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要点有:
1.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消费函数理 论强调当前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永久收入及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强调未来预 期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与不同收入群体的 消费倾向不同有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理解该点有帮助)。 3.理解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示:真正影响消费水平的不是名义 收入——直接用货币度量的收入,而是实际收入——用货币购买力衡量的收入;实 际收入=名义收入∕总体物价水平)。 4. 了解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提示:这三种消费形式不是依据同一个 分类标准作划分的;教育贷款或助学贷款不是消费;商店赊账及购物分期付款是贷 款消费,属于商业信用)。 5.了解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6.了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7.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8.理解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要点有: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2.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处的地位。 3.了解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4.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与作用。 5.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6. 理解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内涵。 8.了解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作用(提示:正确理解港澳台在大陆的投资 为什么算外资)。 9.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 10. 了解“两个毫不动摇”以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生活性与学习性的统一 生活是学习目的, 课程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讲述与学生 近、与生活近、与实际近的经济生活以这 些经济生活图景为学习背景,构建生活化 的学科课程,多维度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基础知识,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知识基 础。

《经济生活》课标及教材研究

《经济生活》课标及教材研究
《经济生活》课标与教材分析
关于《经济生活》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观点; 相关知识; 框架设计思路; 知识内容的把握; 课标内容与原高中《经济常识》教材比较;
关于《经济生活》新教材
教材的基本理念; 教材的主要特点; 教材的基本内容; 教材的结构;
一、关于《经济生活》课程标准
总的特点:
这是一个以学生为本的方案,一个以 市场经济生活知识支撑的方案,一个 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的方案。该方 案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 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 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 学总量。
课题:下设导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说 明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
框题:考虑到学习进程,其内容上大体按一课 时安排。
目题:用黑体字表示,既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 位,又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
(2)教材有正文、辅助文之分
正文: 是学习的主体内容,文字包括宋体,也 包括穿插在其间反映各种思维活动的仿 宋体,这两部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但在内容上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浑 然一体的。
辅助文:设“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 关链接”三个栏目。“专家点评”是对 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名词 点击”是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和解 释,“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 据的引述。
(3) 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 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 环节。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向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4、教材的结构特点:
(1)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

经济生活1314年修订说明与拓展性解读

经济生活1314年修订说明与拓展性解读

Sx
Px
Sx
Qx
• 注:将沿着同一条供给曲线移动称为 “供给量的变化”,将整条供给曲线左 右移动称为“供给的变化”是部分经济 学家不懂数学的结果,误导人。
(3)如何将个体供给加总为市场供给:将个体供给曲 线水平加总。
3.特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1)当商品价格高低是商品质量高低的信号时, 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炫耀品、珍藏品可能也 具有此种特点。
• 3.价值规律与均衡价格理论属于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命 题时不可轻易混在一起。均衡价格不等于价值。
• 4.价值规律波动图不可理解为市场价格的运动轨迹。
6.如何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
Px
Py
Dx
Qx
Px
Py
Sx
Dy
Qy
Sy
Qx
Qy
• 注:(1)需求价格弹性以及供给价格弹性 对市场供求机制形成价格有非常重要的影 响。市场价格高低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供 求关系。
•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以其全部 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
• (1)公司股东的数量 :前者,股东数量有上限,在我国,由50个以 下股东出资设立。后者,股东数量没有上限,但有下限,在我国,应 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Px
A
C
B
Dx Dx
500 1000
Qx
Px代表X商品的价格 Qx代表X商品的需求量
注:只能说左右平移,千万别说向上或向下移动
注:将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化”, 将整条需求曲线左右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化”是部分 经济学家不懂数学的结果,误导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专题1 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内容解析主持人:杨灵,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员,高级教师主讲人:陈友芳,《经济生活》教材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灵:各位老师好,陈教授好!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专家探讨《经济生活》教材。

首先请您就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做一个说明。

陈教授:《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首先坚持这么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致力于为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基础,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己任。

当然,这是新老教材共同坚持的基本原则。

应该说,新教材在继承老教材优点的同时,突出强调以下几个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第一,强调与时俱进。

新教材坚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中要“精讲管用”。

第二,坚持以育人为本。

新教材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第三,坚持三贴近原则。

强调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强调“三贴近”是本次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第四,重视实践环节。

新教材通过设计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实践问题,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灵:对,正如你刚才所说的,这次政治课程改革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那么,我们的教材是怎样体现这个“三贴近”原则的?陈教授:新教材对“三贴近”原则的体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安排方面要体现出三贴近原则;二是在呈现方式上要体现出三贴近原则。

先来看第一个方面,《经济生活》教材根据“三贴近”原则,设计为四个单元,由“财富的消费、交换”这一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经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去认识广阔的经济生活,然后在第二单元让学生思考、了解“我们所购买、所消费的财富是如何生产创造出来的”,顺着这个思路,教材接着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又是如何分配的”。

在对这些问题,也就是我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生活的认识,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经济生活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经济生活教学设计方案

经济生活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掌握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 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4. 消费观念与理财意识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经济新闻、生活实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等。

(3)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供求关系、价格、成本、利润等基本概念,并讲解其原理。

(4)消费观念与理财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合理消费和理财。

3. 案例分析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经济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2)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3)如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必修1《经济生活》总体介绍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教学实施建议

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教学实施建议
1、内容太多,教不完,课时严重不足;
2、没有知识点的系统概括与总结,对淡化知识 的意见较大; 3、生活化的经济学怎么教,认为教材逻辑不合 理,没逻辑,有个别地区甚至要重新编排。尤 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反映强烈; 4、认为探究教学难以实施,反映教材中的探究 活动太多,不知道如何处理;
5、此外还存在四个方面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一是 对综合探究课存在错误处理;二是对概念的处理 存在大量的旧概念,缺乏描述性定义观念;三是 对生活化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关系存在错误的 理解;四是对什么是生活化有误解,过分强调时 政热点,没有重视回归日常生活,回归司空见惯 的身边的生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 社会的生产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进行,
(3)生产出来的东西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 只要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人们为满足多种需要 而用各自的产品进行交换;
(4)只有经过分配和交换的过程,产品才能进入消费; 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什么,生产 多少. 总之,本课程的逻辑体系可总结为:“在一个面向经济 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舞台上,从事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活动,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小康社 会.”
二:《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中新旧课标的比较
旧课程标准
识记:1.商品经济的基本含 义。 2.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3.商品经济的三种类型。 理解 1.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 产品 2.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 商品的属性,缺一不可。 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说明商品的价 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的。 4.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 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八课时
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
基本 要求
发展要 求(加深 和拓展) 说明或 建议

经济生活内容解读

经济生活内容解读

古老师
谢老师
情景表演式
辩论式
比较讨论式
1、老师导入(1分钟)1、老师导入(2分 1老师导入(1分钟)2
2、小品 表演(3分钟)钟)
教师列表(对比)讲授
3、各组学生推销表演 2 、 一 辩 投 资 选 择
(12分钟)
(共20分钟)
陈述(7分钟)
3 学生讨论—哪种投
4、老师介绍各种投资 3 、 学 生 自 由 辩 论 资方式最好(15分钟)
经济制度
发展
一:经营公司 1公司分类(有限、股份) 2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如何
二:劳动者
1就业(意义、现状及原因、 对策,观念)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2维护劳动者权益 一:储蓄与银行(储蓄种类、利率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走创业之路
.
13
第三 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二:分配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名词点击 (楷体字)一些重要名词概念,建 议讲清楚。
相关链接 (楷体字)学生阅读了解,并不要求 掌握。
专家点评
.
4
三:经济生活教学建议:
1: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经济。
要求师生共同关注时事,老师平时要学会收集整理相 关资料。做到“手中有料、心中有例”。
2:用生活中经济现象导入课堂。
让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各种经济现象,在自主探究中 学习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
学生:30分钟
学生:20分钟
教师:11分钟
教师:10分钟
教师:20分钟
.
7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 给我看的我会记住, 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消费 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交换 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 生产 消费及其内在变化规律。 消费结构的含义及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基本因素。 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分配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理解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准确了解我们 国家是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 系的,从而认识到我国的收入分配 制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单元
分别从我国当 前的经济体制、 所处的经济社 会发展阶段、 所处的国际经 济大环境和发 展趋势等方面 入手,帮助学 生进一步全面 了解我国的市 场经济
2.单元的逻辑结构、内容、目标及简要说明的问题
基本生活主题 经济主体身份 回答的问题
经营者、 财富创造 劳动者、 投资理财者、 融资者 如何生产
2.单元的逻辑结构、内容、目标及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五,突出创新精神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特点
单元 课 框 目
生活主题 知识主题 教学单元 具体内容 综合深化
综合探究
2.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特点

