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P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完整版)

合集下载

最新: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主要内容

最新: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主要内容

最新: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主要内容卵巢恶性肿瘤为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的第3位,尚未找到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治疗后复发率高。

近年来,聚腺昔二磷酸-核酸聚合酶(PARP )抑制剂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取得显著进展。

1、筛查、遗传倾向与干预大部分卵巢癌是散发性的,遗传性卵巢癌约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5%β遗传性卵巢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卵巢癌患者早,多携带BRCA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的突变,罹患其他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病理类型主要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预后较好。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无胚系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几率为1% ~ 2% ,而有BRCAl突变的女性一生的患病风险为21% ~ 51% , 有BRCA2突变的女性一生的患病风险为11%〜17%。

因此,有必要对高危人群进行BRCA基因的检测。

高危人群包括:近亲有人患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相关癌症;或绝经前患乳腺癌;或同时患多个相关的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或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或有德系犹太人血统等。

与卵巢癌相关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主要有: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 , HBOC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 LS )、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 , PJS )等。

这些综合征的共同特点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患者早,对侧卵巢发病风险高,患多种原发肿瘤的风险增加,可表现为一人罹患多种原发肿瘤,和(或)家族中多人罹患同种或多种原发肿瘤。

1.1筛查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筛查手段,也不支持对一般人群进行常规的卵巢癌筛查。

但应重视一些卵巢癌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易饱感,或尿频尿急,特别是这些症状新发,或经常出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

2024《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4《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

2024《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专家共识》要点解读(全文)全面阐释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多学科诊疗(MDT)实施方法。

目前,在全球卵巢癌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宫颈癌。

2020年,卵巢癌造成全球约有20万女性死亡,1990年至2019年的流行病学趋势研究表明,高度发达地区的负荷和死亡率最高[1]。

因其发病隐匿性高,缺少有效筛查手段,70%的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已是晚期[2]。

同时卵巢癌患者易复发,尽管标准地经过R0手术和6个疗程以上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约70%的患者仍会在2年左右复发[2]。

这些都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正是由于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复杂性、长期性,传统的“一医一患”,或者“专科医师治疗专科病”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提供全面优质的诊治方案,因而患者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结局。

多学科团队(MDT)协作诊治模式,通常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心理治疗科、营养科等多个学科共同诊断、共同制定诊治计划,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诊治方案,避免误诊、误治,使患者生存受益。

2021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专门编撰发布《卵巢恶性肿瘤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3],以期为临床实践中MDT诊疗理念实施提供最新指导,本章将对该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进行解读。

卵巢恶性肿瘤MDT协作诊治的目的和意义首先,MDT模式提供了全流程的诊治决策和管理方案,其最终目标定位于改善患者生存和提高生命质量。

第二,避免单一专科治疗的局限性,节省多个学科分次诊治的时间,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治效率。

其三,促进各学科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协作。

其四,有助于医院、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卵巢恶性肿瘤诊治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最后,有利于卵巢恶性肿瘤诊治领域高水平临床试验的开展和实施,并促进卵巢恶性肿瘤诊治相关基础研究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转化。

卵巢恶性肿瘤MDT协作诊治的执行与实施(一)MDT会议的标准流程●病历汇报及信息汇总:由提请讨论病例的主管医师详细汇报准确的临床病历信息。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

《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病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

卵巢癌发病隐匿,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措施,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局部或远处播散,5年生存率约为46%。

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卵巢癌主要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

上皮性卵巢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则高发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

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卵巢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些许不同。

1 筛查与遗传基因检测大部分卵巢癌是散发的,遗传性卵巢癌约占所有卵巢癌患者的15%。

1.1 筛查目前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也不支持对一般人群进行常规的卵巢癌筛查,但应重视一些卵巢癌相关的临床症状,如腹胀、盆腔或腹部疼痛、腹围增加、易饱感、尿频或尿急,特别是这些症状为新发,或经常出现,应及时进一步检查。

1.2 遗传基因检测目前,主张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遗传致病基因突变的筛查,特别是对所有非黏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进行BRCA1/2胚系突变的检测。

2 组织病理学分类上皮性肿瘤最为常见,占90%以上。

性索间质肿瘤占5%~6%,生殖细胞肿瘤占2%~3%。

3 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FIGO)的手术病理学分期,2014年进行了最新修订。

其分期标准见表2。

4 诊断原则和依据详细的病史采集(强调家族遗传史的询问)。

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

影像学检查:CT、MRI或超声,必要时行PET/CT检查。

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的肿瘤可切除性评价,首选增强CT、增强MRI或PET/CT(需排除检查禁忌)。

(4)胸部X线或CT检查,若有胸腔积液需穿刺抽取积液做细胞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测: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对应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孕酮、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等;基于CA125和HE4检测的卵巢癌风险预测值(ROMA)对鉴别盆腔肿物的良恶性有帮助。

