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疼痛学基本概念其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一、概述原发性痛经,作为育龄女性中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特指在月经期间,女性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没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而更多地与功能性因素有关。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在青春期女性中尤为显著,达到了3050,尽管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显示,子宫收缩异常、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以及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其中。
子宫收缩幅度增大和频率增加可能导致子宫缺血和疼痛,而前列腺素作为炎症介质,其水平升高同样可以引发子宫收缩和疼痛。
原发性痛经患者还可能存在痛觉过敏和痛觉阈值降低等神经系统异常。
在治疗方面,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为主,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等途径缓解疼痛症状。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热敷、按摩、心理治疗等,旨在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缓解心理压力等方式减轻疼痛。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其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原理,调节女性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对于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也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
未来原发性痛经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其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以期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一种常见妇科症状,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有时伴有腰酸背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这种疼痛多为痉挛性,有时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等,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疼痛治疗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名称:疼痛治疗学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三、课程目标:1. 了解疼痛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疼痛评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熟悉疼痛治疗的相关设备和药物。
4. 培养学生具备疼痛治疗的专业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四、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疼痛基础知识1. 疼痛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 疼痛的生理学机制3. 疼痛的病理学机制4. 疼痛的心理学机制第二部分:疼痛评估与诊断1. 疼痛的评估方法2. 疼痛的诊断流程3. 常见疼痛疾病的诊断要点第三部分:疼痛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 镇痛药、抗炎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 药物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副作用2. 物理治疗- 电疗、光疗、冷疗、热疗等- 物理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3. 手术治疗- 疼痛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手术方法4.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心理干预等第四部分:疼痛治疗相关设备与药物1. 疼痛治疗常用设备2. 疼痛治疗常用药物第五部分:疼痛治疗案例分析1. 病例介绍2. 诊断与治疗过程3. 治疗效果评价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疼痛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疼痛治疗设备,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笔试,考察学生对疼痛治疗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情况。
3. 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疼痛治疗设备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学时安排:1. 总学时:XX学时2. 理论课:XX学时3. 实践课:XX学时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疼痛治疗学》2. 参考书目:《临床疼痛学》、《疼痛治疗学进展》等九、课程负责人:XXX十、授课教师:XXX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大纲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超前镇痛理念的应用研究进展
超前镇痛理念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疼痛管理理念的更新,超前镇痛作为一种新型的疼痛治疗方法,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超前镇痛,亦被称为预防性镇痛或预先镇痛,其核心思想是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采取镇痛措施,以防止或减轻随后的疼痛感觉。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早期干预,减少患者对疼痛的反应,进而优化疼痛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超前镇痛理念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超前镇痛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临床应用以及当前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超前镇痛理念应用研究的视角,为推动疼痛管理领域的进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超前镇痛的理论基础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是一种预防性的镇痛策略,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对疼痛机制的深入理解和临床经验的积累。