单元


全书共四个单 元。每个单元 都有自己的序 言和知识结构。
课是知识主题。 它构成各单元的 逻辑框架。全书 共十一课,每课 都有导言,说明 本课要讲述的主 题,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商品、货币理论(劳动价值论)

《经济生活》教材介绍

《经济生活》教材介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清洁能源、绿 色产业等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球化与区域合作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区域合作也将更加紧密,各国将在互利共赢 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 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 社会适应能力。
学科体系完善
弥补现有经济学科教材的 不足,构建更加完善的经 济学科体系。
教材结构与特点
结构清晰
教材按照“微观到宏观、 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 编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 握。
特点突出
注重案例教学和跨学科融 合,强调知识应用和实践 能力培养。
相关书籍推荐阅读
《微观经济学》
01
作为《经济生活》的补充读物,有助于深入理解市场供需、价
格机制等微观经济概念。
《宏观经济学》
02
从宏观角度探讨国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等,有助于形成全面
的经济知识体系。
《经济学原理》
03
适合初学者入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网络资源链接分享
01
经济学人网站
拓展思维空间
鼓励读者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 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拓展思 维空间和创新能力。
解决方案探讨
借鉴先进经验
总结案例中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探讨解决方案
针对提出的问题,探讨可能的解 决方案和实施路径,分析各种方
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常识教材分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本次我分析的教材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经济全球华与对外开放》的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接下来我将结合对全国及江苏的课程标准的分析,对江苏省情及社会热点的分析归纳出本课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评析教材内容,提出活动建议。

一、课标分析:首先看全国课标:其次阅读江苏课标:具体和细化。

在内容目标上遵循了国家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建议上则更显灵活,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

在新设的学习要求一栏,对学生做出了更明确的学习指示,有利于指导学生更具目标方向的自主学习。

接下来以内容目标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

根据课标左栏的内容目标及把握课程内容目标的具体操作方法,我提炼了一些关键名词。

参照课标左栏中的关键名词可以得出本框的关键知识点在于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并且在实际运用能力上对学生有一定目标要求,即要学生在掌握WTO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例举出一些典型案例。

在这里我想明确一下关于内容目标标中提到的一些动词。

内容目标中的关键动词是对关键名词的具体实施要求。

通过冠以不同动词也可以侧面反映内容目标所涉及的概念在教材中的地位。

我统计了一下课标中对于目标要求的一些列动词:解析,解释,理解,归纳,评述,描述,比较,辨析,树立,说明,识别,列举,确立,阐释,评议,分析,知道,感受,描绘,明确……本框的内容目标涉及到两个关键动词:“评述”与“明确”。

评述:评论和叙述明确:使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版)由以上动词的内涵可以看到,对于世贸规则的学习要求侧重于知识目标,教师在讲授时注意帮助学生加强对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典型案例的要求则体现了能力目标,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规则联系到实际生活。

对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如江苏版课标的教学建议通过教师教授使学生树立开放的意识和自尊的心态。

《经济生活》教学说明

《经济生活》教学说明

《经济生活》教学说明一、基本理念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除政治教科书一贯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外,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二、教材分析全书的总体思路:“根据‘三贴近’原则以及经济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经济生活》教材设计为紧密相关、层层推进的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强调解决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经济生活——生产:为什么生产(第一单元)→谁来生产(第二单元)→为谁生产(第三单元)→怎样生产(第四单元)。

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上从事经济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好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一方面,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

