夠颅。”虽然他癿 名丐生活枀竢艰辛,可是他为绘画艴术所作出癿卐赹贡献,历叱是丌会忉记癿。伢勃朗作乸 1642年癿油画《夘巡》是他一生中最著同也最叐乵议癿作品。当时,他接叐乳为阿姆斯特丹城 射手队成员画一帱群像癿订件。伢勃朗在极图上一反陈觃,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敁果癿手法,方 让殏个亰癿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乳一个幹严有幼癿戓士出征场面。 巧妙癿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乳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亰物处乸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劢,强化 乳画面宏伟癿巳洛兊风格,作品因此帞有风俗画呾历叱画癿性质。但是,此画癿顼主仧卜对作 品径丌满意,因为殏位射手都付乳相吋癿钱,但画面幵没有为他仧安排相吋癿位置呾清晰程度。 因此他仧要求修改此画,但遭到伢勃朗癿拒绛。为乳索回画釐,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将伢勃 朗告上法庨,幵对他迚行多肆攻击,弇起轩然多波。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热尔桑的画店》 华多
《蓬帕杜夫人》
布歇
《秋千》
弗拉戈纳尔
洛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
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
➢ 内容对象: 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 ➢ 色彩: 十分娇艳明快 ➢ 构图: 有意强调不对称的曲线构图
“伟大的风格”——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
凡尔赛宫镜厅
凡尔赛宫全景
法明倾向 ➢ 题材大多是神话、圣经、历史故事 ➢ 作品规模较大,强调庄严、宏大 ➢ 理性至上
新古典主义艺术
新古典主义首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
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人利益冲突面前,个人要克 制自己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自己, 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 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 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艺术风格
传统与革新
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洛可可艺术
18 — 19世纪
代表人物
代表作
新古典主义艺术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
浪漫主义艺术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艺术风格
蓬
秋
帕布
千
杜歇
夫
弗
人
拉
戈
纳
尔
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 带来了一些变化。前任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设计风格逐渐被有 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 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会享乐、奢 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艺术到浪漫主义

强线一雕 烈的种塑 的强紧《 运烈张阿 动,感波 感包,罗 含曲和 着线达 激美芙 情,妮 和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维 拉 斯 凯 兹 的 《 宫 女
》
• 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最后以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 国家——荷兰共和国的诞生而 结束。17世纪的荷兰,在政治、 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 方面,成为当时欧洲思想最先 进最自由的国家,美术的服务 对象由过去的教会和宫廷贵族 转向市民阶层,后来有了“荷 兰小画派”,主要代表伦勃朗、 维米尔、哈尔斯
• 哈 尔 斯 吉 普 赛 妇 女
霍 达 《 静 物 》
维 米 尔 《 画 室 》
达 维 特 《 马 拉 之 死 》
吕 德 《 马 赛 曲 》
总结
• 古典主义取材多采用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 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 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 格,宣传一种理想化得崇高境界,在技巧上, 强调精确地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 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超越,浪漫主义 注重艺术家的创造,注重情感的升华,注重色 彩和构图的情感的抒发,主张不受题材限制。 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古典主义和传统观念的束 缚,主张创作自由,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 文艺复兴后,欧洲列强强权张狂,经常 到海外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以及少女, 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 乐、美术等方面也要求豪华。17世纪的 欧洲美术,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它服 务于上层和贵族,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 一些人私欲,不惜重金修建教堂和豪华 宫殿,住宅,显得自己有多华丽,富丽 堂皇。
壮烈 的 大 贝 丽, 构 教 尔 、显 造 堂 尼 矫示 , 广 尼 健出 多 场 设 的巴 立 》 计 风洛 克 大 的 格克 柱 量 建 建子使筑 筑,用《 具光了罗 有影椭马 的变圆圣 豪化形彼 华强的得
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讲课稿

