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 17 松鼠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3.了解松鼠的习性。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课文内容和松鼠的习性特点。
(3)通过品读、比较、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活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准确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读。
1.引言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应该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如果让你写篇介绍某类动物的说明文,你该如何观察?又从哪些方面去介绍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松鼠》。
2.带着问题阅读课文:(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为下文自主阅读做好准备)二、课文精讲。
1.课文中哪部分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文章开头一句: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2.这是怎样写松鼠的特征?(概括写松鼠的特征。
)这样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作用。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作者从外形特征、性格特征、行为特征、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描写松鼠的。
)(一)研读松鼠的外形特征自由朗读1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二)研读松鼠的性格特征自由朗读2 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1.活动范围——树上2.活动时间——晚上体现了松鼠驯良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松鼠的行为特征自由朗读3、4 自然段,思考:松鼠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1)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课《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课《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完结)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二、重难点三、重点: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四、难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1.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不仅结实了可爱的松鼠朋友,还收获了很多字词,接下来,词语大闯关,你有信心完成吗?谁来试试,你来,读的真准确,让我们齐读这些词语?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松鼠。
(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对课文中提取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文章是从松鼠的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外形,习性(板书)预设(敏捷,可爱,驯良......)2.在作者眼里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预设:一种漂亮乖巧驯良讨人喜欢的小动物)齐读这句话。
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啊,中心句,概括了松鼠特征,引起下文作用(二)品读课文1.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表现松鼠漂亮的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并做好批注。
(出示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2.这句话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外形的。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吃像)是,从这四方面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外形特点的(打比方,拟人,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感受,让我们不用看图也能想象出它可爱的模样。
3.这样的漂亮的松鼠你喜欢吗?带着喜欢再读一读这段话。
4.比较:其实每一位作者在介绍喜欢的小动物时都会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松鼠的介绍,读一读比较和我们文中介绍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17《跳水》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分析】《跳水》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是以“思维"为专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进一步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思维解决问题,让生命在张开的手掌上延伸着无限,在短暂的时光里凝聚着永恒的智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跳水》一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学生能明白事情的发展过程,但是事情的情节间的内在联系,船长在紧急情况下做出让孩子跳水的决定以及他的思维过程,学生还不能够有条理、准确地表述,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教学目标】1.本节课的重点是以船长为中心,分析船长的思维,体会船长为何让孩子跳水的原因以及他的办法的好在哪里?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孩子学会推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之妙处。
【教学难点】学会处在危险的境地中应该果断冷静,抓住有利条件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回顾课文内容问: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再来说说这个故事?注意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述:我们一起来回顾课文内容,文中有四个角色,分别是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
(贴出人物)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故事一开始是水手逗猴子取乐,这是故事的起因;猴子就去招惹孩子,孩子气得去追猴子,不知不觉中,孩子陷入险境,这是故事的经过;在这危急时刻,船长逼迫孩子跳水,最后孩子被水手救起,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前面我们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了水手、猴子、与孩子之间的故事,而写船长的笔墨却很少,但你们觉得四个角色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着重划出船长)师过渡:我们看看船长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7页,你们找到了哪一段?二、走进“跳水"1、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名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2、要想读好这一段,最难的是把哪个地方读好?3、船长的话要怎样读?适时引导:急切、命令、坚定......过渡: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大声、急切地向孩子喊道呢?我们看看孩子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三、走进险境让学生用横线划出描写孩子身处险境的句子,再指名孩子汇报。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跳水》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跳水》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过程:一、根据板书,讲述故事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俄国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小说《跳水》。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哦,船长、孩子、水手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这是小小说的一个特点)2、小说中有哪些人物?(水手、猴子、孩子、船长)3、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经过——猴子逗弄孩子,孩子追赶猴子,追着追着就遇到了危险,结果船长出现,孩子就得救了。
)这些都是这个故事的情节,小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给人一种扣人心弦的感觉,这也是小小说的一个特点。
你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来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4、非常好,你看,我们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根据关键的人物,抓住主要的情节,就会让人听得清楚明白。
