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浅谈古诗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古诗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78fe46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8.png)
浅谈古诗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H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谱写出无数名篇佳作,年型有人们的情感世界。
随着课程改单的实他深比,艺松比们一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有双的课堂教学、教育方式与方法。
在生物学教学中引用些精炼优美、千古传诵的诗句进行教学,既能激友学生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塑造人格、提高素质。
1以诗导课,先声夺人用诗词导入新课,会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直无用多媒体出示一幅老农辛勤劳作图片,请学生展开联想,可能恕到什么诗词。
学生会马上联想到李绅的《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并及时提问:“老农为什么会顶着烈日锄禾?”学生会积极思考、分析,这样就把学生的汪意力迅速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畅快自然,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学习“芽的类型和结构”时,让学生齐咏唐·贺知章“咏柳”,并适时提出“绿叶是由什么结构发育而成的?”从而引出本节的学习内容,同样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在新授教学内容时,适时适当地嵌人一句乃至一首优美的诗词,易于把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形象化,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时,吟咏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及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并分别提出,山寺桃花开花较晚,红杏探出墙头,秋天菊花开放,分别受什么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既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在学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时,引用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引导学生分析草与豆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学生乐于接受。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c2b85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1.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生物是一门丰富、动态而又神奇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生命本质、了解生物多样性、探索生命奥秘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生物学科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为了让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我们可以运用“诗趣法”来进行有效教学。
“诗趣法”是一种通过创作诗歌,以情感显化世界,以趣味化知识的方式,进行生物学科教学的方法。
它使学生在寻味之中探究知识、在舞蹈之中感知生命,从而达到兴趣盎然、理解深入的效果。
1. 易于记忆学生们总是很难记住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但是诗歌却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知识。
诗歌采用的是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语言,而语言对于人脑的吸收非常友好,因此学生能够很容易地通过诗歌记忆生物学知识,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生物系统和概念。
例如,当老师讲解化学计量时,可以结合诗歌:“单质到复合,每一步不可少。
反应需要保量,计算得准确。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化学计量的定义和步骤,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记住化学计量的知识。
2. 提高趣味性诗歌具有意境、音律、情感、形象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带给学生愉悦的体验,从而提高趣味性。
诗歌可以在文化、艺术、音乐、情感等方面进行延伸,将生物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立体、多角度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生物学知识。
例如,当老师讲解植物光合作用时,可以结合“小草的快乐”这首诗歌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而获取能量的过程中充满生机和活力。
3. 提高思维逻辑诗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在思维逻辑方面进行拓展。
诗歌有时候是通过抽象或比喻的方式来表达某一事物,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候需要运用到比喻、类比等思维模式。
这些模式可使学生把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联想、类比转化为一个容易理解的具体概念,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当老师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结合“细胞门户”的比喻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细胞膜就像是一个门户,在控制物质输入和输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生物(心得)之奇思妙想巧记生物学知识
![生物(心得)之奇思妙想巧记生物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d92b6d52ea551811a6872f.png)
生物论文之奇思妙想巧记生物学知识靖安中学杨杰摘要: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生物学的学习中,记忆方法不当,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内容混淆,应用能力较差。
如果采用一些奇妙的记忆方法,则往往可以达成“有心栽花花成柳,无心插柳柳开花”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记忆生物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有趣的记忆方法,现列举如下:一、口诀记忆法对于一些容易记错的知识点,往往可以通过找“关键字”借助谐音然后编成有趣的口诀来加以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群。
原核生物:蓝色细线立刻织(支)成毛衣真核生物:植物真能动解释: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真核生物包括植物、真菌和动物。
2.真菌的类群。
