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陈鹤琴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篇一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专家。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幼教试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幼稚教育概论》等书,在幼教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只让儿童死读书本,而“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和生活现实、社会现实紧密相联。
并告诉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工作之后,重拾《陈鹤琴文集》这本书,温故而知新,对他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一、儿童玩具与教育我们从小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却从没有想过玩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而它却真真实实的交给了我们无数的没能从课本,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
各种手边能拿到的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的玩具。
由此可见,玩,对于孩子而言是多么重要。
陈鹤琴在文中说“小孩子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很多玩的东西来帮助,才能满足玩的欲望。
”而这些玩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玩具了。
可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寓教育于游戏呢?孩子究竟要怎样玩才能玩出意义呢?教师以及家长怎么才能做好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呢?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玩,要有好的玩具。
这些玩具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的需要,与他们的爱好兴趣相一致,更要安全,耐用。
而孩子玩的场地,例如房间、公园的草地、儿童游乐场等,也都要仔细选择,找到最适合的。
再有就是成人的帮助与指导,激发他们玩的兴趣,教会他们怎么去思考,或者如何让游戏更加好玩等等。
此外我们还要细心的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教会孩子从正确积极的一面来玩游戏。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去做的是教会孩子怎样玩,而不是带领孩子玩。
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方法论,包括十七条教学原则,而这些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读后感《陈鹤琴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篇一《陈鹤琴儿童心理学》,这本书就像是一把神秘的钥匙,试图打开儿童那充满奥秘的心灵世界的大门。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想,儿童心理学,听起来就很专业、很枯燥的样子。
但是当我开始读起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陈鹤琴先生把儿童心理研究得那叫一个透彻,就像他有一双透视眼,能直接看到孩子们心里在想啥。
书中提到儿童的好奇心,这让我想起我小侄子。
他就像一个小小的探险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他看到家里的闹钟,就像发现了外星生物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
然后就开始各种摆弄,想把闹钟拆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在滴答滴答响。
我当时还想阻止他,觉得他这是在搞破坏呢。
可是现在想来,这就是他的好奇心在作祟啊,就像陈鹤琴先生说的,儿童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动力。
我当时的阻止可能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探索的小火苗,现在想想还挺后悔的呢。
陈鹤琴先生在书中对于儿童游戏的阐述也让我很有感触。
他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这可太对了。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捉迷藏,那院子就像我们的大舞台。
我们躲在各个角落里,有的躲在柴火堆后面,像个小老鼠一样,生怕被发现;有的爬到树上,觉得自己像个超级英雄,别人找不到自己。
那种快乐,就像吃了世界上最甜的糖果一样。
而现在的孩子,很多时候都被各种电子产品所包围,游戏似乎变得很单一。
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在剥夺孩子真正游戏的权利呢?也许我们应该像陈鹤琴先生倡导的那样,给孩子更多自由游戏的空间。
不过,书中有些观点我也不是完全赞同。
比如说关于儿童的学习能力,陈鹤琴先生强调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
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但有时候适当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吧。
就像种小树苗,虽然它要自己生长,但我们也得给它修修枝丫呀。
我看到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完全放任自流,结果孩子养成了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不是也说明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儿童的自然发展呢?我有点犹豫,可能这中间的度很难把握吧。
陈鹤琴认识儿童观后感
陈鹤琴认识儿童观后感《陈鹤琴认识儿童观后感》(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最近我看了关于陈鹤琴认识儿童的一些内容,哎呀,真是让我感触良多!你知道吗?陈鹤琴说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这可太对啦!咱们孩子呀,就像一颗颗充满活力的小种子,有自己独特的生长方式。
不能总是按照大人的想法去硬掰他们。
他还强调要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让我想到,平时咱们可能会忽略孩子的一些小细节,比如他们为什么突然不爱说话啦,为什么对某个玩具特别着迷。
其实这里面都藏着他们内心的小秘密呢!而且呀,陈鹤琴主张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探索。
可不是嘛,老是把孩子拘在框框里,他们怎么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就想啊,以后我对待小朋友,一定得更有耐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
不能因为自己忙或者觉得他们幼稚,就不理会他们。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天使,咱们得用心去呵护他们成长。
从陈鹤琴的观点里,我学到了好多和孩子相处的妙招,也更加明白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的神奇和美好!《陈鹤琴认识儿童观后感》(二)嘿,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聊聊我看完陈鹤琴认识儿童后的感受。
一说起这个,我就忍不住兴奋。
陈鹤琴讲的那些关于孩子的事儿,真的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他说孩子不是小大人,不能用大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这太对啦!咱们有时候就是太心急,总觉得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其实他们有自己的节奏。
还有哦,他特别重视游戏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想想也是,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多开心呀,又能学到东西,又能释放天性。
