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调味剂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第七章 调味剂

《食品添加剂》第七章  调味剂
糖醇作为甜味剂与其他营养性糖类比较,其共性为: 甜度较低,热值较低,吸湿性略大,耐热耐酸,不 发生麦拉德反应,适应焙烤。
2017.08
2017.08
1、木糖醇 xylitol CNS19.007
白色粉状晶体,有甜味,和葡萄糖的热量相同。 水中溶解度很大,每ml水可溶解1.6木糖醇,还易溶于乙醇和甲醇。 糖醇的热稳定性好,10%水溶液的pH为5~7,不与可溶性氨基化
2017.08
糖醇的生理特性
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一般不会引起 血液中葡萄糖值的上升,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甜味 剂;
在口腔中不会被龋齿的微生物所利用,如木糖醇可 抑制突变链球菌的生长繁殖,长期食用糖醇也不会 引起龋齿;部分糖醇如乳糖醇的代谢特性类似膳食 纤维,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体 系和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柠檬酸的酸味强度定为100, 酒石酸的比较强度为120~130, 磷酸为200~230, 延胡索酸为263 抗坏血酸为50
2017.08
2、酸感持续时间:
与pH值不成正比,解离速度慢的酸味维持时间久;解 离速度快的酸味剂的味觉会很快消失。
3、酸感特征(酸味与其它味复合作用)
①令人愉快的酸味:如柠檬酸、抗坏血酸、葡萄糖酸 和L-苹果酸
碳酸氢铵(氢钠 )06.002、06.001
2017.08
三、酸味剂在使用注意事项
①H+影响食品的加工条件,可与纤维素、淀粉等食品原料作用, 也同其他食品添加剂相互影响。所以在食品加工工艺中一定要有 加入酸味剂的程序和时间,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②使用固体酸味剂时,要考虑它的吸湿性和溶解性。注意选择适 当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




食品添加剂之调味剂资料.

食品添加剂之调味剂资料.
食品添加剂之调味剂
2020/7/12
调味剂
2020/7/12
调味剂(flavor agent)是指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使食品 更加美味可口,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增进食欲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加入一定的调味剂,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感观性,使食品 更加可口,而且有些调味剂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调味剂的种 类很多,主要包括咸味剂(主要是食盐)、甜味剂(主要是糖、 糖精等)、鲜味剂、酸味剂及辛香剂等。
2020/7/12
酸味剂
(1) 醋酸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刺激味,味极酸。食醋是采用淀粉或贻糖 为原料发酵制成的,含有3%~5%的醋酸,还含有其他的有机酸、糖、醇及酯类。 醋酸是由乙醇发酵或乙烯氧化制成的。
(2) 柠檬酸 又称枸橼酸,化学名称3-羟基-3-羧基-1,5-戊二酸。工业上以淀 粉或糖蜜为原料,经黑曲酶发酵制成。为无色透明或白色结晶粉末,其酸味柔美, 除作酸味剂外,还用作防腐剂、抗氧化增效剂、酸化剂、增香剂和香料等,用途广 泛。柠檬酸被公认为许多品酸的标准,应用历史长,在酸味剂中占有重要地位。
咸味的产生虽与阴、阳离子互相依存有关,但阳离子易被味感受器蛋 白质的羧基或磷酸基吸附而呈咸味,故咸味与盐离解出阳离子关系更密切, 而阴离子则影响咸味强弱和副味,咸味强弱与味神经对各种阴离子感应的 相对大小有关。
甜味剂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 主要甜味剂:
咸味剂
2020/7/12
咸味剂主要是氯化钠(食盐),它对调节体液酸碱平衡,保持细胞和 血液间渗透压平衡,刺激唾液分泌,参与胃酸形成,促进消化酶活动均有 重要作用。
咸味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只有氯化钠才能产生纯粹的咸味,一般说 来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分子量越大苦味越有增大的倾向,如KBr和NH4I有 咸苦味,MgCl2、KI等是苦味的。

