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实验报告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中的微小结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学显微镜,以探索显微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和一些应用领域。
一、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线的折射和聚集来放大被观察对象。
在光学显微镜中,光线首先通过物镜,然后通过一个透镜来放大影像,在目镜中形成最终的放大图像。
物镜和目镜的组合使得整个系统可以放大原始图像并提供清晰度。
二、显微镜的组成部分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 物镜:物镜是一个位于样本上方的透镜,它将被观察对象放大并产生放大图像。
2.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顶部,通过物镜放大的影像,使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样本。
3. 照明系统:显微镜的照明系统通常由底部的光源和反射镜组成,它们提供了适当的照明来照亮样本。
4. 聚焦系统:聚焦系统让我们能够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三、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 准备样本:首先,我们需要准备要观察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晶体等。
在准备样本时,需要注意确保样本清洁并适当固定。
2. 放置样本: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使用样本夹夹紧。
3. 启动照明系统:打开显微镜的光源以提供适当的照明。
4. 调整聚焦:旋转聚焦系统,将物镜移近或远离样本,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 观察和记录:通过目镜观察样本,并在需要时使用图像记录设备记录重要的发现和观测结果。
四、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几个领域是其中的重要应用之一: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帮助科学家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微生物。
2. 材料科学: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以及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功能。
3. 医学诊断:医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血液样本、细胞样本和组织样本,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个叶片的横截面。
各种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场合
各种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场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显微镜——这个神奇的“放大镜”,让我们能够窥探微观世界的奥秘。
不管你是科学迷还是对生物学有点好奇,相信这段小小的探索旅程会让你大开眼界。
1. 光学显微镜首先,咱们从最常见的光学显微镜说起。
这家伙是最经典的“老朋友”了。
它通过光线来放大样本,就像你用放大镜看细节一样。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也不复杂,简单说就是透过镜头把物体的影像放大,然后你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1.1 原理光学显微镜的核心在于透镜。
光线从样本穿过,然后被显微镜的镜头放大。
就像是你在太阳下拿个放大镜烧纸一样,虽然没那么刺激,但道理差不多。
显微镜里有几个镜头,分别负责不同的放大倍数,方便你查看不同层次的细节。
1.2 适用场合这种显微镜非常适合用来观察生物样本,比如细胞、细菌什么的。
它特别适合学校的实验室和医学研究,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
2. 电子显微镜接下来,是电子显微镜,它可是“高级玩家”了。
和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而不是光线来照射样本。
由于电子的波长比光线短得多,所以它能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能看到更小的细节。
2.1 原理简单说,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束扫描样本,然后通过探测器来形成图像。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电子摄影机”,但是拍摄的对象是微观世界。
电子束穿过样本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高清图像。
2.2 适用场合电子显微镜非常适合用来研究纳米级的材料、细胞内部结构,甚至是病毒。
它的分辨率高得惊人,所以通常用于科学研究、材料分析以及医学诊断领域。
可是,它的操作复杂、价格不菲,所以一般都在研究机构和高端实验室见到。
3. 共聚焦显微镜接下来是共聚焦显微镜,它可以说是光学显微镜的“进阶版”。
这种显微镜特别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用激光光源来扫描样本,并且能在样本的不同层次上获取清晰的图像。
3.1 原理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扫描样本,并用特殊的探测器收集图像。
显微镜的四大光学原理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的四大光学原理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亮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亮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亮物体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亮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亮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亮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更改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构成。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光学系统最紧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察看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
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2.球差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
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心亮边缘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
需关闭。忌频繁开关显微镜电源。 镜头脏污只能用专用工具经专门程序清洗。 使用完毕等灯箱冷却后罩上防尘罩或放入箱内,
并存于干燥无尘处。
清洁工具
清洁液配方:1份无水乙醇+3份乙醚
擦拭方法
人眼视锥细胞直径为4微米,对应的视角约 为30秒,这个角度就是视角的极限。一般要能 清晰的分辨两个点,视角须在1分以上。高1米 的物体距眼睛3400米时,视角为1分。
1.2 放大镜:约在四百年前眼镜片工匠们开始磨制 放大镜。当时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只有3—5x
1.3 显微镜: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造出类似显 微镜的放大仪器。
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 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并检 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装箱。
瞳距调节
屈光度调节
6 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显微镜要轻拿轻放。 严禁将表面有水的载片放到显微镜上。 从低倍转入高倍应能看到图象,否则需转入低
恰
能
不
能
分
能
分
辨
分
辨
辨
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方法:
(1)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 在物镜和盖玻片之间充以n 较大的油,如香柏油
n =1.52,不仅使n 增大,而且孔径角 也增大。
(2)用短波长的光照射 如紫外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 显微镜的结构
组成
光学放大系统 照明系统
目镜 物镜 光源 折光镜
聚光镜
