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最大的书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19 最大的书 教学设计
19 最大的“书”教学目标:1. 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第10小节。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重难点:识字:指导学生利用识字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难记的字:勘、痕、厚。
写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抓关键笔把字书写正确、美观。
难点是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质、厚、底”,抓住关键笔“竖撇”写好字。
初读:把课文朗读正确、通顺、流利。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很精神,以前学过的生字都掌握得很好真棒!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课件:小男孩“川川”】小朋友们好,我叫“川川”,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学习伙伴。
我正准备跟爸爸去爬山呢,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山川图片: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这是谁呀?【出示:地质勘探队员】谁再来说一遍?“地质勘探队员”是做什么工作的?地质勘探队员经常到野外实地查看,有的进行古生物研究,有的进行矿产的探测等等。
感兴趣的同学回去再去查查有关资料。
大家听听,川川也有问题了……【出示课件:川川:“叔叔,您在看什么?”叔叔:“我在看一本最大的‘书’呢!”川川:“最大的‘书’?”】【出示课题】川川听不明白叔叔的话,聪明的小朋友,通过昨天的预习你知道吗?(叔叔是在看岩石,最大的“书”指的是岩石。
)大家发现了没有,课题上有一个小秘密——?(“书”字加上了引号)为什么?(因为它不是真的“书”。
)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为什么岩石就是“书”呢?神奇的自然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川川去爬山,探索这个奥秘,好吗?【出示:三座山峰“我会认”“我会写”“我会读”】爬山之前,让我们先做好准备,请同学们先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最大的"书"》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是一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文章。
店铺为二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最大的"书"》,希望大家有所收获!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课文原文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我在看‘书’呢!”“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这能说明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最大的"书"》教学指导揭题:书写“书”,让学生说自己看了哪些书?用( )的书说一说。
然后引出课题——最大的书。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希望激起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听了他们自己同伴的介绍,可能那本“有趣的书”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孩子的参与。
]通过学生的预习感知,在标题中加上“”。
[双引号的作用在目前为止都只是对话的专用,但这里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教师没有硬加给他们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课文实际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
19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19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福农小学:杨兴华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读好人物的对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师(手拿书)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学生:书。
板书:书师:你见过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自由说。
师: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板书:最大的。
师:看看老师写的课题与书中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学生:书字没加双引号。
师把双引号写上,师顺势质疑:①为什么加双引号?加双引号的“书”指的是什么?②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呢?③这本“书”可以读吗?读这本书有什么用呢?二、初读识字。
1、初读预习。
初读课文,勾画生字、喜欢的词语、不懂的字词。
2、互相交流,巩固字词。
(1)自读生字,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如:“岩”,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岩”;我们关岭有个千古之谜“红岩天书”的“岩”就是这个“岩”,上面的碑文至今还没有人破译出来。
“册”教科书的上册、下册,我们现在拿的是封面上写有“二年级下册”。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桌听。
(4)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读流利。
3、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多音字:藏zànɡ (宝藏) (藏族)(西藏),cánɡ( 埋藏)(躲藏)(捉迷藏)5、写字指导。
(1)写正确。
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册”字是独体字,第一笔和第三笔都是竖撇,。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埋”字左边是土字旁,要与“理”区分字形。
“底”字半包围结构,第五笔是竖提,上下都有点。
(2)写美观。
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的左撇,“铁”字右边的第二撇,“册”字的两撇。
《19最大的书》教案
《19最大的书》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揭题提问,解决最大的“书”指什么?书中有什么内容?3、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叔叔对岩石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设疑:1、(教师手拿书)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书)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最大的“书”指什么?书里有什么内容?书有什么作用?其余随文解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或学过忘了的.字打,问同桌。
不理解的地方打?(2)、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1)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抽生说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结合书本插图,齐读3、学习生字(1)请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说一说。
(3)巩固生字。
开火车读(4)你喜欢哪个词语,就读读它吧!出示:地质勘探队员岩石一册厚书刨根问底印痕煤炭宝藏抽生读,词语释疑,齐读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解答简提出的小问题。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岩石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提到了呢?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吧!抽生答,随机出示文字:1、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浪;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啊!回答时叔叔会怎么说?请你试着读一读,抽生读,评议,齐读2、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读好感叹号的语气: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从岩石上发现小鱼是什么心情?抽生读,评议,齐读3、分角色朗读小结:这神秘的化石就象一份份珍贵的资料,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变化沧桑。
那么书有什么作用?下节课再来研究。
19最大的“书”
趴下 趴在
脚印 印象
刨 埋 陆
刨坑 刨花生
埋头 埋伏
陆地 大陆
kān
yán
yìn hãn
勘探
bǎo zànɡ
岩石
cánɡ
印痕
宝藏
zhì
藏
mãi câ
地质
hòu
煤炭
páo
画册
厚厚的
刨根问底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 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趴在一块岩石面前,正 仔细地研究着。他发现这块岩石 上有恐龙的脚印,有虾,有水草。 他明白了:在很久很久以前 ( )。
岩 册 厚
川川去爬山, 认识了地质勘探员。 勘探叔叔本领强, 能把岩石当书看。 一册一册细细翻, 厚厚的‚书本‛里有宝藏。 雨点的脚印叫雨痕, 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煤炭铁矿哪里藏? 刨根问底是好样!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 册 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
————
册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 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 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 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地质勘探队员
地质勘探队员
“叔叔,你在干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 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 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 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 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 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 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 大海 这里就变成了 。又过了很 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 高山 这里又变成了 ,就是我们 脚下的这座山。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最大的“书”》课件[1]
19 最大的“书”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读通课文。
zhì
kān
地质
hén
勘探
hén
地质勘探队员
yì n méi tàn yán
雨痕
波痕
脚印
煤炭
岩石
cè hòu
一册厚厚的书 一片陆地 一块石头
bǎozàng páo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 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 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 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像一 册厚厚的书。
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看,这是雨点留下的 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 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 是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陆
册
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
看着什么。
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吗?
