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学案(正式)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

《雨霖铃》教案(7篇)《雨霖铃》教案1学习目标:1、学问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尝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纵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进展有确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把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留,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心情;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动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注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消沉,楚地的天空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哀痛。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略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或许我的小船停靠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离别以后虽然还会有良辰好景,却无人共赏,等同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离别了恋人,虽有万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谁来倾吐呢?四、全词内容概括这首词描写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苦痛心情。

雨霖铃教案优秀10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10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10篇《雨霖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

播放音乐赵薇的《离别》二。

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3.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三。

背景介绍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

“雨霖铃”词牌名的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入蜀,路上发生兵变,杨贵妃死。

当时阴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无比凄切,作《雨霖铃》曲以寄托离恨。

宋代人依旧声填词,遂为词牌。

五。

听录音并正音六。

学生齐声朗读七。

分析词(一)整体感知1.问生:同学们,你们听了录音且自己读了一遍,本词的基调是什么?(感受是什么)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离别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离别时、离别后5.在脑中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老师简单串讲词使学生理解词的大意上片:离别时的情景下片:离别后的情景(三)拓展问生:本词好在哪里?哪几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二句写:当登舟分袂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之中去吧。

《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

《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

《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的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明确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互致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复习提问】(3分钟)回忆学过的词,并说说词的`特点【导入新课】(3分钟)1、听乐曲说出曲名《送别》2、导入别离之情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板书【讲授新课】(72分钟)一、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柳永概况。

2、教师补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对北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美。

柳词在宋代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

”二、背景资料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

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思想感情。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一)齐诵《雨霖铃》(二)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语调(悲凄低沉)(三)学生随录音带自由读全词理解词义,在音乐中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并使词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从而把握词的景与情领悟意境。

(四)赏析词的意境1、让学生把上下篇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

2、教师示范: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场暴雨刚刚停歇,蝉凄切地鸣叫不已,词人面对着长亭,心情更觉悲凉。

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他的心爱之人为他送行,两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心情,正在恋恋不舍之际,船夫催促着“开船喽——开船喽——。

”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对,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词人想在即将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霾,空旷的天空。

小结:上篇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下篇紧承上篇:是词人想象别后的情状,小船临岸,词人酒醒只见习习晓风吹拂杨柳,一弯残月挂在天空。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无限惆怅。

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与笔力所咏叹的主题。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着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凤栖梧》等较有名。

三、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四、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一)整体感知,领会文中情1、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2、听配音朗诵。

(投入理解)3、把握总体基调——————伤感凄切。

文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述离别情形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相见时难别亦难。

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二)文中景:(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问题: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明确:寒蝉(凄切,“孟秋之月,寒蝉鸣”)点明清秋节长亭(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暗示离别兰舟(催发,客观原因骤雨初歇,天色已晚。

《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

《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引入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2、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风格。

2、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情感。

3、赏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

4、能够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中所表达的离愁别绪。

(2)分析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含蓄细腻的情感表达。

(2)对词中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四、文本解读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柳永词《雨霖铃》学案

柳永词《雨霖铃》学案

《柳永词两首》学案二班级:姓名:组号:【教学要点】1.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导入新课】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诗词鉴赏技法指导】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合作探究】1.找意象,说作用。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5.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6.本词中,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

7.“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述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四、拓展阅读1.阅读柳永词完成练习。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⑴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⑵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2.赏析柳永词蝶恋花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③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④还无味。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雨霖铃》导学案完美版

i【学习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品鉴意象,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i2•过程与方法:朗读吟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 ; 3.情感态度价值观:品鉴意象,感受意境美,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学素养。

'] 【学习重难点】:重点: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 难点:.结合诗作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课前预习学案一、 预习目标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容。

2•规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 解惑。

二、 预习容A.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 “长亭” “晚”等词点明 节令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伏笔。

B. “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 分别时的 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 “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 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 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 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 别愁。

三、 走近作者 ---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又因曾做过屯田令,人称 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 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终生穷困潦倒。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 慢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且以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 谐婉为特色,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 提出疑惑 ——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探究学案、课前检测■Q” n a s. s .. r ,—」i霖- 时间:2013年月曰备课: 审核: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 A. 骤雨(j u )暮霭(d i ) B. 凝噎(y I )都门(d u )C. 良辰(ch 岔)舞榭(xiD. 凄切(q i ) 将息(jim g ) 2•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认定目标: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二、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词的知识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1、词又称:“”“”和“”“”“”,按篇幅分为“____ _、____ _、____ ”。

宋代词坛上形成了_____ 和_____ 两大流派。

(二)预习反馈2、柳永,词人。

原名,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有《乐章集》。

3、给加点字注音:骤.雨()凝噎.()暮霭.()4、理解划线词的意思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三)课文赏析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1)、分析上阕,从景和情地角度,请分别划出上阙中写景的词和抒情的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赏析下阕,重在赏析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结合具体的诗句说一说本词的写作特色:(四)延伸拓展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词的上阙没有直抒思乡之情,而是作了大量景物描写。

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描写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这首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象人思我:“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写为什么更为动人?(五)布置作业必做: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雨霖铃》2、完成优化积累运用的1、2、3、4,阅读鉴赏(一)选做:3、阅读鉴赏(三)。

