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教案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1.2.2 函数的表示法一、教材分析:函数的表示法是“函数及其表示”这一节的主要内容之一.学习函数表示法,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领悟数形结合,化归等函数思想,函数的不同表示法能丰富对函数的认识,帮助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二、学习目标:①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②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树立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重点: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四、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方法表示函数.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自主导学(课堂导入)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同样的祝福又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简体中文中的“生日快乐!”用繁体中文为生日快樂!英文为Happy Birthday!法文是Bon Anniversaire!德文是Alles Gute zum Geburtstag!西班牙文为Feliz CumpleaRos!印度尼西亚文是Selamat Ulang Tahun!荷兰文的生日快乐为Van Harte Gefeliciteerd metjeverj aardag!在俄语中则是С днемрождения!……问题1: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函数值的求法,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判定方法,那么对于函数,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示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结合研究函数概念时生活中的三个例子,以及初中学过的函数的表示方法,老师根据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情况,带领学生总结出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方法.并作讲解介绍: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表示方法叫做解析法,这个数学表达式叫做函数的解析式.如:1.2.1的实例(1);图象法: 图象法: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为纵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个点,这些点构成了函数的图象,这种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如:1.2.1的实例(2);列表法: 列表法:列一个两行多列的表格,第一行是自变量的取值,第二行是对应的函数值,这种用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如:1.2.1的实例(3).问题2:分析对比三种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之后根据具体实例提示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出结论:解析法能够准确表达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简明扼要,给自变量求函数值;不足之处,比较抽象.图象法形象直观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反映了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不足之处,变量关系不够精确.列表法通过表格直接得出函数值,没有计算过程;不足之处,不能列出定义域为区间范围的所有函数值,仅能表示有限个.(二)、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做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数集{1,2,3,4,5},用解析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y=5x,x∈{1,2,3,4,5}.用列表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用图象法可将函数y=f(x)表示为注意: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否则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函数的定义域;③图象法:根据实际情境来决定是否连线;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分析:学生思考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本题利用表格给出了四个函数,它们分别表示王伟、张城、赵磊的考试成绩及各次考试的班级平均分.由于表格区分三位同学的成绩高低不直观,故采用图象法来表示.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学习成绩是否稳定,成绩变化趋势.解:把“成绩”y看成“测试序号”x的函数,用图象法表示函数y=f(x),如图所示.由图可看到,王伟同学的数学成绩始终高于班级平均分,学习情况比较稳定而且成绩优秀.张城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稳定,总是在班级平均分水平上下波动,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赵磊同学的数学学习成绩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但他的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他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实际情境需要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法的能力,以及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题可见,图象法比列表法和解析法更能直观反映函数值的变化趋势.注意: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例3】画出函数y=|x|的图象.分析:学生思考函数图象的画法:①化简函数的解析式为基本初等函数;②利用变换法画出图象,根据绝对值的概念来化简解析式.解法一:由绝对值的概念,我们有y=⎩⎨⎧<≥0.x x,-0,x x,所以,函数y=|x|的图象如图所示.解法二:画函数y=x 的图象,将其位于x 轴下方的部分对称到x 轴上方,与函数y=x 的图象位于x 轴上方的部分合起来得函数y=|x|的图象如图1-2-2-10所示.归纳总结:带有绝对值问题的处理方法…………………………去掉绝对值符号. 例4.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 (1)乘坐汽车5千米以内(含5千米),票价2元;(2)5千米以上,每增加5千米,票价增加1元(不足5千米按5千米计算),如果某条线路的总里程为20千米,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学生讨论交流题目的条件,弄清题意.本例是一个实际问题,有具体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公共汽车到站才能停车,所以行车里程只能取整数值.由于里程在不同的范围内,票价有不同的计算方法,故此函数是分段函数.解:设里程为x 千米时,票价为y 元,根据题意得x ∈(0,20]. 由空调汽车票价制定的规定,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y=⎪⎪⎩⎪⎪⎨⎧≤<≤<≤<≤<.2015,5,1510,4,105,3,50,2x x x x根据这个函数解析式,可画出函数图象,如上图所示. 归纳总结分段函数:① 研究分段函数的性质时,应根据“先分后合”的原则,尤其是在作分段函数的图象时,可先将各段的图象分别画出来,从而得到整个函数的图象. ②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③ 定义域是各段自变量求值的并集,写定义域时区间端点需不重不漏. ④ 值域是各段函数值的并集.⑤ 最大值是各段最大值的最大者,最小值是各段最小值的最小者,求最值时先分段求,再比较.⑥ 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时,关键是看自变量的取值属于哪一段,就用哪一段的解析式.⑷映射的概念①.我们已经知道,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就叫映射(板书课题).②.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 、B 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 (ⅰ)开平方; (ⅱ)求正弦;(ⅲ)求平方;(ⅳ)乘以2.归纳引出映射概念: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A →B ” 说明:(1)这两个集合有先后顺序,A 到B 的映射与B 到A 的映射是截然不同的,其中f 表示具体的对应法则,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述.(2)“都有唯一”是什么意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必有一个;二是只有一个,也就是说有且只有一个的意思. 例5.下列哪些对应是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1)A={|P P 是数轴上的点},B=R ,对应关系f :数轴上的点与它所代表的实数对应; (2)A={|P P 是平面直角坐标中的点},}{(,)|,,B x y x R y R =∈∈对应关系f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坐标对应;(3)A={三角形},B={|},x x 是圆对应关系f :每一个三角形都对应它的内切圆; (4)A={|x x 是新华中学的班级},}{|,B x x =是新华中学的学生对应关系f :每一个班级都对应班里的学生.解:⑴⑵⑶中的对应f: 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⑷中的对应f: A →B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三)、当堂检测1.教师引导学生对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进行对比,并让学生归纳然后说出它们各自的的优缺点.2.如图为一分段函数的图象,则该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__.解析:由图象可知,第一段的定义域为[-1,0),值域为[0,1);第二段的定义域为[0,2],值域为[-1,0].因此该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为[-1,0)[0,2]=[-1,2],值域为[0,1)[-1,0]=[-1,1).答案:[-1,2] [-1,1)3.已知函数f(x)=2000x xx⎧>⎨≤⎩,,,,求f(2),f(-3)的值.解:∵2>0,∴f(2)=22=4.∵-3≤0,∴f(-3)=0.(四)、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函数的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如何恰当地选择?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注意分段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图象的画法.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掌握的知识点:①分段函数的表示,求值等问题.②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映射的概念.七.课外作业课本P24习题1.2 A组第7,8,9题.八、教学反思:。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函数的表示法一.教学目标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知道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缺点;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函数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函数的概念, 来揭示函数概念的内涵(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只要有一个对应关系, 使得取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即可, 不用管这个对应关系是以何种形式给出.让学生阅读课本15至16页的三个引例,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其对应关系分别以解析式、图象、表格的形式. 与之对应, 函数常用的三种表示法为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出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的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二) 讲解新课设计思路:围绕课本15至16页的三个引例讲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以下内容均通过这三个例子进行讲解.1. 三种表示法的定义(了解即可)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2. 函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时定义域、值域的不同求法(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①当函数y =f (x ) 用解析式给出时,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实数x 的集合; ②当函数y =f (x ) 用图像给出时,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图像在x 轴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实数x 的集合;③当函数y =f (x ) 用表格给出时, 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表格中实数x 的集合.(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当函数y =f (x ) 用解析式给出时, 函数的值域由函数的定义域及其对应关系唯一确定; ②当函数y =f (x ) 用图像给出时, 函数的值域是指图像在y 轴上的投影所覆盖的实数y 的集合;③当函数y =f (x ) 用表格给出时, 函数的值域是指表格中实数y 的集合.3. 函数三种表示法优缺点的对比(1)解析法的优点:一是简明, 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 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缺点:不够形象, 直观, 具体,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式表示出来.(2)图像法的优点:能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缺点:只能近似地求出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 而且有时误差较大. (企业生产图、股市走势图等)(3)列表法的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缺点:它只能表示自变量取较少的有限值时的对应关系. (银行利率表、列车时刻表等)(四) 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小结1.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2. 函数用不同方法表示时定义域、值域的不同求法.3. 函数三种表示法优缺点的对比, 这也是选择函数表示法的标准.。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人教版数学高一上必修1第一章1.2.1-1.2.2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 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法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2]会判断给出的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函数.[3]能正确使用区间表示数集.[4]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5]通过实例体会分段函数的概念.[6]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并会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映射.1.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函数的概念和函数三要素,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通过观察、画图等具体动手,体会分段函数的概念。
