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生物学科教案指导意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扬州市高中生物学科指导小组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案要求》三个指导性文件,仔细分析近五年江苏高考生物卷以及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基本特征,摸清生物学科命题走向,帮助选修考生达冲,确保全市生物学科高考在省内保住现有地位,力争学科排位有所提升,帮助必修考生在新授课的基础上完成复习迎考工作。
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坚持能力立意的基本原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高中生物课改。
二、目标与任务.形成六种观点()生物的物质性观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从历年江苏高考生物试卷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 关注四种能力()理解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与学的建议. 关于教的建议()、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将学科思想和方法渗透到课堂教案中,扎实基础知识,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复习的初始阶段,在知识层面以单元过关为目标。
建议教师降低复习重心,帮助学生对各个模块章节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加强对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和运用的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不但要关注教材中学科的主干知识,对于教材中的图、边栏的补充阅读以及正文的小字号字体的内容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适当补充复习初、高中衔接的内容,例如和代谢、调节有关的生理卫生部分的知识。
用人教版教材素材补充苏教版教材。
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录前言 (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一)课程性质 (6)(二)基本理念 (6)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7)(一)学科核心素养 (7)(二)课程目标 (8)三、课程内容 (9)(一)必修课程 (9)模块1 分子与细胞 (9)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0)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0)1.2 细胞的结构 (10)1.3 细胞的物质交换 (11)1.4 细胞的代谢 (11)1.5 细胞的生命进程 (11)教学提示 (12)学业要求 (12)模块2 遗传与进化 (12)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3)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3)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3)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4)2.4 生物的变异 (14)2.5 生物的进化 (14)教学提示 (15)学业要求 (15)(二)选修课程 (16)选修Ⅰ课程 (16)模块I-1 稳态与调节 (16)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7)1.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7)1.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7)1.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7)教学提示 (18)学业要求 (18)模块I-2 生物与环境 (18)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9)2.1 种群和群落 (19)2.2 生态系统 (19)2.3 生态环境的保护 (19)教学提示 (200)学业要求 (200)模块I-3 生物技术与工程 (200)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211)3.1发酵工程 (21)3.2 基因工程 (21)3.3细胞工程 (21)3.4 胚胎工程 (22)3.5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2)教学提示 (22)学业要求 (22)选修Ⅱ课程 (23)现实生活应用 (23)职业规划前瞻 (23)学业发展基础 (24)四、学业质量标准 (24)(一)学业质量水平 (24)(二)水平说明 (27)五、教学与评价建议 (28)(一)教学建议 (288)(二)评价建议 (32)六、学业水平测试与命题建议 (33)(一)合格性与等级性考试 (33)(二)命题建议 (34)附录: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35)前言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四个省(市)将进入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四个试点省(市)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面临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和旧版本教材的现状,为加强新形势下四个试点省(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实施与新高考方案的适应,特制订《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课程做出调整。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中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建议高中生物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
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和我区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生物课程模块开设作如下建议:1、高一年级建议高一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以每周2课时分别开设生物1和生物2二个必修模块。
2、高二年级对于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建议高二第一学期以每周2课时开设生物3模块,高二第二学期为三个必修模块的复习,周课时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对于选修学业水平测试,建设高二第一学期先对生物1和生物2两个必修模块的主干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再开设生物3模块,高二第二学期开设选修1和选修3两个选修模块,两个学期的周课时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3、高三年级高三年级为三个必修模块和两个选修模块的总复习,周课时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建议第一学期完成一轮总复习,第二学期完成专题复习和考前指导等。
三、课程理念与教学原则《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六、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生物(word文档)
六、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1.教学建议本课程标准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依据。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和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节课的学习过程,努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良好发展。
为此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1 高度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所涵盖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较以往生物学课程更具有挑战性的教学要求,需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培养形成。
教师在制订每个单元、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和有效完成。
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落实核心素养时其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产品高度融入生活的时代,获得并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要在扩展、深入学习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
1.2 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不仅会直接影响核心素养中“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落实,也会间接影响另外两个核心素养的达成。
因此,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重视信息化环境的学习。
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对生物及其相关事物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查找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思维判断、作出解释,并能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等。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上述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探究性学习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修订)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普通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基[2003]6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要求,为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粤发[2010]15号),在总结前一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课程改革发展实际,提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普通高中生物(10—12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要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落实生物新课程的理念、目标及内容要求,稳步推进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阶段普通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指导意见的性质是水平性要求,教学与评价要求是修习后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并非是教学与评价的上限,而只是教学与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本指导意见是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的依据、教学管理的依据、教学评价和考试的依据。
二、教学实施(一)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以《标准》为依据。