滤光片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形态的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胞形态的观察引言:显微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物质的微观细节,包括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讨论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相关观察和技巧。
一、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显微镜主要基于光学原理进行工作,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来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微小的细节结构。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件:1.物镜:放置在样品下方的透镜,用于放大和聚焦光线。
2.目镜:放置在样品上方的透镜,用于放大被物镜形成的物象,使其能够清晰地被观察到。
3.光源:通常是一个强光或者透过可调亮度的光源,用于照亮样品并使其成像。
4.可调节支架:用于支撑样品和显微镜镜头,并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的观察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准备样品:通常情况下,需要将要观察的细胞用适当的方法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便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透明、扁平的细胞。
2.调节光源:打开显微镜的光源并调节亮度,确保样品得到足够的光照。
3.放置样品:将固定的细胞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样品台上。
调整可调节支架,使样品位于物镜下方,并调节样品与物镜的距离,以使图像清晰。
4.调节物镜和目镜:通过转动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旋钮,使图像放大并调整焦距,直到达到所需的清晰度。
5.观察细胞形态:通过目镜观察样品下的细胞。
可以通过移动载玻片或调节样品的方向,来查看不同部位的细胞结构和形态。
6.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相机或者手绘的方式,将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记录下来。
三、观察细胞形态的相关技巧在观察细胞形态时,以下技巧可能会有所帮助:1.调整焦距:当观察到图像模糊时,首先尝试调整物镜和目镜的焦距,直到图像变得清晰。
如果仍然模糊,可以尝试调整样品与物镜的距离。
2.调整光源:如果图像过暗或过亮,可以调整显微镜的光源亮度,以获得适当的亮度。
3.精细调节:在观察细胞时,可以使用显微镜的粗动调节和精细动调节功能来精确调整焦距,以使细胞结构更清晰可见。
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显微镜的使用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工具,通过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
它的使用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效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1. 光的折射显微镜使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显微镜中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例如玻璃或透明塑料。
当光线通过物镜和目镜时,会发生多次折射,从而使物体放大。
2. 放大效应显微镜的放大效应是基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不同。
物镜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它会将物体的光线聚焦在一个点上。
目镜是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镜头,它进一步放大了物体的像。
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差异使得显微镜能够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3. 调焦机制显微镜的调焦机制是实现放大效果的关键。
显微镜通常配有一个焦距可调的聚焦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来改变焦距。
当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适当时,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4. 光源显微镜使用的光源通常是一束白光。
光源通过透明的玻璃或者镜片照射到被观察物体上。
被观察物体会反射或透射部分光线,然后这些光线会通过物镜和目镜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放大的图像。
5. 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观察者看到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之间的比例关系。
放大倍数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及显微镜的调焦机制。
通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来改变。
6. 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分辨率取决于光的波长和显微镜的设计。
较短的波长和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细节。
总结起来,显微镜的使用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效应。
光线从物镜进入显微镜后会发生折射,然后通过目镜进一步放大形成图像。
显微镜的调焦机制、光源选择以及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都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观察微观世界的细节。
显微镜原理工作原理
显微镜原理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光学仪器,用于观察微小物体。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效应。
1. 折射原理:显微镜使用透镜将光聚焦到样本上,使光线发生折射。
透镜会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使得光线朝向不同的方向聚焦。
这种折射现象使得显微镜能够使观察者的眼睛看到放大的物体影像。
2. 放大原理:显微镜使用两个或更多放大镜头,如目镜(ocular)和物镜(objective)。
物镜放大样本上的光线,目镜将物镜放大的光线再次放大。
这种依次放大的结构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更加清晰的图像,并能够观察到微小细节。
3. 照明原理:显微镜通常使用传统照明方式,如使用白炽灯或者荧光灯来照亮样本。
光线从光源经过透镜和物镜后聚焦到样本上。
经过样本后,反射的或散射的光进入物镜,然后再次聚焦到目镜上,最终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总结来说,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将光线聚焦到样本上,通过折射和放大效应使得观察者能够看到放大的图像。
通过透镜的使用,显微镜能够放大并清晰地观察到微小物体的细节。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2显微镜的成像①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①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取镜与安放:a.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b. 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对光: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b.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低倍镜观察:a.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b.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c.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②高倍镜观察a.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b.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c.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d.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③注意事项a. 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b. 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物镜l0x物镜的工作距离为0. 5-1 cm;c. 有必要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人,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d. 