[3]通过具体习题,了解映射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对应关系是否是映射.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以及相关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2]通过细致作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识图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分段函数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1]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2]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专家建议此节为高中数学函数的第一节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函数的概念,结合具体习题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4 教学方法实例探究——归纳总结,提炼概念——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直尺、三角板。
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初中的时候我们就接触过函数,并掌握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进一步学习和函数有关的内容。
【板书】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2 函数及其表示6.2 新知介绍[1]函数的概念【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三个实例,看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板演/PPT】PPT演示三个实例。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发现不同点是三个实例分别用解析式,图像和表格刻画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同点是都有两个非空数集,并且两个数集之间都有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三篇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三篇函数的表示法教案一篇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备的,从本节开始,将依次学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大体上,每种函数是按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及性质这个顺序讲述的,通过这些具体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函数意义、函数表示法的认识,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学生还会逐步熟悉函数的知识及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旧教材在讲几个具体的函数时,是按先讲正反比例函数,后讲一次、二次函数顺序编排的,这是适当照顾了学生在小学数学中学了正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注意了中小学的衔接,新教材则是安排先学习一次函数,并且,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予以介绍,而最后才学习反比例函数,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第一,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识规津,从函数角度看,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与性质都是比较简单的,相对来说,反比例函数就要复杂一些了,特别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由两条曲线组成的,先学习反比例函数难度可能要大一些。
第二,把正比例函数作为一次函数的特例介绍,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益,又便于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3、函数及其图象这一章的重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一方面,在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有关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函数进行学习,因此,全章的主要内容,是侧重在具体函数的讲述上的。
另一方面,在大纲规定的几种具体函数中,一次函数是最基本的,教科书对一次函数的讨论也比较全面。
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函数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教学计划:《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定义域和值域。
o学生能够识别函数关系,并用不同的方式(如解析式、表格、图像)表示函数。
o学生能够区分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理解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函数概念。
o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数学规律的精神。
o引导学生认识到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o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
●难点:理解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区分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灵活运用不同方式表示函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随时间变化、汽车速度与行驶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中是否存在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提出问题:这些关系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能否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明确目标:引出函数的概念,并说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函数定义:详细讲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关系以及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哪些关系可以构成函数,哪些不能,强调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
●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并举例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 案例分析(10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变量关系,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函数关系,并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示该函数。
●师生互动:在例题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或提出疑问。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
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函数的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掌握常见函数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函数表示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笔等。
2.学生准备:教材、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 (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入函数并进行讲解,如:小明每天跑步的时间与他所跑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函数表示。
Step 2 定义函数 (10分钟)教师解释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即每个自变量对应唯一的一个因变量。
Step 3 函数的表示方法 (20分钟)1.函数的文字表示方法教师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文字表示函数。
示例1:设 y 是 x 的一个函数。
a) y = 3x + 2,表示 y 是 x 的一个函数,且函数关系为 y = 3x + 2。
b) f(x) = 3x + 2,表示 y 是 x 的一个函数,且函数名为 f,函数关系为 f(x) = 3x + 2。
2.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
示例2:绘制函数 y = 2x + 1 的图像。
教师先画出坐标系,然后给出几个 x 的值,计算出对应的 y 值,并将这些点连成一条直线。
最后将坐标系内的点进行标注。
3.函数的表格表示方法教师通过给出函数的表格让学生了解函数的表格表示方法。
示例3:给出函数 y = 2x + 1 的表格。
x | y--------0 | 11 | 32 | 53 | 7Step 4 常见函数的表示方法 (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常见函数的表示方法来巩固学生对函数表示方法的理解。
示例4:常见的函数表示方法有:a) 幂函数:y = ax^n,其中 a、n 是常数,x 是自变量。
b) 指数函数:f(x) = a^x,其中 a 是常数,x 是自变量。
c) 对数函数:y = loga(x),其中 a 是常数,x 是自变量。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完美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教案完美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教案第⼀课时: 1.2.1 函数的概念(⼀)教学要求:通过丰富实例,进⼀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集合与对应的语⾔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够正确使⽤“区间”的符号表⽰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集合与对应的语⾔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复习准备:1. 讨论:放学后骑⾃⾏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 .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变量,y 是因变量. 表⽰⽅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讲授新课:1.教学函数模型思想及函数概念:①给出三个实例:A .⼀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标,射⾼为845⽶,且炮弹距地⾯⾼度h (⽶)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B .近⼏⼗年,⼤⽓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积的变化情况.(见书P16页图)C .国际上常⽤恩格尔系数(⾷物⽀出⾦额÷总⽀出⾦额)反映⼀个国家⼈民⽣活质量的⾼低。
“⼋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见书P17页表)②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对应关系?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个x ,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f A B →③定义:设A 、B 是⾮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④讨论:值域与B 的关系?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次函数(0)y ax b a =+≠、⼆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与值域?⑤练习:2()23f x x x =-+,求f(0)、f(1)、f(2)、f(-1)的值。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教案
【课题】 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函数的定义; (2) 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及表示; (3) 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4) 掌握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的方法. 能力目标:(1) 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通过函数值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工具使用技能;(3) 会利用“描点法”作简单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2) 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教学难点】(1) 对函数的概念及记号)(x f y 的理解; (2) 利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像.【教学设计】(1)从复习初中学习过的函数知识入手,做好衔接; (2)抓住两个要素,突出特点,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水平; (3)抓住函数值的理解与计算,为绘图奠定基础; (4)学习“描点法”作图的步骤,通过实践培养技能; (5)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值,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叫做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1,-+∞0,得12 x.因此函数的定义域为1,2⎛⎤-∞⎥⎝⎦.代数式中含有分式,使得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代数式中含有二次根式,使得代数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式大于或等于零.0,这个函数与-<x x,0..但是它们的对应法则不同,因此不是同)尽管表示两个函数的字母不同,但是定义域与对应法则都相同,所以它们是同一个函数.(C)之间的11月29C)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曲线形象地反映出气温T (C )与时间t (h )之间的函数关系,这里函数的定义域为[]0,14.对定义域中的任意时间t ,有唯一的气温T 与之对应.例如,当6t =时,气温 2.2T C =︒;当14t =时,气温12.5T C =︒.3. 用S 来表示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则2πS r =.这个公式清楚地反映了半径r 与圆的面积S 之间的函数关系,这里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以任意的正实数0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200πS r =.