食品添加剂-调味剂

食品添加剂-调味剂

第三节、甜味剂 SWEETENER
1、甜味剂-赋予食品以甜味的物质。
2、甜度--相对蔗糖的甜度,通过对适宜浓度糖液的品尝,进行比较确定。
3、甜度测定(溶液比较):
(1)蔗糖溶液(5%~10%)
(2)比较糖溶液(浓度梯度系列溶液)
(3) 品尝确定甜度相近的溶液浓度
(4) 计算公式
(ES =1)
甜味剂 SWEETENER
O Na O P O
ONa
OH
N
N
NN
O
OH OH
鲜味剂 FLAVOR ENHANCER
第二代鲜味剂—— 核苷酸二钠(I+G)
肌苷酸二钠与鸟苷酸二钠
鲜味剂 FLAVOR ENHANCER
4、常用增味剂 ⑶鸟苷酸钠 DISODIUM GUANYLATE 简称:GMP或G
C10H12N2NA2O8P·XH2O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含约7分子结晶水。味鲜,鲜味强度为肌苷酸钠的2.3倍。与谷氨酸钠并用有很强的协同 作用。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高温时易分解,可被磷酸酶分解破坏。 LD50:10G/KG(大鼠口服) 鲜味阈值 0.008% 肌苷酸钠3倍 I+G+0.8%谷氨酸钠, 呈鲜味阈值达0.00003%
4、甜味剂分类 (1)营养型与非营养型 按甜味剂热值与2%的蔗糖热值(0.3KJ/G )比较 ①营养型(>0.3KJ/G)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糖浆(不作甜味剂讨论) 木糖醇、麦芽糖醇 ②非营养型(<0.3KJ/G)
甜菊糖、甜味素、甘草酸 糖精、甜蜜素、安赛蜜、三氯蔗糖 (2)天然与合成
甜味剂 SWEETENER
甜味剂 SWEETENER
5、常用甜味剂 ⑵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钙) CYCLAMATE合成 甜蜜素 20G/100ML LD50:15G/KG(小鼠口服); ADI:0~11MG/KG(酸) 甜度50 略苦; 限量:饮料等0.65G/KG;果脯8 G/KG

第八章 食品调味剂3-鲜味剂

第八章 食品调味剂3-鲜味剂
第八章 食品调味品
第三节
增味剂
一、概述
一、定义 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风味的食品添加剂。在96 以前的标准中,称为鲜味剂。
一、概述
二、增味剂类别
氨基酸类增味剂
核苷酸类增味剂
有机酸类
复合类
一、概述
增味剂在实际工作中理解为提高嗅、味觉器官
的灵敏度,即降低阈值的一类添加剂,而不是依靠
它本身的赋味作用。如乙基麦芽酚,它本身即有增
三、核苷酸类增味剂
包括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
1.
5`—肌苷酸二钠(IMP)
有特异的鲜鱼味。鲜味阈值为0.025g/100ml,鲜味强度 低于5′-鸟苷酸二钠。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平均含7.5分子结晶水。 40℃开始失去结晶水,120℃以上 成无水物,5%水溶液的PH值为7.0~8.5。对酸、碱、盐和 热均稳定。
降,故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
二、氨基酸类增味剂
GB2760-2007规定:可在各类食品种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实际使用中用量如下( g/kg) : 罐头家禽 调味汁 小吃食品 蔬菜汁 1.0~2.0 1.0~12 1.0~5.0 1.0~1.5 香肠、火腿 1.0~2.0 调味品 酱油 曲香酒 3.0~4.0 3.0~6.0 0.054
H N
COOH
二、氨基酸类增味剂
稳定性
不论是谷氨酸还是味精,无吸湿性,对光稳定。
水溶液加热也比较稳定。
PH<5时加热,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焦谷氨
酸,呈味力也下降,鲜味消失,对人体有致癌性作 用。 在中性条件下加热则不易变化。5%水溶液的PH 值为6.7~7.2。
二、氨基酸类增味剂
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肉类鲜味,特别是在微酸 性溶液中味道更佳。 谷氨酸钠的呈味能力与其电离度有关: PH=3.2(等电点)时,呈味能力最低; 6< PH< 7时,几乎全部电离,鲜味最高; PH>7时,生成二钠盐而无鲜味。

食品调味剂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的关联分析

食品调味剂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的关联分析

食品调味剂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的关联分析前言食品调味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风味、口感和颜色。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不断增加,食品调味剂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研究食品调味剂在稳定性与抗氧化性方面的关联,并讨论其对食品质量和健康的影响。

一、食品调味剂的定义与分类食品调味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风味的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浓烈的气味或味道。

根据其来源和性质的不同,食品调味剂可以分为天然调味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剂。

天然调味剂主要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如香草提取物、柠檬酸和谷氨酸钠等。

人工合成调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如人工香精和人工色素。

二、食品调味剂的稳定性问题食品调味剂的稳定性是指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调味剂的化学性质和功能是否稳定。

由于食品调味剂通常具有较高的活性,很容易受到光、热、氧气和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某些天然调味剂在阳光下容易氧化,导致颜色变化和气味失真。

因此,为了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和质量,食品制造商需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适当的储存条件。

三、食品调味剂的抗氧化性抗氧化性是食品调味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是指调味剂对自由基和氧化物质的能力进行消除或中和。

自由基是一类高度活跃、不稳定的分子,它们会与细胞DNA、脂质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发生反应,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损伤。