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
把岩石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宝藏。
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yá n
石一层一层的,就
cè hòu hòu
像一
的书。
想一想:
为什么说川川总爱刨根 问底?
刨根问底
问题1:叔叔,您在看什么?
问题2:哪里有书啊?
问题3:这上面有字吗? 问题4:这上面有图画吗? 问题5:这能说明什么呢? 问题6: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刨根问底、追根究底、寻根究底 追本求源、顺藤摸瓜、寻踪觅迹 打破沙锅——问到底
二下语文19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看书吗?(爱)老师猜,你们的课外知识一定非常丰富吧!我这儿有几道智力题,有信心答出来吗?(有)请听题,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我国最长的河流?(真了不起都答对了)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大的“书”(读课题)3、读得不错,再来一次,再读课题。
师: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板书:“书”)二、初读课文,字词教学。
1、自读课文。
赶快,打开咱们的语文书,自己读读课文,注意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读好的小朋友把课文的自然段标出来)2、读词语。
看,书上有好多的词语,试试看,先自己读一读。
好,咱们一起来读。
(读词语,相机解决地质勘探等词)3、分读课文。
词语读好了,课文一定能读得更流利。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分读课文(1-4)(5-8)(9-12)(13)4、其他的小朋友边听边想:这最大的“书”是什么呢?三、理解课文。
(一)是什么?(1-4)1、师:这最大的“书”是什么呢?(岩石)你从课文中哪儿知道的?生读4自然段。
2、这段话是谁说的?(叔叔)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做叔叔?老师就是川川。
师生对读1-4段中叔叔与川川的对话。
3、咱们一起来读。
师问,生齐读。
(师生再读对话。
)4、哦,原来这最大的“书”是——岩石呀!(板书:岩石)它并不是我们手里拿的这种真正的书。
所以,书字上要加上引号。
现在,你明白了吗?(二)抓出问题。
1、师:岩石书?多奇特呀!川川有一大串的问题要问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的5-12自然段,勾出川川的问题。
(提醒用直尺)2、生答。
齐读一次。
3、引读。
咱们一起来读。
师读白,生读引号里的话。
注意指导读好问句。
4、理解刨根问底。
读了这一大串问题,你感受到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爱问问题,爱动脑筋,爱刨根问底等均可)像川川这样对不明白的事物,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非要弄个明白就叫做刨根问底。
同学们把这个词语勾下来。
(三)化石问题(5-10)1、师:现在,请看到5-8自然段,老师来做川川,你们是叔叔,看看,你们会不会被我问住。
19最大的“书”教案
19 最大的“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设疑:1、(教师手拿书)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书)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最大的“书”指什么?书里有什么内容?书有什么作用?其余随文解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认识或学过忘了的字打△,问同桌。
不理解的地方打?(2)、师范读,生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1)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抽生说。
在文中找找。
出示: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结合书本插图,齐读是谁在介绍这本书呢?3、学习生字(1)请出我们的生字宝宝,出示生字。
(2)小老师教读。
(3)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说一说。
(4)巩固生字。
开火车读(5)你喜欢哪个词语,就读读它吧!出示:地质勘探队员岩石一册厚书刨根问底印痕煤炭宝藏抽生读,词语释疑,齐读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解答简提出的小问题。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探究内容岩石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提到了呢?请你把它找出来读一读吧!抽生答,随机出示文字:1、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浪;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9、最大的“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雨痕
波痕
矿物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雨痕 煤炭 宝藏 刨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 阅读,勾画。 ② 同桌交流。 ③ 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口语交际·习作四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 、密不可 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 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 数字, 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 一条小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
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 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 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 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
19最大的书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质、勘、岩、册、厚、印、痕”这7个生字。
2、会写“岩、册、厚”这3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0自然段人物对话,解决“‘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和“这‘书’上有字吗?”两个问题。
4、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
读好人物对话。
初步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课件。
板书设计:19最大的“书”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平时喜欢看书吗?最喜欢看什么书?大家都喜爱读书,好书带我们遨游世界,好书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尽情徜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9课(PPT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随文识字。
1、不少孩子头脑里也有这个小问号吧!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语文书83页,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A、(课件出示)答案就藏在叔叔说的这段话中(PPT2),谁来读读?抽生读(评价字音)。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1)相机学习生词。
原来,这最大的“书”就是岩石:(出示词卡“岩石”)抽读,齐读。
看着“岩”的字形,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预设:山上的石壁就是岩,看字就知道意思,这样的会意字多有意思呀!重庆是山城,依山而建,城市里这些地名很多(出示PPT3:红岩村、观音岩、华岩寺、曾家岩、鹅公岩)这岩石一层一层的(PPT4),每一层就像书的一页,整块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一册”换个词可以怎么说?(一本)咱们语文书封面就能找到这个“册”。
(读)想不想看看古人的书是什么样的?(PPT5竹片上刻字)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了吗?哪儿很像?(竹片用线穿起来)。
祖先根据形象的图画造出汉字,这类字是象形字。
齐读“册”。
厚厚的:岩石是一册厚厚的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9最大的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
会读的字
最大的“书”
zhì kān
质勘
yìn hén
印痕
yán cè hòu
岩 册厚
páo méi bǎo
刨 煤宝
想一想
最大的“书”
题目中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呢?
最大的“书”
为什么地质勘探队员把岩石 称为“书”呢?
