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学--脊髓
人体解剖学课件:脊髓
脊髓
1
第一节 脊髓
知识目标 1.掌握:脊髓的位置、外形。 2.熟悉:脊髓的功能。 3.了解:内部结构。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描述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功能。
2
第一节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骨内。 一、 脊髓的位置及形态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 下端至L1椎体下缘(小儿L3),全长约40-45cm。
D.第1~2腰椎棘突之间
E.第4~5腰椎棘突之间
5.脊髓灰质的前角是( B ) A.感觉神经中枢 B.运动神经中枢 C.内脏感觉中枢 D.交感神经中枢 E.副交感神经中枢
24
25
蛛网膜下隙
脊髓的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一)脊髓节段: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脊髓节段共有31个。 1.颈段:8节(C1~8); 2.胸段:12节(T1~12); 3.腰段:5节(L1~5;) 4.骶段:5节(S1~5); 5.尾段:1节(Co1)。
(二)脊髓与椎骨关系: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脊髓节段的位置大多高于同序数椎骨。
5
马尾临床意义与腰椎穿刺
马尾临床意义:马尾位于终池的脑脊液中,临床上在此穿刺比较安全。
腰椎穿刺部位:L3-4或L4-5。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①麻醉(腰麻) ②取脑脊液。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麻醉
马尾
6
二、脊髓内部结构
组成: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各节段内部结构相似。灰质在中央,白质在周围,在横切面上可见中央管。
例1:脊髓T10节半横断损伤了哪些传导束?会有何表现? 1.薄束:同侧 T10 以下躯干、下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 2.脊髓丘脑束: 对侧 T11-12 以下躯干和下肢的痛、温觉消失。 3.皮质脊髓侧束:T10 以下同侧下肢肌瘫痪。
神经解剖学--脊髓共34页文档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神经解剖学--脊髓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神经解剖学-脊髓1(研究生)
脊 神 经 节
前、后根在椎间孔处合成1条脊神 经,由椎间孔出椎管。在后根上有膨 大的脊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
3、脊髓圆锥和终丝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腰骶膨大( L2--S3 )向下急剧 缩小的一个圆锥形末端,称为脊髓圆锥。 终丝 Filum terminale:连于脊髓圆锥下端延续为细丝样结构, 止于尾骨后面的骨膜,稳定脊髓的作用,已无神经组织。
VIII
前角基底部
IX
X
前角内、外侧核
中央管周围灰质
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运动纤维
包括灰质联合,由后根纤维终止
(二)白质 White matter
每侧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前、后和外侧3个索。 后索
外侧索
前索 白质前联合
脊髓白质内的主要纤维束 短纤维: 固有束
薄束、楔束 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网状束 脊髓顶盖束 脊髓橄榄束 皮质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侧角(侧柱)Lateral horn (column)
后角(后柱) Posterior horn (column) 后角 中间带 灰质联合
前角
中央管
1、前角Anterior horn
内含多极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分群 内侧群——支配躯干肌 外侧群——支配四肢肌,颈、腰骶膨大处发达。
(二)脊髓的节段
与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称为脊髓节段, 共31个节段。
颈髓节段 胸髓节段 腰髓节段 骶髓节段 尾髓节段
脊髓神经解剖学脊髓神经的解剖和功能
脊髓神经解剖学脊髓神经的解剖和功能脊髓神经解剖学:脊髓神经的解剖和功能脊髓是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起伏于脊柱中形成一条长约45厘米的神经管,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以及接收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
脊髓通过与周围的脊髓神经相连,与大脑和周围的组织器官形成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脊髓神经的解剖结构以及其功能。
一、脊髓神经的位置和外部结构脊髓位于脊柱管内,由31对脊髓神经组织而成。
脊髓髓质的外部被三层膜所包围,从内到外分别为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其中硬脊膜更为坚韧,起到保护脊髓的作用。
二、脊髓白质和灰质的解剖结构脊髓的内部由白质和灰质组成。
脊髓白质位于脊髓的周边部分,由神经纤维构成,主要负责传递信号。