我觉得呀,作为大人,咱们得不断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不能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来教育他们。
看完之后,我就暗下决心,以后要更懂孩子,给他们满满的爱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自由自在地长大,成为快乐的、有出息的小家伙!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呢?。
陈鹤琴的著作《玩具与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的著作《玩具与教育》读后感1. 哇塞,读了陈鹤琴爷爷的《玩具与教育》,我才知道原来玩具可不只是拿来玩的呀!就像上次我和弟弟一起玩积木,我光顾着搭高高,觉得越高越厉害呢。
弟弟却在旁边用积木搭了个小房子,还跟我说:“姐姐,你看我搭的房子能住好多小动物呢,你的高柱子啥用呀,光站着呗!”嘿,这时候我就想,这玩具在不同人手里玩法还真不一样呢,就跟陈爷爷书里说的,玩具能让咱发挥出不同的想法呀,可不是嘛!2. 嘿呀,读陈鹤琴的 《玩具与教育》,可太有意思啦!记得有一回我和小伙伴们玩拼图,我拼得那叫一个着急,老想着快点拼好。
旁边的小美就慢悠悠地边拼边说:“急啥呀,你看这拼图的每一块都像一个小秘密,得慢慢找它们的家呢。
”我一听,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呀。
这就跟书里讲的一样,玩具能让我们静下心来琢磨事儿,可不是光图个热闹哦,哼!3. 哎呀妈呀,陈鹤琴写的 《玩具与教育》可把我给点醒喽!有次我和爷爷玩弹珠,我就想着把弹珠弹得远远的,看谁弹得远就算赢呗。
爷爷呢,却拿着弹珠在地上摆起了各种形状,还笑着跟我说:“孙儿呀,你看这弹珠不光能比远近,还能摆出花来呢,就像这生活呀,不能光看一面咯。
”我当时就愣了,可不就像书里说的,玩具能教给我们好多想不到的道理呀,哇哦!4. 哟呵,读了 《玩具与教育》这本书,我算是开了眼界啦!那天我和妈妈玩跳棋,我老是想着快点跳到对面去,一路横冲直撞的。
妈妈就拉住我,指着棋盘说:“宝贝呀,你看这跳棋的路得一步一步走稳咯,不能光想着快呀,就像你学习也得踏踏实实地来呀。
”我一听,心里嘀咕着,还真是呢。
这不就跟陈鹤琴爷爷书里说的那样,玩具能让我们明白做事的道理呀,嘿嘿!5. 哇哦,陈鹤琴爷爷的 《玩具与教育》真让我有好多感触呀!有一次我和爸爸玩遥控汽车,我就只知道让车跑来跑去,撞来撞去的,觉得可好玩啦。
爸爸却拿着车,在地上设置了一些小障碍,然后跟我说:“儿子呀,你看这汽车遇到障碍得想办法绕过去呀,不能光傻跑,就像你在生活里遇到困难也得动动脑子呀。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观看大师陈鹤琴的表演,令人流连忘返。
她的音乐才华无可置疑,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技巧,更赋予了音乐以灵魂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大师陈鹤琴的观后感。
【第一段】陈鹤琴的音乐魅力大师陈鹤琴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
她对琴音的驾驭如同一位画家在画布上挥洒的颜料,她的指尖舞动间散发着音符的魔力。
她不只是演奏琴曲,更是用心去诠释每一首乐曲,使之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理解。
每一段琴音的起伏变化,都凝聚着她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第二段】情感的表达陈鹤琴的演奏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
她的琴声如同天籁之音,柔美而纯粹。
在她的演奏中,我可以感受到她在乐曲中传递的情感,如同一股清风拂过心灵。
她的琴音有时激情洋溢,有时温婉优雅,有时又充满柔情蜜意。
她用琴音将情感娓娓道来,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第三段】技巧的展现陈鹤琴的技巧堪称一流。
她的指法娴熟,她的演奏充满了变化和创新。
她将琴音分解,注重每个音符的表达,使得乐曲更加生动有趣。
她的指尖舞动时,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奏出优美的旋律。
她的演奏既有充满挑战的技巧性,同时又能将琴音娓娓道来,展现了音乐的多重魅力。
【第四段】音乐的艺术性大师陈鹤琴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让人叹为观止。
她的演奏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艺术的表达。
她将乐曲中的每个细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能将整个乐曲融入自己的情感与体验之中。
她通过音乐向观众传递情感的共鸣,使得观众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第五段】陈鹤琴的独特之处大师陈鹤琴在音乐表演中的独特风格令人难忘。
她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将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融入到演奏当中。
她的音乐有时充满了奔放和激情,有时又柔和细腻,但无论何时,她的琴声都充满力量和魅力。
这正是陈鹤琴的独特之处,她用自己的音乐表达方式打破常规,创造出了属于她自己的音乐世界。
【第六段】总结大师陈鹤琴的演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音乐才华、情感的表达、技巧的展现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使得她的演奏成为一场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
陈鹤琴文集读后感陈鹤琴文集读后感(一)作为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者、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有着“中国幼教之父”的陈鹤琴先生,他的思想理论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的。
在读书时,就了解过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这次又拜读了他的《陈鹤琴文集》后,温故而知新,再加上自己工作后的一些实践和经验,我想来谈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理论有三大目标:1.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 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3.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这三条不仅对当时,乃至对今天的幼儿园教育,都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我们应把握好这三大目标,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
我是中国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做,也是当下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国”这一意识如果是从小就有的,那对他今后良好的人格、修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
陈鹤琴先生在提到“做现代中国人”中提出:要有强壮的身体;有创造能力;有合作的精神;有为社会服务的热情;心胸开阔和目光远大。
二。
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而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
我在实践过程中,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大社会的教育不仅孩子会乐意接受,而且教育效果也非常好。
由于学龄前幼儿年龄的限制,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事物,如果我们多带他们到外面大自然中走走,他们的收获通常都比在幼儿园的教室里看着挂图或是多媒体要多。