超前镇痛的核心思想是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或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敏化之前,通过给予镇痛药物或采取其他镇痛措施,来防止或减轻随后的疼痛反应。
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疼痛治疗模式,也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枢敏化理论:伤害性刺激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敏化,使得疼痛信号的处理更加敏感和易于触发。
超前镇痛通过在伤害性刺激前给予镇痛药物,可以抑制中枢敏化的发生,从而减轻或防止疼痛的产生。
神经可塑性理论:疼痛的发生和持续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密切相关。
超前镇痛可以通过干预神经可塑性的过程,改变疼痛信号的处理方式,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药理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对超前镇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持。
然而,如何更加精准地预测和评估超前镇痛的效果,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疼痛类型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超前镇痛方案,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三、超前镇痛的应用方法超前镇痛,作为一种创新的疼痛管理策略,其应用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健康心理学(疼痛与健康)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与意义
(五)闸门控制学说
闸门控制学说(gate control theory)认为疼痛的产生取决于 刺激所兴奋的传入纤维种类和中枢的功能结构特征。细纤维兴 奋可以打开“闸门”让疼痛神经冲动通过,粗纤维兴奋则使 “闸门”关闭,疼痛神经冲动受阻。此学说尽管仍有欠缺,但 极大地推动了疼痛的机制、药理、心理学和治疗学的研究和发 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是近年来多为人们引用的理论。
生化研究的单胺递质假说认为,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系统与 情感性障碍有密切关系,如果5-羟色胺不足可能构成了易患素 质,而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减弱就出现了抑郁。
第四节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
二、抑郁症致痛的病理机制 (二)心理社会因素
1.认知和情绪; 2.学习机制; 3.人格因素。
第四节 慢性疼痛与抑郁症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与意义
(三)根据疼痛的程度分类 1.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诸如痒、
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2.轻痛: 疼痛局限,痛反应轻微。 3.甚痛: 疼痛较著,痛反应明显。 4.剧痛: 疼痛难忍,痛反应强烈。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与意义
(四)根据疼痛的病因分类
可分为外周性痛、中枢性痛和心因性痛。
了一些评价方法。
第三节 疼痛的测量
一、疼痛的评价方法 (一)口述性疼痛测定
口述性疼痛测定即受试者采用语言表达方法描述其 受各种刺激以后的感觉体验,根据被测者的口述结果 研究人员进行疼痛评价。
根据检测方法依赖的参数不同,又可分成刺激依赖 法和反应依赖法。
第三节 疼痛的测量
一、疼痛的评价方法 (二)非语言检测
第二节 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
(三)年龄和性别
相同的伤害性刺激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所引起的疼 痛程度及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研究的不断发展,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进展。
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持续性或反复发生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
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痛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在慢性疼痛诊断和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的新方法。
一、精准诊断方法1. 专业评估与问卷调查通过仔细询问患者的详细情况以及使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调查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不适感受、关键部位及程度等信息,从而帮助确定可能引起慢性疼痛的原因。
2. 影像学检查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扫描、MRI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明确病因,并辅助制定治疗方案。
3. 神经生理学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通过测量患者感觉、运动、自主神经等功能状态,有助于判断疾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程度和范围。
临床常用的神经生理学检查方法包括脑电图(EEG)、视觉诱发电位(VEP)、诱发电位(EP)等。
二、目标导向的治疗策略1. 多融合模式治疗多融合模式治疗是一种针对慢性疼痛的综合治疗方法,结合了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2. 靶向药物治疗目前已有多种特定分子靶点药物被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
例如,针对突触间隙中传递伤害信号的信号通路进行调控的药物,如阿片受体激动剂、电压门控性钠通道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的应用可以帮助减轻慢性疼痛患者的痛苦。
3. 神经调节技术近年来,神经调节技术(Neuromodulation)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逐渐扩大。
神经调节技术通过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进行电刺激或化学刺激,改变其传递和处理伤害信号的方式,从而达到缓解慢性疼痛的目的。
常见的神经调节技术包括经皮电刺激(TENS)、深部脑刺激(DBS)等。
三、生活方式干预与康复训练1.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运动和操作手法,帮助恢复身体功能及减轻不适感,并提高生活质量。
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展
颈源性 头痛 ( ri gnc edc e C H 是指 由 c v oei h aah, E ) e c