引导 分析 说明说明 启发 引领自我 体会 了解 体会 领悟从函 数的 角度 讲解 公式45*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表法、图像法和解析法三种. (1)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例如,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平方根表、三角函数表,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等都是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2)图像法:就是用函数图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例如,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像,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像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用图像法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3)解析法: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总结 归纳 介绍 说明 举例 说明思考 理解 记忆 观察带领 学生 总结 函数 的三 种表 示方 法并 了解 其各 自的 特点 可以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例如,s =60t 2,A =πr 2,S =2πrl ,y =2-x (x2)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 举例 介绍体会 了解教给 学生 自我 分析 总结 5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4 文具店内出售某种铅笔,每支售价为0.12元,应付款额是购买铅笔数的函数,当购买6支以内(含6支)的铅笔时,请用三种方法表示这个函数.分析 函数的定义域为{1,2,3,4,5,6},分别根据三种函数表示法的要求表示函数.解 设x 表示购买的铅笔数(支),y 表示应付款额(元),则函数的定义域为{}1,2,3,4,5,6. (1)根据题意得,函数的解析式为0.12y x =,故函数的解析法表示为0.12y x =,{}1,2,3,4,5,6x ∈.(2)依照售价,分别计算出购买1~6支铅笔所需款额,列成表格,得到函数的列表法表示.x /支1 2 3 4 5 6 y /元 0.120.240.360.480.60.72(3)以上表中的x 值为横坐标,对应的y 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依次作出点(1,0.12),(2,0.24),(3,0.36),(4,0.48),(5,0.6),(6,0.72),得到函数的图像法表示.归纳由例4的解题过程可以归纳出“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作函质疑说明强调 引领讲解启发 分析观察 体会 思考 主动 求解 理解 领会通过 例题 进一 步领 会函 数三 种表 示方 法的 特点 突出 图像 的作 法 数形 结合 带领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数图像”的具体步骤:(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选取自变量x 的若干值(一般选取某些代表性的值)计算出它们对应的函数值y ,列出表格;(3)以表格中x 值为横坐标,对应的y 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x y ;(4)根据题意确定是否将描出的点联结成光滑的曲线. 这种作函数图像的方法叫做描点法. 例5 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x y =的图像,并判断点(25,5)是否为图像上的点 (求对应函数值时,精确到0.01) . 解 (1)函数的定义域为),0[+∞.(2)在定义域内取几个自然数,分别求出对应函数值y ,列表:x0 1 2 3 4 5 …y11.411.7322.24 …(3)以表中的x 值为横坐标,对应的y 值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依次作出点(y x ,).由于(25)255f ==,所以点(25,5)是图像上的点.(4)用光滑曲线联结这些点,得到函数图像.强调 归纳 总结 说明启发 引导强调 讲解领会 理解 记忆 了解 思考 求解 理解学生 总结 归纳 函数 的图 像做 法特 别注 意步 骤性 和细 节 演示 过程 中提 醒学 生注 意作 图的 细节70*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3.1.21.判定点()11,2M -,()22,6M -是否在函数13y x =-的图像上.2.市场上土豆的价格是3.2元/kg ,应付款额y 是购买土豆提问 巡视 指导动手 求解 交流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1.2.函数及其表示(教案)A,B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必修1.2 函数及其表示1.2.1 函数的概念教案 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2.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 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 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 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4. 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5. 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 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与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2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注意:①“y = f (x )”是函数符号,可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 =g (x )”②函数符号“y = f (x )”中的f (x )表示与x 对应的函数值,是一个数,不是f 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无穷区间;(2)区间的数轴表示.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 =ax +b (a ≠0)y =ax 2+bx +c (a ≠0)y =xk (k ≠0) 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 1. 如何求函数的定义域例 1 已知函数f (x ) = 3+x +21+x . (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f (-3),f (32)的值; (3)当a >0时,求f (a ),f (a -1)的值.分析: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前所述的三个实例.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 =f (x ),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那么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解:答案见教材第17页例1.例2 设一个矩形周长为80,其中一边长为x ,求它的面积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解:由题意知,另一边长为2280x -,且边长为正数,所以0<x <40. 所以S =8022x x -⋅ =(40-x )x (0<x <40). 说明:(1) 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课前三个实例;(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 =f (x ),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第1题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 必修 3引导学生小结几类函数的定义域:(1)如果f (x )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 (x )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 (x )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4)如果f (x )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巩固练习:教材第19页第1题.2. 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例 3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 =x 相等?(1)y = (x )2; (2)y = (33x ) ; (3)y =2x ;(4)y =xx 2. 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巩固练习:1. 教材第19页第3题.2. 判断下列函数f (x )与g (x )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并说明理由?(1)f (x )=(x -1)0;g (x )= 1 ;(2)f (x )=x ; g (x )=2x ;(3)f (x )= x 2;f (x )=(x +1)2 ; (4)f (x )= |x | ;g (x )=2x .四、小结1.从具体实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了函数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2.初步介绍了求函数定义域和判断同一函数的基本方法,引出了区间的概念. 课堂作业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4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f xx x=-;(2)1()11f xx=+;(3)f(x) = 1+x+12x-;(4)24()1xf xx-=-;(5)()131f x x x=-++-;(6)2()610f x x x=-+.教案 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感悟函数概念的产生背景和产生过程,从而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掌握函数概念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在体会两个变量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引导我们用集合的语言刻画函数概念,然后通过具体例题,思考、探究、练习中的问题,从三个层次理解函数的概念:函数定义,函数符号,函数三要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将培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函数概念及符号y=f(x)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时刻能感受其变化,但万事万物间定存在某种依赖关系,把这些关系抽象出来便可得到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先看下面问题:设计1:金华某车间4月份签下了生产1000个零件的订单,工人小甲是一般车工,生产一个零件需1.5个小时,每个小时12元.问题:1. 小甲生产100个、200个、300个零件的报酬.(确定一一对应关系)2. 用工作天数x表示小甲本月工资G.(目标:函数概念、对应关系)3. 确定x的取值范围.(目标:函数的定义域)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 必修54. 确定小甲本月工资范围.(目标:函数的值域)5. 若想提高月工资应采取何种方法.(组织讨论)设计2:在初中,我们就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怎么定义的?熟悉了哪些简单的函数? 进一步:上述是否存在函数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范围是什么?设计3: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那么今天为什么还要学习函数呢?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问题1:由初中定义你能判断“y =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问题2:函数y =x 与函数y =2x x表示同一个函数吗? 点拨:仅用初中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函数概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函数的概念.二、共同探究建构知识请翻开教材第P15、16页,查看三个实例,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 对实例1,你能得出炮弹飞行1秒、5秒、10秒、20秒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t 的变化范围是多少?(教师用《几何画板》动态地显示炮弹高度h 关于炮弹发射时间t 的函数.)问题2 对实例2,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一年臭氧空洞面积最大?哪些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大约为1500万平方公里?其中t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问题3 在实例3中,恩格尔系数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否和前两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似?思考:以上都反映了哪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给定的一个量的值,相应另一个量的值确定吗?有几个值与它对应?归纳出共性,尝试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交流归纳:上述问题中都含有两个变量,当一个变量的取值确定后,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值与之对应,确定三个实例中都包含一个函数.每一个问题均涉及两个非空数集A 、B 的关系.存在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B 中总有唯一确定数y 与之对应.记作y =f (x ),x ∈A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三、观察分析引导探究探究1:对初中学过的几种函数,分别指出它们的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并填写下表:归纳小结函数三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和值域.(教师在屏幕上动态画出这三种函数的图象)函数 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二次函数 a >0 a <0对应关系定义域值域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6探究2:y = f (x )一定就是函数的解析式吗?分析:函数的解析式、图象、表格都是表示函数的方法.强调:数学符号“y =f (x )”就表示y 是x 的函数,而不是表示“y 等于f 与x 的乘积”.在有些问题中,对应关系f 可用一个解析式表示,但在不少问题中,对应关系f 不便用或不可能用解析式表示,而用其他方式(如图象、列表)来表示.探究3:反思课前引入中的两个问题,重新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画图:反思:1()R y x =∈是函数;x y =与y =2x x不是同一个函数. 探究4: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总结: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完全一致时,我们就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四、例题分析,推广应用例1 已知函数213)(+++=x x x f .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2)求f (-3),f (32)的值; (3)当a >0时,求f (a ),f (a -1)的值.解:答案见教材第17页例1.思考:怎样求函数的定义域?f (x )与f (a )有何区别与联系?课后反思:f (a )表示当自变量a x =时函数f (x )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 (x )是自变量x 的函数,它是一个变量,f (a )是f (x )的一个特殊值.在求函数值时,可把f (x )中的变量x 看成○,如上述函数看成 213)(+O ++O =O f , 求f (4)时,只要把4填入○中,求f (x +1)时,相当于把x +1填入了○. 甚至可以想象213)(+++=猫猫猫f (可惜猫不属于数集). 例2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x y =相等?(1)2)(x y =; (2)33x y =; (3)2x y =; (4)xx y 2=. 