真菌:真真没(霉)魔(蘑)教(酵)解释:真菌中包括霉菌、蘑菇和酵母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3.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合成与分解暗反应阶段:固定与还原解释:光反应阶段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反应,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两个反应。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的四条色素带。
扩散速度:胡黄ab慢色素含量:ab黄胡少解释: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四种色素在绿叶中的含量为: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
5.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
大脑皮层的功能:动感与(语)视听+内脏活动解释:大脑皮层具有的中枢主要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支配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6.躯体感觉有哪些。
躯体感觉:冷热痛触压渴等解释:躯体感觉包括冷觉、热觉、痛觉、触觉、压觉和渴觉等。
7.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间期:D复蛋合单体现前期: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植)两消三现生二子;(动)两消两现生二子解释:有丝分裂的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姐妹染色单体。
妙用点拨方,巧教生物学——浅议生物课堂教学中点拨法的应用
![妙用点拨方,巧教生物学——浅议生物课堂教学中点拨法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73739e0998fcc22bcd10d1a.png)
心房 相 连 的 血 管 中 的血 液 流 向 何 处 ?它的 另 一 端 连接 的
是 什 么器 官 ? 个 器官 的 作 用是 什 么 ? 这 样 学 生便 会 茅 这 ”
塞顿开 , 不仅 知 其 然 , 且 知 其 所 以然 . 深 了对 问题 的 而 加 理解。
二 、 态 点 拨 体
体 态 点拨 、 即教 师 借 助 体 态 进 行 点 拨 的 方 法 。 体 态
也 是 一 种 语 言 , 是 与 语 言 交 流 相 对 而 言 的 , 称 非 语 它 也
言交 流 , 主 要 包 括 面 部 表 情 , 和 脚 的 移 动 , 际 间 的 它 手 人 是 队 员 , 拨 就 是 教 师 手 中 的指 挥 棒 , 么 点 拨 方 法 的 距 离 , 话 的 速 度 , 量 等 。研 究 表 明 , 态 语 言 的交 流 点 那 讲 音 体 实施 就 是 教 师 对 指 挥棒 的艺 术 应 用 。若 教 师 在 课 堂 教 学 作 用 和效 果 不 但 远 远 大 于 语 言 的交 流 作 用 和效 果 , 是 也 中 能依 照 情 况 同时 创 造 性 地 应 用 灵 活 多 变 的 点 拨 方 法 , 任 何 语 言 无 法 比拟 和 代 替 的 , 以 为 常 见 的 体 态 语 言 有 我 必 能 使 课 堂 奏 出 张 弛 有 序 , 静 结 合 , 扬 顿 挫 的 优 美 以下 几 种 : 动 抑 旋律 。 1动 作 点 拨 。 . 它是 教 师 借 助 形 象 生动 的动 作 , 势 启 手
一
、
语 言 点 拨
发 学 生 积 极 思 维 的 点拨 方式 。 如 在 讲 “ 蚯蚓 运 动 ” . 时 我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f865b3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f.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1. 引言1.1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生物是一个抽象、复杂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其中的知识。
教师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
1.2 诗趣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具有生物学知识的文学作品或者歌曲,这些作品往往能够让人在娱乐中学习,让人在愉悦中领略生物学的奥妙。
诗趣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就在于通过文学、音乐等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诗趣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我们应该重视诗趣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2. 正文2.1 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接触生命科学的重要阶段,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行的生物教学内容大多围绕着传统的知识传授和记忆,缺乏足够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抵触情绪,觉得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联系不紧密,难以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记忆和死记硬背要求较高,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和探究能力,影响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
这导致教学内容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000字】2.2 诗趣法的概念和特点诗趣法是一种融合了诗歌与趣味性教学元素的教学方法。
其特点包括:1. 创造性:诗趣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诗歌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4986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a.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课文生物课在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由于生物知识过于抽象,课堂教学往往显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被提出——“诗趣法”。
“诗趣法”是一种将诗歌与生物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作各种形式的诗歌,将生物知识进行抽象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示例:1. 生物迷生物迷哪个有,森林里能找到。
虽无声音无用,食物它能获取。
若问其形状,盒状是佳处。
此物有名字,你们猜一猜。
答案:蜘蛛通过这首谜语诗,学生能够推测出生物是蜘蛛。
这种诗歌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蝴蝶之舞蝴蝶之舞婀娜多姿,彩翅纷飞在蓝天里。
从幼虫时期肥而小,到蛹变样真了不起。
这首诗将蝴蝶的生命周期以及它们美丽的外观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小草亲吻阳光,小树摇动身躯,小花绽放笑脸,植物生活奇妙。
这首诗描述了植物的生活,通过把植物和人类的行为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植物的生命活动。
通过以上的几个示例,我们可以看到,“诗趣法”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有趣,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诗趣法”还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来巩固和扩展他们的生物知识。
