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理教研室授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案首页

教研室:药理学教师姓名:罗其富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四环素类

一、概述

1、1948年首次用于临床的金霉素,50年代土霉素,四环素于50年代相继问世.

2、为不同四环素的天然产物.

3、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快效抑菌药,对需氧及厌氧菌,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及一些原虫等均有抗菌活性。

4、由于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的广泛长期使用,很多病原微生物对立已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耐药性,目前已有更有效抗菌药物供应临床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5、金霉素现已限外用。土霉素基本不同,四环素尚用于一些感染性疾病。

6、半合成四环素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由于抗菌谱广,抗菌防性强,耐药菌株较少。目前较为常用,已有替代四环素之势。

7、四环素中以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最强,多丙环素其次,四环素最差。

二、四环素与土霉素

(一)抗菌作用

G+

G-

对肺炎支原休,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具有抑制作用。

对病毒,真菌,绿脓杆菌无作用

(二)作用机制

1、与细菌核蛋白体30亚基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移动复合物的形成。

2、抑制aa-tRNA进入A位,从而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3、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胞内核苷酸和其它重要成份外漏,抑制DNA复制。

(三)耐药机制

1、肠杆菌肝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通常由质粒介导及传递,诱导其他敏感菌转呈耐药或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细菌细胞膜对四环素的通透性降低,四环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或外流增多所致。

2、耐药性产生缓慢,可在同类品种间呈交叉耐药。

(四)体内过程

1、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吸收为60-80%。

2、空腹时吸收较好,与含有钙,镁,铅,铁等离子的药物或食物同服,可

因四环素与这些离子结合而影响其吸收。

3、口服吸收有一定限度。

4、分布广泛,易渗入胸腹腔,能沉积在骨髓,牙齿及釉质中。

5、乳汁浓度可达血浓度的60%,有肝肠物质循环。

6、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泄。

(五)临床用途

1、立克次体病,四环素治疗斑疹伤塞恙虫病的首选。

2、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3、回归热,霍乱,破伤风,炭疽等。

(六)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药物对胃肠道直接刺激所造成。

2、肝肾毒性。

肝毒性:四环素沉积于肝细胞线粒体,干扰脂蛋白的合成和甘草之酯的输出,引起肝脏脂肪性变,特别易发生孕妇及肾功能低下者。

3、对牙齿和骨发生的影响

儿童服用四环素无论疗程长短均可使牙齿黄染,剂量越大,牙釉质黄染

药物对乳齿危害最大的时期为妊娠中期到出生后4-6个月。

8岁前的儿童其牙齿仍易受四环素类药物的影响。

4、过敏反应:多见皮疹

5、二重感染

由于四环素抗菌谱广,引起二重感染的机会较多,多发生在用药后20天之内。

A.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最易在体内生长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B.多见于儿童,老人,体质衰弱者

C.病菌以白色念球菌为多

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七)药物相互作用

1、与二价,三价阳离子形成难溶性结合物

2、磷酸氢钠较胃液PH升高,四环素可溶性降低吸收率下降,作用时间缩短。

3、与H2-受体阻断药合用使四环素吸收减少

4、与利尿剂合用,对肾功能有影响。

(八)注意事项

1、易空腹服药

2、妊娠期,哺乳期,8岁以下不宜应用四环素。

3、肝病,肾病不宜应用本品。

(九)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一、多西环素

1、抗菌作用

与四环素的抗菌谱相似,但作用比四环素高2-10倍

2、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较快而完全,吸收可达95%。

牛奶,奶制品和多价阳离子影响吸收。

对肠道菌群无影响。

3、临床应用

与四环素相同: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感染

二、米诺环素

4、抗菌作用

长效,高效的半合成四环素类抗生素。

为四环素类抗生素中抗菌作用最强的。

对耐四环素,耐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金葡菌,化脓性链球菌,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及有作用。

5、体内过程

(1)脂溶性高,口服吸收完全

(2)不受牛奶,食物的影响

(3)体内分布广,脾和脑含液的浓度较其它四环素类抗生素高。

6、临床应用

呼吸道,胃肠道,眼耳鼻喉感染,胆囊炎和乳腺炎等

7、不良反应

与其它四环素类抗生素基本相同

第二节氯霉素类抗生素

一、氯霉素

1947年问世的第一个广谱抗生素。

为广谱抗生素,对需氧,厌氧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有效

氯霉素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临床受限

(一)抗菌作用

1、对G-作用比G+作用强。

2、对结核杆菌,各种病毒,真菌,原虫等均无作用,对G+的作用不及青霉

素和四环素。

3、氯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合成而起作用,主要与细菌的TOS核糖体的50S

亚基呈可逆性结合,从而特异性地阻止氨酰tRNA与核糖体上的受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长而使菌体蛋白不能合成。

人和哺乳动物一些细胞线粒体中的TOS核糖体与菌体内相同,其蛋白合成功能亦可为氯霉素所抑制,故氯霉素对骨髓的抑制,婴幼儿的灰婴综合征是由其对细胞线粒体的抑制。

耐药性主要由质粒介导的乙酰转移酶使氯霉素失活为乙酰衍生物。

(二)体内过程

1、口服氯霉素后由胃肠吸收。

2、氯霉素的脂溶性高,故进入大多数组织和体液

肠膜液和胸腹水中的量也可达到治疗水平。

能通过胎盘至胎儿体内,也能分泌到乳汁

对眼组织的通透性好。

胆汁中浓度为血浓度的3%左右

3、90%氯霉素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为灭活产物,由肾小管分泌清除。

(三)临床用途

脂溶性高,组织渗透好,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血眼屏障,对胞内菌有效

1、细菌性脑膜及脑脓肿

氯霉素合用青霉素是治疗脑脓肿的首选方案

2、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