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泥土的歌》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歌曲的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演唱展示。
二、教学内容歌曲《泥土的歌》的学唱和表演。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2.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学生仔细听歌曲,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意。
3.歌曲分析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即歌曲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力。
并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反复出现的“泥土”一词,探讨其象征意义。
4.歌曲教唱(1)教师将歌曲拆解成小节,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
(2)学唱完整的歌曲,并进行多次练习,以达到自然流畅。
(3)借助歌曲的歌词和情感来带动学生,引导学生在歌唱中表达情感,注重感情的真实传达。
5.舞台表演(1)学生分组合作,一组担任歌唱,一组担任舞台表演。
(2)演唱组的学生按照音乐的要求进行排练,确保歌唱的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表演组的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歌词进行舞蹈编排和表演,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6.合并排练(1)将歌唱组和表演组的学生合并,进行联合排练。
(2)整合歌唱和舞蹈,确保整体演出的协调统一7.舞台表演展示在学校的音乐会或文艺汇演等场合,让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将他们的学唱和舞蹈展示给观众,展现学生的音乐才能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在创造性合唱和表演中的参与表现,观察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发展情况。
2.评估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声乐表现能力,包括音准、节奏、咬字清晰和感情传达等方面。
3.观察学生对歌曲和歌词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编写自己对大自然的歌曲,发掘和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和创造力。
2.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感受并体验自然之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泥土的歌教案
泥土的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泥土的歌》的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及背景知识。
2.能够正确地演唱《泥土的歌》。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
1.打印歌词和乐谱。
2.准备音响设备。
3.制作PPT,展示歌曲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1. 音乐练习
1.调整音乐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泥土的歌》。
2.教师带领学生跟唱歌曲,注意发音和节奏。
2. 歌曲背景介绍
1.展示PPT,介绍歌曲的背景知识,如歌曲的作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
2.与学生共同探讨歌曲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3. 个人表达
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负责人,表达出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让每组负责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4. 活动扩展
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泥土的歌》的理解和情感,可以是舞蹈、朗诵、绘画等。
2.让学生自己编曲,再演唱一次《泥土的歌》。
四、教学要点
1.歌曲的歌词、节奏一定要清晰明了。
2.要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
3.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知识,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和理解歌曲。
五、教学反思
《泥土的歌》这首歌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时代的背景,感受土地和农民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通过跟唱、探讨、表达的形式,能够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山歌、劳动号子教案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山歌、劳动号子的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7. 学生能够掌握山歌、劳动号子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提高音乐技能水平。
8.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山歌、劳动号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9.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山歌、劳动号子,提升音乐应用能力。
10. 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山歌、劳动号子的特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山歌、劳动号子的演唱技巧。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山歌、劳动号子的特点,掌握演唱技巧。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山歌、劳动号子的演唱技巧。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山歌、劳动号子的演唱技巧。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山歌、劳动号子的特点、旋律、演唱技巧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学设计4湘艺版
民歌(一)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民歌的体裁及各个体裁的特点。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简单分析民歌不同体裁的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会用相应的情绪演唱所学过的不同体裁的歌曲。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对民歌的认识及演唱民歌的体验,充分体会我国民歌的魅力,在学习和接受流行音乐的同时,也爱上“来自泥土的歌”——民歌。
2重点难点认识民歌的体裁及各个体裁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区分民歌的体裁。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泥土的歌第一环节:1、课前热身:多媒体播放本土歌曲《阿老表》,让学生听完一遍后,跟着老师及音乐男女生分开演唱此歌曲。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这首歌曲是流传与哪个地方的吗?大家有没有觉得这首歌曲加入了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伴奏后别有一番风味呢?那么请大家说一说这首歌曲都有些什么特点?(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2、表扬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及对音乐的喜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引出大家平时不太熟悉的音乐种类:民歌.(板书:民歌)活动2【讲授】泥土的歌第二环节:一、知识铺垫在讲授新课前穿插两个小知识(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歌曲的演唱情绪有哪些?二、认识民歌介绍民歌的含义及特点。
认识民歌的体裁有哪些?(板书:号子、小调、山歌)三、认识“劳动号子"。
1、请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结合所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该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演唱特点(注:从演唱形式及情绪来分析)。
2、引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所学过的知识积极回答问题。
3、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
4、总结学生的答案。
出示多媒体,介绍“号子”及其特点。
5、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演绎简单的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开头合唱部分,体验“号子"的力量.四、认识“小调"1、聆听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2、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该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情绪及演唱形式?3、鼓励学生积极回答.4、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结合多媒体,介绍“小调"的特点.5、带领学生学习简单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亲身感受小调的韵味。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湘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我执教的是湘版音乐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第一课时。