换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e. 使用高倍物镜之后,透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碎玻片和损坏透镜,或者由于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因此,必须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细准焦螺旋只在调节图像清晰度时使用;④原理说明1. 识别镜头: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一般有2-3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2. 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放大的是物体的直线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3. 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节清楚时物镜的下表面与盖玻片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它的工作距离愈小;如物镜是10×的工作距离比物镜是40×的工作距离大;4. 明暗程度:1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2反光镜它有平、凹两面,再经通光孔照至标本;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3光圈或遮光器在通光孔下方,光圈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光量;遮光器由几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孔组成,选择某一孔以确定进光量;5. 物像:镜下见到的是完全的倒像,即标本位于玻片右上角时在镜下的左下角位置出现,移动的规律是物象在镜下的左下角时将玻片向左下角移动可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来;但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即标本中细胞质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镜下仍为顺时针流动;6. 污物的位置:在视野中常看到污物,要明确污物不会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玻片标本上;确定污物的位置首先移动玻片如污物随之移动即污物在玻片上;如污物不动,再转动目镜污物也随之转动即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在物镜上;7. 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核仁,在质壁分离时可见到细胞膜,有丝分裂时可见到染色体;8. 玻片标本:必须是透明的,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常用的种类有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压片洋葱根尖临时压片观察有丝分裂;涂片血涂片、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⑤相关原理例析1. 物像放大问题<1> 放大的对象:放大的是所观察的物体的长或宽即:边长被放大的倍数,不是指面积、体积的放大倍数;<2> 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目镜为20×;物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20×10=200倍细胞面积的放大倍数为2002 =40000倍<3> 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视野越大如图:左图是放大10倍的物像,右图是放大20倍时的物像,非常明显放大倍数小,细胞物像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大;放大倍数大,细胞物像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小;<4>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2. 物像方位问题观察着从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象;①成像原理图解如下: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②举例说明载玻片上物体形态与镜中物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例一:分析:从例一可以让学生体会显微镜下图像与装片上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位置关系,进而得出判断物像的简便方法:即把纸张旋转1800直接观察;例二: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判断装片下的物体状态在镜下的图像,通过此例可以让学生明白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旋转的方向与实际旋转方向相同,并不是象部分学生所想当然的相反,而且也符合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规律;3. 物像明暗问题①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②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③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注:由于人眼感受物像的明暗是由进入人眼的光照强弱、光线多少决定的,因此对于①②不难理解,但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师生对于③的理解不是很好,其实就其原因还是由于进入人眼的光线多少造成的;因为低倍镜视野大,看到的细胞多,高倍镜视野小,看到的细胞少,即:高倍镜下只有透过少量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一些;低倍镜下透过较多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亮一些;临时装片的制作:1准备:1.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 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2制片3. 用镊子取材;如: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 把材料如: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5.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典型例题例1 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 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光量,调焦观察B. 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光量,调焦观察C. 低倍镜对焦,换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D. 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答案:B解析:正确使用低倍镜: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例2 小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调整放大倍率外,其他条件都未变动,结果如图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哪一个答案:B解析: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的视野变小,亮度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变少;例3 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若发现镜中生物往图7中圆圈内所示方向游走,请问你该把载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C解析:显徽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例4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中,用白色洋葱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视野中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细胞是否发生了质壁分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答案:D解析:显徽镜的用光1对于折光性较强的材料,观察视野光线过强,往往易看清结构,却极易造成眼睛疲劳,影响实验效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时,由于原生质层较薄,故在视野较暗时,观察效果较好;2观察视野过暗,也会看不清物像,影响效果;对比较厚的材料或颜色较深的材料,应增大通光量;观察视野的明暗程度应以眼睛感到舒适为宜;模拟试题1. 下图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___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的倍数为 ;2在观察中,③和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A. 