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生物的理解和感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诗趣法”是一种新颖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可以使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且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393607af1ffc4ffe47ac68.png)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
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再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
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
”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其实,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
理论形象诗这是一类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
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曰,人死如拆堵。
昼死人,莫问数,曰色惨淡愁云雾。
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标教学法等,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7e8533a10661ed9ad51f3d6.png)
古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石建东摘要:诗词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关键词:生物教学诗词歌赋运用人文修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许多处引入了古人的诗词名句,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笔者认为:这些诗词名句的引入,既能向学生传达一定的生物学信息(因为诗词中包含了许多生物知识),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明珠,为代代国人所传传咏。
但,你可知晓,在生物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几句古诗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诗词歌赋在课堂中应用的理论依据初中学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
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诗词歌赋正有以上的特点。
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
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
再加上有些诗词歌赋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诗词歌赋的收集、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诗词歌赋。
在课堂中使用各种诗词歌赋,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诗词歌赋的应用1、新课导入时运用诗词歌赋课本中引入的诗词包含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再加上文学本身所深蕴含的思想情感、丰富的想象力、诱人的创造力,使生物教学内容富于人文色彩和审美情趣。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be5d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e.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诗词的形式和趣味性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下面,我将以“诗趣法”为主题,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为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古诗词的形式编写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小诗,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针对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编写一首《杨柳青青》的小诗:杨柳青青水边生,吹来风儿轻轻鸣。
阳光照耀绿叶上,生长发芽彩枝英。
通过这样的小诗,学生可以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阳光、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生物特点,编写一些韵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
针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我们可以编写一首《小鼻与大肺》的小诗:小鼻嗅闻好香味,过滤空气进入肺。
大肺吸氧供给体,呼气二氧化碳排。
通过这样的小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创作能力。
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对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一些生物概念。
针对动物的食物链,可以编写一句对诗:“兔子吃草,狮子吃兔子,狮子是兔子的‘宿敌’”。
通过这样的对句,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对句也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运用押韵的方式,编写一些和生物相关的儿歌或儿童歌曲,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针对植物的传播方式,可以编写一首《飞舞的种子》的儿歌:飞舞的种子轻轻飘,随风飞舞它要去。
水里也能它发芽,真神奇树苗就要出来。
通过这样的儿歌,学生可以通过歌曲来加深对植物的传播方式的印象,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诗趣法”是一种创新的生物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诗词、对句、押韵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同时也能够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生物教学中诗词俗语的妙用
![生物教学中诗词俗语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25d91a0c02020740bf1e9b0d.png)
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这是对于植 物生命
教师 以精 炼 的语言 ,通过归纳总结 、转化升华 和设 置
悬念 等 方式使 知 识 系统化 ,让 学 生对 所学 的知识 加深 印 象 ,增强记 忆 ,使新知识 有效地纳入 学生 的认知结 构。 比
周期 的生动写照 ,能 很好地引 出 《 被 子植物 的一生 》的教 学 ,概括 了被子植 物的一生要经历生 长 、发育 、繁 殖 、衰
四、利 用诗词俗语 总结知识并设置悬 念 ,多方面发 展
能 力
青 天”——让学生感 受大 自 然 的美 ,自觉地去保 护它 。在 讲 授有关 “ 生物 的多样性 ”部 分课 程时 ,基 于我国是世界
上鸟类众 多的 国家之一 ,可运用学生很熟 悉的诗句 “ 春眠 不觉 晓 ,处 处闻啼鸟 ”来 启发学生 。 “ 离 离原上草 ,一 岁
一
冲淡主题之嫌 , 反 而效果更差 。总之 ,教学 中教师要多联 系社会现实 ,巧妙地将诗词 、 俗 语融入生 物课 堂 ,多用生 物学 的原 理 和方 法去 审视 和解 决 社会 生产 与 生活 中 的问 题 ,同时也鼓励学生将所 学到的生物 学知识带入生活 实践
