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歌》

合集下载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我执教的是湘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第一课时。

本课时属音乐感受与欣赏的教学领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特别提出了“要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来凸现“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地学习《澧水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优秀的中国民歌,感知音乐中劳动号子与山歌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2.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3.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通过肢体体验、对比欣赏来简单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的重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学生自信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钢琴(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民歌接龙游戏。

师:太阳出来罗哎?喜洋洋欧郎罗。

生:挑起扁担朗朗拆,咣拆,上山岗喽郎罗。

师: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个艳艳。

生: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师: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地云呦。

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地云呦。

师: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生:白云下面马儿跑。

二、导入师:知道我们刚才唱的都是什么歌吗?生:民歌。

师:对,都是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的民歌,我们国家复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人们的民族、地域、时代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歌。

那我们宁夏有什么样子的民歌?生:花儿。

师: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会唱几句“花儿”的?(请会宁夏花儿的学生展示“花儿”演唱。

)三、展开(一)、山歌1.《上去高山望平川》(1)听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花儿”,名字叫《上去高山望平川》,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感受旋律的高低、节奏的长短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清唱)(2)互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为歌曲画出旋律节奏图。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章《泥土歌》中,探索和体验劳动人民在泥土中孕育出音乐。

详细内容将包括《东方红》、《南泥湾》、《黄河颂》等经典歌曲学唱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泥土歌》中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音乐理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热情。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掌握。

重点: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农民在田间劳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泥土气息,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泥土歌》。

2. 例题讲解以《东方红》为例,详细讲解歌曲创作背景、节奏、音高、情感表达等,让学生解歌曲价值和意义。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学唱《东方红》,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强调团队协作。

4. 歌曲解析依次对《南泥湾》、《黄河颂》等歌曲进行解析,让学生解歌曲背后故事,提高他们对歌曲理解。

5. 学生展示各小组轮流上台演唱所学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所学歌曲名称。

2. 板书右侧:展示歌曲节奏、音高、歌词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泥土歌》中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视频中展现出正确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解其他劳动人民音乐,如《丰收歌》、《劳动者之歌》等,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音乐,体验音乐带来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是节奏和音高掌握,以及作业设计合理性和课后反思深入。

一、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在教授《泥土歌》时,我深知情感表达重要性。

初中音乐课件《泥土的歌》

初中音乐课件《泥土的歌》

初中音乐课件《泥土的歌》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泥土的歌》为主题,选取了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民谣风》中的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分析、旋律学唱、节奏练习等,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土的歌》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中所传递的真挚情感。

2. 学会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3.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引出《泥土的歌》这首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歌曲背景介绍: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

3. 歌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旋律学唱:教授歌曲的旋律,带领学生一起学唱。

5. 节奏练习:练习歌曲中的特殊节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6. 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歌唱表达歌曲的情感。

7. 团队协作演唱: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音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泥土的歌》2. 歌曲背景介绍3. 歌词分析4. 旋律学唱5. 节奏练习6. 情感表达7. 团队协作演唱8.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泥土的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示例:《泥土的歌》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和对土地的热爱,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充满激情。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关于农民题材的歌曲,对比分析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泥土的歌》,使学生了解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012年湘版七年级音乐泥土的歌-25页文档资料

2012年湘版七年级音乐泥土的歌-25页文档资料

音乐感受:请说出“号子”的特点。
曲调铿锵激昂节奏更固 定,沉着有力。一人领众 人和。音乐风格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民歌是中国 音乐的组成部 分,要了解中 国音乐,就必 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同学们,能不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你所了解的民歌
中国民歌体裁的区别
劳动场合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代表曲目:《脚夫调》、《兰花花》、《赶性 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 难》
音乐音感乐受奔:请放说、出“山歌”的特点 嘹亮、开朗, 曲调悠长,广 泛使用自由延 长音和拖腔。
小调
•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 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 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山歌的演唱形式有对唱、领唱、 合唱等。
山歌
代表曲目:《弥渡山歌》、 《 走西口》、《茉莉花》、
《花大姐》、《小小丫 姑》、《 回娘家》、《月 儿弯弯照九州》等
信天游: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山西
、内蒙古等地,属山歌类。特点:①节奏自由 、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②节奏工整、结 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
泥土的歌
现代中学 李娜
民歌: 指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 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 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它是 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 晶。
民歌的特点: 短小、生动、纯朴。
• 山歌 • 小调 • 劳动号子
民歌的体裁
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 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是劳 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抒情小曲,又 是劳动人民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澧水船工号子
❖ 澧水船工号子以反映船工们苦难生活和劳动场面为 主题,没有固定的唱本和唱词,也不需要专门从师, 全凭先辈口授,代代相传。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泥土的歌》。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欣赏歌曲《泥土的歌》;2、学唱歌曲《泥土的歌》;3、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4、了解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泥土的歌》,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体验劳动的喜悦。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劳动号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泥土的歌》,理解歌曲的内涵。