《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讲课稿一、导入先让我们闭上眼睛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用心来感受它向你阐述了什么?在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好,有的同学听过这首曲子,说对了,它就是著名的音乐家巴赫先生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这是一首极具巴洛克艺术风格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恢弘、和谐、雄壮的色彩,什么是巴洛克艺术风格呢?那对于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又会是什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共同来走进《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个时期的艺术魅力。
(出示板书)二、讲授新课通过历史课我们都知道17世纪的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积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于音乐、美术、建筑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在沿着希腊、罗马古典写实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呢发生了变革与创新,出现了巴洛克风格、荷兰市民绘画、法国的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美术。
接下来让我们来鉴赏一下这些风格的代表作品。
(出示五组图片)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你喜欢哪一幅并简明阐述你的理由。
每组派一到两名代表进行简要评述。
1、巴洛克——畸形的珍珠什么是巴洛克?(出示板书)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畸形的珍珠。
(出示板书)珍珠很美,那畸形的珍珠呢?为什么要把这些作品称为畸形的珍珠?他们不美吗?在前面的课程了解到古典主义美术是为宗教而服务,对于作品形式、表现内容都有要求,比如说拉斐尔的椅中圣母。
而那些崇尚古典美术的学者,对于不遵守古典美术规则的艺术风格的一种贬称。
实际上它是服务于天主教会和宫廷贵族,为了适应他们的审美需求,为了宣扬宗教和满足享乐的欲望,在传统美术基础上进行变革与创新。
发源地是17世纪的意大利。
⑴、鲁本斯作品介绍鲁本斯笔下的人体,不论是男是女,都具有肌肉强健、体力充沛、动作粗犷、富于肉感等特点;这一特点始终贯穿在鲁本斯的一系列作品中,这是对人的生命力的积极肯定与歌颂。
这一作品开阔有力的笔触与富有动感的线条,使画面洋溢着勃勃生机。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

第五课传统与革新---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第二课时浪漫主义绘画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浪漫主义绘画奔放豁达的艺术风格和颇具幻想的浪漫色彩。
2.提高对西方绘画的鉴赏能力。
3.体悟浪漫主义绘画旺盛的革命激情在绘画中的感召力。
学习重点、难点:1.感受浪漫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特征。
2.体悟浪漫主义绘画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设计:一、导入: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后半段吗?作者又是谁呢?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大屏幕示)你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什么?结论:浪漫,有时间性,20岁的浪漫和60岁的浪漫不一样。
要对浪漫主义绘画有兴趣、有感觉、要能看懂浪漫主义绘画就必须回到那个环境。
二、新授:(一)浪漫主义绘画产生的背景:(大屏幕示)法国大革命胜利了,但胜利后,获得利益的是大资产阶级,老百姓依旧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
群众对现实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一直蔓延到讨伐为政府歌功颂德的古典主义绘画。
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也认为,此时此刻最浪漫的事就是为老百姓呐喊,回到百姓中去,回到自然界去,反映民声……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绘画以古典主义绘画反对者的姿态出现在法国画坛。
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主要代表是: 藉里柯与德拉克罗瓦(二)浪漫主义绘画的思想境界与艺术风格(大屏幕示)反对古典主义那种尊崇理性规范,压抑人性自由的桎梏,摒弃其僵化的教条与呆板的模式,推出自己充满旺盛激情和思想解放的新格局。
在艺术形式上,浪漫主义强调奔放豁达的风格和内在力量的迸发,强调大胆剧烈的运动与构图,饱满充实的色调和流畅激动的笔触。
题材上,重视对民族精神和异国情调以及文学名著中的形象的表现,颇具幻想与浪漫情绪。
浪漫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画坛引人注目的一个流派。
大屏幕示:籍里柯《梅杜萨之筏》1.作者以人们在绝处逢生时的激动情景,记录了一个真实的海难事件。
2.画面表现了在悲壮气氛中对生命的渴求,暗喻着社会与人生的矛盾,而且激荡着一种奋争与不屈的精神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巴洛克风格到浪漫主义
畸形的珍珠——巴洛克
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呢?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 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 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 风范,追求一种富丽堂皇、气势宏大、 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的风格在绘画方面最大的 代表是法兰德斯画家鲁本斯,在建筑 与雕刻方面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贝 尔尼尼。
浪漫主义的特点和古典主义的比较
(1)重中古 古典主义的核心是回到古代罗马,一切以古罗马为典范,浪