格检查 : 耳下方颈椎 旁及乳 突下后方有明显压痛 , 病 程较长者可有颈后 部 、颞 部 、顶部 、枕部压痛点 。 头疼牵 涉区局部 的触 觉 、针刺觉 明显减弱 , 侧嗅 患 觉 、味觉和舌颊部可有感觉减退 现象。压顶试验和 托头试验 可 以出现 阳性或者无 明显体征 _ 4 _ 。有关研 究显 示 : 的C H患者患侧 白发明显 多于对侧 。x 有 E 】 光检查可见 颈椎退行性改变 , 颈椎 间孔狭窄 , 椎体前 后缘 骨质增 生 , 突增 宽变 厚 , 棘 棘上 韧带钙化 。C T 检查 多无特殊 变化 。 2 C H的特点 、性质 、部位 的研究 .E ( )E 1 C H的特点 C H的原因是 由于颈椎病变所 E
( 临床表现特点 2)
C H的临床表现为牵涉性疼痛 。其 常不 表现在 E
可 引起疼痛立 即发作或进 行性加重 , 且会从后 枕 并 部 向前额部 、太 阳穴和 眼眶 , 甚至 同侧 肩膀放射 疼 痛 。同时也 会 出现颈肩部发 紧 、胀痛 、钝 痛 、头颈 部受到 活动 的限制 , 甚至会 出现头 昏 、头 晕 、手脚
的主要神经 。第 3 颈神经 出椎 间孔在椎 动脉后 方发 出第3 颈神经后支 , 内侧支分布到 多裂肌 , 其 外侧支 分布到头最长肌 、头夹 肌和头半棘肌。上述这些神 经 的分支 靠 近椎 动脉 经枕 骨大 孔进 入 颅腔 前 的成 角处 , 容易受 到椎 骨突起及肌 肉在附着处 的刺激及
C H患者男 女之 比为1: .; 88 E 2 7. 4 %的患者年 龄在2 l
~
侧 的损伤及失稳 , 以 C H的症 状特点首先 出现 所 E
疼痛科工作计划与总结
疼痛科工作计划与总结
疼痛科工作计划与总结700字
工作计划:
1. 了解疼痛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培训课程,加强对疼痛的认识和治疗方法的学习。
2. 熟悉疼痛科的临床工作流程:观摩和参与疼痛科医生的诊疗工作,了解疼痛患者的常见症状和疾病,学习如何进行疼痛评估和治疗。
3. 积累临床经验:参与疼痛科的日常工作,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合适的疼痛缓解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
4. 学习疼痛科的专业技术:掌握疼痛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技术,如神经阻滞、脊髓刺激术、气体吸入麻醉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5. 持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疼痛科研讨会和培训班等,不断更新医学知识,了解最新的疼痛科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疼痛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
知识。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疼痛科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病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和理解他们的痛苦,并能给予他们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
我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活动,我了解了一些新的疼痛治疗技术和药物。
我将这些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与患者一起制定适合他们的疼痛管理计划,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团队合作中,我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协作,共同为疼痛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我积极参与团队的讨论和会议,与同事们分享经验和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的医疗水平。
总的来说,我在疼痛科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我也意识到,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
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术后疼痛;评估;镇痛;护理术后疼痛是由于疾病或手术造成组织损伤后出现的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几乎是每个手术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鉴于疼痛的多方面损害,国际上已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
据报道,外科择期手术75.5%的患者担心术后疼痛,92%的患者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患者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的患者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1]。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命质量。
因此,对疼痛的评估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将近几年有关疼痛的评估方法与护理进展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疼痛概论1.1 疼痛的基本概念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伴随着真正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这是身体整体的感觉或局部状态,而且也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上的感受[2]。
”1.2 疼痛发生的机制疼痛的发生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伤害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二是个体对伤害性刺激做出的痛反应,并伴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表现为一系列的躯体运动反应和植物内脏性反应。
而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3]。
损伤刺激引起外周神经细胞轴突中胞浆逆向流动,导致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引起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4];同时受损组织释放的炎性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组织胺、白三烯、前列腺素和其他一些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应,既可直接刺激伤害感受器,又可造成周围神经活化和敏感化[5],使正常情况下的阈下刺激也会产生疼痛。
目前的研究[6]还表明有一些在伤害感受性神经元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分子,比如TRPV1通道、NAV1.8通道和P2X3受体等,参与由外周组织损伤和短期炎症导致的急性痛。
疼痛研究进展
1 9 9 4年 国际疼痛研 究会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u d y f o r P a i n , I A S P ) 将疼痛定为 :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 的组织 损伤相
4疼 痛 的 治 疗 方 法
成为继体温 、 脉搏 、 呼吸、 血压 4 大生命体征 之后 的第 5 生命体征 , 并
日益 得 到 重 视 。
1疼 痛 的概 念
