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管理案例分析
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
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一、引言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产业,各地纷纷建设和开发了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来吸引游客。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票价过高导致不公平竞争1. 问题描述很多旅游景点门票价格居高不下,给部分游客带来经济负担,并且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现象。
2. 案例分析以某知名旅游景区为例,其门票价格在过去几年内持续上涨。
此举一方面使得收入较低的人群难以负担高昂的门票费用,另一方面也对周边类似景区形成了垄断式竞争。
3. 解决方案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门票价格进行监管,并确保价格合理公正;其次,景区可通过增加收入渠道降低门票价格,如推出特色商品、提供增值服务等。
三、管理混乱导致环境恶化1. 问题描述一些旅游景点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导致景区环境恶化,甚至破坏了自然生态。
2. 案例分析某山水风景名胜区由于游客过多、管理不善,长期存在垃圾乱扔、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环境质量。
同时,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也导致了该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3. 解决方案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投入,并制订相关法规和规范进行监管;同时,在景区内增设垃圾桶、标识牌等设施来引导游客文明观光。
四、服务质量不高影响游客体验1. 问题描述部分旅游景点对于服务质量重视不够,存在导游服务质量低下、设施维护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2. 案例分析某著名风景名胜区导游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导游讲解精彩生动,有的则只满足最基础的信息传递,使得游客无法真正了解景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此外,景区多个公共设施存在损坏未修复的情况,给游客带来不便。
3. 解决方案景区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导游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并建立健全评估制度;同时,增加投入用于设施维护与改善,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五、应对方案为解决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政府监管。
大数据分析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大数据分析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引言:“大数据是我们时代的煤和石油。
”这是对大数据时代重要性的描述,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据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大数据分析已经在各个行业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旅游业作为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也受益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说明大数据分析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案例1:游客行为预测在旅游景区管理中,了解游客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收集游客的历史旅游数据和游客留言、评分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游客的行为进行预测,为景区提供更好的服务。
以某著名景区为例,他们通过分析游客过去的行为数据,发现低峰期时游客对该景区的兴趣下降,于是他们通过推出特别促销活动来吸引游客,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提高了游客满意度,还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盈利能力。
案例2:资源分配优化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是一项重要任务。
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景区管理者可以收集和分析游客的人流量、游客经济产值等数据,进行精确的资源分析和预测,帮助景区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景区运营效益。
例如,在某大型自然保护区,管理者通过分析大数据,发现游客在特定路线上的流动较为集中,就在该线路增加了一些服务设施,改善了游客体验,同时减少了资源浪费。
案例3:舆情监测在如今信息时代,游客的评价和舆论对景区的声誉和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旅游景区管理者可以及时监测和分析游客在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上的评价和讨论,了解游客满意度和意见,及时回应并采取改进措施,保护景区的声誉和形象。
某著名景区就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发现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对景区环境卫生问题的讨论增多,于是他们迅速采取措施改善景区环境,有效维护了景区形象。
案例4:智能推荐服务对于旅游景区来说,提供个性化服务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数据分析,景区管理者可以了解游客的个人喜好、游玩偏好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为游客推荐个性化的旅游线路、景点、美食等。
法律法规旅游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年夏季,我国某知名景区因连续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景区内道路被阻断,游客被困。
事发后,景区管理部门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导致被困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此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游客及其家属纷纷要求景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1. 景区管理部门的法律责任(1)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景区管理部门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在暴雨天气下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游客安全,导致游客被困,存在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
(2)救助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一条,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发现他人处于危险状态,未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案中,景区管理部门在游客被困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导致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存在未尽救助义务的行为。
2. 游客的法律责任(1)游客自身安全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十二条,游客应当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规定,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
本案中,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景区天气状况,关注景区管理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避免因自身原因造成被困。