二、聚焦人物,体会境险1、刚才我们归纳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你阅读了整篇文章之后的感受吗?(紧张、惊险、心惊肉跳、心惊胆战)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心惊胆战的一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让你“心惊胆战"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1)“摇摇晃晃”“发起抖来"感受到孩子脚下不稳,心里害怕,处境危险。
(2)还有哪里也让你体会到孩子处境很危险?(水手“全都吓呆了”“吓得大叫了一声”)从侧面反映出孩子处境危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课《麻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7课《麻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利通区第十一小学孙继霞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2.根据提示了解文章是怎样按照事情的发展的顺序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着重理解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通过对重点段落的教学,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欣赏麻雀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平时,你们都见过哪些鸟儿?是的,大自然中鸟儿的确很多,但我们平常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你知道是什么鸟吗?(出示麻雀图片)2、导入课题。
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3、介绍作者背景。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今天学的课文《麻雀》就是节选自他的《猎人笔记》。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章内容。
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2、理清课文结构。
(指名说段意)根据课后习题提示,上节课把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很完整,很简练地把课文的各部分的段意给概括出来了,真了不起!三、合作探究品读悟文(一)学习第3自然段。
其实故事的发生总有它的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先来看一下,故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出示屏幕)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历;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双龙洞景观的描绘。
2. 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学习笔记、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双龙洞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观察实践: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或观察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记金华的双龙洞》2. 重点词语:双龙洞、景观、观察、表达3. 板书内容:课文摘要、观察方法、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仿照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游览某个景点的作文。
2. 观察作业:观察身边的景物,记录下来,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观察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升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观察实践。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的第二课时。
课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家人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间的美景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围绕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的运用。
2.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爬天都峰》的相关资料,PPT课件,写作练习纸。
2.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笔记,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描述,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深入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讨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描绘景象的技巧。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象或经历。
5. 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下一课时的期待。
板书设计1. 17爬天都峰第二课时2. 重点内容:课文内容回顾、修辞手法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展示与点评、总结与反思作业设计1. 必做题: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象或经历。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质8篇)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优质8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17课《小壁虎借尾巴》。
第17课《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五四制)
课题17 夏天里的成长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学习各个自然段,体会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课文的中心意思的。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飞快地长、跳跃地长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如何体现“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个习作单元教学重点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中我们要聚焦“立意”要素,引导学生经历有发现、有成长的学习过程。
教学辅助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完成课文树。
(学习任务单)(1)中心意思:文章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中心意思)(2)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板书:不同方面)(3)不同例子: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做例子呢?2.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去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吧。
学习任务二:研读课文,感悟方法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动植物的生长。
(1)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画出相应的中心句。
(2)交流:(课件出示)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3)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预设】“飞快的长”表示长得快;“跳跃的长”表示前后变化大。
(4)浏览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动植物的生长?这些动植物是怎样长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任务单)动植物怎样长(4)小组交流:(课件出示)(相机完成树形图)动植物怎样长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竹子、高粱一夜可以多出半节苞蕾昨天是……今天是……明天是……苔藓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草和菜几天不见,就变成了……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提问:这些事例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写的?【预设】瓜藤,竹子,高梁的长体现了“飞快的长”;苞蕾、苔藓、草和菜、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变化,突出了“跳跃的长”;作者从长短、形态、大小等不同方面来写动植物的生长,表现了“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吆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7 吆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的4-7自然段,通过品读作者对吆喝生动、具体的描写,了解旧时北京的吆喝声的特点。