脊髓灰质位于脊髓的内部,呈蝴蝶状,由神经细胞体和突触组成。
灰质与脊柱神经系统的各个组织位置相对应,对身体的运动和感觉起到调节作用。
三、脊髓神经的功能脊髓神经是人体各部分与大脑之间的桥梁,传递着重要的运动和感觉信息。
具体而言,脊髓神经主要有以下功能:1. 运动功能:脊髓神经传递大脑发出的运动指令,使肌肉协调运动。
脊髓上半部分主要负责控制上肢的运动,下半部分则控制下肢的运动。
2. 感觉功能:脊髓神经接收来自全身各个部位的外界刺激,如触觉、温度、疼痛等信号,将其传递给大脑进行感知和判断。
脊髓上半部分接收上肢的感觉信号,下半部分接收下肢的感觉信号。
3. 脊髓反射功能:脊髓具有独立于大脑的反射机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例如,当我们的手不小心接触到热物体时,会迅速收回手来避免烫伤,这就是脊髓反射的表现。
四、脊髓神经的损伤与疾病脊髓神经的损伤会导致各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损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损区域以及受损的程度。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肢体瘫痪、感觉丧失以及其他相关的并发症。
此外,脊髓炎、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病变等疾病也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和损害。
这些疾病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治疗,以保证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学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成。
这些结构与功能紧密相连,协同工作,以确保身体各部分的正常运行和信息传递。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包括脑脊髓和神经的结构与功能。
一. 脑脊髓的解剖学结构1. 大脑:大脑位于颅骨内,是人体最大的脑部。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脑桥和中脑以及脊髓相连。
大脑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意识产生,而白质则负责传递信号。
2. 小脑:小脑位于颅后窝,紧邻脑干。
它对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小脑的脑叶通过躯干小脑齿状核与脑干相连,从而将信息传递到不同的身体部分。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是身体许多重要功能的中枢。
它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脑干控制着呼吸、心跳和消化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
4. 脊髓:脊髓位于脊柱内,是神经系统的主要信息传递通道之一。
脊髓内有许多神经元,负责传递来自大脑和周围神经的信息。
它还负责调控一些反射活动,如膝反射等。
二. 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由许多神经元组成。
神经元分为三部分:树突、细胞体和轴突。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以进行信息传递。
1. 传感神经:传感神经负责从身体各个部分向神经系统传递感觉信息。
它们通过感觉神经末梢感受身体各处的刺激,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递到脊髓和大脑。
2.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负责从神经系统向身体各部分传递运动指令。
当我们意识到某种动作时,大脑发送指令到脊髓,然后通过运动神经传递到肌肉,从而实现运动。
3. 联络神经:联络神经负责在神经系统内部传递信息。
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神经回路,以协调不同的神经元活动。
联络神经在大脑皮质和脊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非常广泛,涵盖了认知、感觉、运动等方面。
1. 感知与感觉:神经系统负责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和感觉。
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获取外界刺激的能力。
人体解剖学实验十一脊髓与脊神经
实验十一脊髓与脊神经[实验内容](一)观察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二)观察脊神经的组成和脊神经丛的位置以及分支与分布。
(三)观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实验目的](一)掌握脊髓的两个膨大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的根。
(二)掌握脊髓的前角、后角、侧角、前索、后索和外侧索。
(三)掌握脊髓的前根、后根,脊神经节,脊神经及后支、前支。
(四)了解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以及由各丛发出的分支。
(五)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发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材料与器具]脊髓模型或标本与解剖挂图,脊髓横切面模型或标本与解剖挂图,脊神经组成模型与解剖挂图,脊神经丛模型与解剖挂图,内脏运动神经模型与解剖挂图。