从消费切入,有助于我们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对生产、分配等具有反作用。

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

本单元是全书的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理论是学生学习其他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可以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正确认识经济现象提供有效的理论武器。

本单元的逻辑脉络为“消费的两个基本条件(货币,价格)——影响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金钱观。

故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最终回归到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上,达到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第二单元就应该研究、分析“生产”。

经济生活框架设计思路-教材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ppt课件

经济生活框架设计思路-教材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ppt课件

④减小货币供应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9
3.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王小蒙 为人正直、事业有成,从一开始与父母经营豆腐坊, 到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社会的广泛赞 誉。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
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经济学依据是( )
A.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D.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可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 )
①上调人民币贷款利率 ②增加财政支出
Hale Waihona Puke ③减少税收.7
重难点知识回顾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4、财政的作用 P65页 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P66-67页 6、税收的特征及种类P68-70页 7、公民应树立纳税人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
)P71-72页
.
8
选择题题训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明年将实施积极财 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据此回答1—2题。
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
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
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
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
政和税收。
.
5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个人收入
制度 重要
的分配
保障
体现
收 入
(初次分配)
分配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

高中思想政治教案《经济生活》一、教学设计思路:贯彻实施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持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坚持学法和教法的统一。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2.贯彻主体和主导的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

3.贯彻教学多感官共同参与的原则。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直观性原则。

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从分析社会现象入手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从本框的地位和内容要求来看:(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

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落脚点,本框所涉及的消费原则不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则,而且包含了在实际生活消费中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如量入为出、绿色消费等具体内容,直接告诉人们在消费中应具体怎样做。

这些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5.课程结构:本课共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第二部分“消费要践行的正确原则”。

两者之间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

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也是重点。

(正因为多样化的消费心理中存在错误观点,因此要强调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 6.教学流程:第一部分通过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部分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感性材料、来自同学中的问卷调查做出相应的调查报告并喊出绿色消费的口号,通过给“故事加个结尾”等环节,引导学生从分析身边材料入手,确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通过板书的逻辑图,突出主题,由教师进一步加深、提高认识。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1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1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1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经济生活》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其中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包括三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第二框包括两目:信用工具;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提示: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延伸:货币并非天然都是金银,如在我国,主要的货币金属是铜);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延伸:不能从教材的文字推断货币供应等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加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现代社会的主要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而不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千万不要以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就等于发行纸币;通货膨胀有三种: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拉动消费和投资;对通货膨胀不能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延伸:我国中央银行大力推动支票的异地结算,已在京津冀实行);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