物镜上B. 目镜上C. 装片上D. 反光镜上2. 观察叶绿体时,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A. 葫芦藓的叶片B. 黄杨叶横切片C. 南瓜叶片D. 沾有少数叶肉细胞3. 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是A.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小的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B. 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可以接受更多的光C. 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地聚集在背光一侧D. 在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4. 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由于根细胞的细胞质无色透明,难于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这时需采取的措施是A. 缩小光圈,用弱光线B. 开大光圈,用弱光线C. 缩小光圈,用强光线D. 开大光圈,用强光线5. 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把叶绿体等颗粒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A. 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B. 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 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 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随细胞质基质的流动被动运动的6. 在观察显微镜时,经常遇到以下4种现象:1视野太亮;2只见视野不见图像;3图象结构不完整;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排除方法;7.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分时,高倍镜视野与低倍镜视野相比前者A. 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B. 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C. 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D. 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多8,. 用显微镜观察葫芦藓叶的装片时,为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A. 目镜5×,物镜10×B. 目镜10×,物镜15×C. 目镜5×,物镜40×D. 目镜10×,物镜40×9. 光学显微镜所能分辨的最小长度单位是A. 厘米cmB. 毫米mmC. 微米μmD. 纳米nm10.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左方移到正中,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 向右方B. 向上方C. 向左方D. 向下方11.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 反光镜未调节好B. 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 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 显微镜物镜损坏12. 下面①—⑤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如图中I转为II,正确简便的操作步骤一般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A. ④→⑤→③→②B. ②→①→⑤→④C. ⑤→④→②→③D. ①→②→③→④13.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6-3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14. 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指放大该细小物体的A. 体积B. 表面积C. 像的面积D. 长度或宽度15.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8个细胞中的A. 2个B. 4个C. 16个D. 32个16. 显微镜视野中用于指示的“指针”是用头发制作的,这根头发应安放在A. 物镜内B. 目镜内C. 镜筒内D. 装片上17.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你看到细胞内正在流动的结构是A. 内质网B. 叶绿体C. 高尔基体D. 液泡18. 某同学做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高倍镜下观察到一个呈正方体的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非常清晰,但是染色体颁在整个细胞中;按形态和数目的清晰程度,此细胞应为中期;按染色体分布位置,此细胞应为前期;请你分析一下此细胞应为哪一时期,为什么19. 如图为黑藻细胞的细胞质环流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则实际上,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细胞质环流的方向分别为A.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B.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C.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右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逆时针D. 叶绿体位于液泡的左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20.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的物体.不可能的原因是A. 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 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C. 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 未换目镜21. 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有助于观察物体特征的仪器,它包括光学部分、空气部分、支架等组成。
它采用的是把放大倍数显微的原理,通过改变多个参数,例如物体的大小、形状、细节、表面粗糙度、视角宽度等,我们可以看到
更小的物体,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当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使
光线焦点聚集在物体的一个点,形成一个小的映像,这个映像可以通过放
大镜进行放大,从而可以观察到更小物体的特征。
显微镜的结构与操作方法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支架、透镜、眼镜、景物和调节器部分。
支架是用来支撑显微镜的部分;透镜用来改变光
线的反射状态;眼镜可以使物体更清晰;景物可以调节显微镜看到的角度;而调节器可以调节显微镜的倍数。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操作:首先应保持显微镜处于平坦稳定的地面上,然后
将显微镜头放在适当的位置,使物体能够进入显微镜头,即可对物体进行
观察。
2、调节显微镜: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可以使用调节器来调整显
微镜,调整显微镜的倍数,视角大小,以及调整景物的焦点,在找到最佳
视角之后,就可以进行观察了。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使用放大光学系统,用于观察细小物体的仪器。
它可以使我们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和细节,如细胞、微生物和纳米尺度的颗粒。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原理:1. 放大原理:显微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放大系统将物体上的微小细节放大,使其能够在目镜中观察到。
光学显微镜是将光线通过物镜(Objective)和目镜(Eyepiece)逐层放大,形成一个放大倍数,使细小物体变得可见。
2.局部聚焦原理:显微镜的放大系统主要涉及到两个透镜:物镜和目镜。
物镜位于目标物体附近,通过将物体上的光线聚焦到一个特定点上,使得该点的图像能够通过目镜被观察到。
3.目镜作用原理:目镜位于离观察者眼睛较近的一侧,通常是一个凸透镜,其主要作用是将物体的二维图像聚焦在观察者的眼睛上。
4.光源原理:显微镜中需要提供一个光源来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常用的光源包括白炽灯、LED灯和激光等。
通过照明使得光线透过被观察的物体,反射和折射后进入显微镜的透镜系统,最终形成一个放大的图像。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连接好电源线。