本课时属音乐感受与欣赏的教学领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特别提出了“要通过系统地学习母语音乐文化,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来凸现“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地学习《澧水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优秀的中国民歌,感知音乐中劳动号子与山歌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2.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3.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通过肢体体验、对比欣赏来简单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的重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的难点:学生自信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视频资料、钢琴(电子琴)、教学光盘、课件、电教设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民歌接龙游戏。
师:太阳出来罗哎?喜洋洋欧郎罗。
生:挑起扁担朗朗拆,咣拆,上山岗喽郎罗。
师: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个艳艳。
生: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师: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地云呦。
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地云呦。
师: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生:白云下面马儿跑。
二、导入师:知道我们刚才唱的都是什么歌吗?生:民歌。
师:对,都是我们国家的各个地方的民歌,我们国家复员辽阔,地大物博,由于人们的民族、地域、时代的不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民歌。
那我们宁夏有什么样子的民歌?生:花儿。
师: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会唱几句“花儿”的?(请会宁夏花儿的学生展示“花儿”演唱。
)三、展开(一)、山歌1.《上去高山望平川》(1)听赏: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花儿”,名字叫《上去高山望平川》,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感受旋律的高低、节奏的长短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清唱)(2)互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为歌曲画出旋律节奏图。
《泥土的歌》
《泥土的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块构成。
教材选择了各地民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理解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教学目标: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2.能对相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实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的概括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传统民歌很难走进现代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也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常识,能够结合听赏、体验、参与表现以及探究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及创造力,并引导他们结合不同地域人民的劳动、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地域特征去理解民歌,使学生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理解的提升。
教学设计亮点: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先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走近并喜欢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难点:1.完整的学唱云南《放马山歌》,并尝试使用民歌的运腔方式实行演唱。
2.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特殊的历史。
1.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1分钟)2.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3.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实行回答。
平水时的声音力度相对较弱,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急流时的声音力度较强,节奏比较密集、速度较快。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学设计2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二)教学内容:欣赏六首不同地区的民间小;学习“同头换尾”的旋律创编手法。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福建《采茶灯》、云南《采茶调》,云南《绣荷包》、山西《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2.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够富有感情的演唱«月儿弯弯照九州»小调歌曲。
3.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 聆听感受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钢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导入:唱出或说出自己知道的民歌。
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新课教学:(一)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1.福建民歌《采茶灯》(1)介绍《采茶灯》的由来:《采茶灯》曲调来自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小调《采茶扑蝶》,是一首享誉国内外的歌舞曲。
“采茶灯”就是人民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
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2)聆听福建民歌。
2.云南民歌《采茶调》(1)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2)聆听云南民歌《采茶调》;3.学生再此听赏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加深对歌曲旋律的了解。
4.畅所欲言:找出《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师问生答)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宽疏,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2. 学会歌曲《泥土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劳动号子的特点2. 歌曲《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教学难点:1. 劳动号子的韵味把握2.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2. 乐谱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号子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二、学唱歌曲《泥土的歌》(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三、深入探讨劳动号子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泥土的歌》中的劳动号子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劳动号子特点,如号子的用途、形式等。
3. 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劳动号子的认识。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号子表演,如挑担、打夯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号子演唱,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号子的特点和《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劳动号子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泥土的歌》,加强演唱技巧的掌握。
2. 搜集其他劳动号子的资料,了解劳动号子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泥土的歌》,使学生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号子的韵味,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学设计1湘艺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学设计1湘艺版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民歌一教学设计1湘艺版民歌(一)1教学目标1.认真听赏本课的民歌,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讨论,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探究汉族民歌色彩区的音乐特点。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与色彩区。
