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俗课件
第一章 汉族民俗
• 川菜,又名四川菜系。中国汉族传统的 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取 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 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 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 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 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 誉中外。
• 鄂菜,又名荆楚菜,由武汉、荆州、黄 州等地菜肴发展而来,与湘菜同为长江 中游的主要菜系。
• 民间神:自然神和社会神 • 自然神是由自然现象、自然物、自然力的
神化而来的神灵。
• 社会神是由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的神化而 来的神灵。
汉族世俗信仰的崇拜 • 鬼灵崇拜
• 祖先崇拜
• 圣贤崇拜
对于信仰的对象建庙、塑像,进行祈祷、 祭祀,具有鲜明的偶像崇拜特点。
二、汉族民俗概要
(一)汉族的服饰
•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 启:大禹的儿子 • 夏氏族原姓姒,从启开始改用国名“夏”
为姓
• 中国首个世袭制政权,从启到桀,传14世, 17君,历时471年,于公元前17世纪末、 16世纪初灭亡。
•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 灭夏后在亳(b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 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 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 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 延续600年左右。
1.传统服饰 • 等级区分 • 常服和礼服之分 • 服装样式宽大松缓、褒衣博带、袖长腿宽
2.现代服饰
• 追求时髦 • 张扬个性
(二)汉族的饮食特点
• 汉族长期以农业为主,因此汉族传统的饮 食结构以植物性植物即五谷为主食,以蔬 菜及少量鱼、肉、蛋、奶、果品为副食。
民族风情汉族PPT课件
• 汉族概述 • 汉族的语言文字 • 汉族的传统艺术 • 汉族的传统节日 • 汉族的民俗文化 • 汉族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贡献
目录
Part
01
汉族概述
汉族的起源与历史
汉族的起源
汉族源于华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 文化传承。
历史发展
重要事件
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如春秋战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 等,都对汉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时期,汉族 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的主 体民族。
汉族的人口与分布
人口数量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民族,占据了中国总人口 的绝大多数。
地理分布
汉族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尤以东部和中部地区为 多。
海外移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汉族人移民海外, 分布于世界各地。
汉族的文化特色
语言文字
汉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汉字是 其书写系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信息。
科技成就
汉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 就,如四大发明等,为人类文明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艺术
汉族拥有众多的传统艺术形式, 如京剧、书法、绘画等,展现了 其独特的审美观念。
风俗习惯
汉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 节日,以及各种民间信仰和习俗 。
元宵节
总结词
农历正月十五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详细描述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被称为“上元节”或“灯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赏花灯、吃元 宵、猜灯谜等传统活动,以庆祝春节的结束和新的一年开始。元宵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 法是它与汉代“太一神”的崇拜有关。
2024版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鼓励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民俗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开发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民俗文化创意产品。
未来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中秋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歌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意。
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民俗文化中的许多活动和仪式都蕴含着和谐、团结等积极因素,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推动旅游业发展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通过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创新表达
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影视、动漫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出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融合发展
民俗文化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案例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徽菜
八大菜系与地域特色
传统节日食品与寓意
元宵节
端午节
元宵、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粽子、龙舟饭,寓意驱邪避害、祈求丰收。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饺子、汤圆,寓意团圆、和谐。
青团、粽子,寓意纪念先人、祈求平安。
月饼、柚子,寓意团圆、思念亲人。
汉族
汉族: 汉族是典型的以家庭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民族,拥有悠久的农业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经验,形成了多样的农业民俗事象。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汉族农业民俗主要呈现出南北差异北方农业民俗:这里沃野千里的平原,成为农业耕作的理想地带。
主要种植耐旱耐寒的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等旱季作物。
南方农业民俗: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由于雨水充沛,气候温暖湿润,一般以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为主,水稻种植成为这一地区农业生产的典型特色。
满族农业民俗: 同汉族种植业略有不同,满族人喜欢种植粘性作物,如粘谷子、粘高粱、粘糜子等,喜食抗饿耐饥的粘食。
朝鲜族: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北方的“水稻之乡”,朝鲜族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而著称,构成了北方稻作民俗区维吾尔族: 绿洲农业主要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农业特色。
这里一般以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糜谷、马铃薯、棉花、甜菜、胡麻等早地粮食与经济作物,以及需要光热条件的瓜果,如葡萄、哈密瓜、啤酒花等作物为主。
藏族:藏族属于高山草原畜牧方式,适应严酷气候的牦牛与藏绵羊成为主要畜牧对象,以轮牧和围牧形式为主。
牦牛那厚重的皮毛、含油脂很高的奶品和善于登山的特征,使其成为藏民理想的皮毛、肉食奶品来源和运载工具,被誉为“高原之舟”。
广西壮族:广西壮族是一个擅长山地稻作的民族。
壮民勤劳朴实,在平坝和山坡上开垦出了数以千计的坝田和梯田,像龙胜县的龙脊梯田便是天下一绝。
他们喜种糯稻,兼种旱地作物。
五色糯米饭(红黑黄紫白)与糯米酒是壮家一绝。
壮家还是一个歌舞民族,将许多农业生产情景歌舞化,如“打扁担舞”就形象地再现了壮民“耙田插秧、回水耘田、收割打场。
舂米尝新”的劳作过程。
傣族: 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是出产稻谷的宝地,一年能收获三茬稻谷,盛产著名的紫糯和可口的籼(xian)稻,喷香的傣家糯稻香竹饭成为最具特色的食品,稻作习俗也世代相袭,如农历正月十三的巡田习俗。
全寨人在早稻插完后,聚集在一起,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公推的一位长者宣布巡田开始。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民族民俗(汉族)参考资料PPT共55页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_中国的 民族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汉族民俗
压岁钱
春 节 拜年 时, 长辈 要 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 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 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 安度过一岁。
• 蒸年糕 • 年糕谐音“年高”, 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 的口味,几乎成了家 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 的黄、白年糕,象征 着黄金、白银,寄寓 “新年发财”之意。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端午 节,又称端阳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一说是为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 设,另一说是远古的吴越民族,他们以龙为图腾,五月初五是 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的活动较为隆重,庆祝活动主要有赛龙 舟、食粽子,还要佩香囊和悬艾叶菖蒲,避邪驱瘟。
中秋佳节,人们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吃月饼。月饼最初是 用来祭奉月神的,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吃月饼结合起来, 寓意家人团圆。 近代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它寄托着人们思念故乡、思念 亲人、祈盼幸福的浓浓情意。
• 走百病
• “走百病”,又称 “烤百病”、“散百 病”),参与者多为 妇女,他们结伴而行 或走墙边,或过桥, 走郊外,目的是驱病 除灾。
第二节 汉族的民俗
(一)民族概况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部分荆蛮、 百越、戎狄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汉族称“华”、“夏”或“华夏”, 以区别于其他各部族。 为什么我们叫“汉人”? 汉代以后称为汉族。 汉族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民族之一。 汉族的语言简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应用数最多、 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汉语又以地域为基础分 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 (二)民俗 1.物质民俗 汉族服饰历代变化较大,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夏季衣服颜 色较浅,冬季多为黑色、蓝色等深色。
汉族民俗.pptx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族的现代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 趋势。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书法绘画艺术
书法
汉族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笔触、结构和气韵展现了汉字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都代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审美风格 。
01
汉族在建造房屋时,会根据风水观念来确定门窗的位置,以吸
纳吉气、排,如水池的位置、树木的
种植等都有一定的讲究。
建筑高度与间距
03
汉族在建筑高度与间距上也会考虑风水因素,以确保建筑之间
的和谐与平衡。
06 节日庆典民俗
春节习俗及活动
春节,作为汉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其习俗和活动 丰富多彩。在春节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寓 意着辞旧迎新,扫除一年的晦气。随后,人们会贴上 春联、窗花和福字,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除夕夜,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年夜饭,这是春节 最为核心的活动之一。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寓意 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此外,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寓意着祝福他们平安健康、顺利成长。
汉族民俗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4-17
contents
目录
• 汉族概述 • 生产生活民俗 • 礼仪信仰民俗 • 文学艺术民俗 • 建筑居住民俗 • 节日庆典民俗 • 游艺竞技民俗 • 汉族民俗传承与保护
01 汉族概述
汉族人口与分布
庞大的人口数量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占据了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 数。在中国两岸三地,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如台湾 汉族占总人口的98%,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 和97%。
汉族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介绍PPT
传统节日在少数民族中传播
春节、中秋等汉族传统节日在少数民族中广泛传播,成为共同庆祝的重要时刻。
少数民族在庆祝汉族传统节日时,会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和习俗,形成独特的庆 祝方式。
通过传统节日的传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以加深,增进了相互了解 和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在汉族中流行
泼水节、火把节等少数民族特 色节日逐渐在汉族中流行,成 为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族少数民族节日风俗介绍
目录
• 汉族与少数民族概述 • 汉族主要节日及风俗 • 少数民族特色节日及风俗 • 汉族与少数民族节日交融现象 • 节日风俗传承与保护策略 • 总结:珍视并传承丰富多样的节日风俗
01 汉族与少数民族概述
汉族文化特点
历史悠久
汉族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
分。
礼仪之邦
汉族注重礼仪,各种节庆、婚 丧嫁娶等场合都有一套完整的 礼仪规范。
语言文字
汉语是汉族的共同语言,汉字 是汉族的文字,具有独特的书 写系统和文化内涵。
宗教信仰
汉族的宗教信仰多元,包括道教 、佛教、儒教等,这些信仰在汉
族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
多元的民族群体
丰富的语言文字
的舞台。
02
主要活动与习俗
大会期间,会举办赛马、摔跤、射箭等比赛项目,这些活动都充满了浓
郁的蒙古族风情。此外,还有歌舞表演、马术表演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
出。
03
节日食品与特色
在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的传统美食如烤全羊、手抓肉、奶酪等也会一
一亮相,让游客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也能品尝到地道的蒙古族美食。
傣族泼水节庆祝活动
春节民俗春节习俗传统文化PPT课件
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 于是便有了:“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 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 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 春节老北京的美食。
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 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 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 的人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整晚都不能入眠。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 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 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 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 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 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 失色,狼狈逃蹿了。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 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民族民俗(汉族)ppt课件
1、民俗的概念:
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 的传承性事象,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 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 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3
2、民俗的类型:
经济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游艺民俗
3、民俗的特性:
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 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四大特性。
大杂居、小聚 居,交错聚居
5
6
7
8
地图中,范围最大是蓝色区域,表示 拉丁字母使用区;第二大的粉红色区域, 是西里尔字母使用区;第三大的浅绿色区 域是阿拉伯字母使用区;第四大的土黄色 区域是汉字使用区;第五大的橙黄色是受 到古代印度半岛使用的梵文影响的文字: 天城文 印度官方语言之一的印度语的拼写 文字 、泰米尔文、孟加拉文、藏文、缅文、 泰文、老挝文、柬埔寨文等。这些文字中 都有很多词语来自佛经。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 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 画、鞭炮......准备过年了。
27
祭灶,灶神,俗称"灶王爷"。据《淮南子》
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 清末明初以来,北京市面传有所谓善书,其 中有"灶王爷"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 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封我掌厨中。 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民间盛 传:"灶王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认为 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 腊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
36
人日,旧历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
或曰“七元”。这个古老的节日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 历史。 道教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 次牛、次马,始生人。"汉人东方朔的《占书》中说: "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 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认为正 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 人口平安,若阴晦则兆灾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 日有测阴晴的活动,"人日"这一天要吃春饼(一种双 层的荷叶饼)卷"盒子菜"(酱肘子、小肚等熟肉菜), 并且剪饼于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传范围越来越 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见了。
汉族民俗
药酒
北京的虎骨酒,山西汾阳的竹叶青,上海的华佗十全大补酒,广州的五加皮酒(治疗与滋补两类)
茶品
绿茶:中国十大名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
未发酵
江苏吴县的太湖碧螺春
安徽的六安瓜片茶
湖南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茶
安徽的黄山毛峰茶
河南的信阳毛尖茶
安徽的太平猴魁茶
江西的庐山云雾茶
四川蒙山的蒙顶茶
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茶
一、汉族民俗概要
人口
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语言
汉语(普通话—北方方言、北京语音;七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
信仰
宗教信仰:道教、佛教、天主教、新教
世俗信仰:1)宗教神——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八仙
2)民间神——自然神与社会神
3)鬼灵崇拜、祖先崇拜、圣贤崇拜
服饰(崇尚红色
传统服饰:中山装、旗袍
亲属称谓: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的称谓。
尊
称
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大哥、叔叔等用于非正式场合
在对方姓氏后加“老”字,如“钱老”
用加有“令”“尊”等字的特定词语尊称对方的家人亲属
谦称
用特定的名词来代替“我”。如“在下”“鄙人”
用含有“家”“拙”“贱”“舍”“敝”“小”等特定词语来称自己的家人和亲属
相见交谈
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四川宜宾的五粮液
安徽的古井贡酒
清香型:(汾香型)山西汾阳的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酒(小曲酒类)
混合香型:陕西凤翔的西凤酒、贵州遵义的董酒
黄酒
又称压榨酒,是我国特有的品种。主要产于长江下游一带,以绍兴的产品最为著名。如绍兴的黄酒(花雕酒、加饭酒),福建龙岩的沉缸酒、山东的即墨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 的92%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故称其为少 数民族。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500万;最少的是珞 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未包括藏南印度占领地区60万珞巴族)。 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 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11/7/2017
汉族由于分布地区广大,其传统住房 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样式。 ①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 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 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 ②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 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 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 了保暖。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汉 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 点都是坐南朝北,注重室 内采光;以砖、石、土砌 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 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 口见长。
11/7/2017
任务一
阅读教材63—71页内 容, 识记汉族民族风情 1 布置任务: 收集资料,识记汉族的 传统风俗和居住地,制 作幻灯片 (了解汉族分布地区、 宗教信仰、特色民居、 传统服饰、饮食习惯、 主要禁忌、传统节日) 2收集图片,制作幻灯 片,编写讲解词
11/7/2017
实训内容与步骤:
1.小组汇报讲解词的组织 编写情况。 2.以组为单位完成汉族风 情的讲解。 3.点评,并指出 讲解不 足之处。
11/7/2017
考核评估
组名 自评(10%)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60%) (30%) 合计
11/7/2017
谢谢观赏
11/7/2017
任务二
识记民族风情讲解的主要方法和技巧,感 受满族文化信仰。 1 布置任务:分组展示作品,介绍使用了 那些讲解方法 2课堂交流分享,讲解展示,小组互评,教 师点评,巩固新知。
11/7/2017
讲解实 训:
纯朴自然的民族汉族
实训准备: 1.提前布置讲解任 务。 2.分组,做好景点 讲解准备。 3.物质准备。
组长:
汉族因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为“华夏族”。
由来
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 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 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 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 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 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 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 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 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 攻占了周边,形成了最 初的华夏族.
炎 帝
黄 帝
11/7/2017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 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 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 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 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主食: 米食和面 食 “南人食米,北人食面”
中国东南地区以米食为主,具体有:米饭、米 糕、米粥、米线、糍粑、汤圆、粽子等; 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以面食为主,具体 有: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
11/7/2017
③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 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 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 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 ④居住在南方的汉族,由于潮湿 多雨,因而以天井式瓦房占多数。 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 飞檐重阁。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连属两种基本的形制, 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 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秦代男子穿袍式三重衣,腰束 革带,带端缀有带钩,下穿裤或腿裹"行膝"。妇女穿袍式三 重衣,衣前下摆为围裙式大衫。唐朝的男服综合以往历代及 西北、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袍衫多为圆领、窄袖,下 摆长至膝或足。女子服装上小下大,上穿窄半袖短襦,下穿 长裙,裙头带高至乳上,肩上加披帛。
11/7/2017
鸡西市职业教育中心
马忠香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号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 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形 成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请问这 是我国的那个民族?
11/7/2017
中国民族民俗
纯朴自然的民族—汉族
重点
学 习 目 标
学生了解和掌握汉族 的分布地区、宗教信 仰、特色民居、传统 服饰、饮食习惯、禁 忌和传统节日,感受 汉族人民的文化及信 仰,懂得尊重他们的 民族习俗,培养学生 各民族大团结的意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
打 蚩 尤 东 夷
败
苗 蛮 三 人 苗
11/7/2017
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 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 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 族。 。 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 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 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 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 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 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 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
农历九月初 九九九重阳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
汉族俗好客,特别是远客。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悦)乎?”表达了这种好客的心理。汉族喜欢交往, “礼尚往来”。汉族古俗,注意抑送揖让之礼。隆重的 大礼有膜拜(举两手伏地而拜)、稽首(下首至地稽留乃 起)、顿首(下手,置首于地即起)等。现在通行握手礼, 或躬身点头为礼。
日期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四月五日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八月十五
由来 汉武帝时确定为岁 首,延用至今 第一个月圆之夜 寒食节 纪念屈原 农历秋季正中
活动 挂年画、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 炮 张灯、猜灯谜、吃元宵 扫墓祭祖、荡秋千、打马球 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11/7/2017
任务单
学习情境:汉族风情讲解
学习领域:中国民族民 俗 班级: 小组成员: 工作安排: 任务描述:阅读教材65—71页内容, 收集资料,识记汉族民族风情,了解汉族 分布地区、宗教信仰、特色民居、 传统服饰、饮食习惯、主要禁忌、传统节 日,制作幻灯片 任务内容: 1.汉族现有人口多少?分布在那些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吗?有哪些特点和成 就? 2.汉族居住有哪些习俗? 3.汉族饮食习俗有哪些? 4.汉族的服饰特点? 5.汉族的婚姻习俗? 6.汉族的丧葬习俗? 7.汉族的传统节日? 8.汉族的宗教信仰? 11/7/2017 9.汉族的禁忌? 日期:
11/7/2017
中国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腊祭、祭灶、春节、元
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在诸节日 中,以春节最隆重。“春节”又称为过年,是中国汉 族人千百年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 最热闹的节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11/7/2017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 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 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 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 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说。再如, 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 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 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 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 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 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 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 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 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 招致难产等。
11/7/2017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 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 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 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相传汉族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 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整套仪式 合为“三书”“六礼” 三书:聘书、礼书、 迎书 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 期、亲迎。
难点
11/7/2017
学习任务描述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信息资料、网络等收集民俗图
片资料,了解汉族传统文化和信仰,组织编写汉 族习俗的讲解词;增进对汉族的了解和尊重,在
感受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的同时,激发做好文化
使者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11/7/2017
学习过程描述
资讯 计划 决策 实施 检查 评价
学生互评 教师提 供信息 确 定 方 案 选 取 路 线 学生 模拟 讲解 教师 检查 指导 教师点评 总结 提升
11/7/2017
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 为主,并且具有儒、释、 道三教合流的宗教信仰传 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 多种宗教。其中道教是中 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汉 族传统宗教信仰之一 。 汉族没有一个为全民族所 信仰的宗教,但远古时期 传下来的"万物有灵"的观 念,对大自然的崇信,始 终影响着汉族的信仰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