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拓展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路径集中体现在体育课,体育课的最终追求目标往往是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属于被动性接受,积极探索和进取精神欠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主动性的发展

(一)对体育学科育人价值认知存在偏差

1.认知的狭窄化

所谓认知上的狭窄化,体现在:由于人们对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认知还停在对体育的基础认知上,也就是“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技术的教授上,导致学校在对体育学科育人价值的认知上存在偏差。学校教育受到教育大环境以及思想的影响,体育教育也表现出了应付考试的消极现象,主要学习技术动作,身体素质达标即可。这种体育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促使学校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被仅仅局限在掌握技术动作上。

2.认知的空泛化

所谓认知上的空泛化,体现在:对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方面的认知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上。体育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制定必须的知识教学目标,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口号性质的目标。口号性质目标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比如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意志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适应于每一堂课程中。但是这些目标对于一个星期只有两节体育课的教学课程设置来说根本就起不到落实的作用,只能够起到一个标榜的作用。

3.认知上的短期化

所谓认认知上的短期化,体现在:只对近阶段可以测量的考核目标进行努力追逐,达到满意的状态。这些年来,我国学校的体育因为受到“升学率”的强烈影响,刻意的在乎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教学已经变成了为了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教学,考试考什么,体育教师就教什么,练什么,只是把学生单纯的当成了考试的练习者,这样的存在基础可以说完全和教育的初衷相悖。

(二)对高校体育学科教育对学生发展价值的重新认知

基于上述体育学科育人价值认知上存在的偏差中了解到,体育学科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学生教育的初衷,最根本和长远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此篇报告中以“人”为发展中心,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着重强调:人不仅作为发展的首要主角,还是发展的最终目标。体育学科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

1.第一,需要对组成高校教育的体育给予重新的认知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手段,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是育人,而学校体育的本质特点是通过体育活动锻炼来增强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不仅要符合教育目标,也要符合教育规律。所以,学校体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体育的发展并不是直接指向体育本身的发展,而是指向人。

2.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学校体育作为构成学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有着其他学科达不到的育人价值。学校体育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十分明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确定终身体育意识。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在体育教育上,过多的重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这些均是“显性”的育人价值,而忽略了一些“隐性”的育人价值,比如思想、个性发展以及心理等方面。

3.开拓育人资源,增强体育价值

学校教书目的是为了育人,而进行育人就需要资源,根据目前体育教学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教学内容乏味,进而对体育学科育人资源的开拓进程缓慢,原始资源匮乏。要想开拓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就必须要深入开发体育学科的育人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