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时分层作业练习

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时分层作业练习
化学平衡的移动-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时分层作业练习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建议用时:40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叙述中说明某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的是( )

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改变

B.混合体系中气体密度发生变化

C.正、逆反应速率改变

D.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

D[浓度的改变,必须要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平衡才会发生移动,如H2(g)+I2(g) 2HI(g),缩小其体系体积,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大,但其正、逆反应速率是同等程度增大,平衡没有发生移动,即A项不符合题意;同理,增大体积,因其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其密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减小,平衡没有移动,即B项不符合题意;由A、B两项说明,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即C项不正确;转化率改变,说明平衡一定发生移动,D项符合题意。]

2.已知: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升温增压B.降温增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减压

B[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增压、降温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NO和CO能缓慢起反应,2CO+2NO 催化剂

N2+2CO2,为了控

制大气污染,某同学提出了下列建议,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改变汽车尾气排放压强

B.提高反应温度

C.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

D.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C[汽车尾气排放压强不能改变,A错误;反应温度过高,会导致汽车发生爆炸,方法不可行,B错误;在尾气排放处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该方法可行,C正确;汽车发动机中有进空气的压气机,不能向汽车发动机燃烧室中通入过量的空气,该方法不可行,D错误。]

4.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

A.SO2(g)+NO2(g) SO3(g)+NO(g) ΔH<0

B.C(s)+CO2(g) 2CO(g) ΔH>0

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D.H2S(g) H2(g)+S(s) ΔH>0

B[加压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温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A、D项,加压平衡不移动;C项加压平衡逆向移动,降温正向移动。] 5.反应NH4HS(s) NH3(g)+H2S(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73702137】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

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Cl气体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B[通入SO2、HCl气体,可分别与H2S、NH3反应,导致平衡正向移动,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会导致容器内NH3、H2S浓度减小,相当于减压,平衡正向移动,由于NH4HS为固体,移走一部分对平衡无影响。]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的是(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C[A项,C为固体,改变其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B项,扩大容积v正减小,c(D)也减小,B错;C项,缩小容积,浓度增大,速率也增大,平衡右移,c(D)也增大,C 对;D项,体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错。]

7.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 A(g)+n B(g) c C(g)+d D(g),C物质的质量分数w(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73702138】

A.ΔH<0,m+n

B.ΔH>0,m+n>c+d

C.ΔH>0,m+n

D.ΔH<0,m+n>c+d

A[由图像分析知,随温度升高,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反应左移,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压强增大,C的质量分数减小,说明反应左移,m+n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C.a+b

D.增大压强,B转化率增大

D[温度升高,C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从p1→p2,压强增大,C的体积分数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a+b>c+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转化率增大。]

9.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3702139】A.t1时升高了温度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降低了温度

B[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但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幅度更大一些,A错误;加压、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C错误;降温,正、逆反应速率瞬间减小,D错误。]

10.若反应a A(g)+b B(g)c C(g)+d D(g)在密闭容器内达到化学平衡以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会使平衡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降低,那么:

(1)正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系数关系是(a+b)________(填“>”“=”或“<”)(c+

d);

(3)为了提高A的利用率,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会使平衡混合物中C的质量分数降低,说明平衡逆向

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和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和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提高A的利用率,应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采用的方法有增大B的浓度、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答案】(1)放(2)< (3)增大B的浓度、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

11.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等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并分别在T s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图所示。

【:73702140】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__。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判断可知,C点是第一个平衡点,则A、B两点尚未达到平衡状态。C 点以后,随温度升高,NH3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A、B(2)放热

(3)AC:反应开始v(正)>v(逆),反应向右进行生成NH3;CE:已达平衡,升温使平衡左移,NH3的体积分数减小

12.对于A+2B(g) n 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A量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________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______;当n=3时,A的状态为________。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则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__反应。

【解析】(1)增加或减少A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态或液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固态或液态,n=3时,A的状态为气态。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组分含量减少,说明平衡逆移,则n≥3。

(4)升温平衡右移,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逆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固或液(2)固或液态气态(3)n≥3(4)放热

[能力提升练]

13.在某恒温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发生可逆反应:A(s) B(g)+C(g) ΔH=-

Q kJ/mol(Q>0)。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然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两次平衡时,C(g)的浓度相等

B.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B)生成∶n(C)消耗=1∶1

C.若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A,平衡不移动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1 mol B和1 mol C,则达到平衡时吸收Q kJ热量

D[平衡常数K=c(B)·c(C),其只与温度有关,缩小容器体积,K保持不变,因c(B)、c(C)同等倍数变化,为使K保持不变,只有c(B)、c(C)浓度均不变化,即与原平衡浓度相等,故A正确;根据平衡时v(正)=v(逆)可知,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B)生成∶n(C)消耗=1∶1,故B正确;A是固体,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A,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小于Q kJ,故D错误。]

14.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3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

B.t2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反应不再发生

C.t2~t3,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

D.t2~t3,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C[t1时,v正>v逆>0,正、逆方向反应都在进行;t2时,v正=v逆>0,反应达到平衡,但反应仍在进行;t2~t3时间段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相等,此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故C正确。]