2024卵巢癌NCCN指南

2024卵巢癌NCCN指南

2024卵巢癌NCCN指南2024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针对卵巢癌的临床实践指南。

这个指南是由专家组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制定的,旨在为医生提供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建议。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诊断:卵巢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盆腔检查、腹部和盆腔超声和其他成像检查(如CT扫描和MRI),以及血液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如CA125测定)。

治疗:1.手术:对于早期卵巢癌,手术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卵巢肿瘤。

手术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

病理检查术后确定病变的分期和分级。

2.化疗:手术后需要进行化疗,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肿瘤。

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如紫杉醇和顺铂。

化疗的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的因素来确定。

3.放疗:对于部分患者,放疗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放疗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和复发的卵巢癌。

放疗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的形式进行。

4.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布和里帕希帕胺)可以用于BRCA突变的患者。

随访:卵巢癌的随访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成像检查(如超声和CT扫描)。

随访的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来确定。

这份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性,包括外科医生、肿瘤学家、放射科医生、病理学家和专科护士等,以便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支持。

总结:这份2024年NCCN卵巢癌指南为医生提供了一系列在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建议。

它强调了手术切除和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介绍了放疗和靶向治疗的适应症。

随访的重要性也被强调,并建议建立多学科团队以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这个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以指导他们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做出最佳的决策。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完整版)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是临床晚期。

卵巢癌首选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

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不足50%。

近年来,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的问世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重大变革,一系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在初始治疗或铂敏感复发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后应用PARP抑制剂可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时间,维持治疗已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模式。

目前PARP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规范此类药物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特制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本指南中,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和原发性腹膜癌。

1 PARP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1963年Chambon等[1]首先发现了PARP,后经证实其参与单链DNA 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1980年Durkacz等[2]证明烟酰胺类似物可以抑制DNA修复,并可增强DNA损伤剂硫酸二甲酯的细胞毒性,提示其有可能作为增敏剂与细胞毒性药物联合用于肿瘤治疗。

2005年Nature同期发表的2项研究首次证实了PARP抑制剂与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sus­ce­ptibility gene,BRCA)1/2突变之间存在“合成致死”效应[3,4]。

目前已知PARP家族包括17个成员,其中PARP1和PARP2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途径在DNA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

PARP(聚合酶及其相关蛋白)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PARP修复酶活性,增强DNA损伤在细胞中的积累,从而增加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的指南。

一、PARP抑制剂的适应症PARP抑制剂目前主要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的指南中,适用于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1.BRCA1/2突变阳性患者:20-25%的卵巢癌患者带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对PARP抑制剂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答率。

2.多次复发的卵巢癌:多次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常常对常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PARP抑制剂可以用于改善治疗效果。

3.前线治疗后的复发卵巢癌:对于前线治疗后复发的卵巢癌患者,PARP抑制剂可以作为维持治疗延长生存期。

二、PARP抑制剂的给药方案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PARP抑制剂的给药方案可以是连续给药或间断给药:1. 连续给药方案:每日口服剂量,一般为300-600mg/d。

2. 间断给药方案:每日口服剂量,一般为300-400mg/d,每隔7-14天停药1-7天。

三、PARP抑制剂的不良反应PARP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1.恶心、呕吐、腹泻:这是常见的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对症治疗进行缓解。

2.肝功能异常:包括ALT升高、AST升高等,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如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骨髓抑制:PARP抑制剂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应定期检测血常规。

四、PARP抑制剂的注意事项1.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禁用:PARP抑制剂对胎儿和新生儿可能有致畸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2.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PARP抑制剂的疗效和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基因突变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PARP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PARP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PARP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近年上市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推荐用于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治疗的药物。

大多数PARPi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因此与肿瘤患者常用的其他药物之间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

文章通过组建包括药学专家、临床专家、方法学专家等人员的共识工作组,按照确定临床问题、资料检索评价、德尔菲法形成共识意见,最终形成PARPi相互作用管理的指导性专家意见,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恶性肿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专家共识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inhi bitors, PARPi)是一类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自2018年首个PARPi奥拉帕利在中国上市以来,目前已有4个PARPi(奥拉帕利、尼拉帕利、氟唑帕利、帕米帕利)在中国获批,主要用于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及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突变或同源重组修复基因(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repair, HRR)突变的其他肿瘤的治疗。

大多数PARPi(奥拉帕利、氟唑帕利、帕米帕利)通过肝药酶代谢,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广泛的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易被忽视,从而造成不良反应增加或疗效下降。

