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抗浮设计(课堂PPT)

合集下载

基础抗浮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2021,格式为ppt,共25页

基础抗浮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研究方向2021,格式为ppt,共25页

问题一:
建筑自重与抗拔桩怎样共同抵抗浮力?
一、结构自重与抗拔桩怎样共同抗浮?
一道中学物理题:
潜水艇自重16000,排水量2000 。
(1)锚索上总拉力多大?
× − =
(2)艇中注入200 水后,索上总拉力多大?
× − − × =
(3)再注入210 水,会产生怎样变化?
− × = −
结构自重总是先于桩来抵抗水浮力的
问题二:
外荷载—水浮力不是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二、浮力的计算和设计水位的取值
抗浮设计计算的外荷载——浮力
荷载规范对荷载的统一处理方法:
荷载都是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统计平均值称为荷载标准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
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近年来由于地下水
开产的控制和南水
北调地下水位呈上
升趋势
二、浮力的计算和设计水位的取值
1、取可能发生的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来计算抗
浮设计水位;
2、要考虑工程建设后,大面积地面标高的变化,
设计水位必须最后由设计人员把控和取值。
问题三:
抗浮设计计算只能采用
总安全系数的表达式
结构自重为: 5779.2();
一个开间建筑物自重最高设计水位为室外地面,总水浮力:ℎ = 10836()
常年平均地下水水位在室外地面以下-1.50m:0 = 9752.4()
极端最低地下水位为地面以下-3.0m: = 8668.8()
三、抗浮设计计算只能采用总安全系数的表达式
4.30
1000(kN)
1.18
1.56
1.88
2.15
2.42
2.69
主筋费用(元/每立方砼)

地下室抗浮管控要点及典型事故剖析ppt

地下室抗浮管控要点及典型事故剖析ppt

负责人
技术部 技术部 质量部
工程部
时间节点
图纸下发
结构施工 准备阶段 施工过程
图纸审查 完成后
05 地下室抗浮治理
地下室抗浮治理
1 泄水减压法 主动式抗浮技术
NO.1 上海杨浦某项目(软土区域,潜水)
工程概况:该项目由10幢19层住宅楼(1号~10号楼)、1 层沿街商业(统称11号楼)、1个地下2层车库及辅 助配套设施,地下2层,埋深约8.95m,持力层为②3层砂质粉土,抗拔桩(PHCAB400)。
担25%)
地下室上浮典型案例
p 贵州某地下室抗浮事故 “水盆效应”,鉴定为施工措施不足。勘察地下水位不严谨,但不承担责任。 责任(维修加固):建设方承担20%,施工方承担80%
03 地下室抗浮控制措施
地下室抗浮控制措施 1 控制方法
抗浮控制方案宜根据抗浮稳定状态、抗浮设计等级和抗浮概念设计结合、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条件等因 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设计抗拔锚杆局部失效
地下室抗浮治理 1 泄水减压法 主动式抗浮技术
NO.2 银川某项目(砂性土,微承压水)
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共布置12套泄水减压设备,目前地下室已经投入使用,沉降稳定。
地下室抗浮治理
1 泄水减压法 主动式抗浮技术
NO.3 郑州某项目(粘质粉土,地下水位上升)
处理方案及实施效果:根据现场情况,共布置42套减压泄水装置,其中DX219-89型泄水减压系统布置15套, DS89-32型泄水减压系统布置27套,目前地下室底板渗水问题已经解决。
施工阶段如出现突发情况,不按照设计图纸 施工,容易出抗浮事故
02 地下室上浮典型案例
地下室上浮典型案例

