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研究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引言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入数学建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1. 关注实际问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等,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
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互联网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数学建模,并可以更方便地处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提高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4. 开展小组合作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一起进行数学建模。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5.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让他们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设计数学模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研主题建模(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探讨初中数学教研主题建模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提出以建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以建模为核心的教研主题,探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参与度低。
2.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现行教学评价体系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三、以建模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研主题构建1. 建立建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建模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建模教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建模教学,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建立建模教学内容(1)数学基础知识: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建模教学奠定基础。
(2)数学建模方法:介绍常见的数学建模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概率统计等。
(3)实际问题解决: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建立建模教学过程(1)问题提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模型建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3)模型求解: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
(4)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4. 建立建模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建模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给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建设的要求,教育界认识到改革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以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探究教学法和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就是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数学探究教学法是指以一定的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研究主体发现、探究、推理、验证等方法,来探究其特征和规律,从而使学生接触数学知识、认知数学知识,最终形成知识结构、活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
数学探究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此外,它在及时发现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同时,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为依据,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性,又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主体作用,形成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效地掌握知识。
数学建模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依据数学理论,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分析实际问题,以便对其产生的影响作出及时有效的调节。
它结合数学方法和实际技能,运用计算机分析进行模型仿真,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实际问题,以及进行实际问题的模型分析,操作中学习。
它将人类活动数学化,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和认识数学原理,积累方法和技能。
实施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活动课程,需要老师有一定实践经验,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由简而繁,从浅入深,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活动过程,注重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学习,使学生从容应答,激发他们的科学研究情绪。
以上是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可以看出,以数学探究教学法和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为主的活动性教学,具有激发教学活动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情绪等优点,是实现数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而实施这种活动课程,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耐心、责任心和专业素养,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成长,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是现代数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本文旨在研究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以提供给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这两项活动的参考。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策略:1. 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数学建模的实践机会,例如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调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
3. 指导建模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强调团队合作:数学建模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鼓励创新思维:数学建模强调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二、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策略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数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以下策略:1. 设计引导性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设计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 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
3. 提供适当的支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
4. 提倡合作学习:数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应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
5. 强调反思总结:在数学探究活动的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研究数学建模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概念和重要性数学建模思想是指通过对抽象数学模式的建立,使学生在灵活驾驭各类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与思维过程。
它是高中数学中应着力培养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更是引领学生深层次把握数学内涵的关键所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1.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建模思想充分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应该基于实例,通过引入新的数学知识点,并最终回归到数学应用中。
例如,在教授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股票价格波动等,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2. 教学过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提出假设和猜想,建立数学模型。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求解模型,包括使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最后,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估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线性规划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也为高中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建议1. 增强教师的数学建模意识教师是实施数学建模思想的关键。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学建模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和趋势。
它是一项有关于实际问题、有关于现象的数学建构,旨在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提高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在初中阶段,数学建模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真实生活的研究问题和数据,让他们自主思考,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际意义意识。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的细节和问题入手,意识到数学以及数学建模对生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生对数学还有很多的困惑,数学建模的教学可以较好的发扬运用他们的思维活力,调动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科热情,这将帮助他们更好的面对数学学习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需要他们共同配合探讨并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合作,如何处理矛盾和争议。
这将加强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初中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和应用范围都很广泛。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教学内容:1. 统计学实践。
