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_最大的书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测控19 最大的“书”
zhì
tiě
hòu
趴
yán
着 地
质
钢
铁
深
厚
岩
石
猜字谜:“二月肚里空空,草绳系腰 中”,谜底是__册__(可是本课的生字 哦!)
三、我会比一比组词语。
四、我会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 ? 。
1.叔叔,您在看什么 ? 2.我在看“书”呢 ! 3.这上面有字吗 ? 4.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9 最大的“书”
一、小小播音员。(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勘(shèn kān√)探 雨痕(hén√ héng) · · 煤(méi√ měi)炭 收藏(cánɡ√ zànɡ) · ·,写生字。
五、快乐阅读,轻松练习。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 炭,哪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 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 ,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1.“这本‘书’”指__岩石__,请把“这本‘书’” 的作用用“____”画出来。 2.照着画“ ”的句子,你也写一句。 哪里__埋__着__石油__,哪里__藏__着__天然气__。 3.联想一下,川川长大后想干什么? __做一个地质勘探员,寻找祖国的宝藏。_
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成为行为时,便能成了习 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9最大的“书” 任务单
19 最大的“书”
班级: 达成目标
1、通过读课文,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姓名:
学习方法建议
多读一读,想一想,还要联系上下文以及展开想象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采 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
学习任务
一、读读认认。 地质 勘探 队员 岩石 一册 厚实 脚印 波痕 刨根问底 煤碳 宝藏 铁球 二、理解“刨根问底” 、 “宝藏” “ 勘探” 三、多音字:藏:zàng(宝藏) cáng(躲藏) 四、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细读课文,思考:最大的“书”其实就是 ? 2、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3、 “书“有什么内容? 读第六段,说说“书”中的字有 __________________读第八自然段,说说“书”中的画 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读第十自然段,化石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理解词语。 (1) 、川川总在干什么? (2) 、他问的问题多吗?问了哪些问题? (3) 、他问这些问题是为了干什么? (4) 、课本上有一个词语能说明这些问题,它是哪个词语? (5)、川川是什么样的孩子? 5、读第十二自然段,说说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1)岩石的作用。 (2)地质勘探叔叔还能为祖国找到哪些宝藏?省略号在这里有什么用处? (3)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说说: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会是什么心情、怎么说呢? 6、猜一猜,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课堂学习内容预告
课前自主学习 一、认真阅读完本任务单,特别是要知道要完成哪些任务。 二、读课文 2——3 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画一画,写一写,查一查,想一想,完成学习任务一二三。 三、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演、悟。完成任务四五。 四、能正确美观的写好本课的生字,认真观察会写字,完成学习任务六。 课堂互动学习 一、课始检测,交流收获。 课始检测:听写词语——检查读文——理解词语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提纲:1、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引号? 2、为什么把岩石称谓“书”? 3、 读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找出课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读一读,体会不同的语气。采用“角色体验”的方式,去读、 演、悟。整理自己的学习收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做好全班展示的准备。 三、全班展示,反馈总结。 四、拓展延伸。 1、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里开展“奇石博览会” ,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 果。 困惑与建议
【语文】第19课《报任安书》课件(粤教版必修5)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
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 “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 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 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 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愁闷,这就是我们 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全信以申辩自
己为何不能“推贤进士”为主线,倾诉自己无端受宫 刑的冤屈,吐露自己遭受奇耻大辱后的创痛,并述说 自己何以忍辱苟活的深层动因。全文共6个自然段, 可分成五个部分来赏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诉说自己困厄受辱的处境,陈 说无力“推贤进士”的苦衷,倾吐了愤懑的心情,并 表达了对即将离世的朋友的怜念。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对自己写作《史记》
的思想动力,对《史记》的构成作了介绍。第一层列 举了文王、孔子、屈原等名人在厄境中著书立说,被 后世传颂。这些事例,用孟子的话说是“殷忧启圣”, 用现代的话说是“逆境成才”,是符合坏事可以变成 好事的辩证观点的。这八个排比句从此成为激人奋发 的名句。文中所叙述的八件事,虽不能说都是“圣贤 发愤”之作,但作者不过旨在说明“发愤著书”是普 遍现象。第二层紧承第一层,说明自己在效法圣贤, 发愤著书,并介绍了有关情况:方法、篇数、篇目、 特点等,更主要的是说明自己著书的原委和宗旨,以 及忍辱成绩此书后的最大意愿,而这些又都“难为俗 人言也”。
第五部分(第6自然段)司马迁再次倾诉自己遭 受酷刑后产生的深不可灭的耻辱感,答复任安的问题。 具体写了痛苦的原因、表现,说自己已形同宦竖,又 不能引退隐居,只能在世上隐忍苟活,实在无法推贤 进士,也不想用言辞自饰,是非功过,只有死后乃定, 又一次陈说其苦衷。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二】
品析方法
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1)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道理论证(引证法)。运用道理论证,可 以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顾 颉 刚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虚妄”“不攻自破”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导入
罗素:“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维特根斯坦。”
罗素:“为什么?”