4 . 1 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 主要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 , 选择性的缓解疼 痛 的药物 。它镇痛作用强大 , 同时可以使 患者产生不 同程 度的欣快
疼痛学是一 门新 的学科 , 是麻醉学 的重要 分支学科 , 主要研 究 和 阐述终痛和各种疼痛 性疾病 的发生发展 、病生理变化, 以及诊 断 和处理 的一 门学科 。疼痛对人 的危 害包括 降低生 活质量 、 造成劳动 力丧失 、 减少经 济创 收, 增加医疗经费支 出等 。 在临床工作 中疼痛 已 3 . 2 用化学合成或提炼 的药 物。特别是一些镇痛 效果强的阿 片类 药 物, 为l 临 床 疼痛治疗提供 了有利条件 。随着麻 醉技术操作的不断完 善, 将外科手术时的各种方式, 如神经 阻滞也应用 于疼痛 治疗, 从 而 充实 了疼痛 治疗方法, 提高 了治疗效果。
4 . 2神经阻滞 其 中化学 性阻滞是 采用局部 麻醉药阻滞 传导功 能的 疼痛疗 法。而物理性阻滞则是使 用加热 、 加压或 冷却 等物理方法 阻 断神经传导功能 的疼痛疗法 。 4 _ 3 物理疗法 电疗 : 包括短 波、 超短波 、 微波等 。 磁疗 : 包括静磁 场疗
郁等 。痛反应 是机体对痛觉刺 激所表现 出的一 系列 生理反应, 包括
疼痛门诊的诊疗操作要点-032-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032-疼痛门诊的诊疗操
作要点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临床疼痛学基本概念及其进展
1、()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山村秀夫教授,在日本东大开展了“疼痛外来”,即所谓的疼痛门诊
A、1962[正确答案]
B、1965
C、1978
D、1988
2、()年代:闸门学说的出现,产生了TENS
A、1950
B、1960[正确答案]
C、1970
D、1980
3、课件中病例:49岁的膀胱癌患者做了下半身切除术后又愉快的生活了()年之久
A、10[正确答案]
B、15
C、20
D、25
4、一般没有机体器质性病变,纯属心理因素导致的疼痛属于()性疼痛
A、心因[正确答案]
B、炎症
C、免疫功能障碍
D、缺血
5、()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简称IASP。
疼痛学复习重点
疼痛学复习重点疼痛诊疗学复习要点(内部流通资料,勿上传到⽹络中去,谢谢!!)第⼀章绪论1、疼痛学概念?疼痛学:研究疼痛的产⽣机制以及疼痛性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门临床学科。
2疼痛:是第五⽣命体征。
临床意义:1)预告作⽤2)反映病情3)诊断定位4)有的疼痛是⼀种疾病3、疼痛的三维度是什么?1)痛感觉:疼痛位置、程度、性质、时间过程2)痛反应:患者对疼痛的躯体运动性反应、情绪反应、⾃主神经反应、痛⾏为3)痛认知:患者对疼痛或疼痛性疾病的认知程度4、疼痛的病因分类?按原因分类:1)伤害性疼痛:神经系统对感觉信号处理过程正常,⽣理状态下,伤害性刺激直接兴奋伤害性感受器引起的短暂疼痛。
2)A.B.C.第⼆章疼痛的基础理论与知识1、⼏个必须掌握的概念1)伤害性感受器:也称痛觉感受器,侧重于应答伤害性刺激。
分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中感受和传递伤害性冲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外周部分,是没有特化的游离神经末梢,⼴泛分布在⽪肤、肌⾁、关节和内脏器官。
2)沉默性伤害感受器:⽣理状态下对常规的伤害性刺激不反应,3)痛觉过敏:对原先的伤害性刺激会感到更加疼痛4)痛觉超敏:原先的⾮伤害性刺激此时可感知的疼痛刺激5)6)2、. Aδ和C纤维主要差异是什么?Aδ纤维:有髓、快、局C纤维:⽆髓、慢、泛3、组织损伤和炎症后产⽣多种的致痛物质,分别是?①.受损组织释放:缓激肽、5-HT、组织胺、ATP、K+、H+、酸性产物②.伤害性感受器释放: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③.免疫细胞产⽣:TNF、IL、⽣长因⼦、趋化因⼦④.受损局部合成:前列腺素、⽩三烯4、外周处病灶注射消炎镇痛药的镇痛机制?消炎镇痛药:⽣理盐⽔、局⿇药、⽪质醇激素。
镇痛机制主要为:①稀释局部致痛物质。
②局⿇药⽌痛,解除⾎管痉挛,改善⾎循环,带⾛致痛物质。
③⽪质醇激素抑制多种致痛物质的产⽣。
5、痛觉调控中起抑制作⽤的主要有那两个系统?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系统下⾏调制通路系统1)伤害性感受器致敏:致痛因⼦→Na+通道磷酸化→感受器兴奋↑②某些沉默性伤害感受器的激活→痛阈降低③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损伤:低阈值机械感受器的同时激活,使伤害感受器所产⽣的疼痛在中枢受到抑制。
疼痛治疗的进展
四、医患双方的准备
1. 治疗前对40岁以上的病人必须进行 常规化验检查、心电图、血糖等。 2. 大的有创操作应作禁食准备。 3. 要有意外的思想准备。 4. 有创操作要向家属说明有关并发症的可能性, 最好签字。
适应症:对常用剂量的传统镇痛药效果
不佳或无效的疼痛,或为减少传统镇痛 药剂量及其副作用,同时对于疼痛以外症 状治疗。
一、皮质激素类药物
此类药物具有消炎作用,并减少肿瘤及 异常组 织周围水肿,从而通过降低对痛觉组织的压迫 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近来也发现该类药物局 部作用可减少正常 无髓C纤维的传导。 主要适应症: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相关 的压迫性及破坏性疼痛。 药物种类: 强的松 40~100mg/日 PO 氟美松 16~24mg/日 PO, IV
1. 痛源来自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一或某些部分的损 伤; 2. 特点: (1) 无伤害性感受; (2) 疼痛在损伤组织愈合后持续、并加强数周或数月; (3) 常规治疗无效; (4) 痛觉异常:疼痛可由非正常的疼痛刺激引起,如 触觉。
按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分类:
急性疼痛
1 突然或逐渐发生,疼痛程度轻至重度,持续时间通常不 超过六个月。 2 特点: 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部分;如脉搏、 呼吸频率及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出汗。 与组织损害相关,随组织愈合而逐渐消失。 急性疼痛的行为表现,如不能休息、焦虑、痛 苦、哭叫、揉擦或固定痛处等。 无需询问便自述病痛。 定位准确,具有较强的保护性意识或反射。 可以有明显的组织损伤痕迹。
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治疗进展
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治疗进展临床上所谓的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中,所以疼痛症状的发生较为常见,其常表现为各种性质和不同部位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及生命安全。
临床上对其疼痛情况进行适当而准确的评估,对本病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年来,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对ICU危重症患者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治疗,已成为重症医学的一项常规治疗手段。
本文对ICU 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标签:重症监护病房;疼痛评估;治疗进展;危重症;疼痛疼痛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由真正存在或潜在的身体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舒服的知觉和心理感觉”,其往往由自身基础疾病或需要接受的各种侵袭性操作所造成,若临床上处理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1-3]。