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俗民风,体会作者对旧时北京的吆喝声和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激发学生关注、整理、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旧时北京吆喝声的特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吆喝声的内在情感和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情境导入新课。
3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17课《吆喝》,知道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作者回忆儿时北京街头巷尾的各种吆喝声。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旧时北京的吆喝声?【从吆喝的时间、吆喝的方法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板书)】——从时间上看,我们知道吆喝声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没个停,可以想象当时的街头多热闹呀!这些做买卖的是怎么样吆喝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吆喝内容,品味吆喝的生活情趣。
151、自由、轻声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四季中叫卖的哪些货色?做上记号。
2、再次默读课文,哪些吆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先勾画、批注,再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品读重点语句。
预设:1)春天:A、指导学生读出小孩对金鱼和蝌蚪的喜爱,想买的心情。
2)夏天:A、边读边想象雪花酪的样子。
B、边读边想象在夏天吃雪花酪的感受。
3)秋天:A、课件出示写秋天一段的文字。
我们先来看看简单的吆喝吧。
谁来读一读。
生读。
多甜的柿子呀!谁能读得更甜些。
B、简单的吆喝就这么有趣,复杂的吆喝更是妙趣横生。
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有趣。
(课件出示句子)C、抓住“热闹”:热闹说明词编得丰富,从很多方面宣传自己卖的柿子。
(大小、颜色、价钱等方面)。
请同学们也把词编得热闹些来吆喝一下大柿子吧。
D、词编得真是热闹啊。
才一个大柿子,大家就有这么多种吆喝声,可真是变着法的吸引顾客呀!全班同学齐读这几句话,读出热闹来。
第17课《昆明的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如“辟邪”“鲜腴”“菌子” 等。
(2)学生能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体会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3)学生能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学生能够学会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文中细节描写、语言特色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学生能够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背景材料,感受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2)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文中所写的景、人和事,感悟散文“形散神聚” 的特点。
2.帮助学生赏析汪曾祺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让学生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对昆明的情感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汪曾祺平淡质朴的语言风格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独特韵味。
2.怎样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凡人小事,体会作者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独特视角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人生态度。
3.如何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描写“雨” 的诗文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
2.提问:这些诗文都描绘了雨的不同特点和情感,那么今天我们要走进汪曾祺写的散文《昆明的雨》,看看作者笔下昆明的雨,又是怎样一种独特的情趣呢?(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提问:有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作者汪曾祺呢?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3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7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课后练习:1.长城真有气势呀,我要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表达出来。
2.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一、课题:长城二、课型:精读课三、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公开课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复10个生字及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尽情朗读课文,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
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等方法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从内心喜欢这类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去背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品悟到雪地画画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对冬天的向往。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四、教具准备:PPT课件五、课时: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复生字、词语1.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
)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
)今天我们要研究一些小动物在雪地里玩耍的故事,来看看这些调皮的小家伙。
(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2.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了解是什么地方的小画家?有哪些小画家?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4.课件出示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5.默写生字。
二)整体朗读感悟1.听课件朗读课文。
(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3.小老师带读课文。
三)深入课文,具体感知1.研究诗歌的①②句。
课件出示①②句(指名读)。
质疑,与课文中的①②句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欣赏雪景图(课件)。
理解“!”号的作用。
指导朗读句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松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松鼠》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松鼠的可爱和有趣。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适合学生朗读和品味。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进一步理解松鼠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整体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感受作者情感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方面还需加强。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松鼠的可爱和有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松鼠的可爱和有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图片:准备一些松鼠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听到标准的发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李惠 全国赛课一等奖
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聚焦单元主题。
《跳水》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思维的火花”这一主题,共选编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想象类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以及语文园地。
这其中的三篇课文涉及古今中外不同文体,都通过生动且耐人寻味的故事展现出人物的思辨与智慧。