15.在容积均为2 L的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加0.10 mol·L-1的N2、0.26 mol·L-1的H2,进行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图1表示不同反应条件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2表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达到平衡时NH3的质量分数。

图1 图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73702141】

A .图2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容器丙

B .图1中容器乙的反应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 .图1中容器乙0~5 min 时间内v (N 2)=0.012 mol·L -1·min -1

D .图1中容器丙内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 [工业合成氨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时NH 3质量分数越小,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即图2中,丙反应速率最大,A 项正确;图1中甲、乙转化率相同,但乙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可能使用了催化剂,B 项正确;0~5 min 时乙容器内v (N 2)=0.04 mol·L -1/5 min =0.008 mol·L -1·min -1,C 项错误;丙内反应达到平衡时,c (N 2)=0.08 mol·L -1

,c (H 2)=(0.26-0.02×3) mol·L -1=0.2 mol·L -1,c (NH 3)=2×0.02 mol·L -1=0.04 mol·L

-1,K =c 23c 2c 32=2.5,D 项正确。]

16.氨是化肥工业和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工业合成氨使用的氢气主要来自合成气(CO 、H 2混合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73702142】

(1)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 ΔH =-92.4 kJ·mol -1

,升高温度,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 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a .增大压强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 .升高温度 D .及时分离出产物NH 3 (2)合成氨的原料H 2可通过反应CH 4(g)+H 2O(g) CO(g)+3H 2(g) ΔH 来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n 2n 4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中CH 4的百分含量的影

响如图所示:

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 1________p 2(填“>”“<”或“=”下同),ΔH ________0。

(3)获取H 2的另外一个反应为CO(g)+H 2O(g) CO 2(g)+H 2(g) ΔH <0,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后,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可提高CO 的转化率。

【解析】(1)合成氨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合成氨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氢气转化率;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氢气转化率降低;降低生成物浓度,可使反应物转化率提高。(2)CH4(g)+H2O(g) CO(g)+3H2(g)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中CH4的百分含量增大,故p10。(3)CO(g)+H2O(g) CO2(g)+H2(g) ΔH<0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水蒸气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均可达到提高CO转化率的目的。

【答案】(1)减小ad (2)< > (3)降低温度(或提高水蒸气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选修4_化学平衡_知识点总结说课讲解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表示方法:用“ ”表示。如:H 2 + I 2 2HI 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⑴溶解平衡的建立 溶解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V(正)=V(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V(正)=V(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 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⑴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⑵ 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 V(正)=V(逆)>0 ⑶ 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 ⑷ 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 保持一定 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 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 ⑴微观标志:V(A 正)=V(A 逆) >0 ——实质 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⑴基本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⑵常见方法:以xA +yB zC 为例 ①直接的 Ⅰ、速率:???a 、υ(A 正) ==υ(A 逆) b 、υ(A 耗) ==υ(A 生) c 、υ(A 耗) ∶υ(A 生) == x ∶y d 、υ(B 耗) ∶υ(C 耗) == y ∶ z ②间接: ???a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b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 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 ≠z )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 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V(正)=V(逆)的关系被破坏,使V(正)≠V(逆), 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V(正)=V(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 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 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V(正)、V(逆)的影响哪个大些 ⑴V(正) >V(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 ⑵V(正) <V(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练习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 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恒温下,反应a X(g)?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 mol·L-1增大到0.19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c B.ab 8.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 ) A.2NO2(g)(红棕色)?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2(g)+I2(g)?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3+3KSCN?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能力提升] 9.现有m A(s)+n B(g)?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平 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 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m+nq C.x点的混合物中v正