穆尔:“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
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场哲学家的对话中, 猜猜:维特根斯坦最后说 了什么?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不主动思考问题。 他缺乏怀疑精神。 …… 怀疑与学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维特根斯坦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 者、奠基人。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 代学术史略》《中国当代史学》等。
③做学问,其次需要提倡怀疑精神。我们反对怀疑论,但不能反对怀疑精神。 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相伴随,而怀疑则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怀疑论没 有句号,永远是问号;而怀疑精神伴随着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是在寻找句号, 而且相信会有句号。尽管它可能不是最后的句号,但随着具体问题的解决,对某 个问题而言,可以画个句号。而新的疑问,又促使研究者迈开新的研究历程。这 就是研究的深入。没有疑问,永远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创造性思维就 是具有怀疑精神的思维,它打破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最保守的思维是习惯性 思维,轻车熟路,率由旧章。古人说“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是有道理的。读书如此,写论文如此,著书也是如此。
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 (共34张ppt).ppt
课程导入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 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 进。
——宋·陆九渊
学习 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2.学习本文论证方法,把握
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
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积累 运用
认识作者
【顾颉(jié)刚】(1893— 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 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 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 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分析 论证
分析论证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
①“学者先要会疑问。”——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提出论点,使文章庄重典雅,引起读者兴趣。作为道理论 据证明作者的观点。
分析论证
道理论证
③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数”。 ④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人们便尊称他为 皇;神农是农业之神,教民 ,采
撷庄稼,还尝百草,创
学,便被尊称为 皇。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钻木取火 天 结网捕鱼 地 耕种 医人
拓展训练
2.你是否赞成文章的论点?如果赞成,请再举出相关的名 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反之,请说明理由并辅以相关名言警 句和典型事例。 3.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事例。
正音正字
虚妄( wànɡ) 墨守( mò ) 折扣( zhé )停滞( zhì ) 塾师( shú ) 程颐( yí ) 譬如( pì ) 顾颉刚(jié ) 腐草为萤(yínɡ)
当堂检测
1.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ǒu) 顾颉刚(xié)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不打折扣(zhé) D.视察(chá) 盲从(máng) 辨伪去妄(wǎng)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0张ppt)
怎样理解第六段中“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 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句子?
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 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画波浪线的句子。
怀疑与学问
导导入入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 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 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 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成果大些呢 ?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 必要的《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我 们一起来深入地学习吧!
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怀疑对于做学问而言,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 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6)阐明总论点,这是本 文的论证部分。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事前的思索和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 “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课文细读品味
分析第四段中举例论证的作用。 第4段中作者列举“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
事例进行论证,论述了怎样以怀疑的精神做学问,使人确 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精神很有必要。
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 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两 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这句话承上启下,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涵盖了 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的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 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 和“积极”是指由浅到深的两个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 已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 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第十九课 亚干——贪财者警戒PPT课件
• 对亚干家来说,一切都迟了!现在当当浩浩荡荡的以色列众人带 着亚干全家所有往亚割谷去受刑时,他们虽号哭涕淋,却无人同情 !