老 和死 亡 的过 程 。
如在学 习生态系统一节 时 ,用 “ 落红不 是无情物 ,化作春 泥更护 花”演绎着细 菌 、真菌在 自 然 界中 的作用 ,更能体
现 生态 系统 中生物 与非生物 、生 物与生物之 间相互 依存 , 相互影 响的关 系。用 “ 十月怀胎 ,一 朝分娩 ”来结 束人 的
想象力等 ,使课 堂教学锦上添花 , 余 味无穷 。
一
形 象的例子 。在讲 解种子 的萌发 条件时 ,指 出 “ 好 种出好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4c12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5.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诗趣法”的有效性。
首先分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指出通过诗词融入生物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
接着介绍了诗词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践案例的分享,说明了“诗趣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
讨论了“诗趣法”引发思考的主题讨论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的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诗趣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诗趣法, 激发学生兴趣, 诗词应用, 实践案例分享, 主题讨论, 综合能力, 效果, 发展方向, 总结1. 引言1.1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是一种融合了诗词和生物知识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诗意的表达和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将文学艺术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上感受到诗意的美好,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朗诵诗词、创作生物主题诗歌等方式,将抽象的生物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诗趣法”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生物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通过引入诗趣法,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富有灵感和想象力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探索生物世界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和成就感。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45b6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6.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生物学是一门极具趣味和生活气息的学科,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采用“诗趣法”来进行生物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将生物知识和诗歌相结合,以诗词形式表述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生物的神奇与美妙,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生物诗词的创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物内容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作为创作对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物的特征、习性、生活环境等内容写成诗词。
学生可以写一首关于树木的诗:“古树千年立,深根铸长青。
枝繁叶茂浓,绿荫挡炎日。
风过柳枝舞,雨霁花枝新。
生长需光合,成林益生灵。
”这样的诗词既能表现出生物的形态结构,又能表达出生物的生长特点和生态作用,很好地将生物知识与诗词结合起来。
二、诗词欣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生物诗词,通过学生的口述让整个班级欣赏和品味这些诗词。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著名的生物诗词或者自己创作的生物诗词,让学生欣赏和品味。
通过欣赏和品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内容,感受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三、诗词解读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生物诗词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的知识和观点来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含义。
对于上面提到的关于树木的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光合作用和树木的生态作用等内容,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获得生物知识。
通过诗词解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加深对生物的理解和认识。
四、生物实践活动结合生物诗词,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魅力。
可以组织树木观察活动,让学生去校园或者周边的公园观察树木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通过观察来感受生物的神奇和美妙。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生物的认识,还能够体验到生物的生态环境,增强对生物的兴趣。
生物科学教育中诗词的妙用
![生物科学教育中诗词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be256548d7c1c708a145db.png)
生物科学教育中诗词的妙用大庆市第五十五中学袁玉芬大庆市采油十厂第九中学王清玲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古诗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且语言精练,朗朗上口,千百年间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
那么,将古代诗歌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运用于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中,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生物教学中引入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例如,在讲授“生物圈”时,调动学生想象,让学生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画面之中。
以“四季”为例,杜甫笔下的“春”清新自然:“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高骈笔下的“夏”抒情浪漫:“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杜牧笔下的“秋”风光无限,令人遐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岑参笔下的“冬”富有想象色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是那样地鲜活,那样地透明,那样地可爱。
还有奔腾不息的长江,烟波浩渺的湖泊,无边无垠的草原……无一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美景。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如通过图片、音乐、古诗词朗诵、课件展播等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优美的环境中,去细心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并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学生的心灵中沉淀下来,从而引导学生体验一种回归,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回归。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教学疑难点或抽象理论知识,这时如果适当运用一些诗歌,既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又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在讲授病毒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清代诗人师道南的《鼠死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护。
三人行,未十步,忽死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生物教学—妙用口诀、谜语、诗句学生物
![生物教学—妙用口诀、谜语、诗句学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48636531580216fc700afdeb.png)
生物教学—妙用口诀、谜语、诗句学生物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项目背景生物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二点;(1)培养社会需要的生物专业人才。
(2)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21世纪的生物学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贴近于生活,密切联系生产实践,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生活的综合性人才。
要达到第一个目的,学生必须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继续深造;要达到第二个目的,必须设法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使同学们可以愉快地学习,掌握生物的学习方法,牢记所学知识,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终身学习,一生受用;二、教与学的困难1、教的困难贵州省黔西南州有如下两项措施增加了生物教学的难度;(1)学生自学能力差异扩大,增加因材施教的困难,教师有开拓新教学方法的必要。
(2)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高中新课程方案,高一、高二都要求开设生物课,由于原来生物课程从高二开设,导致生物教师出现缺口,师资不足导致生物教师课程负担较重。
同时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物科学进展了解不够。
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使教学难度增大。
学生学习年数更长,课堂更容易发生纪律问题,所以生物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革新的必要。
2、学的困难(1)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加上思想松懈,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2)听课时,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教材的重难点,理解不透彻。
有的知识点印象不够深刻,造成知识理解错误。
这样长此以往,则出现竹节现象,导致其生物成绩每况愈下,越来越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
还有的学生抵御不住不良学习氛围的种种诱惑,造成生物成绩下降。
三、教学的适应策略(1)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生物基础知识,除了正常的课堂讲授外,适当引用诗词、对联、谜语来巩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妙用古诗词魅力,增强生物教学效果
![妙用古诗词魅力,增强生物教学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5344b32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5.png)
教学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妙用古诗词魅力,增强生物教学效果王少军(山东省招远市齐山镇十字道初中)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古诗句隽永凝练,是最具有概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恰当地将一些相关诗词遣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活跃学习气氛,凝聚教学魅力,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诗的深远意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讲《藻类植物》一节时,我运用了“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水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诗句,问学生诗中描述的是什么现象,经此一问,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春天的意境中。
二、运用诗句高度的概括性,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如被子植物的作用,异花传粉需要媒介,传粉媒介不同,花的形态构造亦有各异。
借助唐代吴融《杨花》:“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
”点出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各自习性。
讲完蜜蜂后,朗诵一首“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让学生去猜,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还有在讲“寄生虫”这一节时,我引用了诗词“千村薜荔人遗矢,万物萧疏鬼唱歌”作引子,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学生普遍答不出,我便为学生讲解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后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间接点出血吸虫的危害。
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我引用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之后,再点出温度能影响桃花的盛开,让学生明白环境影响生物活动的观点。
三、运用诗的形象性来对比教学,能使学生吐故纳新如讲“家蚕”这一节时,我引用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完丝真的死了吗?推出教学内容。
当讲到家蚕的变态发育,蚁蚕经过五龄以后,要吃大量桑叶,好作茧化蛹,一首《蚕妇吟》:“子规啼归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真实道出了养蚕人的辛苦。