食品调味剂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减少自由基的产生,维护细胞的健康。

四、食品调味剂的稳定性与抗氧化性的关联食品调味剂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密切相关。

一方面,调味剂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原有的抗氧化活性。

例如,如果一个调味剂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或失去活性,那么它的抗氧化性可能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调味剂的抗氧化性可以帮助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例如,某些抗氧化调味剂可以延缓食品的脂肪氧化和色素变化,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和耐储存性。

《食品调味剂》课件

《食品调味剂》课件

调味剂的作用:增加食物的口 感和味道
调味剂的分类:盐、糖、醋、 酱油、辣椒等
调味剂的使用方法:根据食物 的特点和口味选择合适的调味 剂
调味剂的应用实例:如红烧肉、 糖醋排骨、辣子鸡等
调味:增加食品的风味和口感 防腐: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着色:改善食品的外观和颜色
增稠: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营养强化:补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风味增强:增强食品的风味和口感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食品调味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的物质 包括天然调味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剂 天然调味剂如盐、糖、醋、酱油等 人工合成调味剂如味精、鸡精、香精等
咸味调味剂:如食盐、酱油、味精等 甜味调味剂:如白糖、红糖、蜂蜜等 酸味调味剂:如醋、柠檬汁、番茄酱等
标准制定:国家卫 生健康委员会、国 家市场监督管理总 局等机构负责制定
法规内容:规定食 品调味剂的使用范 围、用量、安全指 标等
法规更新:根据科 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定期更新法规和标 准
适量使用:避免过量使用调味剂,以免影响食品口感和健康 避免高温:调味剂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 避免与食品直接接触:调味剂应与食品分开存放,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调味剂的保质期和包装,确保食品安全
甜味剂: 如蔗糖、 葡萄糖等, 具有甜味, 可增加食 品的甜味 和口感
咸味剂: 如氯化钠、 氯化钾等, 具有咸味, 可增加食 品的咸味 和口感
鲜味剂: 如谷氨酸 钠、肌苷 酸钠等, 具有鲜味, 可增加食 品的鲜味 和口感
香味剂: 如香精、 香料等, 具有香味, 可增加食 品的香味 和口感
色素:如 胭脂红、 日落黄等, 具有颜色, 可增加食 品的颜色 和美观性

食品调味剂的研发与应用

食品调味剂的研发与应用

食品调味剂的研发与应用食物的调味是让人们感受到美食的重要环节之一。

食品调味剂,作为改善食物味道和增添食欲的利器,已经成为了现代烹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细心的观察者可能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的餐桌上,各种形式的调味品如盐、糖、酱油、味精等应有尽有。

那么,这些调味品是如何研发并应用于食物中的呢?本文将着重探讨食品调味剂的研发与应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食品调味剂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行业也在不断追求创新。

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调味剂的研发。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各种食材和化学品的搭配,力求找到最佳的口味组合。

他们通过对食材的深入研究,了解其特性和味道,然后根据产品需求,进行不同材料的配比和提取工艺的优化。

这样的研发过程需要广泛的实验和试验,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此外,研发食品调味剂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潮流。

现在的食品市场正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人们对味道和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因此,食品调味剂的研发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例如,在亚洲,人们更注重味道的复杂性和香气的搭配,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偏好简单明了的口味。

因此,科学家们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研发,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食品调味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调味剂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家庭烹饪还是大型餐厅,都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调味品来提升菜品的口感和吸引力。

例如,我们常见的盐、糖等基本调味品,可以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而酱油、醋、料酒等调味品则能为菜品增添一份鲜香和复杂的味道。

除了基本调味品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调味品,如味精、鸡精、鲍鱼酱等,其可以为菜肴增添特殊的风味和口感。

当然,食品调味剂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菜肴本身。

在食品加工领域,调味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饼干、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味道的调节剂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吸引力。