幻灯片或投影片、幻灯机或投影仪。
[方法与步骤](一)观察脊髓的位置和外形图2-11-1 脊髓的外形取脊髓模型或标本对照图2-11-1观察,可见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上部膨大称为颈膨大,下部膨大称为腰骶膨大。
脊髓的两侧连于脊神经根。
请同学们说出脊髓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膨大?数一数脊神经根有多少对?为什么?(二)观察脊髓的内部结构图2-11-2 脊髓与脊神经根取脊髓横切面模型或标本对照图2-11-2观察,可见位于中央颜色较深,呈蝶形的结构称为灰质。
每侧灰质前端膨大部分称为前角,后端较窄细部分称为后角,在灰质的前后角之间有一个向外突出部分称为侧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出各角内有何结构?在脊髓灰质周围、颜色较浅部分称为白质,位于两前角之间的白质称为前索,位于两后角之间的白质称为后索,在同侧前、后角之间的白质称为外侧索。
(三)观察脊神经的组成图2-11-3 脊神经的组成和分布模式图取脊神经组成模型对照图2-11-3观察,可见在脊髓的前角和后角上分别有神经纤维相连。
与前角脚相连的称为脊神经的前根,与后角相连的称为脊神经的后根。
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组成脊神经。
后根在近椎间孔处形成一膨大的结节称为脊神经节。
脊髓
下运动神经元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支配骨骼肌运动
其它下行纤维束
1. 红核脊髓束:起自中脑红核,使屈肌兴奋 2. 前庭脊髓束:起自前庭神经核,使伸肌兴奋 3. 网状脊髓束:起自脑干网状结构,控制躯干
和肢体近端肌
4. 顶盖脊髓束:起自中脑上丘,视听反射 5. 内侧纵束:由前庭神经核发出上、下行纤维,
脊髓
脊髓的位置
• 位置:椎管内
• 上端:枕骨大孔平 面连于脑干
• 下端:称脊髓圆锥, 成人在L1下缘水平; 新生儿达L3水平
• 马尾:椎管内,脊
髓圆锥以下的脊神
L1
经在穿椎间孔前的
神经根称马尾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脊髓外形
• 脊髓节段:共31个,其中C8,T12,L5,S5,Co1
• 脊髓节段和椎骨的对应关系:
上行联系III、IV、VI三对运动眼球的神经核; 下行联系运动颈肌的XI神经核,主要功能为 协调眼外肌及协调眼肌与颈肌的运动
内侧纵束
皮质-侧束 红核-
网状- 前庭- 顶盖- 皮质-前束
脊髓功能
1. 传导功能:作为上、下行传导通路的中继站 2. 反射功能:指脊髓固有的反射,主要包括两种:
1. 躯体反射: 1. 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 2. 屈曲反射:是一种保护性反射 3. 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
角细胞 脊神经
下运动神经元
10%不交叉组成皮 质脊髓前束
上运动神经元
小部分始终不交叉纤 维支配同侧前角
大部分越边支配 对侧前角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 小叶前部
90%交叉
不交叉后纤维行于脊髓 前索内称皮质脊髓前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3)脊髓小脑吻侧束rostral spinocerebellar tract: ) • 起于颈膨大部的第IV层,相当于脊髓小 起于颈膨大部的第IV IV层 脑前束 • 传递同侧上肢冲动至小脑。 传递同侧上肢冲动至小脑。 上肢冲动至小脑 4)楔小脑束 cuneocerebellar tract: ) • 相当于脊髓小脑后束
6. 脊髓前庭束 spinovestibular tract
–位于外侧索,紧靠脊髓小脑后束,终于前庭核。 位于外侧索,紧靠脊髓小脑后束,终于前庭核。 位于外侧索
-15-
7. 脊髓皮质束 spinocortical tract
–始于脊髓后角,沿皮质脊髓束上行,大部分纤维经锥 始于脊髓后角,沿皮质脊髓束上行, 始于脊髓后角 体交叉到对侧,经内囊止于大脑皮质深层。 体交叉到对侧,经内囊止于大脑皮质深层。 –可能为浅反射的传入途径。 可能为浅反射的传入途径。 可能为浅反射的传入途径
-8-
2)脊髓小脑前束 2)脊髓小脑前束 :
•位置: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 位置: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 位置 •起始:主要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 起始: 起始
层Ⅴ-Ⅶ层的外侧部,即相当于后 层的外侧部, 角基底部和中间带的外侧部 •经行: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 经行: 经行 大部分交叉至对侧上行, 小部分在同侧上行, 小脑上脚进 小部分在同侧上行,经小脑上脚进 入小脑皮质。 入小脑皮质。
-6-
1.薄束 楔束 1.薄束与楔束 薄束
•位于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位于后索, 位于后索 和楔束核。 和楔束核。 •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 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 的肌、 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 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和精细触觉。 薄束 T5 以下 楔束 T4 以上
胸核, 胸核,但也有来自对侧胸核经白质前连