唐诗在生物教学中妙用
![唐诗在生物教学中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59105a3c1ec5da50e2705a.png)
浅谈唐诗在生物教学中的妙用唐诗,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铿锵的声韵,醉人的芬芳,一直受世人的青睐,千余年来传诵不歇。
同时,唐诗又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感情,诱人的创造力,启迪和哺育着莘莘学子。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唐诗,诗文结合,感悟诗中所蕴含的生物学价值,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进而使学生在情感、品格、审美观等方面有所提高.笔者下面就此谈一点看法和做法。
一、通过唐诗对生物的描绘,感受色彩美在细胞的结构一节中,讲到液泡时,先引述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然后提问:“为什么枫叶会红,莲叶是绿的,荷花又是红的呢?”让学生思考。
这样学生在探索出自然景色所包含的生物学知识时,也领略到枫叶似火,莲叶如碧,荷花映日的景色,深刻体会到一种灿烂的色彩美。
二、巧析唐诗中和谐的画面,体验和谐美在学习“生态平衡”的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引用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接着与学生一起分析:鹅,“曲项向天歌”,这是多么的欢畅啊!为什么呢?因为有绿水,清波营造了一个宁静、安详、舒适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优哉,优哉,能不欢畅吗?能不引吭高歌吗?鹅是这样,人更是如此,引用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引导学生感受春风细雨,香甜好睡的生命活力,从而在学生心中形成人、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好似进入了“我为花醉,花为我开,鸟为我鸣,我为鸟歌”的纯自然境界,可激发学生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借助唐诗中如画的景色,领略自然美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指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温室效应,酸雨,水土流失,山洪暴发,资源匮乏,能源危机,人口爆炸和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日趋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诗歌、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
![诗歌、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妙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03081ee009581b6ad9eb3c.png)
作者: 黄金花
作者机构: 江苏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225700
出版物刊名: 中学教学参考
页码: 99-9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7期
主题词: 生物教学 诗歌 诗词 初中 妙用 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思维 文化底蕴
摘要:诗歌、诗词以其铿锵的声韵、如画的情境、丰富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启迪和哺育着莘莘学子。
在生物教学中,适当引入诗歌、诗词,巧析作者所描绘的“花鸟虫鱼,千山万水”,让学生感悟诗中所蕴含的生命之美,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诗歌、诗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下。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9ed5d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2.png)
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初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意识的重要阶段,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如何通过生物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了老师们的一大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诗趣法应运而生。
所谓“诗趣法”,是指将诗歌与生物知识相结合,通过优美的诗句和形象化的描述来传达生物科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生物的热爱和兴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初中生物教学的“诗趣法”。
一、诗趣法的特点1. 形象生动:诗趣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生物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 寓教于乐:诗趣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3. 联想灵活:诗趣法能够通过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二、诗趣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 细胞结构:在教学细胞结构时,可以通过诗歌描述细胞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细胞核、质膜、质粒等,让学生通过诗歌形象地认识细胞结构,记忆更加深刻。
细胞核如太阳,掌管生命应运转。
细胞膜如守卫,过滤站务考核。
2. 生物分类:在教学生物分类时,可以通过诗歌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特征,让学生通过诗歌快速了解各种分类的特点。
植物繁多难分辨,叶形根茎搞不清。
动物界别清明,脊椎无脊分得清。
3. 生态环境:在教学生态环境时,可以通过诗歌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诗歌更直观地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好和重要性。
森林大树枝叶茂,野生动物互相依。
河流湖泊生态美,保护环境人人要。
三、诗趣法教学的实施步骤1. 精选诗歌: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相关的诗歌,并结合生物知识进行精心筛选,确保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诗歌朗诵: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诵选定的诗歌,让学生通过诗歌感受生物世界的美妙与奥妙,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852af4e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7.png)
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牐犑实痹擞眯∈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牐牐保新课导入诗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
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牐牐玻提出疑问诗有些诗歌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