检查并清洁物镜和目镜,以确保镜片表面光滑无暗斑和尘埃。
2.样品准备:选择要观察的物体或样品,并将其放置在盖玻片上。
在样品上滴一滴染液,以增强对比度。
然后将盖玻片平放在物镜上。
3.调焦:用低倍物镜放大观察物体,通过旋转粗调焦轮,将物体移至近焦点。
然后使用细调焦轮进行微调,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切勿强行旋转焦轮,以免损坏装置。
4.放大倍数:根据需要,逐渐切换到更高倍的物镜。
每次切换物镜后,都需要重新进行粗调焦,然后再通过细调焦轮进行微调,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观察和记录:一旦获得清晰的图像,您可以通过目镜观察样品,并使用目镜上的调焦轮微调焦距。
您还可以使用一些镜头相关的附加设备,如相机或摄像机,以记录和保存图像。
6.清洁和保养:使用完显微镜后,及时清洁物镜和目镜,以防止灰尘和污垢的积累。
偏振光显微镜原理及使用方法
偏振光显微镜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偏振光显微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偏振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偏振光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显微镜,它可以观察样品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现象,并获得更多关于样品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一、偏振光显微镜的原理偏振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的偏振性质和光学各向异性现象。
光的偏振是指光的电场矢量在空间中的方向。
光可以是自然光,即光的电场矢量在各个方向均有分量;也可以是偏振光,即光的电场矢量只在特定方向上有分量。
在偏振光显微镜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偏振片,只留下一个特定方向的光,称为偏振光。
偏振光通过样品后,其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物质会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然后,光再通过另一个偏振片,根据光的偏振状态的改变来观察样品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现象。
二、偏振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准备样品:将待观察的样品制备成薄片或薄膜,并确保其透明度足够。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调节光源:打开偏振光显微镜的光源,调节亮度和聚焦,以获得适当的照明条件。
3. 放置样品: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样品台上,并使用样品夹固定。
确保样品与光路垂直。
4. 调节偏振片:先将偏振片1(称为偏振器)放在光源前,调整其方向,使光透过后只有一个方向的偏振光通过。
5. 观察样品:通过目镜观察样品。
此时,样品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物质会改变光的偏振状态,产生不同的颜色或亮度变化。
6. 调节偏振片2:将偏振片2(称为分析器)放在目镜前,调整其方向,观察样品中的光学各向异性现象。
根据光的偏振状态的改变,样品中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得到更多信息。
7. 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获得更清晰和详细的观察结果。
8. 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摄像机或相机记录观察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研究。
9. 清洁和保养: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显微镜的各个部件,并妥善保管。
总结:偏振光显微镜利用光的偏振性质和光学各向异性现象,可以观察样品中的结构和性质。
显微镜知识点
引言: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科学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
它在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基本知识,包括显微镜的原理、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
概述: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放大微观目标物体的仪器。
它通过光源和物镜等部件,将目标物体的细节放大到可见或可测量范围,使我们能够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细菌、组织等。
正文:一、显微镜的原理1.光学原理:显微镜利用透镜的焦距和放大倍率,可以放大目标物体,使其变得清晰可见。
2.折射原理:光线从一个透明介质进入另一个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显微镜利用这一原理来改变光线的路径。
3.成像原理: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配合使用产生放大图像,然后通过眼睛或相机来观察或记录图像。
二、显微镜的类型1.光学显微镜:最常见的显微镜类型,利用可见光的折射原理来观察样本。
2.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来观察样本,可以获得更高的放大倍率和更高的分辨率。
3.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观察样本表面的原子排列和形貌。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样本制备:显微镜观察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制备,例如切片、染色、固定等,以便更好地展示细胞结构和物质成分。
2.聚焦调节:显微镜需要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来聚焦样本,得到清晰的图像。
3.放大倍率选择:不同的观察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的放大倍率,显微镜通常具有多个物镜和目镜供选择。
4.光源控制:显微镜使用的光源需要适度控制强度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5.观察记录:显微镜观察的结果可以通过绘图、拍照或记录数据的方式进行保存和分享。
四、显微镜的维护保养1.清洁:显微镜的镜片和镜筒需要定期清洁,避免灰尘和油脂污染影响观察效果。
2.保护:显微镜在非使用时应该保存在干燥、防尘的地方,避免碰撞和摔落。
3.维修:如果显微镜出现故障或损坏,应该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或更换零件。
4.校正:显微镜的校正是确保观察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定期进行校正可以保证显微镜的正常运行。
显微镜使用说明
显微镜使用说明一、简介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其原理是通过放大物体的细节来使其可见。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以便用户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显微镜的组成部分1. 目镜:也称为接眼镜,常用的有10倍和15倍的目镜,用于观察显微镜放大的图像。
2. 物镜:使用多个不同倍率的物镜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放大。
常见的物镜有4倍、10倍和40倍。
3. 可调平台:用于放置样品的平台,可以手动调整样品在显微镜下的位置和焦距。
4. 光源:显微镜下方的光源,用于照亮样品以便观察。
5. 调焦机构:用于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样品能够清晰地观察到。
6. 调光装置:用于调节显微镜下方光源的亮度,以便适应不同的观察需求。
三、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它处于稳定的状态。
2. 打开显微镜下方的光源,调节光源亮度到合适的观察状态。
3. 将待观察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并通过调节平台的位置,使样品处于显微镜的中央。
4. 使用最低倍率的物镜(如4倍),将样品置于视野之中。
5. 通过调整调焦机构,使样品达到清晰的观察状态。
6. 若需进一步放大,则逐步切换到更高倍率的物镜,并相应调整焦距,直到得到所需的放大倍率。
7. 通过目镜观察并记录样品的细节。
可以使用标尺或目测来测量样品的长度、宽度等参数。
8. 在观察完成后,关闭显微镜下方的光源,将显微镜放回原位。
四、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避免触摸到物镜和目镜的镜片,以免留下指纹或造成划伤。
2. 在替换物镜时,应轻轻转动物镜以避免损坏显微镜的镜片。
3. 需要观察透明样品时,可以使用盖玻片将样品覆盖在显微镜平台上,并将样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4. 镜片清洁时,应使用专用的镜头纸或棉签,轻轻擦拭镜片表面。
不要使用硬物或有粗糙表面的纸巾来擦拭。
5. 使用显微镜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震动和噪音的干扰。