(2)游客对景区管理部门的投诉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九条,游客有权对旅游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
本案中,游客被困后,应及时向景区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
三、案例处理结果1. 景区管理部门承担相应法律责任(1)赔偿游客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景区管理部门因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和救助义务,导致游客被困,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接受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六十六条,景区管理部门在旅游活动中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由旅游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 游客合法权益得到保障(1)游客获得赔偿通过法律途径,游客获得了景区管理部门的赔偿,弥补了损失。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案例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案例1. 案例一:某旅游景区在游客拥挤的旺季,采用预约制度来管理游客流量。
游客在购票时需提前选择游览时间段,并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景区入口。
景区设置了专门的预约入口,通过扫描二维码验证预约信息,减少游客排队等候时间,提高游客体验。
2. 案例二:某旅游景区引入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定位、导航、讲解等功能。
游客通过手机APP或租借的导览设备,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景点,并可实时获取相关信息和导航路线,提升游览效率和体验。
3. 案例三:某旅游景区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设立了投诉建议箱和24小时热线,接受游客的反馈和意见。
景区通过及时回复和解决游客的问题,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案例四:某旅游景区开展了员工培训和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和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增强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5. 案例五:某旅游景区推出了VIP服务,为高端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包括专属导游、私人定制行程、豪华交通工具等,满足高端游客对品质和尊贵体验的需求。
6. 案例六:某旅游景区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和偏好,进行精准营销和服务。
通过分析游客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推送个性化的推荐和优惠活动,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7. 案例七:某旅游景区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集合了门票购买、景点预约、咨询导览等功能。
游客可通过自助终端或手机APP完成各项服务,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8. 案例八:某旅游景区建立了紧急救援中心,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
在游客发生意外或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提供急救和救援服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健康。
9. 案例九:某旅游景区开展了文化活动和主题展览,丰富游客的观光体验。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示、艺术表演、特色美食等活动,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娱乐和文化体验。
10. 案例十:某旅游景区积极开展环保宣传和教育活动,倡导游客保护环境。
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案例
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案例一、案例分析:某山区景区开发与管理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1.1 问题描述该山区景区位于一个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景区开发和管理不当,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1.2 生态破坏在为游客提供娱乐设施和观光路线的同时,该景区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过度采挖、乱搭建等行为使得原本宜人的山野变得破败不堪,大量树木被砍伐、动植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1.3 垃圾处理不善由于日益增多的游客数量带来了大量垃圾产生,但是该景区却没有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理。
垃圾随处可见,在河流边上甚至散布在林间山畔,给美丽风光蒙上了浓重阴影。
二、案例分析:某文化古城因商业化开发失去原有魅力2.1 问题描述这座文化古城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由于商业化开发过度,这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2.2 建筑改造不当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和商家,该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改造,并引入了许多现代建筑和商业设施。
但这些现代元素却与原有传统风貌相冲突,使整个古城历史感、文化氛围日益淡化。
2.3 商业氛围浓厚随着商家纷纷涌入该古城区域,商业气息逐渐盖过了老街区本来内涵丰富的文化意义。
大量商铺、广告牌等破坏了原始景观格局,在挣钱优先以及盈利驱动下忽视了对传统特色保护与恢复。
三、案例分析:某海滩旅游胜地面临环境保护问题3.1 问题描述作为一个著名海滩旅游胜地,该地越来越多人前来享受阳光沙滩的乐趣。
然而,大量人潮涌入带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
3.2 沙滩垃圾堆积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沙滩上产生了大量的垃圾。
有的游客将纸张、塑料等废弃物直接丢弃在沙滩上,甚至还有少部分人故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3.3 生态系统受损为了迎合旅游业市场需求,并谋取经济收益,当地政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导致海水污染、水质下降等问题日益突出。
四、案例分析:某山地景区存在安全管理漏洞4.1 问题描述这个山地景区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旅游胜地。
景区SWOT分析案例(1)
景区SWOT分析案例1. 引言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策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或项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本文将以某个景区为例,进行SWOT分析,以便帮助了解和评估该景区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并提供战略建议。
2. 内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主要关注景区的优势和劣势。
这些因素通常由景区掌握和控制,可能对景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 优势•景区位置优越:该景区位于自然风景区中心地带,周围环绕着美丽的山脉和湖泊,拥有壮观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资源:景区内拥有多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包括珍稀的动植物物种、历史文化遗迹等。
•良好的管理团队:景区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擅长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能够提供高品质的游客体验。
2.2 劣势•缺乏基础设施:景区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没有充分满足游客需求的酒店、餐饮、交通等设施。
