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索规律优秀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5页,探索真分数的排列规律。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数的排列规律,初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小组交流,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
◆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练习本等。
◆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今天,我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数学游戏,叫做“猜一猜”。
游戏规则是根据老师出示的分数,请同学们猜猜问号代表的分数是多少。
谁能猜对,就是胜利者。
出示:21、31、32、41、42、?、?、?、?…… 学生观察,并说出:43、51、52、53、54…… 教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分数的?学生回答分数排列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真分数的排列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投影出示例题。
用另外的形式把下面的数重新排列。
21, 31, 32, 41, 42, 43, 51, …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组分数,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特点?预设:它们都是真分数。
你能把它们重新排列吗?你能说出你这样排列的理由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试着把他们重新排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展示学生作品。
方法一:21 31 41 51 61 … 32 42 52 62 72 … 43 53 63 73 83 … ……教师,说一说你的排列规律。
横着看:(1)从分子看,第一行分子是1,第二行分子是2,第三行分子是3,……也就是第n (n 为自然数)行分子为n ;(2)从分母看,第一行是以2开始的自然数列,第二行是以3开始的自然数列,第三行是以4开始的自然数列,……第n 行就是以n+1开始的自然数列。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规律进行推断和应用教学重点:能够发现规律并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数学教材、小黑板、彩色粉笔、玩具等实物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个规律,让学生发现规律所在,如:1、4、7、10、13、______2. 引导学生讨论规律,提出不同的解释和猜测二、探索规律1.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规律,如:2、4、8、16、32、______2. 小组合作,共同发现规律,并将规律表达出来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规律,并讨论不同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三、运用规律1. 让学生在小组中解决一些规律问题,如:找出序列中的第n项是多少2. 引导学生通过规律解决问题,讨论并比较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3.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规律题目,并解答2. 鼓励学生通过规律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提高灵活运用规律的能力3. 收集学生的解答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五、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延伸:可让学生设计更复杂的规律问题,并进行挑战板书设计:探索规律1、4、7、10、13、______2、4、8、16、32、______反馈评价:观察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并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馳和进步。
教学反思: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对规律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探索规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一单元。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数学中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首先,我将简要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律探索方法,能够识别并表述简单的数学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内容安排:本单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图形规律”、“数列规律”和“实际问题中的规律”。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理解和掌握规律。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部分:图形规律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一系列的图形变换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首先,我会展示一系列经过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
最后,我们将一起总结图形变换的一般规律,并尝试应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二部分:数列规律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分析数列,来探索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我会先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数列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接着,我们将进行一些数列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列规律的理解。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规律的魅力。
第三部分: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在这一部分,我将把数学规律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规律的应用价值。
我会设计一些涉及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找出其中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规律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探索规律教案1
展示课题:探索规律
在探索规律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图片。
师:从这几组图片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师:那就是队列表演中规律所产生的美、整齐划一和壮观。
二、新课教学
1、现在就任命同学们为此次真分数队列表演的总指挥,让他们按照你的指挥来变换队列。
每行分数个数比分母(小1)
分子相同为一行(或一列)
2、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从真分数的排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规律的“美”,更重要的是规律能启发我们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仔细观察
探索规律的方法 认真分析
归纳总结
四、巩固练习
1、我是智多星;
2、向前冲。
《探索规律》教案
六 年 级
数 学
探 索 规 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真分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探索规律的钥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数学王国要举行一次团体操表演。现在,让我们有请参赛队员的闪亮登场!
2、小组活动:
(1)、四人一组,小声讨论设计真分数的队列排列(师巡视);
(2)、情况反馈:每小组由1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规律?(随后,师出示几组排列图片)
三、课堂小结:演示教师的设计;
分数值相等的一行
横看:分母相同的一行
斜看: 观察角度
塔字形排列 分母比行数(大1) 不同,规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探索规律说课稿西师大版
《研究规律》讲课稿一、教材剖析《研究律》是西大版六年上册第三章最后一的内容,它只包含一个例一个堂活和一个十二。
本教科以分数基,合分数的摆列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来研究此中的某些律和化,它不解决供给了重要策略,并且数学沟通供给了有效的门路,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数学自己和其余学科的研究供给了基。
本教材安排了一个例,例的内容是出一真分数,通把真分数从头摆列,察此中所含的律,教材一共安排了2次摆列活。
第一次:把分子相等的排成一行,摆列成方形,分子是1的分数排在第一排,分子是2的分数排在第二排,分子是3的分数排在第3排⋯⋯由此出律:分子是几就排在第几排。
第二次:把分母相等的排成一行,摆列成三角形,先排分母是2的真分数,再排分母是3的真分数,接着排分母是4的真分数⋯⋯挨次排下去。
由此出律: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
二、教课目合本知特色及程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的学目:知与技术:引学生察、剖析分数的摆列律,在小内展开合作学,培育学生自主研究不一样律,初步掌握研究律的方法。
程与方法:展开小之沟通、价活,认识不一样的律生不一样的摆列方法,使学生研究律的程。
感情度与价:认识不一样的律生不一样的摆列方法,培育学生的散思三、教课要点、点:教课要点: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律的能力,从不一样角度思虑研究律。
教课点:能从不一样角度思虑研究律。
四、教法、学法教法:第1 页依据本的特色,了突出要点、打破点,培育学生的研究精神和新精神,本教课,我主要采纳法、法、探法和复法等教课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课,借助成效,激学生数学学的趣,培育学生学的主性和极性。
学法:教课是教和学生的双活,我将按照“教主,学生主体,主”的教课思想行学法指,采纳自主研究、小沟通、全班等学方法。
使学生成堂的主人,活堂氛围,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趣,学生堂学的极性和主性,进而促学目的施和达成。
五、教课程了上述教课要求,达成新与的教课任。
我本作了以下几个主要的:(一)新入了激学生的学趣,我了一个小游——“猜一猜”。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 说课稿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探索规律说课稿_西师大版➢说课设计《探索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它只包括一个例题一个课堂活动和一个练习十二。
本节课教科书以分数为基础,结合分数的排列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来探究其中的某些规律和变化趋势,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例题的内容是给出一组真分数,通过把这组真分数重新排列,观察发现其中所隐含的规律,教材一共安排了2次排列活动。
第一次:把分子相等的排成一行,排列成长方形,分子是1的分数排在第一排,分子是2的分数排在第二排,分子是3的分数排在第3排……由此总结出规律:分子是几就排在第几排。
第二次:把分母相等的排成一行,排列成三角形,先排分母是2的真分数,再排分母是3的真分数,接着排分母是4的真分数……依次排下去。
由此总结出规律:分母比它所在的行数大1。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数的排列规律,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不同规律,初步掌握探索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之间交流、评价活动,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不同的规律产生不同的排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规律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
教学难点:能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方法一:这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这样排列的规律。
新- 课- 标-第 -一-网横着看:(1)从分子看,第一行分子是1,第二行分子是2,第三行分子是3,……也就是第n(n为自然数)行分子为n;(2)从分母看,第一行是以2开始的自然数列,第二行是以3开始的自然数列,第三行是以4开始的自然数列,……第n行就是以n+1开始的自然数列。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0:探索规律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0:探索规律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2.能够掌握数列的概念;
3.能够通过画图找规律,使用一般项公式求解简单数列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数列概念;
2.通过画图找规律,使用一般项公式求解简单数列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可以将几个数列投影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讨论。
2. 引入数列概念
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引入数列的概念,简单介绍数列的定义和常见表示方式。
3. 通过画图找规律
将一个数列生成图形,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中的规律将其总结为一个式子。
4. 使用一般项公式求解问题
通过引入一般项公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解决简单数列问题。
5. 练习
安排学生分组练习,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一些数列问题。
四、教学要点
1.数列的概念和基本表示方式;
2.观察图形,总结规律;
3.一般项公式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引入数列概念之前,教师可先通过投影展示一些数列,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互动式的工具,如Plickers等,以增强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与记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外,练习环节可以设置分层难度,让每个小组都能有练习的机会,扩大练习范围,加深学生对于数列的理解和掌握。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12篇)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12篇)《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12篇)《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本节课是探索性很强的数学课,是让学生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并利用该规律使有关除法简便,这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感知(具体)-----概括(抽象)-----应用(实际)的认识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由“感知----概括”,也就是说学生的认识活动要在具体感知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从而得出知识的结论。
第二次飞跃是由“概括----应用”,这是把掌握的'知识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能辅助学生做好这两个飞跃,久而久之就教会了学生“学数学的方法”做到了“授之以渔”。
基于这一认识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开放度很大的学习活动,设计了适宜于学生学习一系列活动。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分桃子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学生在故事中发现问题,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索。
2、创设探究空间,引发探索。
学生发现问题,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逐步去发现,去构建,去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应用”的知识建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数学做数学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总结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同伴互助等形式下完成规律的探究过程,感受发现的快乐,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教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学校数学《用计算器探究规律》说课稿说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同学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究,发觉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在探究规律时,有时要依据计算结果探寻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简单,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假如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这样可以减轻同学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探寻规律。
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特地支配了用计算器探究规律的内容,让同学感受发觉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说教法、学法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
如老师出示一个很好玩的数,让同学想方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同学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终让同学探究规律,体会发觉的乐趣。
2、采纳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同学充分思索的时间。
同学对规律的发觉要经受一个观看、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同学留足发觉规律的时间,先让同学独立发觉,再小组相互沟通的方式组织教学。
这样既给同学一个独立思索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觉结果,还能从中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学中要鼓舞同学把发觉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同学在发觉规律的同时获得胜利的体验。
3、以同学自主学习为主,注意探究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变被悦耳为自主学,同学主动动脑、动口、动手。
通过计算、猜度揣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究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说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洁的数学规律。
2、培育同学观看、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究力量。
说教学重难点:发觉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说教学过程:依据这一课的内容,我支配的教学程序:供应材料,开课激趣-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独立练习。
(一)开课激趣。
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个很好玩的数,你有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我们把它叫“缺8数”。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探索与表达规律》说课稿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探索与表达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3.7《探索与表达规律》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数字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变化和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再逐步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数字之间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字游戏,引发学生对数字变化规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和归纳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4.练习巩固:学生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数字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探索规律》说课稿
探索规律-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规律-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和掌握规律的概念;
2.能够通过分类、观察、发现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数列的认识
•数列定义
•数列的种类
•数列的规律
2. 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观察
•发现
•总结
3. 数列的应用
•应用实例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数列的种类和规律的掌握;
2.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方法。
四、教学难点:
1.数列的种类与规律的运用;
2.应用实例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口胡:通过“小石子游戏”等简单趣味的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列,并引出数列的基本概念。
2. 学习环节
(1)掌握数列的定义和种类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 Fibonacci 数列等数列的种类。
(2)探究数列的规律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观察,发现数列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3)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总结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规律,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通过趣味游戏和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列,提高了学生发现数列规律的能力。
但是在规律的总结过程中,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以后加强提高个别同学的总结能力。
小学六年级《探索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6页、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在具体情境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发现乘法表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的刻画方式表示发现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形成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的数、图形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突破方法:用语言、表格、图、关系式去探索。
难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沟通联系。
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引导学法:观察、思考、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师:我想在黑板上写一组数,先写1、3两个数,下一个数我会写几呢?生:5师:继续呢?生:7、9、11、13、15、……师:好!我明白了,你们以为我会写一组奇数,可惜3的后面我会的是4,猜一猜我到底要写怎样的一组数?生:7、11、18、29……师:说一说你是怎么发现的?生:前两个数的和是第3个数。
师:好!你是发现规律了,生活中许多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数学规律。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探索了来探索生活中的规律。
(板书:探索规律)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1、回忆以前学习过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体会一次,同学们请看下表并补充完整.学生填写第66页上面的表2、对照这表,找一找数字之间或者他们构成的图像之间有那些规律?3、学生可独立观察,也可以小组内交流你发现的规律。
4、哪一组先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可能会发现的规律:(1)横着看,第一行都是第一个9的倍数。
(2)竖着看,每一行都是一个数倍数的规律等。
(3)斜着看的一组数字,1、4、9、16、25、36、49、64、81、分别是12、22、32、42、52、62、72、82、92。
探索规律说课稿
《探索规律》说课稿说课教师:阜康市第三中学代冠玉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探索规律是近几年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它涉及知识面较广,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课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迅速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人际交往能力。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和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中的应用价值,感受规律存在的普遍性。
提出要求1、全班分成三大组,各组互相讨论,必要时可以下座位进行合作交流。
2、(事先把黑板分成三块,每组各一块)把本组所得的结论尽数列在本组的领域内,尽力做到不重不漏,看哪一大组列的最具体最全面。
教学重点、难点:1、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能迅速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或新内容特别的感兴趣,但数学思维的细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观察、探索、在小组中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这节课我在数形结合探究的基础上配合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并辅以多媒体直观演示,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和帮助。
学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探索的状态。
四、教学程序(一)、制造悬念——引发动力(兴趣)大千世界上至天体运动下至世间万物,规律无所不在.... 对哈佛大学一道入学考试题的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入探索规律的第一种类型----数字推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高归纳能力。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形成解题报告。
5.思考总结题: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章节学习心得的短文,内容包括:
a.你在本章节学习中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b.你认为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c.你在解决规律问题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是如何克服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
(1)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2.实践应用题: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一个规律现象,并用文字描述该规律,说明其应用场景。
例如:星期天的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为10分钟,描述这一规律及其对乘客的影响。
3.提高拓展题:请学生完成教材第35页的拓展题1、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题: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道具有挑战性的规律问题进行探讨,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例子,如“1, 2, 4, 8, 16, ...”,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下一个数字是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第一章:规律的基本概念1.1 引言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2 规律的定义解释规律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规律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事物顺序。
1.3 规律的类型介绍必然规律和偶然规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规律。
第二章:观察和发现规律2.1 观察方法教授学生有效的观察技巧,指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
2.2 发现规律的步骤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分析、总结等步骤发现规律。
2.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观察和分析方法,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三章:数学规律3.1 数学规律的定义解释数学规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学规律是通过数学关系表达的规律。
3.2 常见的数学规律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规律,如数列、图形、数论等。
3.3 解题方法教授学生解决数学规律问题的方法,如推理、归纳、演绎等。
4.1 科学规律的定义解释科学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规律是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得出的规律。
4.2 科学方法介绍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
4.3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科学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其中的规律。
第五章:生活中的规律5.1 生活规律的意义讨论生活中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对生活的影响。
5.2 生活规律的例子分析生活中的规律实例,如生物钟、饮食习惯等。
5.3 应用规律于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规律来改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六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6.1 自然界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规律,如季节变化、生物的生长周期等。
6.2 自然现象的解释教授学生通过观察和科学研究来解释自然界中的规律。
6.3 生态环境的平衡讨论生态环境中的平衡规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7.1 社会规律的定义解释社会规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社会规律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行为的规律。
7.2 社会规律的例子分析社会规律的实例,如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等。
7.3 社会规律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社会规律来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探索规律 说课稿-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探索规律说课稿-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的一些数列,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
2.学会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推断出下一个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启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之心。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例和练习册。
2.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3.教学PPT。
三、教学重难点1.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利用找规律的方法推断下一个数。
3.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提高。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列,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5、8、11、14、__________•2、6、10、14、__________•1、4、7、10、__________2. 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寻找一些数列并总结规律和特征,告诉学生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列出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它们的差异或联系。
第二步:根据对数列差异的观察,猜测下一个数的大小。
第三步:求证或修正猜测,如果猜测正确,就可以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教师点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更为深入的指导和点拨,分别指导学生如何找规律和如何推算下一个数。
比如:给出以下一个数列,让学生观察后找出规律。
1、2、3、4、5、__________•观察之后发现每个数字与上一个数字的差值都为 1。
•所以下一个数字为 6,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n-1]+1。
4. 教师总结在教师点拨后,让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找规律和推算下一个数字,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教师在学生分享后再进行适当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反馈,通过抽查或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以及是否掌握了找规律和推算下一个数字的方法和技巧。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生总结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一、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处于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最后一节.从这一章开始利用字母表示数(即符号化),它深刻揭示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于人们对显示世界的认识,它的各种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图象法等),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中“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应用意识”确定了如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确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利用转化、类比的方法去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创新能力.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材设计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义,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积极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从而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能将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对于刚刚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学生来说,整个过程需要大胆进行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等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因此发现数学规律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71页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学法:根据初一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学生性格好动的特点,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四.教学流程:1.巧用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引出问题“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从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达规律.2.讲授新课: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历,然后根据问题探讨日历中的规律.由于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情况,为了突破难点,对于课本的编排从新调整.提出了如下的几个问题:①日历中同一行中连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日历中同一列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日历中斜着的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④用长方形框住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来回答问题,然后上升到用字母来反映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探索规律》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处于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章最后一节.从这一章开始利用字母表示数(即符号化),它深刻揭示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于人们对显示世界的认识,它的各种表示方法(如公式法、表格法、图象法等),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方法、函数思想以及推理的方法也为数学本身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中“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应用意识”确定了如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
2.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确定了如下的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利用转化、类比的方法去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材设计关注的是学生是否理解字母表示的含义,能否用字母表示和能否积极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从而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能将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并能正确验证.对于刚刚接触用字母表示数的学生来说,整个过程需要大胆进行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等能力的培养比较困难,因此发现数学规律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如何突出重点和难点71页
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
学法:根据初一学生知识储备量小、学生性格好动的特点,采用分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流程:
1.巧用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引出问题“n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从中鼓励学生发现规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达规律.
2.讲授新课:首先出示某年某月的日历,然后根据问题探讨日历中的规律.由于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情况,为了突破难点,对于课本的编排从新调整.提出了如下的几个问题:①日历中同一行中连续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②日历中同一列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③日历中斜着的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④用长方形框住的四个数有什么关系?⑤用正方形框住的九个数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用具
体的数来回答问题,然后上升到用字母来反映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教师评价:71页另外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发现、表达、合理解释.
以上主要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式的方法.
其次,让学生动手折纸完成课后随堂练习第2题,目的是换一种活动方式.本题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
最后,通过以上的日历、折纸,对学生分组完成做一做.本题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五. 学情预测:
优点:问题的层次递进符号学生的实际情况.
缺点:规律找到但是表达不准或不正确,如去括号问题,另外缺乏验证.
针对缺点采用的弥补方法是:适当布置有关去括号知识的问题,强调规律探索中的验证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总结反思和理念:
探索规律要用到归纳、推理,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史上的一些发现如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通过探索、总结、猜想而得到的,但是要注意猜想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