此外,一些特殊的食品调味剂,如甜味剂、香精等,还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调味剂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调味剂
CH3 CH COOH OH
3、苹果酸:发酵法提取。工业上用苯氧化得到失水苹 果酸,结晶精制。
HOOC CH2 CH COOH OH
4、酒石酸(2,3-二羟基丁二酸) 以制葡萄酒时生成的酒石为原料制成酒石酸 钙,用硫酸分解后精制。酸味为柠檬酸的 1.2~1.3倍。
5、醋酸
6、其它: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内酯、琥珀酸、富马酸、
CH2COOH HO C COOH
CH2COOH
·H2O
3-羟基-3-羧基-1,5-戊二酸
柠檬酸
一、酸味剂
• 1、柠檬酸:番茄类果汁或糖质原料发酵得到。可作为 酸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增效剂、增香剂等
CH2 COOH HO C COOH H2O
CH2 COOH
2、乳酸:用糖质原料或牛乳接种乳酸杆菌发酵制得
5’-鸟苷酸钠又名鸟苷磷酸二钠,呈鲜菇鲜味。分 子式:C10H12N5Na2O8P·7H2O;分子量:533.1。作调 味品比肌苷酸钠鲜数倍。鸟苷酸钠和适量味精在一 起会发生“协同作用”,可比普通味精鲜100多倍。
新型鲜味剂
• 动物蛋白水解物 • 植物蛋白水解物 • 酵母抽提物(酵母精)
• 新型鲜味剂通过生物技术将动植物水解,水 解液富含各种氨基酸、短肽、核酸、维生素, 可以保有原有的营养,更易为人体所吸收, 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例如鸡精,除含有 鸡肉粉、鸡蛋粉。又 添加了水解蛋白、呈味 核酸等。
一次脱色 二次脱色
加粉状活性炭
分离炭
树脂柱除铁离子
颗粒炭柱脱色
调PH值至6.7-7.0
脱色液
结晶罐
助晶槽 离心分离机
湿味精 热空气干燥
生产设备图片 成品味精
精制工艺说明
• 从发酵液中提取的谷氨酸,并不就是味精 而仅仅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要将 谷氨酸制成味精成品,首先应将谷氨酸与 适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制成 谷氨酸钠溶液,然后经过脱色、除铁,过 滤等工序除去色素。铁等杂质,取后通过 减压浓缩、结晶,离心分离,干燥,过筛 等一系列操作,才能制得纯净的晶体味精 产品。

食品中调味剂的应用与研究

食品中调味剂的应用与研究

食品中调味剂的应用与研究食物的味道是人们品尝美食时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调味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配料,起着增加食物口感和增强风味的作用。

调味剂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美食味道追求的提升,对调味剂的研究与应用也变得越发重要。

调味剂的应用广泛,可以分为天然调味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剂两大类。

天然调味剂通常来自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如食盐、糖、醋、香草等。

人工合成调味剂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如谷氨酸钠、甜蜜素等。

这两类调味剂在食品加工中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应用范围。

天然调味剂因其天然来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食盐作为最原始的调味品之一,其作用不可小觑。

适量的食盐能提升食物的咸味,增加口感,但过量摄入将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糖是常见的天然甜味剂,既可用于糕点制作,又可用于肉类烹调,给食物带来香甜滋味。

醋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它不仅可以提鲜增香,还具有抑菌作用,使食物更卫生健康。

香草则是提供食物丰富香味的佳品,它们既可以作为食品调味剂,还可以是药用植物,并被广泛用于美食制作和保健。

人工合成调味剂在食品加工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谷氨酸钠,它被广泛用于提升食物的鲜味。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无味精”这个标签,它充分证明了谷氨酸钠在现代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

谷氨酸钠能增强食物的鲜味,但过量摄入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甜蜜素作为代替糖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在减少卡路里的同时能够提供可观的甜味,并被广泛应用于无糖食品制作中。

除了上述常见的调味剂,还有其他一些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调味剂。

例如,孜然、八角等香料常被用于烧烤食品的调味,使其更具独特口感。

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则用于增添食物的辛辣口感。

还有像泡菜坛子中发酵的酱汁,加入后能将泡菜的味道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调味剂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无添加、低盐、低糖的健康调味剂正在获得人们的青睐,这也推动了对于调味剂研究的不断深化。

调味剂在食品中有重要的作用

调味剂在食品中有重要的作用

调味剂在食品中有重要的作用调味剂调味剂在食品中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而且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增进食欲,此外,有些调味剂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广义地讲,调味剂包括咸味剂、甜味剂、酸味剂、鲜味剂及香辛剂,这里仅介绍甜味剂和鲜味剂。

一、常见甜味剂甜味剂有甘草、甘草酸二钠等天然甜味剂以及糖精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

此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糖类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均视为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

1.糖精糖精为无色至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酸性芳香气味,熔点228.8~229.7 ℃,味极甜,即使稀释10 000倍的水溶液也能尝到甜味,糖精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所以在口中能徐徐地溶于唾液,甜味持续,0.35%水溶液的pH为2.0。

对热不够稳定,不论是酸、碱性环境,将其水溶液长时间加热则逐渐分解。

因糖精难溶于水,实际使用时多用其钠盐,但因本品可在口中徐徐溶解,所以适合于口香糖之类的甜味剂,使用量一般为0.1~0.15 g/kg。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暂定0~2.5 mg/kg。