8柳永词《雨霖铃》教案

8柳永词《雨霖铃》教案

柳永词《雨霖铃》学案编制:陈玫瑰审核:王林[教师寄语]: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又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危险)。

”[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词作成就。

2、理解词作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词作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

4、熟读成诵[重难点]:把握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关于离别的诗句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2.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二、课前预知:1、字音识记凄.切(qī)骤.雨(zhòu)无绪.(xù)今宵.(xiāo)虚设.(shè)催.发(cuī)凝噎.(yē)暮霭.(ai)经.年(jīng)2、字形辨认凄切催发通宵和蔼良辰萋萋摧折云霄暮霭早晨3、名句诠释(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手拉着手泪眼相望,此时此刻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2)多情自古伤离别:古人重情,吟咏离别之作多感人肺腑。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的时候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萧瑟,天空中挂着一钩残月。

4、文题解读:《雨霖铃》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史之乱”而入蜀,时霖林雨连日,栈道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优质课一等奖 柳永《雨霖铃》学生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  柳永《雨霖铃》学生学案

柳永《雨霖铃》学案设计:蜗牛老师☆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

因排行第七,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词”,对宋词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著有《乐章集》。

☆背景内容这首《雨霖铃》,写于作者将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

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柳永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

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上片主要是铺写临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主要是抒写别后的孤寂凄清的情感。

☆诵读指要《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

朗读时当声情哀婉缠绵。

如“寒蝉凄切”“切”字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拖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的“竟”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念去去”的“念”是领字,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带出下文;“酒醒何处”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那堪”二字要稍重,随后的“冷落清秋节”稍缓;“便纵有千种风情”中,“便”字要顿住,“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里表达苦痛无奈之意。

☆问题导思1、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2、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回忆几个。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3、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习目标:1、欣赏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品味诗歌传达的缠绵悱恻的离愁。

3、体会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

课前预习案一、文学常识(A层)1、走近作者,知人论词柳永,时词人。

原名,字,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著有。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派的代表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记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柳永一生追求仕途。

又因为他为人放荡不羁,所以仕途坎坷,终身潦倒。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

他就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其中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越读越恼火。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你不是不要浮名吗?于是恶狠狠地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被除名的柳永从此强作欢笑,玩世不恭地扛着“奉旨填词”的招牌浪迹江湖,置身于歌楼妓院,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2、背景《雨霖铃》这首词是他在仕途失意离开都城汴京时,深感前途渺茫,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远离的情况下所作。

二、诵读送别诗(A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飘蜀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唐]高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

《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 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江淹;“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感悟学古诗词贵在诵读。

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一)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二)听朗读录音。

体会本词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层次。

柳词善于铺叙。

为把个人的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本词从时间和地点上进行了铺叙,不仅写了离别之际,而且写了离别之前,甚至还设想了离别之后;不仅写了眼前之景,而且写了想象之景。

请从时间的角度为本词划分层次。

(四)分层指导诵读。

1、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样的意境?寒蝉、长亭、骤雨;重在勾勒环境,烘托凄凉悲苦的气氛。

2、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极写饯别心情,借酒消愁却无绪饮酒。

真是“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两情依依、难分难舍之际,客船不断催促。

读出依恋-矛盾、痛苦、无奈、埋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描写。

离别之痛淋漓尽致,令人肝肠寸断。

“执手”能换成“牵手”或“握手”吗?牵手:和朋友散步时一般会牵手,心情是愉悦的,与这首离别词的情境不符。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

《雨霖铃》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4)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检查1、词又叫、、。

分为、两派。

按结构分为单调、、、四叠。

按字数分为小令、、长调。

2、柳永,词人。

原名,字,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著有。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写作背景:这首词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开封)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

二、感受品味1、配乐朗诵,整体把握文意。

注意重点词-----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兰舟凝噎去去暮霭经年便纵有千种风情2、自读品味,把握情感。

本文的情感基调: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三个字:三、探究赏析《雨霖铃》一词,通过描写冷落凄清的秋景,衬托了情人间缠绵哀怨、低沉伤感的离情别绪。

导学方法1、(写什么)读--- 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三要抓结尾。

设问:贯穿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应如何划分?2、(怎么写)析--- 一抓意象,二抓画面,三抓情感。

设问:(1)本词的意象有什么?典型性是什么?(2)这首词描写了几幅画面?试加以概括。

(3)作者在写景中融进了怎样的情感?四、总结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五、拓展延伸1、《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感情的作品很多,请找出几句。

2、仿写:例:如果说豪放派是《黄河大合唱》,那么婉约派就是《夜半小夜曲》。

如果说豪放派是长江黄河,那么,婉约派就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诗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浓浓离别之愁;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背诵《雨霖铃》。

【自主学习】
1.阅读“知识链接”,知人论世。

2.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
《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被誉为写别情的典范之作。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离别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
方法指引:
可以从诗歌选取的意象进行分析;
可以从诗歌描绘的细节进行分析;
可以从诗歌刻画的心理进行分析。

【课堂检测】
1.有感情的诵读《雨霖铃》。

2.背诵《雨霖铃》。

【学习小结】
【课后练习】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思考:“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
知识链接:
(1)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柳永词选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