合交叉过来的少许纤维 •由于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所以 由于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 由于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 此束仅见于L2 以上脊髓节段。 L2此束仅见于L2-3以上脊髓节段。
•经行: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 经行:上行经小脑下脚 小脑下脚终于小 经行
脑皮质。 脑皮质。
皮质脊髓前束: 2)皮质脊髓前束:
在前索最内侧下行, 在前索最内侧下行,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
叉终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止于同前角细胞。 叉终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此束 仅存在于脊髓中胸部以上。 仅存在于脊髓中胸部以上。
前外侧束:由不交叉的纤维组成,沿侧束的前外侧部下降, 3)Barne 前外侧束:由不交叉的纤维组成,沿侧束的前外侧部下降,
-18-
⑴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 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下行至延髓锥体 中央前回和其他一些皮质区域 交叉,其中大部分( 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 交叉,其中大部分(约75%-90%)纤维交叉至对侧,称为皮质脊髓 侧束,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称为皮质脊髓前束, 侧束,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下行称为皮质脊髓前束,另有少 量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外侧索下行,称为Barne Barne前外侧束 量不交叉的纤维沿同侧外侧索下行,称为Barne前外侧束 .
-13-
• 起始:主要起自脊髓灰质Ⅰ和IV-Ⅶ层, 起始:主要起自脊髓灰质Ⅰ IV• 纤维上升1-2节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至外侧索和前 纤维上升1 索上行( 索上行(但脊髓丘脑前束含有少部分不交叉的纤 维) • 上行至脑干下部时,脊髓丘脑前束加入内侧丘系, 上行至脑干下部时,脊髓丘脑前束加入内侧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纤维自成脊髓丘系继续上行 • 二者均止于背侧丘脑。 二者均止于背侧丘脑。 • 在脊髓有明确定位,由外向内:骶、腰、胸、颈。 在脊髓有明确定位,由外向内:
-9-
脊髓小脑束的功能: 脊髓小脑束的功能: 功能
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 •后束传递的信息可能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 后束传递的信息可能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 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 •前束所传递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 前束所传递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 势有关。 势有关。
• Nathan 和Smith 认为,传递膀胱、直肠的感觉纤维在后索内上行, 认为,传递膀胱、直肠的感觉纤维在后索内上行, 如切断双侧前外侧索后,直肠和膀胱的感觉依然存在。 如切断双侧前外侧索后,直肠和膀胱的感觉依然存在。
-17-
下行传导束又称运动传导束
管理骨骼肌的下行纤维束分 锥体系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脑干) 皮质核(脑干)束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锥体外系 网状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橄榄脊髓束 内侧纵束
-4-
• 升支组成薄束、楔束 升支组成薄束、 • 降支组成短的下行纤维束
–束间束 束间束 –隔缘束 隔缘束 –椭圆束 椭圆束 –三角束 三角束 –直接或间接与前角运动神 直接或间接与前角运动神 经元构成突触, 经元构成突触,参与牵张 反射。 反射。
-5-
• 外侧部主要由细的无髓和薄 外侧部主要由细的无髓和薄 髓纤维组成 • 这些纤维进入脊髓上升或下 降1-2节,在胶状质背外侧 聚成背外侧束 聚成背外侧束dorsolateral (Lissauer束 fasciculus (Lissauer束),从此 束发出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 束发出侧支或终支进入后角。 • 主要传导痛觉、温度觉和内 主要传导痛觉、温度觉和内 痛觉 脏感觉信息。 脏感觉信息。
8. 脊髓脑桥束 spinopontine tract
–与脊髓皮质束伴行,有人认为是其侧支,上行止于脑 与脊髓皮质束伴行,有人认为是其侧支, 与脊髓皮质束伴行 桥核,将外部感觉中继至小脑。 桥核,将外部感觉中继至小脑。
-16-
9.内脏感觉束
• 内脏感觉纤维沿后根进入脊髓,经背外侧束终 内脏感觉纤维沿后根进入脊髓, 于Ⅰ和V-Ⅶ层和后连合核 • 二级纤维可经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也可经 二级纤维可经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 固有束上行,进入脑干, 固有束上行,进入脑干,再经脑干网状结构中 继后到丘脑。 继后到丘脑。
脊 髓 白 质 white matter of the spinal cord