•缺乏市场宣传:景区在市场宣传方面的投入有限,缺乏品牌知名度,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景区在服务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提升员工的培训和素质。
3.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主要关注景区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这些因素通常不受景区控制,但可能对景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1 机会•旅游业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改变,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景区带来更多客流量。
•政府支持政策: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旅游发展支持政策,为景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支持。
•景区周边发展: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景区吸引更多游客提供了机会。
3.2 威胁•竞争加剧:周边地区的其他景区也在积极发展,存在竞争压力,拼抢有限的游客资源。
•自然灾害:该地区常年存在自然灾害,如山火、地震等,可能对景区安全和旅游业务造成威胁。
•经济不确定性: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游客旅游消费水平和出行意愿。
优秀景区案例分析报告
优秀景区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某地区的一家国家级景区,近年来因为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游客数量和满意度都大幅下降。
为了改变现状,景区决定进行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改革,我们选取了中国著名的九寨沟景区作为优秀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九寨沟景区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处著名自然保护区,以其原始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而闻名。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九寨沟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游客数量不断下滑。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九寨沟景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九寨沟景区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景区组织了一系列培训班,包括安全培训、服务意识培养等。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并有效地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
其次,九寨沟景区加强了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
景区增加了景区维护人员的数量,并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
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对景区进行巡查,并及时处理各种问题。
此外,景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了监控系统,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游客的安全。
再次,九寨沟景区注重提升游客体验。
景区加大了对游客服务设施的投入,修建了更多的休息区和厕所,提供免费的饮用水等服务。
景区还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全天候的咨询和投诉服务。
此外,景区注重宣传和推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案例启示通过分析九寨沟景区的改革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重视员工培训:景区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关键在于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景区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2. 强化管理和维护: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是确保景区正常运营和游客安全的前提,因此,景区应该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监控。
3. 提升游客体验: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取决于游客的体验,因此,景区应该注重提升游客体验,改善服务设施和提供便利服务,并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景区法律案件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然而,在该景区内发生了一起游客坠崖事件,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死者家属将景区管理方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本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景区安全管理、游客责任等法律问题的讨论。
二、案件事实2018年5月,游客王某和李某到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游玩。
在游玩过程中,两人来到了一处名为“险峻崖壁”的景点。
该景点位于景区深处,人迹罕至,且无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王某和李某在未充分了解景点情况的情况下,沿着崖壁边缘行走,试图拍照留念。
在行走过程中,李某不慎踩空,坠入崖下,造成重伤。
王某在施救过程中,也发生了坠崖事故,不幸身亡。
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认为景区管理方存在以下问题:1. 景区未能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2. 景区未能及时制止游客违规行为,导致事故发生;3. 景区未能对游客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使游客对危险认识不足。
死者家属将景区管理方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
三、案件分析(一)景区管理方的法律责任1. 景区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景区管理方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有义务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然而,景区未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未能及时制止游客违规行为,未能对游客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景区管理方在安全保障义务方面存在缺陷。
2. 景区过错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景区管理方未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存在过错,导致事故发生。
因此,景区管理方应承担过错责任。
(二)游客的法律责任1. 游客自身安全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在本案中,游客王某和李某在未充分了解景点情况的情况下,冒险沿着崖壁边缘行走,对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过错。
景区经营管理 案例 都江堰案例分析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需要我们大家
共同的努力
当地政府试图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用一招暗度陈仓来上马杨柳湖电站青城山都江堰申报世界遗产四川省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都江堰市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总投资达206亿万元人民币终于摘下了这顶世界级的桂冠世界遗产的特性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极其脆弱
景区案例分析