该内容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现象的收集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绘图等等统计学实践操作,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据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2. 定量分析。
该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个实际问题的数量化处理与定量分析,受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过程,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与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科技实践中提取的数学运算方法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外科技实践。
计算机是较好的学习数学建模的工具,通过电算和软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便捷的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主发挥,探究世界,自我发现、总结,运用科技设备,多元思考问题,吸取其中的有益经验。
三、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需要多种有效方式的结合,以此来协同完成教学目标。
数学建模研究活动方案
数学建模研究活动方案一、引言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和求解的过程,是数学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建模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本文将针对数学建模研究活动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二、数学建模研究活动内容1.活动目标数学建模研究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活动内容数学建模研究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自主阅读,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实践操作: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技能;-团队合作:学生需要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数学建模的研究项目,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报告展示:学生需要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展板,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提高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活动安排数学建模研究活动的安排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和组成研究小组,分析问题和制定研究计划;-实施阶段:开展调研和数据收集,进行模型建立和分析求解,撰写研究报告和制作展板;-展示阶段: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分享,进行评审和总结反思,进行奖励和表彰。
三、数学建模研究活动实施方案1.选题要求数学建模研究活动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和实际意义,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选题的要求包括:-实际性: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和实际意义,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挑战性: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空间;-多样性:选题应尽量涵盖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新方法,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
它通过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数学建模是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1. 实际问题的建模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建立数学模型,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让学生分析某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让学生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通过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例如,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个涉及到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多学科交叉应用数学建模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与物理学的结合,让学生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三、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学生需要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建模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数学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数学建模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但目前教师的培训和素质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中,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活动课程也开始被更多地引入到学校的课堂中。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的学科,其本质也是一种计算和推理的活动。
所以,在推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增设一些活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
本文将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进行实践研究,来说明其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上的积极作用。
一、数学探究数学探究课程是一门研究型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实践研究的技术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技能。
其主要特点有:(1)重视学生的主动发现能力,教师只是导师的角色。
(2)注重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学生调查,搜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问题,求解问题,归结结论等组成。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思想,彼此分享研究成果。
数学探究课程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等提供许多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指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知识对其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出一个模型,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特点有:(1)数学建模涉及到众多数学知识,从几何、代数、统计数学,以及概率论等方面均有涉及。
(2)注重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现实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数学分析的能力。
(3)让学生熟悉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能够系统地表达结果。
在数学建模课程中,通过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模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研究为了更好的说明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实践研究的资料,对一个普通初中班级开设的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两个课程进行研究。
国内中学数学建模及其教学的研究现状
国内中学数学建模及其教学的研究现状数学建模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的一种应用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内中学数学建模及其教学的研究早已开始,并在不断深入发展。
首先,国内中学数学建模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教育部门、研究机构和教育界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部门发布了相关政策和规划,强调数学建模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研究机构组织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开展数学建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教育界对数学建模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会议和教学研讨会,交流和分享数学建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其次,国内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研究者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编写了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教材和案例,涵盖了各个数学知识领域和实际应用领域。
在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者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教学评价方面,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如评价学生的解题能力、建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国内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数学建模的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还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培养。
另一方面,数学建模教学的培训与实践机会相对有限,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培养仍有待加强。
此外,数学建模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综上所述,国内中学数学建模及其教学的研究现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在政策支持和教育的推动下,数学建模教育将进一步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
教师和研究者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不断完善数学建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推动数学建模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深入应用。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数学建模培训,对数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不足。
难以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
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数学建模有效地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对数学建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教师可能认为数学建模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在培养学生数学 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途径
1 2 3