2.糖精钠糖精钠为无色至白色的结晶与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有芳香气。

在空气中徐徐风化,约失去一半结晶水而成为白色粉末,有强甜味,并稍带有苦味,甜度为蔗糖的200~700倍,稀释1 000倍的水溶液也有甜味,甜味阈值为0.00048%,糖精钠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迅速增加,略溶于乙醇,配制成的水溶液不宜长时间放置,其热稳定性与糖精类似,但较糖精更好。

摄食后在体内不分解,随尿排出,不供给热能,无营养价值。

糖精钠用于酱菜类、调味酱汁、浓缩果汁、蜜饯类、配制酒、冷饮类、糕点、饼干、面包等,最大使用量为0.15 g/kg,用于盐汽水时最大使用量为0.08 g/kg。

3.甘草和甘草提出物甘草为淡黄色碎末,大小随制法而异,有微弱的特异香味,具有甜味,并带有苦味。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在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食品添加剂是指能够提高食品质量、保护食品安全和增加食品适口性的物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

1. 防腐剂防腐剂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能够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包括硝酸盐、亚硝酸盐、苏打、酒石酸和柠檬酸等。

这些防腐剂广泛应用于肉类制品、果汁、果酱和罐头等食品。

2.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为了防止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氧化而添加的。

它们能够延缓食品中脂肪酸遭受氧化的速度,保持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硫代硫酸钠等。

这些抗氧化剂常用于薯条、油炸食品和保健品等。

3. 着色剂着色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色彩而添加的。

它们能够提高食品的色泽,增加食欲。

常见的食品着色剂有胭脂红、食用红、柠檬黄和草莓红等。

这些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冰淇淋和蛋糕等食品。

4. 增稠剂增稠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粘稠度和口感而添加的。

它们能够使食品更加浓稠,提升口感。

常见的食品增稠剂包括明胶、琼脂和植物胶等。

这些增稠剂常用于果冻、布丁和酸奶等食品。

5. 调味剂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而添加的。

它们能够提升食品的风味和口感。

常见的食品调味剂有味精、鸡精、酱油和食盐等。

这些调味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如面条、汤品和炒菜等。

6. 甜味剂甜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甜味而添加的。

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甜度,但热量低于糖。

常见的甜味剂有蔗糖、蜂蜜、果糖和糖精等。

这些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饮料、糖果和冰淇淋等食品。

7. 发酵剂发酵剂是为了促进食品发酵而添加的。

它们能够使食品膨松、增加口感。

常见的食品发酵剂有酵母、泡打粉和柠檬酸钙等。

这些发酵剂通常应用于面包、蛋糕和发酵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食品调味剂

食品调味剂

此外,柠檬酸可用于复配薯类淀粉漂 白剂的增效剂,最大使用量为0.02g/kg。 因本品的酸味是所有有机酸中最可口的, 故在各种食品中广泛应用,现将其使用 情况简介如下:
(1)各种汽水和果汁 柠檬酸在各种饮料中的用量可按原 料含酸量、浓缩倍数、成品酸度指标等
因素来掌握பைடு நூலகம்饮料中一般用量
0.07~0.15%,浓缩果汁为0.2~0.3%。
1、主要性状
①分为无水物和水合物两种,无色半透明 结晶或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 臭,有强酸味; ②在空气中放置易风化,失去结晶水,变 成无水物; ③易溶于水(59.2g/100ml)外,它们还 易溶于乙醇。
2、呈味及其它性能
(1)具有强酸味,酸味柔和爽快, 入口即达到最高酸感,后味延续 时间较短。 (2)与柠檬酸钠复配使用,酸味 更为柔美。 (3)能增强抗氧化剂的抗氧化作 用延缓油脂酸败。
(2)糖水水果罐头
在糖水水果罐头灌注的糖液中,常 加适量的柠檬酸,一般用量为:桃 0.2~0.3%,桔片0.1~0.3%,梨0.1%, 荔枝0.15%。糖液宜现用现配,加酸 后的糖液要在两小时内用完。
(3)果酱和果冻
柠檬酸常用于果酱和果冻,其用量 以保持制品的pH值为2.8~3.5较合适。 一般在0.25-0.35%较为宜。
二、几种常见酸味剂
(一)柠檬酸(citric acid) (二)乳酸(lactic acid) (三)酒石酸 (Tartaric acid) (四)苹果酸(madic Acid)
(一)柠檬酸(citric acid)
柠檬酸即3-羟基-3-羧基戊二酸, 又称枸橼酸。 分子式:C6H8O7 分子量:192.13(无水物)
(三)酒石酸 (Tartaric acid)

食品调味剂的感官评价与改进

食品调味剂的感官评价与改进

食品调味剂的感官评价与改进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的味道是我们选择食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于美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调味剂的研发与改进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食品调味剂的感官评价与改进展开讨论。

