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趣闻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的“书”》趣闻故事

孔子观礼

春秋后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争霸战争更加激烈。在这个动荡变化的时代,百家学派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治世强国的主张和思路。

孔子提出要恢复周礼。“存王国,继绝世”,也就是恢复周朝的政治、法律、行政管理制度和道德文化习俗,强化周天子的威仪,达到天下大治。因为各国本来就是周天子分封的,他们的先祖国君要么是天子的兄弟儿孙,要么是跟周天子一起参加的“革命”,共同推翻商纣王的战友。

另一大派如强大的齐国,当时的主流政治家管仲、晏婴们,却是重在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通货积财,因俗简礼,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

就在这个时候,齐鲁以南的吴国兴盛起来,成为初秋时期的大国。自周章接受周天子的封号下传到寿梦已历15 代。寿梦做吴君时,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吴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力增强,已敢于与中原强国抗衡。吴王寿梦生有四子,其中四子季札精通中原文化,智慧而又仁义,有远祖太伯、仲雍遗风。寿梦想把王位传给他,季札认为这样做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会引起内乱,坚辞不就。寿梦只好立长子诸樊为太子。寿梦临终时留下遗命,将来一定要传王位给季札,吴人也要求立季札为君。季札为了躲避就君位,离家逃到了荒野之中。诸樊不得已只好做了吴王,并立下规矩,他百年后,君位继承采取兄终弟及制,一定要把君位传给季札。封四弟季札于延陵,故季札又号延陵季子。因季札通晓周礼,曾代表吴国出使中原诸国。他和当时着名的政治家叔向、子产、晏婴都有过交往。尤其孔子8 岁时,季札曾出使保存周代礼乐文化最完备的鲁国,观看同代乐舞,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价。他对周礼的精通和独到理解,赢得了鲁人的敬重。

在齐国,季札与齐国政治家晏婴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深谈。当时齐国已政出私门,齐重臣陈完已控制了齐国政局,他削弱公室,扩张自己的势力,先后灭掉了栾氏、高氏等齐国公族。在此形势下,季札劝告晏婴明哲保身,交出自己的权和封邑,以免除灾祸。晏子采纳了季札的建议。《史记》说晏婴“是以免栾高之难”。

在郑国,季札和郑国着名政治家子产相谈投机。他向子产预言了郑国政局的走向,并忠告子产说:“现在郑国政治腐败,国家将出现困难,到时您会掌握大权。希望您当政时要谨慎,以礼治国。不然,郑国将会出现一场大混乱。”后来子产果然当政,他进行改革,铸刑鼎,倡导依法治国,引起了一场大争议,连北方晋国大臣叔向也写信批评子产铸刑鼎将会

导致上下秩序混乱。

后来,他又到了晋国。时值晋国国君正渐失权威,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家异姓卿大夫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其中以韩、赵、魏三家发展势头最盛。季札当着韩宣子、赵文子、魏献子的面说:“晋国的归宿将在你们三家身上。”临行前叮嘱叔向说:“现在晋国越来越弱,大夫们的势力都发展起来了,以后政权将归于韩、赵、魏三家,先生一向坚持道义,不肯屈从于时势。我奉劝先生早想存身之道,以远离灾难。”

季札受阖闾委派出使中原诸国,途径徐国时,遇到徐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佩剑,但不好意思开口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因为还要出使他国,不便立即解剑相送,想等回来路径徐国时再相送。不料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凭吊了徐君之墓后,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的人问季札:“徐君已死,为何还要送给他佩剑?”季札回答说:“当时,我心里已把佩剑默许给他了,只是不便相进,现在岂能背信弃义,违背自己心中许下的诺言。”季札死后葬在上湖中的小岛上,孔子因推崇季札之德,曾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

吴延陵君子之墓。”吴人为纪念季札,在他墓旁建庙,世代祭祀。

公元前515 年,周敬王五年,鲁昭公立二十六年,孔子在齐,时年36 岁。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好国家,孔子明确回答:“整个社会体制内的各个角色。要到位,不能越位。国君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行使君王的威权,大臣要尽好自己职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做孝顺儿子。”齐景公长叹一声:“是啊,就是啊。如果国君没了国君的地位权力,臣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话,儿子要捣蛋,即使有饭吃,我怎么能够吃得下!”

因为孔子明确反对破坏礼制、危及国家安全、权臣超过公室的现象,所以,齐国形势越来越紧张。公元前516 年,齐大夫扬言欲害孔子。齐景公也对孔子说:“我老啦,禁止不住了。”

这一年,正好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齐国。随同他来出访的还有他的大儿子。季札是孔子敬仰多年的政治家,他也看出齐国的政治危机了,除了向齐国“总理”- 相国晏婴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外,他还劝说孔子也赶紧离开。为了防止途中孔子被加害,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季札建议孔子和他的使团一起走。

于是孔子只好从齐国返回鲁国。返鲁时迫于形势险恶,仓促中把正在淘的米未及做饭即提起来一面走路一面滤干。

不幸的是,他们从临淄经过淄川、博山再到赢的时候,途中季札长子暴病去世!时值夏天,到吴国首都至少还得二十多天,只好就地安葬。孔子认为季札是吴国最熟悉礼乐制度的,他除了安慰和帮助季札外,还认真地观看了季札长子的殡葬仪式。从规格、程序来看,季札做得完全合乎周礼规范!

孔子赞叹道:吴国有这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家,国家一定保持稳定、人民安乐、生活和平、国家昌盛!

现存于莱城区口镇垂杨村的“孔子观礼处”碑,就是记载这一历史事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