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与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 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化学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习题参考word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基础过关] 一、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正反应吸热)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加压时(体积变小),将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C.保持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颜色变深 D.保持体积不变,通入He,再达平衡时颜色不变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 )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 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为( )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化学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O A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 .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H 2 (g)+l 2 (g)^=2HI (g) △ H >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O A .降温、减压 B .降温、加压 C .升温、加压 D .升温、减压 3 .对于可逆反应 mA (g)+nB ? ---------- p C (g)+qD (其中A 和C 都是无色气体) )。 A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 ) 一定等于(p+q ) B .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若增加B 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 B 必是气体物质 D .若B 是气体,增加 A 的量,A 、B 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4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O A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n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n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 和平衡态n 时浓度不相等 5. 反应NH 4HS (S )^=NH 3 (g)+H 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 SO 2气体 B .移走一部分 NH 4HS 固体 C .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6. 在某温度下,反应:CIF (g)+F 2 (g)^=CIF 3 (g) △ H= — 268 kJ ? mo 「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 ClF 的转化率增大 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 CIF 3的产率提高 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 F 2的转化率降低 7 .将H 2 (g)和Br 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 H 2 (g)+Br 2 (g) 2HBr (g) △ H v 0,平衡时Br 2 (g) 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 Br 2 (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 )。 A . a > b B . a=b C . a v b D .无法确定 ,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在25C 时,密闭容器中 20 s ,则 物质 X Y Z 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 F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 2(g) 2SO 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 2、O 2、SO 3分别是0.2mol/L 、0.1mol/L 、0.2mol/L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 .SO 2为0.4mol/L ,O 2为0.2mol/L B .SO 2为0.25mol/L C .SO 2、SO 3(g)均为0.15mol/L D .SO 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C 生成的速率与C 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 ,同时生成3n molB D.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 2(g)+I 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 2、I 2、HI 的浓度相等 D. I 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 、B 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C 、 D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 %,若此时A 的转化率为a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若x=1,则P >a B .若x=2,则P <a C .若x=3,则P=a D .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7.在1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 3N 2+3H 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都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初始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 2的百分含量也为a %的是( ) A .3molH 2+1molN 2 B .2molNH 3+1molN 2 C .2molN 2+3molH 2 D .0.1molNH 3+0.95molN 2+2.85molH 2 8.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O 2 2SO 3(g),起始时SO 2和O 2分别为20mol 和 10mol ,达到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SO 3的转化率分别为( ) A 10mol 10% B 20mol 20% C 20mol 40% D 30mol 80% 9.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高一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选择题 1.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3.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气体,重新达平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SO2、O2、SO3中18O的含量均增加 C.SO2、O2的转化率均增大 D.通18O2前、通18O2后、重新达平衡后三个时间段v(正)与v(逆)的关系依次是:==、>、==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小 B.加压有利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 C.可以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来制取氨气 D.加催加剂,使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SO3 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7.下图为PCl5(g) PCl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5.对平衡CO2(g)CO2(aq) △H= -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7.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8.对于可逆反应2A2(g)+B2 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9.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 (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 气体,重新达平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SO2、O2、 SO3中18O的含量均增加 C.SO2、O2的转化率均增大 D.通18O2前、通18O2后、重新达平衡后三个时间段v(正)与v(逆)的关系依次是:==、>、==。 10.恒温下, 反应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下图为PCl5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g)均为0.15mol/L D.SO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习题20141105

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练习 1.(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2.( )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 C(s)+3D(g) ΔH<0,达到平衡时采取下列措施,可以使正反应速率v正增大、D的物质的量浓度c(D)增大的是 A.移走少量C B.扩大容积,减小压强 C.缩小容积,增大压强 D.体积不变,充入“惰”气4.( )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反应m A(g)+n B(g) p C(g)+q D(g),经过5 min达到平衡,此时各物质的变化为A物质的量浓度减少a mol·L-1,B的平均反应速率v(B)=a/15 mol·L-1·min-1,C物质的量浓度增加2a/3 mol·L-1,这时若增大系统压强,发现A与C的百分含量不变,则m∶n∶p∶q 为 A.3∶1∶2∶2 B.1∶3∶2∶2 C.1∶3∶2∶1 D.1∶1∶1∶1 5.( )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A(g)+B(g) C(g)+D(g),5 min后达到平衡。若温度不变时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 A.a=2 B.a=1 C.a=3 D.无法确定a的值 6.( )恒温下,反应a X(g) b Y(g)+c Z(g)达到平衡后,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 mol·L-1增大到0.19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c B.ab 8.( )下列叙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A.2NO 2(g)(红棕色) N2O4(g)(无色)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缩小容积、增大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B.H 2(g)+I2(g) 2HI(g) ΔH<0,在平衡后,对平衡体系采取增大容积、减小压强的措施,因为平衡不移动,故体系颜色不变 C.FeCl 3+3KSCN Fe(SCN)3(红色)+3KCl,在平衡后,加少量KCl,因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体系颜色变浅 D.对于N 2+3H22NH3,平衡后,压强不变,充入O2,平衡左移 9.( )现有m A(s)+n B(g) q C(g) ΔH<0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 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φ(B)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的下列描述 正确的是 A.m+nq D.x点比y点的混合物的正反应速率小 10. ( )已知NO 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ΔH<0。 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 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X与Y两条曲线中,Y表示N2O4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点 C.25~30 min内用NO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是0.08 mol·L-1·min-1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为了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使用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 -905.48 kJ·mol-1 N2(g)+O2(g)2NO(g)?? ?H = +180.50 kJ·mol-1 则4NH3(g)+6NO(g)5N2(g)+6H2O(g)的?H =????????????? ?。 (2 N (g) v2正=k2 ①(g) ②(g)2NO 达式 (3N (g) M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 A(?)+b B(?)c C(g)+d 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1.5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 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工业合成氨N 2+3H22NH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理 A.3V(N2 B C D.C(N2 E. F. (3) (4)450 (5)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b.加入催化剂c.增加N2的浓度d.增加H2的浓度e.分离出NH3 二、选择题 4、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化学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g)+I2(g)2HI (g) ΔH>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降温、减压B.降温、加压C.升温、加压D.升温、减压 【 3.对于可逆反应mA (g)+nB pC (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一定等于(p+q) 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 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4.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5.反应NH4HS (s)NH3 (g)+H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6.在某温度下,反应:ClF (g)+F2 (g)ClF3 (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7.将H2 (g)和Br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 (g)+Br2 (g)2HBr (g) ΔH<0,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20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