《标准》规定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有“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3个模块。
每个模块有若干主题,每个主题由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
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
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
结合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活动建议”部分列出的“要求”属于面向全体学生基本要求的活动,除“要求”外的“活动建议”属可根据学校条件选择开设的活动。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规范和要求,它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2017 年版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以前的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而形成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文将详细解析《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制定背景1.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制定的。
2.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制定背景包括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高中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研究成果等。
二、《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 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 课程设置: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等。
3. 教学内容:明确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生物与生物技术等。
4. 学习方法:提出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课程时应该采用的学习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知识掌握和应用、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等。
5. 教学要求:对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三、《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实施对教学实践的影响1. 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实施,促进了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
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及建议
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及建议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有意义的课程,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几点建议: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活动。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建议生物科学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生物科学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发展都非常迅速,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对人类的生活、社会文明以及人类的思想观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把知识都灌输给学生。
学生在听的同时不断地记笔记,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累。
这种填鸭式教学是一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考试,但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生物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板书和多媒体。
板书的单一性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写一些知识点或大体的框架,书上有的就划书。
多媒体虽然可以丰富些,但大多数老师的多媒体课件都是以文字为主,都是知识点。
所以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
(三)实验课程不足在很多学校都存在实验不足的现象,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高考的压力,由于高考竞争比较激烈,所以包括老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都不重视,都是为了高考而学习,做题;二是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不足,再加上学校的班级较多,每个班级的人数较多,一般在60至70人左右,这就使得有限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
二、改进生物教学的几点建议高中生物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衔接初中生物和大学生物的中间部分,在内容上比义务教育的多、深,比大学的少、浅,它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非常有必要。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课程导入、教学进程设计和总结。
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二年级)前言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第一阶段生物新课程所使用教材的章节为序进行编排,分为“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实验与活动建议”四个部分编写。
各部分的意旨如下:1.“课标内容”是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标准。
2.“教学要求”是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所使用教材的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制定。
“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1)“基本要求”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的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共同基础,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海南省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
海南省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前言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 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四个省(市)将进入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四个试点省(市)2017 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面临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和旧版本教材的现状,为加强新形势下四个试点省(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实施与新高考方案的适应,特制订《普通高中2017 届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课程做出调整。
《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如下原则:(一)突出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内容精简容量、突出重点,注重在实践过程中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突出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核心知识,同时注重拓展生物学科技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是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调整时遵循整体性原则,将旧课标中必修课程按模块、选修课程按专题进行搬迁,知识体系涵盖新课标全部内容。
(三)突出新旧课标的衔接性和适切性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遵循稳定性原则,以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为框架,以旧课标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做好新旧内容衔接。
调整后的内容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的重叠区,且学习目标要求不拔高,不增加教学难度和学业负担。
《教学指导意见(2017)》主要用于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生物教学,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研究中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全面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新高考关于生物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生物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与进度高一高二高三二、教学策略与建议(一)贯彻指导意见,落实课程方案贯彻执行《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和泰安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版)为依据,明确高中生物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实施要求,遵循教学规律,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构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基于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学业要求,以全面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全面考量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和有效完成,既要统筹兼顾,体现整体性,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三)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应设计有目的、有步骤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生物现象和事实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查找信息,作出假设,验证假设,作出解释, (1)3 月上旬结束一轮复习(高考范围全部内容)(2)4 月底结束二轮复习(3)5 月份综合模拟考试训练下学期合作交流等。
在进行探究性教学应注意:1.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数据资料、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等。
2.改变教学的角度。