文言文《自相矛盾》展现的是围观者“认识到事物的对立面”的辩证思维;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则凸显齐国军师孙膑“观马布阵”的逻辑思维;《跳水》作为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儿童小说,主要讲述在一艘帆船上,孩子遇险,船长急中生智,逼孩子跳水,使孩子脱离险境的故事。
危急时刻,船长瞬间想到“拿枪逼孩子跳水”这一办法的非凡勇气和惊人智慧,展现了船长综合考虑各种利弊因素后,果断做出正确判断的决策思维。
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认识和分析文中船长这种多元关联的思维方式,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增强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物的语言、行为是其思维的载体,客观条件是人物思考并采取行动的依据。
在阅读文本时,若要推想人物的思维过程,就需要分析人物的言行以及当时的客观条件。
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就要重视指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描述客观条件的相关语句,从这些关键语句中提炼关键信息,将这些内容作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清人物的思维过程,自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比如,《自相矛盾》可以从卖者夸耀自己商品的语句中,挖掘其话语中的矛盾之处,从而推想出围观者提问卖者时的思维过程;《田忌赛马》可以结合孙膑观察到有关赛马的客观情况,揣摩孙膑安排赛马出场顺序的思维过程;《跳水》可以通过有关天气、人员等环境条件的语句(风平浪静、水手都在甲板上、船长手里有枪等),以及对孩子危险处境的描写(站在最高的横木上、摔倒甲板必死、孩子摇摇晃晃站得不稳等)和一些文本中隐含的信息(孩子会跳水等),推想出船长的思维过程。
《詹天佑》教案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的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何表达文章中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铺情引入,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詹天佑画像,课题。
背景音乐贝多芬《命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这节课,我们在深入学习詹天佑事迹的同时,还要学一种简单实用的学习课文的方法,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感知“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的学习方法,理清脉络。
1.很显然,“从中心句入手学习课文”学习方法的第一步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从中心句我们不难看出,这篇文章主要是表现詹天佑哪两方面的优秀品质?(生找中心句,课件出示,板书“杰出”“爱国”。
)2.自读标注接下来,就让我们在中心句的引领下细读课文,全面感悟他的“杰出”与“爱国”。
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在你认为能表现詹天佑“爱国”和“杰出”的地方做上标记。
3.交流认识大家学得非常专注,边读边在书上做着标注。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读书心得,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所作的标注,相信通过交流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组交流)三、结合学生汇报认识,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全面感知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
通过学习交流,大家对詹天佑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一)勘测线路1、勘测线路——所言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7课《少年闰土》,让我们一起把课题齐读两遍<少年闰土>。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闰土从小生活在农村,是一个忙月的儿子,他长什么样呢?课文中有一处精彩的描写,谁来读一读。
这是闰土的什么描写?板书:外貌。
你能从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什么?生汇报:健康可爱,师板书。
3、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来塑造闰土那可爱丰富的人物形象呢?生汇报四件事,教师板书。
.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1、在这四件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生汇报:雪地捕鸟.生读,从这件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哪
些描写来表现闰土的特点的,板书动作,圈出文中的动词.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①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闰土经验丰富。
②这些鸟你见过哪几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
)
③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
(想像: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
2、生按老师刚才教的方法小组学习闰土的其他三件事情。
学法指导: (1)读一读你们感兴趣的这件事。
(2)哪些词句特别精彩,用“—”画出来,并从中体会闰土的特点。
(3)组内讨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描写来表现闰土的特点的(4)小组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1)闰土很勇敢。
“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体会、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
)
a. 闰土在什么时候“看瓜刺猹”?
b. 结合个人的想像,描述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
c. 各小组赛读:选出2人朗读人物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
研究,该怎么读?
(2)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
(3)小结:闰土在介绍这四件事中,哪件事是祥写,其他的是略写,是啊,我们自己在写文章时也要做到详略得当。
(5)有意识地引导理解:1、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生读课文16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a. 生再次齐读16自然段。
b. 这段话你能读懂哪些内容?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c.同桌交流讨论,相互解答。
3、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鱼、捉泥鳅……)
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不完的。
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
你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如果是“高兴”,该怎么读?
如果是“佩服”,该怎么读?
如果是“羡慕”,该怎么读?
如果是“惊奇”,该怎么读?
如果是“自叹不如”,该怎么读?
4、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
的四角的天空”,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在(看跳鱼儿)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5、小结: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
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在那美丽神奇的画面里,作者还刻画了闰土的什么,板书外貌,一个活泼可爱的闰土形象活灵活现地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闰土虽然走了,但这位与众不同的朋友和“我”讲的那些稀奇事,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齐背第一自然段。
3、这样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定格了三十年。
我和闰土分别三十年后,终于再一次相见。
见面时,闰土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
么?生猜。
不对。
是老爷。
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课后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然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作者在描写闰土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突出人物特点。
课后,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想象一下作者和闰土会怎样话别呢?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五、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活泼可爱雪地捕鸟动作
聪明能干海边拾贝语言
机智勇敢看瓜刺猹外貌
见识丰富鱼跳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