就如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我带幼儿去看了天马山上的斜塔,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天马老街的风貌;一步步爬上了天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他们又领略到了山上秋天的美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看到了斜塔,孩子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纷纷观察起了斜塔,有的思考着为什么斜塔不会倒,有的在数斜塔有几层,有的要求要和斜塔拍照,有的则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爬到斜塔的护栏里去……回去之后,孩子们又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搜集各种关于斜塔的资料,这样的学习是因为幼儿“亲眼所见”、“亲身体验”后自发产生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800字(精选8篇)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1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我看了陈鹤琴老师的著作——《陈鹤琴家庭教育》后,我对陈鹤琴老师的教育方法很感兴趣。
他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深思。
陈鹤琴老师教育方法对教育孩子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他眼里,儿童是一个的人,儿童是他的一切,儿童的一切都是他的自然的,孩子在其幼小的心灵里,没有自然的东西,也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比他自己更重要。
他的教育方法,对于我们每个教师都有着重大的启发。
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师!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优秀范文):2《陈鹤琴家庭教育》这篇文章,我是在网上看到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陈鹤琴家女儿陈鹤琴家女儿陈鹤琴。
这是一名中学教师,她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有着不平凡的教育经历,这是因为她有很高的智慧。
这是一位中学教师的女儿陈鹤琴从xx岁起开始就在陈鹤琴家庭教育中具备的优秀的一种教育方式。
她对陈鹤琴从一无所知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在陈鹤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对陈鹤琴家女儿们都很关爱。
她说:“孩子们是不会随意的乱扔垃圾的”。
她用自身经历,为女儿们树立了榜样,也为女儿们树立了好榜样。
看完这篇文章我有许多感想:陈鹤琴家女儿陈鹤琴的妈妈虽然是一位中学教师,但对女儿们的教育方式也是独到的,在女儿的教育中,可能陈鹤琴家女儿们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她总是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教导女儿们,使她们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使自己变得坚强,不再胆小,不再自卑,变得勇敢,勇敢,不会自卑,敢于担当,不会自我怀疑,敢于承担。
而陈鹤琴的妈妈却不会这样,她一直坚持自己的职责,一直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向,而且她的女儿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她一直坚信女儿的一切努力,终将会换来女儿们的骄傲和自豪。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大师>陈鹤琴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陈鹤琴先生的纪录片《大师》,真的是感触良多。
陈鹤琴先生,那可是教育界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以前只是听闻过他的大名,但通过这次深入了解,才真正被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所折服。
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陈鹤琴先生对于儿童教育的那份执着和热爱。
他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里空谈理论的学者,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孩子们中间,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倾听他们的心声。
比如说,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陈鹤琴先生在一个幼儿园里,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沙子。
一般人可能觉得这就是小孩子瞎玩呗,但陈鹤琴先生不这么看。
他蹲在旁边,仔细地观察着每个孩子的动作和表情。
有个小男孩,正努力地用小铲子把沙子堆成一个小城堡,可是沙子总是不听话,堆起来又塌下去。
这孩子急得小脸通红,可还是不放弃。
陈鹤琴先生没有去帮忙,而是在一旁鼓励他,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当那个小城堡终于堆成功的时候,孩子脸上那种自豪和喜悦的表情,陈鹤琴先生也跟着笑了起来。
还有一次,陈鹤琴先生发现一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他就走过去,轻轻地问小女孩怎么了。
小女孩一开始不说话,后来在陈鹤琴先生耐心的引导下,才小声地说自己不会跳绳,怕被其他小朋友笑话。
陈鹤琴先生马上找来一根跳绳,手把手地教小女孩跳。
一开始小女孩总是跳不好,还差点摔倒,但陈鹤琴先生一直鼓励她,告诉她没关系,慢慢来。
最后,小女孩终于学会了跳绳,开心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起来。
陈鹤琴先生的这些举动,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是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上的。
他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努力。
他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天赋。
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有时候真的太急功近利了。
家长们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老师们也为了考试成绩,给孩子布置一堆堆的作业。
可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停下来,问问孩子想要什么,他们的兴趣在哪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篇一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哎呀妈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啊!陈鹤琴先生说教育要“活”,这可太对啦!我就想啊,咱们平常的教育有时候是不是太死板啦?就像被框在一个小框框里,动弹不得。
也许传统的教育方法能让我们记住一些知识,可这能让我们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吗?我觉得够呛!想起我自己的学习经历,那真是一把辛酸泪。
整天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感觉自己就像个学习机器。
可陈鹤琴先生的理论让我明白,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呀!教育应该像春风吹过大地,让每一颗种子都能自由自在地发芽、生长。
比如说,在实践中学习,这多重要啊!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得真正去动手、去体验。
可能有人会说,实践多麻烦啊,还不如多做几道题。
但我要说,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啦!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才能知道怎么把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再想想,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太依赖老师和书本啦?老师说啥就是啥,书本写啥就信啥。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就像一声警钟,敲醒了我。
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敢于质疑,敢于探索。