教学难点:区分汉族民歌体裁以及不同色彩区民歌的风格特点。
3教学过程1、同学们平时喜欢唱什么歌?你知道哪些民歌?民歌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国的艺术瑰宝,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歌天地,感受民歌魅力!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歌的概念。
2、欣赏《茉莉花》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展示小调定义,总结小调的特点。
节奏:节奏规整、严谨、均衡。
旋律:优美流畅、细腻委婉、轻盈活泼。
歌词:比较固定,一般不是即兴创作。
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或齐唱、大多有器乐伴奏。
1、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云南民歌。
同学们对云南有什么了解?师: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壮、苗、傈僳、佤、回、纳西、拉祜、景颇、瑶、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龙、独龙、普米等族。
在云南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
2、展示山歌的定义。
是人们在山间、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为抒发内心的情感而即兴演唱的民歌。
3、聆听歌曲,展示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感受这首云南民歌《放马山歌》4、小组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
(独唱)(2)歌曲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一句比一句短。
(3)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湘教版)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泥土的歌教案1000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内容: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歌曲的演唱,指导学生学习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放牛》、《茉莉花》、《康定情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歌曲的音频、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软件:教师运用教学软件,如音乐制作软件、节奏训练软件等,辅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3.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民族音乐的分类、特点及发展,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
4. 创意实践: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针对我校七年级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 歌曲学唱:《茉莉花》、《康定情歌》
3. 音乐知识:民族音乐的分类、特点及发展
4. 音乐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歌曲表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民族音乐的分类、特点及发展,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欣赏和演唱民族歌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第5单元泥土的歌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5单元“泥土的歌”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节课还将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之前的音乐课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例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同时,他们可能对一些常见的音乐风格和流派有所了解,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我国的传统音乐也有所耳闻,例如京剧、昆曲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普遍较高,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音乐技能和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通过演奏乐器、唱歌等方式来学习和体验音乐。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单元“泥土的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
例如,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形式可能与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风格有所不同,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民间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太了解,这也会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本节课中,教师将以讲授法为主,为学生讲解“泥土的歌”这一单元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讲授法,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
(2)讨论法: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泥土的歌》教学反思
《泥土的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及目标阐述清楚,达到预期效果。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重点教授了课文《泥土
的歌》,学习者需要掌握读音、知识点及重要句型。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增强集体意识,
通过做作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问答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这是教学总体设计的主要方向。
2. 教学过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预习;接着我先让同学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一
起讨论;接着进行翻译和补充重要知识点;在朗读、背诵、作文中,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意见交流和问题讨论;最后总结教学重点。
3. 教学结果: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得到掌握,大家讨论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较好。
反思当中我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但有时小组活动中会有学生分心乱窜,我可以多多督促
他们,让他们坚持讨论下去,也可以让他们先讨论,之后再统一讨论。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一)放马山歌 脚夫
音乐感受: 你能说一说“号子”的特点吗?
想一想: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和拉船的过程 中唱船工号子呢?
曲调铿锵激昂、沉着有力 。
一人领众人和。 协调动作、振奋精神、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
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狂豪放。
中
国 体裁
民 歌
区别体Biblioteka 演唱场裁合的 演唱风
区 别
格
演唱形
劳动号子 山歌
劳动场合
【歌词】太阳出来红似火,架起船儿走江河。洞庭湖里掀大浪,自 古驾船是好汉。
乌云起,狂风来,紧摇橹儿赶上前。大风大浪我不怕,胆 大心细走天下。
过了一滩又一滩,滩水好比蛟龙翻。大家一心力量强,个
把滩哪不为难。拿稳舵,站稳桩,篙子拿好不要慌,齐心合力好过 滩。
凉风吹来好自在,要唱歌儿一起来,一齐唱歌多开怀。
山间、田
野、牧场
坚毅、质朴 粗犷、豪放
一人领 众人合
服务劳动 鼓舞斗志
旋律舒展 独唱、对唱 抒发感情
小调
城镇集市 优美抒情
伴奏表演 用于表演
听歌辨析
《催咚催》 《上去高山望平川》
《小河淌水》
山歌
小 调 号子
思考:我们能为民歌的传承做些什么?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 泥土的歌(第2课时)教案 湘教版
山西《绣荷包》段式结构相对规整。
旋律:云南《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
山西《绣荷包》音调明媚缠绵。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4)随乐学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4、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1)聆听老师范唱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
(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
唱词:七字句的结构形式。
旋律:旋律线丰富多变,表现力强。
(4)随乐学唱歌曲1-3遍。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异同?