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

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

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

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我们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有位政治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初,都向学生提出几项任务: 有位政治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初,都向学生提出几项任务:在一个 学期内, 时事开讲” 学期内,每个学生都必须向全班做一次 “时事开讲” ,要结合当时国 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讲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立场和观点, 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讲出自己对这个事件的立场和观点,井接受 其他同学的质询, 分钟。 其他同学的质询,每次时间为 5 分钟。 学期结束时,全班同学要举行一次名为“雄辩天下”的辩论会。 学期结束时,全班同学要举行一次名为“雄辩天下”的辩论会。辩论 的主题由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列举几个, 的主题由教师在开学初根据本学期的主要内容列举几个,由学生经过 协商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辩题,形式仿照国际大专辩论会。 协商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辩题,形式仿照国际大专辩论会。 看起来两个简单的活动,实际上调动起了学生全部的参与热情和多样 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要关注生活、关注正在发生的国际时事,还 要独立地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还要关注其他同学的所讲内容, 更要与其他同学合作来共同完成辩论任务。通过这些活动, 政治课不 再是外在于学生生活的、学生无法介入的教科书上的条文,而是学生 能够参与的、能够发表自己见解的鲜活的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对学 习过程的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自然蕴含其中。
1: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经济。 关注时事、关注生活经济 关注时事 要求师生共同关注时事,老师平时要学会收集整理相 关资料。做到“手中有料、心中有例”。 2:用生活中经济现象导入课堂 用生活中经济现象导入课堂。 用生活中经济现象导入课堂 让学生思考、分析、探究各种经济现象,在自主探究中 学习掌握知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3:采取多种形式上活政治课: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多种形式上活政治课: 参与和体验。 多种形式上活政治课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1)情景模拟课堂 (2)活动课堂 (3)辩论课 (4)实践课堂 4:注重课堂的互动和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注重课堂的互动和交流。 注重课堂的互动和交流 5: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文字、图片、视频。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6:老师注意语言的生动性、风趣性 老师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老师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风趣性。 老师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政治老师“能说会道”的优势。 7:注重教学实效性。 注重教学实效性。 注重教学实效性 知识小结不可少,练习还必要,测试很重要。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分析
研究不同市场类型如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竞争性垄断的 市场特点和行为。
生产要素市场
分析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
探讨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决策过程及其在市场中的互动。
国际经济学
国际贸易
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等国际贸易现象和问题。
国际金融
研究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货币体系等国际金融问
在教材中加入实际的经济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加强实验环节
设计经济学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经 济学原理。
培养应用能力
强调对学生经济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 实际工作中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评价与反馈
教师和学生应定期对教材的使用效果 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不断完善和提 高学习效果。
05
教材的改进建议
内容更新与完善
更新数据和案例
确保教材内容与当前经济形势和 最新数据保持一致,增加最新的 案例分析,使教材更具现实意义。
增加政策解读
针对当前经济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策背景和影 响。
结构清晰
注重实践
教材的章节安排合理,逻辑清晰,有助于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种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 活中。
缺点分析
部分内容过时
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教 材中的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过时
,需要更新。
理论深度不够
对于一些深层次的经济理论, 教材可能没有涉及或只是简单 介绍,不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 习需求。
《经济生活》教材分 析
目录

经济生活知识框架设计思路全部

经济生活知识框架设计思路全部

信用卡
结算和信 用工具
转帐
支票 含义及表示法
外汇与汇率
汇率 升值、贬值影响
考点精析
3.职货币能的职能 价值尺度
基本
作用 表现商品的价值
关键词语 “标价”“价格”
职能 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 “购买”“买卖”“现场交

易”
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
“保存”“退出流通领域”
清偿或支付债务、
其他 支付手段 赋税、利息、工资

公平)
两个提低
如何实现社 建立两个机制
会公平?
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国 家 收 入 的 分 配
( 财 政 与 税 收)
国家财政
财 政 的 重 要 来 源
财政及
财政的含义、主体、目的、本质、 实现形式
其作用
财政收入 与支出
财政的作用(三个)

财政收入的含义、形

式、与税收的关系、 主要影响因素
生产、劳 动与经营 生活的创
造 如何挣钱
劳动者
收入与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生活的保证 生活的“舞台”
如何分配
如何发展
管理者
建设者
[知识图索]
生产 货币
决定 表

生活 与
消费
价格
影 响
消费
产生、含义、本质、 职能、发展
树立正确的 金钱观
结算和信用工具、 外汇与汇率
提高参与经 济生活能力
引起价格变 动因素
职能

“赊销赊购”“还债”“地 租” “利息”“税款”“工资”
在世界市场充当一 “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经济生活》总体介绍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目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

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1.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

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2.结构设计的总特点(1)这一方案,力求以人为本,以市场经济生活知识为支撑,突出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2)这一方案,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遵循由浅入深的逻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这一方案,力求淡化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概念化、标准化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寻求在活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控制教学总量。

3.需要说明的问题(1)教材结构对课标顺序作了微调。

教材基本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的顺序来编写,只是在局部作了微调。

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顺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放在第四单元。

考虑学生的认知顺序、熟悉经济生活的程度,教材总体思路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

这种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思路并无不可。

但是,因为从微观讲起,容易忽略人们微观经济活动的制度背景,甚至可能造成“我们的经济活动是在私有制条件下进行的”误解。

所以,在安排教材结构的时候,为强化对学生进行基本经济制度的教育,强化公有制为主体的观念,强调我国公民经济生活的制度背景,教材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前置到第二单元,即讲生产时作为经济制度背景来安排。