分析: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x y o 1=y 22-x y o x y =22-x y ox x y 2=22-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 必修 7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解:答案见教材第18页例2五、知识应用巩固理解1.教材第19页练习1.2.3.2.变式:若把例2中的33x y =改33y t =为,如何?思考:你能举出一些函数相等的具体例子吗?六、回顾总结形成体系归纳总结:1. 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种特殊对应;2. 函数的核心是对应法则,通常用记号f 表示函数的对应法则,在不同的函数中,f 的具体含义不同.3. 函数符号y =f (x )的说明:(1)符号y =f (x )表示y 是x 的函数,而不是f 乘以x ;(2)y =f (x )不一定能用解析式表示;(3)f (x )与f (a )是不同的,通常,f (a )表示函数f (x )当x =a 时的函数值;(4)y =f (x )是函数符号,可用任意字母表示,如g (x )、F (x )、φ(x ).4. 函数定义域和函数值的求法.七、作业:1. 书面作业:教材第24页习题1、2、3、4、5.2. 弹性作业:比较函数初中和高中定义的异同点,你对函数有什么新的认识?请举出几个具体函数例子,用初中定义不好解释,而用高中定义容易理解.八、教学后记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首先突破对“对应关系”的理解,在教学时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逐层深入,并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81.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 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3.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在前两节课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会求函数的值域,那么函数有哪些表示的方法呢?这一节课我们研究这一问题.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函数有哪些表示方法呢?(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2.明确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解析式的特点为:函数关系清楚,容易从自变量的值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值,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还有利于我们求函数的值域.列表法的特点为:不通过计算就知道自变量取某些值时函数的对应值; 图象法的特点是: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情况.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1,2,3,4,5)x x ∈个笔记本需要y 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 f x =.分析:注意本例的设问,此处“()y f x =”有三种含义,它可以是解析表达式,可以是图象,也可以是对应值表.解:答案见教材第19页例3.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练习第1题.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 必修 9例2 某地区1995年底沙漠面积为95万公顷,为了解该地区沙漠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测,并将每年年底的观测结果记录如下表.沙漠面积增加数y 与年份数x 之间的关系图象近似地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根据此表所给的信息进行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2010年底,该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大约变为多少万公顷?观测时间1996年底 1997年底 1998年底 1999年底 2000年底 该地区沙漠比原有面积增加数(万公顷) 0.2000 0.4000 0.6001 0.7999 1.0001解析:因为沙漠面积增加数y 与年份数x 之间的关系图象近似地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将x =1,y =0.2与x =2,y =0.4,代入y =kx +b ,求得k =0.2,b =0,所以y =0.2x (x ∈N ).因为原有沙漠面积为95万公顷,则到2010年底沙漠面积大约为95+0.5×15=98(万公顷).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练习第2题.例3 一辆中型客车的营运总利润y (单位:万元)与营运年数x (x ∈N )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求y (单位:万元)与营运年数x (x ∈N )的关系表达式x 年 46 8 … c bx ax y ++=2(万元)7 11 7 …解析:表中已给出了二次函数模型c bx ax y ++=2,由表中数据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存在三点(4,7),(6,11),(8,7),则 ⎪⎩⎪⎨⎧+⋅+⋅=+⋅+⋅=+⋅+⋅=.887,6611,447222c b a c b a c b a解得a =-1,b =12,c =-25,即25122-+-=x x y . 点评:一元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型,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利用二次函数的结论和性质,解决好实际问题.例4 某市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 乘坐汽车5公里以内,票价2元;(2) 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按5公里计算). 已知两个相邻的公共汽车站间相距约为1公里,如果沿途(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设20个汽车站,请根据题意,写出票价与里程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的图象.分析:本例是一个实际问题,有具体的实际意义.根据实际情况公共汽车到站才能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0停车,所以行车里程只能取整数值.解:设票价为y 元,里程为x 公里,根据题意,如果某空调汽车运行路线中设20个汽车站(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那么汽车行驶的里程约为19公里,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N *| x ≤19}.由空调汽车票价制定的规定,可得到以下函数解析式:2345y ⎧⎪⎪=⎨⎪⎪⎩,,,,0551010151519x x x x <≤<≤<≤<≤,,,. (*N x ∈) 根据这个函数解析式,可画出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O x y543215101519注意:(1) 本例具有实际背景,所以解题时应考虑其实际意义;(2) 本题可否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如果可以,应怎样列表?(3) 例4中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4)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小结: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③图象法:是否连线;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实践与拓展:请你设计一张乘车价目表,让售票员和乘客非常容易地知道任意两站之间的票价.(可以实地考查一下某公交车线路)课堂作业:1. 国内投寄信函(外埠),假设每封信函不超过20g ,付邮资80分,超过20g 而不超过40g 付邮资160分,一封x g (0<x ≤100=的信函应付邮资为(单位:分)2. 如右图,把截面半径为25cm 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的边长为x ,面积为y ,把y 表示成x 的函数.四、小结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注意分段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图象的画法.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必修教案 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明确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2. 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函数;3.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函数的表示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而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示的必要性,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学法及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函数的两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和图象法(建立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基础上).进入高中之后,又学习了函数的定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法.鉴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强,缺乏从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以日常生活为背景抽象出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并应用于生活实际,将实际生活中的函数表示法互相转换,使问题具体化、数学化.二、新课教学(一)典型例题例1一家报刊推销员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20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0.30元,卖不完的还可以以每份0.08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有20天每天可卖出400份,其余10天只能卖250份,但每天从报社买进报纸的份数都相同,问应该从报社买多少份才能使每月所获得的利润最大?并计算每月最多能赚多少钱?分析:本题所给条件较多,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可以列表分析.解法:设每天从报社买进x份(250≤x≤400).数量(份)价格(元)金额(元)买进30 0.20 6x卖出20x+10×250 0.30 6x+750退回10(x-250)0.08 0.8x-200 则每月获利润y=[(6x+750)+(0.8x-200)]-6x=0.8x+550(250≤x≤400).1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2 y在x [250,400]上是一次函数.∴x=400元时,y取得最大值870元.答:每天从报社买进400份时,每月获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870元.评注:当所给条件错综复杂,一时难以理清关系时,可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有些典型应用题也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建立坐标系等.这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250,400]是由问题的实际意义决定的,建立函数关系式时应注意挖掘.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练习第1题.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几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王伟988791928895张城907688758680赵磊686573727582班平均分88.278.385.480.375.782.6请你对这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分析:本例应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做学情分析,具体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借助什么工具?解:答案见教材第20页例4.注意:1. 本例为了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离散的点用虚线连接,这样更便于研究成绩的变化特点.2. 本例能否用解析法?为什么?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练习第2题例3画出函数y = | x |的图象.解:答案见教材第20页例5巩固练习:教材第23页练习第3题拓展练习:任意画一个函数y=f(x)的图象,然后作出y=|f(x)| 和y=f(|x|)的图象,并尝试简要说明三者(图象)之间的关系.例4某集团公司在2000年斥巨资分三期兴建垃圾资源化处理工厂,如下表:一期2000年投入1亿元兴建垃圾堆肥厂年处理有机肥十多万吨年综合收益2千万元二期2002年投入4亿元兴建垃圾焚烧发电一厂年发电量1.3亿kw/h 年综合收益4千万元三期2004年投入2亿元兴建垃圾焚烧发电二厂年发电量1.3亿kw/h 年综合收益4千万元如果每期的投资从第二年开始见效,且不考虑存贷款利息,设2000年以后的x年的总收益为f(x)(单位:千万元),试求f(x)的表达式,并预测到哪一年能收回全部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数学① 必修13投资款.解析:由表中的数据知,本题需用分段函数进行处理.由表中的数据易得,x =1,2时,f (x )=2xx =3,4时,f (x )=2x +4(x -2)=6x -8x =5,6,7时,f (x )=2x +4(x -2)+4(x -4)=10x -24所以{}{}{}21,2()683,410245,6,7.x x f x x x x x ∈⎧⎪=-∈⎨⎪-∈⎩,,,,,显然,当n ≤4时,不能收回投资款.当n ≥5时,由f (n )=10n -24>70,得n >9.4,取n =10. 所以到2010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款.点评:分段函数是根据实际问题分类讨论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寻求在不同情况下实际问题的处理结果.①本例具有实际背景,所以解题时应考虑其实际意义; ②本题可否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如果可以,应怎样列表?小结:①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②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③图象法:是否连线;④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 (二)实践与拓展请你设计一张乘车价目表,让售票员和乘客非常容易地知道任意两站之间的票价.(可以实地考查一下某公交车线路)说明:像上面两例中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注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就写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再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能够选用恰当的表示法来表示函数,注意分段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图象的画法.(四)作业布置教材第24页习题1.2(A 组) 第8-10题 ; 第25页(B 组)第2、3题.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14 1.2.3 映射教案 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了解象、原象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 函数推广为映射,只是把函数中的两个数集推广为两个任意的集合;2. 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映射的概念;3. 会利用映射的概念来判断“对应关系”是否是映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映射在近代数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各类映射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习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初中常见的对应关系1. 对于任何一个实数a,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P和它对应;2. 对于坐标平面内任何一个点A,都有唯一的有序实数对(,x y)和它对应;3.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唯一确定的面积和它对应;4. 某影院的某场电影的每一张电影票有唯一确定的座位与它对应;5. 函数的概念.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1.我们已经知道,函数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对应,若将其中的条件“非空数集”弱化为“任意两个非空集合”,按照某种法则可以建立起更为普通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就叫映射(板书课题)2.先看几个例子,两个集合A、B的元素之间的一些对应关系:(1)开立方;(2)求正切;(3)找自己的身份证号;(4)乘以3加2.归纳引出映射概念: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f :A→B”。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函数的表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的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主要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分段函数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析法、图象法。