《抗浮锚杆课程培训》PPT课件

《抗浮锚杆课程培训》PPT课件
(二)抗浮锚杆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1、有关的分项系数的取值 目前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对于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和抵抗力的分项 系数如何取值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我国不同规范对水浮力和抵抗 力的分项系数有不同的取值,造成设计人员分项系数取值时的混乱。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第3.2.4条规定,抵抗 水浮力的结构自重作为永久荷载,对结构有利组合时其分项系数rG取
抗浮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法来确定分项系数。即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 3.1.1条的条文说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时也会遇有水压力作用的情况, 对水位不变的水压力可按永久荷载考虑,而水位变化的水压力应按可变荷载考 虑”。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抗浮水位平室外地坪时,水压力就不可能再增加了, 视为不变的水压力,在验算抗浮时,水浮力为主要可变荷载效应来控制的组合, 它的分项系数宜取1.20;当抗浮水位低于室外地坪,水压力有可能再增加,视 为可变荷载,它的分项系数宜取为1.40。


目录
前言 抗浮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有关地下室上浮破坏的一些案例及原因分析 有关地下室抗浮问题的一些思考
前言
如今的高层建筑多采用高层塔楼带大底盘地下室的建筑形式,在 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无上部高层结构的纯地下室部分就存在抗浮问 题,此时,一般可采用地下室配重、增设抗浮锚杆或抗拔桩的方式来 解决地下室的抗浮问题,而其中的增设抗浮锚杆的方法是一种相对经 济有效的解决方法。
2.1《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抗浮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第7.4.1条 钢锚杆的杆体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确定:
s
2、场地有承压水且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实测承压水位并考虑 其对抗浮设防水位的影响。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s×h2 Nw,k=γw×hw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1+γs’×h21+γs×h22 =Gk1+γs×h2 Nw,k=γw×hw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γs’×h2+γw×h3 =Gk1+γs×h2+γw×h3 Nw,k=γw×hw =γw×(h1 +h2) +γw×h3
三、局部抗浮设计
按照表9.2.4进行分配结束后,根据承载力及裂缝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上图计算为 例。 1.承载力计算:
防水板承受的净水浮力:q=1.35×51 -(0.5×16+0.4×25)=50.85KN/m2
① 对X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Mx=qly(lx-2C/3)2/8 ② 对Y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照下式计算: My=qlx(ly-2C/3)2/8 式中 q—垂直荷载设计值 lx ly---等代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即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C---柱帽在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见上图 两个方向的总弯矩计算完成后,按照表9.2.4进行分配
从设计步骤上可分为整体抗浮设计和局部抗浮设计
二、整体抗浮设计
1、整体抗浮设计应符合《地规》5.4.3 Gk/Nw,k≥Kw 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
Nw,k——浮力作用值
Kw——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 下面以地下车库为例,对式5.4.3进行分析
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这里面不包含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
三、局部抗浮设计
表9.2.4
截面位置
端跨: 边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第一个内支座截面负弯矩 内跨: 支座截面负弯矩 跨中正弯矩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ppt课件

地下结构抗浮设计ppt课件
工程于1994年春完成地下室主体结构,后因故延至1996年夏才做完外 防水。在尚未完成回填的情况下,有关单位为防止地下室进水,将其所 有的进出口和预留孔进行了严密封堵。1996年9月20日,强热带风暴侵袭 海口,潮位上涨,地下室顶板浸水深度约50cm。体积达3万立方米的地 下室在封闭后犹如一个空箱,在地下水浮力的作用下,21日凌晨上浮高 出地面5~6m。
后经事故分析,由于当时的地质勘探是在旱季进行,地下室水位 偏低,不能反映雨季的情况,致使结构设计中的上浮荷载取值偏小, 底板配筋不足,从而导致在地下水位及浮力突然增加后,底板开裂。
海口某商场地下室上浮事故
该商场为地上4层,地下2层的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底面标高11.2m,地下室顶板面-0.5m,地下室全高10.7m。
深圳阳光花园地下室上浮事故