五、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原理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而微生物又是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
因此,显微镜成为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以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实验原理。
1. 原理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原理是利用显微镜将微生物放大,使其能够被肉眼观察到。
显微镜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利用透镜和光学系统,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和磁场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
在观察微生物时,通常使用光学显微镜。
2. 实验步骤(1) 准备显微镜: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镜头使其垂直,并打开光源。
(2) 准备样本:为观察微生物,需要从样品中取出微生物,例如从水样中取出细菌。
将样品取出后,放入玻璃片上。
(3) 加入染色剂:为了更好地观察微生物,通常需要加入染色剂。
染色剂可以将微生物变色,使其更容易被观察。
例如,将甲醛染色液滴在样品上,等待几分钟。
(4) 将样品放入显微镜:将准备好的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的样品夹中,移动镜头直到观察到微生物。
(5) 调整显微镜: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旋转、调整放大倍数、调整光源等方式,来更好地观察微生物。
3. 注意事项(1) 注意卫生:在观察微生物之前,需要注意卫生。
例如,洗手、消毒实验器材等。
(2) 注意安全:观察微生物时,需要注意安全。
例如,避免观察有毒的微生物等。
(3) 注意调整:在观察微生物时,需要根据需要调整显微镜。
例如,调整放大倍数、调整光源等。
4. 结论以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通过调整显微镜,可以将微生物放大,使其能够被肉眼观察到。
在观察微生物时,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观察有毒的微生物等。
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
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简介光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之一,其中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两种常用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观世界,而望远镜则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
本文将分别介绍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光学仪器。
显微镜的操作与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透镜或透镜组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常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等部分组成。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时,首先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样品清晰可见。
然后通过镜筒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最终观察所需物体的细节。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原理。
当光线穿过物镜时,经过放大后形成物体的放大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后形成最终像。
通过调节镜筒和焦距,可以获得不同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的观察效果。
同时,显微镜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和方向,可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透镜或反射镜来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
望远镜通常由目镜、物镜和镜筒等部分组成。
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时,首先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和对焦,使天体清晰可见。
然后通过镜筒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最终观察所需天体的细节。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使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形成图像,而反射式望远镜使用反射镜将光线反射聚焦在焦点上形成图像。
通过调节镜筒和焦距,可以获得不同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的观察效果。
同时,望远镜的稳定性和观测环境也会影响观察效果。
总结光学仪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宇宙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其中的两种代表性工具,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本文对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进而更好地探索微观世界和观察宇宙之美。
愿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以上便是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三大显微镜原理与应用及图片
—、三大显微镜的原理。
1、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
. 在x二0和x=a点,波函数及其导数连续,并假设k’a》l(另有论述),则推得隧道电流:Iocf(码呷(一2厂a).在简单情形下,对费米面电子来说,v一E相当于该材料的脱出功,由于一般稳定金属的脱出功为4一5“[5],所以k’一0.lrun,厂a》1很容易满足,上述假设是成立的.显然,当针尖一样品间距(即a)变化0.IYun时,电流将变化约一个数量级.g1M正是利用隧道电流对间距变化的敏感性来工作的.SIM的扫描过程描述为:针尖在扫描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可沿样品表面作三维移动,随着样品表面的起伏,针尖一样品间距将发生变化,隧道电流随之变化.通过一个反馈系统调节这个间距,使电流重新接近事先设定的值.由电流的表达式可知,由于偏压V恒定,故要求间距a也恒定,样品表面的形貌也就通过针尖的轨迹反映出来了.这是STM工作方式之一—恒流模式.若保持针尖在样品表面上方一个固定的平面内作二维移动,则样品表面的起伏可通过隧道电流的变化反映出来.此时,反馈系统的反应速度很慢,不能跟踪表面的细节.这是Sn竹工作方式之二—等高模式.这种工作方式要求表面起伏小,否则针尖很容易碰到样品,而且一般用于小范围的表面测量。
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是把经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样品上,电子与样品中的原子的碰撞而改变方向,从而产生立体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与样品的密度、厚度相关,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
通常,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1~0.2nm, 放大倍数为几万~百万倍,用于观察超微结构,即小于0.2?m、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的结构,又称“亚显微结构”。
透射电镜特别适合对微细矿物及隐晶质矿物和超细粉体的形貌及结构分析,它决定了偏光显微镜分辨率低的不足,又克服了X射线衍射仪不能直接观察矿物形貌的困难。
1、2显微镜的使用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原理、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1.实验原理:(1)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①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相当于将观察物水平旋转了180度。
②放大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不是指面积或体积的放大。
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镜头距标本的距离)越小,视野越暗。
2.操作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壁,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略偏左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1)低倍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高倍镜观察:移动载玻片,使所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