唱词:上下句的结构形式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
(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
4、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师:在我国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那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四年和期盼之情。
(2)对比欣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教学反思
旋律: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
(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跟唱《王大娘钉缸》
(二)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五首歌曲有什么共同点?
2、听辨活动: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3、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1)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
04张鲁宁-七上第五单元《泥土的歌》
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一、编写意图中国民歌在世界上以其表现丰富,特色鲜明而著称。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应着重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裁形式,了解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通过演唱与欣赏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感受民歌的丰富多彩,愿意主动接触和了解民族音乐。
本课将主要学习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放马山歌》、《脚夫调》、《槐花几时开》分别是流行于云南、陕西及四川的著名山歌,在学唱中装饰音要唱得有韵味,衬词、吆喝部分要略为凸显一些,要随歌曲情绪的发展,适时变换呼吸和声音,表情要口语化。
通过对《澧水船夫号子》的赏析,了解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及产生背景。
二、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汉族民歌,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2、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不同类型的风格特点,了解号子和山歌这两种民歌体裁的相关知识;3、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三、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第一课时放马山歌槐花几时开(独唱版、管弦乐版)民歌的定义、分类、山歌的特点、鲍元恺简介等。
竖笛演奏练习、合唱练习。
第二课时脚夫调澧水船夫号子山歌的特点、鱼咬尾、信天游、劳动号子的产生背景及特点等。
活动与练习1、创作实践一:鱼咬尾第三课时(教师酌情考虑)举办一次班级“民歌会”比赛四、教学内容提要1、演唱《放马山歌》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童生活。
音乐结构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
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
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初中生学唱。
教唱时可以以此歌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
《脚夫调》脚夫调是一首陕北信天游,流行在绥、米一带,它以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音调,深刻地抒发了一个被地主老财逼出门外,有家不能归的脚夫的愤懑心情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民歌的世界:
3.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 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中、西部等省区 的民歌。 旋律高亢辽阔、 壮丽雄浑。
走进民歌的世界:
4.高山雪原上的民歌。这里有世界屋脊 的高度。这里也有高喊缺氧的环境。西 藏民歌是流传于西藏各地的民歌小调。 格调高,内容广。
小游戏——听歌猜地域:
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采录
了这首《放马山歌》,并通过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
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变得更加鲜明,在全国产
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放马山歌》
zhongguofeng
标
题
云南山歌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边远地区山野环境的
清新气息,还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新颖和独特的色彩。云南山
《放马山歌》
zhongguofeng
标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西部的一首山歌。歌词
题 简朴、亲切自然,反映了西南高原的一种很传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很普
遍的生产和生活--牧马。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混居地区,明代以来,
陆续有多批内地汉族移居此地,他们所带来的汉族传统
艺术也成为这一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20世纪50年
1.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秦岭淮河以 南的楚越巴蜀之地,历来河湖众多,平原广布。安 稳的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水乡的特色,再加上 江南人的气质,使得江南民歌具有了独特的灵性。 抒发个人情思和描绘水乡特色成为江南民歌的惯用 题材。
走进民歌的世界:
2.嘹亮悠长的北方民歌。北方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 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 “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 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 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 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 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歌的曲调有的非常开朗热情,旋律起伏较大;有的又非常细腻,
文静清秀,楚楚动人。
《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歌词简朴,,
尾句的呼喊声(模拟吆喝牲口的声音),表现出浓厚的山野豪
放风格。
《放马山歌》
标 题
zhongguofeng
谢谢观赏
泥土的歌
第五单元
,口都的先的格时某 一头不歌民传的期个 代传知曲都统歌创民 传播道,有歌曲作族 一,谁这他曲,带在 代一是些们,是有古 的传作歌自每指自代 传十者绝古个每己或 下十,大代民个民者 去传而部已族民族近 。百以分有的族风代
zhongguofeng
民
标
歌 题
副 标 题
民歌的地域划分:
走进民歌的世界: