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递质知识点归纳
神经递质知识点归纳
神经递质知识点归纳第三章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突触是著名生理学家谢灵顿于1897年首次提出的。
1906年,他在《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一书中再次提出:“鉴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式在生理学上可能有的重要性,有必要给它一个专门术语,这就是突触。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谢灵顿没有突触形态结构的直接证据。
突触形态学直接证据的获得是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生物组织标本固定染色技术分不开的。
另外,还与光学显微镜油镜镜头的使用有关。
突触结构的确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
一、突触的概念经典的概念: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发生功能性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广义的概念: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功能上密切联系、结构上又特殊分化的区域。
如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腺细胞接头等。
二、突触的分类按接触部位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胞体—胞体型、树突—树突型等。
按结构和机制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按传递性质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一)电突触突触间隙为2nm,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突触主要是电突触。
蚯蚓、虾等无脊椎动物也主要是电突触。
特点: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神经冲动可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有方向之分,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传导给另一个。
(二)化学突触突触间隙约20~50nm,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膨大和突触前膜,内含突触小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含神经递质的受体)组成。
只有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神经元才能去极化而发生兴奋。
三、突触的传递过程:分三个环节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前膜内C a2+浓度增高,引起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
高三神经递质的传递知识点
高三神经递质的传递知识点神经递质是一种在神经间隙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它们扮演着神经系统正常运作所必需的重要角色。
了解神经递质的传递机制,对于理解神经功能、研究精神疾病以及发展相关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课程中关于神经递质传递的主要知识点。
一、神经递质的定义和作用神经递质是一类化学物质,能够在神经元间传递电信号和信息。
它们通过转运蛋白从一个神经元释放到另一个神经元,作用于特定的受体上,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二、神经递质的分类1. 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它们促进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离子流入细胞内。
2. 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等。
它们减少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离子流出细胞。
三、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传递分为两个主要步骤:释放和连接。
1. 释放: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电位依赖性钙通道打开,使得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这种钙离子的进入将促使神经递质包泡与细胞膜融合,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2. 连接: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信号在细胞内传递,导致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四、神经递质的失调与精神疾病神经递质的失调与许多精神疾病相关,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神经递质系统中特定递质的异常水平以及递质受体敏感性的改变有关。
1. 抑郁症:低水平的血清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发生相关。
药物治疗通常通过增加5-羟色胺水平来改善抑郁症症状。
2. 焦虑症:高水平的谷氨酸以及谷氨酸受体敏感性增加与焦虑症有关。
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或减少其受体活性可以缓解焦虑症症状。
3.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由多巴胺水平下降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
通过给予患者多巴胺前体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神经递质的传递机制以及与神经功能失调相关的疾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些疾病。
生物学中的神经递质与神经传导
生物学中的神经递质与神经传导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在神经传导过程中,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实现信息的传递,发挥重要的调节和控制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其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机制。
一、神经递质的种类及功能神经递质的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GABA(γ-氨基丁酸)等。
不同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中最早被发现的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它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如肌肉收缩、记忆与学习等。
乙酰胆碱还在自主神经系统中起到神经递质的作用,调节脏器的功能。
2. 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它参与了情绪调节、运动协调、奖赏机制等多种生理功能。
多巴胺的异常水平与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抑郁症等密切相关。
3. 谷氨酸(Glutamate)谷氨酸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大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传递,对于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4. GABA(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
它通过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来调节神经传导,对于焦虑、睡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神经传导的机制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它基于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的机制。
下面将介绍电和化学转导的过程。
1. 电传导当神经元兴奋时,大量的钠离子会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电位发生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随后沿着轴突传播,通过刺激相邻的神经元,实现信号的传递。
2. 化学传导在神经元末梢,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端时,会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进入下一个神经元,结合特定的受体,从而改变下一个神经元的电位,传递信号。
当神经递质结合到受体上时,会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关变化,导致离子的进出,从而改变膜电位。
兴奋传递知识点总结
兴奋传递知识点总结一、神经元和突触1. 神经元神经元是大脑中的基本单位,它负责传递信息。
神经元有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细胞体包含了神经元的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而轴突则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2.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它是兴奋传递的主要场所。
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子突触。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而电子突触则通过电信号进行传递。
二、神经递质1. 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它通过化学突触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被受体接收,从而产生兴奋传递。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多种,例如多巴胺、乙酰胆碱、谷氨酸等。
2.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首先,神经递质由神经元内的细胞核合成,然后被转运到突触囊泡中。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突触囊泡中的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产生兴奋传递。
三、神经兴奋传递1. 神经元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元的兴奋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会打开,离子会跨膜运动,导致细胞内外电位的变化。
这个电位变化会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产生兴奋传递。
2. 兴奋传递的传递方式兴奋传递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化学传递,另一种是电子传递。
化学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而电子传递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
四、神经调节1. 神经调节的作用神经调节是神经元对兴奋传递的调控。
它能够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和行为。
2. 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有多种方式,例如突触后抑制、突触后兴奋、突触前抑制等。
这些调节作用能够使大脑中信息传递更加精准和高效。
五、兴奋传递在大脑中的作用1. 记忆和学习兴奋传递在大脑中对记忆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或者记忆旧事情时,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能够在突触上形成新的连接,从而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2. 情绪和情感兴奋传递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情感。
经典神经递质
整理版ppt
18
(3) N受体
烟碱受体是一个受体家族,它们广泛分布在不同 种属动物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如神经 骨骼肌接点、植物性神经节及中枢神经元的 烟碱受体。
整理版ppt
2
经典神经递质 (不包括神经肽)
1 特点:小分子的化合物,在突触前末梢合成,储存,释放。
2 分类:
胆碱类: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 .
单胺类: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NE; noradrenaline,NA).
肾上腺素 ( epinephrine, E; adrenaline, A),
(2)持久性(不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主要为有机磷酯类, 脂溶性很强,易吸入或从皮肤进入神经组织,在AChE酯 解部位形成很稳定的磷酸化复合物,使AChE 失活,导致 ACh 积聚。胆碱酯酶与之结合后,时间稍久即难以恢复, 引起各种症状,甚至死亡。
整理版ppt
14
某些农药、毒气均属有机磷类,为不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大致可分为3类:
两类囊泡:靠近突触前膜的囊泡为活性囊泡, 远离前膜的囊泡为储存囊泡。
整理从囊泡中以囊泡外排的量子释放和从 胞浆直接释放。
囊泡假说(vesicle hypothesis)认为突触囊泡相当于递质量子, 囊泡内含物的释放相当于量子的释放。囊泡外排作用和递质释放 是同步的,一个囊泡释放出一个量子。
9
闸门假说:
闸门假说的基本论点是自发的及刺激神经所释出的ACh来自 胞浆中的ACh 库。
神经科学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知识点
神经科学中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知识点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神经递质和神经元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个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神经科学的基本原理。
一、神经递质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在神经元间传递信息。
它们起到了神经元间信号传递的媒介作用。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神经递质及其功能: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简称ACh):ACh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接头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在运动控制、记忆和学习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2. 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是一种控制情绪、记忆和运动的神经递质。
它参与了奖赏和快乐等感受的产生,不足或过剩都会对行为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3.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控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它对于调节情绪、焦虑和抑郁等方面至关重要。
4. 谷氨酸(Glutamate):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学习和记忆以及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神经元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细胞体(cell body)和多个突触(synapse)。
以下是神经元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1. 细胞体:也称为胞体或体细胞,是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其中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
2. 树突:树突是神经元的延伸,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的信号。
3. 轴突:轴突是神经元的延伸,负责将信息从细胞体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4.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
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5. 神经膜:神经膜是神经元的外部边界,控制着离子和分子的运输,维持神经元内外不同的电位。
三、神经递质和神经元的交互作用神经递质和神经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
神经生物学中的神经递质
神经生物学中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在不同的角度探讨神经递质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一、神经递质的定义神经递质是一类由神经元合成并释放,用于在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过突触间隙将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上。
神经递质可用于调节情绪、控制感觉和运动等多种生理过程。
二、神经递质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功能,神经递质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
最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谷氨酸、GABA、5-羟色胺等。
每种神经递质都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生理功能。
三、神经递质的功能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强度和方式,从而调节大脑和身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例如,乙酰胆碱参与记忆和学习的过程,多巴胺与奖赏和动机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应激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神经递质的异常水平或功能异常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例如,帕金森病与多巴胺水平的下降有关,抑郁症与5-羟色胺水平的紊乱有关。
对于这些疾病,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和信号传递来进行治疗。
总结神经递质在神经生物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通过化学信号在神经元间传递信息,并调节大脑和身体的各种生理过程。
研究神经递质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递质,我们可以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1. Rothman SM, Olney JW. Glutamate and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Ann Neurol. 1986;19(2):105-111.2. Borue X, Chen J, Condron BG. Noradrenergic modulation of coordinated glutamatergic and GABAergic inhibition in mouse barrel cortex. Neural Plast. 2016;2016:2143620.3. McIntyre CK, McGaugh JL, Williams CL. Interacting brain systems modulate memory consolidation. Neurosci Biobehav Rev. 2012;36(7):1750-1762.。
神经递质知识点总结高中
神经递质知识点总结高中神经递质是一种能够将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给另一神经细胞或靶细胞的化学物质。
它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人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功能。
神经递质能够影响人们的睡眠、注意力、记忆力和情绪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常见的神经递质进行系统地介绍和总结。
1. 神经递质的种类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
这些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大脑的中脑和大脑边缘系统中。
它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动机和奖励行为。
多巴胺不足会导致抑郁、焦虑和运动障碍等症状,而多巴胺过多则会导致多动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3. 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系统中。
它能够调节人们的心率、血压和血糖等生理功能,对应激反应和情感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去甲肾上腺素不足会导致抑郁和焦虑症状,而过多则会导致紧张焦虑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4.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是一种由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的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交感神经系统中。
它能够调节人们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功能,对应激反应和情感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肾上腺素不足会导致疲劳和抑郁症状,而过多则会导致紧张焦虑和心律失常等问题。
5. 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接头中。
它能够调节人们的学习记忆、注意力和运动协调等功能。
乙酰胆碱不足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症状,而过多则会导致神经肌肉病和抽搐等问题。
6. 谷氨酸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它能够调节人们的情绪、学习记忆和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传递。
谷氨酸不足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失调症状,而过多则会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问题。
7. 谷氨酸谷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高三神经递质的知识点
高三神经递质的知识点神经递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起到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们扮演着高度重要的角色,参与了大脑功能、情绪调节、运动控制等多种生理和行为过程。
在高三生物学学习中,了解神经递质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大脑的功能和高考相关考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及其作用。
第一节:乙酰胆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参与了学习、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调节,同时也参与了肌肉的收缩和运动控制。
乙酰胆碱可以通过兴奋性突触传递信号,从而促使下游神经元兴奋并触发神经冲动。
第二节: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常与奖赏、动机、快乐等激活情感相关。
多巴胺能够影响人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参与了快乐、满足感的产生,并在运动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巴胺功能的不平衡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相关。
第三节:谷氨酸谷氨酸(Glutamate,Glu)是一种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了学习、记忆和感知等认知活动。
谷氨酸通过与神经元上的谷氨酸受体结合,触发神经元的兴奋反应,并在大脑中形成神经传递。
第四节: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常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在神经系统中发挥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
GABA参与了情绪、焦虑、睡眠和癫痫等方面的调节。
第五节:血清素血清素(Serotonin,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了情绪、睡眠、食欲和社会行为等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调节。
血清素在大脑中的平衡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不平衡则可能引发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总结:神经递质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涉及到学习、记忆、情绪调节和运动控制等各个方面。
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GABA和血清素都是神经递质的重要类型,每一种神经递质在特定的脑区和神经回路中发挥不同的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知识点
神经递质知识点以下是 8 条关于神经递质知识点:1. 嘿,你知道吗?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里的小精灵,传递着各种信号呢!比如说乙酰胆碱,它在我们学习和记忆的时候就可重要啦!就像我们背课文,乙酰胆碱就像那个帮我们记住每个字的小助手呀。
2. 哇塞,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太有名啦!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动力。
想象一下,当你实现一个小目标,那种兴奋的感觉,就像是多巴胺在你脑袋里放烟花呢!比如你努力工作后得到奖励,不就是它在起作用吗?3. 血清素也很关键呢!它就像是让我们心情保持平稳的小卫士。
当你心情低落的时候,血清素能帮你调整情绪哦。
就好像有时候你心情很差,出去晒晒太阳就感觉好多了,说不定就是血清素在悄悄帮忙呢,神奇吧?4. 去甲肾上腺素就像大脑里的小火箭,能让我们充满精力和警觉。
在你遇到危险或者紧急情况的时候,它就会迅速行动起来。
好比你突然看到有辆车朝你冲过来,你瞬间紧张起来,这可不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在发挥作用嘛。
5. 谷氨酸知道不?它可是大脑里的活跃分子呢!它对我们的思考和认知很重要呀。
就跟我们解数学难题的时候一样,谷氨酸就在那里努力地让我们的大脑转起来呀,是不是很厉害?6. 伽马氨基丁酸像是大脑的镇定剂,能让我们放松下来。
当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它就在默默工作哟。
就像你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准备入睡,伽马氨基丁酸就在帮你赶走那些烦恼和紧张呢。
7. 内啡肽也是个宝呀!它能让我们在运动后或者经历痛苦后感觉到轻松和愉悦呢。
好比你跑完步,那种舒爽的感觉,不就是内啡肽在给你奖励嘛。
8. 神经递质这么多,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我们大脑的正常运转,真的太不可思议啦!它们就像是一个默契的团队,各自发挥着作用。
没有它们,我们的大脑可就乱套啦,对吧?我的观点结论:神经递质真的非常重要且神奇,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我们要好好了解它们呀!。
神经递质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突触是着名生理学家谢灵顿于1897年首次提出的。
1906年,他在《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一书中再次提出:“鉴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式在生理学上可能有的重要性,有必要给它一个专门术语,这就是突触。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谢灵顿没有突触形态结构的直接证据。
突触形态学直接证据的获得是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生物组织标本固定染色技术分不开的。
另外,还与光学显微镜油镜镜头的使用有关。
突触结构的确立是在20世纪50年代。
一、突触的概念经典的概念: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发生功能性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广义的概念: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功能上密切联系、结构上又特殊分化的区域。
如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腺细胞接头等。
二、突触的分类按接触部位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胞体—胞体型、树突—树突型等。
按结构和机制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按传递性质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一)电突触突触间隙为2nm,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突触主要是电突触。
蚯蚓、虾等无脊椎动物也主要是电突触。
特点: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神经冲动可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有方向之分,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传导给另一个。
(二)化学突触突触间隙约20~50nm,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膨大和突触前膜,内含突触小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含神经递质的受体)组成。
只有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神经元才能去极化而发生兴奋。
三、突触的传递过程:分三个环节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前膜内Ca2+浓度增高,引起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
高中化学神经递质常见考点及深度思考
高中化学神经递质常见考点及深度思考
高中化学神经递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物质,它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神经递质的考点主要有:
一、神经递质的种类及作用:神经递质主要有胆碱、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多
巴胺、突触传递物质等,它们可以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二、神经递质的合成及分解:神经递质的合成主要是由神经细胞内的酶催化,
而分解则是由神经细胞外的酶催化。
三、神经递质的转运:神经递质的转运是指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
它可以通过转运蛋白质的作用来实现。
四、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神经细胞内的受
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以上是高中化学神经递质的考点,深入思考神经递质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它
们在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递质的合成和分解是由神经细胞内外的酶催化,而神经递质的转运则是由转运蛋白质实现的,这些都是神经递质的重要作用机制。
此外,神经递质还可以与神经细胞内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总之,神经递质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物质,它可以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从
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它的考点主要有神经递质的种类及作用、神经递质的合成及分解、神经递质的转运及作用机制等,这些都是高中化学神经递质的重要考点。
深入思考神经递质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递质有关的知识总结
神经递质有关的知识总结学⽣的问题:浙科版教材上没有出现神经递质的术语,但在参考书中经常出现,有学⽣问到什么是神经递质,它们属于哪⼀类物质?以下为整理的有关资料。
⼀、定义神经末梢分泌的化学组分,如⼄酰胆碱等,可使神经脉冲越过突触⽽传导。
在化学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的特定化学物质,简称递质。
随着神经⽣物学的发展,陆续在神经系统中发现了⼤量神经活性物质。
⼆、递质的种类1、⼄酰胆碱最早被鉴定的递质。
脊椎动物⾻骼肌神经肌⾁接头、某些低等动物如软体、环节和扁形动物等的运动肌接头等,都是以⼄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
脊椎动物副交感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递质也是⼄酰胆碱,但有的是兴奋性的(如在消化道),有的是抑制性的(如在⼼肌)。
中国⽣理学家张锡钧和J.H.加德姆(1932)所开发的以蛙腹直肌标本定量测定⼄酰胆碱的⽅法,对⼄酰胆碱的研究起了重要作⽤,⾄今仍有应⽤价值。
2、⼉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
交感神经节细胞与效应器之间的接头是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
3、5-羟⾊胺(5-HT)5-羟⾊胺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桥的中缝核群中,⼀般是抑制性的,但也有兴奋性的。
中国⼀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在针刺镇痛中5-羟⾊胺起着重要作⽤。
4、氨基酸递质被确定为递质的有⾕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氨酸(Gly)。
⾕氨酸是甲壳类神经肌⾁接头的递质。
γ氨基丁酸⾸先是在螯虾螯肢开肌与抑制性神经纤维所形成的接头处发现的递质。
后来证明γ-氨基丁酸也是中枢的抑制递质。
以⽢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也是抑制性递质。
5、多肽类神经活性物质近年来发现多种分⼦较⼩的肽具有神经活性,神经元中含有⼀些⼩肽,虽然还不能肯定它们是递质。
如在消化道中存在的胰岛素、胰⾼⾎糖素和胆囊收缩素等都被证明也含于中枢神经元中。
三、递质的⽣理作⽤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突触传递最重要的⽅式是神经化学传递。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即与相应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产⽣突触去极化电位或超极化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兴奋性升⾼或降低。
05神经递质_NO概述
05神经递质_NO概述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化学物质,它们扮演着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神经递质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功能、分类以及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一、什么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存在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中。
当神经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时,神经递质会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出来,并通过与接收在突触后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触发神经细胞内的电脉冲传导。
简而言之,神经递质是神经信号的传递媒介。
二、神经递质的功能神经递质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首先,它们参与了神经信号的传递,确保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
此外,神经递质也参与了多种生理和行为过程,如情绪调控、睡眠调节、学习记忆以及肌肉的运动控制等。
三、神经递质的分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神经递质可分为多个类别。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分类: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简称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都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
它在肌肉收缩、记忆和学习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塞群胺(Serotonin,简称5-HT):塞群胺在情绪调节、睡眠、食欲和性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还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3. 多巴胺(Dopamine,简称DA):多巴胺参与了奖赏系统、运动控制以及情绪调节等功能。
它与帕金森病、精神障碍等多种疾病关联密切。
4.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γ-氨基丁酸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它对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起着重要作用,维持了神经系统的平衡。
5. 谷氨酸(Glutamate):谷氨酸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
它参与了认知、学习记忆以及神经发育等关键过程。
四、神经递质与健康状况的关系神经递质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神经递质的紊乱可能与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有关。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引言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调节和控制机体各种功能的关键系统。
神经递质作为CNS中传递信息的化学信使,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对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进行概括总结,以增进对神经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神经递质的定义神经递质是一类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突触间隙中释放,与目标神经元的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
神经递质的分类生物原胺类(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肽类(如内啡肽、神经肽Y)其他类(如乙酰胆碱、腺苷酸)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合成机制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的合成涉及多种酶和代谢途径。
释放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钙离子依赖的过程,当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末梢时,钙离子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囊泡释放。
神经递质的受体受体的分类离子通道型受体(如NMDA受体、GABA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如多巴胺D1受体、5-HT1受体)酶联型受体(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受体的功能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以引起多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从而调节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与分解再摄取机制特定神经递质通过再摄取泵被回收到突触前末梢,以备再次使用。
分解途径一些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特定的酶分解,如乙酰胆碱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
神经递质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认知功能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在学习和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
情绪调节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与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睡眠-觉醒周期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和褪黑激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神经递质与疾病神经递质失衡与疾病神经递质的失衡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抑郁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
药物治疗许多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或受体活性来治疗相关疾病。
结语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对于揭示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生物神经递质知识点
高二生物神经递质知识点神经递质是指位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课程中的神经递质知识点。
一、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乙酰胆碱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递质之一。
它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
乙酰胆碱主要负责神经冲动的传递,在神经肌肉接头中起到特殊的作用。
乙酰胆碱参与调节心率、血压以及平衡身体的运动控制。
二、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 NE)去甲肾上腺素是主要存在于交感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
它参与调节人体的应激反应,如心率的增加和血压的上升。
此外,去甲肾上腺素也与注意力、情绪和觉醒状态等方面有关。
三、多巴胺 (Dopamine, DA)多巴胺是一种由酪氨酸合成的神经递质。
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调节情绪、动机和奖赏等方面。
多巴胺还参与控制肌肉的协调运动,并在运动障碍疾病如帕金森病中发挥关键作用。
四、血清素 (Serotonin, 5-HT)血清素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递质。
它调节睡眠、情绪、食欲和疼痛感知等功能。
血清素的不平衡可以导致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
五、γ-氨基丁酸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ABA)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调节大脑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平衡。
GABA在焦虑和抽搐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六、谷氨酸 (Glutamate, Glu)谷氨酸是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
它参与了学习、记忆、注意力和大脑发育等重要过程。
谷氨酸的失调与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有关。
七、肌动蛋白 (Endorphins)肌动蛋白是一类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具有镇痛和愉悦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改变疼痛的感知来减轻痛感,并增加身体的舒适感。
神经递质生理学
神经递质生理学神经递质是一种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间隙传递信号,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活动。
神经递质生理学研究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和调节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是神经递质生理学的基础研究内容。
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元的合成、包装和储存进入突触小泡。
当神经元兴奋时,钙离子会进入突触前膜,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扩散到突触间隙与下游神经元连接,并在其体内与特定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二、神经递质的再摄取和降解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起作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被及时清除,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个重要的清除方式是神经递质的再摄取。
再摄取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两种方式。
在再摄取过程中,神经递质被转运回突触前膜或邻近胶质细胞,重新装入新的突触小泡,以备下次释放。
另外,神经递质还可以通过酶的作用降解,转化为无活性代谢产物。
三、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神经递质的调节机制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稳态维持至关重要。
在突触前膜上,有多种受体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
这些受体可以通过离子通道的开放或阻塞,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
在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神经递质后会激活内部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从而影响下游细胞的功能。
四、神经递质与疾病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与神经递质相关的异常会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例如,帕金森病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异常死亡导致的,而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此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也与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
总结:神经递质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和调节机制,我们可以探索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并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神经递质生理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揭示神经系统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突触就是著名生理学家谢灵顿于1897年首次提出的。
1906年,她在《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一书中再次提出:“鉴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式在生理学上可能有的重要性,有必要给它一个专门术语,这就就是突触。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谢灵顿没有突触形态结构的直接证据。
突触形态学直接证据的获得就是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生物组织标本固定染色技术分不开的。
另外,还与光学显微镜油镜镜头的使用有关。
突触结构的确立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
一、突触的概念经典的概念: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它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发生功能性接触所形成的特殊结构。
广义的概念: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功能上密切联系、结构上又特殊分化的区域。
如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腺细胞接头等。
二、突触的分类按接触部位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轴突型、胞体—胞体型、树突—树突型等。
按结构与机制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化学突触与电突触。
按传递性质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
(一)电突触突触间隙为2nm,腔肠动物神经网的突触主要就是电突触。
蚯蚓、虾等无脊椎动物也主要就是电突触。
特点: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神经冲动可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有方向之分,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传导给另一个。
(二)化学突触突触间隙约20~50nm,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前膨大与突触前膜,内含突触小泡)、突触间隙与突触后成分(含神经递质的受体)组成。
只有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神经元才能去极化而发生兴奋。
三、突触的传递过程:分三个环节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使突触前膜去极化,引起突触前膜上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前膜内Ca2+浓度增高,引起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作用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导致突触后膜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即突触后电位。
四、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神经轴突的兴奋冲动,轴突终末去极化,钙离子进入突触前终末,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向突触间隙破裂开口,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递质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升高,产生局部兴奋,出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幅度高于爆发动作电位的阈值时,就会在突触后神经元的轴丘处产生动作电位,兴奋传至整个神经元。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区别于动作电位的重要特性:其通道就是配基门控,而动作电位就是电压门控;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电位大小就是一种分级电位,它具有空间总与与时间总与的作用而没有“全或无”的特性。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类似,不同的地方就是兴奋从突触前传到突触后,引起突触后膜的超极化,使得突触后的神经元更难产生动作电位。
产生超极化的原因就是神经递质的性质不同与具有不同平衡电位的离子通道。
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神经递质被称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如甘氨酸,GABA等)。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主要就是氯离子的流入(在有些情况下,就是钾离子的流出)所引起。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大小不但与刺激的强度有关,也与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有关。
当静息膜电位就是- 80mV时,产生的IPSP就是超极化,而静息膜电位就是- 90 mV时则不产生抑制性电位。
当静息膜电位更加极化时,IPSP会变为去极化。
五、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布刺激脊髓背根可在腹根引出动作电位,刺激腹根则不能在背根上引出动作电位。
这说明兴奋通过中枢时,只能沿着单一方向传布。
单向传布的特征就是由突触本身的结构与递质释放等因素所决定的,因为只有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
2、突触延搁(中枢延搁) 突触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由囊泡释放、通过突触间隙向后膜扩散以及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等环节所耗费的时间。
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外周突触所需时间为0、3~0、5ms,比神经纤维上兴奋通过同样的距离所需时间要长得多。
反射中枢内冲动经过的突触数目愈多,中枢延搁也就愈长。
例如,由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其中枢延搁可达500ms左右(如视觉反射时、数学计算等)。
3、突触总与单根神经纤维传入的冲动一般不能引起中枢的反射性传出效应。
这就是因为单根纤维产生的一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较小。
但如果多个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叠加起来,就可在轴突的始段部位首先达到阈电位而爆发动作电位,这称为总与。
总与有两种形式:空间总与、时间总与、空间总与:就是在同一突触后神经元上不同部位同时产生的多个EPSP进行的叠加与总与过程。
时间总与:就是在同一突触后神经元上相同部位先后产生的多个EPSP进行的叠加与总与过程。
如连续刺激单一纤维。
EPSP经总与后使神经元兴奋, IPSP则使其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可有数千个突触(可接受众多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元的传入), 这些不同性质的突触后电位可以在同一神经元上总与,最终结果决定该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第二节神经递质及其分类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的环节之一就是突触传递。
突触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物质来完成的。
这种化学物质就就是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包裹在突触前的各个突触小泡中,当信号传导到神经终末后,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突触前膜相融合,再向突触间隙的方向裂开,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神经递质越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受体。
信号传递完成后,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上的酶或其她环节使之失活。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神经递质。
我们知道从低等动物(如两栖类)到高等动物(人)都具有种类基本相同的神经递质。
按生理功能,分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 按分布部位,分中枢神经递质与周围神经递质; 按化学性质,分胺类、氨基酸类、嘌呤类等。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就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的核团中(如海马、杏仁核等)的递质。
二、生物胺类(一)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就是去甲肾上腺素。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干网状结构等。
(二) 肾上腺素(adrenaline,Ad)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延髓背侧,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混杂在一起。
(三) 多巴胺(Dopamine,DA) 多巴胺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黑质—纹状体、边缘系统等部位。
(四) 5 —羟色胺(serotonin,5 - HT) 5 —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低位脑干的中缝核。
NE、DA与Ad属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
三、氨基酸类(一) 谷氨酸(glutamate,Glu) 广泛地分布在脑与脊髓中,就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存在于海马等结构中。
研究表明,谷氨酸就是重要的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
(二)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lic acid,GABA)就是大脑皮层的部分神经元、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与纹状体—黑质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三)甘氨酸甘氨酸(glycine,Gly)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就是脊髓前角的闰绍氏细胞的神经递质。
四、嘌呤类在胃肠道的壁内神经丛中,部分神经元的递质可能就是三磷酸腺苷(ATP)。
五、神经肽有些肽类物质也就是神经递质,如下丘脑室旁核向脑干与脊髓投射的纤维,其神经递质为催产素。
在纹状体、下丘脑、杏仁核等区,部分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就是阿片样肽。
脑内还存在胃肠肽,如胆囊收缩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等与其她一些肽类物质,如P物质、神经降压素、血管紧张素Ⅱ等。
六、其她可能的神经递质近年来,普遍认为一氧化氮(NO)可能就是神经递质。
一氧化氮的作用方式不同于经典生物活性物质或神经递质,它不储存在小泡中,也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在突触可塑性变化、长时程增强效应中起到逆行信使的作用。
一氧化氮在突触后生成,通过弥散,作用于突触前的鸟苷酸环化酶。
第三节神经递质合成、释放与失活一、神经递质的合成确定某物质就是不就是神经递质的条件之一就是在细胞中就是否存在着合成这种神经递质的酶系及原材料。
乙酰胆碱就是由胆碱与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移位酶的催化下合成。
因为胆碱乙酰移位酶存在于胞质中,所以可以推断乙酰胆碱就是在胞质中合成,然后被突触小泡摄取并储存在小泡中,在适当的时候释放。
二、神经递质的释放动作电位到达神经终末,Ca2+流入突触前膜。
Ca2+的流入促发了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小泡与前膜融合,融合处对突触间隙方向出现破裂口,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与其她内容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二、神经递质的失活有三种方法可使神经递质失活: •由特异的酶分解该神经递质•被细胞间液稀释后,进入血液循环到一定的场所分解失活•被突触前膜吸收后再利用不同的神经递质其失活方式不同。
例如,进入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就被突触后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与乙酸而失去生理活性。
去甲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一部分被血液循环带走,在肝脏中被破坏失活;另一部分在效应细胞内被儿茶酚氧位甲基移位酶与单胺氧化酶破坏失活;但大部分就是由突触前膜将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回收到突触前膜处的轴浆内并重新加以利用。
多巴胺可被儿茶酚氧位甲基移位酶与单胺氧化酶作用而分解,突触前膜也能再摄取多巴胺而重新利用。
5—羟色胺被单胺氧化酶等所分解,突触前膜也可再摄取加以重新利用。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再摄取而停止其递质的作用。
肽类物质的失活就是酶促降解,如氨基肽酶、羧基肽酶与内肽酶等可使之降解失活。
第四节神经调质与递质共存神经递质一般指有特异结构的神经终末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作用于突触后的神经元或效应细胞的膜受体,完成信息传递。
神经调质就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的化学物质,它的功能就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影响神经递质的效应。
有一种区分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的观点认为,神经递质就是作用于膜受体后,导致离子通道开放从而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的化学物质;而神经调质就是作用于膜受体后,通过第二信使作用来改变膜的兴奋性或其她递质释放的化学物质。
按照上述的观点,乙酰胆碱、氨基酸类等就是神经递质,而肽类物质一般被划分为神经调质。
通常我们把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统称为神经递质而不加以严格的区分。
近年来发现,在一个神经元中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
在无脊椎动物中,一个神经元可含有多巴胺与5—羟色胺两种递质。
在高等动物中发现,乙酰胆碱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与P物质、去甲肾上腺素与脑啡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