•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
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
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
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新古典主义绘
画的代表人物是路易·达维特和安格尔。
((《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作于178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的前夕。 它的主题是宣扬英雄主义和刚毅果敢精神,个人感情要服从国家利益。 题材取自古罗马的传说,据古罗马的野史记述:荷拉斯是古罗马的一个 家族,当年罗马人曾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人发生战争,但双方 的人民却有着亲密的通婚关系。战争延续多年未决胜负,最后决定双方 各选派三名勇士进行格斗,以胜败决定罗马城与阿尔贝城的统治权的归 属。罗马城选了荷拉斯三兄弟,对方选了居里亚斯三兄弟,但这两组兄 弟中却有婚姻关系,小荷拉斯之一的妻子是居里亚斯兄弟的姊妹,小居 里亚斯的未婚妻则是小荷拉斯的同胞。但荷拉斯不顾女人们的反对为了 祖国,决定让三兄弟去格斗。画面正是表现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 誓“不胜利归来,就战死疆场”的场面,老荷拉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 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右角是三勇士的母亲、妻儿和姐妹, 母亲担心出征凶多吉少而心痛如割,妻子搂着孩子泣不成声,最右侧的 一个姊妹,由于她是作战对方的未婚妻,心乱如麻,因为不论胜负,她 都将失去自己的亲人。妇女的哭泣与三个勇士的激昂气概,形成鲜明的 对照。为了祖国,必须牺牲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在这悲壮的戏剧场面上 得到了充分的揭示。由于作者以朴实无华的写实风格、精确严谨的构图 和英雄式雄浑的笔调进行了描绘,所以这幅画后来成为绘画艺术的典范。
崇高的风格——新古典主义
•
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法
国资产阶级推崇古典风格,推行古希腊、罗马的艺
术语言、样式、题材、风格,是为其达到喻古讽今
的目的。由于与法国大革命的密切关系,赋予了古
典主义以新的内容,使得许多艺术家能够突破古典
主义的程式束缚,创造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因而新古典主义又常被称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吕德《马赛曲》(大理石 1270×660 厘米 1833-1836年 巴黎凯旋门)
作品分两部:上部以一个象征自由、正 义、胜利的带翼女神为中心,她右手执 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着她指引 的方向冲去。她的一对翅膀张开着,身 上的衣裙飞舞飘动,形象奔放有力。两 腿大步迈进,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 她那召唤性的内在激情,体现了那个时 代的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下部是一群 战士,中间络腮胡子的壮年战士,表情 强悍激昂,右手高举着钢盔,正转过头 来向左侧的人群喊话;左边紧挨着他的 是他的儿子,少年依傍着父亲,走得更 加坚定有力。另有持盾和剑的老战士, 有吹进军号的青年,有弓箭手。这些人 组成一个整体,显出一种箭拔弩张的声 势,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了。后面 是飘扬着的旗帜和林立的弓矛枪箭。这 些细节与前面的人物融汇成千军万马的 气势。艺术家在这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 象征手法,显示了人民气势磅礴的反抗 力量。为了保卫祖国,这股战斗的洪流 似将从墙上冲出,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
“伟大的风格”——17世纪法国 的古典主义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是规模巨大、造型雄伟的
宫廷建筑和纪念性的广场建筑群。这一时期法国王室和权
臣建造的离宫别馆和园林,为欧洲其他国家所仿效。
•
随着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流行,巴黎在1671年设立
了建筑学院,学生多出身于贵族家庭,他们瞧不起工匠和
工匠的技术,形成了崇尚古典形式的学院派。学院派建筑
这幅画一方面具有风俗性的特 色,从生活的情趣出发来描写 宫廷中的日常生活,同时,也 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生活在 宫廷里的人们并不快乐,他们 受着枯燥礼仪的拘束,连高贵 的小公主也是这样,她失去了 儿童应有的天真,也必须保持 仪态的摆出一种矜持的姿势, 另一方面画家打破宫廷肖像固 有的原则,并没有像传统绘画 那样把国王夫妇摆在画面的中 心,而是把他们放在一个次要 的位置,这样的构图是很大胆 的,多少有一点随意性,他的 这种做法是宫廷肖像画的一种 改革,画面上的人物不再是呆 板地排列在一起,而是尽量处 在自然的状态之中,从门及侧 面窗子射进来的自然光运用得 很出色,光线均匀地散布在室 内的每一个角落
和教育体系一直延续到19世纪。学院派有关建筑师的职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技巧和建筑构图艺术等观念,统治西欧的建筑事业达200
多年。
•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的东立面、
凡尔赛宫和巴黎伤兵院新教堂等。凡尔赛宫不仅创立了宫
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规划设计和造园艺术上都为当时欧洲
各国所效法。
(法国)《凡尔赛宫镜厅》(长73米 宽10米 1679-1686年)小孟莎设计,内部装饰 由勒勃亨完成
强调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 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 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 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 义美术。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 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 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 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 求幻想。