• 哦!亚割谷惨剧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回荡,让我们铭刻于心, 天天活在主面前。
编辑版pபைடு நூலகம்pt
12
• 提问与思考:
• A、提问
• (1)人的贪心从何而来?从创世记前三章中找。 • 答:是从夏娃贪爱禁果而来。夏娃见果子[好作食物…悦人眼目…
• 吧!从巴比伦出来,不要沾不洁净的物,要从其中出来。你们扛抬 耶和华器皿的人哪,务要自洁。【耶50:8】我民哪,你们要从巴比
伦中逃走,从迦勒底人之地出去,要像羊群前面走的公山羊。【启 18:4】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 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林后6:17】又说,你们务
• 若有人明白自己正在做亚干,就该警惕,现在就认罪悔改。这样 ,不但可避免一场免不了的审判责罚,也不会给同伴带来灾祸与失 败,将许多人拖下相同命运的漩涡。
【教育资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 最大的“书”∣人教新课标学习专用
《最大的“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生字,熟读全文,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人物间对话,体会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及表达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培养从小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二.教材分析《最大的“书”》,一文记述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测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课文精炼富有趣味,并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是学生更容易理解,更贴近生活。
本文将地质知识融入到课本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感情读好人物对话,体会川川对知识的好奇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体会在对话朗读中引发的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难点理解第十自然段的含义,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1.了解岩石的相关知识,搜集有关地质方面的资料。
2.准备岩石、化石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到过最“大”的书吗?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想些什么呢?(出示课件2)1.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2.我想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书?3.我想知道最大的“书”里面有什么知识?4.我想知道“书”字为什么加引号?老师很欣赏你们,你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就让我们和川川一同寻找答案吧!板书:最大的“书”。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自由读课文。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认读生词:(课件3)地质勘察岩石一册书厚厚的脚印泪痕刨根问底煤炭宝藏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自己的识记方法,并分享给同学。
可以利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力气很大——勘包旁一把刀——刨等。
拉近学生和汉字的距离,营造有趣的课堂气氛。
(2)识记生字词(课件4)岩石脚印煤炭地质雨痕侦探一册书厚厚的刨根问底教师指导:注意“厚”上下都没有点,“底”上下都有点,“印”字右边不要写成双耳刀。
2年级语文人教(下)第5组第19课 最大的“书”课后作业(A组)
_遇__到__问__题__我▪__总__爱__刨__根__问__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改为陈述句) _你__看__,__这__岩__石__一__层__一__层__的__,__就__像__一__册__厚__厚__的__书__。_____
态、语言的描写。
4.★读了《李四光爱石头》一文后,请你想象李四光 爷爷捧着找回来的石头时“欣喜若狂”的样子,写 一段话。 _____李__四__光__爷__爷__可__开__心__了__,__笑__得__脸__都__红__了__,__他__捧__着_ _小__石__头__激__动__地__说__:__“__小__石__头__,__你__终__于__回__来__啦__!__”___
6.填空。 (1)课题《最大的“书”》中“书”加引号是因为这里指
的不是普通的书,而是指像书一样能记载历史变迁的 ___岩__石___。 (2)勘探队员说的“字”是______雨__痕__、__波__痕__、__矿__物_______, “图画”是___树__叶__、__贝__壳__、__小__鱼_______。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脚印(√yìn yìng) ▪
痕▪(√hén héng)迹 煤▪(√méi mǒu)炭
2.选标点。(填字母)
(1)哪里有书啊( C )
A.,
B.。
C.?
(2)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A )
A.?
B.。
C.;
(3)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山采回来的呀!”夜深了,他还是难以入睡,眼前浮现着小石 头的样子……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
不是。本文的标题只是论题,即怀疑精神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 这个标题与我们前面学过的《敬业与乐业》一样。
整体感知
2.既然标题不是中心论点,那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整体感知
3.这样提出论点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⑴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⑵形成层递,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①②③︱④
深入研读
4.简述作者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证思路?
最后,先正面论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后反面论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从而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首先,反面后正面说理,论述怀疑对于治学的重要性;
其次,以戴震、笛卡儿的事例,论述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对比论证
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不绝对。凡是称得上学问家的,都具备怀疑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也成不了学问家。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同学们还记得七年级时咱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再讲讲这个故事?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
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三段: 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从第三段顺利过渡到第四段,体现了说明文结构语言的严密。)
第4段
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 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第4段
第一层 (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
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 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 拓者、奠基人。
❖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复 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教授。1949年后曾任中 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怀疑与学问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 设起新的学说。
师板书“怀疑”“学问”,就这二者的关系,请同 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看看作家是怎样阐述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
❖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
举例论证。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பைடு நூலகம்
分论点二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层教学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 (1—2),试分析作者为 什么一开始就引用两句名 言?