目前,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可确定疼痛的性质、分类、部位以及范围等特点,其评估方式主要有主观性评估、客观性评估以及家属代诉或诊断性镇痛治疗评估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镇静剂和镇痛剂对于疼痛的治疗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4-5]。
因此,本文就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ICU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1.1 疼痛的主观性评估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疼痛的主观性评估,主要通过患者主诉来完成,这也是疼痛评估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
其中,对于语言畅通的患者,一般选用语言评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进行评分,0分表示不痛,10分满分表示疼痛剧烈,随着分值增加,疼痛度随之增加,由患者自己对不同分值来量化疼痛程度;还可以适当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进行评估,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对于那些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进行评估,使用水平直线量化疼痛强度,由患者按照自己的疼痛度在不同的地方进行标记;此外,还可以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aces dainscale,FPS),对于老年患者急慢性疼痛均非常有效[6-7]。
(完整版)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骨科;疼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7-02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可引起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凝血系统及胃肠道等功能紊乱,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1]。
术后剧烈的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地痛苦,而且还严重影响术后康复,甚至造成手术失败[2]。
因此,如何有效地处理并减轻骨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其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做好骨科术后病人的护理是十分重要。
本文就骨科术后疼痛护理的发展做如下综述。
1 疼痛的定义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害。
也有人将疼痛定义为:影响人的各个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的经历,可导致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被作为“第五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3]。
2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4]。
于凤伟[5]提出,严重的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耽误病情的恢复。
持续的疼痛还能引起失眠、体重降低、便秘、高血压、紧张和抑郁等情绪。
杨丹等[6]表明,随着疼痛的加重,各项生活指标的分值都在下降,说明疼痛越重,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越大。
3 疼痛评估的方法3.1 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 AS)该方法由日本学者发明,是应用最广泛的单维测量工具。
但需要抽象思维,用笔标记线时需要必要的感觉、运动及知觉能力,应用于老年人时不成功应答率较高。
3.2 数字分级法(NRS)此法既简单又容易掌握,护士可以用来宣教,但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难以对自己的疼痛定位。
陆小英[7]等指出有些患者疼痛已经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可评分仅为2~3分。
3.3“长海痛尺”评估法“长海痛尺”是将NRS和VRS 有机结合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
临床疼痛学的基本概念
无痛
最剧烈痛
谢谢
疼痛旳药理学控制
• 疼痛治疗是最基本、最常用旳措施 • 控制疼痛旳首选措施 • 90%旳疼痛药物处方:水杨酸类和阿片类。 • 新型外周镇痛药物旳开发 • 新型中枢镇痛药物旳开发
1、麻醉性镇痛药
共同点:镇痛效力、耐受、依赖、成瘾及呼吸克 制等副作用。手术前应用最佳。如吗啡、羟考酮、 羟二氢可待因、美沙酮、芬太尼及其衍生物、哌 替啶、杜冷丁等。
精神情绪
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免疫系统
凝血机制
疼痛旳机制: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损伤旳伤 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周围环境旳保 护性适应方式。其机制涉及周围及中枢神 经机制。
疼痛旳产生
有害刺激(压力、热、化学、电)---------组组损伤--------------介质释放(氢和钾离 子、神经递质、激胎、前列腺素)--------刺激伤害感受器------经过传入通路-------传达中枢神经系统
顽固性及恶性疼痛常伴有忧郁恐惊、焦急不安、易怒、 绝望。 3、行为异常
多见于慢性疼痛旳患者,不断地叙说疼痛旳体验、对其 旳影响,不断抚摩疼痛部位,甚至以暴力捶打。坐卧不安、 尖叫呻吟、伤人毁物。
疼痛旳主要病理
• 1、神经损伤 神经组织本身受损,产生病理性冲动传向神
经中枢,引起脊髓测角、丘脑、大脑皮层处于过分兴奋状 态。如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灼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遗痛、幻肢痛等。
2、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根据其对环氧化酶作用旳选择 性,分为非选择COX克制药和选择性COX-2克制药; 按化学构造分为水杨酸类、笨胺类、巴吡磋酮类 及其他有机酸类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共同特征具 有解热、镇痛、抗炎与抗风湿作用。如阿司匹林 片、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酮洛酸、 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疼痛学教学总结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担任疼痛学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我对自己在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一、教学目标与实施1. 教学目标本年度,我以培养学生疼痛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主要目标,力求使学生能够掌握疼痛学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最新进展。