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再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
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
”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其实,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
牐牐常理论形象诗这是一类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
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论文之妙用小诗歌巧教生物学
适当运用小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1。
新课导入诗教学设计中,新课的导语至关重要。
有时运用小诗导入新课,既可导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又能在新课一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牵引住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时,可运用古代诗人描述生境的优美诗句来导入新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2。
提出疑问诗有些诗歌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
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家蚕的一生发育变化”时,可运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向学生提出疑问:难道是“春蚕到死丝方颈吗?事实上是”春蚕丝尽没有死“。
再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小诗《天天做早操》:”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
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
“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多么好吗?其实,经过生态学家近年的研究知道,早上的空气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好,空气最好的时刻应是每天下午15~17时。
3。
理论形象诗这是一类将抽象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加以形象化的小诗。
例如,在讲授啮齿目动物鼠类有关传播疾病危害人类的内容时,学生对旧社会流行的鼠疫的危害缺乏感性认识。
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清代诗人师道南的《死鼠行》:”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
鼠死不几日,人死如拆堵。
昼死人,莫问数,日色惨淡愁云雾。
三人行,未十步,忽见两人横截路……“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写了当时鼠疫大流行时的悲惨景象,通过学习加深了学生对鼠疫的了解。
4。
设置悬念诗现代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法、目标教学法等,
都有学生思考、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而设置悬念是重要的一环,可以激发学生”知新“的欲望,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例如,在讲授有关”鸟的多样性“的内容时,可运用学生很熟悉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那么春天为什么处处闻啼鸟的呢?对此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同样,在讲授”草原的生长“内容时,可运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来设置悬念。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如同章回小说,电视连续剧的”悬念“效果。
5。
疑难点睛诗对一些教学难点问题,有时可以运用小诗来释疑解难。
例如,在讲授猛禽类”鹰“的内容时,学生对鹰的性情凶猛、裂食肉类的生活习性,缺乏深刻的理解。
这时,我们巧妙地运用了诗人高越的《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这首诗把鹰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生动地刻划了出来。
说明了鹰爪的形质奇异,鹰眼的明亮之极,并有一双能腾飞搏击的翅膀。
告诉猎人不要枉费心机,遍地去张投罗网,因为鹰志在四方,意在长空,不飞平原浅草,耻与燕雀同游。
学生学完了这首诗,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6。
教育启迪诗运用生物学小诗歌,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
因为,许多诗人在诗中,往往都要发出自己的议论,从而给人以有益的教育启迪作用。
例如,在讲授”啄木鸟“的有关内容时,我们运用了诗人朱庆余的《啄木鸟》:”叮叮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音归。
终日与君除蠹害,无嗔无事不平飞。
“这首诗不仅很详细地描写了啄木鸟的生活习性,而且还把啄木鸟的勤劳、韧性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告诉人们,啄木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叮向晚,锲而不舍,啄遍庭槐,是为了替人们扫除危害树木的蛀虫,这种精神品质多么可贵,能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和教育。
7。
小结脉络诗运用诗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形式新颖,效果较好。
例如,在讲授”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内容时,可运用老作家高士其的一首小诗,来小结一切生物细胞共有的十大主要元素:”碳为主;氢、氧、氮副之;钾、钙、镁、铁又其次;磷和硫居后。
“再如,在讲完有关”生态平衡和自然保护“的内容后,可运用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名诗”本体原来只是公,毋将私欲混其中“来进行小结,告诫人们祖国只有
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
只谋眼前局部利益,不计长远整体命运,自毁家园而不及早悔悟,终将铸成千古之恨。
这样的小结,脉络清楚,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8。
课末余韵诗这是一类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进行教学效果反馈的小诗。
例如,在讲授”遗传和变异“一章有关遗传病的内容时,课末我们留下了老诗人艾青的一首小诗《海水和泪》:”海水是咸的,泪也是咸的。
是海水变成泪?是泪流成海水?亿万年的泪,汇聚成海水。
终有一天,海水和泪都是甜的。
“我们试图让学生从遗传和优生的角度,对这首小诗进行特殊的理解和阐发。
课后,有同学回答说:可把”海水“理解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把”泪“理解为人类自身的特征(基因型和表现型)。
有史迄今,环境和人类自身,都并非十分完美,而有着各种弊端,因此都是”咸“的。
是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决定环境?二者关系如何?这正是遗传学、优生学和生态学等所要探索的课题。
可以预期,在并非遥远的将来,不论人类自身,或人类环境,都将变得无限美好,变成”甜“的。
学生回答得好极了。
当然,一堂生物课,运用一二首小诗便可,切不可泛滥成灾,以免引起学生的消极情绪。
而且诗要易诵易懂易记,有科学性、趣味性和韵味性。
如果小诗能与挂图、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配合起来使用,则教学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