也许有人会质疑陈鹤琴的理论,觉得太理想化,不好实现。
但我觉得,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那也是好的呀!毕竟,教育的改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咱们得一步步来,不是吗?总之,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我是真的深受启发,也希望未来的教育能越来越“活”,让我们都能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篇二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感受,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一读进去,哇塞,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陈鹤琴先生强调教育要贴合生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我就常常想,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有时候感觉和生活隔着十万八千里。
比如数学里的那些复杂公式,语文里的那些生僻字词,在日常生活中真的用得上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可我觉得,如果能直接从生活中学习,不是更棒吗?就像他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陈鹤琴读后感
陈鹤琴读后感陈鹤琴读后感(一)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
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
前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
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
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
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而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
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
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追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如一只猪,一只羊。
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入微,淋漓尽致。
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
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
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阅读过程中我们与作者体会着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着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
陈鹤琴大学演讲观后感
陈鹤琴大学演讲观后感篇一陈鹤琴大学演讲观后感哇塞,最近听了陈鹤琴的大学演讲,我这小心脏可是被深深触动了呀!说实话,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这演讲能有啥特别的?可听着听着,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完全沉浸进去了。
陈鹤琴先生讲的那些观点,就像一把把钥匙,解开了我心中好多的疑惑。
也许你会问,真有这么神奇?我跟你说,还真就这么神奇!他说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能死搬硬套那些死板的规则。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小时候,被爸妈逼着学这学那,完全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那叫一个惨呐!他还提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时候学习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啥也没学好。
可能是我太心急了,想要一下子就变得超级厉害,这不是做梦嘛!演讲中,他列举的那些生动的例子,就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眼前闪过。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孩子,在自由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哎呀,我就在想,要是我小时候能有这样的教育环境,那该多好啊!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知道也不晚呀!我觉得以后我得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瞎折腾了。
你们说是不是?这一场演讲,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也许未来的我会因为这次的启发而变得不一样呢!篇二陈鹤琴大学演讲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听完陈鹤琴大学演讲后的那些事儿。
刚走进演讲厅的时候,我心里还琢磨着:“这能讲出个啥花样来?”谁知道,没过多久,我就被啪啪打脸了!陈鹤琴先生一开口,那真是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
他说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火焰。
这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日子,每天被一堆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哪还有心思去点燃啥火焰啊!他还强调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有多重要。
我就寻思着,我自己好像一直都是被推着走,从来没有主动去探索过什么。
难道我就这样一直浑浑噩噩下去?不行,绝对不行!演讲过程中,陈鹤琴先生讲的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说是有个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可家长非让他学数学,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没自信。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陈鹤琴全集读后感(一)我认真拜读了《陈鹤琴全集》,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总是思绪翻滚,感觉受益非浅。
陈氏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有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他先进的"活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陈鹤琴在活教育中的方法-论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现在我们幼儿园普遍开展的区域活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小组分散教学等与陈鹤琴先生的生活教育方法、暗示教学法、小团体教学法均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陈先生的小团体教学方法,不仅当时杜威都强调"从做中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今天在幼儿园教学改革中广泛引进的"瑞吉欧教学法"等也非常强调幼儿的分组学习、共同研究和实践活动学习。
因此我在设计区域活动时就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引发孩子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通过有目的地为孩子提供丰富材料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其中自由选择、主动操作摆弄,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的一种活动。