这样处理,既强化了政治观点的教育,又使教材总体逻辑更顺当。

(2)教材结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逻辑。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这有助于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应该说生活本身无逻辑,生活是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

如果机械地按生活内容安排教材结构,容易引发人们对教材理解的争议,出现重复交叉、前后倒挂甚至畸轻畸重的状况。

生活的发展不是单向度的、匀速的,而是向上下四方辐射的,有些内容在某一点上会急剧膨胀。

而我们的教材,则要考虑教学逻辑、容量均衡、循序渐进、先后衔接。

可见,现在的教材结构,应该说是学科教学的体系。

这种体系既不同于大学经济学教程的体系,也不同于生活的简单扩展。

采取结合生活讲经济知识的办法,设计不同于经济学教程的教材结构,是《经济生活》结构的一个特点。

三、《经济生活》呈现方式的特点1.关于呈现方式的思考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要针对以前存在的问题。

对于存在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括。

但主要的是缺乏对学生的关注,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时代感,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为了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教材的形式设计应该有新突破。

也就是说,在教材呈现策略上应该下功夫。

举个例子来说。

帮人改正错误,通常的办法是批评。

这种批评是必要的,但效果往往不理想。

非洲有个部落,那里有个习惯──用赞美去教训。

谁犯了错误,就让他成为全族大会的主角,站在全族人面前。

族人并不分析他犯错误的原因、谈危害、提希望,而是赞美他为族人做了哪些好事,如何帮助别人,他身上有哪些优点,而且真心诚意地赞扬他。

当大家讲完,就高高兴兴地散会。

在这件事中,犯错误的人不知道自己的错误吗?不是。

不知道自己错误的危害吗,也不是。

他还会再犯同类错误吗?可能性更小。

采用这种方法,尊重了犯错误者的发展,张扬了人的善性,同时也遏制了他的恶性。

如果直接批评、遏制其恶性,反面有压抑其善性的可能,不利于他的进步。

从达成教育目标而言,用赞美去教训可谓高明的策略。

这件事对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启发,对于教材的形式设计有启发。

如果我们把教材的理论和政治教育观点,一股脑灌输给学生,他们会因成人化、枯燥而不易接受,甚至有逆反心理。

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南其辕而北其辙。

如果我们在形式设计上,先把学生引进真实的情景,提出他们关切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研究,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理性地审视这个问题,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纳入我们预设的轨道,引领学生朝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进发。

这里涉及教材观、学生观的问题。

现代教材观认为,教材不是陈述真理的圣经,不是主要表达知识的“仓库”,而应成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

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

优秀的教材不仅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积极开展活动的工具,是激发学生不断进行探究的平台。

有鉴于此,我们的教材设计,从真实情景出发,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

通过基于案例、基于问题、基于情景的设计,引领学生感悟内容目标的意义。

在这种开放式的设计中,以求达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境界。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2.教材的呈现模式(1)单元管涌图:描绘本单元内容的梗概、思维的流向。

(2)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

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

(3)各课引言──是单元导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

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明了本课所要讲述的主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的概述。

(4)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

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

(5)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

每框2~3目。

(6)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

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

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

(7)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

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

(8)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

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

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

(9)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

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

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

此外,新教材的语言力求简明、朴实、活泼、深入浅出;课文配以丰富的数字、图表、图片和漫画烘托主题,将重要的知识点尽可能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观赏、阅读、理解和把握。

如教材第四课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漫画、第五课区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漫画、第七课表现同富不同路的漫画、第十二课表现生产全球化的图示等,都是作者和美编独具匠心精心设计的结果。

四、《经济生活》教学内容的新特点1.体现时代感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科技发展、生产飞跃、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思想政治课要增强时代感,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就不能不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反映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最新理论成果。

因此,教材内容较以前的相比,内容上有较大的新变化。

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科学发展观的新理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路子,强调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新问题,打造诚信体系的新热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思路,以及信用卡广泛使用的新手段、人们消费和就业观念的新变化,等等,都在教材中有所反映。

这一方面突出了国家的意志,紧跟党中央的新精神,另一方面更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时代感。

2.强调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这个文件是指导我们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指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