教学难点:作函数图象。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的图象的定义是什么?2.在中学数学中,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怎样避免描点前盲目列表计算?怎样做到描最少的点却能显示出图象的主要特征?二、讲解新课: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三种。
(1)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例如,2s 60t =,2A r π=,S 2rl π=,2(0)y ax bx c a =++≠,2)y x =≥等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
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2)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学生的身高单位:厘米学号123456789身高125135140156138172167158169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平方根表、三角函数表,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等等都是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
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3)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课本中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三、例题讲解。
例1: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1,2,3,4}x ∈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试写出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课题:函数的表示法(一)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了解三种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3)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教学难点:分段函数的表示及其图象。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19p ---21p ,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回忆函数的定义;复习2.函数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二、新课导学:(一)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讨论:结合课本P 15 给出的三个实例,说明 三种表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点小结: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1); 优点:简明扼要;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2);优点:直观形象,反映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
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1.2.1的实例(3);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如股市走势图; 列车时刻表;银行利率表等。
*典型例题例1.(课本P 19 例3)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2元,买x (x ∈{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法表示函数y=f(x) .{}5,4,3,2,1,5∈=x x y变式:作业本每本0.3元,买x 个作业本的钱数y (元),试用三种方法表示此实例中的函数。
反思:例1及变式的函数有何特征?所有的函数都可用解析法表示吗?例2:(课本P 20 例4)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王伟 98 87 91 92 88 95张城 90 76 88 75 86 80赵磊 68 65 73 72 75 82班级平均分 88.2 78.3 85.4 80.3 75.7 82.6请你对这三们同学在高一学年度的数学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例3:某市“招手即停”公共汽车的票价按下列规则制定:(1)5公里以内(含5公里),票价2元;(2)5公里以上,每增加5公里,票价增加1元(不足5公里的俺公里计算)。
高中数学教案 第1讲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第1讲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了解函数的含义.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会简单的应用.1.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1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2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3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函数的三要素:□4定义域、□5值域、对应关系.2.同一个函数(1)前提条件:①定义域□6相同;②对应关系□7相同.(2)结论:这两个函数为同一个函数.3.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8解析法、□9列表法和图象法.4.分段函数(1)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对应关系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定义域的并集,其值域等于各段函数的值域的□10并集.常用结论1.直线x=a(a是常数)与函数y=f(x)的图象至多有1个交点.2.注意以下几类函数的定义域:(1)分式型函数,定义域为分母不为零的实数集合.(2)偶次方根型函数,定义域为被开方式非负的实数集合.(3)f(x)为对数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真数为正数、底数为正且不为1的实数集合.(4)若f(x)=x0,则定义域为{x|x≠0}.(5)正切函数y=tan x的定义域为{x|x≠kπ+π2,k∈Z}.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函数y=1与y=x0是同一个函数.()(2)对于函数f:A→B,其值域是集合B.()(3)若A=B=R,f:x→y=log2x,其对应是从A到B的函数()(4)若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分别相同,则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答案:(1)×(2)×(3)×(4)×2.回源教材(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是同一个函数的是()A.y=(x)2B.u=3v3C.y=x2D.m=n2n解析:B函数y=(x)2与函数m=n2n和y=x的定义域不同,则不是同一个函数,函数y=x2=|x|与y=x的解析式不同,也不是同一个函数.故选B.(2)已知f(x)=x+3+1x+2,若f(a)=133,则a=.解析:f(a)=a+3+1a+2=133,解得a=1或-5 3 .答案:1或-5 3(3)函数f(x)=-x2+2x+3+1x-2的定义域为.解析:x2+2x+3≥0,-2≠0得-1≤x≤3且x≠2.故f(x)的定义域为[-1,2)∪(2,3].答案:[-1,2)∪(2,3]函数的概念1.(多选)下列对应关系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的为()A.A=R,B={y|y>0},f:x→y=|x|B.A=Z,B=Z,f:x→y=x2C.A=Z,B=Z,f:x→y=xD.A={-1,1},B={0},f:x→y=0解析:BD对于A,A中有元素0,在对应关系下y=0,不在集合B中,不是函数;对于B,符合函数的定义,是从A到B的函数;对于C,A中元素x<0时,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不是函数;对于D,A中任意元素,在对应关系下y=0,在集合B中,是从A到B的函数.故选BD.2.(多选)下列每组中的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的是()A.f(x)=|x|,g(x)=(x)2B.f(t)=|t|,g(x)=x2C.f(x)=-2x3,g(x)=-2xD.f(x)=x2-9x-3,g(x)=x+3解析:ACD对于A,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函数g(x)的定义域为[0,+∞),所以这两个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B,因为g(x)=x2=|x|,且f(t),g(x)的定义域均为R,所以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对于C,f(x)=-2x3=-x-2x,f(x)和g(x)的对应关系不同,所以这两个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对于D,函数f(x)的定义域为{x|x∈R,且x≠3},函数g(x)的定义域为R,所以这两个函数不是同一个函数.故选ACD.3.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M={x|-2≤x≤2},值域为N={y|0≤y≤2},则函数y =f (x )的图象可能是()解析:B A 中函数定义域不是[-2,2];C 中图象不表示函数;D 中函数值域不是[0,2],只有B 可能.反思感悟函数概念的判定方法(1)函数的定义要求非空数集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非空数集B 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与之对应,即可以“多对一”,不能“一对多”,但B 中有可能存在与A 中元素不对应的元素.(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中,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则值域一定相同.函数的定义域例1(1)(2024·雅安期末)函数y =ln (x +1)4-x2的定义域为()A.(-1,2)B.(-1,2]C.(1,2)D.(1,2]解析:A +1>0,-x 2>0得-1<x <2,所以函数y =ln (x +1)4-x 2的定义域为(-1,2).故选A.(2)(2024·哈尔滨九中考试)已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2,3],则函数y =f (2x -1)的定义域是()A.[-5,5]B.-12,2C.[-2,3]D.12,2解析:B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2,3],则-2≤2x -1≤3,解得-12≤x≤2,所以函数y =f (2x -1)的定义域是-12,2.故选B.反思感悟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1)求给定解析式的函数的定义域,其实质就是以函数解析式中所含式子(运算)有意义为准则,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对于实际问题,定义域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方法:①若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可由不等式a ≤g (x )≤b 求出.②若已知函数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则f (x )的定义域为g (x )在x ∈[a ,b ]上的值域.训练1(1)函数f (x )=-x 2+x +6+|x |x -1的定义域为()A.(-∞,-2]∪[3,+∞)B.[-3,1)∪(1,2]C.[-2,1)∪(1,3]D.(-2,1)∪(1,3)解析:Cx 2+x +6≥0,-1≠0,解得-2≤x ≤3且x ≠1.(2)(2024·南昌二中第四次考试)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则函数F (x )=f (2x -3)+3-x 的定义域为()A.(2,3]B.(-2,3]C.[-2,3]D.(0,3]解析:A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x -3>1,-x ≥0,>2,≤3,即2<x ≤3,故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3].故选A.函数的解析式例2(1)已知f(1-sin x)=cos2x,求f(x)的解析式;(2)已知f(x+1x )=x2+1x2,求f(x)的解析式;(3)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3f(x+1)-2f(x-1)=2x+17,求f(x)的解析式;(4)已知f(x)满足2f(x)+f(-x)=3x,求f(x)的解析式.解:(1)(换元法)设1-sin x=t,t∈[0,2],则sin x=1-t,∵f(1-sin x)=cos2x=1-sin2x,∴f(t)=1-(1-t)2=2t-t2,t∈[0,2].即f(x)=2x-x2,x∈[0,2].(2)(配凑法)∵f(x+1x)=x2+1x2=(x+1x)2-2,∴f(x)=x2-2,x∈(-∞,-2]∪[2,+∞).(3)(待定系数法)∵f(x)是一次函数,可设f(x)=ax+b(a≠0).∴3[a(x+1)+b]-2[a(x-1)+b]=2x+17.即ax+(5a+b)=2x+17,a=2,5a+b=17,a=2,b=7.∴f(x)的解析式是f(x)=2x+7.(4)(解方程组法)∵2f(x)+f(-x)=3x,①∴将x用-x替换,得2f(-x)+f(x)=-3x,②由①②解得f(x)=3x.反思感悟函数解析式的求法(1)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g(x))=F(x),可将F(x)改写成关于g(x)的表达式,然后以x替代g(x),便得f(x)的表达方式.(2)待定系数法: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可用待定系数法.(3)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此时要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4)方程思想:已知关于f (x )与f (1x )或f (-x )等的表达式,可根据已知条件再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f (x ).训练2(1)已知f (x +1)=x -2x ,则f (x )=.解析:令t =x +1,则t ≥1,x =(t -1)2,代入原式有f (t )=(t -1)2-2(t -1)=t 2-4t +3(t ≥1),所以f (x )=x 2-4x +3(x ≥1).答案:x 2-4x +3(x ≥1)(2)已知f (x )满足f (x )-2f (1x )=2x ,则f (x )=.解析:∵f (x )-2f (1x)=2x ,①以1x 代替①中的x ,得f (1x )-2f (x )=2x ,②①+②×2得-3f (x )=2x +4x ,∴f (x )=-2x 3-43x .答案:-2x 3-43x(3)已知f [f (x )]=4x +9,且f (x )为一次函数,则f (x )=.解析:因为f (x )为一次函数,所以设f (x )=kx +b (k ≠0),所以f [f (x )]=f (kx +b )=k (kx +b )+b =k 2x +b (k +1),因为f [f (x )]=4x +9,所以k 2x +b (k +1)=4x +9恒成立,2=4,(k +1)=9,=2,=3=-2,=-9,所以f (x )=2x +3或f (x )=-2x -9.