它是实施个别化教育,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很好形式。
老师应该退到隐性地位,把材料推到显性地位,将材料"活化",赋予材料生命力。
通过材料来营造一种环境,让环境告诉幼儿,这里可以做什么,该怎么做,让环境来"说话",发挥暗示作用。
所以我在每个区角的墙面上都贴出了有些什么玩的东西,和怎样玩的步骤图或范例,让幼儿一看就明白。
如语言区中,一台录音机、一盒故事磁带、一本相应的故事书、一叠图片,这足以让幼儿在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同时,养成专注的习惯。
又如美工区中墙面"新浦江"它就是将画、折、剪、贴的这一系列过程全部展示出来,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探索,我要怎样设计浦江镇?给浦江镇添什么?教师通过提供多种材料供不同层次幼儿操作。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一我认真观看了陈鹤琴视频,陈鹤琴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又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
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关于“儿童期”意义的感受在视频中陈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
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
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二、关于幼儿模仿的启示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儿童这种模仿能力呢?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我获得了以下启示:1.孩子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其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大师>陈鹤琴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陈鹤琴的纪录片《大师》,感触颇多。
陈鹤琴,这个名字在教育领域如雷贯耳。
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简单地了解过他的教育理念,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但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仿佛走进了他的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他的魅力和伟大。
纪录片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陈鹤琴对孩子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关爱。
他会蹲下来,和孩子们平视,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
他的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让孩子们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
有一个场景,至今还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
那是在一个幼儿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
有的在搭积木,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玩过家家。
陈鹤琴静静地站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孩子的举动。
突然,一个小男孩因为积木倒塌而大哭起来。
陈鹤琴立刻走上前去,轻轻地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安慰道:“别哭别哭,咱们重新搭一个更漂亮的。
”说着,他便和小男孩一起重新搭建积木,一边搭还一边耐心地引导小男孩思考怎样才能让积木更稳固。
在陈鹤琴的鼓励下,小男孩不仅停止了哭泣,还成功地搭出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还有一次,陈鹤琴发现一个小女孩总是独自坐在角落里,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
他没有直接去询问小女孩为什么,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默默地关注着她。
他发现小女孩在画画方面很有天赋,但因为性格内向,不敢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于是,陈鹤琴特意组织了一次绘画活动,鼓励小女孩展示自己的作品。
当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手中的画时,陈鹤琴带头鼓掌,并给予了她高度的赞扬。
从那以后,小女孩变得开朗自信了许多,也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陈鹤琴不仅仅是在幼儿园里关心孩子们,他还深入到孩子们的家庭中去。
他会定期家访,和家长们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
他告诉家长们,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过分压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有一个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辅导班,让孩子几乎没有了玩耍的时间。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
《大师》陈鹤琴观后感《大师》是陈鹤琴先生的一部优秀作品,通过直观真挚的文字,生动展现了一个音乐家的坚持与成长。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倍感敬佩。
电影以陈鹤琴的音乐成长为线索,融入了她从小与音乐结缘、与困境搏斗、最终成为大师的艰难历程。
影片以真实感人的情节,折射出音乐家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挫折与坚持。
无论是家庭的压力还是来自社会的不理解,陈鹤琴都没有放弃,她坚定地走着自己的道路,用音乐诉说着内心的声音。
电影中,陈鹤琴扮演者的出色表演让我对音乐家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从小对音乐的热爱到长大后的努力学习,陈鹤琴在表演中将情感与音乐完美融合。
她的每一个演奏都如同流淌的泉水,使人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愉悦。
我深深被她的热情和执着所感动,从内心对她产生了无尽的敬意。
电影中的音乐配乐也功不可没,它们将观众带进了陈鹤琴的内心世界。
音乐贯穿整个电影,通过旋律的优美与悲壮,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每一首曲子都表达了陈鹤琴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音乐的力量在电影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示,让人感到动情和震撼。
在观看过程中,我还深刻领略到了努力的重要性。
陈鹤琴从小就没有任何天赋,她通过恒心和毅力,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最终成为了一位让人敬佩的大师。
她的故事让我明白到,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即使路途再艰难,只要拥有梦想和勇气,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大师》这部电影在细节和情感上都打动着观众。
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极具细腻与真实感。
片中对音乐的描绘和电影的氛围也让观众完全沉浸其中。
同时,影片中对于家庭、友情、成长等主题的呈现也让观众们得到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大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它不仅是对音乐家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每一个追逐梦想者的鼓励。
通过陈鹤琴的故事,观众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懂得了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梦想的追求。