-1-
脊髓白质按位置分: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脊髓白质按位置分:前索、 主要由纤维束组成。 主要由纤维束组成。 纤维束一般是按其起止命名。 纤维束一般是按其起止命名。 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束 下行纤维束和短的 上行纤维束、 和短的固有束 纤维束可分为长的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和短的固有束
-19-
皮质脊髓侧束: 1) 皮质脊髓侧束:
在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行,达骶髓( S4),逐渐终 在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行,达骶髓(约S4),逐渐终 ),
于同侧灰质板层Ⅳ 于同侧灰质板层Ⅳ-Ⅸ,来自额叶的纤维可以直接与外侧群的前角运动神 经元(主要是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相突触。 经元(主要是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相突触。 纤维排列由内向外 由内向外: 纤维排列由内向外:颈、胸、腰、骶。
–小,位于脊髓丘脑束的前方,位置表浅 小 位于脊髓丘脑束的前方, –传递痛温觉至与视、听有关的顶盖区 传递痛温觉至与视、 传递痛温觉至与视 –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故有人认为该束为 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 起始细胞与脊髓丘脑束相似 脊髓丘脑束的侧支。 脊髓丘脑束的侧支。 –上传冲动可引起头颈转向刺激的来源。 上传冲动可引起头颈转向刺激的来源。 上传冲动可引起头颈转向刺激的来源
大部分纤维终于颈髓前角,小部分纤维可达腰、骶髓前角。 大部分纤维终于颈髓前角,小部分纤维可达腰、骶髓前角。
-20-
•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 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 对侧半 支配上 球来的纤维, 球来的纤维,而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皮质脊髓束的支配 •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出现同侧损 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 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 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增高、 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等, ),而躯干肌不瘫痪 而躯干肌不瘫痪。 腱反射亢进等,也称硬瘫),而躯干肌不瘫痪。
-21-
起自中脑红核, (2)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起自中脑红核,纤维交叉至 红核脊髓束 起自中脑红核 对侧,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至板层Ⅴ 仅投射至上3 对侧,在脊髓外侧索内下行,至板层Ⅴ-Ⅶ,仅投射至上3个颈 髓段。此束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兴奋作用, 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兴奋作用 髓段。此束对支配屈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兴奋作用,它与皮 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运动发挥重要影响。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起于前庭神经外侧核, ⑶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起于前庭神经外侧核, 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止于灰质板层Ⅷ和部分板层Ⅶ 在同侧前索外侧部下行,止于灰质板层Ⅷ和部分板层Ⅶ。主要 伸肌。 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 兴奋躯干和肢体的伸肌。
•薄束在第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 薄束在第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 薄束在第 在胸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 在胸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 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位于后索的外侧部。
•定位:由内向外:骶、腰、胸、颈。 定位:由内向外: 定位
-7-
2.脊髓小脑束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 1)脊髓小脑后束 : •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后部 位置: 位置 •起始:主要起自同侧板层Ⅶ的 起始: 板层Ⅶ 起始 主要起自同侧板层
-2-
上行传导束(感觉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