难点:歌曲中的劳动号子特点,以及歌曲的高音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劳动氛围。

3.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劳动号子的唱法。

4.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5. 实践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歌曲《泥土的歌》1. 劳动号子风格特点2. 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3. 劳动号子的唱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泥土的歌》,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2. 请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我国其他劳动号子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了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劳动号子的唱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我国劳动号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欣赏其他劳动号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重点难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语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师:广义的泥土又指家乡、民间,所以泥土的歌就是民歌。

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和(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猜猜猜”环节——这里有三段视频,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你对藏族有哪些了解?生: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住在碉房里生:吃糌粑,喝酥油茶生:喝青稞酒嗯,说起青稞酒,让我想起了藏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想起了他们的酒歌,那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0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活动2【讲授】(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旋律和曲调上有什么特点吗?生:声音高亢嘹亮师: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生:曲调悠扬生:有藏语专用的语气词2、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酒歌的特点:(齐读)3、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藏族人民喝酒的时候非常讲究,有严格的一套礼仪(课件)老师示范一下,谁来做敬酒者敬酒者:唱着酒歌向老师敬酒。

师:配合的非常好,请回。

4、“敬酒表演”——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表演一下这种敬酒的仪式,一人扮演敬酒者,一人扮演客人。

活动3【讲授】(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生:节拍(4|4)速度(中速)生:调式(五声调式)生:旋律旋律悠扬师: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凸显了蒙古族的豪情。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第六章《泥土的歌》,主要围绕泥土的歌这一主题展开,包括歌曲《泥土的孩子》、《大地的孩子》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详细内容如下:1. 歌曲《泥土的孩子》(1)歌曲背景及作者介绍(2)歌曲旋律分析(3)歌曲演唱技巧2. 歌曲《大地的孩子》(1)歌曲背景及作者介绍(2)歌曲旋律分析(3)歌曲演唱技巧3. 音乐知识点(1)泥土的歌的定义及特点(2)民族音乐元素在泥土的歌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以及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中的应用。

2. 学会演唱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技巧、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以及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鞭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泥土的呼唤,激发学生对泥土的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歌曲《泥土的孩子》a. 介绍歌曲背景及作者b. 分析歌曲旋律c. 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d.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2)学习歌曲《大地的孩子》a. 介绍歌曲背景及作者b. 分析歌曲旋律c. 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d.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3. 音乐知识点讲解:(1)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2)民族音乐元素在泥土的歌中的应用4. 实践活动: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一首泥土的歌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泥土的歌》2. 内容:(1)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2)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背景及作者介绍(3)歌曲旋律分析(4)民族音乐元素在泥土的歌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并分析其民族音乐元素。

2024年初中音乐课件《泥土的歌》

2024年初中音乐课件《泥土的歌》

2024年初中音乐课件《泥土的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8课《泥土的歌》,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歌曲《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歌曲背景知识、音乐欣赏及乐理知识。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土地的歌》第三节《泥土的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泥土的歌》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教学重点:歌曲的演唱技巧、背景知识、音乐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土地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土地的情感共鸣。

(2)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喜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并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 歌曲分析与练习(10分钟)(1)教师分析歌曲中的节奏、音高,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音乐欣赏(5分钟)(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泥土的歌》,引导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各版本之间的异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歌曲《泥土的歌》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学生现场演唱歌曲,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泥土的歌》2. 歌曲背景:家乡、土地、热爱3. 演唱技巧:节奏、音高、情感4. 音乐欣赏:不同版本、感受、讨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演唱歌曲《泥土的歌》,录音至班级群。