陈鹤琴的音乐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她没有止步不前,而是一直向前迈进。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5篇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5篇第一篇: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读书心得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
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
前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曾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
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
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
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
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而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
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
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追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如一只猪,一只羊。
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惯。
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入微,淋漓尽致。
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应该怎样去做。
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
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观后感一我认真观看了陈鹤琴视频,陈鹤琴的幼教理论和思想原则,是那样通俗易懂,又不乏高深的科学哲理,是那样标新立异,又包含广博的社会生活内容。
陈鹤琴十分重视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儿童时期内开始发展,所以人的儿童期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漫游在陈鹤琴幼教思想的长河里,我的心里久久不平静,很后悔以前的自己对于孩子的傲慢与偏见,但我也深深佩服陈鹤琴老先生对于孩子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正是作为一个幼儿园老师的必备条件,所以我把自己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时的一些收获与感受记录下来,希望能应用到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一、关于“儿童期”意义的感受在视频中陈鹤琴提到“儿童期”的意义解释道:“环境愈复杂,儿童期愈长,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发展愈快,然后才可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所以人的儿童期实在是预备适应环境的重要时期。
”他还将儿童期的作用形容为“改进家庭、改进社会和促进文化的原动力。
”我觉得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想尽职尽责,首先要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将来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时期是人一生当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预备适应这复杂社会的重要时期。
但是,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却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涂抹,或是按照我们大人的意愿去“强逼”着他们学习一些我们自认为对他们将来好的东西,到最后往往事得其反。
实际上孩子的心理发展与身体发育一样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和衡量他们的某些行为,相反,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一点我会在对“好奇心”这一章节的感悟中具体说明)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学习的东西,这样岂不是更好?二、关于幼儿模仿的启示众所周知,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可是儿童喜欢模仿哪些东西?他们又是为什么喜欢模仿呢?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孩子们的儿童这种模仿能力呢?观看了陈鹤琴视频,我获得了以下启示:1.孩子的模仿是无选择的,因此家长和老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其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
陈鹤琴活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提出“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活教育的真谛,以下是我对陈鹤琴活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了解儿童的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选择。
例如,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根据儿童的兴趣,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儿童在兴趣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 创设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重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关注儿童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
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引导他们学会独立生活、与人交往,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二、注重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他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动手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注重实践,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例如,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儿童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
教育者要善于创设实践机会,让儿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美术课上,我们可以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心里教育观后感言
近期,我有幸阅读了心理学家、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著作《心里教育观》,深感陈先生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个人的成长也有了极大的启发。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几点感悟。
一、教育应以人为本陈鹤琴先生在《心里教育观》中强调,教育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素质。