3.注意事项(1)由低倍镜观察到换用高倍镜观察时,首先要将所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2)显微镜观察的像及移动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
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载玻片上是偏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即像在哪里就往哪里移。
(3)换用高倍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光圈或将反光镜由平面镜换为凹面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使用高倍镜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5)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6)污物位置的快速确认方法 移动装片动——在装片上不动——转动目镜动——在目镜上不动——在物镜上(7)凡检查染色标本时,光线应强;检查未染色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
生物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
生物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生物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生物样本的仪器,它通过放大样本的细节来使其可见。
生物显微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1 光学系统生物显微镜使用的是光学系统,这包括物镜、物镜镜片、凹透镜等。
光学系统通过聚焦和放大光线来增强样本的细节。
物镜是位于样本附近的镜片,它通过将光线聚焦在样本上来提高可见性。
物镜镜片通常由多个透镜组成,以进一步增强放大效果。
凹透镜可以调整光线的聚焦点,从而改变样本的清晰度。
1.2 照明系统生物显微镜的照明系统用于提供样本所需的光线。
通常使用的是白光或荧光光源。
白光光源通过透射方式,从下方照射样本,以提供样本的亮度和对比度。
荧光光源则通过激发样本中的荧光染料来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从而使样本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1.3 探测系统生物显微镜的探测系统用于观察和记录样本。
通常使用的是目镜和物镜,以及相机或其他图像采集设备。
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用于直接观察样本。
物镜和相机则用于将样本的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记录。
2. 应用生物显微镜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2.1 细胞观察生物显微镜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通过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可以帮助研究癌症的发展机制。
2.2 组织学研究生物显微镜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类型的组织,包括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
通过观察细胞的排列和组织的结构,可以了解组织的功能和发育过程。
例如,在病理学中,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细微变化来帮助诊断疾病。
2.3 生物医学研究生物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观察和研究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化,可以进一步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4 教学和科普生物显微镜也广泛用于教学和科普活动。
显微镜的实验原理及步骤
显微镜的实验原理及步骤
显微镜的实验原理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原理。
它通过透镜将物体所发出或反射的光线聚焦,使得人眼可以观察到细小的细节。
以下是一般显微镜的实验步骤:
1. 调整位置: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认光源处于显微镜的下方,以确保光线透射到物体上。
2. 调整光源:打开显微镜下方的光源,并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使其提供足够的光线以观察物体。
3. 调节物镜:选择一个适当的物镜放在物镜转轮上,并选择最低放大倍数。
4. 调节试片:将待观察的物体(试片)放在显微镜的可移动台上,并用夹子夹紧。
5. 初步对焦:通过旋转铰链或移动台轻轻移动,并使用目镜调节焦点,将物体与目镜调焦。
6. 调节放大倍数:逐渐增加物镜的放大倍数,使用调焦机构进行微调,直到达到所需的放大倍数。
7. 观察和调节:通过目镜观察并调节焦点,确保图像清晰和清晰可见。
8. 记录和分析:根据需要记录观察到的图像或细节,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需要小心操作,避免对显微镜和试片造成损坏。
另
外,在操作之前,需要确保物体或试片已经清洁,并尽量避免污染试片或触碰试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装片的制作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2)显微镜的成像①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放大的实像进一步放大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①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取镜与安放:a.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b.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对光: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
低倍镜观察: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c.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②高倍镜观察a.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b.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转换为高倍物镜。
c.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③注意事项a.使用显微镜一定要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b.下降镜筒时,一定要用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使之接近装片,但又要防止镜头触及装片。
否则会压碎装片和损坏物镜(l0x物镜的工作距离为-1 cm)。
c.有必要使用高倍物镜时,必须先在低倍物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换用高倍物镜。
因为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人,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装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物镜看到的只是低倍物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d.换高倍物镜时,千万不可将镜筒升高,正确的做法是直接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
e.使用高倍物镜之后,透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使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碎玻片和损坏透镜,或者由于物像一闪而过,找不到要观察的目标.因此,必须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细准焦螺旋只在调节图像清晰度时使用。
④原理说明1.识别镜头:(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短。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一般有2-3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2.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放大的是物体的直线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3.工作距离:是指显微镜处于工作状态(物象调节清楚)时物镜的下表面与盖玻片(盖玻片的厚度一般为0.17mm)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它的工作距离愈小。
如物镜是10×的工作距离比物镜是40×的工作距离大。