答案:2x +3或-2x -9分段函数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例3已知函数f (x )e x +1,x <1,f x -2),x ≥1,则f (3)=.解析:因为f (x )e x +1,x <1,f x -2),x ≥1,所以f (3)=f (1)=f (-1)=e -1+1=1.答案:1分段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例4(1)(2024·济宁模拟)已知a ∈R ,函数f (x )log 2(x 2-3),x >2,3x +a ,x ≤2.f (f (5))=2,则a =.解析:因为5>2,所以f (5)=log 2(5-3)=1≤2,所以f (f (5))=f (1)=3+a =2,解得a =-1.答案:-1(2)(2024·咸阳模拟)已知函数f (x )2x ,x ≤0,|ln x |,x >0,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解析:当x ≤0时,f (x )=2x <1=20,解得x <0;当x >0时,f (x )=|ln x |<1,即-1<ln x <1,解得1e<x <e.综上,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0)∪(1e ,e).答案:(-∞,0)∪(1e,e)反思感悟分段函数求值问题的解题思路(1)求函数值:当出现f (f (a ))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求自变量的值: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要代入检验.训练3(1)(2024·合肥模拟)已知f (x )e x -2,x <4,log 5(x -1),x ≥4,则f (f (26))等于()A.1 5B.1 eC.1D.2解析:C f(26)=log5(26-1)=log525=2,∴f(f(26))=f(2)=e2-2=e0=1.(2)(2024·唐山模拟)设函数f(x)2+1,x≤0,x,x>0.若f(a)=0,则a=.解析:当a≤0时,a2+1≥1≠0(舍去);当a>0时,lg a=0,a=1,故实数a的值为1.答案:1限时规范训练(六)A级基础落实练1.(多选)(2024·宁德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2是同一个函数的是()A.y=(x+2)2B.y=3x3+2C.y=x2x+2 D.y=t+2解析:BD函数y=x+2的定义域为R.对于A,y=(x+2)2的定义域为[-2,+∞),故A错误;对于B,y=3x3+2=x+2,定义域为R,解析式相同,故B正确;对于C,y=x2x+2的定义域为{x|x≠0},故C错误;对于D,y=t+2,定义域为R,解析式相同,故D正确.故选BD.2.函数f(x)=lg(x-2)+1x-3的定义域是()A.(2,+∞)B.(2,3)C.(3,+∞)D.(2,3)∪(3,+∞)解析:D∵f(x)=lg(x-2)+1x-3,-2>0,-3≠0,解得x>2,且x≠3,∴函数f(x)的定义域为(2,3)∪(3,+∞).3.(多选)如图所示,可以表示y是x的函数的图象是()解析:ACD对于B:对每一个x的值,不是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不是函数图象;对于A、C、D: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是函数图象.故选ACD.4.(2023·成都期末)已知函数f(x)x+2),x≤0,x,x>0,则f(f(-2))=()A.4B.8C.16D.32解析:C f(-2)=f(0)=f(2)=22=4,f(4)=16,故选C.5.一次函数f(x)满足:f[f(x)-2x]=3,则f(1)=()A.1B.2C.3D.5解析:C设f(x)=kx+b(k≠0),∴f[f(x)-2x]=f(kx+b-2x)=k(kx+b-2x)+b=(k2-2k)x+kb+b=3,2-2k=0,+b=3,解得k=2,b=1,∴f(x)=2x+1,∴f(1)=3.6.(2024·潍坊模拟)存在函数f(x)满足:对任意x∈R都有()A.f(|x|)=x3B.f(sin x)=x2C.f(x2+2x)=|x|D.f(|x|)=x2+1解析:D对于A,当x=1时,f(|1|)=f(1)=1;当x=-1时,f(|-1|)=f(1)=-1,不符合函数定义(一个自变量的值只有唯一一个函数值与之对应),A错误.对于B,令x=0,则f(sin x)=f(0)=0,令x=π,则f(sinπ)=f(0)=π2,不符合函数定义,B错误.对于C,令x=0,则f(0)=0,令x=-2,则f(0)=f((-2)2+2×(-2))=2,不符合函数定义,C错误.对于D,f(|x|)=x2+1=|x|2+1,x∈R,则|x|≥0,则存在x≥0时,f(x)=x2+1,符合函数定义,即存在函数f(x)=x2+1(x≥0)满足:对任意x∈R都有f(|x|)=x2+1,D正确.故选D.7.(2024·河南适应性考试)已知函数f(x)x+1-1,x≥1,log3(x+5)-2,x<1,且f(m)=-2,则f(m+6)=()A.-16B.16C.26D.27解析:C若m≥1,则f(m)=3m+1-1=-2,所以3m+1=-1,无解;若m<1,则f(m)=-log3(m+5)-2=-2,所以log3(m+5)=0,所以m=-4,所以f(m +6)=f(2)=32+1-1=26,故选C.8.(2024·江苏三校联考)已知函数y=f(2x-1)的定义域是[-2,3],则y=f(x)x+2的定义域是()A.[-2,5]B.(-2,3]C.[-1,3]D.(-2,5]解析:D因为函数y=f(2x-1)的定义域是[-2,3],所以-2≤x≤3,所以-5≤2x-1≤5,所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5,5].要使y=f(x)x+2有意义,则5≤x≤5,+2>0,解得-2<x≤5,所以y=f(x)x+2的定义域是(-2,5].故选D.9.已知函数f(2x+1)=4x2-1,则f(x)=.解析:f(2x+1)=(2x+1)2-2(2x+1),所以f(x)=x2-2x.答案:x2-2x10.设函数f(x),x≤0,x,x>0,则满足f(x+2)<f(2x)的x取值范围为.解析:当x≤-2时,f(x+2)=1,f(2x)=1,则1<1,矛盾;当-2<x≤0时,f(x+2)=2x+2,f(2x)=1,则2x+2<1⇒x<-2,矛盾;当x>0时,f(x+2)=2x+2,f(2x)=22x,则2x+2<22x⇒x+2<2x⇒x>2,所以x >2.综述:x取值范围为(2,+∞).答案:(2,+∞)11.(2024·昆明市第一中学考试)已知f(x+1)=1x,则f(x)=,其定义域为.解析:0,0,解得x>0,所以f(x+1)=1x(x>0),令x+1=t,则t>1,x=(t-1)2,所以f(t)=1(t-1)2(t>1),所以f(x)=1(x-1)2(x>1).答案:1(x-1)2(1,+∞)1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2,2],则函数g(x)=f(2x)+1-2x的定义域为.解析:2≤2x≤2,-2x≥0,解得-1≤x≤0,所以函数g(x)的定义域是[-1,0].答案:[-1,0]B级能力提升练13.(2024·东北师大附中模拟)已知函数f(x)满足2f(x)+f(-x)=3x2+2x+6,则()A.f(x)的最小值为2B.∃x∈R,2x2+4x+3f(x)<2C.f(x)的最大值为2D.∀x∈R,2x2+4x+5f(x)<2解析:B因为2f(x)+f(-x)=3x2+2x+6,2f(-x)+f(x)=3x2-2x+6,所以f(x)=x2+2x+2.对于A,C,f(x)=(x+1)2+1≥1,所以f(x)的最小值为1,无最大值,故A,C错误;对于B,2x2+4x+3f(x)=2x2+4x+3x2+2x+2=2-1x2+2x+2,因为0<1x2+2x+2≤1,所以1≤2-1x2+2x+2<2,即1≤2x2+4x+3f(x)<2,故B正确;对于D,2x2+4x+5f(x)=2x2+4x+5x2+2x+2=2+1x2+2x+2,2<2+1x2+2x+2≤3,即2<2x2+4x+5f(x)≤3,故D错误.故选B.14.(2024·武汉二调)已知函数f(x)+1,x≤a,x,x>a,若f(x)的值域是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B.[0,1]C.[0,+∞)D.(-∞,1]解析:B法一:易知函数y=2x是R上的增函数,且值域为(0,+∞),函数y=x+1是R上的增函数,且值域为R,所以要使函数f(x)的值域为R,需满足2a≤a+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2x与y=x+1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0≤x≤1时,2x≤x+1,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0,1],故选B.法二:若a=-1,则当x≤a时,x+1≤0,当x>a时,2x>12,可知此时f(x)的值域不是R,即a=-1不满足题意,故排除选项A,D;若a=2,则当x≤a 时,x+1≤3,当x>a时,2x>4,可知此时f(x)的值域不是R,即a=2不满足题意,故排除选项C.故选B.15.设函数f (x )x +λ,x <1(λ∈R ),x ,x ≥1,若对任意的a ∈R 都有f (f (a ))=2f (a )成立,则λ的取值范围是.解析:当a ≥1时,2a ≥2,∴f (f (a ))=f (2a )=22a =2f (a )恒成立;当a <1时,f (f (a ))=f (-a +λ)=2f (a )=2λ-a ,∴λ-a ≥1,即λ≥a +1恒成立,由题意λ≥(a +1)max ,∴λ≥2,综上,λ的取值范围是[2,+∞).答案:[2,+∞)16.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且f (x +2)=2f (x ),f (x )x +a ,-1<x <0,e 2x ,0≤x ≤1,其中a ,b 为正实数,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f (92)=f (32),则ab的取值范围为.解析:因为f (x +2)=2f (x ),所以f (92)=f (12+4)=(2)2f (12)=2e b ,f (32)=f (-12+2)=2f (-12)=22×(-12)+a =2(a -1).因为f (92)=f (32),所以2(a -1)=2e b ,所以a =2e b +1,因为b 为正实数,所以a b =2e b +1b =2e +1b ∈(2e ,+∞),故ab的取值范围为(2e ,+∞).答案:(2e ,+∞)。
3.1.1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案《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必修一人教版B版第三章第一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习惯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的不全面的认识。
本节中,从引进函数的概念开始,就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能丰富学生对函数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函数在数形结合方面表现更加充分。
因此,在研究函数时,要充分发挥图象直观的作用,注意刻画代数,以求思考和表述的准确性。
学情分析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对于函数概念,有些学生理解的不透彻,可以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加以掌握;函数的定义域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可以通过讨论展示来理解。
教学目标1、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通过具体问题情境,抽象出函数概念,积累从具体到抽象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归纳、概括、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函数的知识,比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并了解了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
但是,仅以初中的函数知识解决不了比较复杂的函数问题。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二、学习新知1、函数的概念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
是反比例函例如,y = 2x是正比例函数,y = -3x-1是一次函数,y = -2x数,y = x2+2x-3是二次函数,等等。
(1)函数一般地,给定两个非空实数集A与B,以及对应关系f,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实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实数y与x对应,则称f为定义在集合A上的一个函数,记作y = f(x),x∈A(2)定义域其中x称为自变量,y称为因变量,自变量取值的范围(即数集A)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高中数学必修一 《3 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3.1.1 函数的概念(人教A版)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因而作为函数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从三个实例出发,引出函数的概念.从而就函数概念的分析判断函数,求定义域和函数值,再结合三要素判断函数相等.课程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对应法则。
2.掌握判定函数和函数相等的方法。
3.学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值。
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通过教材中四个实例总结函数定义;2.逻辑推理:相等函数的判断;3.数学运算:求函数定义域和求函数值;4.数据分析:运用分离常数法和换元法求值域;5.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难点:函数概念及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初中已经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那么在初中函数是怎样定义的?高中又是怎样定义?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60-65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 在集合的观点下函数是如何定义?函数有哪三要素?2. 如何用区间表示数集?3. 相等函数是指什么样的函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属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2)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y=f(x)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2.区间概念(a,b为实数,且a<b)3.其它区间的表示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 函数的定义例1 下列选项中(横轴表示x 轴,纵轴表示y 轴),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答案】D解题技巧:(判断是否为函数)1.(图形判断)y 是x 的函数,则函数图象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至多有一个交点.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点,则不符合函数的定义,所对应图象不是函数图象.2.(对应关系判断)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是函数关系;“一对多”的不是函数关系. 跟踪训练一1.集合A={x|0≤x ≤4},B={y|0≤y ≤2},下列不表示从A 到B 的函数的是( )【答案】C题型二 相等函数例2 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1)f(x)=(√x )2,g(x)=√x 2;(2)y=x 0与y=1(x ≠0);(3)y=2x+1(x ∈Z)与y=2x-1(x ∈Z). 【答案】见解析【解析】:(1)因为函数f(x)=(√x )2的定义域为{x|x≥0},而g(x)=√x 2的定义域为{x|x ∈R},它们的定义域不同,所以它们不表示同一函数.(2)因为y=x 0要求x ≠0,且当x ≠0时,y=x 0=1,故y=x 0与y=1(x ≠0)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都相同,所以它们表示同一函数.(3)y=2x+1(x ∈Z)与y=2x-1(x ∈Z)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但对应关系不相同,故它们不表示同一函数. 解题技巧:(判断函数相等的方法) 定义域优先原则1.先看定义域,若定义域不同,则函数不相等.2.若定义域相同,则化简函数解析式,看对应关系是否相等. 跟踪训练二1.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①f(x)=x 2-x x,g(x)=x-1;②f(x)=√x x,g(x)=√x;③f(x)=√(x +3)2,g(x)=x+3;④f(x)=x+1,g(x)=x+x 0;⑤汽车匀速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f(t)=80t(0≤t ≤5)与一次函数g(x)=80x(0≤x ≤5). 