这种教育观念与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1.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陈鹤琴先生认为,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他强调,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指导,将德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2.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他主张,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与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3.关注学生的素质提升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提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在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努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教育应尊重学生个性陈鹤琴先生在《心里教育观》中提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1.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我国,教育改革已经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工作者要以此为依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陈鹤琴教育理念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
他一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陈鹤琴的教育理念,我深感他的教育思想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我对陈鹤琴教育理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陈鹤琴认为,幼儿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
他主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培养幼儿,使他们在身心、智力、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这一教育观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德育为先陈鹤琴强调德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德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关键。
在德育方面,陈鹤琴主张以培养幼儿的爱心、责任心、自律性等品质为重点,通过生活实践、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智育与体育相结合陈鹤琴认为,智育与体育是相辅相成的。
他主张在幼儿教育中,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智力,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体质。
在智育方面,陈鹤琴提倡通过游戏、观察、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在体育方面,陈鹤琴强调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倡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健康成长。
3. 美育熏陶陈鹤琴认为,美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他主张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二、生活化的教育观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生活化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成长。
以下是我对生活化教育观的一些体会:1. 以幼儿为中心陈鹤琴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发展。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后感
看了陈鹤琴视频后,感觉受益匪浅。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阔者和奠基人。
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如今的幼儿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而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课程的"生活化"。
正如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所有的课程内容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
生活是完整的,在生活中自然地融入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又是多变的,孩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生动又有趣的变化。
而我们所实施的课程能否做到"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孩子生活原貌,让他在生活中学习呢"?如果我们从孩子的生活入手,从孩子身边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这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还有让我启发深刻的是陈鹤琴先生还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着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似乎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
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林立的高楼,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其实孩子们对于神秘而亲切的大自然充满了憧憬,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也是他们学习的最好课堂。
因此要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释放,尤其要带领城里的孩子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这不仅是为了教育,也是为了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更是为了他们稚嫩心灵的陶冶。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朝着社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也给我们的课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只局限在幼儿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和社会资源。
如果能将幼儿园的教育真正地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这样的教育合力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身处多功能的社区,有着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我们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就要经常组织孩子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
陈鹤琴认为,要善于激发孩子做事的主动性,不必要去命令孩子做什么,怎么做。
而要启发他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学前106
吴佳程 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