------都江堰的存亡
小组成员:蔡瑞 孙文斐 汪于宪
都江堰-------再建新坝箭在弦
杨柳湖水库大坝将使生态环境遭到严 重破坏,鱼嘴以下将枯竭,畅通无阻的岷 江河流生态将变为重叠式水库生态,自流 灌溉系统也不复存在。杨柳湖电站的选址 正在世界遗产地保护范围内,紧靠核心区 大坝使遗址名存实亡,也将让2500多 年的中华文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被清 出。杨柳湖电站坝址也属于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保护范围,建坝也将使都江堰从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中出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按照都江堰管理局的说法,他们建坝的理 由是:
(1)解决年调节与日调节矛盾(紫坪铺水 利工程 ,杨柳湖水库大坝 ,鱼嘴大坝); (2)紫坪埔工程的综合效益无法有效发
挥,不仅国家巨额投资无法收回,而且 财政还要背上沉重的负担。据测算,如 果紫坪埔水利工程没有杨柳湖水库的反 调节,每年将亏损近5000万人民币。
当地政府试图在不公开的情况下,用一招暗
度陈仓来上马杨柳湖电站 -----------
可气
青城山· 都江堰申报世界遗产,四川省政府给
予了大力支持,都江堰市也付出了艰辛的努 力,总投资达2.06亿万元人民币,终于摘下 了这顶世界级的桂冠-----------
可贺
世界遗产的特性是不可再生,不可逆转, 极其脆弱。我们不能以牺牲中华古老的活文 物为代价去建设一个电站。 在世界遗产地修建任何工程,都须报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我国为保 护好中国大地上珍贵的世界遗产,已经做出 很大努力,有29个世界遗产获得申报成功, 并向世界作出了承诺,严格保护、管理好我 国的世界遗产。我们应认真履行诺言和职责。
景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案例分析
景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旅游景点放松身心、观赏美景。
然而,很多旅游景点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人流过大、环境污染以及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来分析景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人流过大1.问题描述由于旅游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热门景点,导致景区承载能力超负荷运行。
人流拥堵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给景区管理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2.案例分析以中国著名旅游胜地故宫为例,每日可接待游客数量有限,但实际上却常常出现爆满情况。
人群拥挤迫使游客难以安全感受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之美。
3.建议解决方案首先,加强预约制度管理,通过网络和电话预订控制入园人数,并限制每日最大接待量。
其次,在繁忙季节进行分时段游客引流,合理安排游览路线,以减少人流集中度。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游客错峰出行,选择相对较为冷门的景点来分散人流。
三、环境污染1.问题描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区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游客乱扔垃圾、涂鸦、破坏植被等行为破坏了景区的生态环境。
2.案例分析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在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有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如乱扔纸屑和塑料袋、刻字涂鸦等。
3.建议解决方案加强环保意识培养是减少人为环境污染的关键。
首先,设置更多垃圾桶并配备明显标识;其次,增加巡逻保洁员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罚款或扣分制度;此外,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服务质量不高1.问题描述一些景点在服务质量上存在问题,表现为导游服务态度差、餐饮价格过高、购物环境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整体体验。
2.案例分析中国九寨沟风景区作为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由于导游私自推销商品以及与旅行社勾结收取回扣等问题而招致公众质疑。
3.建议解决方案提高服务质量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加强对导游行业的监管,建立合理回扣机制和严格考核制度;其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加强立法和执行力度;此外,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并合理定价,保证旅游购物环境的透明度。
景区票务运营管理案例分析
景区票务运营管理案例分析一、背景介绍现如今,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体验自然的热门选择。
景区票务运营管理作为景区经营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景区的运营效率和游客体验。
本文将结合一个景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景区票务运营管理的具体实践及挑战。
二、案例分析某景区作为当地知名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景区的票务运营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 1. 预订系统不稳定,经常出现死机或系统崩溃; 2. 人工售票速度缓慢,游客排队等候时间过长; 3. 门票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游客购票困难。
三、问题分析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景区的运营效率和游客满意度。
预订系统不稳定会导致游客无法提前购票,影响游客计划安排。
人工售票速度慢则会增加游客等候时间,降低游客体验。
门票信息更新不及时可能导致游客误解门票价格或购买不完整的门票。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景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对预订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2. 增加自助售票机,减少人工售票环节,提高售票效率;3. 加强门票信息更新管理,确保门票信息及时准确发布。
五、效果评估经过以上的改进措施,景区的票务运营管理得到了显著改善。
预订系统稳定性提高,游客的预订体验得到了提升。
自助售票机的引入减少了游客等候时间,提升了售票效率。
门票信息更新管理的完善,也增加了游客购票的便利性。
六、结论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票务运营管理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景区的运营效率和游客体验。
通过以上实际案例分析,我们看到了景区票务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优秀的票务运营管理对景区的重要性。
希望景区能够借鉴本文提出的建议,不断完善自身的票务运营管理,提升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以上是关于景区票务运营管理案例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为示范如何根据标题写文档,实际情况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撰写)。
景区安全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景区安全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1. 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景区游客数量激增,景区安全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某知名景区安全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2. 案例描述
该景区位于山区,自然风景优美,是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在过去一年,景区频繁发生游客伤亡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是景区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诸多隐患。
3. 安全管理现状