一、食品调味剂的类型与作用食品调味剂可以分为天然调味剂和人工合成调味剂两类。

在传统食品制作中,往往使用天然调味剂,如酱油、盐、糖、香料等。

而在现代食品加工中,人工合成调味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谷氨酸钠、食品添加剂等。

食品调味剂对于食物的味道有着显著的改变作用,它可以提鲜、增甜、增香、增酸等。

然而,这些调味剂的使用也面临着一些质疑和挑战。

二、食品调味剂的感官评价方法食品调味剂的感官评价是科学研发和改进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感官评价方法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是指通过人的感官感受进行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刺激阈值评价、比较评定和描述评定。

在刺激阈值评价中,研究人员向评价者呈现不同浓度的调味剂,评估他们对于特定味道的感知能力。

比较评定则是让评价者在不同调味剂之间进行比较,以判断它们的相对味道强度。

在描述评定中,评价者会根据自己的感官感受,对调味剂的味道特征进行描述和记录。

客观评价是通过仪器设备对食品调味剂进行分析和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子鼻等。

这些仪器设备可以对调味剂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客观地评价它们的味道特征。

三、食品调味剂的改进与创新随着对于食品味道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调味剂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

从科学角度出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与创新。

首先,调味剂的研发需要注重对成分的深入研究。

了解成分的组成和作用机制,能够更好地指导调味剂的改进。

例如,研究谷氨酸钠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改进结构,提高其增香效果。

其次,需要优化调味剂的配方和使用方法。

不同的食物对调味剂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根据食物特性调整配方和使用浓度,以达到更好的味道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形式的调味剂,如液体、粉末、颗粒等,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合理 使用对于提升食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调味类食品添加剂有助于了解其作用机制、安全性评估 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最佳应用,对于推动食品工业的可持续 发展和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02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概述
定义与分类
探索新型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创新研发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安全、高效 的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绿色环保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发低毒、低残留、可 降解的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功能性研究
研究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性,如抗氧化、抗 菌等,拓展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着色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着色剂应适量使用,过量使用可能会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同时,应注意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着色剂,避免使 用劣质或非法着色剂。
04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分析
安全性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的 安全性评估,包括急性毒 性、慢性毒性、致畸性、 致突变性等方面的测试。
暴露评估
防腐剂的作用
防腐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 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防腐剂的种类
防腐剂有多种,如苯甲酸、山梨酸等。
防腐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防腐剂应适量使用,过量使用可能会 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酸度调节剂
酸度调节剂
酸度调节剂的作用
用于调节食品的酸碱度,改善食品的口感 和品质。
酸度调节剂可以改变食品的pH值,使其更 加符合人们的口味需求。
抗氧化剂
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生产商还 会添加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 柠檬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剂
(三)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
又称AK糖,安赛蜜,CNS:19.011, 甜度与甜感特征:甜度为蔗糖的200倍,甜味纯正而强烈,
持续时间长。其水溶液甜度不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高 浓度时有时会感到略带些苦味 性状与性能:白色结晶状粉末,对光、热(能耐225℃高 温)稳定,pH适用范围较广(pH3~7) ,适用于焙烤食品 和酸性饮料。
4.2.4 化学合成甜味剂
主要特点 化学性质稳定,耐热、耐酸和碱,在一般的使用条件下不
易出现分解失效现象,故使用范围比较广泛 不参与机体代谢,大多数合成甜味剂不提供能量,适合糖
尿病人、肥胖症人和老年人等特殊营养消费群使用; 甜度较高,一般都是蔗糖甜度的数十倍以上,等甜度条件
下的价格均低于蔗糖; 不能为口腔微生物利用,不会引起牙齿龋变; 有些合成甜味剂甜味不够纯正,带有苦后味或金属异味,
4 调味类食品添加剂
4.1食品味觉的基本知识 4.2食品甜味剂 4.3食品酸味剂 4.4食品鲜味剂 4.5食品辣味剂 4.6食品代盐剂
4.1 食品味觉的基本知识
“味”是指食物进入口腔咀嚼时或者饮用时给人的一种 综合感觉。
通常将味分为酸、甜、苦、辣、咸、鲜、涩七味。酸、 甜、苦、咸、鲜是独立的味道,在味觉神经中有专门的 传递路线,是主要的味,而辣味和涩味被认为是一种物 理的刺激作用,不算独立的基本味道,其他味道也都是 复合味道。
一般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甜味剂,热值相当 于蔗糖的热值2%以上的甜味剂称为营养型; 而低于其2%的甜味剂为非营养型。
根据甜味剂的来源和生产方法又常将甜味剂分 为天然类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和 合成类的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 等)。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等物质,虽然也是 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 养素,通常被视为食品原料,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对待。
蔗糖的甜味纯,且甜度的高低适当,刺激舌尖味 蕾1S内产生甜味感觉,很快达到最高甜度,约30S 后,甜味消失,这种甜味的感觉是愉快的,因而 成为确定不同甜味剂甜度和甜感特征的标准物。
一般以相对甜度来表示甜味的强度,简称甜度, 是甜味剂的重要指标,但不是物理或化学参数, 因为目前还是凭人的感官来判断、评价甜度。
①与蔗糖相比,糖精浓度在0.005%以上即显示出苦 味和有持续性的后味,浓度愈高,苦味愈重;
②甘草的甜感是慢速的、带苦味的强甜味,有不快 的后味(甘草特征风味);
③木糖醇和甘露醇的甜感与葡萄糖极相似,除因木 糖醇溶解吸热为145.7J/g而呈现突出的凉爽感觉 外,还带香味。
4.2.3 甜味剂的分类
甜度:通常是以5%或10%的蔗糖水溶液为参照物, 在20℃的条件下某种甜味剂水溶液与参照物甜度 相等时与参照物浓度比,也称比甜度或甜度倍数。
4.2 食品甜味剂
一般而言,糖的甜度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在较低的温度范围里,大多数的甜度受温度的影
响不明显(蔗糖和葡萄糖),但对果糖影响大。 各种糖的溶解度不同,甜感有差别。(果糖溶解
糖醇是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甜味剂之一。它可由相应的糖 加氢还原制成。
糖醇产品有3种形态:糖浆、结晶、溶液。 一般常以多种糖醇混用。 使用目的:控制黏度和质构、增加体积、保持湿度、降低
水分活度、控制结晶(可维持甜、酸、苦味强度平衡)、 改善或保持柔软度、改善脱水食品复水性、络合有害金属 离子、以及用作风味成分的载体等作用。
甜度与甜感特征:甜度为蔗糖2000~2500倍。其 甜味延迟,后味较长,来得慢,消失得也慢。
性状与性能:在pH2.7~6.0下稳定,对热相当稳 定。
使用:不是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应用时最好 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与糖精、AK糖和甜菊苷 等发生协同增效作用,但与甜蜜素及阿斯巴甜的增 效效果并不明显。索马甜还具有风味增强特性,使 香精香料的香味更柔和诱人,香味持续时间更长, 香味更强烈。
纯正,风味自然,不带异味。甜味刺激来得较慢,但持续 时间较长。 性状与性能:无色结晶,对热、光、空气以及较宽范围的 pH值均很稳定,不易受微生物感染,无吸湿性,易溶于水。 无能量。当水中亚硝酸盐、亚硫酸盐量高时,可产生石油 或橡胶样气味。
使用: 与蔗糖混合使用,能高度保持原有食品的风味,
没有合成甜味剂通常具有的苦涩味或金属后味,味质近于 蔗糖。 毒性:GRAS 使用:可作为甜味剂和风味增效剂用于各种食品中。提供 能量很低,可作为糖尿病人和肥胖症等人的疗效食品的甜 味剂,也可作为防龋齿食品的甜味剂。
(二)蔗糖衍生物 三来自蔗糖 甜味与甜感:在不同条件下甜度为蔗糖的400-800倍, 甜味纯正,甜感呈现速度、最大甜味的感受强度、 甜味持续时间、后味等甜味特性十分类似蔗糖, 没有任何苦后味,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强力甜味 剂。
胆固醇,不被微生物利用,为糖尿病人、肥胖者 理想的甜味剂。 用于糖果、口香糖、巧克力、糕点、饼干、面包、 果酱、酱菜、果冻和冰淇淋、冷饮、浓缩果汁类。
调味剂
(二)山梨糖醇 又名山梨醇。 甜度:约为蔗糖的60-70%,具有爽快的甜味。 性质:无色针状结晶,在水溶液中不易结晶析出,