为全埋的单建式地下一层人防工程,长48.9m,
宽21.5m,结构设计抗浮方式主要为压重抗浮。该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程所处地原为填海造地滩涂,常年地下水位较高。
• 该地下室于1999年4月18日开始开挖基坑并用井 点降水,8月13日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完毕,8月21日 基坑土方回填。
• 施工单位在未采取其它抗浮措施的情况下,于8月 23日停止降水,4天后南侧上浮6cm,数天后又回落 至3.5cm;后因大雨,地下结构整体上浮倾斜(南侧 上浮达68cm,北侧上浮13cm),并造成回填土塌陷, 外墙柔性防水层接脱落,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使功能。
• 水位增高后15min浮力稳定 • 粉质粘土(透水性差)
• 风干并分层压实后用水浸泡15天 • 孔隙率n=41.0%(1组) • 水位增高后30min浮力稳定
➢模型试验方法
• 结构模型自由上浮试验 (空模型试验和模型压重试验)

抗浮锚杆施工流程及质量通病并茂ppt课件

抗浮锚杆施工流程及质量通病并茂ppt课件
泥皮,终孔时,未对锚孔进展清洗,同时,锚孔放置久后 ,孔内泥浆沉淀 • 产生后果:锚固体与地层摩阻力降低,锚杆锚固力缺乏 • 防治措施:锚孔终孔时,先向孔内加水,再用紧缩空气从 孔底将水吹出,反复几次,可将孔壁泥皮清洗干净,锚杆 放入后,及时注浆
3、锚杆制安
• 通病景象1:钢筋品牌合同不符 • 产生缘由:不熟习合同文件,钢筋品牌普通指厂家 • 产生后果:钢筋品牌与合同不符时,存在计量的风险 •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展合同交底,资料采购方案中提出品

3、锚杆制安
• 通病景象2:钢筋规格与设计不符 • 产生缘由:不熟习设计图,规格包括强度等级和直径大小 • 产生后果:钢筋规格与设计不符不合格,不能经过验收 •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展技术交底,资料进场后,根据图纸
对进场资料进展验收
3、锚杆制安
• 通病景象3:锚杆钢筋长度与设计不符 • 产生缘由:不熟习设计图或施工随意 • 产生后果:锚杆长度不够会导致锚杆不合格 • 防治措施:施工前进展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
• 〔1〕锚杆根本实验的地质条件、锚杆资料和施工工艺 等应与工程锚杆一致。

〔2〕根本实验时最大的实验荷载不宜超越锚杆杆体
承载力规范值的0.9倍。

〔3〕根本实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
结强度特征值、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每种实验锚杆
数量均不应小于3根。

2、操作要点
• 锚杆根本实验:参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9>附录C.2执行
2、操作要点
• 丈量放孔:

根据控制点和锚杆平面布置图进展锚杆测放,并作
锚孔孔位放点标志。测放务必准确,要求测放过程中作好
记录,检查无误,确保孔位的准确。锚杆定位偏向不宜大

最全的抗浮设计

最全的抗浮设计

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见表8.2.3-2和表8.2.3-3取值;
D ——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
表8.2.3-1 岩土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临时性锚杆 2.0 1.8 1.6
安全系数 永久性锚杆 2.6 2.4 2.2
四、抗浮锚杆设计
表8.2.3-2 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抗浮设计从设计阶段来界定可分为施工阶段的抗浮设计和使用阶段的抗浮 设计
从设计步骤上可分为整体抗浮设计和局部抗浮设计
二、整体抗浮设计
1、整体抗浮设计应符合《地规》5.4.3 Gk/Nw,k≥Kw
式中: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 Nw,k——浮力作用值 Kw——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1+γs’×h21+γs×h22 =Gk1+γs×h2
Nw,k=γw×hw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γs’×h2+γw×h3 =Gk1+γs×h2+γw×h3
Nw,k=γw×hw =γw×(h1 +h2) +γw×h3
Gk=Gk1+γs×h2 Nw,k=γw×(h1 +h2) 但局部抗浮设计不适用
2)对于岩石地基等开挖难度较大的地基,优选地下室顶板压重的方案
(多层地下室同理),其优点是减少爆破开挖及回填量、竖向构件长
度不受影响;缺点是底板,顶板均比底板压重方案增加受力及结构造
价(竖向构件可能也会增加造价)
三、局部抗浮设计
1、局部抗浮设计必须在整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当地下室整体抗浮满足要求或采取压重措施后整体抗浮满足要求时,局

最全的抗浮设计(课堂PPT)

最全的抗浮设计(课堂PPT)

要求:
1)确定抗浮锚杆方案:每平米锚杆抗力=基底标高浮力-底板及其上部覆土
自重/Kw
2)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时,抗浮锚杆布置在独立基础范围以外的抗
水底板区域,独立基础范围内一般无需布置。防水板厚度应满足抗渗等
级、锚杆锚固等要求。防水板配筋按构造要求设置,锚杆间距较大时尚
应复核防水板配筋。
3)抗浮锚杆设计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第8.2节 设
下面以地下车库为例,对式5.4.3进行分析 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这里面不包含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 Gk自上而下主要包括车库顶板的覆土荷载,车库顶板的梁板自重,柱子荷
载较小可不参与计算,车库筏板或者防水板上覆土自重,车库筏板或 者防水板的自重。 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1)在计算结构自重时,对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 件,自重标准值应取下限值
9
三、局部抗浮设计
1、局部抗浮设计必须在整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当地下室整体抗浮满足要求或采取压重措施后整体抗浮满足要求时,局
部抗浮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荷载确定:基底标高浮力-底板及其上覆土自重
承载力计算时应乘以分项系数,其中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35,自重 的分项系数取1.0 裂缝计算时取标准值 2)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地下室底板(基础) 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抗剪、抗裂等计算,完成截面配筋设计。 3)构造设计:除梁板式抗水底板外,独立基础加抗水底板、筏板等基础 形式均需满足无梁楼盖的构造要求。
8
二、整体抗浮设计
2、若整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 增加压重、采用抗浮锚杆、采用抗拔桩
整体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而采取增加压重的措施时,可采取地 下室底板压重,顶板压重两种方式。压重材料可根据需要选用普通回 填土、毛石混凝土、素混凝土、铁屑混凝土等 1)对于非岩石地基如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等易开挖的地基,应首 选地下室底板压重方案。其优点是地下室底板局部抗浮受力减小从而 节省结构底板造价,地下室顶板梁不受影响;缺点是开挖及回填量增 大、竖向构件长度增大。 2)对于岩石地基等开挖难度较大的地基,优选地下室顶板压重的方案 (多层地下室同理),其优点是减少爆破开挖及回填量、竖向构件长 度不受影响;缺点是底板,顶板均比底板压重方案增加受力及结构造 价(竖向构件可能也会增加造价)

建(构)筑物抗浮设防水位的科学确定与抗浮措施的合理选择PPT精选文档

建(构)筑物抗浮设防水位的科学确定与抗浮措施的合理选择PPT精选文档
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一个概率问题,不是确定性问题 。按理说,概率问题可以考虑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数学 模型,算出不同概率的抗浮水位,再根据具体工程要 求,即超过预估水位产生的危害程度选用适当的超越 概率。但可惜,这种数学模型至今未能建立,而且参 数也难正确选定。
16
典型地下结构型式的浮力计算
地面 地 下水位
地下结构
地下结构
17
地面 地下水位
潜水含水层
地下结构
隔水层