景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稀少,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安全设施老旧,缺乏维护。
景区游客量大,但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游客安全意识较低。
4. 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历年数据统计,景区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山间徒步、索道和栈道等高风险项目。
游客疏于安全防范意识,部分游客擅自冒险,忽视安全警示标识,导致事故频发。
5. 安全管理改善方案
•加强景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配备,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更新景区安全设施,加强定期维护检查;
•完善游客安全教育和培训机制,提高游客安全意识;
•加强对高风险项目的安全管理监督。
6. 改善效果评估
经过一年的改善措施实施,景区安全管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游客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游客安全感明显提升。
景区形象和声誉得到了恢复和提升。
7. 结论与建议
景区安全管理对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继续加大对安全管理的投入,定期评估安全风险,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景区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游客安全,保障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对某知名景区安全管理案例的分析报告,希望能为景区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题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案例及解析
标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案例及解析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案例及解析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案例,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析。
案例一:A景区的服务质量提升A景区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服务不规范,该景区在游客口碑方面一直表现不佳。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A景区采取了以下措施:1. 培训员工:景区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包括礼仪技巧、服务意识培养等,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 改善设施:景区对厕所、休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使其更加舒适和便利。
3.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景区增加了导游讲解、旅游定制、特色美食等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A景区的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游客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游客数量也逐渐增加,为景区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案例二:B景区的服务质量下降B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而闻名。
然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B景区的服务质量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为了探究问题的原因,B景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对策:1. 审查人员素质:景区重新审查了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机制,加强了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
2. 引入科技支持:景区引入了一些科技设备和系统,如自助导览机、智能导游等,以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服务效率。
3. 提供及时反馈渠道:景区建立了一个反馈系统,鼓励游客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游客的不满和投诉。
通过上述改进措施,B景区的服务质量逐渐得到了恢复。
游客的满意度提升,投诉数量下降,景区的口碑也开始逐渐恢复。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对于吸引游客和提升竞争力至关重要。
通过培训员工、改善设施、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审查人员素质和引入科技支持等措施,景区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口碑。
景区法律案例具体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国各地景区游客安全事故频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以某地山岳景区游客坠崖事件为例,对景区法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为景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二、案件背景2019年某月,某地山岳景区发生一起游客坠崖事件,造成游客1人死亡,2人受伤。
事发当天,游客在景区游玩过程中,因擅自攀爬未开放区域,不慎坠崖。
事故发生后,游客家属向景区提起诉讼,要求景区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件审理(一)景区是否存在过错1. 景区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景区应当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人身、财产安全。
景区应当设立安全警示标志,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本案中,景区作为提供旅游服务的主体,有义务保障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 景区安全保障措施(1)警示标志:景区在未开放区域设置了警示标志,但游客仍擅自攀爬,说明警示标志的作用有限。
(2)安全措施:景区在事发区域设置了防护栏,但防护栏高度不足,未能有效防止游客攀爬。
综上所述,景区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过错。
(二)游客是否存在过错1. 游客攀爬未开放区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游客应当遵守景区规定,不得擅自进入危险区域。
”本案中,游客擅自攀爬未开放区域,违反了景区规定,存在过错。
2. 游客安全意识淡薄事发时,游客未充分了解景区的安全规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游客在事故中也存在过错。
四、判决结果法院审理认为,景区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过错,游客擅自攀爬未开放区域也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景区和游客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景区赔偿游客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人民币XX万元。
五、案例分析(一)景区安全保障责任本案中,景区未能充分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游客坠崖事故的发生。
为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安全警示标志:景区应加大警示标志的设置力度,提高警示标志的可见性和警示性。
景区物业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物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景区物业的管理过程中,也常常出现一些法律纠纷。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景区物业案例为切入点,对其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案例背景某景区位于我国某省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为了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景区开发商聘请了某物业管理公司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
然而,在运营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与部分业主产生了纠纷,导致景区的正常运营受到影响。
三、案例事实1. 业主反映问题部分业主反映,物业管理公司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1)物业费收取不合理,部分业主认为收费标准过高;(2)物业服务不到位,如绿化、清洁、安保等方面存在问题;(3)公共设施损坏后,物业管理公司未及时维修;(4)物业管理公司未履行公告义务,部分业主对物业公司的决策不知情。
2. 物业管理公司回应针对业主反映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表示:(1)物业费收费标准符合相关规定,未存在违规收费现象;(2)物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公司将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3)公共设施损坏后,公司将尽快安排维修;(4)物业管理公司已履行公告义务,部分业主对决策不知情的问题,公司将加强沟通,提高业主参与度。
四、法律分析1. 物业费收取问题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物业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合理、透明的原则。
本案中,部分业主认为物业费收费标准过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收费标准是否符合当地政府规定。
若收费标准超过了当地政府规定的最高标准,则存在违规收费问题。
(2)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收费标准应综合考虑物业公司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物业类型等因素。
若收费标准明显不合理,则可能构成侵权。
2. 物业服务不到位问题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依照合同约定,提供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物业服务。
本案中,物业服务不到位的问题,物业管理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景区案例分析
原生态资源的破坏。 古民居产权不清。 旅游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强化保护,淡化开发 理清古民居产权,加强政府管理。 加强区域合作,改善旅游设施。 增进民族的“文化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
案例二:丽江古城
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 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 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 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 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 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 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1997 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 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 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C(II)(IV)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1年7月6日云南省丽江市 丽江古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 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案例一: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国家4A级 景区,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 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 城。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 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 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 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古城 建于清康熙年间,这颗“湘西 明珠”是名副其实的“小”,小 到仅有一条像样的东西大街, 可它却是一条绿色长廊。
人口置换问题
人口置换对丽江旅游的影响是 巨大的。首先,人口置换势必 会带来文化变迁,它不利于丽江 传统文化的保护。现在的外来 人只以赚钱为目的,对古城仅是 利用关系,对当地文化既不了解 也不珍惜,一味以自己的游民文 化置换古城的本土文化。没有 了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古城将变 为躯壳一具,丽江古城也会逐 渐失去其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人口置换会影响旅游者 对丽江旅游形象的感知。外来 人口的聚居与旅游者期望中的 质朴自然不相符合,从而影响 旅游者丽江旅游的情感。
以湖南凤凰为例,截 止2011年12月底,凤 凰古城全年共接待国 内外游客600.14万人 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44.31亿元,门票收入 1.55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15.4%,47.01%, 2.65%。旅游接待人 数首次突破600万人次 大关,创凤凰旅游发 展历史新高。
景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分析
景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分析景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案例分析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景区被开发出来,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地点。
然而,景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几个案例为例,分析景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著名的九寨沟景区。
九寨沟是中国四川省的一座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湖泊、瀑布和彩色湖泊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九寨沟的知名度和游客数量的增加,景区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开发和过度营销导致了景区的环境破坏。
大量游客涌入九寨沟,对当地的自然资源造成了压力,导致湖泊的水质下降,瀑布的流量减少。
此外,游客的数量超过了景区所能容纳的极限,造成了游客流量的拥堵和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限制游客数量。
九寨沟可以通过引入限制游客数量的措施,如限制每天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设置游客流量控制点等,以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
此外,景区还可以加强宣传意识,提高游客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以减少游客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第二个案例是巴厘岛的旅游开发。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著名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然而,巴厘岛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过度开发导致了巴厘岛的环境问题。
大量酒店的建设和海滩的商业开发导致了巴厘岛的海洋生态系统受损。
此外,旅游业还带来了交通拥堵、垃圾问题和文化冲突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策略。
巴厘岛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活动、限制建设规模、制定绿色发展政策等方式,促进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
此外,巴厘岛还可以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共同制定可持续旅游发展计划,保护巴厘岛的环境和文化。
第三个案例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问题。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早成立的国家公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然而,黄石国家公园也面临着保护和管理问题。
景区破坏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某历史文化景区位于我国某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内游客数量逐年攀升,但同时也出现了景区环境破坏的现象。
部分游客在景区内乱扔垃圾、刻字涂鸦,甚至有人破坏文物古迹。
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景区的环境和文物安全。
为了维护景区的合法权益,保护历史文化,当地政府依法对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查处。
一、案件背景1. 景区环境现状:景区内游客众多,部分游客素质不高,乱扔垃圾、刻字涂鸦等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景区内部分文物古迹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2. 游客投诉:部分游客对景区环境破坏现象表示不满,向当地政府投诉。
3. 政府重视: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景区环境破坏问题,决定依法查处破坏景区环境的行为。
二、案件经过1. 调查取证: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景区环境破坏行为进行调查取证。
通过现场勘查、监控录像、证人证言等方式,掌握了破坏景区环境的证据。
2. 立案侦查:针对查实的破坏景区环境案件,当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3. 依法查处:针对查实的破坏景区环境案件,当地政府依法对违法行为人进行了查处。
(以下为具体案例)案例一:某游客在景区内乱扔垃圾2019年某月,游客李某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垃圾。
景区工作人员发现后,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李某不听劝阻。
随后,景区工作人员报警,公安机关依法将李某带回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经调查,李某承认其在景区内乱扔垃圾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李某进行了罚款处罚。
案例二:某游客在景区内刻字涂鸦2020年某月,游客张某在景区内一处古迹上刻字涂鸦。
景区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制止了张某的行为,并报警。
公安机关依法将张某带回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经调查,张某承认其在景区内刻字涂鸦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张某进行了行政拘留处罚。
案例三:某游客破坏文物古迹2021年某月,游客王某在景区内一处文物古迹上擅自进行挖掘。
景区管理_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风景名胜区位于我国某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闻名遐迩。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景区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以XX风景名胜区一起游客违规行为处理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景区管理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案例介绍2022年8月,XX风景名胜区发生了一起游客违规行为的案例。
一名游客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入景区内禁止进入的区域,导致景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时也威胁到了其他游客的安全。
景区管理部门发现后,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1. 现场制止:景区安保人员发现违规游客后,立即对其进行制止,并要求其离开违规区域。
2. 调查取证:景区管理部门对违规游客进行了询问,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3. 依法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风景名胜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景区管理部门对违规游客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和禁止在一定期限内进入景区。
三、案例分析(一)法律法规适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该法规定,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本案中,违规游客擅自进入禁止区域,违反了旅游法的相关规定。
2. 《风景名胜区条例》:该条例规定,风景名胜区内的游客应当遵守景区规定,不得损坏景物、设施,不得擅自进入非开放区域。
本案中,违规游客的行为违反了该条例的规定。
(二)景区管理问题1. 宣传引导不足:景区在游客进入前未能充分进行宣传引导,未能提醒游客注意景区规定,导致游客对违规行为认识不足。
2. 监管力度不够:景区安保人员监管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 处罚措施不力:景区对违规游客的处罚力度不够,未能起到警示作用。
四、改进建议1. 加强宣传引导:景区应在游客进入前进行充分的宣传引导,通过公告、广播、指示牌等多种形式,提醒游客遵守景区规定。
2. 提高监管力度:景区应加强安保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监管能力,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论文案例研究婺源李坑之困一、案例描述从穷乡僻壤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村庄旅游开发不过10年,然而村民与景区经营者的纷争却从未停止,其核心无疑是利益分成。
随着婺源旅游经济格局从民营资本的单点开发,转变为县政府主导的旅游集团资源整合,村民们的议价能力,在14个景点打包180元的通票制下不堪一击,而村民的抗议方式,还是封堵景区入口的老一套。
而为首的李坑村民持续一个月围堵景区入口的代价,是彻底闭门整顿,拆除违章建筑,进行“景区综合整治”。
导火索:突如其来的伤人案件2011年6月25日晚上10时50分许,5名男子闯入婺源县李坑村叶一青的家。
“你爸在家吗?”一个25岁左右的青年操着本地口音问叶一青,手里还攥着一把短刀。
“不在家。
”其母在楼上睡觉,父亲去了朋友家。
然而,5名男子并不相信他。
两名男子上楼查看确无所获,突然说“叫你爸爸不要再插手村里的事”后,一起扑向叶一青,对他的大腿连扎两刀。
当晚,叶一青被邻居们送到了婺源县人民医院抢救,其父叶进宝得知“并没有伤及要害”。
这一天距离李坑村委会与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婺源旅游公司”)分成费谈判之后的第三天。
叶进宝是村民代表之一,他曾在谈判会上“指出了分成计算错误”,并“用手机拍了照”。
叶进宝随后得知血案的幕后指使人,是一名当地的私人老板,和他并无恩怨,羁押在外地。
走访的多位村民均表示血案是“对老叶的打击报复”。
然而婺源县秋口镇党委书记洪文胜却对此说予以否认。
李坑村委会和婺源旅游公司关于“分成费”的谈判在此后的半个月仍未达成共识,终于在7月12日,发生了村民在村口拦堵游客的事件,随后,婺源旅游公司宣布李坑景点紧急关闭。
升级:波及甚广的综合整治8月13日,婺源暴雨如注。
景区入口处,由于有隔离线,几名保安盯着进出的村民及车辆。
景区内,家家闭户,街上只能偶尔遇到几个村民。
四处散落着木架子、砖瓦石材,知情人称为“大拆迁后的杰作”。
在李坑村主街发现张贴着由婺源县城乡管理监察大队于8月10日发出的“李坑景区综合整治工作安排”通知,上面表明“8月11日开始拆除文昌阁至村委会老办公楼以及小菇尖的违章建筑”;同时,在一家叫双峰客栈的门前看到了被认定为有“违章建筑”的村民名单及“违章情况”,名单显示,李坑300余户村民中,有90余户建有“违章建筑”。
“他们现在对外解释景区关闭是为了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县而进行综合治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可事实上,景区7月12日关闭了,所谓的整治8月初才启动,就是找个理由罢了。
”据李坑多位村民反映,“关闭景区”是“不得已”,因为“分成费至今没有达成协议”。