2. 教学实施(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教学:结合临床实际,安排学生参与疼痛科门诊、病房的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操作能力。
(3)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讲座,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疼痛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成果与反思1. 教学成果(1)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良好,通过期末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检查,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疼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学生临床技能得到提升,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疼痛科门诊、病房的诊疗工作。
(3)学生学术素养提高,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
2. 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环节需加强:针对临床实习环节,我将加强与临床教师的沟通,确保学生实习效果。
(3)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我将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三、未来工作计划1. 深入研究疼痛学领域最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加强与临床教师的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3. 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4. 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提升自身学术素养。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疼痛学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疼痛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谨此总结,敬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疼痛学教师:年月日。
疼痛科医生进修学习计划
疼痛科医生进修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作为一名疼痛科医生,我希望通过进修学习能够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深入了解疼痛科的最新理论和临床实践。
2. 掌握常见疼痛病因及治疗方法。
3.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 学习并掌握疼痛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5. 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
二、学习内容1. 理论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和期刊,学习疼痛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疼痛的生理学基础、疼痛的分类及评估方法、疼痛的治疗原则等内容。
2. 临床实践参与临床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临床工作,扩大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 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了解疼痛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4. 科研训练学习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撰写临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5. 自主学习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开展自主学习,了解疼痛科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应用。
三、学习安排1. 学习时间:每周至少安排一天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进修。
2. 学习方式:结合网络学习、自主学习、临床实践和学术交流,全方位提高专业水平。
3. 学习项目安排:(1)理论学习:每周学习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定期总结和复习。
(2)临床实践:积极参与临床工作,扩大临床实践经验。
(3)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讲座,关注疼痛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4)科研训练:结合自身兴趣和需求,开展科研课题,提高科研能力。
四、学习评估1. 制定学习计划,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和调整。
2. 通过学术交流和科研成果发表,评估学习效果和专业水平。
3. 结合临床实践和患者反馈,评估临床诊疗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
五、学习资源1. 网络学习资源:包括医学网站、学术平台、科研网站等。
2. 书籍文献:包括疼痛科的专业书籍、期刊、文献资料等。
3. 学术交流资源: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期刊等。
4. 临床实践资源:结合临床工作,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和科研课题。
疼痛科1年业务学习计划
疼痛科1年业务学习计划第一季度:在疼痛科的第一年,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开始学习,建立起对疼痛科学的全面了解和扎实的基础。
在第一季度,我们将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 疼痛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疼痛的定义、种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等。
2. 疼痛科的常见病症和诊疗方案:学习各种类型的疼痛症状及其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诊疗方案和治疗方法。
3. 疼痛科的临床技能:学习各种疼痛科常见的临床操作技能,如注射、穿刺、神经阻滞等。
4. 了解疼痛科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知识:包括医疗器械的管理规定、疼痛科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等。
第二季度:在第二季度,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疼痛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和临床操作,加深对疼痛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疼痛科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学习疼痛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新药物、新治疗方法等。