承压水头
承压含水层 18
现实工程问题只能依靠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在掌握充 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断。为了避免个别人员和 个别单位的片面性,对重要工程有时需召开专家会议 集体论证。
19
目录 0.引言 1.地下水的浮力及抗浮设防水位的科学确定 2.地下构筑物的抗浮措施
25
浮力消除型措施
降排水措施 通过疏排可以降低地下水位,这在基础工程施工,尤 其是深基坑降水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地下构 筑物底板以上地下水位的降低,意味着地下水对地下 构筑物浮力的减小,因此,在理论上适当控制地下水 位,就可以使其满足地下构筑物抗浮的要求。
7
地下水对地下构筑物产生的浮力计算不同于物体处于 地表水体的浮力计算,地下水对地下构筑物的浮力大 小与构筑物的基础埋置位置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地下水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决定 于它的补给和排泄条件。补排条件一方面受自然因素 的影响,是一个随机过程,另一方面还受人为因素的 影响,就更加剧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
在多层地下水场地,在含水层中的同一平面位置上, 上下各点的总水头相同,地下水的水压力可认为是静 水压力分布。如上下两个含水层中夹有一弱透水层, 在弱透水层中,由于沿垂直方向的渗流水头损失,同 一平面位置上,上下各点的总水头不相同,地下水的 水压力分布与静水压力有非常大的区别。随意套用历 史最高水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30页PPT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30页PPT
最全的抗浮设计解读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建筑工程抗浮讲座

建筑工程抗浮讲座
•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2019)正 式实施后,据说抗浮方面的造价增加了30%。
抗浮设防水位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典型案例
• 超深地下空间开发带来的与地下水相关的 课题还末得到较好解决,特别是广场式建 筑的纯地下室部分、裙房或相对独立的地 下结构物(如下沉广场、地下车库等), 本身自重不大,地下水浮力计算方法又不 明确,设计或施工稍有不慎,就将造成浪 费投资经费或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
上浮造成的破坏
局部抗浮破坏典型案例
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的区别
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 同,抗浮水位是指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 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控制设计的水位,这两者的出发 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水位是相同的,但 有些情况可能不相同。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第7.3.2条规 定:对基础、地下结构物和挡土墙,应考虑在最 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上浮作用, 原则上按设计水位计算浮力;对节理不发育的岩 石和黏土且有地方经验或实测数据时,可根据经 验确定。
对黏性土地基,要根据地区经验进行浮力折 减计算,反映出黏性土地基中的浮力计算结果与 阿基米德定律的计算结果不一致。
浮力对工程的影响及对策
G/S>k
在国内外,关于抗浮方面的系统研究不多,工程师们通常被此类情况所困惑, 主要原因是有关的设计规范规程中末提出明确的设计标准或设计依据,在具体应 用时尚存在很多问题。
工程抗浮设计中,结构物抗浮措施很多,而工程中常用的抗浮措施是:临时 性抗浮(主要指施工期间)采用的隔水、降水和排水等措施,永久性抗浮(指建 筑物使用期间)采用的抗拔桩和锚杆下拉法。
问题的提出?
• 近年来,由于对地下水考虑不当,引发的地下室整体或局 部上浮、上部结构开裂甚至破坏的事故屡见不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计算
8.2.1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Na k
Htk
cos
(8.2.1)
式中 N ak ——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锚杆所受轴向拉力(kN);
H tk ——锚杆水平拉力标准值(kN);
——锚杆锚固段有效锚固长度( );
20
四、抗浮锚杆设计
8.2.2 锚杆钢筋截面面积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普通钢筋锚杆:
下面以地下车库为例,对式5.4.3进行分析 Gk——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这里面不包含活荷载和后砌隔墙荷载。 Gk自上而下主要包括车库顶板的覆土荷载,车库顶板的梁板自重,柱子荷
载较小可不参与计算,车库筏板或者防水板上覆土自重,车库筏板或 者防水板的自重。 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1)在计算结构自重时,对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 件,自重标准值应取下限值
20@200(1571×2=3142mm2) Y方向防水板配筋同X方向。
17
三、局部抗浮设计
2.裂缝计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1.1-3,Wmax≤ Wlim
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1.2, Wmax=αψζ/Es(1.9Cs+0.08deq/ρte) Ψ=1.1-0.65×ftk/(ρteσs) Ρte=(As+Ap)/Ate 防水板为受弯构件,故α=1.9 X方向: q=51- (0.5×16+0.4×25) =33KN/m2 M=33x8.1x(8.1-2x1.2/3)2/8=1781KNm2 跨中:取Cs=20 M正=0.26x1781/4.05=114.4KN.m σs =M/(0.87Xh0XAs)=114.4x106/(0.87x370x1571)=219.1 ρte=As/Ate=1571/(0.5x400x1000)=0.0079<0.01,取0.01 Ψ=1.1-0.65x2.2/(0.01x219.1)=0.45 Wmax=1.9x0.45x219.1/(2x105)x(1.9x20+0.08x20/0.01)=0.185 <Wlim=0.2(《混
表3.4.5) 同理计算下部钢筋需22@200支座附加22@200,Wmax=0.20 Y方向裂缝计算同X方向。 综上,防水板配筋满足承载力计算和裂缝计算的要求。
19
四、抗浮锚杆设计
1.本文仅针对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方式,筏板基础另行研究
当采取抗浮锚杆措施以满足整体抗浮设计要求时,局部抗浮设计应符合以下
As
Kb Nak fy
式中
As
fy
Kb
——锚杆i 钢筋的截面面积(m2); ——普通i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锚杆i 杆体抗拉安全系数,应按表8.2.2取值。
表8.2.2 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8.2.2-1)
21
四、抗浮锚杆设计
8.2.3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的长度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8.2.4)
n ——杆体根数(根);
fb ——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Pa),应由试验确定,
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表8.2.4取值。
表8.2.4 钢筋、钢绞线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b
注:1 当采用二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结强度应乘0.85折减系数; 2 当采用三根钢筋点焊成束的做法时,粘结强度应乘0.70折减系数; 3 成束钢筋的根数不应超过3根,钢筋截面总面积不应超过锚孔面积的20%。当锚固段钢筋和 注浆材料采用特殊设计,并经试验验证锚固效果良好时,可适当增加锚杆钢筋的数量。 25
6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1+γs’×h21+γs×h22 =Gk1+γs×h2