其中表示相等函数的是 (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 【答案】⑤【解析】①f(x)与g(x)的定义域不同,不是同一函数; ②f(x)与g(x)的解析式不同,不是同一函数; ③f(x)=|x+3|,与g(x)的解析式不同,不是同一函数; ④f(x)与g(x)的定义域不同,不是同一函数;⑤f(x)与g(x)的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皆相同,是同一函数. 题型三 区间例3 已知集合A={x|5-x ≥0},集合B={x||x|-3≠0},则A ∩B 用区间可表示为 . 【答案】(-∞,-3)∪(-3,3)∪(3,5] 【解析】∵A={x|5-x ≥0},∴A={x|x ≤5}. ∵B={x||x|-3≠0},∴B={x|x ≠±3}. ∴A ∩B={x|x<-3或-3<x<3或3<x ≤5}, 即A ∩B=(-∞,-3)∪(-3,3)∪(3,5]. 解题技巧:(如何用区间表示集合)1.正确利用区间表示集合,要特别注意区间的端点值能否取到,即“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区别.2.用区间表示两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时,应先求出相应集合,再用区间表示. 跟踪训练三1.集合{x|0<x<1或2≤x ≤11}用区间表示为 .2. 若集合A=[2a-1,a+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用区间表示为 . 【答案】(1)(0,1)∪[2,11] (2)(-∞,3)【解析】 (2)由区间的定义知,区间(a,b)(或[a,b])成立的条件是a<b. ∵A=[2a-1,a+2],∴2a-1<a+2.∴a<3,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 题型四 求函数的定义域 例4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2)|x |-x; (2)f(x)=x 2-1x -1−√4-x .【答案】(1) (-∞,-2)∪(-2,0) (2) (-∞,1)∪(1,4]【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必须满足{x +2≠0,|x |-x ≠0,即{x ≠-2,|x |≠x ,解得x<0,且x ≠-2.故原函数的定义域为(-∞,-2)∪(-2,0).(2)要使函数有意义,自变量x 的取值必须满足{4-x ≥0,x -1≠0,即{x ≤4,x ≠1.故原函数的定义域为(-∞,1)∪(1,4]. 解题方法(求函数定义域的注意事项)(1)如果函数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2)如果函数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组成的集合;(3)如果函数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组成的集合; (4)如果函数f(x)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代数式的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式子都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即求各式子自变量取值集合的交集). 跟踪训练四1.求函数y=√2x +3√2-x1x的定义域.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4],求函数f(2x+1)的定义域. 【答案】(1) {x |-32≤x <2,且x ≠0} (2) [-1,32]【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需{2x +3≥0,2-x >0,x ≠0,解得-32≤x<2,且x ≠0,所以函数y=√2x +3−1√2-x+1x的定义域为{x |-32≤x <2,且x ≠0}.(2)已知f(x)的定义域是[-1,4],即-1≤x≤4. 故对于f(2x+1)应有-1≤2x+1≤4, ∴-2≤2x≤3,∴-1≤x≤32. ∴函数f(2x+1)的定义域是[-1,32]. 题型五 求函数值(域) 例5 (1)已知f(x)=11+x(x ∈R ,且x ≠-1),g(x)=x 2+2(x ∈R),则f(2)=________,f(g(2))=________.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①y =x +1; ②y =x 2-2x +3,x ∈[0,3); ③y =3x−11+x ; ④y =2x -√x −1. 【答案】(1)1317 (2)① R ② [2,6) ③ {y|y ∈R 且y≠3} ④ ⎣⎢⎡⎭⎪⎫158,+∞ 【解析】(1) ∵f (x)=11+x ,∴f(2)=11+2=13.又∵g (x)=x 2+2,∴g (2)=22+2=6, ∴f ( g(2))=f (6)=11+6=17.(2) ①(观察法)因为x ∈R ,所以x +1∈R ,即函数值域是R.②(配方法)y =x 2-2x +3=(x -1)2+2,由x ∈[0,3),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2,6).③(分离常数法)y =3x -1x +1=3x +3-4x +1=3-4x +1.∵4x +1≠0,∴y≠3, ∴y =3x -1x +1的值域为{y|y ∈R 且y≠3}.④(换元法)设t =x -1,则t≥0且x =t 2+1,所以y =2(t 2+1)-t =2 ⎝ ⎛⎭⎪⎫t -142+158,由t≥0,再结合函数的图象(如图),可得函数的值域为⎣⎢⎡⎭⎪⎫158,+∞.解题方法(求函数值(域)的方法)1.已知f(x)的表达式时,只需用数a 替换表达式中的所有x 即得f(a)的值.2.求f(g(a))的值应遵循由内到外的原则.3. 求函数值域常用的4种方法(1)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得到;(2)配方法: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处理的函数时,可利用配方法或二次函数图像求其值域;(3)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 “反比例函数类”的形式,便于求值域;(4)换元法:即运用新元代换,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易确定的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对于f (x )=ax+b+√cx +d (其中a ,b ,c ,d 为常数,且a ≠0)型的函数常用换元法. 跟踪训练五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 √2x +1 +1;(2)y =1−x 21+x 2. 【答案】(1) [1,+∞) (2) (-1,1]【解析】(1)因为2x +1≥0,所以2x +1+1≥1,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 (2)因为y =1-x 21+x 2=-1+21+x2,又函数的定义域为R ,所以x 2+1≥1,所以0<21+x 2≤2,则y ∈(-1,1].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课本67页练习、72页1-5本节课主要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在求抽象函数定义域时,先根据特殊函数的规律总结一般规律.。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及其表示》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及其表示》教案The teaching plan of function and its representation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及其表示》教案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重点难点教学: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教学过程: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设a、b是两个实数,且a(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2.1函数及其表示教案(带详解)绝对经典
§2.1 函数及其表示要点梳理1.函数的基本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在函数y =f (x ),x ∈A 中,x 叫作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作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作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4)函数的表示法: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2.映射的概念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 3.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凑法、换元法、构造方程组法等.4. 常见函数定义域的求法(1)分母≠0.(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式≥0.(3) x 0中,x ≠0(4)对数的真数>0(5)y =tan x 的定义域为⎩⎨⎧⎭⎬⎫x |x ∈R 且x ≠k π+π2,k ∈Z . (6)复合函数定义域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题型一 函数的定义域例1 (1)函数y =ln (x +1)-x 2-3x +4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 (2)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1,3],求f (2x +1)的定义域;(3)已知(1)f x -的定义域为[1,0]-,求()f x 的定义及(1)f x +的定义域.练习 (1)若函数f (x )=x -4mx 2+4mx +3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已知f (x )的定义域是[0,4],则f (x +1)+f (x -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3)已知f(x 2)的定义域为{}31<<x x ,则f(2x-1)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题型二 分段函数 例2 (1)设f (x )=⎩⎨⎧≤+>+10))5((103x x f f x x ,,,则f (5)的值为_______. (2)已知a ≠0,函数f (x )=⎩⎨⎧≥--<+1212x a x x a x ,,,若f (1-a )=f (1+a ),则a 的值为_______.练习 (1)设函数f (x )=⎩⎪⎨⎪⎧2-x ,x ≤2,log 81x ,x >2,则满足f (x )=14的x 值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重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难点:对函数符号)(x f y =的理解;对于具体问题能灵活运用这三种表示方法中的某种进行分析,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定义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x f y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 A}叫做函数的值域.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x|a ≤x ≤b}=[a ,b]; ;;.知识点二、函数的表示法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知识点三、映射与函数1.映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叫做b的原象.注意:(1)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象,且唯一;(2)B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也未必唯一;(3)a的象记为f(a).2.函数: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若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这个映射叫做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记为y=f(x).注意:(1)函数一定是映射,映射不一定是函数;(2)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3)B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原象,也未必唯一;(4)原象集合=定义域,值域=象集合.三、规律方法指导1.函数定义域的求法(1)当函数是以解析式的形式给出时,其定义域就是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集合.具体地讲,就是考虑分母不为零,偶次根号的被开方数、式大于或等于零,零次幂的底数不为零以及我们在后面学习时碰到的所有有意义的限制条件.(2)当函数是由实际问题给出时,其定义域不仅要考虑使其解析式有意义,还要有实际意义.(3)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是转化为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问题,注意定义域是一个集合,其结果必须用集合或区间来表示.2.如何确定象与原象对于给出原象要求象的问题,只需将原象代入对应关系中,即可求出象.对于给出象,要求原象的问题,可先假设原象,再代入对应关系中得已知的象,从而求出原象;也可根据对应关系,由象逆推出原象.3.函数值域的求法实际上求函数的值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虽然给定了函数的定义域及其对应法则以后,值域就完全确定了,但求值域还是特别要注意讲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通过对函数解析式的简单变形,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或利用函数的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观察求得函数的值域;配方法:对二次函数型的解析式可先进行配方,在充分注意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情况下,利用求二次函数的值域方法求函数的值域;判别式法:将函数视为关于自变量的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求函数值的范围,常用于一些"分式"函数等;此外,使用此方法要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换元法:通过对函数的解析式进行适当换元,将复杂的函数化归为几个简单的函数,从而利用基本函数的取值范围来求函数的值域.求函数的值域没有通用的方法和固定的模式,除了上述常用方法外,还有最值法、数形结合法等.总之,求函数的值域关键是重视对应法则的作用,还要特别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函数概念1.下列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1)(不同)(2)(不同)(3)(相同)(4)(相同)思路点拨:对于根式、分式、绝对值式,要先化简再判断,在化简时要注意等价变形,否则等号不成立.总结升华:函数概念含有三个要素,即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其中核心是对应法则,它是函数关系的本质特征.只有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换言之就是:(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也就不同;(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3)即使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y=x-1与是同一函数;(2)与y=|x|是同一函数;(3)是同一函数;(4)与g(x)=x2-|x|是同一函数.答:从函数的定义及三要素入手判断是否是同一函数,有(1)、(3)是假命题,(2)、(4)是真命题.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用区间表示).(1);(2);(3).思路点拨:由定义域概念可知定义域是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1);(2);(3).总结升华:使解析式有意义的常见形式有①分式分母不为零;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非负.当函数解析式是由多个式子构成时,要使这多个式子对同一个自变量x有意义,必须取使得各式有意义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交集,因此,要列不等式组求解.举一反三:【变式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思路点拨:(1)中有分式,只要分母不为0即可;(2)中既有分式又有二次根式,需使分式和根式都有意义;(3)只要使得两个根式都有意义即可.解:(1)当|x-2|-3=0,即x=-1或x=5时,无意义,当|x-2|-3≠0,即x≠-1且x≠5时,分式有意义,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1)∪(-1,5)∪(5,+∞);(2)要使函数有意义,须使,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3)要使函数有意义,须使,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2}.总结升华:小结几类函数的定义域:(1)如果f(x)是整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零的实数的集合;(4)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3.已知函数f(x)=3x 2+5x-2,求f(3),,f(a),f(a+1).思路点拨:由函数f(x)符号的含义,f(3)表示在x=3时,f(x)表达式的函数值. 解:f(3)=3×32+5×3-2=27+15-2=40; ;;.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函数.(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f(-3),)32(f 的值; (3)当a >0时,求f(a)×f(a-1)的值.解:(1)由;(2); ;(3)当a >0时,.【变式2】已知f(x)=2x 2-3x-25,g(x)=2x-5,求:(1)f(2),g(2); (2)f(g(2)),g(f(2)); (3)f(g(x)),g(f(x))思路点拨:根据函数符号的意义,可以知道f(g(2))表示的是函数f(x)在x=g(2)处的函数值,其它同理可得.解:(1)f(2)=2×22-3×2-25=-23;g(2)=2×2-5=-1;(2)f(g(2))=f(-1)=2×(-1)2-3×(-1)-25=-20;g(f(2))=g(-23)=2×(-23)-5=-51;(3)f(g(x))=f(2x-5)=2×(2x-5)2-3×(2x-5)-25=8x2-46x+40;g(f(x))=g(2x2-3x-25)=2×(2x2-3x-25)-5=4x2-6x-55.总结升华:求函数值时,遇到本例题中(2)(3)(这种类型的函数称为复合函数,一般有里层函数与外层函数之分,如f(g(x)),里层函数就是g(x),外层函数就是f(x),其对应关系可以理解为,类似的g(f(x))为,类似的函数,需要先求出最里层的函数值,再求出倒数第二层,直到最后求出最终结果.4. 求值域(用区间表示):(1)y=x2-2x+4;.思路点拨: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合理利用旧知识,把现有问题进行转化.解:(1)y=x2-2x+4=(x-1)2+3≥3,∴值域为[3,+∞);(2);(3);(4),∴函数的值域为(-∞,1)∪(1,+∞).类型二、映射与函数5. 下列对应关系中,哪些是从A到B的映射,哪些不是?如果不是映射,如何修改可以使其成为映射?(1)A=R,B=R,对应法则f:取倒数;(2)A={平面内的三角形},B={平面内的圆},对应法则f:作三角形的外接圆;(3)A={平面内的圆},B={平面内的三角形},对应法则f:作圆的内接三角形.思路点拨:根据定义分析是否满足“A中任意”和“B中唯一”.解:(1)不是映射,集合A中的元素0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A中任意”;若把A改为A={x|x≠0}或者把对应法则改为“加1”等就可成为映射;(2)是映射,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三角形),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该三角形的外接圆)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3)不是映射,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圆),在集合B中有无穷多个元素(该圆的内接三角形有无数个)与之对应,不满足“B中唯一”的限制;若将对应法则改为:以该圆上某定点为顶点作正三角形便可成为映射.总结升华:将不是映射的对应改为映射可以从出发集A、终止集B和对应法则f三个角度入手.举一反三:【变式1】判断下列两个对应是否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①A={1,2,3,4},B={3,4,5,6,7,8,9},对应法则②A=N*,B={0,1},对应法则f:x→x除以2得的余数;③A=N,B={0,1,2},f:x→x被3除所得的余数;④设X={0,1,2,3,4},思路点拨:判断是否构成映射应注意:①A中元素的剩余;②“多对一”“一对一”构成,而“一对多”不构成映射.解:①构成映射,②构成映射,③构成映射,④不构成映射,0没有象.【变式2】已知映射f:A→B,在f的作用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任取x∈A,都有唯一的y∈B与x对应;(2)A中的某个元素在B中可以没有象;(3)A中的某个元素在B中可以有两个以上的象;(4)A中的不同的元素在B中有不同的象;(5)B中的元素在A中都有原象;(6)B中的元素在A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象.答:(1)、(6)的说法是正确的,(2)、(3)、(4)、(5)说法不正确.【变式3】下列对应哪些是从A到B的映射?是从A到B的一一映射吗?是从A到B 的函数吗?(1)A=N,B={1,-1},f:x→y=(-1)x;(2)A=N,B=N+,f:x→y=|x-3|;(3)A=R,B=R,(4)A=Z,B=N,f:x→y=|x|;(5)A=N,B=Z,f:x→y=|x|;(6)A=N,B=N,f:x→y=|x|.答:(1)、(4)、(5)、(6)是从A到B的映射也是从A到B的函数,但只有(6)是从A到B 的一一映射;(2)、(3)不是从A到B的映射也不是从A到B的函数.6. 已知A=R,B={(x,y)|x,y R},f:A→B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f:x →(x+1,x2+1),求A中的元素的象,B中元素的原象.解:∴A中元素的象为故.举一反三:【变式1】设f:A→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其中(1)A={x|x>0},B=R,f:x→x2-2x-1,则A中元素的象及B中元素-1的原象分别为什么?(2)A=B={(x,y)|x∈R,y∈R},f:(x,y)→(x-y,x+y),则A中元素(1,3)的象及B中元素(1,3)的原象分别为什么?解:(1)由已知f:x→x2-2x-1,所以A中元素的象为;又因为x2-2x-1=-1有x=0或x=2,因为A={x|x>0},所以B中元素-1的原象为2;(2)由已知f:(x,y)→(x-y,x+y),所以A中元素(1,3)的象为(1-3,1+3),即(-2,4);又因为由有x=2,y=1,所以B中元素(1,3)的原象为(2,1).类型三、函数的表示方法7. 求函数的解析式(1)若f(2x-1)=x2,求f(x);(2)若f(x+1)=2x2+1,求f(x).思路点拨:求函数的表达式可由两种途径.解:(1)∵f(2x-1)=x2,∴令t=2x-1,则;(2)f(x+1)=2x2+1,由对应法则特征可得:f(x)=2(x-1)2+1即:f(x)=2x2-4x+3.举一反三:【变式1】(1) 已知f(x+1)=x2+4x+2,求f(x);(2)已知:,求f[f(-1)].解:(1)(法1)f(x+1)=x2+4x+2=(x+1)2+2(x+1)-1∴f(x)=x2+2x-1;(法2)令x+1=t,∴x=t-1,∴f(t)=(t-1)2+4(t-1)+2=t2+2t-1∴f(x)=x2+2x-1;(法3)设f(x)=ax2+bx+c则f(x+1)=a(x+1)2+b(x+1)+c∴a(x+1)2+b(x+1)+c=x2+4x+2;(2)∵-1<0,∴f(-1)=2·(-1)+6=4f[f(-1)]=f(4)=16.总结升华: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方法:(1)换元法;(2)配凑法;(3)定义法;(4)待定系数法等.注意:用换元法解求对应法则问题时,要关注新变元的范围.8.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3);(4).思路点拨:(1)直接画出图象上孤立的点;(2)(3)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化为分段函数.解:(1),∴图象为一条直线上5个孤立的点;(2)为分段函数,图象是两条射线;(3)为分段函数,图象是去掉端点的两条射线;(4)图象是抛物线.所作函数图象分别如图所示:类型四、分段函数9. 已知,求f(0),f[f(-1)]的值.思路点拨:分段函数求值,必须注意自变量在不同范围内取值时的不同对应关系.解:f(0)=2×02+1=1f[f(-1)]=f[2×(-1)+3]=f(1)=2×12+1=3.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作出f(x)的图象,求f(1),f(-1),f(0),f{f[f(-1)+1]}的值.解:由分段函数特点,作出f(x)图象如下:∴如图,可得:f(1)=2;f(-1)=-1;f(0)=;f{f[f(-1)+1]}=f{f[-1+1]}=f{f(0)}=f()=+1.举一反三:【变式1】移动公司开展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月租50元,每通话1分钟,付费0.4元;“神州行”不缴月租,每通话1分钟,付费0.6元,若一个月内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1,y2(元),Ⅰ. 写出y1,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Ⅱ. 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Ⅲ. 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应选择哪种通讯方式?解:Ⅰ:y1=50+0.4x,y2=0.6x;Ⅱ:当y1=y2时,50+0.4x=0.6x,∴0.2x=50,x=250∴当一个月内通话250分钟时,两种通讯方式费用相同;Ⅲ:若某人预计月付资费200元,采用第一种方式:200=50+0.4x,0.4x=150 ∴x=375(分钟)采用第二种方式:200=0.6x,∴应采用第一种(全球通)方式.学习成果测评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⑴,;⑵,;⑶,;⑷,;⑸,.A.⑴、⑵B.⑵、⑶C.⑷D.⑶、⑸2.函数y=的定义域是()A.-1≤x≤1B.x≤-1或x≥1 C.0≤x≤1 D.{-1,1} 3.函数的值域是( )A.(-∞,)∪(,+∞)B.(-∞,)∪(,+∞)C.R D.(-∞,)∪(,+∞)4.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中:①A=R,B=(0,+∞),f:x→y=x2;②③④A=[-2,1],B=[2,5],f:x→y=x2+1;⑤A=[-3,3],B=[1,3],f:x→y=|x|其中,不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的个数是( )A.1 B. 2 C. 3 D.45.已知映射f:A→B,在f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中每个元素必有象,但B中元素不一定有原象B.B中元素可以有两个原象C.A中的任何元素有且只能有唯一的象D.A与B必须是非空的数集6.点(x,y)在映射f下的象是(2x-y,2x+y),求点(4,6)在f下的原象( )A.(,1)B.(1,3) C.(2,6)D.(-1,-3)7.已知集合P={x|0≤x≤4},Q={y|0≤y≤2},下列各表达式中不表示从P到Q的映射的是( )A.y=B.y=C.y=x D.y=x28.下列图象能够成为某个函数图象的是( )9.函数的图象与直线的公共点数目是( )A.B.C.或D.或10.已知集合,且,使中元素和中的元素对应,则的值分别为( )A.B.C.D.11.已知,若,则的值是( )A.B.或C.,或D.12.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可以把函数的图象适当平移,这个平移是( )A.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B.沿轴向右平移个单位C.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D.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二、填空题1.设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2.函数的定义域_______________.3.函数f(x)=3x-5在区间上的值域是_________.4.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且函数的最大值为,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5.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值域.3.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1)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4x-1,求f(x);(2)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f(2)=-3,f(-2)=-7,f(0)=-3,求f(x);(3)已知f(x-3)=x2+2x+1,求f(x+3);(4)已知;(5)已知f(x)的定义域为R,且2f(x)+f(-x)=3x+1,求f(x).一、选择题1.设函数,则的表达式是( )A.B.C.D.2.函数满足则常数等于( )A.3 B.-3 C.D.3.已知,那么等于( )A.15 B.1 C.3 D.304.已知函数定义域是,则的定义域是( )A.B.C.D.5.函数的值域是( )A.B.C.D.6.已知,则的解析式为( )A.B.C.D.二、填空题1.若函数,则=_______________.2.若函数,则=_______________.3.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4.已知,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5.设函数,当时,的值有正有负,则实数的范围________.1.设是方程的两实根,当为何值时,有最小值?求出这个最小值.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2).综合探究1.某学生离家去学校,由于怕迟到,所以一开始就跑步,等跑累了再走余下的路程.在下图中,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如图四个图象中较符合该学生走法的是( )2.如图所表示的函数解析式是( )A. B.C. D.3.函数的图象是( )4.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两底分别为AD=2a,BC=a,∠BAD=45°,作直线MN⊥AD交AD于M,交折线ABCD于N,记AM=x,试将梯形ABCD位于直线MN左侧的面积y表示为x的函数,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答案与解析: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C.(1)定义域不同;(2)定义域不同;(3)对应法则不同;(4)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5)定义域不同.2.D.由题意1-x2≥0且x2-1≥0,-1≤x≤1且x≤-1或x≥1,∴x=±1,选D.3.B.法一:由y=,∴x=∴y≠,应选B.法二:4.C.提示:①④⑤不是,均不满足“A中任意”的限制条件.5.D.提示:映射可以是任何两个非空集合间的对应,而函数是要求非空数集之间.6.A.设(4,6)在f下的原象是(x,y),则,解之得x=,y=1,应选A.7.C.∵0≤x≤4,∴0≤x≤=2,应选C.8.C.9.C.有可能是没有交点的,如果有交点,那么对于仅有一个函数值.10.D.按照对应法则,而,∴.11.D.该分段函数的三段各自的值域为,而∴∴.12.D.平移前的“”,平移后的“”,用“”代替了“”,即,左移.二、填空题1..当,这是矛盾的;当.2.. 提示:.3..4..设,对称轴,当时,.5.. .6.. .三、解答题1.解:∵,∴定义域为2.解:∵∴,∴值域为3.解:(1).提示:利用待定系数法;(2).提示:利用待定系数法;(3)f(x+3)=x2+14x+49.提示:利用换元法求解,设x-3=t,则x=t+3,于是f(x-3)=x2+2x+1变为f(t)=(t+3)2+2(t+3)+1=(t+4)2,故f(x+3)=[(x+3)+4]2;(4)f(x)=x2+2.提示:整体代换,设;(5).提示:利用方程,用-x替换2f(x)+f(-x)=3x+1中所有的x得到一个新的式子2f(-x)+f(x)=-3x+1,于是有,联立得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B. ∵∴;2.B.3.A. 令4.A. ;5.C.;6.C. 令.二、填空题1.. .2.. 令.3...4..当当,∴.5.得.三、解答题1.解:2.解:(1)∵∴定义域为;(2)∵∴定义域为.3.解:(1)∵,∴值域为;(2)∵∴∴值域为.综合探究1.D.因为纵轴表示离学校的距离,横轴表示出发后的时间,所以当时,纵轴表示家到学校的距离,不能为零,故排除A、C;又由于一开始是跑步,后来是走完余下的路,所以刚开始图象下降的较快,后来下降的较慢,故选D.2.B.本题考查函数图象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将x=0代入选项排除A、C,将x=1代入选项排除D,故选B.3.D..4.思路点拨:要求函数的表达式,就需准确揭示x、y之间的变化关系.依题意,可知随着直线MN的移动,点N分别落在梯形ABCD的AB、BC及CD边上,有三种情况,所以需要分类解答.解析:作BH⊥AD,H为垂足,CG⊥AD,G为垂足,依题意,则有(1)当M位于点H的左侧时,由于AM=x,∠BAD=45°.;(2)当M位于HG之间时,由于AM=x,(3)当M位于点G的右侧时,由于AM=x,MN=MD=2a-x.综上:总结升华:(1)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不仅要确定函数的解析式,同时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都要接受实际问题的约束).(2)根据实际问题中自变量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含义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使之必须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