(2)分析歌曲《泥土的歌》的节奏、音高特点,写一篇短文。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5单元“泥土的歌”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之前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常见的音乐风格和流派有所了解,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我国的传统音乐也有所耳闻,例如京剧、昆曲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通过演奏乐器、唱歌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单元“泥土的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例如,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形式可能与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风格有所不同,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太了解,这也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以讲授法为主,为学生讲解“泥土的歌”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讲授法,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

(2)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泥土的歌”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泥土的歌的背景及特点;学习歌曲《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典型泥土味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泥土的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泥土的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泥土的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土的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歌曲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与音乐形象的塑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泥土的歌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泥土的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泥土的歌的背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泥土的歌的风格。

3. 歌曲学习:学习歌曲《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歌唱水平。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泥土的歌2. 内容:泥土的歌背景及特点歌曲分析:《茉莉花》、《康定情歌》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情感表达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茉莉花》或《康定情歌》,录制视频。

分析所演唱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写成文字。

2. 答案:视频中需展示学生演唱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分析文章中需包含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行学习其他泥土的歌,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27课《泥土的歌》。

本课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欣赏和分析,以及相关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 学会从诗歌中汲取灵感,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乡村景象的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乡村的美丽,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赞美。

4. 欣赏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中的情景,感受乡村的美好,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5. 写作训练: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片段。

六、板书设计乡村生活美丽辛勤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课文,并家长签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都表现得比较好,但在写作训练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或文章,进行阅读和欣赏,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乡村生活主题的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泥土的歌》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初中音乐优质课件—《泥土的歌》优质课件1.

初中音乐优质课件—《泥土的歌》优质课件1.

初中音乐优质课件—《泥土歌》优质课件 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七单元《泥土歌》中深入探索。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东方红》、《南泥湾》、《我家乡在东北》这三首歌曲,理解它们背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掌握歌曲基本旋律和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并热爱我国民间音乐。

2. 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和节奏感知能力。

3. 通过学习这三首歌曲,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情感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一些复杂节奏和旋律。

重点:理解歌曲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掌握歌曲基本旋律和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用一段关于农村生活视频引出本节课主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感受农村生活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将要学习歌曲。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东方红》、《南泥湾》、《我家乡在东北》这三首歌曲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旋律和节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跟随钢琴伴奏,一起学唱这三首歌曲,期间我会对学生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这三首歌曲节奏和旋律特点,以及表达情感和寓意。

5. 小组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程名称:泥土歌2. 三首歌曲名称:《东方红》、《南泥湾》、《我家乡在东北》3. 歌曲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4. 歌曲旋律和节奏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三首歌曲歌词和旋律。

(2)分析三首歌曲节奏特点,并用自己话进行描述。

2. 答案:(1)歌词和旋律:见教材。

(2)节奏特点:《东方红》节奏庄重、大气;《南泥湾》节奏欢快、活泼;《我家乡在东北》节奏豪放、激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歌曲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泥土的歌》

《泥土的歌》

《泥土的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择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理解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能对相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实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能够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理解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使用民歌的运腔方式实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1.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1分钟)2.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实行回答。

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泥土的歌》教学反思

《泥土的歌》教学反思

《泥土的歌》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泥土的歌》这首诗是赞美春天的诗。

虽然这首诗的题目是《泥土的歌》,但其中蕴含着无穷的思想情感,它使人联想到人类的许多情感。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这首诗的教学反思。

《泥土的歌》是一首充满泥土芬芳的诗,诗人用简洁明快、朴实清新的语言赞美了不同种类的泥土。

诗人用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泥土的色彩和质地。

可见,泥土对于春天的诗人来说,更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可以变出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小草,柔软蓬松的被子,洁白光滑的绸缎,还可以幻化出各种各样的动物。

可见,泥土对于春天的诗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老师在上课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老师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去捡麦穗,同学们都带着袋子到田野里,“大家在田野里开心地捡麦穗,很快所有的人都捡完了。

这时,王老师对他们说:“麦穗只能装在袋子里面,所以每个袋子只能装5颗麦穗。

”同学们都记住了,并且回去把袋子里的麦穗拿出来数了又数,果然,这些麦穗加起来刚好是5颗。

从此以后,我们再到田野里捡麦穗的时候,就算是装的多一点,最后还是会剩下几颗的。

可以说,这节课上得非常顺利,整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并积极回答问题。

在导入环节,我先请同学们猜测诗歌的主人公是谁,同学们很踊跃,气氛很活跃。

在展示环节,同学们将“鸟儿对泥土说……”创编成了“泥土对鸟儿说……”,很有趣。

并且创造性地与古诗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步我采用合作朗读,读出了重音,读出了层次感,读出了节奏。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让同学们自己试着背诵了一遍,学生很快背了出来。

为什么作者的妈妈只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为什么作者的妈妈没有夸奖作者?为什么作者只能画一幅画?这三个问题都是有待研究的。

让同学们写读后感也是为了训练学生如何评价,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现象。

如果把这些问题一带而过,学生可能觉得理解不到位。

第三步,我提供了练习,以此来巩固知识。

不足之处在于我给学生分配的任务太少,尤其是如何改进问题1和2。

《泥土的歌》教案【推荐下载】

《泥土的歌》教案【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验不同地区代表性小调的风格音韵,逐步喜爱上民间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聆听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小调,积极参与讨论、探究。

通过对比,体会不同地域民间音乐的风格。

三、知识与技能:
初步感受不同地区小调的风格音韵,能随乐哼唱。

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为了突出中国音乐教育的“母语文化”定位,设置了以《泥土的歌》为
主题的民族系列单元。

本课重点介绍了汉族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形式。

通过各地民间小调的演唱及欣赏体验,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歌的兴趣及热爱之情。

在对比欣赏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体验不同地区民间小调的风格特色,深化学生对小调的音乐感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听辨民歌体裁。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泥土的歌心得(精选5篇)

泥土的歌心得(精选5篇)

泥土的歌心得(精选5篇)泥土的歌心得篇1泥土的歌心得第一次接触“泥土的歌”,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

当时,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音乐的书籍,突然,一段独特的旋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段旋律没有明显的音符,却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我立刻被它深深地吸引,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

随着旋律的引导,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宽阔的田野之中,感受着泥土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律。

我似乎能听到每一片叶子的摇曳声,每一朵花的开放声,甚至能感受到微风的轻拂和阳光的温暖。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舒适和宁静。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泥土的歌”并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它所传达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这种音乐,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和土地的关系,以及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在“泥土的歌”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意义。

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也让我更加热爱音乐和艺术。

总的来说,“泥土的歌”给我带来了深刻的体验和启示。

它让我重新认识到音乐的力量,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不妨去尝试一下,或许你也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泥土的歌心得篇2在这个春日的下午,我坐在一片金黄的麦田里,手中捧着一只泥土做的篮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颜色的野花。

阳光透过蓝蓝的天空,洒在金黄的麦田上,显得格外温暖。

看着篮子里的野花,我忽然有一种想要唱歌的冲动。

唱歌,对我而言,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是一种心灵的出口。

而泥土,则是我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知。

这两者在我心中引起了一种共鸣。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唱起了一首关于泥土的歌。

我的歌声带着泥土的香气,带着春天的气息,带着生命的活力。

我唱出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我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仿佛可以触摸到那片金黄的麦田,那片蓝天,那片泥土。

唱歌的过程,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我仿佛能感觉到我的心灵在唱歌中得到了滋养,得到了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解、谈论、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同尾”的创作方式,编创2-4小节旋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2、教学难点:运用“同头换尾”的方式,音乐材料续写旋律
学法指导:听赏、讲解、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习过程:
一、当堂训练
欣赏五首乐曲:《采茶灯》《采茶调》《绣荷包》(山西、云南)《月儿弯弯照九州》《王大娘钉缸》
二、教学过程
(一)各地小调赏析
1、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

老师结合各地采茶的风光图片,向学生简介茶文化,并银川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2、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
(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
茶灯》的关系,并随乐哼唱歌曲。

(3)听赏《采茶灯》主题音乐。

3、欣赏《采茶调》
(1)听赏云南民歌《采茶调》
(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悬梁刺股、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

(4)学生随音乐表演采茶舞。

4、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歌词:云南《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4、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1)聆听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

(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

歌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旋律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4)随乐哼唱歌曲。

5、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
歌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
(二)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

(2)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强烈。

(3)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4)唱词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三)小调的概念: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在艺术上有较多的加工。

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四)创作与实践——“同头换尾”
1、学生听赏歌曲《牵牛花开羊跑青》《信天游》《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

让学生找出每个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2、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结的旋律片段。

3、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并引导学生评价、探讨、修改、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