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努力从教“是什么”,向教“为什么”转变。
增加教学的思维含量,尽量减少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要求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防止教学浅表化倾向。
3.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
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好课外需要用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资料收集整理以及观察记录等。
普通高中2017级新课改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核心素养版)
社会责任
• 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 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 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
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
观点和思想方法。 • 结构与功能观 • 进化与适应观 • 稳态与平衡观 • 局部与整体观 • 物质与能量观 • 多样性 • 统一性 • 独特性 • 复杂性 自然观 世界观
1.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人与社会 2.团队合作 3.管理与解决冲突 1.在复杂大环境中的行动力 人与自我 2.设计人生规划与个人计划
3.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
国外研究状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 动社会发展。
2014年3月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研究提出各
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 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高中新课标的修订也关注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这是进一步把教育的对象放在“人”的发展上, 而不是仅仅关注“内容”的标准上。
01
02
03
04
生命观念
• 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 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 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的 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
理性思维
• 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 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 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科学探究
• 能够发现现实中的生物学 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 现象,进行观察、提问、 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 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 在探究中,逐步加强对自 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 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 团队精神。
高中生物学科教研教研指导意见
大庆市高中生物学科校本教研指导意见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市教师进修学院重点工作的要求,立足高中生物学科特点,不断推进教师素养提高的途径和办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高中生物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创新研究能力为动力,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主线,完善高中生物学科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全市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高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方面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一是立足于以改进政治学科教学研究方式,解决生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及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选择生物课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二是立足于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生物教师自己来解决,由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共同来分析探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使生物学科教学逐步适应新课程;三是立足于从本学科教师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研组内部的教育智慧,盘活学科内部的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通过不断“调适”教学习惯、行为方式、角色地位、教学策略,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学研究机制。
三、组织活动形式各学校应广泛开展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一)常态形式1、理论学习。
围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组织学科组内教师进行理论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3.教学建议
厘清教学的问题线索
(11)人类遗传病与变异有何关系?如何检测和预防? 在实践中有何应用? (12)为什么说现存生物都来自共同祖先?有哪些经 典的事实依据?现代生物学研究是否支持这一观点? (13)遗传和变异与生物进化有何关系?为什么生物 朝着适应的方向发展?生物进化理论是如何解释进化 机制的?新物种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多样性是如何产 生的? (14)生物多样性都包括哪些?人类的生存、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有何关系?
3.教学建议
2.厘清教学的问题线索
(1)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为什么说DNA是主 要的遗传物质? (2)DNA为什么能作为遗传物质?它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储存丰 富的遗传信息相适应? (3)亲代、子代间的DNA分子怎样保持其连续性?科学家对 DNA分子的复制作出了哪些推测?如何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 制的?复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4)遗传物质是怎样控制生物性状的?蛋白质与性状的表现 是什么关系?在细胞中基因是怎样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中 的哪些结构直接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 (5)有性生殖主要包括哪些重要环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染色体与基因有何关系?
2.发展核心素养
树立生命观念
3.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能以生命观念为指导,分析 遗传与进化的相关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学生能基 于DNA分子结构的认识,解释其结构特点与编码遗传 信息、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适应关系。解释DNA分 子与基因的关系。能基于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的 认识,阐明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性及细胞各 部分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1.内容及要求
生物的进化
3.讨论进化理论的发展,用具体实例概述种群、种群 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用数学方法讨论变异和自 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必然性,探讨耐药菌的 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说明现存生物适应性的成 因。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概述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 生态系统多样性,阐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生存提供资源和适宜环境, 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新高考关于生物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生物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与进度高一高二高三二、教学策略与建议(一)贯彻指导意见,落实课程方案贯彻执行《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和泰安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版)为依据,明确高中生物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实施要求,遵循教学规律,推进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构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基于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和学业要求,以全面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全面考量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和有效完成,既要统筹兼顾,体现整体性,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
(三)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组织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应设计有目的、有步骤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生物现象和事实进行观察描述,提出问题,查找信息,作出假设,验证假设,作出解释, (1)3 月上旬结束一轮复习(高考范围全部内容)(2)4 月底结束二轮复习(3)5 月份综合模拟考试训练下学期合作交流等。
在进行探究性教学应注意:1.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培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数据资料、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等。
2.改变教学的角度。
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培养学生对生命过程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努力从教“是什么”,向教“为什么”转变。
增加教学的思维含量,尽量减少对知识的机械记忆。
要求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过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防止教学浅表化倾向。
3.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
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好课外需要用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资料收集整理以及观察记录等。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 年版)》解读一、落实方案要求课程结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
学时学分:必修 4 学分, 72 学时,每学时 45 分钟; 选择性必修 0-6 学分,修满可达 108 学时; 选修 0-4学分,修满可达 72 学时。
内容组织:科目内容设计成若干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
每个模 块一般为 18学时的倍数, 18学时为 1 学分。
□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必修面向全体学生。
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体现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的基本要求。
内容及课时数适当“精减” ,合理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
选修面对部分学生, 在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体上看,与修订前比,必修内容及课时减少了 1/3,较大辐度地增加了选修内容和课 时,且设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了课程的选择性。
主讲:人民教育出版社 黄复华整理曹保义二、三类课程设计思路□围绕核心素养构建内容本次课标修订工作,最终凝练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内容为载体,通过教学活动而实现。
例如,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的形成,是学生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升华,在内容上尽量保留了利于生命观念形成的基础知识,为促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发展,保留和适当增加了原课标中具有科学思维价值、具有探究因素,以及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生活动。
□提高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在具体内容和学生活动的选取上,借鉴了我国十余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保留了经过实践验证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内容,删减了一些必要性不强、效果不佳或难以操作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删去的内容主要有:•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观察线粒体•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总之,修订后的内容标准最大程度地保持了与原课标的街接,利于教师运用已有的教改经验和教学资源,删去了操作性不强的学生活动,有利于顺利实施新课程。
2017年四省新高考新课改方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使用说明及教学建议讲座》
现行人教版教材使用说明
模 块 主要内容 课 时 要求 备 注
必 修 2
第 5章 基因突变 及其他变 异
删除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 色体数目的变化‛、‚人类 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的 5 教学内容及资料搜集和分析 活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增加 ‚ 举例说明 人类遗传病 的监测和预防‛
现行人教版教材使用说明
模 块 主要内容 课 时 要求 备注
删除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 第6章 因食品的安全性‛ 必 减1 从杂交育 修 2 将‚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 课时 种到基因工 2 上应用的事例‛ 调整 为活 程 动要求。
课程内容新变化 必修Ⅱ 遗传与进化
活动建议 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增1 课时
现行人教版《必修Ⅰ分子与细胞》内容
主要变动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删除实验‚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删除实验‚观察线粒体‛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 增加实验‚探究酶的专一
利用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性‛
删除‚无丝分裂‛
总课时:36节(3节为机动课时)
课程内容新变化
删除实验“观察线粒体” 必 修 第 3章 将“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 1 细胞的基本结构 5 结构模型”和“使用显微
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调整到活动要求
课程内容新变化
必修Ⅰ 分子与细胞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具体内容标准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删除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使用说明 及教学建议
新旧课标比较
达成三维目标
2017年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一、引言在当今世界,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知识和科学素养,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被制定出台,成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对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探讨,分析其内容和意义。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1. 课程目标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基本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基本要求根据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学生应具有以下基本要求:(1) 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基本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处理方法;(3) 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 培养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1)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2) 细胞工程及其应用;(3) 蛋白质工程及其应用。
2.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1) 进化学说及其证据;(2) 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与保护。
3. 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1) 生物科学与环境问题;(2)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 生物学基本概念(1)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2) 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及调节。
5. 生物学的方法(1) 生物观察与实验方法;(2) 生物学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2017年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创新教学法通过探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生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2017届生物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重庆市高2017届生物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生物教研室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安徽等7省(市)从2016年起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使用全国卷的通知》(教学厅函〔2015〕32号)的要求,2016年重庆市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已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新课标Ⅱ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经由教育部有关部门组织修订和审定,10月14日在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
为了让重庆市高2017届的师生领悟考试大纲修订的精神和内容,尽快适应这一变化,了解全国课标Ⅱ卷生物试题的结构、考试内容、试题难度和能力要求等,科学制定2017届高考复习策略,指导高三教师有效的开展复习备考工作,重庆市教科院中教所生物教研室组织一线骨干教师进行了有关高考的研讨,制定出生物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供各校参考。
一、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学科的变化1.能力要求的变化2.考试内容的变化3.生物考试大纲修订的理由(1)内容合并,不再重复,如删除选修1中植物的组织培养。
将选修1PCR移到选修3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2)规范叙述,如能力要求方面的叙述表达更准确,操作性更强。
(3)与高中生物课标修订相契合,如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由Ⅰ调为Ⅱ,落实教育的社会责任。
二、普通高考全国卷生物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分析1.考试内容全国卷的考试内容为3个必修模块+选修1或选修3(考生可选择选修1或选修3)。
2.试卷结构全国Ⅱ卷理综生物的试卷结构是6(选择题)+4(非选择题)+2(选考题,考生选做其中的1题);选择题1-6题,每题6分,共36分;非选择题29、30、31、32题,共39分;选考题39、40题,15分;总分90分。
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2道选做题39、40题的内容分别为选修1、选修3各一题,考生从中选做1题。
三、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生物试题特点1.2016年全国Ⅱ卷生物试题的特点(1)减少了必修3的分值,增加了必修1的分值,考点分布在各教材模块中基于均衡2015年全国Ⅱ卷中必修1、2、3分值分别为19、21、35,就教材模块来看,考点在必修1、2、3没有固定比例,对必修3有所“青睐”(占35分),4道非选择题必做题分别是植物生理、动物生理、遗传、生态这4个方面,动物生理和生态均属于必修3所涉及的考点。
齐齐哈尔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讨论稿〕我市从2007年秋开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现已实施一年。
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落实《##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省普通高中生物模块教学内容目标与考核要求》的要求,促进我市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顺利实施,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本意见,供各普通高中参照执行。
一、对课程的认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根底上,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科学课程,是面向群众的根底教育课程。
从课程结构的总体设置来看,高中生物课程与物理、化学等课程同为科学领域的一个科目,并且与物理、化学一样,在必修局部的学分都为6个学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领会课程理念,把握教学方向《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根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领会: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要求生物课程从原来着眼于培养生物科学工作者角度转变为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这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它能为学生的学业选择和职业选择提供帮助。
2.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降低了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而是改变了过去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的需求。
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时机,使所有学生通过生物必修课程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生物素养得到充分的开展。
3.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生物学规律的领悟。
并能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多领域的、融合的合理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表达了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录前言 (5)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一)课程性质 (6)(二)基本理念 (6)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7)(一)学科核心素养 (7)(二)课程目标 (8)三、课程内容 (9)(一)必修课程 (9)模块1 分子与细胞 (9)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0)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0)1.2 细胞的结构 (10)1.3 细胞的物质交换 (11)1.4 细胞的代谢 (11)1.5 细胞的生命进程 (11)教学提示 (12)学业要求 (12)模块2 遗传与进化 (12)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3)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3)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3)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4)2.4 生物的变异 (14)2.5 生物的进化 (14)教学提示 (15)学业要求 (15)(二)选修课程 (16)选修Ⅰ课程 (16)模块I-1 稳态与调节 (16)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7)1.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7)1.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7)1.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7)教学提示 (18)学业要求 (18)模块I-2 生物与环境 (18)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9)2.1 种群和群落 (19)2.2 生态系统 (19)2.3 生态环境的保护 (19)教学提示 (200)学业要求 (200)模块I-3 生物技术与工程 (200)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211)3.1发酵工程 (21)3.2 基因工程 (21)3.3细胞工程 (21)3.4 胚胎工程 (22)3.5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2)教学提示 (22)学业要求 (22)选修Ⅱ课程 (23)现实生活应用 (23)职业规划前瞻 (23)学业发展基础 (24)四、学业质量标准 (24)(一)学业质量水平 (24)(二)水平说明 (27)五、教学与评价建议 (28)(一)教学建议 (288)(二)评价建议 (32)六、学业水平测试与命题建议 (33)(一)合格性与等级性考试 (33)(二)命题建议 (34)附录: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35)前言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四个省(市)将进入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四个试点省(市)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面临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和旧版本教材的现状,为加强新形势下四个试点省(市)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实施与新高考方案的适应,特制订《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课程做出调整。
《教学指导意见(2017)》对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如下原则:(一)突出新课程基本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内容精简容量、突出重点,注重在实践过程中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突出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和整体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核心知识,同时注重拓展生物学科技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是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调整时遵循整体性原则,将旧课标中必修课程按模块、选修课程按专题进行搬迁,知识体系涵盖新课标全部内容。
(三)突出新旧课标的衔接性和适切性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遵循稳定性原则,以新课标的课程结构为框架,以旧课标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做好新旧内容衔接。
调整后的内容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的重叠区,且学习目标要求不拔高,不增加教学难度和学业负担。
《教学指导意见(2017)》主要用于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生物教学,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在实践研究中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全面提升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教学指导意见(2017)》的适用对象为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4个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
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
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
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二)基本理念1. 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发挥生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是本课程的设计宗旨和实施中的基本要求。
2. 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生物学课程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模块内容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切合年龄特点、明确学习要求,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3. 教学过程重实践本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4. 学业评价促发展高中生物学课程重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重视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
致力于创建一个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既关注学业成就又重视个体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生物学课程评价体系。
提倡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科学育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1. 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
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局部与整体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3.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
学生应在探究中,逐步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4.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以及考试评价中。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认识到生物学在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时,能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主动宣传引导,愿意承担抵制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的社会责任,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必修课程所选内容是学习选修课程的基础。
必修课程面向全体高中生,选择了生物学最基本的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2003版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调整为“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2个模块。
调整后的必修部分共4学分,每个必修模块2学分,每个学分的教学需要18学时。
每个学生必须完成2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共72学时,方可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试。
鉴于必修部分内容基础性强,建议高一年级全年开设,每周2课时;在课程安排上应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修习,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学业质量标准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应水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