明确作用:
1、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观点:治学必须有 怀疑精神; 2、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论证观点; 3、开门见山,口吻毋庸置疑,语言精辟有力,点名怀疑和学问 的关系,从而总起下文。
佳句赏读
例句一: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 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品析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佳句赏读
例句二: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
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 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 善的学说产生。 品析思考: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四个“常常……”的顺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墨(mò)守
流俗(sú) 大儒(rú)
辨伪(wěi)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依据的理念 或学说。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 经不起反驳、攻击
板块二:
内容学习
结构划分
整体阅读,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层教学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 (3—5),试分析作者是 如何进行论证的?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首先:第3、4段从如何对待传说和如何对待书本,论述对于 传说,不论信与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 便就信了;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道理 论证
第5 段又引用了孟子“尽信书不如无 书”的 名言,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 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 怀疑”的论点。
第 5 段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第6 段 中对“不断 的发问和求解”的阐述,都论证了“怀疑……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比 论证
用国难时的消息,来类比做学问所依靠的事实和 证据,都可能不一定正确的道理,引出 下文的怀疑论 题。
第二课时
核心任务: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任务一:围绕标题,深入探讨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窗户。本文 题 目是“怀疑与学问”,请通读全文,说明“怀疑”与 “学问”的关系。 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怎么说?
19.怀疑与学问
课前积累
凶险 视察 盲从(mánɡ) 墨守( mò) 程颐( yí ) 懒惰( duò)
轻信 虚妄(wànɡ) 折扣(zhé ) 流俗( sú ) 停滞(zhì ) 不攻自破 譬如( pì ) 腐草为萤(yínɡ) 塾师(shú ) 大儒( rú )
譬如:例如。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 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2.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请勾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 也
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 学 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句话中,“一切”强调无一例外,说明“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 的。“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四个动词,按照新学说产生的一 般规律排列,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们的顺序 不能颠倒,体现了本文逻 辑的严密和语言的严谨。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突出说明学问家是经 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 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精神 是求学的必备素养,是成才的阶梯。如 果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怀疑与学 问的关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9最大的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会读的字
最大的“书”
zhì kān
质勘
yìn hén
印痕
yán cè hòu
岩 册厚
páo méi bǎo
刨 煤宝
想一想
最大的“书”
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
最大的“书”
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把岩石 称为“书”呢?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 回忆 )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 的句 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 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 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 上的 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 的理解 。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
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 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 读有关语句 。
最大的“书”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知识
作用:
引出论题,开门见山地亮明观点;作为道理论据, 有力地论证论点。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研读3—5段 1、在3-5段中,为证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要步骤,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事实论据),引用了 哪些名言(道理论据)? 2、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 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长 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 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 《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 国疆域沿革史》等几十部著作。
jié
道理论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研读第6段 1、第6段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2、这句话分别从什么角度指出“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 本条件”? 3、第一个分句说:“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 骤”,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有哪 几步? 4、第6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作分析。
材料二:袁隆平多才多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擅长游泳, 差点进了国家游泳队;他爱好开飞机,曾考上过空军飞行员;他会 拉小提琴,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照片在网上疯传。他还会骑马,喜 欢打麻将、打排球等,是一位很有情趣的科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刨根问底、追根究底、寻根究底 追本求源、顺藤摸瓜、寻踪觅迹 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些词语(歇后语)都是寻找事物 根源,弄清来龙去脉的意思。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 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 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 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 册厚厚的书。
册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 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 厚厚的书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 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德
西 港 小 学 董 桂 林
zhì
kān
地质
hén
勘探
hén
地质勘探队员
yì n méi tàn yán
雨痕
波痕
脚印
煤炭
岩石cè hòu源自一册厚厚的书 一片陆地 一块石头
bǎozàng páo
宝藏
刨根问底
zhì
kān
地质
hén
勘探
hén
地质勘探队员
yì n méi tàn yán
雨痕
波痕
脚印
páo
煤炭
岩石
cè hòu
一册厚厚的书
bǎo zàng
一片陆地
一块石头
宝藏
刨根问底
山下有石(岩) 家里一块玉( 宝 ) 包旁一把刀(刨 ) 在厂里过日子( 厚) 小其拿锄头,用力挖宝藏( 勘 )
cáng
zàng
躲藏
宝藏
西藏
埋藏
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
看着什么。
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吗?
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把岩石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宝藏。
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刨根问底
问题1:叔叔,您在看什么?
问题2:哪里有书啊?
问题3:这上面有字吗? 问题4:这上面有图画吗? 问题5:这能说明什么呢? 问题6: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