革命性变革——荷兰市民绘画
背景: 16世纪 尼德兰革命 1581年 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 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更多的民主和自由 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面向世俗生活 资产者和市民阶层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装饰 厅堂居所,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订 购油画 荷兰绘画空前繁荣 “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
圣徒和殉道者雕像
(意大利)贝尔尼尼 《阿波罗与达芙妮》(大理石 高243厘米 1622-1625年罗马波尔盖塞美术馆藏)
这组雕像表现了两个处于 激烈运动中的人体,人物 都处在乘风追奔的运动之 中,给人以向上升华、轻 盈、充满生命力的优美感 觉。激情、激烈运动正是 巴洛克艺术的特征。雕刻 家以纯熟的技巧和信心, 使冰冷坚硬的云石变成柔 软的肌体和鲜活的生命, 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质感对 象。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 不用任何支撑物,使开放 的运动人体自由地展现在 空间中,是米开朗基罗也 不曾涉足的创造
• 凡尔赛宫镜厅:又称镜廊,被视为法国路 易十四国王王宫中的一件“镇宫之宝”, 以17面由483块镜片组成的落地镜得名。它
是法国的凡尔赛宫最奢华、最辉煌的部分, 厅长76米,宽10米,高13米。镜厅墙壁上 镶有17面巨大的镜子,每面镜子由483块镜
片组成,反射着金碧辉煌的穹顶壁画。镜 子相对视野极好的17扇拱形落地大窗,透
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 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 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 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 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 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 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他在艺术风格上也别具特色, 他的绘画形体结实、结构精 致,色彩明朗和谐,尤善于 表现室内光线和空间感。维 米尔的绘画给人一种真实性,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之外 还使人感到一种信仰上的真 实感。他的画光线并不是太 多,却给人以明亮的感觉。 画中这种平实的情感起到了 净化人类心灵的作用。
(荷兰)哈尔斯《吉普赛妇女》
哈尔斯-绘画特点:善于抓住人 物内心,用笔粗犷
一个披散着黑发、穿着也比 较随意的穷苦的吉普赛姑娘。 她敞着领口,脸上露出一丝 狡黠的微笑,好象她什么都 不在乎,无拘无束。作品采 用了明快的大笔触,以加强 形象的表现力。哈尔斯有意 给这个女朗的脸上增加了一 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 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 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 微笑。这正是这幅具有风俗 性的肖像画的特点。她是一 个自由的,富有热情的吉普 赛少女的典型。她没有思想 的束缚,也不带有宫廷妇女 的矫揉造作,相反,姑娘那 种民间气质被画家以圆熟的 技巧,热烈的色调准确地刻 画出来了。
《劫夺留西帕斯的女儿》 画面上人和马占据了整个 空间,马头、人手、马脚、 人脚,放射般地向四角展 伸,抢夺和反抗给人以强 烈的运动感。肉体与马匹 之间的色调对比,人仰马 翻般的猛烈的场面。近乎 方形的构图,本来是稳定 的,但形象组成了X形,却 又构成了极不稳定的动乱。 画面左侧一角,画家又添 画上一个长着翅膀的小爱 神,它给整个画面作了一 点暗示:这是一种爱情的 暴力。
过窗户可以将凡尔赛宫后花园的美景尽收
眼底。镜厅一直以来被誉为法国王室的瑰
宝,无数面巨大的铜镜反射着从后花园映
进的光芒,这里是路易王朝接见各国使节 时专用的宫殿。
《法尔赛宫镜厅》
《法尔赛宫镜厅》 顶部
(法国)凡尔赛宫全景(1661-1756年) 小孟莎(1546-1708年)等设计
卢浮宫镇馆三宝:蒙娜丽莎 胜利女神 米洛斯的维纳斯
1793年7月13曰,被当时的 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 害,马拉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 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 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 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 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 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 下来……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 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
(法马国拉)达之维死特《马达拉维之特死》
(油画160×125厘米 1793年 布鲁塞尔国立美 术馆藏)
历史背景马拉(1743–1793),是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 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撰写过很多 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 们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马拉 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 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 的湿病和皮肤病。为了减轻病痛, 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 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