能螯合各种金属离子。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耐酸、 耐热,对微生物的抵抗力强,具有良好的吸湿性 和保湿性。
使用: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应用于食品 中可防止食品干燥、老化、延长产品货架期;不 易作为酥、脆食品和粉末食品的甜味剂;还可作 为润湿剂、多价金属螯合剂、稳定剂与黏度调节 剂
毒性:GRAS,按生产需要加入。
(三)木糖醇 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中。 甜度是蔗糖的60%~70%,甜味纯正,甜味特性良好。 性状与性能:白色粉状晶体,水溶液偏酸性。热稳定性
300 300 200
葡萄糖 山梨糖醇
冰糖 麦芽糖 乳糖
甜度 30 1~1.5 1 ~1.4
0.7 0.7 0.62 0.3~0.6 0.2 ~0.3
4.2.2 甜味剂的特点
甜味剂的甜度远高于蔗糖 不同的甜味剂甜感特点不同,有的甜味剂不仅甜
味不纯,带有酸味、苦味等其他味感,而且从含 在口中瞬间的留味到残存的后味都各不相同,甜 感是不愉快的。
好,不与可溶性的氨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木糖醇 溶于水会吸收很多能量,使用时会感到一种凉爽。愉快 的口感。在体内代谢不需要胰岛素,而且能促进分泌胰 岛素。
毒性:属于GRAS
使用建议:为功能性甜味剂,主要作为防龋糖果 和糖尿病人的专用甜味剂。如果不需要利用美拉 德反应产生特有风味时,木糖醇也可以用于培烤 食品。会抑制酵母的生长及发酵活性,因此不适 于利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食品。
酸甜苦咸鲜辣涩
4.1食品味觉的基本知识
食品的呈味物质溶于唾液或其溶液刺激舌的味蕾,经味 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的味觉中枢,经过大脑分析,才能产 生味觉。
味觉包括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和化学味觉。 心理味觉是由食品的形、色、光泽决定的; 物理味觉是由食品的软硬度、黏度、冷热、咀嚼感和口
感的反映决定的; 化学味觉则是由呈味物质作用感觉器官的客观反映。
食品味觉的形成
味的强度与呈味物质的水溶性有关。食品中的呈 味物质与舌表面接触,并在其上溶解后,才能产 生味觉。
食物的气味和口味的关系非常密切,气味能用鼻 嗅到,咀嚼时也能感觉到,前者称为香气,后者 叫做香味,两者统称为风味。
4.2 食品甜味剂
4.2.1 甜味与甜味特性 •定义:甜味剂是以能赋予食品甜味为主要目的 的食品添加剂。 •呈味的物质很多,由于组成和结构不同,产生 的甜感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甜味强度 和甜感特色两个方面。 •天然糖类一般是随碳链增长甜味减弱,单糖、 双糖都有甜味,但乳糖的甜味较弱,多糖大多 无甜味。
性状与性能:甘草素为白色结晶粉末。 甘草素本身并不带香味物质,但有增香作用。但
与蔗糖、糖精配合效果较好,若添加适量的柠檬 酸,则甜味更佳。 毒性:是我国传统的调味料和中药,GRAS。 使用:一般不单独使用。可按正常生产需要量确 定使用量
三、蛋白质甜味剂
索马甜是天然植物的坚果肉中提取出的超甜物质, 属天然蛋白质。
二、糖苷类天然甜味剂
从一些植物的果实、叶、根等提取的物质。 是当前食品科学研究中正在极力开发的甜味剂。
甜菊糖苷
甜味成分由甜菊苷及甜菊A苷,B苷,C苷,D苷和E苷 组成。甜度为蔗糖250~450倍,带有轻微涩味, 甜菊A苷带有明显的苦及一定程度的涩味和薄荷 醇味,适度可口,纯品后味较少,是最接近砂糖 的天然甜味剂。但浓度高时会有异味感。
甜味特性与蔗糖还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高质量的甜味时不 单独使用合成甜味剂;
调味剂
常用几种化学合成甜味剂
(一)糖精及糖精钠
甜度与甜感特征:甜度是蔗糖的200~700倍,明显后苦。 性质:无色结晶,性能稳定,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上升而迅速增加。在常温时,糖精钠的水溶液长 时间放置后甜味亦降低,摄食后在体内不分解,随尿排出, 不供给热能,无营养价值。
价格便宜、性能优于阿斯巴甜,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甜味 剂之一。可与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与甜蜜素共用时会发 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与阿斯巴甜1:1合用有明显增效 作用,但与糖精的协同增效作用较小。与糖醇或糖共同使 用时味觉情况很好,特别与山梨糖醇混合时其甜味特性甚 佳。
4.2.6 天然甜味剂 一、糖醇类
微有芳香气。
使用:糖精钠的阴离子有强甜味,分子状态没有 甜味,反感到有苦味。糖精钠水溶液浓度高也会 感到苦味。糖精钠经煮沸会缓慢分解。糖精钠不 会引起食品染色和发酵。
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调味剂
(二)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
属人工合成的非营养甜味剂。 甜度与甜感特征:甜度是蔗糖的30~80倍,其优点是甜味
四、天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剂
(一)肽衍生物:二肽衍生物甜味强弱与酯基的 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甜味 越弱。在体内分解为相应的氨基酸,是一种营养 性的非糖甜味剂,无致龋作用,热稳定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