5、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6、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7、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 回忆 )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 的句 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 得多 。)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很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 由自在
3、小结: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 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 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 看见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 上的 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 的理解 。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
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那天临走, 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 读有关语句 。
最大的“书”
19最大的“书”
19《最大的“书”》教材分析: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本课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们展示了岩石这本"书"的无穷魅力。
通过叔叔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这本"书。
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了解"书。
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生字卡片、小黑板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大教师手拿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书)你见过的最大的书是什么样的?(学生说)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最大的书。
板书;最大的书。
(故意漏写双引号)学生纠错:书没加双引号。
师顺势问:为什么加引号:[点评:"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这一做法得益于靳家彦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2、学生汇报思考结果师:大自然就是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
在这本书中,你会汲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营养,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字音。
(2)交流识字体会,说说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怎么认识的。
你还有哪些好的识字方法,说一说。
(3)巩固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4、送生字宝宝回家:学生再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5、检查读书情况。
一人读一自然段。
三、理解词语。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洞 岩层 趴着 趴下
刨土
刨根问底 陆地 地质 到底
埋头苦干 埋伏 铁钉 深厚 铁丝 厚道
陆军 大陆 质量 海底 气质 底下
•地质勘探队员
中国国家地理网: http://gb/index.html
《十万个为什么》 《少儿百科知识》
《地球秘密探奇》《大树的故事》 《绿色情报员》
画册 宝贝
手印 埋没 钢铁 厚度
手册 国宝
脚印
பைடு நூலகம்一册书 珍宝
打印
岩石 宝石
,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殊的地壳 运动被埋起来,死后就不会腐烂了。很
多年以后,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 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 沉下 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 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 上升 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 脚下的这座山。‛
很久很久以前 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沉下
大海 高山 很多很多万年
慢慢上升
‚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 们,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 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 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情不 自禁地叫起来——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 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 本最大的‘书’!”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雨痕、波痕、矿物都是字呀!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 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它 们都是字呀!‛
岩石上的字指的是( )、( )和( ( )、( )和(
)。
)都是岩石上的字。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 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你看,这儿有 那儿还有
,有 哩!
用 —— 画出川川说的话 用 ~~~画出叔叔说的话
这上面有字吗?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 波浪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 矿物。它们都是字呀!”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 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 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 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
• 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 这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 • • • • 最大的书是什么? 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 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这本书有什么作用? ```````
我会读
zhì
地质
hòu
勘 勘探队员 一册书
páo cè
kān
yán
岩 岩石
厚厚的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 一册 厚厚的书吗?‛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就 像一册厚厚的书。
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 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 默读5至10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出了哪些 问题? • 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队 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呢?
hén
印 脚印
méi
yì n
痕 波痕 陆地
刨根问底 煤炭
(zàng) 宝藏
矿物
我会读
地质 厚厚的 波痕 陆地
勘探队员 一册书
岩石 脚印
刨根问底 煤炭 矿物 宝藏(zàng)
藏
<
zàng 宝藏 西藏 藏族
cáng 躲藏 捉迷藏 藏身
一册厚厚的书
一片陆地
一块大石头
一条小鱼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奇怪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呀?
认真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刨 根 问 底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打破砂锅问到底 问很多问题,一问到底
这是雨点留下的 脚印,叫雨痕。
这是波浪的足 迹,叫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 的、透明的, 是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