4.明暗程度:(1)显微镜用光源,自然光和灯光都可以,以灯光较好,因光色和强度都容易控制。
(2)反光镜它有平、凹两面,再经通光孔照至标本。
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时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3)光圈或遮光器在通光孔下方,光圈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光量;遮光器由几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孔组成,选择某一孔以确定进光量。
5.物像:镜下见到的是完全的倒像,即标本位于玻片右上角时在镜下的左下角位置出现,移动的规律是物象在镜下的左下角时将玻片向左下角移动可以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来。
但是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即标本中细胞质是顺时针方向流动的,镜下仍为顺时针流动。
6.污物的位置:在视野中常看到污物,要明确污物不会在反光镜上,因为反光镜的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玻片标本上;确定污物的位置首先移动玻片如污物随之移动即污物在玻片上;如污物不动,再转动目镜污物也随之转动即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在物镜上。
7.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见到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核仁,在质壁分离时可见到细胞膜,有丝分裂时可见到染色体。
8.玻片标本:必须是透明的,要使光线能透过标本内部。
常用的种类有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装片(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压片(洋葱根尖临时压片观察有丝分裂);涂片(血涂片、自生固氮菌的临时涂片)。
⑤相关原理例析1.物像放大问题<1>放大的对象:放大的是所观察的物体的长或宽即:边长被放大的倍数,不是指面积、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如:目镜为20×;物镜为10×,则放大倍数为20×10=200倍细胞面积的放大倍数为2002=40000倍<3>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物像越小,视野越大如图:左图是放大10倍的物像,右图是放大20倍时的物像,非常明显放大倍数小,细胞物像小,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视野大;放大倍数大,细胞物像大,但看到的细胞数目少,视野小;<4>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物像方位问题观察着从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象。
①成像原理图解如下: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②举例说明载玻片上物体形态与镜中物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例一:分析:从例一可以让学生体会显微镜下图像与装片上物体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位置关系,进而得出判断物像的简便方法:即把纸张旋转1800直接观察。
例二: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判断装片下的物体状态在镜下的图像,通过此例可以让学生明白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旋转的方向与实际旋转方向相同,并不是象部分学生所想当然的相反,而且也符合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规律。
3.物像明暗问题①光圈小,成像暗;光圈大,成像亮②用平面反光镜,成像相对暗;用凹面反光镜,成像相对亮③高倍镜下视野暗;低倍镜下视野亮注:由于人眼感受物像的明暗是由进入人眼的光照强弱、光线多少决定的,因此对于①②不难理解,但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师生对于③的理解不是很好,其实就其原因还是由于进入人眼的光线多少造成的。
因为低倍镜视野大,看到的细胞多,高倍镜视野小,看到的细胞少,即:高倍镜下只有透过少量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一些;低倍镜下透过较多细胞的光线进入到人眼中,就感觉视野亮一些。
临时装片的制作:(1)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2)制片3.用镊子取材。
(如: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4.把材料(如: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典型例题】[例1]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光量,调焦观察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光量,调焦观察C.低倍镜对焦,换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光量,调焦观察答案:B解析:正确使用低倍镜: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装片、下降镜筒、调焦。
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注视镜和装片的距离,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5)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例2]小华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除调整放大倍率外,其他条件都未变动,结果如图问:视野亮度最弱的是哪一个()答案:B解析: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的视野变小,亮度变暗,细胞变大,数目变少;[例3]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若发现镜中生物往图7中圆圈内所示方向游走,请问你该把载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显徽镜下看到的是倒像[例4]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中,用白色洋葱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
在显微镜视野中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细胞是否发生了质壁分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答案:D解析:显徽镜的用光(1)对于折光性较强的材料,观察视野光线过强,往往易看清结构,却极易造成眼睛疲劳,影响实验效率。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时,由于原生质层较薄,故在视野较暗时,观察效果较好。
(2)观察视野过暗,也会看不清物像,影响效果。
对比较厚的材料或颜色较深的材料,应增大通光量。
观察视野的明暗程度应以眼睛感到舒适为宜。
【模拟试题】1.下图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
请看图回答:(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距离的组合为___________(用标号作答)。
此时放大的倍数为。
(2)在观察中,③和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A.物镜上B.目镜上C.装片上D.反光镜上2.观察叶绿体时,下列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A.葫芦藓的叶片B.黄杨叶横切片C.南瓜叶片D.沾有少数叶肉细胞3.下列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是()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小的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B.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的面对着光源,可以接受更多的光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地聚集在背光一侧D.在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4.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由于根细胞的细胞质无色透明,难于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这时需采取的措施是()A.缩小光圈,用弱光线B.开大光圈,用弱光线C.缩小光圈,用强光线D.开大光圈,用强光线5.在观察细胞质流动时,把叶绿体等颗粒作为细胞质流动的标志物是因为()A.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器只有叶绿体B.如果没有标志物,细胞质的流动就难以察觉C.只有叶绿体等颗粒可以移动,细胞质基质不流动D.细胞质基质是流动的,细胞器是随细胞质基质的流动被动运动的6.在观察显微镜时,经常遇到以下4种现象:(1)视野太亮;(2)只见视野不见图像;(3)图象结构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