本共识系统总结中国上市PA RPi的相互作用资料,形成相关共识意见,为临床医务人员在PARPi相互作用管理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一、共识制定说明本共识针对中国上市的PARPi(奥拉帕利、尼拉帕利、氟唑帕利、帕米帕利)与肿瘤患者常用药物(镇痛药、止吐药、镇静催眠药、抗凝药物、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根据以下流程形成共识内容:(1)确定临床问题,明确PARPi与目标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2)搜索、筛查、整理和评价相互作用相关资料;(3)根据资料信息提示,通过德尔菲法形成共识意见。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孔北华;刘继红;谢幸;马丁;黄鹤;王新宇;鹿欣;李宁;姜洁;张瑜;高庆蕾;张国楠;梁志清;向阳;崔恒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2022(31)8
【摘要】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届临床晚期。

新诊断卵巢癌初始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

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2~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

【总页数】12页(P561-572)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孔北华;刘继红;谢幸;马丁;黄鹤;王新宇;鹿欣;李宁;姜洁;张瑜;高庆蕾;张国楠;梁志清;向阳;崔恒
【作者单位】不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临床实践指南》编写启动会在杭城召开
2.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
3.中美卵巢癌PARP抑制剂应用指南的对比分析和解读
4.对《ASCO指南中有关PARP抑制剂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推荐意见》的点评
5.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P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完整版)大量研究证明,PARP 抑制剂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目前国内尚无卵巢癌 PARP抑制剂的诊疗共识。

为了规范PARP 抑制剂的诊治,使更多患者获益,在马丁院士的倡议指导下,高庆蕾等12位专家共同撰写了 PARP 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并于10月发表在《现代妇产科进展》。

文章引用和综述了当下最前沿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对医生的临床决策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共识总结含铂化疗被公认为卵巢癌的有效化疗,随着疾病的进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对含铂化疗逐渐耐药,需要维持治疗延缓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延长含铂化疗后的无铂间期。

对铂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在含铂化疗有效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推荐使用PARP 抑制剂进行维持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

目前国际上已经上市的PARP 抑制剂疗效类似,不良反应不同。

奥拉帕利是第一个在欧美上市,也是第一个在我国上市的PARP 抑制剂,累积病例数最多、安全性数据最完全、3 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

长期随访数据显示,约13% 的患者可长期获益于口服PARP 抑制剂维持治疗,患者耐受性良好(来自奥拉帕利研究数据)。

一.卵巢癌统计数据及PARP抑制剂上市获批情况如果说“癌症”是最可怕的名词,那么对于女性而言,“卵巢”则是它前面最可怕的定语。

众所周知,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系统肿瘤,也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

近年来,虽然临床手术方式在不断改进优化,新的化疗药物及方案也在持续更新和应用,但卵巢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仍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9%。

根据2015 年郝捷院士发表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我国每年新发卵巢癌5.2万余例,死亡2.25万例,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患者在就诊时多为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9%。

在这些新发的卵巢癌患者中,卵巢上皮癌占据了绝大比例。

在CA Cancer今年发布的卵巢癌数据统计(ovarian cancer statistics 2018)一文中可见,无论何种人种,卵巢上皮癌所占比例都是极高的,在亚裔中甚至达到了90%。

图1.卵巢癌在不同种族中的亚型分布,2010-2014.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卵巢上皮癌靶向治疗药物。

它在DNA损伤修复、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抑制肿瘤细胞DNA 损伤修复,还能够增强肿瘤细胞DNA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

实际上,它也是第一种成功利用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 概念获得批准上市的抗癌疗法。

图2.PARP1介导的DNA修复过程及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二.PARP抑制剂在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研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量研究证明,PARP 抑制剂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显著延长其PFS。

图3.FDA批准上市的PARP抑制剂目前,在全球上市的PARP 抑制剂有3 种:奥拉帕利(Olaparib)、瑞卡帕尼(Rucaparib)和尼拉帕尼(Niraparib)。

奥拉帕利是经FDA获批时间最长,适应症最多的PARP抑制剂。

今年8月22日已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我国第一个获批的PARP抑制剂,用于铂敏感复发性(PSR)卵巢癌的维持治疗。

图4.铂敏感复发(PSR)综合来看,PARP 抑制剂的优势是相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使其成为传统化疗之后最具潜力的维持治疗用药。

1有效性目前PARP 抑制剂临床研究以及各国适应证均将部分铂敏感和完全铂敏感纳入铂敏感复发性(PSR)卵巢癌的定义。

也就是说,研究证实,最后一次含铂化疗后≥6 个月后出现进展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均能从PARP 抑制剂维持治疗中获益。

奥拉帕利在2014年已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其有效性依据主要Study19和SOLO2两个大型临床试验。

表1.Study19和SOLO2主要有效性数据Study 19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铂敏感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而言,相比安慰剂组,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使用奥拉帕利做维持治疗的患者,PFS延长近一倍(8.4 m vs 4.8 m,HR=0.35,P<0.001)。