2. 疼痛科的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学习,加深对疼痛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疼痛科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学习如何和其他科室合作,如何与病人和家属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 完善自身专业技能和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第三季度:在第三季度,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疼痛科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扩展。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 疼痛科的互联网+战略:了解疼痛科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提高疼痛科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2. 疼痛科的质量管理和安全防范:学习如何加强疼痛科的质量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和可靠性。
3. 疼痛科的团队建设和管理:学习如何建设和管理疼痛科的专业团队,提高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
4. 疼痛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了解疼痛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学习如何把握机遇,做好疼痛科的规划和战略。
第四季度:在第四季度,我们将进行疼痛科的全面复习和总结,准备进行疼痛科的考核和评估,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疼痛学基本概念及其进展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樊碧发一、总论一个著名科学家对疼痛的描述:“除医生之外没有更多的人了解长期而持续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给精神和肉体带来的影响……,这种折磨使人的性格发生变态。
”疼痛对人类的挑战,尽管现代医学各个专科发展迅速,但对顽固性疼痛,比如癌痛、神经痛、幻肢痛、CRPS等仍然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将会导致疼痛对人类发起更大的挑战。
一例成功控制顽固性疼痛的病例。
这个病例发生于1977年,49岁的膀胱癌患者,因为广泛地癌转移,疼痛难忍,做膀胱切除已不可能,在美国给他做了下半身切除,即从下腹部开始,包括骨盆以及双下肢全部切除。
此后进行了包括控制疼痛在内的各种治疗以及康复的训练,首先锻炼上肢,然后安装半体假肢外套,练习自主行走,除能在轮椅上活动自如外,并能驾驶汽车获得了驾驶司机的执照,大大地提高了他的生活质量,术后又愉快的生活了10年之久。
现代疼痛控制的理念,应以疼痛专业人员为主体,多学科密切合作共同攻关,共建专业团队,必须是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并且以专业的手段去管理,才能把疼痛完美地控制。
二、现代疼痛学发展简史、疼痛的概念及疼痛的生物学意义现代疼痛学的发展简史,简单介绍一下。
上个世纪60年代,华盛顿大学的Banica教授,在华盛顿大学首先创立了临床疼痛中心,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一个临床疼痛中心。
1962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山村秀夫教授,在日本东大开展了“疼痛外来”,即所谓的疼痛门诊。
到了1975年,国际疼痛学会成立,简称IASP。
现代疼痛学发展的简史,从1988年开始,中华麻醉学会就召开了全国疼痛的研讨会。
1989年,第一届东西方疼痛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疼痛研究会(CASP)成立。
1990年,第六届国际疼痛学会在澳大利亚举行,把我们中国的中华疼痛研究会接纳为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
1992年,中华疼痛研究会变为中华疼痛学会,我们下设六个专业学组。
1995年《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创刊。
2007年,我们疼痛科成立。
那疼痛是什么?在公元前300年,印度、埃及等国家认为疼痛是“魔鬼”、是上帝或神灵对人类的惩罚。
而在古希腊年代,认为疼痛是与愉快相反的一种情绪。
到了19世纪,感觉神经心理学认为疼痛是认识到了疼痛的感觉方面。
20世纪已经认识到疼痛是由感觉和情绪组成。
进入本世纪70年代才逐渐揭示了疼痛的本质,疼痛的多位性,比如感觉和分辨的成分,动机和情绪的成分,还有认知和评价的成分。
疼痛的定义,在国际学会1979年做出了疼痛的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潜在的组织损伤。
同一定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通过损伤的经验,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
第三,疼痛是局部的或者整体的感觉。
疼痛学的生物学意义有两方面:第一有利的一面,就是说我们报警的作用,疼痛是机体对外周环境的保护性反射的一种方式,因为根据疼痛我们可以避开危险,作出防御性的反射,医生根据疼痛去看病人,比如说你肚子痛、牙痛,去看病人。
医生通过疼痛的各种各样的疼痛去诊断疾病,到底是哪里痛,怎么样的痛法等等。
还有一种先天性的无痛儿,比如说一个孩子,从生下来缺乏疼痛的报警系统,这样的孩子往往活不大,就都会夭亡。
而疼痛不利的一面就是病因了,剧烈地疼痛它可以诱发休克等一系列机体功能的改变,而慢性疼痛常可使病人痛不欲生,疼痛往往是致病、致残、致死的原因。
三、疼痛的分类、伴随症状及主要病理疼痛的分类,疼痛可以分成浅表痛、深部痛。
疼痛还可以分成神经性疼痛和心因性疼痛,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有关心因性的问题,精神性的,可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值得非常注意。
疼痛的另一种分类,分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
周围神经痛一般比如说快痛为主等等,是一种阵发性的锐痛、压痛,及压痛的部位比较固定。
而交感神经痛是慢痛、持续性疼痛、难忍性疼痛等等。
中枢性疼痛往往是,比如脊髓、脑干、大脑皮层等中枢神经病变导致的疼痛传导路受损害引起的疼痛。
疼痛经典的为比如丘脑痛等等。
还有一个疼痛的分类,希望大家熟知。
一个叫短暂性疼痛,就是一过性发作的疼痛,急性疼痛往往有明显的损伤存在,而慢性疼痛不一定能够查出明显的损伤。
就是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可以阶段性发作等等,发病缓慢或者由急性疼痛转化而来。
疼痛的伴随症状,我们说生理的伴随症状,经常有疼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等。
慢性疼痛常常导致失眠、便秘、食欲不振。
顽固性疼痛,肢体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形成痛性残疾。
在疼痛的伴随症状还有一些心理的变化,就是长期受疼痛折磨的人,往往出现恐惧、焦虑、易怒、绝望等等。
疼痛的伴随症状还有一些行为异常的人,就是经常疼痛,受疼痛折磨的病人,他会不停地诉说述说自己的体验,对自己的影响,不停地抚摸疼痛的部位等等,坐卧不安等等,伤人毁物等等。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是一种病态行为,作为医生应该理解。
疼痛的主要病理,就是有组织损伤,还有神经损伤。
疼痛的主要病理有理化刺激,以及末梢神经的机械刺激。
四、临床疼痛的常见病因临床疼痛的常见病因。