按照惯例,李坑村民每季度可领到门票的分红收入,然而截止到2011年7月底,李坑村的村民均未领到“分成费”,这引发了李坑景区“拦截游客”事件,婺源旅游公司宣布景区紧急关闭。
矛盾:沉疴四年的“分成费”据当地村民介绍,“拦截游客”、“关闭景点”在婺源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2007年4月14日,李坑村曾拒绝对外接待游客长达15天,直到劳动节前夕才真正开放。
主要矛盾是,李坑村原住民与婺源旅游开发公司门票分成未能达成一致。
4年过去了,门票分成的问题迄今没有彻底解决。
据悉,婺源旅游发迹于2000年,当时各景点由本地或江浙一带的老板承包投资兴建。
2007年,江西三清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在婺源当地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中入驻婺源,收购婺源当地14个景点后,成立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李坑村委会与婺源旅游开发公司签订合同:全村村民分成按门票的19%的比例提取,双方通过协商后达成3年(2008年至2010年)一次性给予每位村民1300元。
2011年1月1日起,门票提成问题又重新面临讨论。
6月22日,辖区政府秋口镇政府通知李坑村各组长或组代表到秋口镇政府开会协商“门票分成”一事。
据村民回忆,据当时婺源旅游公司副总王建红提出的去年门票收入的数字推算,每位村民应得门票分成款为每年2308元。
当时,村民都同意,但并未得到镇政府领导正面答复。
突如其来的“李坑血案”、“关闭景点”让婺源旅游开发公司终于决定与村民代表谈判,并最终在8月初给出了“分成费每人每年2100元”的结论,但此标准迄今没有形成书面文字,更未经村民投票认可。
8月8日,李坑景区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突然下发通知,称“李坑景区无违章建筑户从今天下午开始发放2011年暂定的门票分成款”,要将生米煮成熟饭。
“只要在谈判会上不低头,为老百姓说话的不但像老叶一样被报复,也都成了违章建筑户,半年的分成费打了水漂,被镇政府以违章建筑罚款的名义没收了。
”村民李玉华(化名)愤愤地说。
“发生这些事是婺源旅游的一个偶然,也是一个必然。
”一位在婺源当地从事旅游景区开发长达10年之久的知情人士如是总结,“一方面村民担心旅游公司瞒报门票收入,另一方面旅游公司认为村民眼见的旅游兴旺并非为实。
”他认为,当初在各种问题都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就强行将景点捆绑出卖,并非妥当,如今的问题不是关闭景区就能解决。
“如果不从机制上入手解决,类似事情还会发生。
”“我们并没有信口开河的要分成费,就是要求旅游公司能按照当初合同约定的19%来分成。
”当地多位村民如是说。
有一位细心的村民曾看到一份经过婺源县审计局审计核实的分成费公告,其数据显示为每人每年“2308元”。
然而这个说法却遭到了婺源旅游公司方面的否认,该公司的一位吴姓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在按照合同履行约定的分成费”,同时又以“不熟悉公司财务”为由拒绝透露景区门票收入。
此外,无论是婺源旅游开发公司还是李坑村委会,从未公开过账务。
二、案例研究李坑景区之困现状分析:相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当地居民就是旅游景区所在区域(周边)居住、参与旅游开发、管理和服务等旅游经济活动并与旅游景区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们。
他们共同构成了带有一定人际交往模式或社团意义的基层组织—社区,故当地居民又称社区居民。
本案例主要凸显旅游景区经营者与当地居民关系的鹰鸽博弈。
为了争夺资源( 比如土地、食物、政权、配偶、经济利益等),群体中的成员之间要进行斗争。
设每个成员为博弈中的局中人,局中人可以采取恶意强硬进攻的“鹰策略”(不顾一切争斗下去,直到一方失败退出竞争为止);另一种是善意平和宽容的“鸽策略”(允许对方分享利益,不主动争斗,在对方进攻时只是虚张声势地吓唬一番,一旦争斗真正开始就退让,避免两败俱伤,但也可能给予一定的报复)。
我们假设有A、B两方局中人,他们的博弈收益矩阵如下表所示,a代表双方争夺的利益,c是双方在争夺中互相消耗所带来的损失。
当地居民旅游景区经营者对抗合作对抗a-c,a-c2a,0合作0,2a a,a博弈矩阵可以解释为:当双方都采取鹰策略,即互相火拼时,双方获胜或者失败的概率都是 1/2,因此各自期望收益都是a-c。
如果双方都采取鸽策略,双方不需要火拼,能够分享目标利益,各得a的收益;如果一方采取鹰策略,另一方采取鸽策略,那么采取鹰策略方独占目标利益2a,采取鸽策略方则什么都得不到。
本案例中随着李坑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原有的旅游发展初期阶段的一些利益平衡被打破,矛盾逐步积累和凸显。
从7月13号开始,李坑的村民堵住了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这是十年来村民们屡试不爽的办法。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村民堵路后两个小时,现在景区的经营者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同样也封闭了进入李坑景区的入口,并一直持续。
可见双方采用的是相互对抗,即鹰策略,也导致现在整个村庄却空无一人,与往日李坑村里游客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最终双方都成了受害者,两者的收益也变成了a-c,甚至为0。
因为合同一天不能达成,一切也都无从谈起,更别说收益。
在这个数百年的古村落里,弥漫的不只是古典的气息,其中夹杂着各种欲望和不信任,这一切都是李坑现实的困惑。
村民堵路的原因主要是关于景区收入分配问题,村民们要求按门票收益分成,比例增加到21%。
这个比例的根据是来自李坑村十年前与投资者(私营业主叶如煌)签订的首份合作协议,在这份合作开发协议中定下了村民门票分成方式:前十年每年19%,后十年增长到每年21%。
这份协议经过两次变更,但最终确定下来的村民收益比例没有变化。
婺源旅游公司组建并购接手李坑村景点后,李坑村的村民没有人见到分红,也没有人来谈后续的合同,进而引发景区关闭,矛盾扩大,村民和旅游公司为利益分红问题争执不下,不能达成一致协议。
江西婺源是古徽州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坑村景区关闭所反映的困境,在徽州文化版图上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主要表现是,保护古村落原貌与改善原住民生活之间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加剧;此外,由旅游开发公司承包经营古村落,村民却对旅游开发和收入分配说不上话,双方谈判往往陷入僵局。
多个利益主体相互僵持的局面,其实暗示了一种关于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新规则正在孕育之中。
解决李坑之困的建议:随着事件升级,原本景区经营者与村民之间的矛盾,因政府综合整改的介入也变得复杂。
要解决婺源李坑之困,加强对李坑古村落的保护,重点在于处理相关利益者的关系,使其达成共识,各司其职,以推动李坑景区旅游文化资源健康持续发展。
以下将从政府、旅游景区经营者、社区居民三大主体进行阐述。
第一,政府明确角色定位。
引用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新时期政府角色定位做了最好的定位。
细化到旅游业就是政府要支持发展旅游经济,创造条件发展各种形式的旅游类型,最终让居民享受旅游带来的合理利益。
政府的角色定位与制度保障。
在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旅游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政府必须实施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和行业规制。
尤其是在古村落保护开发中,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一方面,政府应协调好李坑景区利益主体各方的关系,确保古村落保护的主要方向,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在景区管理中,充当服务者,与旅游景区经营者共同促进旅游景区的和谐健康发展,也要在处理利益纠纷中,减少矛盾与冲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以增加其社区参与度。
另一方面,政府更要做好政策法规制定者。
因为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市场行为,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却是一种公共文化服务行为。
案例中,政府虽带有色彩地拆除违章建筑,然而其确实时伴随李坑旅游发展而来的事实。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利益驱动,而另一个就是政府监管的脱节,没有根据李坑的实际发展,拿出相应的规划。
摊棚、车库,包括改建和新建的房屋,在村落里所处可见。
当然村民们也写过申请打过报告,但是没有答复,他们渴望跟上旅游节奏改善生活的愿望,并没有得到政策的认可,于是私建房屋的现象也就在利益的驱使下泛滥。
可见,政府应根据当地情况制定适合本区实际的旅游法规和实施细则,以保证景区执法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引导和规范景区的开发管理,实现在保障居民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护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