无论是何种亚组,奥拉帕利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较低。

且长期随访数据提示,接受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患者有13%治疗时间超过5年,11%患者治疗时间超过6年,且BRCAwt的患者长期获益比例也类似,这也是目前所有PARP抑制剂中唯一的随访5年数据。

这些复发性卵巢癌患者5年以后仍未出现疾病进展,且对治疗的耐受性良好。

图5 Study 19 中奥拉帕利治疗时间SOLO 2研究是Study 19 的Ⅲ期验证性试验,入组标准定义为BRCA1/2突变的卵巢癌患者。

图6. SOLO2中奥拉帕利主要疗效结果SOLO2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如果携带BRCA1/2基因突变,同时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那么在维持期使用奥拉帕利,肿瘤进展的风险降低了70%,奥拉帕利组和安慰机组的PFS分别为19.1个月和5.5个月,疗效确切,将PFS延长了1年以上。

图7.2018ESMO上公布的SOLO1研究PFS数据SOLO1研究是第一项评价奥拉帕利用于携带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癌含铂化疗后,一线维持治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国际多中心的大型III期临床研究,其结果已在德国慕尼黑的2018ESMO大会上公布:在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中,奥拉帕利组仍未达到中位PFS (安慰剂组中位PFS13.8个月),所有的患者随访至少3年,60.4 % 保持无进展。

对比安慰剂,奥拉帕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PFS。

图8.2018ESMO上公布的SOLO1研究效应终点数据汇总而PFS2的显著延长,提示奥拉帕利并未削弱患者从后续治疗中的获益。

对于新诊断的携带BRCA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奥拉帕利应考虑成为铂类化疗后的标准治疗。

2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该份专家共识认为“目前国际上已经上市的PARP 抑制剂疗效类似,主要差异在于不良反应不同;奥拉帕利累积病例数最多、安全性数据最完全、3 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低”。

该文总结了全球范围内PARP抑制剂的安全性数据,笔者结合最新公布的SOLO1研究,汇总的安全性数据如下表所示:表2.目前全球范围内获批PARP抑制剂的主要安全性数据数据来源:1.PARP 抑制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专家共识2.2018 ESMO SOLO1 研究数据从表中数据可见,S19,SOLO2和SOLO1三项研究的3级和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AE导致的药物减量甚至治疗终止发生的比例也显著更低。

相比而言,奥拉帕利的安全性较好。

三.PARP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应用1联合化疗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的II 期研究——Study 41,对比了奥拉帕利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性晚期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最多接受过三线含铂化疗)的疗效。

结果发现与单用化疗相比,奥拉帕利联合化疗之后继续用奥拉帕利维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PFS(12. 2 m vs 9. 6 m,P =0. 0012)。

其中BRCAm 患者获益最大(12 个月时无疾病进展的患者分别为70% vs12. 5%,P =0. 0015,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但研究者认为,这一获益主要来自于奥拉帕利的单药维持治疗阶段。

相比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的获益,当前已有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奥拉帕利联合化疗。

2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PARP 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应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奥拉帕利联合西地尼布的 II 期临床研究。

在该研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的 PFS 显著长于单药治疗组 ( 17. 7 m vs9. 0 m,P = 0. 005)。

图9.奥拉帕利联合西地尼布的PFS数据另外,进行亚组分析发现,无BRCAm 携带者 /BRCA突变状态未知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后 PFS 得到显著改善(16. 5 m vs 5. 7 m,P = 0. 008),而 BRCA 突变患者的 PFS 仅有较小趋势的增加(19. 4 m vs 16.5 m,P =0. 16) 。

因此奥拉帕利联合西地尼布能显著延长无BRCAm 患者的PFS。

本文专家认为,奥拉帕利与血管生成抑制剂西地尼布联合应用可明显改BRCA 突变型和 BRCA 野生型高度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疗效。

3联合免疫治疗2018 年美国妇科肿瘤学年会(SGO)上的 late breaking abstracts 环节上报道了一项引起妇瘤专家广泛关注的MEDIOLOA 研究。

图10. MEDIOLOA 研究有效性数据结果该研究采用 PD-1 抑制剂(durvalumab)联合奥拉帕利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整个队列的ORR为 72% ,一线治疗过的患者 ORR 为 77% 。

因此,该联合方案能够确切为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带来获益。

展望奥拉帕利在卵巢癌领域的两项三期临床研究分别是单药维持治疗的SOLO1和联合贝伐单抗的PAOLA-1研究。

其中SOLO1的部分研究结果已在上月的ESMO上公布,用振奋人心来形容并不为过。

BRCA 突变卵巢癌患者使用奥拉帕利,是否应该前推到一线?目前的研究结果提供了确定以及肯定的答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ARP 抑制剂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得到验证和补充,新的治疗模式将为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