Nw,k=γw×hw
7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w×h2+γs’×h2+γw×h3 =Gk1+γs×h2+γw×h3
Nw,k=γw×hw =γw×(h1 +h2) +γw×h3
Gk=Gk1+γs×h2 Nw,k=γw×(h1 +h2) 但局部抗浮设计不适用
4
二、整体抗浮计算
(2)水头高度的计算,无论抗浮设计水位的标高是否高于地下室顶板,计 算时最高取至地下室顶板标高
(3)地下室顶板的覆土容重,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取浮容重,位于地下水 位以上根据压实程度取16~17
以下根据水位于车库的三种标高关系分别推算
5
二、整体抗浮计算
Gk=Gk1+γs×h2 Nw,k=γw×hw
(上柱墩高度300,C=0.3+0.6+0.3=1.2) 由表9.2.4,(以端跨为例)得: X方向:跨中正弯矩最大值:M正=0.26 ×2743.7/4.05=176.2KNm
支座负弯矩最大值:M负=0.5 ×2743.7/4.05=338.7KN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钢筋等级为HRB400,防水板厚h=400mm,则 As正=176.2 ×106/(0.9 × 360 ×370)=1470mm2 As负=338.7 ×106/(0.9 × 360 ×350)=2987mm2 所以,防水板上部钢筋取20@200(1571mm2),双向设置,下部钢筋支座处20@200附加
8
二、整体抗浮设计
2、若整体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通常有三种处理方式 增加压重、采用抗浮锚杆、采用抗拔桩
整体抗浮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而采取增加压重的措施时,可采取地 下室底板压重,顶板压重两种方式。压重材料可根据需要选用普通回 填土、毛石混凝土、素混凝土、铁屑混凝土等 1)对于非岩石地基如粉质粘土、粉土、中粗砂等易开挖的地基,应首 选地下室底板压重方案。其优点是地下室底板局部抗浮受力减小从而 节省结构底板造价,地下室顶板梁不受影响;缺点是开挖及回填量增 大、竖向构件长度增大。 2)对于岩石地基等开挖难度较大的地基,优选地下室顶板压重的方案 (多层地下室同理),其优点是减少爆破开挖及回填量、竖向构件长 度不受影响;缺点是底板,顶板均比底板压重方案增加受力及结构造 价(竖向构件可能也会增加造价)
合计:Gk=35.2+16.25+4.35=55.8
55.8/1.05=53.1>51
整体抗浮满足设计要求 2、局部抗浮设计
13
三、局部抗浮设计
2、局部抗浮设计
(柱距8.1X8.1)
柱帽在计算弯矩方向的有效宽度
14
三、局部抗浮设计
见上部两个图图示,按照经验系数法计算,应先计算垂直荷载产生的板的总弯矩设
10
三、局部抗浮设计
1、局部抗浮设计(以如下布局为例进行计算)
11
三、局部抗浮设计
12
三、局部抗浮设计
1、首先验算整体抗浮是否满足
水浮力:F=(4.2+0.5+0.4)x10=51 覆土折算荷载:(1.7+0.5)x16=35.2
顶板底板折算荷载:(0.25+0.4)X25=16.25
顶板主次梁折算荷载:【0.5x(1-0.25)x2x8.1+0.3x(0.8-0.25) x4x8.1】X25/(8.1x8.1)=4.35
9
三、局部抗浮设计
1、局部抗浮设计必须在整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2、当地下室整体抗浮满足要求或采取压重措施后整体抗浮满足要求时,局
部抗浮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荷载确定:基底标高浮力-底板及其上覆土自重
承载力计算时应乘以分项系数,其中水浮力的分项系数取1.35,自重 的分项系数取1.0 裂缝计算时取标准值 2)根据不同的基础形式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地下室底板(基础) 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抗剪、抗裂等计算,完成截面配筋设计。 3)构造设计:除梁板式抗水底板外,独立基础加抗水底板、筏板等基础 形式均需满足无梁楼盖的构造要求。
式中
la
KNak •D• frbk
(8.2.3)
l a ——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按表8.2.3-1取值;
K ——锚杆锚固体长度(m),尚应满足本规范8.4.1条的规定;
frbk ——岩土层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应通过试验
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见表8.2.3-2和表8.2.3-3取值;
D ——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
表8.2.3-1 岩土锚杆锚固体抗拔安全系数
22
四、抗浮锚杆设计
表8.2.3-2 岩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注:1 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 2 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测; 3 岩体的结构面发育时。取表中下限值;
4 岩石类别根据天然单轴抗压强度fr划分:fr<5MPa为极软岩,5MPafr<15MPa 为软岩, 15MPa fr<30MPa 为较软岩,30MPafr<60MPa 为较硬岩, fr 15MPa 为坚硬岩,
计值,然后按照《全国民用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表9.2.4确定
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弯矩设计值
① 对X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Mx=qly(lx-2C/3)2/8
③ 对Y方向板的总弯矩设计值,按照下式计算:
My=qlx(ly-2C/3)2/8
式中 q—垂直荷载设计值

lx ly---等代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即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要求:
1)确定抗浮锚杆方案:每平米锚杆抗力=基底标高浮力-底板及其上部覆土
自重/Kw
2)基础形式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时,抗浮锚杆布置在独立基础范围以外的抗
水底板区域,独立基础范围内一般无需布置。防水板厚度应满足抗渗等
级、锚杆锚固等要求。防水板配筋按构造要求设置,锚杆间距较大时尚
应复核防水板配筋。
3)抗浮锚杆设计参《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第8.2节 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