第一个直接刺激,比如机械性的、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等等,都可以引起疼痛。
炎症,几乎所有的发生疼痛的过程都有感染性炎症、无菌性炎症等等。
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疼痛占临床疼痛的绝大多数,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缺血,缺血与慢性疼痛非常相关,并且是很多疾病的主要致痛原因之一。
常见的疾病,比如说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动静脉栓塞、脉管炎、雷诺氏病等等。
出血,一些组织器官的间隙的出血,也往往成为疼痛的主要原因。
代谢性疾病,我们临床经常有的,比如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痛风等有关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疼痛。
生理功能障碍,我们经常看到,比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血管性头痛、非典型性颜面痛等等,有关生理功能障碍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疼痛。
免疫功能性障碍,强直性脊柱炎、风湿病以及类风湿、皮肌炎等等,这些都是引起疼痛的常见疾病。
慢性运动系统退行性改变,在所有的慢性疼痛发病因素中,本类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
我们经常说的颈肩腰腿痛,有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等,都叫慢性运动系统退行性疾病。
还有一类,就是心因性疼痛。
一般没有机体这个器质性的改变,纯属心理原因导致的,这个应该非常引起警惕。
五、疼痛的测定及恶性循环分析(幻灯30)那我们谈一下有关疼痛的测定。
比如说发烧我们知道他高烧多少度,比如脉搏我们知道跳多少度,血压我们知道它有多高或者多低。
疼痛同样有测量多么疼痛的严重程度。
我们幻灯片上列举了这么多最常见的红色字体表达的,就是视觉模拟评分法,简称叫VAS法,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一种疼痛的测量方法。
(幻灯31)疼痛的恶性循环问题。
就是说我们看红色字体的一个疼痛,发生一个疼痛的问题,首先传达到脊髓,脊髓再传达到了中枢大脑,这会使我们感到疼痛。
当疼痛传到脊髓以后,由于反射神经将会导致血管收缩、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了将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的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代谢因素积聚,代谢因素积聚以后,发生致痛物质的生成以及游离等等,第一次导致疼痛的结果是引起第二次导致疼痛的原因,这就形成了一个疼痛的恶性循环。
我们从任何一个环节,只要把疼痛的恶性循环打破,将会非常有利于疼痛的康复。
六、慢性疼痛研究进展有关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急性痛,是伤害刺激负反馈作用于机体,保护机体稳定,减轻对机体伤害的一种疼痛。
而慢性痛,慢性伤害性刺激正反馈的机制失去了稳定,使疼痛失控,加重伤害,可表达于患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是说急性痛是症状,是人体的保护机制。
而慢性痛是一种疾病导致人体的正反馈机制,导致我们人体的平衡失衡。
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和表达。
慢性疼痛的创伤导致机体的功能异常。
比如说感觉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增益增大,神经血管控制功能的反映性增高,免疫持久性的神经炎,以及抑制系统功能降低。
比如说本人,别人一分的痛,可能这些慢性疼痛的病人就能变成三五分的疼痛。
还有外周机体感觉在皮层上代表区的扭曲,不正常的情感表现。
长期受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往往有知觉放大和产生灾难样感觉。
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脊髓背根神经元的作用,比如外周神经受损以后背根神经元就发生了特有性的变化。
生理意义,它就是改善了神经元的存活及再生,有助于克服器官的损伤所造成的严重的疼痛。
脊髓水平的抗痛系统,将会对保护神经功能,保护炎性物质,保护神经功能以及解除疼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慢性疼痛研究的进展,就是说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变化,持久性的伤害刺激和神经刺激将会导致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激肽上调,脊髓突触传递敏感性的增加,产生长时间的效应,抑制系统功能的下降,神经元的凋亡,心理、社会关系功能的失常。
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大家一定要记住,疼痛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规定,它不仅仅是症状,它本身就是一类疾病。
这个主要是讲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类疾病。
疼痛将导致神经系统在分子、细胞、心理、社会多个水平发生调节失常。
疼痛要及时完善的控制,避免形成长期慢性化,导致功能,机体功能的失调。
我们疼痛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心理、生理、行为等多个水平对功能异常的神经系统进行调整。
七、现代痛觉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有关现代痛觉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
上个世纪1960年代,因为发生了,产生了闸门学说的出现,我们就产生了各种TENS仪器,就是说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各种理疗的仪器,大体上是基于闸门学说的出现而产生。
上个世纪70年代,有关阿片肽以及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发现,促进了针刺镇痛理论的研究,开发出 HANS 治疗仪系统。
上个世纪1980年代,疼痛系统的可塑性改变,中枢致敏,产生了预先镇痛的概念。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寻求疼痛系统中特异性的靶分子,视为发展新型镇痛药物的契机,如寻找与疼痛信息传递和处理有关的分子,克隆于疼痛信息传递和处理有关的新基因,用一种或者多种动物模式对急性痛和慢性痛进行镇痛效果的研究。
到本世纪初,2006年,发现了疼痛,与疼痛相关的基因缺陷,说明有的人的疼痛,就是疼痛和基因的研究密切地联系到一起。
八、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幻灯38)疼痛的基本的治疗方法。
红色字体表达的是最常用的方法,比如说药物治疗方法,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方法,还有神经阻滞的疗法,物理的疗法,按摩的疗法,针灸疗法,SSP、TENS、HANS这些疗法,手术疗法,PCA疗法,心理疗法等等,其他有很多疼痛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疼痛的药理学控制,我们知道任何疾病都需要药物去控制它,疼痛的药理学控制应该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控制疼痛的首选办法。
大概我们梳理一下有关止痛药,90%的疼痛药物的处方,水杨酸类和阿片类药物。
我们希望新型外周药物的开发和新型中枢止痛药物的开发。
药物治疗的原则,药物治疗可以使疼痛缓解,使相当多数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