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融入数学建模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 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如数学建模兴 趣小组、数学建模挑战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 炼数学建模能力。
强化数学建模思维训练
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不足
01
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代数、几何、概率统计
等,但一些学生在这方面掌握不够扎实,难以进行复杂的数学建模。
02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学生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
于实际问题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数学建模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深入学习数 学建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
开展数学建模实践培训
组织教师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活动,如模拟数学建模竞赛、案例研究 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数学建模研究
支持教师开展数学建模相关的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数 学建模素养。
02
数学建模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的概念和作用
数学建模的定义
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教学的实践研究
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教学的实践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把数学建模、数学探究和数学文化并列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三大板块,并对数学建模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建模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还有许多教师苦于不知道如何实施.一、在高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1.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对提升学生能力的作用数学建模体现了数学学以致用的特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开展建模教学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模型的建立通过思维的分析,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其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现实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只能是解决问题的大致思想和方法,许多东西还得靠学生自己去消化和领悟,这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再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方法,不断加工和分析所掌握的材料,大胆猜想,提出假设,这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提升.2.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对教育改革的意义二、数学建模的概念及实施过程数学模型是在人们对课题本质进行细致深入地观察和研究之后,巧妙灵活地运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数学图形、表格和程序等,抽象简洁地刻画出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它既能解释某一现象,又能预测其发展方向,并能为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策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是沟通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的桥梁,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强有力的手段.数学建模的实施过程有以下几个部分.1.模型准备即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要的信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研究对象.2.模型假设根据问题的特征及建模的目的,合理简化问题,使用精准的语言,对其进行恰当假设.3.模型建立以模型假设为依据,适当采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学工具,建立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形成相应的数学结构,建立初步的数学模型.4.模型求解5.模型分析从数学上分析模型求解的结果,有时需要根据情况对结果做出某种预测,或选出最佳决策等.6.模型检验把得到的结论同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放到实际中去检验,以辨别它的真伪性,模型正确,则计算他的结果,解释其含义;模型错误,则回到模型假设,重新建立模型.7.模型应用其方式因模型的目的而异.三、如何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教学数学建模虽然有基本的实施过程,但却不是机械地套用固定的程序,而是有赖于建模活动的层层深入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数学建模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长时间的渗透和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阶段,将数学建模融入日常教学.1.根据课本内容,在课堂教学的部分环节中“切入”数学建模的内容(1)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如现实中的最优化问题可划归为函数最大、最小值问题,生产规划、人口控制等可以归结为不等式的模型;(2)三角函数模型.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如电流、声波、航线、视角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来解决.(3)数列模型.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经济中的涨幅问题、利息问题、银行存贷款问题,生物学中的细胞分裂问题,环境保护中的森林覆盖率问题等.(4)几何模型.涉及几何图形的问题,如地球经纬度、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体积和容量问题、桥梁问题、建筑和航行问题等.(5)概率模型.概率问题涉及的有中奖问题、掷币问题、获胜问题、风险决策、评估预测等,内容也十分广泛.在课堂教学的部分环节中“切入”数学建模的内容,能够打破课堂的枯燥,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2.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的数学建模课程,引导学生建模思想要想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建模思维,掌握建模方法,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及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精心组织数学建模课程.例如,磁带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我们从它身可以上挖掘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这既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兴趣.3.激发学生的建模热情,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首先,要关注社会热点,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现实问题.将数学生活化,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数学建模的日常教学时,可选择与一些社会热点相结合,以体现数学的应用的广泛性.例如,蔬菜等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以此为例,探讨高中建模教学的实施.问题:将小白菜上的残留农药用一盆水清洗干净,是用一盆水清洗一次好,还是把水分成两份,分两次清洗好?让学生根据“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完成建模过程,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其次,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的教学实践十分有限,要想充分发展每一位同学的数学建模能力,还需要在课外安排一些活动.例如,可以让同学以论文的形式,将数学建模成果上交,题目可由教师给出或自拟.这样的活动可以一学期安排一两次,也可以利用放寒暑假的时间,让同学们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借助团队合作精神,完成建模论文.要对优秀的作品予以奖励,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和探究热情.总之,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教学,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一定能够使我们高中数学产生质的飞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答案
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答案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数学建模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在其中的学习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情况,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实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并观察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以及后续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研究结果1. 学习表现提升: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所提升。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2. 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建模问题时,学生需要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进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从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数学建模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引入数学建模活动。
2. 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建议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3. 数学建模活动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建议加强小组合作和讨论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数学建模活动需要结合实际情境,建议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增加实际案例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研究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仅限于某一学校的一次数学建模活动,样本数量有限,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能探讨不同学生群体对数学建模活动的不同响应情况。
六、进一步研究建议1. 建议扩大研究样本,多个学校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参与研究,以获得更全面的结果。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模思想的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模思想的研究导言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重点讨论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建模思想的研究,探讨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
一、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培养数学思维建模思想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建模思想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创新意识建模思想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建模思想的运用。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化处理和建模思想,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组织实际问题解决活动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案例一:小明家离学校5公里,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需要20分钟,如果他骑快10公里/小时,骑慢8公里/小时,则他离开学校多长时间上学合适?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建模思想,将该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处理。
学生可以用一次函数来表达这个问题,并通过求导的方法,来求解这个问题。
案例二:某手机店新引进了一种手机,原价2000元,但为了推广销售,降价100元销售。
店家还推出了一次性折价券,每出售10部可折价500元,问店家需要出售多少部手机才能达到最大利润?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建模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实践研究一、简述数学建模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建模教学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阐述建模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及其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概念、定义与定理的精确背诵与套用,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教学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建模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建模教学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制定合适的建模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建模题目、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学生的建模成果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与意义数学建模,作为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桥梁,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是一种革命性的教育理念。
在信息化、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建模的重要性与意义愈发彰显。
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它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从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数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理性精神。
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的语言和方法进行假设、推导和验证,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数学建模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建模活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
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抽象化、数学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求解的过程。
数学建模活动在当今社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科研领域,也在商业运营、政府管理、社会规划等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数学建模活动的研究,探讨其定义、意义、应用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对数学建模活动的全面了解。
一、数学建模活动的定义数学建模活动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工具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模型化和求解的过程。
具体来说,数学建模活动将实际案例中的各种数据、变量、条件等进行量化描述,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的本质,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数学建模活动通常包括问题定义、模型建立、求解和结果验证等步骤,需要深入了解问题背景、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和求解。
1. 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实际问题简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为问题解决提供科学的依据。
2.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数学建模活动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促使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加深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带动学科发展与创新。
3. 培养综合素质:数学建模活动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问题分析能力、编程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参与者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4. 推动科研与产业发展:数学建模活动将学术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支持,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产业的创新。
1. 科研领域:在科学研究中,数学建模活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领域,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2. 工商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排程优化、供应链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决策,提高企业的效益与竞争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报告摘要: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
本报告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实践与应用。
通过实例研究,我们发现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数学建模还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融合,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积极推广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将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然而,数学建模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数学建模是指根据某一具体问题的特征和要求,运用数学工具和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和预测的过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数学建模的实践与应用2.1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数学建模的实践主要包括问题选择、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合理性验证以及对结果的解释与评价等步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选取与学科知识紧密相关、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数学建模的题材。
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和数学建模,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2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建模可以应用于各个数学领域,如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建模,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数学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外,数学建模还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数学建模的教学实例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入数学建模的教学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进行解决。
这样的教学实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数学建模的优势与挑战4.1 数学建模的优势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解析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研究论文(优秀4篇)
解析高校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研究论文(优秀4篇)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篇一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需要以实例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掌握数学建模的中心思想和步骤,老师应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并感受其中的学习乐趣。
(一)从实例的应用开始学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对数学概念、解题方法和结论的学习,而更应该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领会数学的精神实质,了解数学的来源以及应用,充分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高校数学老师应结合教学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平时他们所学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概念、定理及公式并非空穴来风,而都是从现实问题中经过总结、归纳、推理出来的具有科学依据的智慧成果。
将教学实例引入课堂,从教学成果来看,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充分的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来源于实际,而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将数学理论回归到实际生活应用中去,学生明白了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有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在实际生活中对数学定理进行验证高校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定理是经过实际问题抽象化才得出来的,但正是因为定理和公式过于抽象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特别枯燥和乏味。
因此数学老师在讲授定理时,首先要联合实际应用对数学定理进行大概的讲解,让学生们有个直观的印象,然后结合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把定理当中的条件当作是模型的假设,根据先前设置的问题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推导出最终结论,学生经过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的感受到了定理运用的实际价值。
例如,作为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性质之一的零点存在定理,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零点定理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为了验证其他定理而存在,其二是为了验证方程是否在某区间上有根。
学生学习这个定理时会有这样的疑问:一个定理是为了验证另一个定理而存在,那么这个定理还有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呢?所以我们高校数学老师在讲完定理证明之后,最好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验证定理的实际应用。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目、标题等。
【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国内外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发展现状:介绍国内外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普及情况,分析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程度和效果。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欠缺等。
三、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前景:探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潜在应用前景,介绍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促进作用,展示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优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高中数学教学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态度;2. 探讨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创造力;3. 研究数学建模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教师提供实施数学建模教学的参考指导;4. 建立数学建模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数学建模过程中的表现并促进其持续改进;5.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分析,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数有多少、排版格式等。
【研究意义】的内容如下: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通过具体问题的建模和解决过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
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
1. 研究背景,介绍数学建模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为什么进
行这项研究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包括数学建模的基
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 研究方法,介绍在数学建模活动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问题的建模过程、数学模型的构建、求解方法的选择等内容。
4. 研究过程,详细描述数学建模活动的具体过程,包括问题的
分析、模型的建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模型的求解以及结果的验
证等步骤。
5. 结果分析,对数学建模活动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包
括结果的合理性、稳定性、敏感性分析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意义和应
用价值等方面的讨论。
6. 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和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在撰写数学建模活动研究报告时,需要严谨、全面地展现研究
过程和研究结果,确保报告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
报告的结构和逻辑性,使得整个报告具有清晰的层次和连贯的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研究
【摘要】基于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实践,本文分析
了目前学校数学建模活动现状以及建模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以数学建模小组活动形式,对数学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研究数学建模活动与高校数学基础课程内容设计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改进,将对提高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建模参赛学生的成绩起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建模;基础课程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近一些年来,数学建模活动日益受到国家和教育部的重视。
教育部连续多年委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组织全国性的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可以说,参与数学建模的积极性和所取得的成绩,越来越成为评价一所高校数学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数学建模活动本身也已经成为高校展现自我风采,树立学校形象的重要舞台。
除了社会层面的积极影响外,数学建模活动对于推动高校内部的教学改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建模将抽象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调动了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
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各高校有着广泛而良好的师生基
础。
学校老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每年都有参赛队伍获得国家和地区的数学建模竞赛大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然而,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数学建模活动还存在一定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目前数学建模相关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课程数量较少,并且大部分是以大班选修课的形式授课,因此难以挖掘优秀的数学建模人才,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对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
第二,既有的建模课程一般采用单独讲授建模相关知识的方式,而与现有的数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内容分离。
第三,关于数学建模的课外活动匮乏,致使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参赛队伍都是赛前集中培训,缺乏系统连贯的日常积累。
基于数学建模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建数学建模课外活动小组的方式,达到以下目的:第一,将数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帮助同学将课堂所学的抽象数学知识,在课下得以应用。
从社会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第二,在活动中,教师研究课外活动组织形式的有效性,增强学生间、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研究数学建模活动对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辅助作用,使之成为数理知识体系改革的有利工具。
二、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基础教学内容关系的研究
数学基础课程和数学建模活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是数学建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将数学建模小组的相关活动内容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去展现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可以起到既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的双重作用。
初级建模教学活动主要选用高等数学中定积分、定积分应用,线性代数中矩阵、线性方程组四大知识模块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如“怎样合理负担出租车费”、“红绿灯管制的设计”、“住房问题”等。
研究和探索与日常教学相关联的数学建模知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进一步可以提高基础课程知识的理解,提高课程成绩。
此外在初级建模活动中,要着重强化学生对数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数学软件是数学建模活动的有力工具,强大的数据、图像处理功能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应用。
在常用的数学软件中,Matlab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容易掌握的一个数学软件。
它不但可以进行数值计算,还具有良好的图形功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数学软件。
三、初级建模知识基础上培养解决综合建模问题的能力
在基本数学建模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解答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具体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些非数学领域的问题,如存储问题、经济问题、传染病问题、交通问题等。
具体案例如“公交车调度”、“交通堵塞疏导”、“艾滋病疗法的
评价”等。
这类问题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需要数学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的扩展。
基于这一思路,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两门课程为知识中心向其他相关学科扩展,如计算方法、化学工程、经济管理学等等。
其他学科内容教师可以做选择性介绍,根据所解决的实际问题,介绍重要的知识要点,抛砖引玉,让学生在知识要点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其他所用知识,寻求解决方案。
四、数学建模活动组织形式研究
除明确的教学活动内容外,数学建模活动的组织方式也非常重要。
课堂学习主要由教师传授知识,而课外建模活动则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基于这一认识,除传统的教师讲授学习外,学习方式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邀请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数学建模知识讲座,增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第二,邀请有数学建模竞赛经验的同学开展数学建模知识交流会,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第三,邀请学校老师作评委,在学校内部开展数学建模竞赛,作为高教社杯数学建模竞赛的选拔赛。
第四,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
如今很多高校已经推出网络教学资源,如网上答疑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等。
借助网络系统为学生数学建模知识的自学、相互交流搭建平台。
同时还为课外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提供了便利。
通过积极探索数学建模活动组织方式,将常规的课堂讲
学延伸到课外活动,为数学建模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学习、发掘和培养建模人才的平台。
五、结束语
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数学基础教学改革,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和数学基础教学活动的高质量结合,研究提高学生处理综合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同时研究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基础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使数学建模成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有利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31(5):613~617
[2]李尚志.数学实验―借助于计算机学习和探索数学[J]. 中国大学数学,2002(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